五個小孩的校長:六月飛霜、八月雨(上)

「嘀嘟……嘀嘟……」、「嗚……嗚……嗚……」 消防車、救護車的聲音此起彼落,把這寧靜的村落變得氣氛緊張。其實這星期已經連續數天下着大雨,今天的雨勢彷彿特別凌厲。早上已見烏雲密佈,厚厚的低層雲,彷彿讓人抖不過氣來,也教人悶悶不樂。 元崗村受暴雨影響出現廣泛水浸。(呂麗紅提供圖片) 下午時份,我和老師仍然在學校努力地學習急救知識,聽着一位資深的義務陳教官深入淺出、風趣地講解急救的知識和他的實戰經驗,陳教官的課真叫人從納悶的天氣和嘈吵得近乎討厭的雨聲中,一下子精神煥發起來。 巨大的雷聲隨之響起,整個校舍突然停電,漆黑一片 雨聲夾雜着這村落並不常聽見的救護車、消防車的聲音,已經知道外面一定出現狀況。兩位同事於是主動到課室外查看,同事稍為打開課室門,已聽到滂沱大雨聲音之吵耳,大家已心知不妙。兩位同事看到校舍外四周開始積水,尤其是校舍後面的一道小水渠,水位升高變得寬大,成了像是一道獨木舟急流,水位越升越高。當時只差兩吋,水道的雨水便會氾濫成河滲入校舍。這兩位同事有點慌忙,正在緊張喧嘩之際,冷不防一道閃光在課室窗外劃過,巨大的雷聲隨之響起,電光火石之間,兩位同事衝回課室。整個校舍突然停電,漆黑一片,女老師特別驚慌,尖叫不斷,大家亂作一團,一時間,氣氛變得十分緊張。 校舍的側門湧入雨水,水流甚急。(呂麗紅提供圖片) 此刻,陳教官和義工Herman 他們都是在紀律部隊工作的,所以特別機警,兩位以堅定的聲音呼籲我們鎮定並安慰大家,這只是行雷閃電,先鎮定下來再看看電箱就好了。幸好雷擊並未有傷及同事,那麼供電系統又如何? Herman一聲:「clear!」大家屏息靜氣,他按序把電箱的總掣按下,但是電燈未有因此而再度亮起,大家有點失落。但我們想起,因為大家都按着這兩位機警的紀律部隊人員的指示,先把大電量的電器先關上,但是同事們七手八腳便把所有電掣也關上,所以,可能電燈尚未啟動而已。畢竟還有兩個工作天便是9月3日正式開學日,如果供電系統出現問題,也不知怎算好。接着,老師小心翼翼地啟動燈掣,其他人合手祝福順利,幸好所有電燈都亮起,一切已經無礙,大家不禁歡呼跳起。 室內回復平靜,但外面仍是風雨交加,雷電不停。我身為校長,先讓各人安心,因為打從十年前到這裏工作時,我已檢查好避雷針的裝置,所以留在室內是安全的,請大家安心。 電器都浸壞了,怎麼算、怎麼算……我只好安撫大家,「人」是最重要的 同事們十分愛護學校,都說外面大雨滂沱,可能已經把儲物室和外面的雪櫃、電器都浸壞了,怎麼算、怎麼算……我只好安撫大家,「人」是最重要的,水來得那麼急,外出也做不了什麼。過了半個小時,閃電打雷都停了,我們出外看看,後面最大機會泛濫的小水道只差一寸多便會湧到校園內,真是慶幸就是只差一吋多,未有造成太大的破壞。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家長為子女選擇玩具的竅門

市面上的玩具並不便宜,而且香港寸金尺土,一般的居住環境都不容許儲存太多玩具。家長在選擇時候,需要更加謹慎,想作出「明智的投資」,可多考慮玩具玩法及其意義,從而為子女揀選合適的玩具。 選購變化多的玩具,讓孩子有更多思考的空間,提升學習能力 首先談及玩具的玩法,家長們可盡量選購一些變化多、小朋友擁有較大控制權的玩具,讓孩子有更多思考的空間,提升學習能力。相反如果只是一些鬥反應快的玩具,如一些按制遊戲,或「扑傻瓜」之類的玩具,無疑可為小朋友帶來一些刺激,但他們同樣很快便會玩厭,對玩具失去興趣。 妹妹與二兒子玩扮演醫生與病人遊戲。(秦蓁提供圖片) 讓孩子代入遊戲角色,加強說話的主動性、聆聽及理解力等 何謂有意義的玩具?家長可挑選一些讓小朋友有效發揮控制能力的玩具,例如快餐店或茶餐廳遊戲,這種遊戲可讓小朋友代入購物者或老闆的角色,以加強說話的主動性、聆聽及理解力等,家長亦可引導孩子說出食物種類、量詞,又可訓練孩子的算術。 此外,玩具屋也是不錯的選擇,小朋友可將家具、人物放置於玩具屋內,由家長發問,或指示他們擺放家具,如「沙發應放在哪裏?」「爸爸下班回來很累,你帶他到睡房休息吧」等,從中引發孩子說出不同家具的名稱等,有助他們發揮思考及判斷力。 除玩具之外,家長在選擇圖書亦有竅問。如為年紀較小的孩子,家長可挑選一些多圖畫或色彩繽紛的圖書,以培養他們看書的興趣。現時坊間有不同物料的圖書,可讓小朋友感受到不同質感或學會不同形容詞。 這類玩具能教小朋友觀察花朵有不同高度及顏色。(秦蓁提供圖片) 親子輪流講故事,小朋友自然可認到生字及培養出敍事能力 同時,為了營造學習氣氛,家長應作榜樣,在家多看書,小朋友自然會模仿,而且在陪同小朋友看書之餘,也可以打破以往只有父母講故事的角色,變成親子輪流講故事,小朋友自然可認到生字及培養出敍事能力。如環境許可,嘗試於家中設固定的圖書角,提供適當空間讓小朋友在空閒時懂得自己去閱讀。 除此,現時許多家長讓小朋友玩手機、iPad等,更有些人會當作教材,以為讓小朋友多看電視、影碟或透過電腦上網接收新資訊,就可以提升其語言及表達能力。其實,如果只讓小朋友獨自單向地接收,沒有互動溝通,他們可能只是學會背誦所看到的東西,卻不明其意。家長們應留意如何正確善用教材。 透過砌積木遊戲,小朋友可從而了解高度的概念。(秦蓁提供圖片) 我曾遇過有小朋友可以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背誦他從影碟中所聽到的英文歌。看他年紀小小便可背誦一首艱深的英文歌,實在不簡單。但當我問他是否明白箇中意思時,他卻告訴我不明白,這樣的「學習」,其實對小朋友的意義不大。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我的學生是一位點心師傅

上次提到每年暑假會有很多年青人來中心做義工,今年義工繼續增加,我也抽了一點時間和他們聊天,分享他們在這個暑假的體驗和作一個總結,本來以為來聽聽他們的故事,沒想到我反被他們訪問,也分享了一些趣事。 他們問我以前暑假在那裡做義工,我笑了出來,和他們解釋以前那個年代並不流行做義工,而且我做的暑期工後來也變成了兼職,也開始我的教琴生涯。 她看著我的腳說:「以後來教琴不要穿人字拖!」現在每次想起都會暗自笑出來。 我開始學鋼琴是10歲那年,兩年多之後我已經有大約六級程度,當然是因為我沒有電腦和手機的引誘。13歲那年的暑假,一位學姐問我有沒有興趣去她家人開的琴行教琴,一個小時30元,我當時腦袋被這30元一直吸引住,而且琴行就在屋企附近,立刻答應。於是放學後換過衣服便去「見工」,老闆娘當時只叫我彈首歌曲給她聽,再和我交談了5分鐘,便叫我星期六開始上班,臨走時,她看著我的腳說:「以後來教琴不要穿人字拖!」現在每次想起都會暗自笑出來。 第一天上班,是下午三時,心情非常緊張,除了擔心自己的能力之外,很想知道學生是什麼人。當我進入門口之前,有幾位穿著廚師袍的男人圍著小圈在外面抽煙,我沒有太為意,因為旁邊正正是一間酒樓。我在房間等待我第一位學生時,心跳加速,想像如果小孩子突然哭鬧怎麼辦,或者家長有投訴又應該如何處理,這時突然有人敲門,抬頭一看,其中一個在外面抽煙的廚師入來,叫了我一聲:「Miss!」 我的天!那些煙味和紋身令我不知所措,這時老闆娘才回到琴行,氣沖沖入來說:「呢幾位係點心師傅,佢地落場無咩做,想學琴!」我當時只有硬著頭皮,打開那本橫向的琴書,和他解釋每一個怪獸是不同的音,兩個黑色鍵,三個黑色鍵⋯⋯沒有任何教學經驗的我語無倫次,說了幾分鐘,不知怎麼辦,便教他們五線譜,手一直都不敢觸摸他的手指。琴房擺放一部鋼琴之外,再放一張椅子已經是剛剛好,這位點心師傅的背部也剛剛貼在牆壁,他每一口呼吸,我也即時嗅到,我說話時眼睛只看著他的臂彎,頸膊就如上了鎖一樣僵硬。 其實他們坐上琴椅的時候是非常專心,而且很有禮貌地稱呼我 「Miss」…… 就這樣,我每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三時,便一口氣教4位點心師傅鋼琴,每人半小時,其實他們坐上琴椅的時候是非常專心,而且很有禮貌地稱呼我 「Miss」! 現在回想起來,他們用學琴來打發時間,總比去賭博更好,而且他們會輪流租房練琴,我應該向他們致敬。那些豬油味道和紋身永遠也在我腦海裡,還有那一小撮肉屑「攝」在戒指內,也是銘記在心。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決勝關鍵取決於心態

身體素質、戰術、技術和心理因素,哪一樣對小朋友比賽最重要? 最近有一位男孩跟我練習小型網球比賽,在跟我練習之前已經參加過大大小小不同的小型網球賽事,而且技術和反應速度已達到一定的比賽水平,又是校隊成員,但每次比賽總是名落孫山,未能一嘗得獎滋味。 初初接觸這位男孩時他很愛笑,對輸贏「好像」很看得開,縱使心裏是多麼的想贏,每次輸了都總是笑容滿面,不會顯露半點失望的神情,擺出一副漫不經意的樣子。 經過大概兩三堂時間的觀察,我發覺這位小朋友具備很強的爭勝心,但每次都總是欠缺自信心,未敢對自己抱太大期望,只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常常以笑遮醜,於是我決定改善他的心態。 小獎勵誘發鬥心 一直以來那位男孩都沒有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優點,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勝出,正所謂「成就不比志氣高」,於事我決定用小獎勵去誘發他內在的爭勝心,就是如果他能夠在下次的公開賽入到四強,便送他一個他十分喜歡的網球袋。他頓時目標明確,兩眼發光。最後他在那次比賽中八強黯然出局,當然他失望而回,由兩眼發光至眼泛淚光, 霎時間在強烈對比的落差下,第一次賽後黯然落淚。 賽後我給他高度評價,這不是安慰的說話,而是對他認真付出,拼搏到最後一分一秒作出肯定, 落敗不單是球員的問題,教練也有責任,而且不需因為自己落淚而感到羞恥。這眼淚是代表認真與在乎,是下次成功的元素。之後我們定立種種不同的訓練目標和項目,為下次比賽而努力。 改善心態  脫胎換骨 第一次衝擊四強失敗後,我們反觀過去,分析對手打法,水平和狀態,缺點與優點,再針對性地加強訓練後。在一個半月後再次出戰下一站賽事,賽前我為他作了些簡單心理輔導,雖然刻苦訓練的目標是要入四強,但是要在比賽中,撇除這樣的思想,因為這對比賽有負面影響,只會將壓力無止境地擴大,無助於比賽發揮表現。要將心態放在正面的思想上,例如這一個半月來的訓練是如何艱苦, 犧牲了這麼多的星期日學習了什麼,只需要在比賽場上一一發揮出來,便是我們今天的目的。 比賽結果只是一個艱苦努力訓練後的正面回報,就算沒有理想的回報也不代表你沒努力過, 只要在比賽場上盡力發揮便無憾了。結果他在首圈已表現大勇, 其後賽事也狀態十足,當日下午他的父母興奮不已地將喜訊告訴我,說他不單只入了四強,更勢如破竹地躋身決賽。當時我開心之餘亦冷靜應對,立即希望他們讓我在決賽前和男孩對話。 擺脫勝負的束縛 以表現為依歸 在電話中我先讚賞男孩的表現,跟着我只說出一個指示,就是要他忘記將要打的是一場決賽,而是當作普通一場比賽一樣,盡力打好每一分。勝負不是這場比賽的重點,要將每一分發揮得淋漓盡致才是我想要的結果。由於比賽是三盤兩勝制,所以我要他做好心理準備,無論在領先或落後也要保持正面的態度,在休息時永遠不要去想輸贏,只想做得好的地方要繼續,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要改善。最後說「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到」更掛上電話了。 結果男孩奪得了該個分站的冠軍, 其實男孩一早已達到冠軍的水平,只是心態上未能讓他發揮到潛能。為什麼在比賽中心態能夠影響表現左右大局?那麼在學習方面改善心態又能否有幫助?如果有心態又應怎樣調整?下一次繼續和大家一起去探討。

詳細內容

任姓家長:細說澳洲教育(二):報名與收生過程

上星期提到澳洲學校的主要類別,今個星期就說說報名與收生過程。 先說小學入學,他們的入學就相對地簡單。公立小學只看學生是否住在區內、只要符合這要求就會取錄。同樣地,只要學生是住在有關堂區內及家庭是天主教徒(或至少聲稱會考慮皈依天主教),天主教小學都基本上幾乎一定會取錄。 至於獨立學校,除了個別學校有宗教上要求,老實說,如果父母願意以昂貴學費(約十多萬港幣一年)為子女「買」一條龍直上中學,學生被取錄的機會都是大的。不過,基於學費昂貴,當地家長就算是想子女在中學時入獨立學校,他們都會偏向先把子女送去基本上免費或十分便宜的公立或天主教小學就讀。 相對起來,中學入學就複雜得多了。 入讀這些精英公立學校的學生都是家境較富裕的…… 區域性的公立中學都還是很簡單,只要住在區內就可以了。不過,精英公立中學就要有點兒像香港那樣「爭崩頭」考試、提交履歷表等。創立這些學校的原意,就是讓一些讀書有天份但家境困難的學生能在一個精益求精的環境學習,但這理想已變質了很多年。現在,不少入讀這些精英公立學校的學生都是家境較富裕的,有些在入讀前曾就讀獨立學校、而幾乎所有都在考試前得到父母花很多錢讓他們在課外接受香港式的「十項全能」鍛鍊。 天主教中學取錄學生主要是看學生與家庭是否天主教徒、他們是否住在學校附近(但與天主教小學不同的,就是天主教中學都會收不少區外學生)、他們的父母是否學校的舊生、及父母是何時為學生報名的。個別天主教中學亦會有入學試,但這通常不會成為取錄學生與否的主要因素。至於報名期,其實子女出生後任何時間都可以報名。不過,縱使何時報名這個問題大多並沒有「排隊」性質,父母都是在子女就讀小學期間開始報名會較「穩陣」,因為天主教中學通常都是在學生就讀小五時為中一學位進行取錄。 父母愈遲為子女報名、子女被取錄的機會就愈低…… 中學報名及入學過程最複雜及最難捉摸的,莫過於獨立學校(專為海外學生而設、有錢繳學費就會被取錄的「學店」除外)。在這些學校,報名過程基本上是「排隊」,父母愈遲為子女報名、子女被取錄的機會就愈低。 不過,報名的早遲雖然是一個重要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獨立學校會對這的相對重要性都會有不同的看法。除了可以較肯定地說學術成績很少會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每一家獨立學校都會有他們自己的一籃子因素去取錄學生。這些因素繁多、而且每家學校都不同,難以一一列出,但例子包括: 怎樣確保學校一方面能給舊生子女優先權,但又留足夠學位給其他孩子、確保學位不會過度世襲化; 怎樣確保較多元化的校園; 父母及家庭背景是否與學校辦學宗旨、價值觀一致; 學生是報名入讀小五還是中一(不少獨立學校的主要入學期是小五,如果學生報讀中一可能會因而「輸蝕」); 學生會否寄宿(因為寄宿在澳洲不像英國那麼流行,如果學生選擇寄宿可能會較容易受取錄)。 在公立、天主教或獨立學校之間,想子女在澳洲讀書父母又怎樣選擇?我會在下星期討論這問題。 * 以上是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勿讓兒童淪為箭靶

一齣新手爸媽電視劇,題材寫實引起大家的共鳴,包括老公都有收看。每次聽到女主角呼喝:「死去乜乜乜啦!」老公就會偷瞄我一眼,嘴角上揚,我也不甘示弱橫他一眼,他便會拍掌:「沒什麼似,就這嘴臉最像女主角!」我牙癢癢地踹他一腳,雞蛋仔見狀會咔咔地笑。我看過池川明的《媽媽,我記得你》,胎內記憶透露小朋友在天堂一早已經觀察及選定父母,我不知道屬真屬假,但如果真有其事,雞蛋仔應該喜歡我們的幽默感和自省能力,還有就是不會視他為出氣袋。 這些衝擊揭示、突顯或激活了夫婦關係中,可能一直存在的矛盾,在新生命的降臨時「避無可避」要正視及處理這堆問題,稍一不慎,負面情緒爆炸就會殃及下一代。 在家庭中,子女必然會承受夫妻之間的張力。極端的就是父母虐兒發洩的悲劇,而尋常家庭裏也會不經意把婚姻壓力投射在孩子身上,令他們成為箭靶。試想想,老夫老妻尚且會吵架,更何況新手父母——面對太多不確定因素、挑戰體能極限、應對長輩的期望;待孩子適齡入學,學業、家庭經濟和社會期望亦會加重婚姻考驗,一切都衝擊着婚姻基石。這些衝擊揭示、突顯或激活了夫婦關係中,可能一直存在的矛盾,在新生命的降臨時「避無可避」要正視及處理這堆問題,稍一不慎,負面情緒爆炸就會殃及下一代。 夫妻恩愛時,稚子淘氣是生活的小確幸,但夫妻關係緊張、出現嫌隙時,天真活潑竟然可以成為批評對方沒有盡父/母之職、沒有用心管教的證據。其實小朋友未必「難湊」,在輔導室心平氣和討論時,便會發現衝突始於拍拖已存在的盲點,孩子只是踏中地雷,讓父母硬着頭皮「掃雷」,接受輔導。 夫婦經常因爲新生命才明白,雙方倫理道德價值觀的嚴重落差…… 好像電視劇中的夫妻,因為小朋友報 playgroup ,引發大家對金錢和教育價值觀的衝突;現實生活中,我和老公也會因假期應否帶BB逛街這種芝麻小事,而發現彼此對私人空間的需求存在很大分歧。夫婦經常因爲新生命才明白,雙方倫理道德價值觀的嚴重落差,例如怎樣才算孝順父母?怎樣才能體面安排家庭聚餐?怎樣生活作息才算獨立於原生家庭? 面對這些衝擊,如果夫婦欠缺深刻討論和反思,很容易過分簡化問題,把「責任」歸咎於孩子的出現。最常聽到是:「待孩子長大一點就okay 」,假設將來可以騰空休息,做會自己,問題便會解決。但事實上,隨着孩子長大,管教的挑戰只會更多,十之八九的父母並未排解深層矛盾,孩子只會繼續「躺着也出血」,成了二人角力的活靶。例如明明是不滿配偶的行為,卻會習慣呼喝小孩去引人注意,或者借題發揮,放大小孩的缺點曲線批評配偶。 孩子站在中間,刀來劍往,怎能獨善其身?就算雞蛋仔不會說話,也能夠判斷爸爸媽媽之間針鋒相對是否玩票性質,更可況年長的孩子,他們要吞下父母的情緒,怪可憐的。生兒育女本來就是人生學習課題,要警惕自己,檢視夫婦的衝突根源,以免令兒童無辜替上一代受罪。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旅遊學習(日本篇)

趁著暑假,很多家長都會帶同子女到世界各地旅遊,舒緩一下平日緊張的生活,同時亦可增廣見聞,實在一舉兩得。對於我這個治療師來說,每一個生活體驗都是孩子的學習好機會,從觀察開始,描述所見所聞,探究原因,可以好好鍛練小朋友的語言技巧和認知能力。所以,在每次的旅途中,我都會特別留意不同國家地方的一些特色風俗、文化或者習慣,並了解一下由來,這樣事物便變得更有趣味。 加上日本處於地震帶的位置,所以睡在地上相對更加安全,也容易逃跑。 今年暑假,我帶了孩子到日本旅行,這是他們第一次到日本旅行,當然也要讓他們體驗一下日本的文化,所以我們嘗試的第一種東西就是睡榻榻米。日本從隋唐時期向中國學習睡在地上這一個習慣一直保留至今,加上日本處於地震帶的位置,所以睡在地上相對更加安全,也容易逃跑。   另一樣需要嘗試的當然就是浸風呂,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在酒店的公共浴室沐浴,首先是坐在矮櫈,用肥皂清洗自己身體,確保身體已經很清潔;孩子對於這樣的安排起初感覺非常尷尬,所以選擇了較晚的時間才進去洗澡。清潔過後便可以走進浴池浸浴,我們住的酒店共有三個不同溫度的風呂,有兩個在室內,另一個在室外,還有桑拿房。孩子們都試過所有的風呂,回到房間時跟我說非常好玩,所以第二天一早又到澡堂去了…… 把筷子橫放就象徵了神與人的界線…… 當我們吃飯時,他們留意到筷子是橫放的,跟我們平日放在碗的右邊是不同。原來日本人認為食物是上天的恩賜,屬於大自然界,放在筷子的上邊,是神明的境界,而人坐在筷子的下邊,把筷子橫放就象徵了神與人的界線。吃飯前先感謝上天,才把「界線」拿走,心存感激,用心享用。 下次你們去旅行的話,不妨找些有趣的傳統習俗或事物,跟小孩子討論一下,豐富他們的世界知識!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免費幼稚園 愉快學習培育自信心

問﹕小女面對陌生人較內斂,不會主動打招呼或表達自己,面對熟人就滔滔不絕。日常教英文生字,馬上就學懂及記住,但單個英文字母或數字就一個都不記住。只要她熟習了環境,就會表達她所懂的東西。我覺得小女是自信心不足,我們亦已加強培育其自信心,但未見改善,希望可以找到一間學校讓她增強自信,若是龍校就更好。小女是「細B」,蘇浙小學部(幼稚園)本地班已取錄她入讀K1上午班,但我們打算再試德望小學暨幼稚園、協恩中學附屬幼稚園、香港培正小學(幼稚園)、香港真光幼稚園(堅道)和聖保祿幼稚園,請問應留在蘇浙還是轉到其他學校更適合? 答﹕5間幼稚園中,只有協恩參加了教育局之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已經被教育局評核,而根據評核報告,我給予的評級是A。 若論加強培育小朋友之信心,我認為選免費幼稚園好些,因這些幼稚園絕大部分是愉快學習,增加小朋友信心面對困難。而真光(堅道)、培正、德望、聖保祿有直屬小學,相信達標的學生被取錄的機會稍高;協恩中學附屬小學參加派位,不可以直升,而蘇浙的中學則屬一般。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2537) 文:趙榮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6期]

詳細內容

五個小孩的校長:我看混齡教育的優與缺

我對混齡教學的認識,始於大學時期的「比較教育」一學科時, 當時導師先介紹了一些具特色的或是先進國家的教育及其教育體制,然後就讓我們選取感興趣的教育模式進行研究。還記起我和我的組員選取了德國教育為其中一個研習的主體。德國教育成功之處,可在芸芸獲得諾貝爾獎項中,有不少都是德國的學者,根據紀錄截至2017年10月總共有106 名德國人獲得此項殊榮,德國教育被受世界各地推崇,這可說是不言而喻。其成功之處,其中一項是德國教育的特色就是混齡教學。 在國際學校工作期間,曾到過一所蒙特梭利中心的學校,正統的蒙特梭利學校,必定是以混齡教學方式進行授課的,這也是我在工作上, 初次實踐混齡教學的一個實際經驗。 來到這所村校,在最初的時候,由幼兒班至高班就只得五個學生。如果將學生強制分班, 我認為學生在同伴互動、社交發展等範疇上都會遇到很大的困難,讓這幾位學生得不到均衡的發展。相信這也是運用混齡教學法的最好時機。 從前當大哥的,自動自覺便會照顧小弟弟、小妹妹們,不其然責任感自動培養起來…… 現代家庭,父母多是只生一個孩子,與我們舊家庭兄弟姊妹眾多的情況有別,獨生兒難免少了不同年齡的學習對象。從前當大哥的,自動自覺便會照顧小弟弟、小妹妹們,不其然責任感自動培養起來;做弟妹的對哥哥、姊姊,總是帶著幾分尊敬,因為感受到兄姊的照顧,人總能夠感覺到無私的愛,感情與感受是潛移默化的。時移世易,這個自然成長的家庭環境,長幼有序, 已不復見,反而因為孩子是獨生兒,是家中的瑰寶,萬千寵愛在一身,人人愛護有加,以致孩子不懂得與人相處,只是順勢接受愛護, 而不懂付出,這卻是比比皆是。 在混齡教室裏,沒有永遠的弱者…… 混齡教學正正提供了一個自然的環境讓孩子有不同的年齡玩伴,也是學習的對象,就像一個家庭,但是混齡教學的概念與一個家庭的環境相比,更有優勝之處, 因為身份是會調換提升的。在一個家庭,哥哥就是哥哥,弟弟就是弟弟,是不會轉換的。但是在一個混齡的學習教室裏,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幼兒班的小弟弟也有一天成為高班的哥哥,而且每位孩子都有其亮點,在不同的學習活動裡,其優點顯現之時,就成為帶領者。總不相信有孩子什麼都是「包尾」的,所以在混齡教室裏,沒有永遠的弱者,這樣也便造就了孩子輕易地建立起自信心,有了良好的自信也就提升了其他的學習,相互影響,相得益彰,是良性的循環。 在混齡教室裏,幼小的語言能力也因為同伴比自己年齡較長,口語發展當然相對較佳,在這麼好的同伴一起學習,,必定比同年齡的語境豐富,語言能力一般也發展較佳,這也是我在這十年來,運用混齡教學法所遇見的成效之一。曾有教育局的同事到來觀察,亦有此同感和評語。 凡事有兩面,混齡教學對老師的要求是需要較高的條件,因為老師需要了解不同年齡的不同能力與發展,如果老師拿捏不好,那就會影響孩子的發展了,這是必須注意的。老師亦必要能掌握不同學習差異的教學技巧,這才能夠事半功倍。 香港的幼教老師是專業的、有愛心的。要施行混齡教學應該不會太困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希望在可見的將來,有更多學校採用這個合時順勢的教育法,造福莘莘學子。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如何讓孩子願意與父母傾偈

每年開學,我都會到不同學校替學生進行言語治療評估和治療,經常會遇到不同的家長和老師。家長們除關心小朋友言語發展外,他們會關心如何與子女溝通,有些家長表示不知如何與子女溝通,因為子女總是「十問九唔應」、又或無心裝載,父母說話時東張西望、敷衍兩句。家長在有限資訊下,往往難以了解小朋友日常生活點滴或子女在上學時的情況。 孩子幼年是與媽媽建立關係的儲蓄期,我經常和細女傾偈,聆聽她分享生活點滴。(秦蓁提供圖片) 我覺得要小朋友願意與父母傾心事,作為父母首要是不要以盤問形式問小朋友在學校發生什事。 記得我童年時候,由於父母在職,我和妹妹每天見父母放工回家,也會急不及待,爭取時間與父母傾偈,覆述當日學校發生的事情。其實,要培養親子溝通,的確一點都不容易。我現已成為媽媽,我也希望了解子女在學校內的情況,尤其是大仔已經開始長大,今年已七歲,他可能會遇上不同的問題,無論學術上、與同學之間的相處,又或遇上不同困難,他如何面對? 作為媽媽也希望知道。但如何令孩子勇於與媽媽訴說,這也是一門學問。 我覺得要小朋友願意與父母傾心事,作為父母首要是不要以盤問形式問小朋友在學校發生什事。如家長經常車輪式問: 今天發生過什麼事? 你今天的功課多嗎? 你有否被老師罰? 又或向問他們在學術上的問題,小朋友久而久之會有壓力,也會因而怕了與媽媽傾歇。 家長要多聆聽小朋友的心聲,小朋友才會願意與媽媽傾心事。(秦蓁提供圖片) 家長有一點需要謹記,與小朋友之間的溝通,是有聽、有講的,溝通是雙向的,我們不是單單問他們,同時我們要當一個好的聆聽者,讓小朋友有機會表達自己,成為他們傾訴的對象。 即使小朋友與同學吵架或有事不開心,他們易於向父母抒發、表達,這對他們情緒表達也有正面作用。 有時候小朋友與父母傾歇,並不是因為需要父母的幫忙,他們或許只需抒發一下個人感受。當一個好的聆聽者,會令孩子感受到你會給予他強大的支援,又或你永遠是一個好的聆聽者,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當你是最好的傾訴對象。另外,當小朋友事無大小都願意與父母分享,父母也很容易了解到他們的情況。即使小朋友與同學吵架或有事不開心,他們易於向父母抒發、表達,這對他們情緒表達也有正面作用。 有人說孩子的青春期,是親子銀行的提款期。作為家長,我們應趁小朋友尚算年幼時,好好做好儲備,與他們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到孩子踏入青春期時,父母也會成為他們的傾訴對象。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