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樂】美國「禪」味繪本 帶你思考人生3大課題

內容提供: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Catherine Chan 要孩子理解「活在當下」、「此時此刻」這些抽象概念並非易事;事實上,年幼的孩子都「活在當下」,只是社會都太快太急要他們為將來打算,容不下孩子「此時此刻」。 美國童書作家Jon J Muth所創作的繪本幾乎全以「禪宗」為題材,作者似乎對大熊貓情有獨鍾,他筆下的大熊貓Stillwater(名字該是由「心如止水」的「止水」來的)成為他筆下的主⻆。 在Jon的作品中,我特別喜歡《The Three Questions》(2002出版),故事圍繞着三個人生課題: 1. 什麼時候做該做的事?(時間) 2. 最重要的人是誰?(人物) 3. 做什麼事才是正確的(事情)? 對許多的人來說,人生規劃是必要的、是毋庸置疑的;生命短暫、時間有限,我們都該好好利用有限的生命來計劃重要的事情,這個想法難道不對嗎?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 (Leo Tolstoy)透過他的寓言故事《The Three Questions》來給我們一點線索,而Jon決定改編原著,加入自己的風格,以同名創作了圖畫書版本,邀請孩子一同探討人生。 Jon和Leo Tolstoy創作的《The Three Questions》情節相近,思想一致,只是作者把主角由原著的國王改為男孩,角色由動物擔任,這對孩子來說不沉重之餘,也富娛樂性。國王也好,男孩也好,他們到頭來才發現,全程投入「此時此刻」,好好對待相遇的人,好好把手上的工作做好就是最好的人生。   《The Three Questions》 繪本版 Nikolai渴望成為一個好人,他相信只要找到三個問題的答案,他便會有方向。 他前往深山請教智慧烏龜Leo。Leo正在翻土菜園,沒有回答直接他的問題,Leo先幫他勞動,期間,聽到有人呼救,原來是熊貓媽媽和她的孩子受了傷……小男孩最後發現自己親身解答他的三個問題:最重要的時刻只有一個,那就是當下;最重要的人就是當下遇見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當下該做的事。   原著版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相信若能知道三個問題的答案,他便終生不會失敗。 國王先命令全國人與他一起找答案,然後獨個兒日思夜想,可是還是想不到答案,於是,他決定去拜訪住在山裏的一位隱士。聽說這位隱士只願意接見平民百姓,拒絕接觸任何貴族,國王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農夫,拜見這位隱士。 當國王到達這位隱士的住處時,他看到隱士正在吃力地掘地。國王問隱士三個問題,可是他只是點頭微笑,國王說:「你一定累了,讓我來幫忙。」隱士道了謝,將鋤頭交給國王,然後坐在地上休息。 太陽下山時,隱士和國王聽到附近有人在奔跑,他們看見一個長滿鬍鬚的人,手按腹部,血流不止,驚惶奔馳,國王和隱士見狀,立刻為他清洗並包紮傷口,過了一會兒,這人醒過來;國王又跑到溪邊,打水回來給他渴,一直照顧周到。 國王累了一整天,自己也睡著了。醒來時,他見那受傷的人滿臉困惑的表情望著他,並說:「陛下,我求你寬恕我!你本是我的仇人,我的家人被你的軍隊所殺,當我獲悉你將前來山上,便在路邊埋伏,準備暗殺你。可是遇上你的侍衛,並被他們刺傷,我以為自己必死無疑,誰知卻為你所救,內心十分慚愧!」 隱士對國王說:「要不是你同情我年邁體衰,幫我掘地,你將會在回家路上被那人刺殺,因此,最重要的時刻是你在掘地的當下,最重要的人就是我,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幫助我。」 隱士繼續說:「稍後,那位身受重傷的人跑過來時,最重要的時刻、最重要的人和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幫他包紮傷口的當下。」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同鼠唔同命 生命真正的逍遙原來在……

內容提供: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Catherine Chan 《Alexander and the Wind-Up Mouse》(作者Leo Lionni;1969年出版)讓我們對「自由」有了較具體的理解。 故事中有兩隻老鼠,一隻是人見人討厭的老鼠Alexander,另一隻是「上鏈玩具鼠」Willy,牠們同一屋簷下,卻有着不一樣的命運。 Alexander不是給人用掃把趕走,便是被人設下老鼠夾來對付;牠不見天日,時時刻刻都要躲起來,終日與雜物為伴。Willy的生活剛好相反,牠是小主人Annie的「寵兒」,每晚被抱在懷裏,生活充滿愛。 作者鮮明地給予「同人唔同命」的感覺。   尋求魔法改變命運 一天,兩隻老鼠相遇,牠們互相認識,告訴對方自己的生活。Alexander聽到Willy的待遇羨慕不已,牠多麼的希望不再被人討厭!牠多麼的希望生命有愛!牠希望自己也變成玩具鼠,就像Willy一樣,每天被抱在懷中睡覺。 Willy告訴Alexander一個「變身」的方法,牠說園裏有隻魔法蜥蜴專門替人變身施法,Alexander聽後興奮雀躍,可是,後來牠卻改變主意…… Alexander得悉園裏有隻魔法蜥蜴專門替人變身施法,感到興奮雀躍! 是什麼令他改變?原來當牠「回家」找魔法蜥蜴要牠找的東西時,牠看見了Willy的下場--Willy被遺棄了,視牠為「寵兒」的小主人有了新玩具,無情地把舊玩具處理掉,Alexander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自由」意味着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生命。 (按此收聽)故事朗讀   做回正身享真自由 作者給予故事一個完美的結局, Alexander再去找魔法蜥蜴。今次,牠要求魔法蜥蜴把Willy由玩具鼠變成真老鼠,一隻擁有自由意志的真老鼠!果然,Willy 「變身」了,牠們快樂地結伴同行。 《Alexander and the Wind-Up Mouse》讓我聯想起伊索寓言那則《家狗和狼》(《The Dog and The Wolf》)的故事,野狼寧願在森林裏餓着肚子覓食,也不願做一頭脖子掛着鐵頸圈的胖家狗。 《莊子》一書也有類似的思想,其中有《莊子 • 養生主》:「生長在沼澤地的野雞走十步才啄到一口食物,走百步才喝到一口水,可是牠們都不希望關在籠子裏;牠們看起來雖精神旺盛,其實一點也不自在快樂。」 《莊子 • 列禦寇》裏也有記載,有人想請莊子做官,莊子這樣回應:「你見過用來祭祀的牛嗎?牠披的是紋彩應刺繡,吃的是青草大豆,當他被牽入太廟待宰的時候,即使牠想做回一隻小牛,可能嗎?」 「自由」的價值在於,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 作者Leo Lionni   關於《Alexander and the Wind-Up Mouse》 文、圖:Leo Lionni 出版:1969年   Leo Lionni的作品多以老鼠為主角 按此下載教學資源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共讀經典反戰繪本 從鬥牛反思和平主義

內容提供: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Catherine Chan 這個時間來介紹經典繪本《The Story of Ferdinand》最合適。《The Story of Ferdinand》有86年的歷史,此書於西班牙內戰後數月出版,不久便引來巨大迴響。 西班牙定它為禁書,二戰時期,它在德國更被列入焚書名單之一;有人恨自然也有人愛,聽說聖雄甘地欣賞它,而前美國總統羅斯福還特地訂購送到白宮。   和平主義象徵 故事發生在西班牙,Ferdinand是一頭小公牛,牠與眾不同,別的公牛天性好鬥,一生最大的願望便是前往首都馬德里,在鬥牛場上「打勝仗」。然而,Ferdinand從小到大只喜歡坐在樹下聞着花香、過着恬靜的生活,即使媽媽屢勸牠要積極進取,Ferdinand繼續我行我素。 一天,鬥牛勇士們來到村莊準備揀選最好鬥的公牛回去,陰差陽錯,Ferdinand居然成為他們的首選。 來到鬥牛場,群眾歡呼喝采、勇士們士氣澎湃,可是,這絲毫都激不起Ferdinand的鬥心;鬥牛大賽因Ferdinand掃興結束,勇士們也只好送牠回家。回家後,Ferdinand第一時間走到牠最喜歡的樹下,聞着牠最喜愛的花朵。 小公牛Ferdinand帶有和平主義的象徵,這本書更定為反戰書籍。 Ferdinand的媽媽在故事中也成了個重要配角,她沒有強迫兒子去過自己認為對的生活,這點「放手」是很難得的。有人或許會說Ferdinand是一個不思進取的膽小鬼,可是,能「being true to yourself」才是最勇敢的人呢! 《Ferdinand the Bull》改編自《The Story of Ferdinand》,短片於1938年獲得奧斯卡Best Short Subject (Cartoons) 獎項。按此觀看動畫短片。(8分鐘) 2017年,二十世紀霍士發行《Ferdinand》動畫。(按此觀看動畫)   《The Story of Ferdinand》 作者:Munro Leaf 繪者:Robert Lawson 出版年份:1936年     延伸閱讀: 《Wee Gillis》 《The Story of Ferdinand》的作者與繪者於1938年出版另一本獲奬經典《Wee Gillis》。 故事背景為蘇格蘭,Wee Gillis是個堅毅的小男孩,這本書寓意深遠: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時候未必能夠搞清楚什麼是當下該做的事情;原來,當我們願意把面前的事做好,生命的意義便會在合適的時間給我們一個合理的交代。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以父親主題繪本做橋樑 為親子關係注入正能量

內容提供:黃益玲(童夢讀書會創辦人、資深中小學老師) 早陣子,我任教的學校想在中文科引入關於父親的教學主題,於是我便為學生搜尋關於父親的繪本。但跟學生分享父親主題的繪本,他們普遍的反應是:我跟爸爸感情一般、他常常罵我打我、他常不在家⋯⋯ 這就是我重點選父親為題的原因,造成上面的情形,原因有很多,可能是: 1. 受著傳統價值觀影響(如「養不教,父之過」) 2. 父親表達愛的方式較母親含蓄 3. 父親上班時間長 4. 父母親角色不平衡(如母親強勢、父親少參與教養角色等)   父子或父女關係總是比母子或母女關係略為弱,這是不健康的現象,影響著家庭的穩健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相關繪本可以成為橋樑,健康正面引導孩子思想親子關係。 比如宮西達也的《我爸爸超厲害!》、賴文心的《爸爸與我》一類繪本,既反映孩子心中對父親的「敬畏」(涉負面情緒),又引導孩子欣賞父親的優點(建立或強化孩子心目中父親的「英雄形象」),繼而帶出孩子愛父親的結論(即使跟愛母親的程度形式不一樣)。 在宮西達也的《我爸爸超厲害!》裡,各式動物們描述自己心中的爸爸,都是平常和爸爸相處時,自己認為爸爸最厲害的地方。 《爸爸與我》中的小女孩很喜歡爸爸,在她眼中爸爸很帥,很愛帶她玩,但同時小女孩也不喜歡爸爸,因為爸爸工作忙碌或要檢查成績時,會變得很嚴肅。透過小女孩的感受,加上繽紛的想像力,親子之情表露無遺。 余麗瓊的《團圓》更反映父親與孩子相處少的情況下,父女如何繼續含蓄而彼此相愛的關係;跟現實中很多忙碌工作的父親與孩子相處時間少的情況相似,可以引導孩子抒發對父親的掛念之情。 《團圓》寫下父女含蓄而彼此相愛的關係。(網上圖片) 賽西爾·金、珊卓·普娃特的《我的爸爸是寶礦》則藉著南非小男孩坦提從崇拜爸爸礦工的職業,到了解礦工的危險性後而擔心爸爸的安危,帶出父子含蓄卻真摯的感情,引發孩子反思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和了解程度(部分學生原來從不了解父親的職業)。 《我的爸爸是寶礦》 ,適合4歲以上閱讀。(網上圖片) 《我的爸爸是寶礦》描述居住在南非約翰尼斯堡郊外的小男孩,不僅他的父親,所有男子每天都早出晚歸,到礦區工作,生活艱辛又危險。(網上圖片) 以上繪本的內容主題重點各不相同,媽媽們都可以因應自己的家庭狀況和親子關係而隨意選擇。 作為老師,一班學生人數多,繪本教學未必盡然適合或全然回應每個學生需要;但作為媽媽,妳是最適合的人選跟孩子引導思想父子/父女關係,因為妳最了解他們。 願以上分享幫到其他家庭。 父親主題繪本可以成為橋樑,健康正面引導孩子思想親子關係。(圖片來源:xframe.io)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經典繪本喻萬物皆有時 荒謬時代 拒做「揠苗助長」虎爸媽

內容提供: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Catherine Chan 把中國成語典故「揠苗助長」投射在今天的社會,似乎滿街都是那位以為把幼苗拔一拔就會長大兼收成的傻爸爸。今天介紹兩本經典《Leo the Late Bloomer》(作者Robert Kraus;1971年)和《The Carrot Seed》(Ruth Krauss;1945年)。這兩個故事似乎不單寫給小朋友,兩位作者彷彿也在提醒着父母:順其自然,萬物皆有時。 《Leo the Late Bloomer》的主角是隻小老虎 Leo,他是個「遲緩兒」(the late bloomer),即發展較同齡孩子緩慢的意思;當 Leo 的朋友都能寫字和繪畫時,他兩者㫮不能;當他的朋友能說出完整句子時,他就連一個單字也說不出。 Leo 的爸爸當然擔心,他日夜盼望,可是孩子毫無進展;一天,Leo 突然開竅,說出來的不是一個單字,而是一句「I made it!」(我做得到!) 成長的過程是漸漸發生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勉強他們做一些他們身心發展都未凖備好的事情,便是「揠苗助長」,對孩子必造成傷害。 接下來,我們來看 《The Carrot Seed》的故事:一個小男孩播下紅蘿蔔的種子,他定期澆水,並悉心地拔掉附近的雜草,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泥土上一點動靜也沒有,小男孩身邊沒有半個支持者,就連他最親愛的爸媽也好意勸他放棄,怕他心血成灰。 小男孩一直堅持,結果他得賞所願,紅蘿蔔長出了!故事結尾沒有看見小男孩因收成而欣然狂喜,旁白只輕描淡寫地說:One day / A carrot came up / Just as the little body had known it would。 這些教導人永不放棄、持之以恆的小故事有人會覺得「老土」,可是,我們先不要把着眼點放在老生常談的道理上,試聚焦在「泥土下的變化」。在那些嫩芽未冒起之前,泥土下的種子其實每天甚至每分鐘都在變化中,只是我們看不到、聽不到而已。 面對高壓社會,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揠苗助長」是荒謬之事,它違反自然規律;同樣地,我們也要堅守信念——栽種有時。   《Leo the Late Bloomer》(點擊觀看朗讀影片) 作者:Robert Kraus 插畫:Jose Aruego 出版:1971   《The Carrot Seed》 作者:Ruth Krauss 插畫:Crockett Johnson 出版:1945 《The Carrot Seed》的「唱片版」(1950 年推出),故事以歌曲形式呈現,相當特別。在五分鐘的故事裏,有旁白,而男孩、爸爸、媽媽和男孩的哥哥都以唱歌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請點擊觀看)   繪本學英語 1. Sprinkle Sprinkle 意思是「輕輕灑落」或「撒播」,例句: .I like to sprinkle a little black pepper on my pasta. .The McDonald’s worker sprinkled some salt on the French fries straight from the fryer.   2. Late bloomer 「late bloomer」是「遲緩兒」的意思。「bloom」是「開」或「興盛」的意思,如開花 (a flower is blooming),或事業興盛蓬勃 (a business blooms)。   繪本問問題 1. 假如紅蘿蔔從沒有長出來,小男孩的堅持是否仍是正確? 2. 小男孩怎樣知道紅蘿蔔真的會長出來? 3. 相信某事和知道某事有什麼區別? 4. 什麼是信念?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用繪本跟孩子談性(2) 媽媽是怎樣生BB?

內容提供:黃益玲(資深中小學老師、童夢讀書會創辦人) 既然要讓孩子明白BB的由來,性行為的討論就避免不了。不能讓孩子對性有負面的感覺,我便配合繪本,並用淺語一步一步地解釋,以下是我給孩子解釋的例子。   點解媽媽會有BB嘅? BB是需要爸爸媽媽合力一起製造才能擁有。 爸爸首先會用他的小雞雞(即陰莖),把睪丸製造出來的種子(即精子)放入媽媽用來孕育BB的屋仔(即子宮),精子被射入去子宮後,是會好努力游水,游去找媽媽的種子(即卵子)。當精子遇上卵子後,他們會結合(來一首結婚進行曲),變成了受精卵,這就是BB最初的樣子。但受精卵無營養無食物不會大,於是又要滾回到媽媽的子宮內壁,著陸(著床)。 這時候,子宮壁和受精卵間就會有一條輸送帶(即臍帶,之前你見到BB肚臍有一條嘢用夾夾住了,那條就是臍帶啦!),媽媽就是靠這條臍帶源源不絕地送上營養、氧氣,令BB快高長大。他們會慢慢長出手手腳腳,然後大到連子宮都放不下BB時,大概10個月左右吧!媽媽就要「痾」BB出來囉! 註:所有性器官的正名都會讓孩子知道,但要先用他們可理解的物件比喻一下,才正式介紹正名。   點解媽媽會流血(同月經有什麼分別)?點解媽媽生BB有傷口?媽媽用的是什麼?(指著衛生巾說) 咁就要解釋媽媽是怎樣生BB啦! 媽媽「痾」BB出來並不等於痾Poo Poo咁容易,如果媽媽生BB的通道不夠大,有機會被醫生剪一刀,讓通道口擴大,方便BB出來,這樣媽媽就會有傷口又會流血。 如果BB未能通過「通道」出來,醫生還要用刀剖開媽媽的肚,直接「拎」BB出來,這樣媽媽的傷口便會更大,流更多血。(剖腹產的媽媽還可以展示腹中的疤痕,讓孩子摸一摸)。 孩子知道生產的經過,了解到媽媽生產的痛苦,自然更體會到媽媽的愛。所以及早開始性教育,除了讓孩子認識自己身體、學會保護自己,更是學習尊重生命和體會父母的愛的良機。   《我的小雞雞》 作者:山本直英 繪者:佐藤真紀子 譯者:游蕾蕾 出版社:維京   《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 作者:提利 繪者:戴爾飛 譯者:謝蕙心 出版社:米奇巴克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新書推介:幾米為寶寶創作首本晚安繪本《地球寶寶晚安》

談到幾米,我們每個人都能說出許多經典作品,如《月亮忘記了》、《地下鐵》、《向左走向右走》等,不過你可知道,創作繪本超過二十年的他最近為孩子創作了第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晚安繪本《地球寶寶晚安》,以孩子的觀點和愛的守護出發,洋溢著幸福圓滿的氛圍,重複又具韻律感的語句,宛如一首溫柔的搖籃曲,以故事伴孩子安穩入眠,也陪孩子一同長大。 內容提供:《GRWTH日報》編輯組 圖片來源:誠品線上及網上圖片 故事簡介 故事從霞光下的小屋開始,天色漸暗,樹下出現了鹿媽媽和小鹿,屋內亮起了燈光,窗前的母子正等著月亮升起。月亮出來了,誰看見月亮呢?是小鹿!小鹿的眼睛裡有月亮,那月亮的眼睛裏有誰呢?原來是地球寶寶!地球寶寶轉、笑、玩、鬧,然後他累了,卻睡不著,開始哇哇大哭。有誰聽見他的哭聲嗎?是飛飛龍!飛飛龍著急的趕過來哄寶寶睡覺……沒一會兒,地球寶寶又哭了,嘟嘟鳥也趕來哄睡……但地球寶寶沒一會兒又哭了,這次換咪咪貓趕來…… 繪本以幼兒為對象,幾米以重複又具韻律感的語句(隨書附贈朗讀CD,包含中英雙語朗讀及幾米驚喜獻聲),使幼兒聽誦時感受閱讀樂趣,也透過獨特的圖像語言和觀點,以「看見」出發,用映照在眼睛裏的影像帶出故事,既神祕又美麗,如同電影運鏡般交替變換著全景與特寫鏡頭,節奏分明,圖像中不斷出現層層包圍的同心圓和擁抱的畫面,更帶給孩子無比的安心與滿足。 《Good Night, Baby Earth》 作者:幾米(Jimmy Liao) 出版社:小天下出版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閱讀】睇繪本學英文 從《Extra Yarn》體悟愛與神蹟

小鎮上住有一個小女孩Annabelle,在一個寒冷的下午,她找到一個小盒子,盒子裏裝有一些Yarn(在這裏我們就稱它為「毛冷」),她先為自己和小狗織了毛衣,再為她的朋友和朋友的小狗編織毛衣。 內容提供:Catherine Chan 這是一個魔法小盒子,色彩溫暖的「毛冷」源源不絕,Annabelle先後為爸爸媽媽、學校裏的老師和同學和她身邊的每個人織毛衣,就連一個說明自己從不穿外衣的Mr Crabtree,她也要為他織一頂「冷帽」;小鎮上的所有動物都在穿她所編織的毛衣,鎮上的屋子都穿上「衣裳」,小鎮不再只有黑白兩色了,它看上來溫暖得多了! Annabelle先後為爸爸媽媽、學校裏的老師和同學和她身邊的每個人織毛衣。(網上圖片) 在讀這本Extra Yarn時,腦裏浮現「五餅二魚」的神蹟故事——有限的食物能供給無限的人——小盒子裏的毛冷居然可以織出如此多的毛衣,小女孩甚至可以照顧鎮上的一草一木。 「五餅二魚」和Extra Yarn固然是「神蹟」故事,細讀咀嚼後,發現神績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付出。大公爵從來沒想過付出,神蹟自然不會發生在他的身上。「大愛」就如魔法,只要我們願意,天天都可施法,無窮無盡地給予身邊的人,甚至整個社區、整個世界。 冷冰冰小鎮因Annabelle的一針一線而變得溫暖,「愛」猶如「織冷衫」一樣,需要持之以恒來編織的。 哲學問問題 .你認為怎麽才算是魔法? .你相信魔法嗎?為什麽? .為什麽只有Annabelle才可「施法」? .如果你是Annabelle,你會出售小盒子給大公爵嗎?為什麽? .你認為金錢可以買到快樂嗎?為什麽? .你同意「施比受更有福」嗎? 繪本英語學 大公爵的「二撇雞」是「moustache」(美語為「mustache」) 。His moustache twitched 是「二撇雞戚下戚下」的意思,一副奸相。His mustache quivered即是「二撇雞震下震下」,表示大公爵「嬲到震」,而震動可有程度之別的:quiver -》shiver -》tremble,大公爵發現小盒子空空的,越諗越嬲,他「二撇雞」的震動由「quiver」 到「shiver」 再到「tremble」。 故事中的大公爵 《Extra Yarn》 作者:Mac Barnett 插畫:Jon Klassen 出版:2012年 奬項:2013年獲美國Caldecott Medal銀奬 按此閱讀《Extra Yarn》電子書版 繪本再推介 另三本Mac Barnett和Jon Klassen合作的繪本 筆者:Catherine Chan 從事英語教育出版十九年,先後任職於《香港經濟日報》、星島集團的《英文虎報》,並為兩間報社創刊英文學生刊物。Catherine現為顧問編輯、専欄作者、到校講師,她對兒童文學及兒童哲學深感興趣,希望以媒體及出版的經驗,讓更多孩子認識繪本裏的智慧。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閱讀】習俗/生肖/年獸/親情繪本 推薦5本超有年味書單

撰文:《GRWTH日報》編輯組 春節就來了!歡樂又喜氣的新年,不想出門,那在家還能做什麼呢?農曆年與孩子共讀極具「過年味」的繪本絕對是大派用場,用共讀陪伴孩子歡樂過個好新年!新年題材的繪本選擇多籮籮,《GRWTH日報》推薦您有關新年的優質繪本,讓您和孩子在家既不會感到無聊,又能豐富新年知識和促進親子情呢! 1. 眼睛嚐「餃子」 認識北方過年習俗 繼《爸爸的鬍子想我嗎?》之後,台灣著名繪本作家郝廣才與意大利插畫家多明尼可尼再度合作,將水餃的製作過程融入故事中,連結餃子與團圓意象,傳遞中國北方過年吃餃子的傳統,讓孩子認識不同習俗,也刻劃了溫暖人心的親子之情。 故事講述主角小白和當醫生的媽媽分隔兩地。小白喜歡白色,她用白色的想像,想念媽媽:即使媽媽不在身邊,她知道媽媽也喜歡白雲和月亮;知道白鴿會把她想說的話,帶給在工作的媽媽;看到白雪,她就知道媽媽要回家了。新年快到了,小白和爺爺奶奶一起準備白白胖胖的餃子,歡迎媽媽回家。可是,小白等到睡著了,卻還沒等到媽媽。這時候,彷彿白鴿和大白熊都來幫忙。 (網上圖片) 《餃子》 作者: 郝廣才   繪者: 多明尼可尼(Paolo Domeniconi) 出版社:格林文化   2. 團圓 這書從小女孩的角度,描述從一開始看到父親歸來時的陌生感,經過相處後逐漸拾回過去與父親相處時的親密感,到最後假期結束父親將再次離去時的落寞與不捨。作者雖僅以樸實的筆觸,將故事娓娓道來,文中卻處處讓人感受到小女孩與父親之間既含蓄又密切的情感。 此外,書中還有一個靈魂角色──好運硬幣。硬幣原本是堅硬的、冰冷的,而作者卻賦予了它柔性與溫度,使它成為一個傳送溫柔愛意的小天使──爸爸有意餵「我」吃那個包了好運硬幣的元宵,而「我」又將這枚自己非常在乎的好運硬幣送給了出遠門的爸爸,在這一來一往中,寄託了多少牽掛,又傳遞了多少無言的祝福! (網上圖片) 《團圓》 作者:余麗瓊、朱成梁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3. 認識屬於香港的春天 我們有沒有認真和孩子看香港的四季?屬於我們自己香港的春天是怎樣?《這個節日是春天》是木棉樹「我們的風景系列」的原創繪本之一,講的正是香港的農曆新年。 簡簡單單的故事、母子間充滿童真的對話,淡淡地訴說香港的故事。書中前半部分母子間輕鬆的交談彷彿只在討論香港的天氣,細細觀察,你會發現故事中出現香港特色的招牌、小白腰雨燕、渡海小輪、維多利亞港邊上的現代建築……畫面一轉,故事後面卻出現商場裏被丟棄的雨傘套怒放出皺巴巴的花,作者以輕鬆的筆調卻引出值得深思的環保議題。 (網上圖片) 《這個節日是春天》 作者:黃雅文 繪者:馬新階 出版社:木棉樹 4. 由年獸爸爸道出春節傳說 在年節的傳說故事中,過「年」就是希望平安度過可怕「年」獸的攻擊,而在這台灣原創繪本故事裏,年獸當爸爸了,還生了一隻小年獸。年獸可以當好爸爸嗎?年獸會如何養家呢?年獸又會做什麼工作? 作者用細膩平實的筆觸,將春節的熱鬧景象和穿越時空的民間傳說,生動又活潑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讓讀者在紙上世界裡,感受代代相傳的人文風情,了解優美的古代習俗,對相關的應時節氣和特色節慶的由來有更深層的認識,也從閱讀中喚醒在童年記憶那分美好的暖暖親情。 (網上圖片) 《小年獸的好爸爸》 作者:兔子波西, 許文綺 出版社:愛智 5. 翻轉十二生肖的民間故事 你知道十二生肖是怎麼來的嗎?台灣人氣繪本大師賴馬改編民間故事,將傳統《十二生肖的故事》以幽默的手法呈現出來:原來,玉皇大帝舉辦了一場動物比賽,打算選出12種動物當作生肖,來幫忙大家記住年齡。可是,為什麼比完賽後老鼠卻會怕貓?原本有腳的蛇,後來卻沒了腳?猴子變成了紅屁股?這些為什麼啊為什麼,就讓賴馬叔叔來為你解答吧! (網上圖片) 《十二生肖的故事》 作者、繪者:賴馬 出版社:親子天下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閱讀] mamasmart創辦人何岸推介 給孩子接觸哲學的4本繪本

哲學題:你眼前看到的,就等如現實嗎?現實世界裏,甚麼是真、甚麼是假? 生命裏每一個疑問,都可以是一道哲學命題;這些問題,不限於成年人才能接觸,小朋友也可以用孩子的邏輯去理解世界。今天找來幾本帶哲學意味的童書跟大家分享,家長不妨先讓孩子用自己的方法閱讀及思考內容,再聽聽他們的感想! 內容提供:mamasmart 1. We found a hat 作者:Jon Klassen 出版社:Walker Books(英國) 一個關於喜愛、關係和擁有的故事。就像林夕寫《富士山下》:「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簡單卻帶有豐富層次感的敘述,配以淡淡的落霞和晚空,更添一份浪漫。 2. Knigi 小鬼柯尼基(中文版) 作者:班傑明 . 索米哈德(Benjamin Sommerhalder) 出版社:小熊出版(台灣) 作者Sommerhalder是一位平面設計師,同時是瑞士獨立出版社Nieves的創辦人,專門出版藝術書和zine。Knigi是他第一本繪本--「創作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就是小鬼Knigi想告訴你的事! 3. It might be an apple 作者:Shinsuke Yoshitake(吉竹伸介) 出版社:Thames & Hudson (英國) 書中主角透過一個蘋果引申無限想像,並質疑眼前的這個蘋果,是否只是一個蘋果……人類如何求證現實與存在?深奧與簡單,也只在乎如何選擇! 4. 砰砰!(中文版) 作者: Davide Cali 出版社:木棉樹(香港) 《砰砰!》是生於瑞士的意大利作家Davide Cali二O一五年的作品,數年前由「木棉樹出版社」翻譯成中文版,當年聽出版社老闆雅文親自介紹這本書,個人非常喜歡:故事幽默、圖畫有趣、非常open的結局,可是也因為太open對家長增加了共讀的難度,成為了出版社其中一本最不暢銷的繪本。在這裏希望能為《砰砰!》平反:故事驟眼看是有點虛無,但字裏行間卻存在很大的思考空間!如果你有機會遇到這本書,請給它一次相識的機會!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