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親子台:隱形殺手

看到孩子受傷,我們都會心痛,定必立即替他詳細檢查療傷,生怕細菌感染。有好些傷害,我們容易看見。例如︰孩子的頭撞破了、他的腳擦傷了,只要細心看看,大概我們都能看出來。但有些不是身體上的受傷,就可能被忽略了。

當我們發現孩子由喜愛上學,到忽然失去上學動力,大概第一個反應,會以為是孩子偷懶,而不察覺他可能受到欺凌。欺凌有可能出現在身體上,但更多時,是心靈上的欺凌,當中包括︰以開玩笑為名的欺凌、以恐嚇形式出現的欺凌、捉弄式的欺凌等。欺凌是一種在不對等權力下出現的產物,尤其會令被欺凌者的身心靈、自信及自尊受到極大傷害。

全球反欺凌 扭轉不平等關係

你知道2020年國際兒童和平獎的得主是誰?當年的得主是孟加拉的Sadat Rahman,他推出一個反網絡欺凌App,名叫Cyber teens,讓很多被欺凌的兒童找到求救的人。而北馬其頓總統Stevo Pendarovski上月則身體力行,親身護送受欺凌的唐氏綜合症患者Embla上學。前者針對的,是被欺凌者的恐懼與自我質疑心態,主動為他們找到幫手;後者對抗的,是希望扭轉不對等的關係,讓校園中的欺凌者知道,被欺凌者有我在背後支持。

親子共讀玩樂 細聽孩子煩惱

第一個應對欺凌的方法,是最少每周跟孩子有專注玩樂或共讀的時間。孩子的情緒,很多時在遊戲中表達(act out),而閱讀也能把大道理在小故事中帶出。跟孩子一起時,聽聽孩子的心情變化與反應,讓他問個夠,然後聽聽他有什麼煩惱及問題,或有沒有正面對困境。

第二,讓孩子有一個「伙伴網絡」。他不需要時刻有大批朋友包圍,但至少有一個朋友可以傾訴,在上課前的遊玩時間,他不是只有一人在角落。午飯時,他不是獨個在角落兒吃飯。事實上,欺凌者會專門選孤單的孩子欺凌。

欺凌者經常透過說話或其他方式,打擊他人的心靈狀態,要令對方感覺難堪及自我質疑。不過,內心強大的孩子,面對欺凌都不會畏懼的。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有自信這防護網保護,不會被一兩句難聽的說話打倒。

第一重保護,是跟孩子有定期及經常的專注陪伴時間,重點在於有機會讓孩子與你訴心聲。第二重保護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有友伴一同成長的孩子,遇到困難不會孤單。朋友間發揮的力量,足以抵抗權力失衡。第三重保護是,讓孩子永遠知道自己被愛、值得愛及相信愛,遇到被欺凌,問題不是自己不可愛。

在這世代,我們需要彼此信任,可以為朋友及不義挺身而出,不要成為旁觀者,不要成為冷漠的附和者,我們都可以成為可靠真誠的朋友,不被黑暗打倒,成為這世代的一點光。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