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書訪】創新先行者黃岳永 以科技閱讀未來

認識黃岳永(Erwin)的人大概都知道,他是個大忙人,身兼多職:大學教授、創業顧問、上巿公司非執行董事、社會企業家、作家……他告訴GRWTH小編,生活再忙都不忘一件必需品:「閱讀是我生活的一部份。」這一兩年間,Erwin讀畢50多本書和整本厚厚的聖經,繁忙生活下的大量閱讀是怎樣練成呢?就借著Erwin呷一杯紅豆冰的時光,細聽他的閱讀心得。 因為好奇  重尋達文西 相約Erwin,正值新學期伊始,莘莘學子應理重拾書本回到校園去;然而大學掀起罷課浪潮,作為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及高級顧問(創業)的他坦言,這陣子面對社會的動盪、年青人的挑戰,直教他徹夜難眠。 未來,該何去何從? 恰巧地,近年Erwin正鑽研一個有關未來的題目:The Future Education 和 The Future of University。談到未來,除了上帝,有誰可略知一二呢?到底這位資訊科技界的先行者如何窺探未來教育的種種? 他回答得直接:透過閱讀。 「今日的大學到底需要教什麼、學什麼呢?怎樣empower(賦能)我們去面對一個無法肯定的將來。在探討The Future of University的命題下,過程中,我給自己訂定一個研究導向:Universal Man。」他口中的Universal Man,正是被喻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天才--李安納度·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這個研究可不是為大學撰寫論文,原來出自一份求知慾;亦因求知,他遂找書問究,找來“Da Vinci Codex”。 「今年是Da Vinci五百周年,我本對中世紀的事物沒多興趣,對Modernism興趣則較大,所以我一直思考Da Vinci如何以Universal Man體現於當代。關於Da Vinci,有本小說叫“Da Vinci Code”,但“Da Vinci Code”其實來自“Da Vinci Codex”,Codex即是notebook。他筆下的蒙娜麗莎,其笑容旁邊竟是一枚飛彈,完全無厘頭,還有他的筆記是倒過來寫的,文字有意大利文,有拉丁文,亦有法文,他涉獵的題目又廣,大量Crossover,是一般人無法理解。這是非常有趣的事。」在Erwin眼中,達文西的博學與貫通,正是今世代追求知識的核心。   善用科技  偷出閱讀時間 因著達文西智慧之廣,無形中拉闊了Erwin的閱讀領域,舉凡有關達文西的小說、畫作、電影再到筆記,他都讀過看過。在他隨身帶的Kindle(電子書閱讀器)亦藏著有關達文西的書籍。看他的手指在Kindle上來來回回掃著,看似速讀,但不失仔細,好些閱讀筆記就在指尖間記錄和整理出來,有條不紊。 閱讀電子書已然成了Erwin多年的習慣,現在買書也以訂閱電子書居多,一來環保,減少伐木;二來電子書出版速度比紙本快,有助吸納日新月異的種種新知。 「一般人探索新知識都會往Wiki或Google裏找,我同樣都會,不過搜尋後我會再按所需的題目在Amazon找。譬如三年前,大家都談Blockchain,我在Amazon一搜,搜來20本相關主題的書,我一併買回來看。」 有聲的電子書亦造就Erwin實踐大量閱讀的計劃,像開車時、塞車時可以「聽書」,甚至邊聽邊在屏幕「指指點點」,做各式的閱讀筆記。他的閱讀習慣隨著科技而改變,與時並進,私密的閱讀時間就在密密麻麻的行程曆裏得以擠出來,這便是他兩年內「讀」畢50多本書及聖經的「祕笈」。   旅遊式閱讀 Erwin從閱讀找到他心目中的Universal Man, 但這還未能百分百滿足他的The Future of University的求知,於是親身走訪意大利北部博洛尼亞(Bologna),以第一身的視點去閱讀「全世界第一所大學」的教育觀。 「Bologna就是學校的開始,將不同Topics crossover,因為在全世界未有大學之前,大部份人都是跟隨家人學習,譬如家人是木匠、是打漁的,你所學的自然是木匠、打漁的知識,但這不算是學術的開始。學術的開始是crossover。Bologna University的課室設計好特別,當時11世紀的課室是圓形的,格局像法庭,老師站在中央授課,但師生之間可以互相提問、討論,沒有所謂的『阿頭』站在最前,不像現在,老師們往往站在白板黑板前講,學生坐著聽。那模式其實是Mentorship,一種互相學習的態度。」 Erwin喜歡以旅遊形式「閱讀」城巿,每到之處總會走訪當地書店,體悟各國的人文精神。讀萬卷書又行萬里路,更深明自主學習的重要:「對我來說,這個年代最需要的正是crossover。我們的學科會愈來愈窄,年青人現在所學的,其實還未發生,職業亦會變,舉例Medical,一定是Big Data(大數據)主導。那麼現在我們該如何學習?如何準備將來?那得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閱讀自己的人生  問到Erwin近來在讀什麼?他從Kindle打開一本電子書“How Should We Then Live?”,書早在70年代寫成的,他唸大學時讀過一遍,如今再讀,文字依然,然而所對照的時代面貌不同。此時此刻,這一代的香港人該站在什麼位置來迎接未來,Erwin也在思考,惟有一個重點他一直堅持放在思考裏,就是從上而來的召命。 「我可以被淘汰,將來許多事情可以由AI(人工智能)代勞,但我的人生Journey被賦予了經歷和感情,這些應該會有用的。我的Calling有點特別,在追求民主之外,上帝給我的,是去關顧弱勢的一群。」若說人生是一本書,Erwin該是一本予人祝福的暖心讀物。 期待未來,有更多通達的知識、更多人間的暖意透過閱讀得以傳達、傳承。 撰文:GRWTH日報編輯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一分鐘.一本書 – 送給孩子的字

你會將甚麼送給下一代? 此書作者張大春期望將漢字像禮物一樣送給兒女。他認為每個漢字內容豐實,蘊藏著不少驚喜,無論字的筆畫多少,都像一個值得認識的朋友一樣。 全書分為四部分:有情感的字、失而復得的字、很難學的字和送給孩子的字四部份。一邊細閱,你會發覺書的內容不是教兒女認字這麼簡單,還看見他們相處時的種種,溫馨又惹笑,正如作者說「是我最重要的家庭紀錄」。 張大春用一切方法,讓孩子跟他學字。但孩子最直接的回應,往往打破他對於這些字的慣性思維。硬邦邦的灌輸進不了孩子的心,於是我們看見這位父親在介紹過字的由來緣起後,是與兒女間有趣的互動,你一言我一語,在教導中穿插有趣例子、人生經驗,有時嚴肅有時笑破肚皮,到最後總為孩子帶來一點方向和啟發。 說穿了,這也是一本給父母看的書。正如書封面所寫:雖然只有幾個字,都是父親對兒女的深情餽贈。 你又有哪些字想送給兒女? 書名:送給孩子的字 作者:張大春 內容提供︰家庭發展基金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精細紙雕 巧手剪出立體大「紙」然

做工精細的紙雕,搭配了鮮豔的色彩,作者僅使用和混合簡單的幾何圖形,便創造出令人驚豔的立體效果。一幅幅充滿藝術性的畫面,讓我們的想像從平面進化至三維空間。讓孩子們在閱讀故事中,感受到視覺和美感的陶冶。。今次向大家介紹適合作為親子活動的紙雕立體書︰《冬日中的木精靈》、《快樂鳥》和《蝴蝶秘密花園》,是菲利普UG(PhilippeUG)為孩子設計的創意閱讀教材。 作者菲利浦UG︰翻開立體書 像在幫紙做運動 菲利浦UG(Philippe UG)是法國紙藝大師和畫家。他的創作風格非常多元,無論是插畫,絹印及各種紙藝創作上,都創作出許多令人讚嘆的作品。《冬日中的木精靈》、《蝴蝶秘密花園》和《快樂鳥》分別以不同的幾何元素為主題,創作出立體故事書。如何閱讀立體書?法國紙藝大師Philippe UG說:「你要用力翻開,輕輕闔上,像在幫紙做運動。」 ▲法國紙藝大師和畫家菲利浦UG(Philippe UG)。 《冬日中的木精靈》 冬去春來 精靈們再度活躍 在冬天快結束的時候,森林裡有一群活潑無比的精靈,正忙著慶祝春天。本書以白色為基底,以清澈自然的配色,讓人感受雪地中的森林再次甦醒。 ▲▼《冬日中的木精靈》 《快樂鳥》 以曲線描繪小鳥和早上的美麗一面 充滿生命活力的立體故事書,帶領小讀者隨著鳥兒們在明亮的早晨翱翔天際。本書的創作以「曲線」為主要元素,無論是鳥羽、鳥巢和枝葉,都可以見到作者以「曲線」建構出的美麗的畫面。 ▲▼《快樂鳥》 《蝴蝶秘密花園》 幾何圖形下的蛻變過程 黎明的曙光灑進花園,一顆顆晶瑩的卵孵化了。美麗的畫面,引領讀者隨著小小的幼蟲慢慢前行、化蛹,蛻變成翩然美麗的蝴蝶。讀者不妨仔細觀察本書以淚滴形所創造出的幾何巧思。 ▲▼《蝴蝶秘密花園》 延伸活動:蝴蝶立體卡 閱讀立體書後,大家其實亦可以參考以下版模,自製立體蝴蝶卡。 ▲▼為大家準備2張未上色蝴蝶卡。(點擊可下載原尺寸大小) 製作步驟 1. 先為蝴蝶的翅膀填上顏色,並小心地剪出整幅圖案。 2. 將兩條直線割開,然後上下互相插入。 3. 把兩張紙分別緊貼在另一張硬卡紙的兩旁。 4. 美麗的立體蝴蝶完成了!只要把卡打開,蝴蝶便會彈起來! 內容提供︰董雅詩老師(可銘學校圖書館主任、香港創意閱讀教育協會會長) 刊載於 GRWTH app

詳細內容

玩轉世界地圖 環球名勝地標自己動手做

地圖是一種工具書,小朋友多數是為了找尋地理資料,完成學校的功課,才會接觸和翻閱,地圖在圖書館內一直都屬於冷門書類別,相對於有趣的故事書,較少小朋友借閱。 為小朋友而設的世界地圖 本欄在今期推薦大家的是一本不一樣的《地圖》,這是由Aleksandra Mizielinska 和 Daniel Mizielinski夫婦合力,耗用三年時間才繪成的繪本地圖,專為小朋友而寫。這本地圖帶領大家遊歷七大洲、四十二個國家和南北極。本書最適合一家大細在長假期時作親子共讀,讓爸爸媽媽陪著孩子閱讀和欣賞,並一起展開想像的翅膀,在書頁上環球旅行,自由地飛! ▲這是波蘭的繪本作家夫婦歷時三年精心繪製的《地圖》,相信坊間很難找到一本如此適合兒童及青少年閱讀的手繪地圖了!本書更附設《地圖創意遊戲》讓小讀者在閱讀後,繼續延伸學習,展開精彩的紙上探險。 ▲《世界建築自己做》是一本好看又好玩的世界建築遊戲書,介紹了十個不同國家的著名建築,並讓小朋友動手製作立體的紙模型建築。它可以配合《地圖》或其他地理書籍來閱讀,能讓孩子對這些國家有更深印象。 連同遊戲一起學習世界地理知識 這本書不僅畫出世界各國的地貌,更介紹了各地特色城市、歷史名人、動植物、原住民族、社會文化習俗等,孩子和父母均可對世界地理溫故知新。 ▲透過本書作者的創意,改變了地圖那種給人呆板乏味的印象,每一幅美麗的圖案都令地圖充滿生命力,而且富饒趣味。 另外,本書也連同遊戲《地圖創意遊戲》發售,遊戲書中,作者夫婦為大家帶來了三十六個創意遊戲,不論是裝飾印度象、設計國旗、探索希臘神話迷宮、等,都是非一般的讀後習作。 ▲本書另有英文版本,讀者可以考慮一併購買或借閱,自制雙語書。年齡稍長的小讀者同時閱讀中文及英文版本,可以從對照中學習到不少英文詞彙。 《地圖》一書同時亦是教師設計讀書會或閱讀課時,作為延伸活動的好幫手!我在圖書課上為學生們推介這本書時,學生們都表現得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熱愛學習地理概念和認識各國社會和文化呢!此外,本書也讓孩子學習用「俯視」的視角來閱讀,能夠訓練孩子的觀察力! ▲如果家裡有《地圖》的話,建議可以與《世界建築自己做》搭配使用。這是一本好看又好玩的世界建築遊戲書。這本書除了教小朋友做建築物之外,更介紹了著名建築的由來及延伸知識,這樣的資訊量對唸小學的小朋友來說尤其適合。由於這本書在小朋友製作上也有一點難度,所以,正好讓爸爸媽媽來協助孩子發揮藝術天份,一同享受手作成就感! ▲這十座知名建築物座落何處?大人可以讓小朋友將完成了的立體建築藝術品,一個個地方在《地圖》上,讓孩子的建築手作更有深度! 為閱讀活動增添趣味 師生同樣更投入 筆者設計閱讀月活動時,加入了本書為活動。每班的學生在老師的帶讀及指導下,從書中閱讀著名建築物的特色及文化背景。跟著書中說明一步一步做,完成十座漂亮的建築模型!過程愉快又有趣。 內容提供︰董雅詩老師 刊載於 GRWTH app

詳細內容

波波教授演講廳: 閱讀可拓展孩子的好奇心

愛因斯坦曾說:「我並不是天才,我只是常常對事物富有莫大的好奇心,喜歡尋根究底。」 美國作家Paul Tough的硏究發現成功人士均有一些必備的素質,它們包括:好奇心、毅力、自覺性、樂觀和節制,而這些素質必須從小開始培養。[註1] 波波希望女兒成為熱愛閱讀和富好奇心的終生學習者。(波波教授提供) 好奇心的定義是「渴望學習」。如果孩子有好奇心,學習必會事半功倍。那麼爸媽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呢? 爸媽可突擊考問孩子日常生活上的細節 爸媽先要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鼓勵幼兒留意事物為大任。例如:當和幼兒一起唱兒歌《Old McDonald Had a Farm》時,可以請幼兒一起模仿不同的動物叫聲和扮演牠們的樣子。這樣幼兒便會開始對動物活動的形態和叫聲產生好奇了。孩子長大一點,爸媽亦可透過生活細節去培養孩子對身邊事物的洞察力和記憶力。爸媽可突擊考問孩子日常生活上的細節。例如:他們剛外出吃西式晚餐時,餐桌上放著甚麼東西呢?哪些港鐵站的牆壁是綠色的啊?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學懂細心觀察身邊事物和記錄細節資料,甚至鬼馬地設計不同問題來考驗爸媽呢! 原來孩子在六歳前能培養出閲讀習慣對日後學習尤為重要 西方的教育家就着「如何提升兒童的好奇心」這課題做了不少硏究。發現原來孩子在六歳前能培養出閲讀習慣對日後學習尤為重要[註2]。這些早讀兒童(early readers)在學業成績上亦會較為卓越,因為閲讀和語文表達能力是開啟各學科知識寶庫的鑰匙。閲讀賦予孩子自學能力,過程中不單可獲取各類範疇的知識,也可從不同作者的作品涉獵有趣的想法。閱讀拓展孩子的思維,讓他們發揮想像力,從有趣古怪的故事中經歷刺激的冒險旅程。博覽群書能豐富他們的人生,並裝備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爸媽在建立孩子閱讀習慣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教育家建議:孩子在牙牙學語開始,爸媽便要每天花不少於15分鐘跟孩大聲朗讀圖書 [註2]。原來大聲朗讀可增進孩子的聆聽、閱讀理解、寫作及說話的能力和技巧。隨著孩子長大,在親子閱讀時,可鼓勵孩子提出不同的問題,並推斷隨後將發生的內容。爸媽不但要充當語文老師去教孩子認字、閱讀和理解文章內容;亦要擔任聆聽者,嘗試了解孩子的興趣和疑問。若不能即時解答,切勿支吾以對。可把孩子的問題寫下,隨後一起到圖書館去,從書本中尋找答案。透過主動尋求答案來理解事物,孩子會產生成就感,同時對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也會更加深刻。這樣的自主學習會讓孩子建立積極學習循環,使學習變得富挑戰和樂趣。 爸媽要以身作則減少看電視和手機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各自享受閱讀時光,互相分享閲讀內容。 為促進孩子閱讀,爸媽可考慮在家中設立一個小小圖書角,選一些合適和吸引孩子的書藉、雜誌和畫冊,方便孩子閱讀,讓他們隨時隨地可以在小天地「打書釘」。同時,爸媽要以身作則,減少看電視和手機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各自享受閱讀時光,然後互相分享閲讀內容。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也會跟爸媽比賽,看誰讀得快、看得多! 為方便幼兒時期的女兒天天閱讀,波波在家中設置小型圖書角。(波波教授提供) 我和太太亦跟隨以上教育專家的建議,盡量減少「屏幕時間」,心甘情願成為女兒的書僮,讓她成為早讀兒童。現在這十歲多的「小書蟲」,她看書的速度已經超越了我們,而她的文字理解和表達能力亦不斷進步。若我買了新書給自己看而被這「小書蟲」發現了,她便會妒忌爸爸,然後一個箭步跑向媽媽投訴,嚷著也要買一本新書給她才公平公正呢! 名人蓋茨亦深信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所以他常以身作則地天天看書,讓他的孩子也效法他,成為書不離手和富好奇心的終生學習者。 延伸閱讀: [註1]Paul Tough (2013) How Children Succeed: Grit, Curiosity, and the Hidden Power of Character. RH Book [註2]Methlyn Green (2002) Teachers Helping Parents to Raise the Level of Curiosity in Young Children. ERIC  

詳細內容

走進立體書的奇幻世界

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書早已不是單純的文字圖片,而是有更多的變化。近幾年,立體書漸漸的進入到我們的視野當中,很多人都驚嘆於書本打開後的奇幻世界,然而了解它,願意購買它的人卻寥寥無幾。這反映現今香港大眾對立體書的興趣還沒建立起來,大多數家長不願意將錢花在一本立體書上。 因此,筆者近年在校內圖書館添置了過百本的中英文立體書,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欣賞走進立體書的奇幻之旅。在讀書會活動之中,立體書是很好的閱讀素材,更是優良的參考書。筆者深信在未來,立體書的樣式必定會越來越豐富,喜歡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驚喜連連的立體書初體驗 筆者多年前旅日期間,買下第一本立體書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當時自己就像調皮的小鬼,不斷將愛麗絲翻來翻去,完全陶醉在紙模型不斷收合和彈起的過程之中。回香港之後,上網一查,才知道這種書叫「pop-up book」,中文翻譯為「立體書」,而立體書原來早就風靡西方國家多年了! 立體書冷知識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接觸立體書的經驗和筆者類似,認為立體書就是有立體模型彈起來的書。有立體模型彈出來的立體書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叫做「彈起式立體書」(英文「pop-up」就是「彈起來」的意思)。也就是說,立體書除了有立體模型彈起來的「彈起式立體書」外,還有其他形式,只不過長久以來歐美習慣用「pop-up book」,我們則用「立體書」來通稱各式各樣的立體書;但是美國可動書學會(Movable Book Society, MBS)的發起人暨知名立體書專家安‧蒙塔那羅(Ann R.Motanaro)則主張使用「可動書」(movable book)這個名詞來統稱立體書,避免與「彈起式立體書」(pop-up book)混淆。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是習慣用「立體書」(pop-up book)來通稱立體書,「可動書」這個名稱基本上僅在歐美學術界和收藏界使用。 著名的立體書系列 「彈起系列」的作者劉斯傑,從《香港彈起》開始,便一直將值得分享的本土事物及文化變成一本本精美的立體書。《香港節日》、《車仔檔》、《盒仔檔》、《陸上公共交通》、《童年樂園》等都是他的立體書作品。這些作品都深受大人和小朋友的喜愛,也是讀書會的必讀書。 這些可愛的立體書由「紙的建築師」Robert Sabuda所製作,全是一些經典的兒童故事,市面上有中文版及英文版。它們絕對不僅僅只「立體」感受,隨著翻頁的動作、紙雕開闔之間,透過精密的紙工藝設計,呈現出令人驚嘆不已的動感! 小朋友的立體書作品 製作立體書可以為小朋友的學習生活平添許多樂趣,亦可以培養美感和手腦協調。筆者在閱讀課上教授學生製作立體書的一些簡易方式,即使低年級的學生都有DIY立體書的機會。圖為學生作品,大家覺得美麗嗎? 立體書DIY參考書 立體書巡禮 適合父母和初小小朋友一起閱讀的立體書 保護陸地和海洋生態的立體書 經典的童話及名著類的立體書 電影故事立體書 寓言故事立體書 學習地理及文化知識的立體書 學習生物知識的立體書 學習人體知識的立體書 立體書講座及工作坊 ▲「香港創意閱讀教育協會」定期舉辦立體書講座及工作坊。張永德博士主持講座,介紹多本優質的立體書。筆者也帶來多本立體書珍藏,為大家即場展現立體書魅力! ▲筆者在香港公共圖書館主持親子閱讀講座,教授讀者設計立體卡的方式。父母和子女一起動手製作,增添親子互動的樂趣! ▲立體書的樂趣不僅僅是其獨具匠心的機關設計,還有其複雜的結構,都給人們帶來的震撼的視覺效果。如果還包含了自己動手製作的樂趣,真是樂趣無窮! 立體書的推廣,首先要向教師群及家長群發展,從而讓更多人喜歡立體書。立體書豐富了孩子們的閱讀方式,使閱讀不僅僅是平面的圖畫,還可以自己動手,看到立體的逼真場面。學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製作方式後,便可以將立體技術應用到立體卡創作和閱讀報告的寫作上。 校園內舉辦立體書書展 在圖書館內定期舉辦立體書書展,透過立體書的立體畫面、靈活多變的活動機關、多不勝數的道具玩意,帶領學生進入妙想天開的奇妙世界。 內容提供︰董雅詩老師 刊載於 GRWTH app

詳細內容

喜閱愛麗絲:創意讀書會 「玩」轉圖書館

筆者多年來從事培訓學校圖書館主任的工作,不少教師也問及如何令學生愛上閱讀?有沒有靈丹妙藥?筆者認為,只要教師能夠靈活地把遊樂的元素融進閱讀活動,已經可以讓學生愛上閱讀。策劃任何活動,都按着學生的興趣而行,自然就不會令人抗拒。 (圖片由董雅詩提供) iSTREAM妙法 愛上閱讀 在校園裏,有一道簡單的妙法:閱讀 + 遊戲 + 藝術 + 科學 + 電子教學 = 創意讀書會(筆者首創的教學模式:iSTREAM ),iSTREAM是一個知識轉換的概念,由閱讀(Reading)作為引入,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輸入知識;以STEM(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學)和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深化學習過程,培養學生運用科技及藝術來構思、創造和實踐;而藝術(Art)則是成果展示的作品(如:立體閱讀報告),當中又應用了資訊科技教學(如:閱讀AR圖書及應用不同的Apps來學習)。配合近年強調跨科協作,如能與不同科目的教師合作推展多元化的圖書館閱讀活動,也可以讓學生體驗圖書館破格跳脫的一面。 只有將枯燥乏味的學習模式轉化至活潑有趣的方式,才能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喜悅。 「創意讀書會」以「閱讀」作為投入,「藝術創作」及「科學實驗」作為輸出,強調群讀的彈性與民主化。這種學習模式的最大益處是經由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後,可以令思考變得更有創意和彈性,並讓學生學懂分擔責任,感受群讀的快樂。家長、教師與學生組合成為多個閱讀小組,小組以「一人一書 」的方式閱讀和討論,讀書會中的延伸閱讀活動以遊戲、科學實驗及製作創意閱讀報告為主,更是富於趣味。 大家一起創作有趣的立體閱讀報告、指偶角色扮演、立體書創作及配合App欣賞AR及VR圖書等等。當閱讀融進了藝術情景,是一種零負擔的學習方式。在小組閱讀科學書後,可作不同的科學實驗及創造,如製作小型天文觀察站、萬花筒、星球模型、機械人和太陽能車等等,以配合STEM教學,令閱讀更有樂趣之餘,又能實踐學科知識。 創作新式閱讀報告 撰寫閱讀報告是一種心靈的探險,能把閱讀過的材料作一次思想的統整,但不少學生會視撰寫閱讀報告為一件苦差,這反映老舊的表達形式難以引起寫作動機及興趣。筆者十多年前來了大革新,主張學生創作立體閱讀報告。按照不同圖書的特色,設計出具創意又新奇的立體閱讀報告,如閱讀《發現小錫兵》後,學生使用電動馬達,製作會走動的士兵,並將簡單的閱讀感受寫在旗幟上。當遊戲、藝術創作與閱讀互相結合後,不論撰寫閱讀報告或閱讀分享,都變成了同學們興致勃勃、樂於參與的過程了!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