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客座隨筆:不一樣的孩子 不一樣的學習
3歲的星仔在商場一角大叫大嚷,不論父母說什麼安慰話都不理會。途人紛紛迴避之餘又回頭打量,令星仔父母非常苦惱和尷尬。
這一幕對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小孩的父母來說,相信並不陌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幼年期,父母們尚在學習了解孩子的需要,假如這時從醫生口中得知孩子有自閉症譜系障礙(亦可稱為「自閉特色」),由於事出突然,加上不懂得如何提供適切的支援,他們往往會徬徨無助、束手無策。
自閉特色的成因一直都不確定,但近年有大量研究指出,它跟腦部發展和運作息息相關。這可能初步解釋有自閉特色的孩子在社交溝通、情緒和學習上發展的差異。這些發展差異一般在3歲前出現,並持續至成年,影響兒童多方面的發展和成長,使他們尤其難以適應轉變及融入社群。
自閉特色兒童的社交能力較同齡兒童為弱,較少與別人有眼神接觸和情感互動,亦不擅長跟別人打開或持續話題,通常只會單向地講述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他們年幼時較難運用言語表達感受,也難恰當地運用非語言溝通技巧(如眼神、聲量、語氣和面部表情等),因此,他們與人接觸及交流時,容易給人一種不禮貌的印象。此外,部分人會出現重複行為,例如排列物品、轉動車輪等。有些兒童或會反覆講述某些句子或詢問相同的問題。他們非常注重常規,對於生活上的小改變可能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部分自閉特色兒童對於視覺、聽覺和嗅覺等感官反應十分敏感,以致他們會過度追求或逃避一些日常的感官刺激。
網上平台 學習面對自閉特色
所以星仔有上述的表現,可能是因為感官信息處理上的不同,對商場的燈光或聲音格外敏感;也可能因為他有不一樣的審視模式,留意到一些父母不以為意的細節;又可能因為他獨特的「系統化」能力,偏好跟從有規律、規則的生活方式等,使他感到不適或焦慮,但又不懂得恰當地向父母表達感受,因而情緒爆發。結果,他被誤解為「扭計」,而他的父母則被認定為不懂管教兒女的家長。
很多家長或關注自閉特色的人士,都希望盡力學習一些幫助這類兒童的方法。然而,網上資訊五花八門,又難以確定哪些是實證為本。有見及此,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贊助,聯同「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學校支援)」教育心理學家團隊,建立了一個免費的網上學習平台「走進自閉特色的世界」(www.asdsupport.org.hk),讓家長、專業同工及一般大眾在空餘時循序漸進地學習與自閉特色相關的課題。我們的網上學習平台共有3個課程,每個課程需大約2至3小時完成,可按個人步伐學習。內容包括認識自閉特色兒童的需要、社交及情緒發展、支援策略等。當中有很多不同動畫、影片及遊戲,讓用家更容易學習當中的技巧。我們團隊希望不同的持份者認識自閉特色人士的世界,明白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孩子,需要不一樣的學習模式,盼能共同建設一個共融的社會。
文:王潔瑩(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學校支援)項目總監)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