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孩子心:給孩子消化情緒的空間

星期六下午,妮妮一如以往來到中心上課,但有所不同的是,她沒有朝氣勃勃地跟我們打招呼,而是心事重重,一言不發。從她散發的情緒中,感到她正在被烏雲覆蓋着。

當妮妮坐下時,我問她:「你還好嗎?」她只是把頭垂下,低聲地「嗯」了一聲。看到她迴避我關心的眼神,同時不自覺地將身體蜷縮起來,這些小動作都反映她想保護和隱藏自己。

我暫時忽略妮妮的狀態,給她一些時間和空間,跟別的孩子互動一下。我請孩子回顧上一節課有關溝通的內容,並請他們分享有什麼「有效溝通的方法」。

後來,幾個學生回答問題後,我觀察到妮妮也開始放鬆了,並投入課堂的互動。我面帶笑容地鼓勵她:「妮妮,你都想試試嗎?」於是,妮妮回答了幾句,我讚賞她說:「謝謝你的回應,你說得不錯!」

這時,妮妮恢復與我們的眼神交流,我感受到這是一個合適的時機關心她。我語帶平靜地問:「你今日好像有些事情思考中,你想跟我們分享嗎?我們也想聽聽喔。」

樂團落選感失望

妮妮告訴我們,她為了準備學校樂團的選拔,練習了很久,剛才知道自己落選,感到很失望。把這事情說了出來後,她感覺舒服多了。

落選這事讓妮妮受了一點衝擊,她心裏也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和意念產生。當孩子遇到這些狀况,有時他們都會覺得很混亂或不知所措,有些孩子的情感甚至會像「凍結」了似的,並未意識到自己的狀態。

留意孩子非語言信息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留意孩子一些非語言信息,給他們有消化和沉澱的空間。如果我們忽略了這些信號,急不及待地問:「發生什麼事?快點告訴我吧!」或者以「淡化事情」的模式,試圖讓孩子減低負面情緒,例如:「落選好小事,別不開心了。下次再努力點不就好了嗎?」

這樣,孩子會有種「被審問」或否定的感覺,有可能觸發孩子的防禦機制,牽動更大的情緒。

所以,跟孩子溝通,不但要多聆聽,還要多觀察,用心感受他們的狀態和氣氛,有時需要分辨時機,先延遲判斷和說教。當感受到氣氛不再如此僵硬、充滿張力或停滯時,我們與孩子就可以有較輕鬆、自然的對話,陪伴他們走過生命成長中的四季。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