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樂】提倡人人都有價值 大象Horton為義拯救「灰塵民族」

內容提供:Catherine Chan(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 《Horton Hears a Who!》是Dr Seuss於1954年的經典作品。今天重讀,依然讓我愛不釋手。 Dr Seuss的經典作品之一:《Horton Hears a Who!》 Dr Seuss的經典作品之一:《Horton Hears a Who!》   從一個大象的故事,我們看到哲學裏的知識論(epistemology)── 我們所認知的「知識」是否都屬實?我們是否傾向只相信肉眼看見或科學可引證的事物呢? 從一個大象小故事,我們看見人性:當事情和我們所認知的「知識」有所出入時,原來有人可以如此「去到盡」,破壞有別於自己的信念;我們又看見「一沉百踩」現象、看見欺凌、看見盲目「跟風」的惡習。 從一個大象的故事,我們看見「團結就是力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我們又遇見仁慈、勇敢、堅持的大象Horton ── 真、善、美的化身。   別小看任何人 《Horton Hears a Who!》的故事是這樣的:在森林裏,Horton聽到一個微小的聲音,聲音源於一粒漂浮着的灰塵,而這粒灰塵上住了一個民族。Horton知道後決定把它放在一朵(類似蒲公英)花上,一直隨身保護它。森林裏的動物知道後直斥其非,一些動物甚至密謀偷走那朵花,佈局陷害Horton;就在危急之際,灰塵裏的國民團結一致地大喊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為Horton平反,更救活自己整個民族。 為一粒灰塵民族被孤立排斥,甚至被綑綁值得嗎?大象Horton這樣說:「A person’s a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這話成了經典句,提醒我們平等和尊重的重要和必要;對於大象Horton,維護信念和原則比起牠的生命更可貴。 《Horton Hears a Who!》中最令讀者感到興奮的一幕可算是當「灰塵民族」裏最細小、最不關心國事的Jojo開腔說了聲「yopp」,這一聲令森林動物聽見他們,相信他們的存在。Dr Seuss藉着Jojo告訴我們怎樣微不足道的人都有力量,別小看任何人,這點和「A person’s a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呼應,每個人均有價值。   《Horton Hears a Who!》於2008年拍成動畫。 描繪大象Horton為了幫人而惹禍上身的《Horton Hatches the Egg》。   關於大象Horton這角色,Dr Seuss在寫《Horton Hears a Who!》前已寫過牠了;《Horton Hatches the Egg》(1940年出版)裏的大象Horton又是為了幫人而惹禍上身;2014年,《Horton and the Kwuggerbug and More Lost Stories》出版。   2014年出版的《Horton and the Kwuggerbug and More Lost Stories》   這本書在Dr Seuss去世後才面世,它輯錄了Dr Seuss在五十年代時為一份雜誌撰寫的故事,兩本書都看見Horton被人欺負、被人「搵笨」,可是他繼續履行承諾,當然,作者懂得照顧孩子的感受,他的故事永遠都有着大團圓結局。 Dr Seuss本是個政治漫畫家,他諷刺時弊的風格在他後來的童書作品中巧妙地發展出來。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孩子頭頭碰著黑 父母該如何解讀放負情緒?

內容提供:Catherine Chan(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   1972年出版的《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可探討的題目眾多,今天我們談談其中一個:負面情緒。 主角Alexander是個小男孩,作者沒有透露他的年齡,但透過故事和圖畫提供的資料,這位小男孩大約六、七歲,按照他的體形,他該是三兄弟中的弟弟,即另外兩位男孩是他的哥哥;Alexander和兩位哥哥合不來。 Alexander有點像《藍精靈》裏的牢騷王,什麼都看不順眼和討厭,而這性格為他帶來不少挫折……   頭頭碰著黑 一天,他起床後發現自己的頭髮被吃過的「香口膠」黏住,從那一刻,他斷定自己將會有個「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果然,那天早上,只有他的麥片盒(Cereal box)裏沒有玩具;到了坐車回學校時,他對於坐不到「窗口位」而感到失望,儘管他告訴車裏的人自己容易暈車浪,卻無人理會。 倒楣的一天就由Alexander起床後發現自己的頭髮被吃過的「香口膠」黏住開始。   回到學校,老師嫌他唱歌大聲,又不欣賞他「隱形城堡」的畫作。當天,就連他最要好的朋友也遠離他……到了吃午餐時,他發現媽媽忘了給他帶甜品,看着其他同學有甜品吃,不是味兒。放學後,媽媽帶他和哥哥看牙醫,就只有他需要補牙,離開診所乘搭升降機時,他的右腳又被夾住,到樓下時又不慎跌倒,Alexander哭了,卻被哥哥取笑,他實在忍無可忍,揮拳揍打哥哥,剛好被媽媽看見…… 媽媽帶着三兄弟去買鞋,但又只有他想要的鞋款缺貨,這時他說:「他們可要我買一對我不想要的鞋,但他們不能令我穿上它。」回到家裏,Alexander要吃他最討厭的Lima bean(一種形狀類似蠶豆的豆類,在香港不常見),到了洗澡時間,水太熱、「番梘」入眼;準備睡覺時,他又發現夜燈壞了,就連家貓也不願和他睡…… Alexander大呻洗澡水太熱、「番梘」入眼;臨睡時又發現夜燈壞了。   Alexander倒楣嗎?似乎是,書中他不斷反覆提及澳洲這個地方——他認為只要往澳洲,噩運便會消失。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負面情緒 我們看到Alexander的負面情緒因嫉妒心而起,而嫉妒心又源於「比較」:麥片盒有玩具,但他沒有;同學有甜品吃,但他沒有;哥哥沒有蛀牙,但他有;哥哥買到喜歡的運動鞋,但他買不到…… 我們可能會覺得Alexander無病呻吟,他所面對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可是他所承受的痛苦就只有他才知道,煩惱大與小是主觀性的,故此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我們要看重的事情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孩子對於問題的反應。 Alexander口中的「澳洲」其實是個暗示:逃避與憧憬。它雖有點不切實際,但也起了個暫時紓緩的「止痛」作用,很多時候,我們是否也有着類似的想法? 《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動畫影片,片長30分鐘。 《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於2014年被改編成電影。(點擊觀看)   INFO 作者:Judith Viorst 插畫:Ray Cruz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細讀英國版《狐假虎威》 到底說謊對不對?(附英文文法教學)

內容提供: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Catherine Chan   小老鼠在叢林裏遇上狐狸,狐狸對牠虎視眈眈,小老鼠靈機一觸,說牠在等待一隻可怕的大怪物 Gruffalo,並會與牠喝下午茶,狐狸信以為真,走為上計。 接下來,小老鼠相繼遇上貓頭鷹和蛇,而牠都說上同一個謊話,大家都因為相信小老鼠的話而放牠一馬。小老鼠沾沾自喜,以為就此脫險,殊不知卻遇上牠口中的 Gruffalo,正當 Gruffalo 想把小老鼠吞下之際,小老鼠又一次說謊,牠告訴 Gruffalo自己是森林之王,而森林裏大大小小的動物都害怕牠,小老鼠更邀請Gruffalo與牠一同進入森林求證,果然,如小老鼠所說,動物們看到牠們都東奔西竄。 《The Gruffalo》(作者 Julia Donaldson,1999出版)這本童書的故事橋段是否「熟口熟面」?是的,作者Julia Donaldson聽過「狐假虎威」後,獲得靈感,寫了這本暢銷繪本;與「狐假虎威」不同的是,《The Gruffalo》並非諷刺「裝模作樣的狐狸」,而是寫出在弱肉強食的森林中,小老鼠只能靠着機智生存,而這個也正正是值得我們和孩子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這個故事我曾和很多孩子朗讀過,而每次我都會問他們一些問題;一開始,我問他們:「說謊對不對?」十個小朋友十個都回答「不對」;然後,我會再問:「那麼小老鼠該不該說謊?」,有些孩子說「該」,有些答「不該」;最後,我問:「假如你是小老鼠的話,你會欺騙牠所遇見的動物們嗎?」這個時候,大部份的孩子都猶豫不決。 女兒天恩曾經這樣回答我的提問:「如果我們因保護自己而說謊,那是可以的。」那即是說,說謊不說謊全看「動機」,那問題來了,所謂的「動機」有原則嗎?而它的原則又是由誰人來定性的? 《The Gruffalo》有續集:《Gruffalo’s Child》,如孩子喜歡Gruffalo的話,不妨和他們一起閱讀這本書,它也有動畫版。   《The Gruffalo》 作者:Julia Donaldson 繪者:Axel Scheffler 出版:1999年 官方網站:http://www.gruffalo.com/ 《The Gruffalo》的電影拍得相當高水準,值得一看。片中開首可以清楚看到弱肉強食的世界,似乎,小老鼠不是存心欺騙狐狸、貓頭鷹、蛇以及Gruffalo,牠只是自保而已。   故事中的押韻字詞 書中很多重複的押韻句子,令孩子易上口。作者用了不少形容詞形容Gruffalo,這是個好機會讓孩子學習描繪容貌的形容詞。當然,不必太過刻意講解語法或文化結構,對孩子來說,它們都是悶東西,這樣反而會令他們對故事失去興趣,我們可以輕輕說過,觀察他們,如果他們提問,才主動回答。 td{min-width:120px; font-size:18px !important; valign: top !important; text-align:center!important;} wood good hid slid mouse house claw Jaw no know see me stream ice cream laughter after lake snake rumble crumble     形容Gruffalo的形容詞 .He has terrible tusks, and terrible claws, and terrible teeth in his terrible jaws. .He has knobbly knees and turned-out toes, and a poisonous wart at the end of his nose. .His eyes are orange, his tongue is black; he has purple prickles all over his back.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用繪本跟孩子談性(2) 媽媽是怎樣生BB?

內容提供:黃益玲(資深中小學老師、童夢讀書會創辦人) 既然要讓孩子明白BB的由來,性行為的討論就避免不了。不能讓孩子對性有負面的感覺,我便配合繪本,並用淺語一步一步地解釋,以下是我給孩子解釋的例子。   點解媽媽會有BB嘅? BB是需要爸爸媽媽合力一起製造才能擁有。 爸爸首先會用他的小雞雞(即陰莖),把睪丸製造出來的種子(即精子)放入媽媽用來孕育BB的屋仔(即子宮),精子被射入去子宮後,是會好努力游水,游去找媽媽的種子(即卵子)。當精子遇上卵子後,他們會結合(來一首結婚進行曲),變成了受精卵,這就是BB最初的樣子。但受精卵無營養無食物不會大,於是又要滾回到媽媽的子宮內壁,著陸(著床)。 這時候,子宮壁和受精卵間就會有一條輸送帶(即臍帶,之前你見到BB肚臍有一條嘢用夾夾住了,那條就是臍帶啦!),媽媽就是靠這條臍帶源源不絕地送上營養、氧氣,令BB快高長大。他們會慢慢長出手手腳腳,然後大到連子宮都放不下BB時,大概10個月左右吧!媽媽就要「痾」BB出來囉! 註:所有性器官的正名都會讓孩子知道,但要先用他們可理解的物件比喻一下,才正式介紹正名。   點解媽媽會流血(同月經有什麼分別)?點解媽媽生BB有傷口?媽媽用的是什麼?(指著衛生巾說) 咁就要解釋媽媽是怎樣生BB啦! 媽媽「痾」BB出來並不等於痾Poo Poo咁容易,如果媽媽生BB的通道不夠大,有機會被醫生剪一刀,讓通道口擴大,方便BB出來,這樣媽媽就會有傷口又會流血。 如果BB未能通過「通道」出來,醫生還要用刀剖開媽媽的肚,直接「拎」BB出來,這樣媽媽的傷口便會更大,流更多血。(剖腹產的媽媽還可以展示腹中的疤痕,讓孩子摸一摸)。 孩子知道生產的經過,了解到媽媽生產的痛苦,自然更體會到媽媽的愛。所以及早開始性教育,除了讓孩子認識自己身體、學會保護自己,更是學習尊重生命和體會父母的愛的良機。   《我的小雞雞》 作者:山本直英 繪者:佐藤真紀子 譯者:游蕾蕾 出版社:維京   《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 作者:提利 繪者:戴爾飛 譯者:謝蕙心 出版社:米奇巴克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大野狼顛覆《三隻小豬》結局 邊讀邊找真相、學英語

內容提供: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Catherine Chan 在孩子的心目中,《三隻小豬》裏的大野狼定是兇殘狡滑的大壞蛋,但美國兒童作家 Jon Scieszka 和插畫師 Lane Smith 走進童話,改寫故事,為大野狼抱不平,著作了《The True Story of the 3 Little Pigs!》(1989年出版)。 故事一開始,患感冒的大野狼正為牠的婆婆做一個蛋糕,可是牠發現家中的白糖都用光了,於是,牠便外出向鄰居借用;牠先到住在鄰近的小豬,可是無人應門,準備要離開之際,牠打了個大噴嚏,小豬的草屋倒塌了。大野狼看見小豬頭埋廢堆,屁股向上,不幸地死去,大野狼說牠不想「浪費」,因此把小豬吃掉。 大野狼跑到第二家借白糖,又是無人應門,牠又打了個大噴嚏。這次,木屋倒塌了,屋裏的第二頭小豬又埋在廢堆,又不幸死掉,大野狼又一次不想「浪費食物」,把小豬吃掉。 大野狼繼續上路借糖,這次他來到第三隻小豬的磚頭屋,他還未開聲求助,卻已遭屋內的小豬大聲喝罵,要牠馬上滾蛋!大野狼說牠本想算罷離開,可是這頭小豬得寸進尺,連大野狼的婆婆也一同咒罵,大野狼當然怒氣冲天,誓要衝入屋內算帳。就在這一刻,牠最兇狠的一面給「路人甲記者」拍下來,不久,警察到達現場將大野狼逮捕,把他關進牢中。翌日,大野狼成了頭版主角。 經典童話《三隻小豬》告訴我們可惡的大野狼把兩隻可愛活潑的小豬活生生地吞掉,而《The True Story of the 3 Little Pigs!》卻告訴我們頭兩位小豬死於意外,而最後一隻小豬也不見得是單純可愛。這裏,其實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哲學問題:「真相存在嗎?」 一些哲學家如尼采(Nietzsche)認為,世上沒有所謂絕對性、客觀性的真相,面對同一件事,沒有人會有相同的詮釋,我們所相信的事物都受制於我們的主觀認為和個人經歷;換句話說,所謂的真相往往無法被反映出來。有些哲學家則不同意這個說法,他們認為我們可以從客觀出發,了解真相。 這個小故事也引領我們去探討另一個大題目:犯罪。如大野狼說的都是真話,兩隻小豬都是死於意外、而牠並沒有意圖犯罪的話,那大野狼還需要為牠的行為負上責任嗎?有些人會認為大野狼仍是有罪,牠雖不是謀殺,但誤殺一樣該受到懲罰。這又衍生了另一個哲學問題:我們該如何看待犯罪行為及罪犯呢?把罪犯放在監獄裏與社會分離就是最好的方法嗎?有些人說這是保護市民、保障社會;有些人則認為最理想的解決方法是「修復」犯罪分子,好讓他們不再犯罪。 事實上,大野狼就算意圖殺死小豬們和吃牠們的肉又如何?牠是頭狼,愛吃小動物如兔子、羊和豬都屬天性,如果要被定罪的話,那麼我們之中的肉食者該當何罪? 《The True Story of the 3 Little Pigs!》有兩幅圖畫值得留意: 第一幅是封面那張,報頭是《Daily Wolf》,另一張是結尾部份,報頭是《The Daily Pig》,兩份報紙各有立場,各有版本。   繪本資料 《The True Story of the 3 Little Pigs!》 作者:Jon Scieszka 繪者:Lane Smith 出版:1989年 按此觀看作者朗讀故事短片( 7分鐘) 按此觀看動畫短片(9分鐘)   繪本學英語 1. 同義詞 第一隻小豬:not so bright 第二隻小豬:smarter 第三隻小豬:the brains in the family 以上三個字都有差不多的意思,我們可鼓勵孩子多學幾個同義詞,如「clever」、「intelligent」、「brainy」等。   2. 名詞與動詞 看看這句:「Al sneezed a great sneeze」。「sneeze」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名詞。英語有許多這樣的字,如: answer call copy kiss Laugh need phone shop   3.「as dead as a doornail」的用法 基本上意思等同「dead」(死亡),另外也可以學用「as dead as a dodo」這個saying,意思是「不再重要、過氣」,例句:「Her music is as dead as a dodo」。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