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起跑線:音樂鑰匙

上次提到有街坊要照顧非親生但自閉的兒子,她每天被現實折磨,很不快樂。大兒子因為是明顯的自閉個案,已經安排去特殊教育學校上課,可是親生的幼子,等著排政府打救但實在排隊人數太長,沒錢去看私家醫生,時間流逝,很快過了黃金治療期,以後便很難處理。 有聽過自閉孩子就像一個不懂游泳的人一樣,被掉入大海中生活。 如果基金會沒有2-6歲的音樂課程,我真的不知道有那麼多孩子是每天活在不被理解的日子下。有聽過自閉孩子就像一個不懂游泳的人一樣,被掉入大海中生活。對於那些已經確認是自閉的小朋友,我放心他們會得到專業人士和醫生的幫助,可是那些沒有被診斷但又在學校或家中有行為異常的孩子,我常常把他們放在重要的位置,很想用音樂來幫助他們。 我耐心和她說,最好在家裡只說一種語言,就算是鄉下話也不緊要 去年,一個長得很漂亮的4歲小女孩,來到中心學習幼兒音樂班,她沒有任何搗蛋的情況,相反,她像一個木頭人一樣,沒有理會老師、其他小孩,但媽媽和她的相處卻是有互動的,只是沒有聽她說過一句話。細問之下,媽媽的鄉音非常重,普通話也很難聽懂,廣東話也根本講不明,她和我說在家和女兒一時說鄉下話,一時說普通話,甚至有時說廣東話。我耐心和她說,最好在家裡只說一種語言,就算是鄉下話也不緊要,最緊要是可以表達清晰指令和溝通清楚。 經過3個月的課堂,媽媽非常高興和我說,女兒很喜歡唱歌,把我們教的歌曲全部一字一字唱出來,說話開始多了,雖然只是單字,但也非常大的進步。 現在小女孩來上課開始和其他小朋友有一些互動,媽媽說雖然聽不到她說話但聽到她唱歌已經是最大的安慰,我們也為她安排去言語治療師那裡,希望有改善。 這個旁聽生不是一次做到,而是整整兩年,但這個過程是值得 音樂是一條鑰匙,能夠打開生命,雖然過程是艱辛,但是非常值得。(音樂兒童基金會提供圖片) 另一個有過度活躍的男孩,由第一天開始已經為我們帶來很多工作,打架、講粗口、破壞桌椅等等。老師和同事遠遠見到他來,眾人會立即有眼神交流,準備迎接。他很喜歡色士風,老師要他在課室內安靜30分鐘,手中沒有樂器,只可旁聽,如果每星期可以做到,便考慮讓他學色士風。這個旁聽生不是一次做到,而是整整兩年,但這個過程是值得,他開始懂得用耳朵來聽音樂,聽別人說話,聽指令,現在間中也有頑皮的時候,但每次手中拿著色士風,他的微笑是如何的甜美,經過3年的耐心和包容,今天,男孩已經成為我們管樂團成員了,音樂可以改變孩子,也可以改變我們。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照顧一個不願意照顧的孩子

我們時常聽到:「父母是無得揀!」我認為孩子也是無得揀。 家長們或照顧者要放棄所有的享樂、理想,甚至一生,來照顧一個不願意照顧的孩子,看不到出路,只能麻木地接受。 當孩子呱呱墜地一刻,父母一定充滿無限喜悅和希望;但當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正常,一塊大石頭,狠狠地擲下來,揮之不去! 家長們或照顧者要放棄所有的享樂、理想,甚至一生,來照顧一個不願意照顧的孩子,看不到出路,只能麻木地接受。很多人會繼續承受,也有人頂不住,用自己方法來了結,非常令人痛心。 這幾年在基金會工作,有機會接觸很多基層街坊,其中一個計劃是服務2至6歲的小孩子,讓他們未開始上學前先建立一些音樂概念。由於所有課程都免費,每一個孩子,我們均要認真審查,包括經濟狀况、急切性和家庭問題。就這樣,我們走到前線,和家長一起談心、一起流淚,一起互相鼓勵。有些義工和同事也和我分享,有時需要幾天時間才可平復心情,繼續工作。 媽媽入房不停說自己的過去如何不幸,要照顧兩個自閉的孩子,每天想死。 兩個自閉兒的媽媽 有一次,有個媽媽帶了兩個孩子來,由於太多人面談,她非常不耐煩,破口大罵兩個孩子,我上前了解,看到來面試的弟弟坐在地下哭鬧,大兒子則不斷尖叫,讓其他家長和小朋友也皺起眉頭。我剛想走近開口慰問時,這個媽媽突然一巴掌打向大兒子面上,我頓時不懂反應,只覺這巴掌好像也打到我的心,她回頭說:「佢自閉㗎!」 這一巴掌令整個中心變得安靜,我立即着同事幫忙照顧仍在哭鬧的弟弟,我先帶媽媽入房安撫,她即時拿出手機給大兒子玩,說不想帶他一起,我無奈同意。 媽媽入房不停說自己的過去如何不幸,要照顧兩個自閉的孩子,每天想死。我當時只想聽她的訴苦,沒有想過去打斷,她出奇地沒有任何眼淚,只是滔滔不絕的說話。由於時間不容許,我和她說要去見見弟弟,她立刻安靜下來,卻沒有任何想說服我的意向。 我和弟弟玩了幾個遊戲,發現他有過度活躍傾向,但溝通理解不大問題,於是把他安排在急切性的檔案櫃中。 音樂班完結後,她來和我道謝,並告訴我其實大兒子不是她親生,而是丈夫與死去的前妻所生的,我緊握她雙手,和她說:「你好叻!」 經過3個月的音樂班,弟弟雖然未能達到其他小朋友的能力,但看見他每次均積極參與和享受課堂。最後一堂,我們邀請家長來欣賞子女的表演,這個媽媽很早來了,她的眼睛永遠瞪得大大,有些兇惡。但當她看着自己孩子的演出,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笑容,很好看。完結後,她來和我道謝,並告訴我其實大兒子不是她親生,而是丈夫與死去的前妻所生的,我緊握她雙手,和她說:「你好叻!」她這時什麼話也沒有說,淚水湧出,我們互相擁抱,一切盡在不言中!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手背與手掌之間 (下)

編按:作者陪同兒子出席校際音樂比賽,在會場竟然遇上基金會的學生「瑩瑩」。作者立即化身平時的老師角色,和她一起看樂譜,還即場教她一些壓場技巧,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兒子也參加了比賽,和她是競爭對手…… 我坐在他們中間,心情非常矛盾。本來那些什麼平常心、輸贏不重要、最緊要開心等等的說話完全不見了,只感覺到:「手背係肉,手掌都係肉!」幸好他們本身認識,同年齡,每星期也有一起排練。等等!就是因為他們彼此認識,才會尷尬,知己知彼,到底他們心中怎麼樣?為何他們之間連一句說話也不說?我緊張得也不知所措。 孩子取得驕人成績,是我們最大的推動力。(兒童基金會提供圖片) 瑩瑩的伴奏老師還沒有到,媽媽也不來,心理非常焦急。這次她下了很大的決心參加高級組,向難度挑戰,我應該陪伴她。於是我叫兒子到一旁看譜,和他來了一個眼神,希望他看懂。 比賽開始了,所有參賽者均要坐在前面幾行,我便和其他家長坐在後面,一直望着自己孩子的背影,等待着自己孩子上場。瑩瑩一個人垂頭默想,兒子乾脆雙眼合上養神。這場比賽只有28位參賽者,能夠把整首樂曲完整背完已經是不簡單,還要和鋼琴互相呼應,節拍跌跌盪盪。我一邊聽一邊呼吸困難,心中忐忑不安。我兒子在瑩瑩之前,順利完成任務,我非常滿意,他也展露了笑容。一會兒,瑩瑩上場了,鋼琴引子一開始,她閉起雙眼,慢慢進入樂曲。句子每一個變化也清楚表達,完成最後一個音時,全場拍掌,非常完美。 一支錦旗對於其他孩子可能是房中其中一個擺設,但對於住在深水埗的孩子來說,卻是刻骨銘心。 隨後是最緊張的一刻,宣布結果。 我那時心情已經難以形容,只想快點完結。我看到兒子回頭望我,我立刻給了一個大姆指給他,我看過去瑩瑩那邊,她仍然是垂頭默想,如果她有家人陪伴多好。 冠軍是瑩瑩!我興奮得跳了起來,一個只學了四年的孩子,住在劏房的她,排除萬難,取得第一名,我為她而驕傲,立刻上前幫她拍照,打電話給她媽媽,打電話回中心報喜,一輪工作堆在頭上,忘記了兒子!我看見他站在一角,在等待我過份熱情的減退,我這時才知道原來他被忽略了。立刻上前跟他說對不起!他一面稚氣說:「好肚餓!」我這時才鬆了一口氣。沒想到,他上前和瑩瑩說:「勁喎!」,之後他們便一起走向電梯,有講有笑。 晚上回到家,我立刻表揚兒子的氣度,雖然他學習比瑩瑩多幾年,但她的努力是可以證明一切。一支錦旗對於其他孩子可能是房中其中一個擺設,但對於住在深水埗的孩子來說,卻是刻骨銘心。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手背與手掌之間 (上)

第70 屆香港學校音樂節剛剛結束,這個已經成為全港學生,老師和家長一年最忙碌的活動之一。過去很多年,我為學生伴奏、加練、打氣等等,入場3小時包括等候工作人員機械式的開場白、等候學生出場、等候學生彈奏最後一個音,等候結果、等候歡笑、等候失望……一切也記憶猶新。 住在劏房的小孩不可以在家中練習,天台是唯一的方法。(兒童基金會提供圖片) 有些媽媽更不惜長途跋涉,四處「觀摩」不同評判的喜好,讓自己孩子比賽那天能夠取悅評判 基金會的學生本是「與世無爭」,雖然參加,心情是緊張,但他們的目標只為一個,就是取得76分或以上就已經心滿意足。因為只要拿到76分,表示可以取得一張官方頒發的證書。兩年前有街坊從深水埗走到柴灣去聽自己孩子,還沒有搞清楚是什麼活動,奇怪為何每人都玩同一首歌曲,不停左望右望,有點納悶,等孩子出場時才目瞪口呆地欣賞,心裏激動。另一邊廂,旁邊一位媽媽,手上已經為每個參賽者寫下評語,看看有誰可以與自己的孩子匹敵。有些媽媽更不惜長途跋涉,四處「觀摩」不同評判的喜好,讓自己孩子比賽那天能夠取悅評判——要身體擺動或保持笑容,要維持長音或連跳分明。媽媽是專家,每年一次的專家。 孩子取得驕人成績,是我們最大的推動力。(兒童基金會提供圖片) 這個校際比賽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家庭喜慶活動,比起其他孩子外出共進晚餐去慶祝,更經濟和溫馨。 兩年前基金會的孩子開始參加了校際比賽,很感恩有些孩子取得非常好的成績,我們更在聖誕節的派對特別表揚他們,更贈送$50超級市場禮券。領取一刻,有家長眼泛淚光,有些爸爸也到場支持。這個校際比賽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家庭的喜慶活動,比起其他孩子外出共進晚餐去慶祝,更經濟和溫馨。 今年,我兒子也參加了校際比賽,他每年跟隨學校參加不同的比賽,有獎或沒有獎都已經很平常。他常常聽我分享以前的故事,更加明白比賽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只取經驗不要看輸贏太重。那天,我想現場支持他,因為這次他參加中學高級組,樂曲非常難,還要背譜,很多孩子就是錯了一個音便把整首樂曲背不完,非常可惜。 我們吃了點小食,輕鬆到達會場。甫入場,見到基金會的瑩瑩 (化名)靜靜坐在一邊看書,我驚醒過來才發現原來她和兒子是同場,我頓時化身平時的「胡太」,坐在她旁邊,和她一起看譜,還過兩招給她壓場的技巧,完全忘記了兒子。他把一切也看在眼內,直到他和我說:「媽咪,我去個廁所!」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你的孩子都不是你的孩子

第一次聽這句說話時,真是非常疑惑也抗拒。怎麼可能我的孩子不是我的?明明是我十月懷胎,經過多月的煎熬和痛楚,每晚半夜三更起來餵奶掃風,孩子出生後又要面對人生最大的考驗,就是教養問題。花費金錢已不計其數,還要費盡心力和EQ的考驗,世上沒有任何一件任務能與此相比,竟然說我那麼辛苦照顧的孩子不是自己的?究竟這話是出自誰? 原來這句話大有來頭,是黎巴嫩哲理詩人、作家-紀伯倫 (Kahlil Gibran 1883年-1931年),其實這段話是所有父母都值得深思的哲理。 紀伯倫 說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 Kahlil Gibran ” On Children” 我們作為家長是暫時托管孩子,天職就是要把他們照顧好,使他們做一個有用的人,你可以給予你無限的愛,但不可以要他們變成自己一樣。 我聽過一段分享,非常難忘,一位母親用心培養兒子,每一天幫他安排這樣那樣,由幼稚園至升大學也參與,更經常跑到學校投訴老師或同學,目的是要讓孩子拿到最佳和有利的益處,例如樂團沒有安排第一排,話劇表演沒有安排做主角,同學不為意的說話,種種非常簡單的事件也變得複雜化,最後兒子在學校沒有朋友,最可憐是承受永遠做第一的壓力,長期以來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每天行屍走肉,為了不要讓媽媽生氣,永遠只報喜不報憂。 孩子什麼也沒說就這樣消失在媽媽的掌控中, 媽媽半年也找不到孩子 到了大學,孩子出國讀書,本來媽媽要一起去陪讀,當然兒子也懂得用手段拒絕媽媽的「好意」。畢業典禮,媽媽帶着熱切期待的心,希望兒子能讓自己榮耀,好好等著着凱旋歸來。沒想到,那天兒子帶來了女朋友,說馬上要結婚而且不會回港。 本來訂好了酒席,讓親朋好友來見證她的偉大功績,一切也得取消。孩子什麼也沒說就這樣消失在媽媽的掌控中,媽媽半年也找不到孩子,整個人崩潰,得了憂鬱症。 幾年後,竟然是經友人告知,兒子在報紙上登廣告,說與母親斷絕關係,要她停止所有打聽的行動,相信大家也可以想像這位母親下場。本來父母是弓,兒女是箭,我們要用盡力氣拉開,把手裹的箭放得又快又遠,可是這箭一直不放,到了最後,箭放不出去,自己卻一無所有。 寂靜的夜晚,入到兒子房間,看見他熟睡的樣子,仍然是很可愛,幾年前幼稚的面容,現在嘴角已經長了鬍鬚。還記得以前每次出門口要工作時,他也會緊抱着我的腿,流着兩行眼淚不要我走,現在回到家後,他會反問我:「今日咁早嘅?」 我只能氣結。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滴水不漏的母親

基金會成立至今,我身邊有幾位非常難得的天使,一直陪伴着我。她們知道我很想幫助基層家庭,都義不容辭來協助,不但親身來中心照顧小朋友,又會坐在電腦前做文書工作,甚至動員家庭成員來一起參與義工服務,她們漸漸已經成為我背後的女人,也是我的好戰友,這幾位戰友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她們的兒女都是我以前的學生。 我們本身是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孩子成長後,大家成為了朋友,再成為現在的姊妹。 其中這兩位,我會用滴水不漏來形容她們。我們3個第一次見面是大家都挺着大肚子,大家的預產期差不多時間。她們已是兩女之母,第三胎均是兒子,而我當時是第一胎,什麼也不懂,有很多東西要向她們請教,她們會毫不介意的和我分享。我大兒子出生後,她們除了要照顧自己初出生的兒子和兩名女兒外,還時常給予我很多幫忙,不但時常關心我家中有否物資欠缺,還會輪流帶我兒子出去一起照顧,讓我有充足時間休息。 全職媽媽處理日常家務,和管理一間公司沒有分別。唯一分別的是,這份工是不可能辭職的。 過了幾年,她們的女兒開始跟我學琴,我真正認識到一位全職媽媽如何處理日常家中大小事務,和管理一間公司是沒有分別。唯一分別的是,這份工是不可能辭職的。這兩位媽媽,對於孩子的管教,嚴謹而不留難,周全而又懂得放手。3名孩子有3種不同性格,她們會分配好時間給每一位子女,每天首要做的是和他們一起閱讀,從小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不是有空才讀,而是每天都一起讀書;即使已是重複讀了3遍或以上,都會繼續讀。 她們一直很少換家傭,因為她們明白如果經常更換家傭,孩子又要重新適應另外一位,都會令孩子造成很多不安情緒。對於孩子課外活動安排,3個孩子有不同興趣和分佈不同地點,每天也可以安排得妥妥當當,甚少出錯。補習老師很少更換,堅持到底,讓孩子有一個穩定的學習情緒,也讓老師教得安心,她們不會干預老師的教學,只會定期打電話請教孩子的進度,最緊要是每次上課,孩子均能夠完成功課。當然,她們會讓每名子女學音樂,但從來不勉強要他們考試。我更佩服她們還要照顧家中老人家,把他們的起居飲食也是無微不至。 當家中每位成員熟睡之後,她們的桌上才開始鋪滿一周的行程表、支票、書籍、學校通告等等。 你也許覺得她們實在了不起,太完美了,但你可知,當家中每位成員熟睡之後,她們的桌上才開始鋪滿一周的行程表、支票、書籍、學校通告等等。到了現在孩子長大出國讀書,她們來基金會幫忙,都默默在我身邊支持我,眼見有很多重大決定的事情上,她們會讓所有人發言後才不慌不忙地表達;我看到以為很遠的地方,她們已經比我走得更遠,現在已成了我們基本會的一大支柱,我除了無限的感激,就是要做得更好,不要辜負這幾位好姊妹的情和愛。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 老二的迷思 (下)

編按:作者參加了學生的婚宴,憶起當年教琴的點滴。這位甚富音樂天份卻帶點反叛的學生,以為自己在「面試」老師,然而不知道自己也被老師「面試」。 往後的日子,我們大部分是分享音樂上的理解,大作曲家和他們的小故事。在音樂技巧方面,他很容易做到;耳朵好到不得了,不論什麼歌曲,聽一次就可以彈到差不多一半。我越來越享受和他上課,雖然他思想還是一個小孩,但創意無限,對自己要求也很高。一天,他和我提出要考8級鋼琴,想試試自己的實力(雖然我暗自覺得他可以考文憑級)。我當時沒有太多學生是自己說要考試的,大部分也是出自家長的意願。於是,我邀請他一起選考試歌曲,他兩個月已經背完3首歌,連另外的幾首也想學完。 對這小孩子來說,他的起跑線根本看不見,因為不需要,他由頭到尾都不在這賽事中,何須起跑線? 我知道這孩子如果在音樂上發展,一定前途無量,可是他對音樂是旨在一股熱誠,喜歡挑戰難度,並不想當職業,更加不想教琴。假如一天到晚只是練琴和練琴,這團火可能會慢慢熄滅的。 幸好,他的家人非常支持他,也知道他讀書成績不錯,音樂便成為他的好伴侶已經心滿意足。 期後,他8級的鋼琴考試成績斐然,卻沒有說再要繼續考上去,反而想學作曲。我鼓勵他可以雙向發展,甚至學指揮也好。我最樂意見到學生喜歡音樂,享受音樂。 我的眼淚實在沒辦法留住,這個老二,這個把鴨舌扭向後的輕佻小子,跑到台下,和我來一個擁抱。 我們一起走過的音樂路好幾年,他們一家要移民到加拿大。我總算令3個孩子也完成8級的考試,母親對我有着深深的謝意,把最難搞的老二也教得有成績,我表示我也享受當中。老二臨走前,寫了一張感謝卡,每一字每一句都令我深深感動,我到現在也把它收藏好。 婚禮的最後一個環節,新郎走到鋼琴前演奏一曲送給太太,是自己的作品,場面溫馨。沒想到,他突然在人群之中指向我,說要感謝他以前的鋼琴老師。Spot Light在我頭上,我的眼淚實在沒辦法留住,這個老二,這個把鴨舌扭向後的輕佻小子,跑到台下,和我來一個擁抱,那一刻,他把我的心融化了。 如果家中有3個孩子,中間那位老二可能就是最難搞的,但又最多創意的,容易被人忽略,只好自己創一個新天地,容易被人誤會,只好選擇不作任何解釋。 你也許好奇為何我那麼明白老二的心情,因為,我也是一名老二。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 老二的迷思 (上)

過年前,我參加了學生的婚禮,非常感動。除了一對新人令人眼前一亮,他們兒時的相片,也給我帶來一段又一段美好回憶。學生的父母更把孩子以前的老師,都一一邀請來慶祝,當中包括學校的老師、補習老師、游水教練等。因為這是一個感恩的大日子,作為他兒時的鋼琴老師,對於眼前的孩子已經變成別人的丈夫,我整晚都很難以置信,他小時候的學琴趣事仍然記得很清楚。 還記得那天,媽媽把3個孩子一起帶來,大哥老實、誠懇有禮;三妹嬌柔可愛;惟獨二佬一直站在門口,不肯進來。媽媽也無奈地解釋,他正值反叛期,13歲,比較難搞。我走到門口拿了杯水給他,他勉強接受卻也沒有道謝,眼神一直在迴避。那天見面,哥哥和妹妹也彈了一些歌曲給我聽。他們住得很遠,搭車也要一個小時才來到我家。我問媽媽是否確定需要轉老師,可以再考慮一下,但她毫不猶豫的確定。臨走時,妹妹悄悄過來跟我說:「其實我哋三個之中,二佬彈琴最勁!」這時媽媽和站在門口的老二僵持了幾分鐘,最後他也不肯進來,只好和三個孩子離開。 那天晚上,媽媽再次打電話來致歉,說暫時只有大哥和妹妹學,二仔仍在「考慮中」。 他終於知道自己原來才是「被面試」的人,我一直也沒有太明顯地稱讚他,但我知他是期待的。 過了約3個月,媽媽很興奮地和我說,老二對我的「試用期」通過了,想來一趟我家再詳談,原因是看到哥哥和妹妹進步神速,對於我需要第二輪的「面試」,當然沒有拒絕。 老二這天獨自來我家,戴了一頂鴨舌帽,鴨舌是向後的。我想和他交談,但他態度輕挑,和我「遊花園」之際,不斷在我的房間走動,看看掛在牆壁上的畫、生活照片,連小擺設也動手拿起來看看。最後,我說假如你今天只想來參觀我的房間,看來一早完成了,可是媽媽的一片用心,你卻沒有領悟到。 他馬上坐在鋼琴前面,彈了一整首的《蕭邦幻想即興曲》,音色清脆,手指快,沒有錯音,只是間中有些不協調。我按捺着心裏的激動,保持木納的表情,點頭示意很好。他開始不停地說自己是如何自學這首歌曲,以前沒有YouTube也不易有電腦,只靠聽 CD。再下去,我沒想到他連音階也彈得很好,我問:「為何要轉老師?」原來他的老師已經在去年給他激走了,媽媽只好讓哥哥和妹妹在樓下琴行繼續學琴。 我和他約法三章,說明態度非常重要。如果不配合,可以立即離開。他終於知道自己原來才是被面試的人,我一直也沒有太明顯地稱讚他,但我知他是期待的。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社區音樂的啓示

很多朋友看了我上次的文章,不禁慨嘆香港貧富懸殊確實嚴重,深水埗的小朋友穿着人字拖到文化中心欣賞音樂會,給人歧視;一個快餐店的套餐是生日禮物,多一些的汽水和薯條成了意外驚喜。   對於基層家庭,我們不能每一位小朋友也安排生日會,但音樂會和音樂欣賞是我一直在做和想做更多。每次安排他們到音樂廳,除了要有交通和人手問題處理,最重要是他們覺得和其他觀眾、環境和氣氛格格不入,往往有拘束的感覺,因此我們請音樂家和其他表演者來到中心表演給街坊欣賞,讓他們輕鬆地唱唱跳跳,音樂不再是高尚的玩意。   記得一次請了英國著名的社區音樂大師,Peter Moser 來到中心表演,小小地方坐了差不多一百人,連門口也關不了,旁邊路過的人也好奇停留。Peter 首先和街坊熱身,用聲音、動作和搞笑舞步把大家融化,然後讓觀眾圍着他,一起揮動雙手和身體,齊齊互動唱遊、更一起創作。那一次,他們之間沒有任何語言障礙,沒有任何階級的分化,所有街坊,義工和職員也樂在其中。最後,Peter 更把一件一件的樂器加在自己身體,同一時間演奏,還繞場一周,讓所有人都大開眼界。   Peter Moser 遠道從英國來到深水埗,用音樂與街坊打成一片,沒有任何溝通問題。(音樂兒童基金會提供圖片)   另一次是請了演藝學院的學生來演奏古典音樂,目的是要讓街坊認識音樂會的禮儀。例如樂章與樂章之間不要拍手,音樂會過程中如要去洗手間或離開,必須要等到樂曲完結才可動身。我向他們說明,這是一個免費的音樂欣賞,但是,台上的音樂家是用了多少時間和心機去準備,對他們應該示意最大的尊重。當然,中途聽電話和大聲說話是萬萬不可,希望他們的孩子日後去到哪裏也不會招人話柄。教養是家長的天職,絕對要學習,教養是一種品德教育,不應有貧富之分。   每次的共樂共融音樂會,破格地讓觀眾走來走去,一起分享音樂帶來的快樂,不分你我。(George Wong 提供圖片)   說到社區音樂會,基金會也舉行了3次的「共樂共融音樂會」,主要是邀請身體有障礙和住在偏遠地區的家庭來到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欣賞表演。深水埗的街坊當晚變身成義工,不再是受惠者也不是觀眾,把他們的愛心送到其他有需要的家庭,那種情是特別重,特別溫暖。如果音樂可以作為一個工具,把人聯繫上,一起分享,一起回味,學音樂不應是個人的享受,更加不應是爭取名利的途徑。   當你煩惱着小孩不練習的時候,想想這條漫漫長路應該如何走,也許可以給你一點啓示!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人生QR Code

  小朋友的教養問題,往往是家長最頭痛的題目,想他乖巧聽話和向上進取,又想他有自由創意和主動學習。有人說:「小孩子千萬不要太乖,太聽話,以後長大了成了機械人,沒有自己思想,不懂得解決問題。」   但現在香港的教育,好像與這番話剛好相反,在學校,老師往往只記得最乖和最不乖的學生,成績就是學生的QR Code,要更改這個圖碼好像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離開便是唯一出路。 我有幾位學生在本地傳統名校就讀,學生在小學期間,每天除了睡覺,就是等媽媽的安排。家傭每天陪伴侍候,每天行程緊湊,連上廁所的時間也要規定。  以前,我有幾位學生在本地傳統名校就讀,學生在小學期間,每天除了睡覺,就是等媽媽的安排。家傭每天陪伴侍候,每天行程緊湊,連上廁所的時間也要規定,不准在廁所內看書太久;看手機或玩具時,旁邊放着一個計時器;每天定時練琴加每年定期考試,習慣活在沒有空間的世界裏面。很多時候,想教導他們彈一首需要感情表達的樂曲,他們的腦袋好像有太多東西捆綁住,缺少了想像力和表達動力,從他們的沒精打彩的眼神,常常打瞌睡的表情,已經知道這小孩實在可憐。   待他們小學五年級,忽然接到通知,下學年便轉到國際學校讀中學,學生當時也未有任何反應,過了一個暑假,開學兩個星期,他已經像另一個人般,脫胎換骨。我滿心為他雀躍,希望他終於有展翅的一天。但隨之而來的是另一方面的煩惱,不練琴了,以前每天固定的練琴時間表,仍然牢牢貼在鋼琴旁邊,主人卻說要學電結他,指甲長長也未剪,有些還油了甲油,說話的尾音怪怪的,夾雜很多英文。 為了安排孩子日後到外國升學,初中轉到國際學校是最穩妥的舉動。可是,未到那一天,也不知道要將原來的生活徹底改變,確實需要時間和勇氣。 我一星期只見他一個小時,比起他的媽媽面對這孩子的重大變化,每天都活在無奈之下。為了安排孩子日後到外國升學,初中轉到國際學校是最穩妥的舉動。可是,未到那一天,也不知道要將原來的生活徹底改變,確實需要時間和勇氣。作為家長,要和孩子維持親子關係便要放棄之前的做法,要把底線放在另一邊便要先改變自己。   我現在回頭看,認為是小學時候,媽媽把孩子管得過份緊,當孩子漸漸有一些空間,便盡情地向四處尋找更大的空間;加上環境的改變,回到家中就會歇斯底里地爭取同等的待遇,QR Code 不再有效。   最近,和朋友聊天,現在的孩子不是五年級轉到國際學校,而是出國寄宿了。朋友抱怨說,剛剛和學生進入最棒的音樂旅程,沒想到10歲人,已經出國留學,把之前用心良苦的教導就拋棄了,那以後也許不要再用心教學生,反正現在的學生很快走,幫他們考考級,唱唱歌,不是更容易?   人生的QR Code,不應只有學業或成績,也不應該一成不變,為他們好,還是要懂得放手。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