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樂天地:電競為何變成運動?
如果子女向你說:「我要當電子競技運動員!」你會如何應對?
A:大發雷霆,即刻入房打爛部電腦和遊戲機
B:大讚他,選了一份年薪過百萬的工作
C:冷靜坐低,和他分析當電競選手的利弊與及所面對的種種困難
還記得小時候因過度沉迷電視遊戲,以致功課成績退步,父親當着我面前摔破了遊戲機,當時父親傷心激動的樣子還歷歷在目。無錯,相信沒有家長會希望子女沉迷打機,即使可以打機,亦都是有節制地玩,莫說要當電競選手。
電競除了手指的運動,還講求團隊精神、手眼協調、反應時間、策略運用和壓力處理
首先,電競真是運動嗎?動的只是手指,其他身體的地方都幾乎沒有「運動」,很多人都質疑電競稱得上是運動嗎(尤其是家長)?
國際奧委會於2017年10月28日正式認同電子競技是體育活動,是因為電競日常的準備和訓練強度與傳統運動相當,而且在2022年在中國杭州舉行的亞運會,電競將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之一,成為電競向奧運邁進了一大步,更有望爭取在2024年巴黎奧運中申辦。
其實,電競運動除了手指的運動之外,還講求團隊精神、手眼協調、反應時間、策略運用和壓力處理。一些職業團隊每日操練至十六小時,更備有教練、分析師、心理醫生及一些後勤配套,所以每一位的電競選手,都要鍛鍊好強健的體魄,要在公餘時間跑步或做器械操,令身體保持在最佳的狀態去應付比賽。
電競運動無疑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新興行業,隨着網絡直播的崛起,越來越多90後甚至95後目標要成為職業選手,連香港政府也預留100億元支援香港的創科發展,而電競賽事更在本港陸續舉辦。聽聞電競職業選手的比賽獎金、廣告收益和直播收入平均年薪過百萬,究竟事實是否每位選手都能夠得到豐厚的收入呢?
排名較高的選手年薪可以過百萬,有些選手底薪只有數千元,甚至沒有底薪
電競和當明星一樣,收入視乎很多因素而定。排名較高的選手年薪可以過百萬,有些團隊底薪更比市場上一般的打工仔更吸引。但世界各地職業電競團隊衆多, 競爭甚大,不同的團隊有不同盈利模式和獎金分配,單是在同一隊伍入面已經有主力或知名度高低的選手之分,而獎金分配亦會不一樣;有些選手底薪只有數千元,甚至沒有底薪。所以電競行業風險極高,不是所有職業團隊也能做到收支平衡,想入行的年輕人要知道這不是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
電競這個行業未必永遠流行,電子世界也會有沉悶的一天。但我認同每個人也有自己不同的天份和長處,也沒有特定的時間表, 雖然我仍未能接受將長時間打機作為終生職業,但我不得不承認電競的確有很大的潛在市場價值,亦不是一樣壞東西。其實每個行業都有它的興衰,最緊要的是與時並進, 電競選手要記住這個行業帶給他們什麼東西,不單止是金錢,而是當中的努力、汗水、經驗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將來這群年輕一代也能回饋社會,但是年輕也有責任,總不能因風氣而沉迷於電子世界,因為只要現實世界活得夠精彩,總會比電子世界更吸引!其實我們現實生活在一個大型的電競世界裏,沒有程式的操控,不用將自己的成就局限在某款遊戲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