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童書,便沒有今天的何彥輝校長。這位曾在營營役役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小學校長,遇上了兒童文學,讀懂兒童心,也尋回了自我。
何校長一直重視校園閱讀氣氛,看學校正門入口旁的一幅壁畫便可見其心思。壁畫色彩繽紛且富詩意,原來設計取材自台灣著名繪本作家劉清彥作品《小喜鵲與岩石山》,學生天天經過,看畫如看書。
坊間有一句說話:「每個人心中都住了一位少年。」老土,但真,也貼切地形容了何彥輝校長。縱使何校長一而再地告訴我們,灣仔城邦的兒童書打折又打折,非常抵賣,但在充滿師奶智慧的論說中,書架上的一個《足球小將》皮球、兩個鹹蛋超人figure,已然將他出賣。更甚者是,眼前這位中年男子,竟愛閱讀兒童、少年小說,大叔外表少年心,尤如細路扮大人。
故事的力量
不過,這名「細路」一點都不簡單。何校長手執教鞭二十年,曾任中文科老師、圖書館主任及課程統籌主任,前年出任新界婦孺福利會基督教銘恩小學校長一職,以Happy School的教學手法,令這間屋邨學校瞬間變名校,備受區內、外家長追捧。
由圖書館主任到校長,何校長最愛以說故事來春風化雨。(取自新界婦孺福利會基督教銘恩小學Facebook)
他的殺手鐧並不是華麗的校園,也不是band 1中學的錄取數字,而是講故仔。「以前做圖書館主任會講故仔,做代課講故仔,週會講故仔,教書講故仔,咩時候都會講故仔。」這種全天候不分崗位場合的講故仔癮,驟耳聽令人聯想到某大商場多年前的一則買鞋電視廣告。
但不同的是,女人買鞋是愉悅自己,何校長講故仔是作育英才。「有學生畢咗業十幾年,喺街上撞返,佢未必會記得教科書上嘅知識,如修辭、比喻、擬人法,但會記得我同佢講過嘅一個故仔。」他續道:「呢個就係故事嘅力量,令我更願意、更落力用故事去表達一啲訊息。」
非主流題材
童書、繪本是現今兒童教育的必需品,題材必定離不開做人的道理,但何校長想得更闊、更貼地,也更大膽。「我教過一本書叫《依莉的娃娃》,做過教學,也推介俾常識科嘅同事。」
《依莉的娃娃》講述十五歲少女懷孕並且生育下來照顧孩子的故事。「呢啲喺傳統主流教學上,缺失咗嘅題目,但係咪小朋友唔會經歷?」他補充道:「兒童文學係俾緊小朋友一個經歷,而呢個經歷可能將來唔會遇到,但萬一遇到類似嘅問題時,故事所表達嘅訊息會否浮現喺腦裏,再提醒返自己?」
《再見,愛瑪奶奶》、《地球的禱告》和《班愛安娜》是何校長愛不釋手的童書,主題不同,但相同的是,用愛的筆觸來刻畫世情。
又例如大塚敦子的《再見,愛瑪奶奶》,作者用照片紀錄愛瑪奶奶生命的最後一年,是生命教育的好教材。「有好多童書講死後嘅情緒處理,但呢本係講過程。」他記得講述這本攝影集時,配合音樂,說到中段,一整班學生都在哭。
他曾借《再見,愛瑪奶奶》這本攝影集來分享生死議題,課堂間配合音樂,教一整班學生感動。
「我哋以前會覺得,你講死,大吉利是咩!又會諗細路仔有排都未死啦。但好可惜,我經歷過學生突如其來嘅去世。我哋唔會知道死亡幾時會嚟,唔會知道小朋友有冇機會面對死亡,我點解唔同佢哋講呢個議題呢?」說到生死,忽然這位少年變成巨人,奮力地擋在死神前保護學生,為他們的心靈架起堅固防護網,好讓日後能夠堅強地抵擋人生不能承受的痛。
邊讀邊寫下感受、感想或反思,是何校長多年沒變的閱讀習慣。
十年空窗期
何校長是典型的七、八十後屋邨仔,物質少少,但創意多多。「細個屋企有個三層櫃,我玩爛咗啲櫃門,就將佢變做圖書館,跟住我會叫細佬來借書。」他續道:「係我媽咪令我鍾意睇書。升小學時佢送我區域市政局圖書證做生日禮物,我開心到不得了。我由嗰時開始,一有時間就去圖書館打躉。」
一張公共圖書館借書證帶領童年的何校長走進有趣的閱讀世界,由童書到金庸、衞斯理,輾輾轉轉又回到童書去,甚至成為童書的推手,編寫《童心童趣》教材,將童書的美好帶進教育層面。
這個興趣由小學延續至中學,當同學們紛紛忙於追女仔,他卻選擇沉醉於閱讀的世界。但少年也要被迫長大,教育學院畢業後,面對營營役役的生活,就算當初不陷於世俗的少年,也會喪失初心。「畢咗業出來工作,每日返工放工,又要改簿,又要備課,有十年冇乜點睇書。」
但契機在2006、07年出現,當時何校長參加了由霍玉英博士主持的講座,介紹她為教育局編寫的《童心童趣》教材,其中一節有關少年小說教學方法的分享,令何校長眼界大開,躍躍欲試。於是他參照這份教材,設計了童話、童詩的教學單元,並有幸得到霍老師的意見及觀課指導,慢慢地做出成績。多年間,他也認識了兒童文學界的代表人物,如劉清彥、宋珮、朱成梁等,不時相互交流分享;而自身更修讀了教育碩士(兒童文學),進一步深入鑽研。
何校長推動繪本閱讀不遺餘力,2018年一場日本繪本作者岩井俊雄(人氣繪本《100層樓的家》作者)讀者分享會,慷慨借出學校禮堂,以供一眾家長、兒童及讀者與作者聚首一堂。(取自新界婦孺福利會基督教銘恩小學Facebook)
自娛變自省
兒童書改變了何校長的教學方式,也令他重拾閱讀的樂趣,題材愈偏門的,愈深得他喜愛,如《十六歲爸爸》、《戰火下的小花》。不過,說到第一本感動他的童書,就是劉清彥翻譯的《地球的禱告》繪本。
「書中爺爺告訴孫兒,萬物皆有屬於自己嘅禱告,都感恩上帝創造佢嘅恩典。人呢,我哋嘅禱告係咩禱告?這令我想起中學時嘅校長,佢嘅禱告不求自己益處,只有代禱和感恩。」他續道:「兒童文學經常會見到大人,而呢啲大人角色係咪我自己嘅寫照?」
被視為當代最傑出的兒童繪本作家之一的Anthony Browne,其作品總帶超現實特質,當中《A Walk In The Park》和《Voices In The Park》便是何校長推薦之作。
童書令何校長自省不斷,但同時也燃亮了他的大人世界。「兒童、少年文學同成人文學唔同,經歷係一個成長,結局都帶有希望。過程幾黑暗都好,你會見到光明。」光明背後,尋回的是一顆少年心,就是那位懞懂少年何彥輝的初心。
採訪、攝影及編輯:《GRWTH日報》編採組
撰文:《GRWTH日報》特約記者李敏怡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