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講媽:媽媽節

 

看到滿天木棉花絮,不經不覺時間已溜走了,又是五月份母親節的時候。我媽很討厭這個節日名稱,她認為不吉利、好像是無親無故的節日,所以要我們改口叫媽媽節,對她那種無聊的恐怖聯想,只好翻白眼哭笑不得。

作為一個傳統的圍村女子,多年來媽媽都是相夫教子克盡己任的家庭主婦,當孩子長大入大學,面對空巢期時她就開始收養流浪狗,清晨五點起床風雨不改蹓狗,就是盡責主人的責任。她很留意身體健康狀況,小心購入食材、研究烹調方法,經常說如果自己沒有健康,又有誰能夠照顧丈夫和孩子?

我兒時簡陋的畫作, 家母竟然保存了二十多年。(彭梓雅提供)

她性格倔強不容易妥協,口說莫不關心但又經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什麼都要靠自己盡量不打擾別人,但當其他人有求時她又會積極配合,義不容辭。雖然嘴巴放毒,但其實心地善良凡事留有餘地,經常告誡我,得饒人處且饒人,面對大是大非就要站出來投票、上街、表明態度,不可因循茍且。

我性格挺像母親,是個矛盾混合體,也可能因為相像,母女倆一直很難相處,總是尖酸刻薄吵架收場

我性格挺像母親,是個矛盾混合體,也可能因為相像,母女倆一直很難相處,總是尖酸刻薄吵架收場。有時候我也嘆息,究竟前世種什麼因會有今世這種果,明明互相關心卻又互不瞅睬。回想青春期反叛時代,我真的恨透母親,試過和她冷戰幾個月一句話都沒有。那時侯喜歡朋黨流連,放學後不想回家,我媽可以板着臉「押解」我上課下課,沒有商量的餘地,讓我非常難堪;那時我也咬牙苦讀,冀盼上大學之後可以住宿舍遠走高飛!

母女的糾結一直沒有改變,她就是那個口硬心軟的她,我仍然是個希望獲得認同的女兒。當然,人長大了、做了媽媽,而且處理不少兩代之間的衝突個案,有些事情看破了。傳統華人父母很難把讚美宣諸於口,但要參透一個道理:未能從父母口中獲得的肯定,不代表你不值得被讚賞。

家庭是最後的堡壘但也可以是充滿怨恨仇視的戰場,稍一不慎,做媽媽的已經刮花了孩子弱小的心靈,為何媽媽一句話、一個眼神就可以催毀孩子一生?因為孩子最重視、最需要的就是媽媽,媽媽的存在就是孩子的宇宙。吊詭的是孩子的一句說話、一個行為也同樣可以傷透媽媽的心,因為支持媽媽蓋建宇宙的力量就是源於孩子渴望被需要,這是一個美麗的永無休止的依扶關係,要劃清界線但又要保持健康的情感交流,所以兩代之間的課程永遠常鮮。

早陣子清理雜物,媽媽給我一小袋兒時畫作及幼稚園成績表;就像我收藏了雞蛋仔無數的第一次小品,我想她一直很珍惜我吧!趁媽媽節祝她早日康復,也希望所有媽媽開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