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專家:七星茶清熱消滯 無助便秘

問:我孩子4個月大,一直是飲奶粉,近期要數天才有一次大便,曾聽說飲奶粉會令BB熱氣,是否真的?據講七星茶可以清熱,BB適合飲用嗎?閒時又可否用七星茶來保健? 文︰許朝茵        資料提供︰註冊中醫潘咨遐 答:奶粉在製造過程中,備有烘乾等加工過程,是偏熱食物。當幼兒出現面紅、唇乾、口氣、眼垢、大便偏乾硬、便秘、易發脾氣、睡不安穩等徵狀,代表體內有熱氣。不過,大部分小朋友的體質均屬純陽或偏熱,而火氣多也不一定是患病,亦未必要服藥。 帶藥性 不宜長期飲用 七星茶內的主要成分是山楂、生麥芽、薏苡仁、淡竹葉、燈芯花、鈎藤、蟬蛻,而不同品牌的藥材成分也有些不同。 七星茶的確具有清熱消滯的作用,有助紓緩食滯問題,亦有定驚安神的功效,因此適合心火盛、半夜易驚叫及睡不安穩的幼兒服用,但就不能解決便秘問題。 問及七星茶可否作保健之用,本人則不建議。因七星茶始終屬寒涼藥物,帶有藥性,故不可視作為保健預防食品,也不宜長期飲用,否則可能令孩子身體偏寒涼,導致不適。因此不建議家長自行安排小孩服食,最好先向中醫查詢。另外,有胃腸不適、嘔逆、咳嗽、皮膚敏感等毛病的幼兒,亦不宜飲七星茶,否則有可能加重徵狀。另外蠶豆症患童也不可飲用。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

詳細內容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長效藥物配合行為治療 AD/HD孩子照顧者同受惠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傅子健提供) 孩子容易衝動、疏忽大意,很多時候可能被認為是性格使然,但其實這些現象有機會是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簡稱AD/HD)的症狀,若能及早確診,目前就有長效藥物配合行為治療,協助孩子在成人前,穩定地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學習態度,不但長遠有利孩子整全的個人發展,更同時減輕家長和照顧者的精神壓力,有望改善彼此關係。 AD/HD症狀全方位影響孩子 更添照顧者壓力 AD/HD是兒童大腦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疾病,令他們難以專注、控制不必要行為、隔絕無用訊息、過於活躍、易衝動等,使其學習表現、社交生活、自我管理等各方面也受破壞。成績轉差是家長最容易留意到的改變,但事實上,除了聚焦於學業,孩子亦容易受過度活躍或衝動的症狀影響,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容易與人爭執、不守規矩等而影響與同儕、師長和父母的關係;同時亦可能因專注力不足,較常「甩漏」、難以守時、處事欠條理等,全方位影響孩子學習以外的生活。 長遠而言,孩子將在各方面承受各種挫敗,打擊其自信與自我形象,性格亦容易變得內斂、欠缺主動性,為他們未來的成長發展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不僅如此,家長和老師在管教及照顧上亦少不免較吃力,增加照顧壓力。 藥物配合行為治療 協助步入良性循環 因此,應及早讓孩子接受診治,而藥物和行為治療的相互配合,更是協助孩子重回生活正軌的要訣,前者有助補充腦部功能的缺損,改善症狀及回復應有能力,後者則有助孩子通過反覆的練習,學習好好利用這些能力,將良好的學習態度的生活方式慢慢變成習慣,從而逐步撇除病情的影響,當行為問題得到改善,照顧者的壓力也會隨之降低,形成雙贏局面。 要有效達成以上的良性循環,藥物的選擇亦不能輕視。目前本港治療AD/HD所用的大腦刺激劑,依其在身體停留的時間分為長效藥和短效藥,兩者成份相同,但長效藥的藥丸能讓藥效慢慢釋放,故其療效得以穩定延長。 研究指長效藥全方位改善症狀與照顧者壓力 若孩子沒有藥物敏感,或出現副作用,一般均建議採用長效藥,主要是藥物濃度在孩子體內較為穩定,避免孩子的行為變得飄忽不定,有礙他們建立良好習慣,亦相對較少出現不適或副作用。當然,服藥次數減至每天一次,亦可減少孩子或家長忘記依時服藥的機會,維持理想而有效的治療。 不僅如此,台灣近年發佈的一項研究更指出,服食短效藥的AD/HD兒童在改服長效藥後,由於服藥依從性有所進步,其AD/HD症狀及社交能力亦因而有顯著改善;與此同時,連帶照顧者的精神壓力亦因而降低,可見藥物對建立良性循環的重要性。 長效藥穩定釋放藥效 保障孩子行為穩定性 以小五的明仔(化名)為例,自小二確診後,便開始接受短效藥物治療,由於當時他年紀尚小,校內師長會多加提點他依時服藥—上學期間服食兩次、放學服食一次,服藥初期情況尚可,但明仔後來在某些特定時間,如小息時會特別容易發脾氣、易與同學爭執,亦時有「大頭蝦」的情況,令他難以結交朋友。 其後發現,原來明仔在沒有老師提點後,經常忘記準時服藥,即使準時用藥,在藥物濃度開始下降,而未至下次服藥的期間,明仔便特別容易受病情影響而難以控制自己的脾氣和行為,進而影響與同學和師長間的關係。幸好,情況在明仔轉用每天服用一次的長效藥後得以穩定下來,無論個人行為,還是與人相處均有改善,照顧他的老師和家長的壓力亦得以減輕。 當然,治療方法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應向醫生查詢。但家長應密切留意子女的性格行為、自信心、自我形象、社交能力等變化,亦不宜忽略自己的精神壓力,共同找出最適切的方法,攜手擺脫病情對彼此的影響。

詳細內容

全人教育:多元活動展才華 助全人發展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正就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要發表諮詢文件,並提出六大方向,其中之一是「促進全人發展」。其實,自2000年推行教育改革以來,「全人發展」一直是本港教育政策的重要方針,但由於缺乏框架,如何詮釋、怎樣演繹,都是由學校各師各法。究竟真正的「全人發展」應該涵蓋哪些元素?「全人發展」等同「課外活動」嗎?趁着今次課程檢討,這課題值得各位再一次深思。 文︰沈雅詩      攝︰楊柏賢、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投入活動 實踐全人發展 引入「深度學習」 亞洲首批 位於天水圍的直資中學伯裘書院,是本港少數勇於創新改革的學校,該校在去年引入加拿大著名教育家Michael Fullan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教學法,並將在新學年正式以「6C」框架包括Collaboration(協作)、Communication (溝通)、Creativity(創造力)、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考)、Character(品德)及Citizenship(公民素養)來優化教學方式、考核及成績表制度,幫助學生達至「全人發展」,為亞洲區內首批採用相關教學法的學校。 伯裘書院校長黃頴東(中)表示,他一直以「空間、機會、信任」6個字推動學生的「全人發展」,讓孩子透過多元活動發揮所長,建立目標。 活動顧及學生獨特性 在伯裘書院校長黃頴東眼中,學校要推動「全人發展」,需要有兩個向度,包括社會性和獨特性。「有些共同的課題,例如性教育、價值教育、公民教育等,是每個學生都需要涉獵的,用以裝備他們將來立足社會。但與此同時,亦要顧及每個學生的獨特性,提供足夠的空間及機會,讓孩子展現及發揮個人的才華。」 要幫助學生發展個人興趣,自不然會想起形形色色的課外活動,然而,若學校單靠海量的興趣班,卻缺乏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仍是難以帶來效果的。伯裘書院一方面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另一方面也透過學校政策確保低年級學生全體參與。 校方認為,制服隊伍可鍛煉學生的紀律、解難、團體精神等共通能力,因此要求所有中一、二生都必須參加一個制服隊伍。 中一二級 全體參與5天課外活動 該校學生發展部主任何靜妍表示,學校每年都舉辦長達3星期的中一級新生暑期適應課程,新生未正式入學,教師已從旁觀察孩子的特質及志趣,「在暑期適應課程中,除了有群體課程之外,老師還會因應各人的興趣和才能,安排他們參加不同類型的活動,例如舞蹈、IT、英詩朗誦等,而在課程的結業禮上,每名同學都有上台表演的機會,向大家展現學習成果」。 由於校方希望從小向學生灌輸「全人發展」的概念,因此在周一至周五的課後,都安排中一、二生參與活動,其中兩天是興趣班、一天是制服隊伍訓練、一天是科創活動,以及一天晚讀,這兩個年級全體學生的放學時間亦延至下午5時30分。 伯裘書院的學生,於6年的中學生涯中,至少有兩次境外交流的機會,擴闊眼界。 伯裘書院副校長馮順寧笑言,從沒收到家長因這個遲放學安排的投訴,「我們在暑期適應課程時,已經跟家長說得很清楚,校方將會用什麼方法去培育小朋友,他們很早已經有心理準備,况且,我相信家長的確看到這些活動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所以他們亦願意配合」。 黃頴東補充,中三以後,學生可按自己的能力和目標去選擇參加哪些活動小組,「原則上,每個學生在伯裘書院的6年中學生涯,應該都會發掘到自己的興趣,也獲得豐富的學習經歷」。 學校推行小師徒計劃,香鎂欣(左三)以學姊的小導師身分照顧過這幾個學弟妹,她更從中發掘到自己喜歡照顧人的特質,希望將來能成為醫護人員。 ■學生心聲 ◆香鎂欣(中四生) 怕醜妹做司儀 練成大膽 香鎂欣是學校女童軍隊長,去年亦有份在中一級新生暑期適應課程中擔任小導師,照顧一班學弟學妹。鎂欣自言生性膽小沒自信,全靠學校的「全人發展」計劃令她改變過來,「當年自己就是在暑期適應課程中被老師推舉出來,代表所有新生做分享司儀,之後,學校也給了我很多上台的機會,於是膽子慢慢練大了;亦由於學校規定所有中一、二生都要參加制服隊伍,當時我選擇了做女童軍,自此就一直沒有退隊,這幾年,女童軍培育了我的領導才能,也讓我找到喜歡照顧別人的特質」。修讀理科的鎂欣,已立志將來從事照顧病人的醫護工作。 香鎂欣(右)由怕羞妹變成學校的「金牌」司儀,她感激學校給予學生很多發展的機會。 ◆林樂恆(中一生) 踢波練體育精神 無礙學業 林樂恆雖然年紀小小,但對「全人發展」這個字,亦有一番見解,「我覺得『全人發展』是指透過一些活動、經驗或成果,取得一些在課本以外的能力」。 他表示,雖然來了伯裘書院只有一年,但已經有很多不同的學習經歷,包括加入童軍,學習了步操、野外定向、打繩結、營地烹飪等知識,亦獲得足球、STEM、英詩朗讀等多個範疇的比賽經驗,培育到團隊和體育精神,亦提升了溝通能力。雖然課外活動多多,但樂恆強調無損學業成績,「這裏也重視讀書,逢周五的晚讀時段,便有自習溫書時間,我也參加了功課輔導班,所以成績也可以的」。 中一的林樂恆(右)加入了學校的足球隊,並很高興獲得多次出賽的機會。 內化素養 不停留「課外」 靠興趣跨過人生難關 作為傳統老牌名校,協恩中學(下稱協恩)的女生出名「玩得」又「讀得」,學校於推動學生的「全人發展」上,在學界擔任了楷模和示範的角色。協恩中學校長梁少儀不諱言,校方開展的每一項活動,都有一定的質素要求,學生絕不是「求其」玩的,「協恩投放了大量資源去辦活動,當同學投入學校任何一個活動時,都一定會被當中的高水平提升到知識、技能和態度。即或你沒有親身參與其中,但長期被這種氣氛薰陶,亦會很容易感到別人的表現是好還是不好,會有很多感覺在你心裏頭產生」。 協恩中學校長梁少儀(左三)表示,學校辦的所有活動都以高水平為原則,希望從中帶出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可連結學生的一生。(鄧宗弘攝) 非為贏獎牌 助宣泄情緒 「全人發展」是教育局近20年才經常掛在口邊的口號,不過,協恩早在40年前,已具發展全人教育的前瞻性。「這個文化,是40年前、第三任校長黎太(黎韋潔蓮)開始醞釀的,當時她強勢推動學校發展體育和音樂活動,其後才逐步發展辯論、即席專題(演講)、科研……黎太當初有這種想法,不是要為贏獎牌,而是她覺得,女孩子在人生的歷程,一定會有逆境,哪怕是感情、事業或家庭,如果有一項運動或一種樂器是她所愛的,便可以透過出一身汗或演奏去宣泄情緒,有助她處理生命上的難關。」 深層次發展 一生受用 那麼作為現任校長,梁少儀又如何詮釋「全人發展」這四個字呢?「不是說所有東西都要『叻』,而是希望學生在學術以外,找到最少一種活動可以令她做多一點、做深一點和做得認真一點,她會覺得有把握的。」 她又強調,課外活動有助促成「全人發展」,但素養元素必須加以內化才有用,「『全人發展』會帶出一系列的qualities,但不要把這些qualities停留在『課外』的層面,而是要內化,讓它們在學生將來的事業、家庭或服務上不斷湧現出來」。 兼顧玩與讀 教師伴成長 談到如何幫助學生好好兼顧「玩」與「讀」,協恩校長梁少儀表示,協恩在學與教、評估,甚至是課時設計上,都花過一番工夫。「我常常提醒老師,當學生的課外活動量如此高,一放學便有這麼多綵排、練習時,老師就要想辦法,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加深記憶,這是非常重要的。」 Ivy說,協恩幫助她發掘到不少志趣,更因為參與過校報的排版設計工作,令她萌生將來投身相關行業的念頭。 ■學生心聲 ◆陳沛瑜(Ivy) 中六生 良師助尋路向 盼做編輯工作 Ivy表示,協恩不單在學術上成就了她,還給予她很多機會讓她發掘自己,「學校有『一生一師』計劃,每個同學在中一入學時,都會獲編配一位老師,這位老師會伴着學生走過6年,幫助她們從不同方向去發展,制定長短期的目標。我低年級時,都是偏靜的,參加的活動也不多,但幸得身邊老師不斷鼓勵,我才願意作出嘗試」。 歷年接觸過不同活動後,Ivy發現自己最愛射箭,雖然經常要早至上午6時45分返抵校園練習,但她仍樂此不疲,更曾擔任射箭隊隊長。另外,她也參與校報的排版設計工作,更從中找到職業路向,「我發現自己原來對編輯工作很有興趣,所以希望可在大學讀傳理系,將來做相關的工作」。 透過「一生一師」計劃,教師巫穎茵(右)一直伴着Pamela(左)成長,給她很多寶貴意見。 ◆趙小婷(Pamela) 中六生 辯論高手 將來不想當律師 溫文儒雅的Pamela,想不到原來是辯論高手,更多次在學界比賽中奪得「最佳辯論員」的殊榮。「第一次接觸辯論,是中一時參加班際辯論賽,那次之後,發現自己在這方面很有興趣,其後便加入了校隊,中五那年還當選隊長。」 Pamela表示,通過辯論訓練,提升了她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學會了臨場應變,加上擔任隊長一職,帶領過這支近60人的辯論隊,如何處理人事、怎樣跟教練協商等都成為她寶貴的經驗,相信有助將來應用到職場上。問口才了得的Pamela可有想過將來當律師,小妮子靦腆地說︰「這也多得學校的『全人發展』計劃,中四那年安排了我去律師行工作體驗一星期,那次之後,我便知道自己其實不喜歡做律師,要找其他更適合的工種。」 智庫倡先訂發展框架 再校本化 經歷了近20年的教育改革,時至今天,教育局在最新的課程檢討諮詢文件中,仍然要老調重彈,重提以「促進全人發展」的方向來優化學校課程,這反映教育界,以至學生及家長,過去都一直未能對正焦點。 老調重彈 政策未對焦 青年民間智庫MWYO研究及項目總監劉思穎指出,「全人發展」雖然是香港教育政策的其中一個重要目標,但一直難以「落地」,「最大問題是大家對『全人發展』的定義不一,每間學校、每個教育或青年工作者,都以為自己在做着,但真的是嗎?彼此亦甚少交流」。 劉思穎 因此MWYO認為有必要制訂「全人發展」框架,供教育與青年工作者作討論基礎。經過諮詢及參考海外經驗,MWYO所勾畫的「全人發展」框架涵蓋四大原則,包括︰一、全面發展學生的智能及非認知能力;二、裝備學生,令他們有所需技能面對世界的急速變化;三、幫助學生建立個人身分價值;四、提升學生對校園生活的滿意度。 在這些原則下,框架再由核心素養、相關技能及價值觀三部分構成。MWYO研究員黃樂謙解釋︰「我們認為有5個核心素養是很需要培育的,分別是健康/整全生活、生活技能、關係認知、公民認知和國際視野。圍繞這五大素養,再發展相關技能,並同步向年輕人灌輸應有的價值觀。」 黃樂謙 釐清觀念 不為資助及「交差」 劉思穎補充,MWYO倡議的只是一個框架,而非教學大綱,「始終每間學校的教學理念不同,學校環境、學生的背景和社經地位亦有分別,所以很難有一套『全人發展』模式能夠套用在所有學校,是需要校本化的」。但她強調,框架的價值在於釐清一些錯誤的觀念,「在學校層面,決定為學生提供哪些活動時,不應再取決於這些活動是否容易獲得外界或政府的資助;對學生而言,參加課外活動原來有更大的意義,而非為『交差』或令成績表看起來更亮麗;對家長來說,也讓他們明白到,子女投放時間參與課外活動並不等同會拖累學業成績,兩者並非對立的,反而是相輔相成」。 繼發表香港中學生「全人發展框架」後,MWYO稍後會再整理「優秀個案實踐」供業界參考,並計劃於新學年給學校提供實質的支援,「如果學校想在『全人發展』的項目上做多一點,我們可以在金錢、人脈或意見上作出幫助,視乎學校的需要。我們也積極聯繫了一些機構,當中有做Urban Farming、有探訪露宿者的,都適合中學生參與。」黃樂謙說。

詳細內容

童繪遊樂場:一筆一紙 輕鬆練習簡筆畫

大家要多點留意在季節變化下,樹木的外觀轉變。 練習簡筆畫,其實真係好簡單,一支筆加一張紙就可以開始。當然,如你對用品有所要求,可以考慮以下建議: ◆一支中間粗度黑色SIGN PEN(0.2或0.3)或一支2B鉛筆(我喜愛用炭筆,除了黑色夠實色之外,也可透過行筆輕重令線條更多變化) ◆一本小畫簿,市面上有A5 SIZE小畫簿,有活頁膠圈和膠裝設計(我較喜歡膠裝設計,因作品能夠妥為保存) 曾帶小朋友到戶外寫生,發現其中一個學生的畫簿只剩下寥寥數頁,細問之下,原來他為求完美,每遇到畫作不理想的時候,索性把整張畫紙撕下棄掉。其實好與壞也應保存下來,往後可以翻看自己的繪畫進程,是難得的紀錄,見證在藝術的成長。 小盆栽常見,是一個很好的練習主題,加上植物生態自然,相對較容易處理。 上期提及作畫前先蒐集資料,大家可從下列方向落手: ◆照片:用相機拍下的照片,最貼近真實圖像;亦可以來自不同類別的印刷品 ◆電腦圖像:經電腦繪製或加工的圖像,特別是質素較高,細緻位很清楚。可用作參考,不應模擬。建議將圖像列印出來,避免長時間看着屏幕 ◆繪圖:人手繪製的圖像,我們可在手繪作品中窺探到一些細節,例如行筆方向和肌理質感表現 小貓和小狗討人喜愛,日常多留意牠們的動態和姿勢,畫作主要重輪廓表現。 ■繪畫Q&A 漸變效果用水彩定粉彩?紅撞藍效果如何? 繪畫遇上問題,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你一起研究。 文、繪圖:Art Playground視藝老師Mr Liu  

詳細內容

問專家﹕幼兒睡不安寧 認清「夜啼」四大成因

問﹕兒子1歲多,最近經常睡得不好,在半夜三更醒來不停喊,但又不是肚餓,不肯飲奶。如何是好呢? 文:許朝茵        資料提供:註冊中醫潘咨遐       答﹕從中醫角度,小孩子如入夜後睡不安穩,時醒時哭、每晚定時啼哭,甚或哭至通宵達旦,有可能是「夜啼」,常見於1歲以下幼兒。成因主要有4種,分別是脾寒、心熱、驚恐、食積。 脾寒:主要徵狀是手腳冰冷、腹痛和大便稀溏,幼兒睡覺時會蜷曲身體及愛揉肚子。成因可能是子女天生脾寒,加上母親食過量生冷食品,體質虛寒,透過餵哺母乳把寒氣傳給幼兒。由於夜間陰氣盛,中醫角度認為脾屬「至陰」,陰愈盛,脾寒愈嚴重,當腹中有寒氣,易有不適,令幼兒易醒。 改善方法:餵哺母乳的媽媽要戒吃寒涼食物,多食溫熱性平食物調理身體,亦要避免幼兒的腹部受寒。 心熱:主要徵狀是哭聲響亮、煩躁不寧、有口氣、便秘或身腹溫熱等。成因可能是哺乳媽媽本身有熱氣,連帶母乳也有熱氣,傳給幼兒。另外,幼兒可能穿得太多,加上天熱,體內陽熱太盛,以致陰陽不衡、心火上擾,睡不安寧。 改善方法:哺乳母親別食太多熱氣食物,亦要注意別讓幼兒穿太多衣服。 驚恐:嬰兒因過度驚恐而扎醒,主要徵狀是神情不安,需由父母安慰。成因可能是母親在懷孕中受驚,令幼兒天生膽小,另外日間有太多刺激活動、看電子產品時間太長,也易令他們情緒不穩。 改善方法:臨睡前應要靜心,別讓孩子玩太多、笑太多或玩電子用品太長時間。另外,不要讓幼兒穿太多衣服,房間氣溫應維持在25℃。 食積:即食滯。主要徵狀是幼兒厭食吐乳、口有酸臭味、腹痛脹滿、睡卧不安或大便酸臭。成因可能與飲用奶粉有關,因奶粉較母乳難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如幼兒進食固體食物後,沒有完全咀嚼,一樣可引致食積。 改善方法:父母可以先轉用其他奶粉,日常飲食應以清淡為主,盡量清蒸白煠,把食物先煮軟爛或打碎才給幼兒吃,也盡量避免食用難以消化的食物。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  

詳細內容

童繪遊樂場:簡筆畫.角色篇 表現人物造型特徵

先圈出人物比例,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作初步定位。今次人物會加上不同配襯,如皇冠、頸鏈及帽子等,構圖要預留足夠空間。 簡易明快的簡筆畫,在表現人物時,往往會引用一些同步設定為基礎,例如先以簡單幾何圖形定出人物比例及結構,加上適量輔助線(要用鉛筆輕力進行),當確立大體結構後,才開始因應表現角色特徵而作獨立發展。 日常練習簡筆畫時,建議應透過資料蒐集鞏固角色特徵,不要只憑記憶及想像,特別當你想把造型表達得細緻一點時,更需要相關資料協助。就例如全球賣座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大家對戲中的寶石手套絕不會陌生,但要憑記憶準確地描繪,可說是絕不可能。 王子造型,要加上斗篷,眉宇間還要帶點英氣。 將公主頭部略為加大,輕微貼在兩邊膊頭中,帶點嬌羞感覺。 畫家除了必備的畫家帽,表情上要顯得有點自我,面部及衣服上沾了一點顏色。 ■繪畫Q&A 無位畫下半身? 先勾畫簡單比例 Victoria:繪畫全身人物時,為何往往不夠位完成下半身部分? Liu:這可能與繪畫習慣有關,大多數人會由頭部開始向下畫,到發現空間不足時,往往為時已晚。所以,畫全身人物時,建議先在紙上將整個人物結構簡單勾畫出來。先用鉛筆點出人物最上、最下、最左、最右的位置,再輕輕以線條把4點連結起來成為一個直立式長方形,然後在這個與人物比例相若的範圍內繪畫;由於這範圍只是相若比例,故繪畫時可作彈性調節。這樣就確定每個部分都有足夠位置。 文:Art Playground視藝老師 Mr Liu

詳細內容

上一課:了解規則重要 走進律師行 睇話劇「識」法

  小朋友每日都要面對不同的「規矩」,如果有一支魔法筆,可隨意改寫規矩,以後不用準時上堂,隨心所欲做自己喜歡的事,想想會怎樣?校園生活一定會變得美好?的近律師行與安徒生會合辦「法律小先鋒」活動,透過魔法筆更改校規的故事及小組討論,讓孩子明白守規矩的重要,一旦失去規則,隨時秩序大亂,帶來很多不便,惡果可大可小。 文︰許朝茵        攝︰許朝茵 、楊柏賢 活動期間,小朋友可以投票表達意見外,也可拉票游說其他人,從中領悟基本的法律概念。 大約20個小朋友,這天聚集在中環的近律師行的辦公室。他們並不是要尋求法律意見,而是參加「法律小先鋒」(法律與生活)活動,齊齊認識法律的重要。辦公室內除了參加活動的小朋友,也有的近律師行組成的義工團隊,協助帶領活動。雙方素未謀面,首先自然要來個破冰遊戲,拉近彼此距離,而經過簡單數個遊戲之後,已令大家熟稔了,可以正式開始今次活動重頭戲之一——話劇表演。 活動其中一個環節是話劇演出,表達出自行改校規,隨時令課室秩序大亂。 隨意修改校規 製造混亂 是次話劇的故事名為《2C的神奇願望》,演員都是的近律師行的律師及職員。內容描述在聖誕假期前一天,同學們收到Miss Cheung的邀請,參加一個神秘派對,他們帶着好奇的心情回學校。甫見到Miss Cheung,其中一個同學忍不住問:「點解放假仍要回學校?」原來Miss Cheung想給同學一支神奇魔法筆,讓他們有能力修改校規。聽罷,同學們都非常興奮,紛紛講出自己想修改的校規。 有同學說:「要廢除上課坐定定的規則,可以在課室內跑跑跳跳!」可是當他四圍走時,卻不慎弄破了其他同學的功課簿。又有同學說:「坐定定聽書很悶,希望每堂都是體育堂,可以打波做運動!」但當願望成真時,不停運動卻太勞累,吃不消。最後,又有同學希望邊上堂邊開大食會,只是當大家狂吃零食時,竟招來「小強」,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同學每次利用神奇魔法筆修改校規後,都會製造出混亂,最終向老師求助。Miss Cheung解釋:「其實校規很重要,胡亂修改校規,很容易在校內製造混亂,所以修改前要考慮清楚,否則會帶來嚴重後果。」藉着故事,大家也了解到定下規矩時要有周詳考慮,不能只按自己喜好而訂立或修改。 在話劇演出期間,某些時間會暫停演出,演員退下,讓參加的小朋友小組討論及完成工作紙。當中一個環節,是讓他們講出自己想取消的校規,孩子全都反應踴躍,例如有孩子想以後毋須再考試,但另有小朋友卻憂慮,雖然沒有考試可令學習輕鬆些,但難以了解自己的成績進度。 活動期間會安排小朋友參觀立法會,了解立法機構的運作。 法律如校規 維持社會秩序 小朋友各有不同意見,究竟訂立規矩是好或是壞事呢?的近律師行的律師余家銘解釋,學校有校規,而社會就有法律,法律有如校規般,幫助維持社會秩序。他指出大家遵守法律之目的,是為了社會和諧,更用唱歌來作比喻,「如果日間在家中唱歌,沒有問題;但若在晚上高聲唱,則會嘈到鄰居,影響別人。因此,香港法例禁止在11點後發出嘈音,包括大聲唱歌,確保大家晚上安靜地休息。由此可見,法律有助社會各階層和平共處」。理解完法律的重要性後,小朋友可以參觀律師行辦公室,了解律師行的實際情况,也會參觀立法會,進一步了解本港立法機關的環境、議會運作等過程。 的近律師行與安徒生會合辦的「法律小先鋒」,旨在加深孩子對法律的基礎認識及興趣。 身為的近律師行合伙人,同時身兼話劇演員之一的吳尚敏(Carmen)指出,和安徒生會設計及合辦這個教育計劃,是希望利用戲劇表演、工作坊或小組討論等,加深小朋友對法律概念的認識及明白尊重其他人的重要,就算別人的意見與自己不一,也要接納及聆聽。而在話劇中,當大家有權利修改校規時,不能只顧及自己的感受,需要作周詳考慮及承擔實行後出現的後果,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希望孩子掌握到法律的作用,以及它和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讓小朋友日後可做一個正直的市民。當社會上有更多人熱中及認識法律,對整體社會也會帶來正面影響。」 安徒生會包威信中心主任余慧源(Winnie)指出,是次劇目主題有關校規,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令他們更容易投入。活動中的小組討論環節及派發的工作紙,有助鞏固他們從中所學到的法律基本概念。過程中鼓勵小朋友積極發表意見,表達自己之餘,也可訓練孩子的同理心。「希望小朋友多 大約20個小朋友,這天聚集在中環的近律師行的辦公室。他們並不是要尋求法律意見,而是參加「法律小先鋒」(法律與生活)活動,齊齊認識法律的重要。辦公室內除了參加活動的小朋友,也有的近律師行組成的義工團隊,協助帶領活動。雙方素未謀面,首先自然要來個破冰遊戲,拉近彼此距離,而經過簡單數個遊戲之後,已令大家熟稔了,可以正式開始今次活動重頭戲之一——話劇表演。 在話劇表演途中設有暫停時間,並會派發工作紙給小朋友,寫下自己想變更的校規。 隨意修改校規 製造混亂 是次話劇的故事名為《2C的神奇願望》,演員都是的近律師行的律師及職員。內容描述在聖誕假期前一天,同學們收到Miss Cheung的邀請,參加一個神秘派對,他們帶着好奇的心情回學校。甫見到Miss Cheung,其中一個同學忍不住問:「點解放假仍要回學校?」原來Miss Cheung想給同學一支神奇魔法筆,讓他們有能力修改校規。聽罷,同學們都非常興奮,紛紛講出自己想修改的校規。 有同學說:「要廢除上課坐定定的規則,可以在課室內跑跑跳跳!」可是當他四圍走時,卻不慎弄破了其他同學的功課簿。又有同學說:「坐定定聽書很悶,希望每堂都是體育堂,可以打波做運動!」但當願望成真時,不停運動卻太勞累,吃不消。最後,又有同學希望邊上堂邊開大食會,只是當大家狂吃零食時,竟招來「小強」,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經過一輪小組討論後,小朋友可以發表自己意見。 同學每次利用神奇魔法筆修改校規後,都會製造出混亂,最終向老師求助。Miss Cheung解釋:「其實校規很重要,胡亂修改校規,很容易在校內製造混亂,所以修改前要考慮清楚,否則會帶來嚴重後果。」藉着故事,大家也了解到定下規矩時要有周詳考慮,不能只按自己喜好而訂立或修改。 在話劇演出期間,某些時間會暫停演出,演員退下,讓參加的小朋友小組討論及完成工作紙。當中一個環節,是讓他們講出自己想取消的校規,孩子全都反應踴躍,例如有孩子想以後毋須再考試,但另有小朋友卻憂慮,雖然沒有考試可令學習輕鬆些,但難以了解自己的成績進度。 除了可參觀律師的工作空間之外,小朋友亦能走入辦公室內的圖書館。 法律如校規 維持社會秩序 小朋友各有不同意見,究竟訂立規矩是好或是壞事呢?的近律師行的律師余家銘解釋,學校有校規,而社會就有法律,法律有如校規般,幫助維持社會秩序。他指出大家遵守法律之目的,是為了社會和諧,更用唱歌來作比喻,「如果日間在家中唱歌,沒有問題;但若在晚上高聲唱,則會嘈到鄰居,影響別人。因此,香港法例禁止在11點後發出嘈音,包括大聲唱歌,確保大家晚上安靜地休息。由此可見,法律有助社會各階層和平共處」。理解完法律的重要性後,小朋友可以參觀律師行辦公室,了解律師行的實際情况,也會參觀立法會,進一步了解本港立法機關的環境、議會運作等過程。 身為的近律師行合伙人,同時身兼話劇演員之一的吳尚敏(Carmen)指出,和安徒生會設計及合辦這個教育計劃,是希望利用戲劇表演、工作坊或小組討論等,加深小朋友對法律概念的認識及明白尊重其他人的重要,就算別人的意見與自己不一,也要接納及聆聽。而在話劇中,當大家有權利修改校規時,不能只顧及自己的感受,需要作周詳考慮及承擔實行後出現的後果,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希望孩子掌握到法律的作用,以及它和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讓小朋友日後可做一個正直的市民。當社會上有更多人熱中及認識法律,對整體社會也會帶來正面影響。」 吳尚敏 安徒生會包威信中心主任余慧源(Winnie)指出,是次劇目主題有關校規,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令他們更容易投入。活動中的小組討論環節及派發的工作紙,有助鞏固他們從中所學到的法律基本概念。過程中鼓勵小朋友積極發表意見,表達自己之餘,也可訓練孩子的同理心。「希望小朋友多從別人的立場來思考,究竟建立或修改一條規則,對自己及他人會帶來什麼影響呢?有時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其實可能正傷害別人。」 余慧源 ■參加者心聲 盼未來修讀法律 梁明慧(10歲,小學四年級) 「我覺得校規是好事,令同學遵守秩序。透過今次活動,我也加深了對法律認識及意義,知道守規則的重要,如果自己胡亂定下規條,可能對其他人造成影響。而法律對社會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也想未來讀法律,成為法律界的一分子。」 法律用來維持秩序 盧梓悠(10歲,小學四年級) 「今次的活動中,我最喜歡參觀律師行,看到辦公室內有很多文件,也見識到他們的圖書館,藏了很多書。不過,書架之間的空間較少,感覺有些迫。參加完這個活動,我更清楚法律是用來維持秩序,令我更加明白要奉公守法,做個好孩子。」 校規應由老師訂立 沈旻熙(10歲,小學四年級) 「透過這次活動,知道法律是社會上的規則,如果不遵從,社會會變得好混亂。至於校規方面,應該交由老師訂立,始終小朋友未有這個能力顧及全校的人。不過,我想提議學校改用電子書,可減輕書包重量。」 ■INFO 法律小先鋒(法律與生活) 日期︰7月26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3:15至4:45 地點︰安徒生會南丫島中心 參加資格︰小一或以上 費用︰全免 查詢︰2982 2173

詳細內容

童讀好書:誰是第一名? 聽故事學懂同理心

親和藝術利用故事和工作坊,向家長及小朋友講解如何理解及接納不同角度的見解。 大至社會,小至家庭,學懂接納別人不同的觀點與角度,大家才可以和諧相處,但家長從小向子女硬生生地說教,他們未必明白,倒不如用繪本及工作坊,讓他們了解箇中意義。早前有推動家庭關係的團體舉行「親子故事茶座」,透過繪本向孩子解釋接納別人的重要,更以工作坊形式,讓小孩體會在有限的資源下表達自己,從而增加同理心,體諒別人。 文:許朝茵      攝:鄧宗弘 在尖沙嘴的M Zone咖啡室內,聚集了約6個家庭及近10名小孩,齊齊參加「親子故事茶座」。茶座由致力推動家庭關係的「Familations親和藝術」舉辦,並由身兼創辦人之一及導師的Minnie主持。家長和孩子們坐在一起,準備聽Minnie說故事。她開始翻開《誰是第一名》的繪本,書中主角名為大餅,他的強項是繪畫,常在繪畫比賽中取得第一名,更認為自己的作品是最好。「大餅常跟人說,他是世上最會繪畫的小孩,所以認為其他小朋友畫得不好,要求其他人跟他畫出一模一樣的畫。雖然其他小朋友不喜歡跟着大餅的畫來繪畫,但由於他是第一名,大家便不敢多說。」 Minnie 提問啟發思考 直至故事發展到大餅獲邀擔任一個繪畫比賽的評判,Minnie便問在場孩子:「你們估計怎樣畫,才獲大餅評為第一名呢?」小朋友答:「要合乎大餅水心。」Minnie續道:「但如何才達到大餅標準呢?就是要畫得和他上次取第一名的作品相似,要有綠色的樹及又大又紅的太陽。」但森林的動物,包括小狗及蜜蜂,他們所畫的作品,卻與大餅作品有很大分別。 Minnie以《誰是第一名》這故事,講出接受不同角度的觀念的重要。 Minnie在活動期間,不時向小朋友提問,鼓勵他們積極發言。 小狗的作品中,把太陽變成了黑色,激得大餅向他大喊:「你畫錯了!」可是小狗生氣地說:「我是紅綠色盲,看不到紅及綠色。」之後,大餅走去看蜜蜂的作品,發現畫中筆觸是一格格,因為蜜蜂的複眼由數千隻小眼組成,看出來的影像是密密麻麻的小格子,因此畫出這樣的作品。大餅看罷所有動物的畫作後,恍然大悟,明白就算是同一事物,以不同角度看待,會有不同見解。 聽完故事,小朋友抽出物料做手作時,抽到心愛顏色的毛線,喜出望外。 有限條件下做手工 體會困難 聽完《誰是第一名》的故事後,了解不同動物畫作的特點,在場的小朋友及家長也可以落手落腳,以主題「我的家」創造出代表自己家庭的作品。不過所用的物料,並非讓大家任意挑選,而是隨機抽出。Minnie取出一個紙袋,內有閃粉筆、棉花或毛線等不同物料,「每個小朋友伸手入袋內,隨意抽出兩樣物料用於創作上。讓孩子及成年人在有限的條件下創作,可體會當中的困難,提升他們的同理心,更易體諒別人」。 每個小朋友只能抽出兩種物料,需發揮創意,製作作品。 今次活動家長也一同參與,Minnie解釋:「除想啟發小朋友外,也想啟發家長,尊重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個性,別再要求子女跟足自己的一套方式行事。當家長明白這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便成為身教,孩子潛移默化後,自然懂得尊重別人。」 ■好書推介 《誰是第一名》 作者、繪者:蕭湄羲 出版社:信誼基金 「Familations 親和藝術」的Familations,由Family同Relationships兩個字組合而成,Minnie認為:「家庭很重要,是所有關係的基石,所以提升家庭關係,有助提升個人的親和力。」Familations親和藝術是由她和家人成立,Minnie的丈夫曾離婚及育有一名女兒,和Minnie結婚後,再育有兩名子女,所以家人之間面對的問題,較一般家庭來得複雜。因此Minnie四出學習親子溝通的方法,成功促進家庭關係,更希望分享自己的心得與理念。 參加者心聲:明白人人有不同見解 爸爸John(左起)、何采妍、媽媽Ami、何梓妍 媽媽Ami和女兒何采妍(7歲) Ami認為現實中有很多小朋友,都覺得考第一名是很重要,但其實每個人對「最好」的標準也不同,而這個活動有助解釋不同人會有不一樣的見解。而且女兒較害羞,平日很少大膽發言,今次透過Minnie的發問,鼓勵她表達自己,放膽發表。加上女兒很喜歡做小手作,活動可讓她發揮創意。 導師發問 子女更投入 Jayden(左起)、媽媽Joanne、Jessi、爸爸Marco 媽媽Joanne、兒子Jayden(9歲)及女兒Jessi(7歲) Joanne認為女兒Jessi和大餅一樣,畫畫很出色,而哥哥Jayden的成績向來很好,他們各有長處,有時會擔心他們日後容易自滿,忽略別人的其他優點。為了讓他們明白每個孩子會有自己的長處,她之前也試過以類似的繪本解釋道理,而Minnie的發問,可令子女更投入更專心聆聽。 ■INFO 「Familations 親和藝術」親子故事茶座 日期:7月28日 時間:下午2:30至4:00 地點:尖沙嘴漆咸圍9號M Zone 費用:$100(包括1名家長及1名小孩的活動與茶點各1份) 參加年齡:2至10歲及家長 查詢:9698 3916

詳細內容

問專家:兩歲幼兒應變能力有限 不宜一人睡

問:兒子26個月大,以往一直睡嬰兒牀,並跟我和丈夫同房,但近來我們安排他獨自一間房,並轉在小童牀上睡。可是每當他半夜醒來時,便會落牀走來找我,以及想爬上牀跟我們一起睡。每次我們抱他返回自己的房間,他隨即又爬落牀,有時更說要出廳坐。我們已向他解釋大家晚上都要睡覺,以及每個人都有自己睡牀的,雖然他口說明白及肯返回房間,但我們一離開他房,他又會哭。這情况已持續了數晚,罵他時他哭得更厲害。應該怎辦?如何協助孩子獨立一個人睡呢? 文:許朝茵       資料提供: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服務總監陳香君 答:其實2歲2個月的幼兒,太年幼,是很難適應一個人在房內睡覺的,所以半夜驚醒,出現哭鬧是很正常。况且幼兒的應變能力有限,實在不宜把他們獨自留在房內,因為有可能隨時發生意外,例如睡覺時半夜嘔奶或不小心地把厚重被子放在自己口鼻上,導致呼吸困難,遇上這些情况,幼兒未必能應付到,需要家長的幫忙。 而且幼兒一個人睡,也有可能被一些小事情嚇倒,例如見到大曱甴或發噩夢等,會令他們大驚,甚至內心受到傷害,但幼兒不懂抒發這些心情,亦未必懂得向父母表達,最後這些不安情緒累積起來,可能引發更嚴重問題,如分離焦慮或社交恐懼等。 4至6歲可考慮獨立睡 雖然部分2至3歲的幼兒較「醒目」,表面上好像有能力獨自在房內睡覺,也得到家長的稱讚,令他們覺得這樣做才符合父母的期望。但事實上,這個年紀的孩子,仍需要爸媽的關愛及支持,亦眷戀父母的陪伴,如果為得到讚賞而抑壓內在真實需要,長遠而言,會影響到其自信心及正向情緒的發展。 我建議家長可在子女4至6歲時才考慮安排他們獨立睡,如見到孩子4歲時,已甚少嘔奶,或夠氣力撥開厚重被子,加上他們願意獨自在房內睡,便可以嘗試。否則如孩子能力不夠及不太願意,可等至6歲才嘗試。 然而,爸媽千萬別突然要求他即時一個人在房內睡覺,可以選上一個特別的日子作分水嶺,如6歲生日或新年時,但別選在新學年,尤其是升小一時,因同一時間太多改變會令孩子難以適應。 此外,父母也需協助孩子適應這個轉變,孩子獨立在房內睡覺的首數天,父母要陪子女入房傾偈或說故事,至他們入睡後才離開,之後可慢慢改為陪至孩子出現睡意,讓他自行睡。家長及小孩的房門都應打開,增加安全感,待他們適應後才關上。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信任——建造天堂的基石

我們都期望被信任,特別是自己重視的人。 剛讀中一的明仔,因為在家裏常常使用手機而跟媽媽時有爭吵。有次在我們的對話當中,他提到對媽媽的感覺:「佢認定我成日打機,但有時我只係打算覆一個message之嘛,咁啱有次畀佢見到,又話我成日喺度打機!係,我之前係有做過,但唔係一用手機就係打機㗎嘛!佢根本唔信我!」於是,明仔改用隱瞞的方式應對媽媽,希望不再被媽媽誤會,不再被沒收手機。結果,當媽媽發現明仔諸多隱瞞後,她在更多事上限制明仔,令他更反感,慢慢地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彼此不滿的情緒有如雪球般滾大,令親子關係愈來愈緊張。 惡性循環 關係愈趨緊張 在明仔的個案裏,媽媽限制他使用手機,是出自擔心,認為這樣做對他最好。父母這樣管教子女,合理及可以理解;而明仔隱瞞某些事情,目的是不想破壞自己在媽媽心目中的形象,或者令關係出現變化,也是出於希望得到父母疼愛的自然渴望。雙方行為的出發點均是因為看重對方,明明方向一致,即使方法不恰當,應該也不致演變到這地步,那到底問題出現在哪裏呢? 明仔的一句話不停在我腦海浮現:「佢根本唔信我。」 信任,是關係的根基,沒有信任,即使再如何修飾、表達,也包裝不了薄弱的關係。根基破壞了,問題亦漸漸浮現,維持現有的關係已有難度,更遑論有親密的親子關係。明仔漸漸心灰意冷,不但是因為被誤會、誤解,還因為媽媽不相信他有能力管理自己,而無論他做什麼,似乎都無法改變媽媽這種想法。信任對方,等於讓對方在平等的位置上溝通;反之,無論對方做什麼,你心中早有判決,對方也無法上訴。在學校工作的日子以來,遇到不少親子問題,往往都是大家之間的信任被破壞了,關係才會亮起紅燈。 「每日放學我好想留喺學校,唔想返屋企,因為我覺得屋企好似地獄咁!」明仔眼眶泛紅地道。不斷地被質疑、誤解,縱然自己已很努力嘗試改變,卻看不到有任何轉變,這一切,都讓明仔感到煎熬。家庭,本應是讓人最有安全感、是遮風擋雨的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會讓他把這個家形容為地獄——一個令人絕望、痛不欲生的地方?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曾提到,歸屬感是人的其中一種基本需要,當我們在關係中感到被信任、被接納、被愛,才能建立歸屬感;若這種需要未能滿足,我們就會缺乏安全感。明仔是因為在家中找不到被信任的感覺,得不到滿足的關係,甚至為他帶來壓力、恐懼,以致失去對家的歸屬感。 非一朝一夕 信任靠經驗累積 信任並非一朝一夕建成,而是靠經驗一點一滴累積而成。或許在過程中,少不免會出現讓大家失望的時候,但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信任基礎都會即時毁於一旦。維持親子關係,我們可以互相坦誠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就算你不認同孩子的行為,也可讓對方知道,即使他們犯了錯,仍有補救的可能,你仍願意相信他;放手讓他再次嘗試,相信你的孩子能從經驗中學習,那怕是再次換來失望,但只要關係中的養分足夠,他們終有一天能茁壯成長。 我們都嚮往天堂,或許不是因為它完美無瑕,而因為這個地方充滿接納、信任和愛。 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文﹕許秀珍(香港家庭福利會駐校社工)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44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