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樂】提倡人人都有價值 大象Horton為義拯救「灰塵民族」

內容提供:Catherine Chan(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 《Horton Hears a Who!》是Dr Seuss於1954年的經典作品。今天重讀,依然讓我愛不釋手。 Dr Seuss的經典作品之一:《Horton Hears a Who!》 Dr Seuss的經典作品之一:《Horton Hears a Who!》   從一個大象的故事,我們看到哲學裏的知識論(epistemology)── 我們所認知的「知識」是否都屬實?我們是否傾向只相信肉眼看見或科學可引證的事物呢? 從一個大象小故事,我們看見人性:當事情和我們所認知的「知識」有所出入時,原來有人可以如此「去到盡」,破壞有別於自己的信念;我們又看見「一沉百踩」現象、看見欺凌、看見盲目「跟風」的惡習。 從一個大象的故事,我們看見「團結就是力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我們又遇見仁慈、勇敢、堅持的大象Horton ── 真、善、美的化身。   別小看任何人 《Horton Hears a Who!》的故事是這樣的:在森林裏,Horton聽到一個微小的聲音,聲音源於一粒漂浮着的灰塵,而這粒灰塵上住了一個民族。Horton知道後決定把它放在一朵(類似蒲公英)花上,一直隨身保護它。森林裏的動物知道後直斥其非,一些動物甚至密謀偷走那朵花,佈局陷害Horton;就在危急之際,灰塵裏的國民團結一致地大喊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為Horton平反,更救活自己整個民族。 為一粒灰塵民族被孤立排斥,甚至被綑綁值得嗎?大象Horton這樣說:「A person’s a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這話成了經典句,提醒我們平等和尊重的重要和必要;對於大象Horton,維護信念和原則比起牠的生命更可貴。 《Horton Hears a Who!》中最令讀者感到興奮的一幕可算是當「灰塵民族」裏最細小、最不關心國事的Jojo開腔說了聲「yopp」,這一聲令森林動物聽見他們,相信他們的存在。Dr Seuss藉着Jojo告訴我們怎樣微不足道的人都有力量,別小看任何人,這點和「A person’s a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呼應,每個人均有價值。   《Horton Hears a Who!》於2008年拍成動畫。 描繪大象Horton為了幫人而惹禍上身的《Horton Hatches the Egg》。   關於大象Horton這角色,Dr Seuss在寫《Horton Hears a Who!》前已寫過牠了;《Horton Hatches the Egg》(1940年出版)裏的大象Horton又是為了幫人而惹禍上身;2014年,《Horton and the Kwuggerbug and More Lost Stories》出版。   2014年出版的《Horton and the Kwuggerbug and More Lost Stories》   這本書在Dr Seuss去世後才面世,它輯錄了Dr Seuss在五十年代時為一份雜誌撰寫的故事,兩本書都看見Horton被人欺負、被人「搵笨」,可是他繼續履行承諾,當然,作者懂得照顧孩子的感受,他的故事永遠都有着大團圓結局。 Dr Seuss本是個政治漫畫家,他諷刺時弊的風格在他後來的童書作品中巧妙地發展出來。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孩子頭頭碰著黑 父母該如何解讀放負情緒?

內容提供:Catherine Chan(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   1972年出版的《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可探討的題目眾多,今天我們談談其中一個:負面情緒。 主角Alexander是個小男孩,作者沒有透露他的年齡,但透過故事和圖畫提供的資料,這位小男孩大約六、七歲,按照他的體形,他該是三兄弟中的弟弟,即另外兩位男孩是他的哥哥;Alexander和兩位哥哥合不來。 Alexander有點像《藍精靈》裏的牢騷王,什麼都看不順眼和討厭,而這性格為他帶來不少挫折……   頭頭碰著黑 一天,他起床後發現自己的頭髮被吃過的「香口膠」黏住,從那一刻,他斷定自己將會有個「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果然,那天早上,只有他的麥片盒(Cereal box)裏沒有玩具;到了坐車回學校時,他對於坐不到「窗口位」而感到失望,儘管他告訴車裏的人自己容易暈車浪,卻無人理會。 倒楣的一天就由Alexander起床後發現自己的頭髮被吃過的「香口膠」黏住開始。   回到學校,老師嫌他唱歌大聲,又不欣賞他「隱形城堡」的畫作。當天,就連他最要好的朋友也遠離他……到了吃午餐時,他發現媽媽忘了給他帶甜品,看着其他同學有甜品吃,不是味兒。放學後,媽媽帶他和哥哥看牙醫,就只有他需要補牙,離開診所乘搭升降機時,他的右腳又被夾住,到樓下時又不慎跌倒,Alexander哭了,卻被哥哥取笑,他實在忍無可忍,揮拳揍打哥哥,剛好被媽媽看見…… 媽媽帶着三兄弟去買鞋,但又只有他想要的鞋款缺貨,這時他說:「他們可要我買一對我不想要的鞋,但他們不能令我穿上它。」回到家裏,Alexander要吃他最討厭的Lima bean(一種形狀類似蠶豆的豆類,在香港不常見),到了洗澡時間,水太熱、「番梘」入眼;準備睡覺時,他又發現夜燈壞了,就連家貓也不願和他睡…… Alexander大呻洗澡水太熱、「番梘」入眼;臨睡時又發現夜燈壞了。   Alexander倒楣嗎?似乎是,書中他不斷反覆提及澳洲這個地方——他認為只要往澳洲,噩運便會消失。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負面情緒 我們看到Alexander的負面情緒因嫉妒心而起,而嫉妒心又源於「比較」:麥片盒有玩具,但他沒有;同學有甜品吃,但他沒有;哥哥沒有蛀牙,但他有;哥哥買到喜歡的運動鞋,但他買不到…… 我們可能會覺得Alexander無病呻吟,他所面對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可是他所承受的痛苦就只有他才知道,煩惱大與小是主觀性的,故此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我們要看重的事情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孩子對於問題的反應。 Alexander口中的「澳洲」其實是個暗示:逃避與憧憬。它雖有點不切實際,但也起了個暫時紓緩的「止痛」作用,很多時候,我們是否也有着類似的想法? 《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動畫影片,片長30分鐘。 《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於2014年被改編成電影。(點擊觀看)   INFO 作者:Judith Viorst 插畫:Ray Cruz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