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港升學:學習生動有趣 宿舍生活有規律 大馬留學「堅讀堅玩」

孩子離港升學 學懂自理未? 香港社會陰霾密佈,移民、送子女出外升學,又再成為親子界的熱話。除了傳統的歐美澳紐,鄰近的亞洲地區,例如台灣、馬來西亞等,近年也愈來愈受家長青睞。究竟這些地方有何學習優勢?升學前景又如何?今期《HappyPaMa教得樂》找來兩個家庭現身說法,看看他們怎樣為孩子籌謀。 文:沈雅詩、顏燕雯 今年9月,Queenie正式把14歲女兒慈慈和12歲兒子Rico送到馬來西亞吉隆坡讀書,展開新的學習生活,「今年初做這個決定時,香港還未這麼亂,現在看來,幸好送走了他們」。說來有趣,Queenie和丈夫都曾經留學英國,但他們沒有選擇英國,反而把孩子送到大馬去,「英國路途太遙遠了,馬來西亞只不過坐4小時飛機,萬一小朋友不適應、有什麼事,我們也可以立刻飛過去」。 慈慈(左)和Rico(右)雖然只來了大馬兩個多月,但十分喜歡這兒的生動學習模式,教師也友善。 入讀國際學校 可銜接英國大學 既然放心不下,又何苦要「骨肉分離」?Queenie不諱言,全因擔心兒子的前途,「因為估計Rico不會入到英中,我和丈夫都認為,就算讀書成績不好,也希望他有一個英語語境,我不用他很『叻』,但至少可以應付到聽和講」。至於女兒,Queenie稱她讀書沒問題,只是為免她「呷醋」,才一併把她送走。 換上馬來西亞Epsom College in Malaysia的新校服,Rico一切重新開始。 想孩子英語好,何不考慮新加坡呢?Queenie解釋,一切屬無心插柳,「因為兩姊弟最近兩年暑假,都有去過這間學校舉辦的Summer Camp,感覺蠻不錯,所以當決定要去外國讀書時,就第一時間考慮這間學校了」。 香港人去大馬讀書,一般會選讀國際學校,學費較香港便宜一點,也不用買債券、付資本建設費等。慈慈和Rico入讀的Epsom College in Malaysia,是由英國老牌名校Epsom College在馬來西亞所開立,採用英國課程,亦可作「踏腳石」將來銜接英國大學,加上要寄宿,兩人的食宿學費每年合共53萬港元,對於只是打工一族的Queenie來說,絕不輕鬆。 位於吉隆坡的Epsom College in Malaysia,母校是英國百年名校Epsom College,採用英國課程,有助日後銜接英國大學。 宿舍生活非常有規律,Rico笑言最初感覺似「坐監」,但適應了又很喜歡「有人管」,因為不會再像從前般懶散。 依學生能力調適課程 幸而開學兩個多月,小姊弟也表示享受當地的校園生活,令爸媽放下心頭大石。現在念Year 7的Rico透露,很高興學校會因應學生的能力調適課程,「我英文比較弱,所以老師有額外替我補習英文,也不用我讀全科。現在我暫時只讀英文、普通話、數學、科學、電腦科學、音樂、美術、體育和舞台戲劇,又調低了我部分科目的及格分數,使我不用太吃力」。 作為香港留學生,他指言語是最大阻礙,因為該校很少華人,大家以英語交談為主,「但其實只要我肯鼓起勇氣去講,儘管文法有很多錯漏,但大家都不介意,也猜到我想說什麼的,一起學習、一起玩,是沒有問題」。 廿四孝媽媽Queenie(右)為讓兒子有更佳的英語學習環境,不惜工本供他到大馬讀書。 課外活動多樣 放學開心玩 不過,別以為在大馬讀書很輕鬆,兩姊弟異口同聲說要求甚至比香港更高,慈慈笑言:「我會形容這兒是『堅讀堅玩』,課程是深的,但老師不是要你背,而是着重理解,他們比香港老師更有熱誠,很歡迎學生發問。至於課外活動,你說得出的這兒也有,每天放學後大伙兒就開心玩,之後回宿舍洗澡、做功課、吃晚飯、睡覺,生活很有規律。」 連自認懶洋洋的Rico也說:「從前我在香港,每天等到『頸長』也未放學,但現在馬來西亞,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眨眼又放學了,我估,真的是開心的時間過得特別快!」 慈慈和Rico近兩年暑假也有參加Epsom College in Malaysia的暑假營,圖為暑假營最後一天的慶祝晚會,師生一同狂歡。 一家移居台灣 學習氣氛輕鬆 很多香港人都喜歡到台灣親子遊,甚至有人選擇落地生根。兩年前,Joanne與Mac帶着3個孩子移民台灣,並落戶台中,「喜歡當地天氣好,又接近大自然。由於爸爸仍要回港工作,我們便選擇離機場較近的地區居住」。 在香港時,Joanne一家人都喜歡在假日親親大自然;現在逢周末都是family day,她和先生會帶孩子外遊或露營。 每天做2小時功課 年考4次 當時大女兒和一對孖仔分別8歲和5歲,在移民前,Joanne就做足功課。台灣的中小學分體制內及體制外的學校,體制內學校分國立及私立,這些學校有點像香港傳統學校,以聽講授課、紙筆測驗為主;若打算將來到外國升學,則可考慮屬於私立的雙語制國際學校。至於體制外的學校就有不同的實驗教育,如森林國小、華德福學校等,以培養個別個性、獨立思考為主。 Joanne以國立小學為目標,不需要面試,這些學校是按居住地區入學的,只可依戶籍地入讀所屬學校。她親身視察過3間國小後,最後選了清水國小。長女Joey現時念國小五,孖仔Jun和Ian念國小二,Joanne透露,學習氣氛比香港輕鬆很多,「孩子逢周三的便服日只上課半天,每天做功課時間在2小時以下。至於測考,國立學校考試次數都依照教育局規定,一學期考兩次,一年合共4次」。 台灣幼稚園不用穿校服,小學逢周三也是便服日,孩子可以穿上喜歡的服飾上課。 3個孩子的學校離家1000米,只相隔3個街口,可以騎單車回校。 中文科比香港深 英文淺很多 課程方面,跟香港亦有差異,Joanne說:「中文科比香港深,數學則相若。英文顯然比香港淺很多,所以很多學生都會額外報課程,學多一點。」值得一提是,台灣學的是美語,香港學的是英語,Joanne認為問題不大,「文法沒有分別的,只是發音有少許不同,影響不大」。 Joanne和Mac兩年多前一家五口移民台中,現於當地開設露營公司,每逢假日一家人到處遊山玩水。 孩子適應快 有時間發掘興趣 談到小朋友的適應,Joanne認為,孩子年紀愈小,適應能力愈強,「學校有家長志工(義工),家長多主動參與,例如當晨光媽媽、圖書館志工、澆花、送餐、補習等,也有助一家人更了解及投入學校生活」。 移居台灣兩年,Joanne形容一家人都很開心,「孩子在台灣上學,相比在香港多了更多時間發掘自己的興趣,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及鄰居孩子相處。因為台灣較香港大,而且多山林,可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大自然,這兩年,我經常看見孩子流露天真和燦爛的笑容」。 台灣孩子自小學注音,香港孩子跟得上嗎?「注音基礎音只得37個字,小孩學習很快,當年女兒在等待居留證的兩星期已學會了。」Joanne更參加了學校的晨光媽媽志工活動,逢周一代一堂課,有助更快融入當地生活。 ■小貼士 入讀中小學須有居留證 (1) 台灣教育局規定,所有中小學必須要有居留證才可申請入讀。如果小孩和父母都有居留證,但父母選擇回港工作或居住,只要孩子在台灣有監護人照顧,同樣符合入學資格。 (2) 台灣政府為學童提供12年免費教育(幼稚園至國中),學生只需每學期繳付2000至3000新台幣的書簿雜費;私立學校學費每學期由十多萬至四五十萬新台幣不等。 (3) 台灣小學課堂有「正常班」,即中、英、數、社會、自然、藝術、音樂等,科目跟香港差不多;另一種「才能班」是集中培養孩子專門才能,如音樂班、體育班、美術班、舞蹈班等。才能班乃受政府資助,需要考試才能入讀,於正常上課時間小班教學,學校會安排專門師資,重點培訓學生專門技能。 (4) 台灣各縣市的教育局都有該區學校資訊,市面親子雜誌也提供詳盡的學校資訊。以下提供一個鏈結給大家參考﹕school.parenting.com.tw/schools/search 資料提供:fb群組「香港人移民台灣路」版主及太陽花顧問創辦人Joanne 高中生解難力較佳 易適應留學生活 究竟是否每個孩子都能獨個兒出外升學?又什麼年紀才讓他們向外闖會比較適合呢?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青年領袖、國際及內地事工服務執行幹事黃耀瑜(Carman)指出,不論是以「過來人」身分抑或從註冊社工的角度來看,她都認為,孩子升上高中,兼且自理能力、解難能力較佳的,會相對較容易適應離鄉別井的生活。 黃耀瑜 兒童期需父母管教 Carman的一對子女目前在澳洲念大學,長女性格活潑,中一時已提出想出國留學,但遭她拒絕。「當時女兒年紀太小了,這麼早讓她離開父母身邊,從成長角度來看,並不理想。」 她解釋,兒童期最需要父母的管教和關心,品格、規矩,以至價值觀等,都是需要透過家庭去塑造,「父母的角色,不是學校、宿舍舍監和寄宿家庭可以替代。而初中則經歷青春期,會面對很多衝擊和挑戰,同樣父母在身旁會比較好」。 子女抗拒 不應勉強 最終,Carman讓一對子女在香港讀畢中三才送他們出國,「一來長大了各方面都成熟些,二來從學術的角度來看,他們不單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有助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同時又保留到中文聽、說、讀、寫的能力,將來會有較多出路」。 她又提醒家長,要尊重子女的意向,亦要有充足的準備,「若小朋友真的很抗拒離港升學,就不應勉強。付諸行動前,先訓練好他們有足夠的自理能力,外國人講求獨立,什麼事都要自己做的」。

詳細內容

童繪遊樂場:迎戰「現場複賽」4要點

  有些繪畫比賽設有「現場複賽」,參賽者要在指定日期、時間及地點,於現場決一高下,飽經無數測驗和考試的你,會否也緊張起來? 動筆前先要對繪畫主題和複賽規則有充分認識,畫作切勿離題!   1. 認清主題 動筆前先要對繪畫主題和複賽規則有充分認識,畫作切勿離題!不要犯規!某些複賽會預告主題,讓大家有充分準備,這對成品質素較有保障。一般較具規模的比賽,往後會舉辦展覽或印製刊物,令比賽更見圓滿。 2. 應用素材和工具 必須對應大會指定素材和工具,其次可攜帶個人慣用的配套用品,如: ˙墊枱軟布(避免弄污枱面) ˙畫板(確保紙背平滑) ˙水樽、筆洗及毛巾(省卻取水時間,特別以水彩作畫的朋友) ˙其他輔助工具:間尺、圓規(若未肯定能否使用,應先向大會查詢) 3. 無參考資料 絕大部分現場複賽均不允許攜帶任何資料,比賽期間手提電話也當然禁用。 4. 時間規劃 事前規劃作賽時間,包括構思、構圖、色彩與造型表現。時間分配因人而異,但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作品是基本要求,千萬不要出現局部完成的畫作。如大會已通知主題,可以在賽前先行練習,參照大會規定的時間演練。我個人偏向在尾段預留一點時間作整體最後修飾,務求令作品達至統一及協調效果。 比賽開始,大家都爭分奪秒,全力以赴。 最後提大家,預先查看複賽地點及作出交通安排,避免不必要的阻滯。另外,一些複賽要求參加者親自向評審團解說畫作,參加者的表達和溝通技巧尤為重要,對應評審提問,還要看閣下隨機應變的急才。 輕鬆赴會,感受現場氣氛,享受繪畫樂趣! 頒獎典禮安排在郵輪上舉行,為參賽者留下難忘回憶。 ■繪畫Q&A 漸變效果用水彩定粉彩?紅撞藍效果如何?繪畫遇上問題,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你一起研究。 文、繪圖︰Mr Liu (Art Playground視藝老師)

詳細內容

問專家:孩子焦慮 不想上學 父母陪伴 增安全感

問:我兒子5歲,現在念K3,一向比較內向。最初上幼稚園時,每天上學都在哭,不過幸好教師非常有愛心,開學大約兩個星期後就不再哭鬧,而且還很開心地上學,只是在K2時偶然會「扭計」,上學時哭過一兩次。但現在剛升上K3,行為像有倒退迹象,幾乎每天上學都哭,不肯上學。我有回想最近家裏或他身邊有沒有一些特別事發生或改變而令他會這樣哭鬧,但想不出來。有時遇到他不想上學,我問他原因,他會說老師好惡,或者很睏,但其實這些情况K2都可能有出現過,為何現在才爆發呢?又如果K3已經有上學焦慮,升小一時,又要怎樣幫他適應? 文:顏燕雯      資料提供:香港青少年服務處註冊社工金鈮 答: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喜怒形於色,會把自己喜歡與不喜歡的事情直率地表達出來,可是有時候他們未必能在語言上清楚表達得到,於是便會在行為中表現出來。作為社工,我會想先了解小朋友有沒有一些焦慮的問題,但就這個案來看,似乎孩子只有單一行為問題,若是焦慮,並不會單單在上學時才出現。 多聽孩子講 找出壓力來源 孩子即將要上小學,或會面對很多挑戰和改變,但家長又表示近來沒有一些特別事情發生,這時候不妨細心想想生活及上學細節上會否有一點點不同了?我好奇這小朋友到底遇到什麼情况,才導致他突然不想上學?家長雖說沒有大改變,其實,孩子即使每天上同一間學校,他的老師可能會變換,上課的課室也有可能調動,甚至K2與K3在教學模式上也可能有些不同。會否寫多了字?做多了功課? 家長可多聽孩子講,因為這些全部都有可能是孩子壓力的來源,只是在成人眼中,那些可能都是小事,不過在孩子眼裏看來,就可能是一件非常難以適應的事情。 其次,家長亦可從親子時間入手,看看可否在這段時期特別抽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令他安全感提升?因為孩子的安全感多來自父母,在陪伴時,更可多引導他說心底話,如:「你擔心些什麼?害怕些什麼?上課時,老師怎樣教你?如果有同學仔不聽話,老師會怎做?」希望在當中找到孩子不安的原因,從而再協助他解決相關問題。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

詳細內容

「津幼」升學路:「津幼」輕鬆教學 考直私小學輸在起跑線?

  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計劃」) 的幼稚園,無論在行政或課程上都受嚴格監管,例如K1學生不可執筆寫字,K2以上亦不能有過多操練式功課,默書、測驗和考試更一律不可。有家長認同這套以孩子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但同時令一眾有意替子女報考直資私立小學的家長卻步,擔心孩子學術表現比不上來自私立獨立幼稚園的學生,輸在起跑線。究竟真實情况是如何呢? 文︰顏燕雯、沈雅詩      攝︰黃志東 「津幼」考直私 高難度挑戰? 功課依學生能力設計 發揮天賦 北角衛理堂幼稚園幼兒園(衛理堂)是「計劃」內的幼稚園,深受區內家長歡迎,統籌校長阮鳳儀表示,學生功課都是以符合他們能力來設計,K1時不會寫字,主要做手肌和視覺追蹤的訓練,如玩泥膠、學拉拉鏈、以手指行迷宮等;K2就要開始寫簡單的線條和字,如英文字母,但也不是順序由A開始寫,而是寫了I、L等最簡單的字,再寫較多轉彎及畫數的字。她又說,雖然有些地方教育局對學校是有規限,但不像中、小學,課程指引不會規定幼稚園要教些什麼,而是以學習範疇活動建議來劃分,因此,對學校來說,課程設計很有彈性,只要用心設計,一定能發揮小朋友的天賦。 為了提高小朋友興趣,衛理堂教師不會把學生寫得不漂亮的字打交叉,而是在寫得工整的字上加上星星,讓小朋友有成功感,更有動力寫靚字。 北角衛理堂幼稚園幼兒園統籌校長阮鳳儀認為,小朋友能愉快學習最重要。該校學生每天有各種不同的活動,如自選活動時間、唱遊、主題學習等,孩子都很喜愛上學和學習。 不過從數字來看,在2018/19學年,衛理堂大部分畢業生都是升讀津貼小學,在193名畢業生中,只有約一成入讀直私小學,例如高主教書院小學部、港大同學會小學、聖保羅書院小學等,「想小朋友考直私小學,抑或升讀津小,是家長取向。但我知道很多直私小學都喜歡錄取衛理堂的學生,亦有些升讀名校,成功叩門的個案也很多」。 採訪當天,碰上寶血醫院(明愛)陳登復康治療中心派出專人為衛理堂的小朋友做足健檢查。學校為了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會與不同機構合作,為學生帶來各種免費保健活動。學校亦有社工到校服務,每星期社工會駐校兩天,為有需要的學生、家長或教師作支援。阮鳳儀說,私立獨立幼稚園當然亦可自費聘請這些專業人士,但它們要兼顧很多不同開支,考慮因素便有更多。 阮鳳儀 培育學習興趣 日常中學會禮貌創意 她強調,受政府資助的幼稚園,更加着重於培育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對於考直私小學,甚至將來念中學、大學,都有很大的幫助。「當小朋友上學開心、喜愛學習,這種態度一旦建立了,就能影響一生。因此,家長毋須一味追求幼稚園教得深。現在小學面試,考的是什麼?除了學術,還有小朋友的創意、是否靈活變通等。我們在日常課程中,學生已不自覺地學會禮貌,面對不懂的問題時如何表達,也在不同活動中學習到朗讀、表演兒歌等。所以我不認同小朋友要上面試班,因為在學校都已經學到了。」 衛理堂每班有24至29人,共有兩名教師及一名助教。教育局有1:11的師生比例要求,而助教列入支援人員之內。教育局指定教師均要持有幼兒教育證書或以上學歷,而且有基本薪金限制,所以參加計劃的學校相對私立獨立幼稚園更能吸引質素優良的幼師,對學校和家長來說也是一個保證。 九成「半日制津幼」毋須交學費 學童資助只限連續3個學年 香港幼稚園全屬私營,提供本地及非本地課程,當中又分為非牟利幼稚園和私立獨立幼稚園兩類。目前全港約有1050間幼稚園,當中有755間提供本地課程的非牟利幼稚園在2019/20學年參加了「計劃」,教育局會「按人頭」向學校撥款。今個學年,有九成的半日制幼稚園獲政府資助後,學生毋須再繳交學費,但仍然有少數半日制幼稚園,以及九成全日制幼稚園需收取額外學費。不過,局方亦設有上限,半日制每年學費不得高於10,530元,全日制或長全日制每年學費則不得高於27,380元。 如果孩子在2020/21學年屆滿2歲8個月,而家長又有意讓他們入讀計劃內的幼稚園,便要留意統一收生安排及流程。申請人必須在11月30日前向教育局遞交「幼稚園入學註冊證申請表格」(「註冊證」),此證將用於「統一註冊日期」作K1留位之用。由於當局採「一人一證」的制度,因此,學童如在「統一註冊日期」辦好註冊手續後決定要轉校的話,就必須在原校先取回「註冊證」及取消學位,才可轉投另一間學校,以防出現一人霸佔多個學位的情况。 另外,提醒家長,學童最多可用「註冊證」在計劃內的幼稚園連續接受3個學年的幼稚園教育,有效期一般不會延長。若因個人因素需要重讀某一級別而令幼稚園教育超過3個學年,家長便需要支付未獲補貼前的全額學費。   「津幼」升學路:家長經驗分享 上「雞精班」 入讀心儀小學 根據教育局《小學概覽》,全港只有21間直資小學及32間私立小學(不包括國際學校小學),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競爭自然激烈。「計劃」下的幼稚園向來以「平、靚、正」作招徠,但最終是否可以通過直私小學面試一關呢?不妨由過來人現身說法。 ■個案一︰「外補」催谷 叩門入名津 .Joey,九龍城區名津小一生 .幼稚園︰卓思英文學校暨幼稚園(青怡分校) .戰績︰報考10間直私小學,獲4間取錄,最終叩得傳統名津 Joey 回想起3、4年前,Ceci還未太掌握「升小遊戲」的玩法,在毫無準備下,結果令女兒Joey失落於所有私立獨立幼稚園,並入讀了「計劃」內的卓思幼稚園。「當初Joey考不到私立幼稚園,我也沒什麼,因為那時我還是『懵盛盛』,什麼都不清楚。直至她升上K2,我認識了一班『怪獸』家長後,才驚悉原來即使將來想報津校,也不是隨心所欲,隨時有可能派到『寶校』。於是我開始擔心,很希望幫女兒考到一些直私學校,至少可作後盾。」 她不諱言,Joey念的幼稚園算是比較嚴格,對小朋友紀律要求很高,但論學術,則始終覺得及不上私立名幼,「因為要跟政府指引,所以功課量不多,程度亦較淺,如果單靠學校所學便去報考直私小學,我肯定她考不上!」 結果,過去兩年,她月花約4600元讓Joey上「雞精班」,包括英文、中文、普通話,K2下學期更額外花萬餘元報讀中文及英文面試班。全力催谷近兩年,Joey終不負所望,她報考了10間直私小學,獲4間取錄,包括九龍真光中學(小學部) 、九龍禮賢學校、德雅小學及聖母小學。「我選了九真,但同時等『大抽獎』,始終讀私校連車費、午膳費每月約8000元,還未計補習費,很重皮啊!」 奈何Joey獲派第9志願,幸好憑着她的實力,叩得區內熱門的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以及九龍城區某名津小學,結果Ceci替女兒選了後者,亦終於可鬆一口氣。親身落場玩過這輪「升小遊戲」後,Ceci有這樣的總結︰「綜合我和身邊朋友的經驗,『津幼』只預期你報讀津小,如果孩子讀『津幼』想去考直私小學,又或是向名津叩門,是越級挑戰,想成功,就要花錢花時間去外補。」 ■個案二︰早打好基礎 升小適應良好 .Giann,救恩學校小一生 .幼稚園︰香港靈糧堂幼稚園 .戰績︰報考8間直私小學,獲3間取錄 Gironde與女兒 Giann Gironde當初讓女兒 Giann入讀香港靈糧堂幼稚園,是看準它是一間Happy School,而且教師有愛心,她很想女兒在小學階段仍然可延續到這種開心的學習氣氛,「我相信若選津校,肯定功課多、壓力大,我不想Giann這樣辛苦,所以替她報考直私小學,並盡量選一些Happy School」。殊不知,Gironde後來方發現「升小遊戲」的玩法很弔詭,若想孩子有更多選擇權,就必須「先苦後甜」,勞其筋骨。 「既然Giann讀免費幼稚園,我索性把省下來的金錢,統統給她補習,裝備好孩子去直私小學面試。」高峰時期,Giann要同時上中文、英文、數學及面試班,還要學跆拳道、圍棋、游泳、繪畫及長笛。 幸好,Giann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她報考了8間直私小學,獲3間取錄,包括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救恩學校及播道書院,「我們最終選了救恩,因為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而且喜歡學校的基督教氣氛濃厚」。 小一開學至今,Gironde見Giann適應得不錯,功課上沒有太大問題,她歸功於這幾年外補的成果,「全靠早早幫她打好基礎,所以現在就算普教中,或是英文、數學科,Giann都應付到」。她笑言,只要往後幾年女兒讀得開開心心、輕輕鬆鬆,之前吃一點苦,也是值得的。 ■個案三︰遵「遊戲」規則 先接受「改造」 .月澄、頌晅(龍鳳胎),播道書院小一生 .幼稚園︰香港靈糧堂幼稚園 .戰績︰報考7間直私小學,頌晅獲4間取錄,月澄獲1間取錄 月澄(左)及頌晅(右) 月澄和頌晅是一對龍鳳姊弟,媽媽Vanessa表示,當初為兩人選幼稚園時,抱3大原則,「一是近家、二是基督教、三是Happy School」。結果他們選上香港靈糧堂幼稚園。Vanessa說,如果單從學術水平來說,非牟利幼稚園的競爭力的確比私立幼稚園遜色,但其他方面卻有優勢,「我覺得非牟利幼稚園會花多點時間培育小朋友的自理能力、人際社交和自信心等,不會全副精神只放在學術方面」。 不過,到了小學階段,Vanessa則希望一對子女可以入讀直私小學,但「神校」卻非她那杯茶,相反,Vanessa最想月澄和頌晅考入Happy School,「直私小學比起津校,課程更靈活、有彈性,而且不用靠抄寫、催谷,一樣可以學好語文」。 要通往目標,Vanessa同樣要遵守「遊戲」規則,事先要把月澄和頌晅「改造」一番,「學Phonics、普通話這些少不了,也有學游泳、敲擊樂,另外月澄還學體操,頌晅則學劍擊。」 兩姊弟一起考了7間直私小學,弟弟頌晅狀態大勇,獲4間學校取錄,包括啟思小學、九龍禮賢學校、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及播道書院,「月澄病痛比較多,學術表現不及頌晅,但感恩播道書院最終一輪面試也取錄了她,現在兩姊弟可以一起上學」。 問Vanessa如果當初不讓兩姊弟上「雞精班」,可有信心考到直私小學?她斬釘截鐵說︰「不可能!想赤手空拳去應付面試,是不可能的任務。」 校長的話:德萃面試 學術能力只佔很少比例 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下稱德萃)屬於私校,可自行決定收生安排,總校長朱子穎表示,該校錄取的小一生,有來自不同的社群、背景和幼稚園,包括本地和國際幼稚園。他不諱言,直私學校一般會透過面試甄選合適的學生,形式亦趨多元化,「以德萃為例,在面試中,學術能力只佔很少的比例,相反,我們更看重孩子的全人發展,例如待人接物、面對逆境的處理能力等」。 朱子穎 德萃採用英語教學,據朱子穎觀察,只要家長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願意跟學校攜手合作,多投放時間給孩子、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其實來自哪類型的幼稚園,學生的分別都不大,「語境一定是在最自然的環境下才學得好。德萃的學生,由踏入校門至放學,全天都在說英語,小朋友在這股氛圍下,一般在3個月內,聽、說、讀都會很快跟得上,當然,寫作又是另一回事,所有學生都要經歷同一個過程,要慢慢浸淫」。 ◆英華面試 重視禮貌、學習熱誠 傳統直資男校英華小學向來受家長追捧,校長陳美娟透露,以本年度約160名小一生為例,約一成一是來自非牟利幼稚園,根據教師反映,他們的課堂表現也很理想,沒有明顯落差,「雖然從申請表上,我們會看到小朋友是來自哪間或哪類的幼稚園,但面試時,並不會納入評分考量」。 陳美娟 陳美娟不諱言,可以在3輪面試中脫穎而出的男生,每個水準都很高,但是否靠外補,因沒有刻意去問,所以不得而知。但她強調,英華除了看重考生的三文兩語,還重視小朋友的禮貌、儀表、專注力、對學習是否抱有熱誠,以及對身邊事物的觸覺等因素,「我們很多時都是問小朋友一些生活體驗,其實在一般幼稚園讀書也會接觸過,只是孩子有沒有細究」。 她補充,想增加孩子的見識,會建議他們多閱讀,「閱讀量高的小朋友,一來『坐定得』,二來知識層面的深度和闊度也很不一樣,但大前提當然是家長懂得揀選合適的書本」。   專家意見:視學報告重點在末端 單看數字易解讀錯誤 所有「計劃」內的幼稚園,都要接受教育局質素評核,教育局的視學人員每5年會到這些幼稚園作為期約3天的視學,之後把報告上載網站讓公眾閱覽。由於有規管,「計劃」內的幼稚園有一定的質素保證,家長也可從報告中了解各幼稚園的優缺點。 升學專家趙榮德在其撰寫的選校指南中,都是依據教育局質素評核報告來為「計劃」內的幼稚園評分,以A++為最高,A-為最低。「最初有這個評分的構思,是因為全港免費幼稚園實在太多,我又未能去到每間(幼稚園)作詳盡了解,既然視學官每5年都會去這些幼稚園評分,每份報告更詳盡至5、6頁,我便決定以它為評分依歸。」他指報告雖然是公開,但很多家長未必看得懂,因為報告中所寫的評語,都習慣「先讚後彈」,如果不細心去看,家長或會以為被教育局評為「未盡完善」的地方是一種稱讚。「通常在評語的後部分才是建議,而末端的『促進學校自我完善的建議』也是重點。我是以讚和彈的多少來為幼稚園評級,有讚冇彈的是A++,彈一點點的是A+,最多彈的便是A-。由於它們全都通過評核,所以我沒有給予B級。」 趙榮德 幼園太輕鬆 或難適應小學 雖然趙榮德對幼稚園評分有A++、A+、A和A- 4個等級,但他建議,若家長想為子女報考直資和私立小學,應選擇入讀他評分為A至A+的學校,「因為被評為A++的學校或許會讀得太開心,因它們旨在引起小朋友的學習興趣,符合以孩子為中心的準則。雖然我很同意教育是要因應孩子需要而設計,不應催谷,但家長就是怕孩子太開心不適應小學」。 另一方面,很多家長喜歡從數字中了解一間幼稚園考到直私小學的成功率,但趙榮德提醒,這很容易解讀錯誤,「有些名幼收生數千,它們畢業生考上名小的數字一定比只有200、300人的幼稚園多,單看這些數字而替孩子選校真是一個大誤解」。 教育局幼稚園質素評核報告網頁:bit.ly/2MQnFCO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親子SEN「水療」 玩水改善情緒肌力

協康會為SEN兒童而設的室內恆溫水療池,讓他們和家長一同參與由物理治療師帶領的水療小組訓練,改善體能及情緒等問題,有助未來學習。 隨着醫學進步,家長的警覺力亦提高,愈來愈多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孩子獲得確診,治療方法亦趨多元化,水療是其中之一。有復康機構針對這些孩子的需要,設計出親子水療課程,改善小朋友的專注力、肢體協調及情緒健康等,幫助他們融入社群,建立快樂童年。 文:許朝茵      攝:黃志東 6歲的麥竣穎,這天跟着爸爸跳入泳池。竣穎拿着水槍正起勁地向爸爸進攻,而爸爸則手持浮板,擋着兒子的攻擊,兩人輪流攻防,父子均流露燦爛笑容。或許在旁人眼中,以為兩父子正享受甜蜜的親子時光,但其實竣穎正接受水療,這個水槍遊戲亦是由導師指導。 完成12堂水療訓練後的竣穎,不再怕水,願意走入泳池嬉戲。 不再怕水 增強平衡感減跌倒 現就讀小一的竣穎,幼時已被診斷出有自閉症傾向、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亦因為發展遲緩,大肌肉發展較同齡慢。竣穎媽媽麥太指出,兒子腹部的核心肌肉、身體協調及前庭感較弱,容易失足,「以前見他會無故地左腳絆右腳,經常跌倒,偶然會被其他孩子取笑,因而影響自信及心情」。 竣穎爸爸不時陪兒子接受水療,親子間多了話題,關係更親密。 她又說,竣穎在執行及自我控制能力上較弱,加上他怕水,所以很害怕洗頭,當水潑濕了眼及鼻更會情緒失控。對麥家來說,每次為竣穎洗頭都是一項大挑戰,「每次都要和工人姐姐及爸爸合力按着他才順利洗完」。不難想像,竣穎難以到沙灘及泳池嬉水。「之前帶竣穎及比他年幼1歲的弟弟到沙灘玩,弟弟非常興奮,不停潑水,相反竣穎非常抗拒,甚至不願踏入沙內。」麥太說。 水池邊貼有多塊數字貼,導師用平板電腦向竣穎展示一組數字,便着他找回同色數字。 後來經醫生轉介,竣穎來到協康會接受水療訓練。水療採用小組形式,堂上有4個孩子,各有一名家長陪同,在物理治療師帶領下,齊齊參與不同的水中活動。麥太憶述竣穎的第一堂,可說是又驚又喜,「當時竣穎怕水,怕得大聲哭起來,連行落池內也不肯,要治療師細心安撫及鼓勵才可繼續。落堂後,他卻反追問『下次幾時再上堂』」。 整個水療訓練有12堂,完成後,麥太說竣穎最大的進步是不再怕水,可以到游泳池玩之餘,日常洗頭也不用再勞師動眾,大大減輕父母的照顧壓力,「現在可以直接用花灑幫他洗頭,他甚至會把頭浸在水內」。另竣穎的大小肌肉也增強了,平衡感及肌力有改善,跌倒明顯減少。 訓練前,導師(後)會以圖卡問竣穎(前)「心情如何」,這天他選了「開心」圖卡,因可以落水,邊玩邊受訓。 水中呼吸技巧 助平復心情 竣穎有自閉症傾向,對外間環境的轉變較易有過敏反應,導致發脾氣。而訓練也幫助他控制情緒,「有次竣穎因小事想發脾氣,我便叫他試運用水療時水中呼吸技巧,從而慢慢調節呼吸節奏,讓他平復心情」。 竣穎接受水療後,不但改善了情緒及身體協調,最重要是克服了怕水的問題。 溫暖池水 放鬆繃緊肌肉 水療不單可改善自閉症兒童的問題,對肢體弱能的孩子亦有益處,10歲的史芊悠便是另一個受惠例子。她出世不久便患腦膜炎,導致腦部功能嚴重受損,頭部及身體的控制能力很弱,關節肌肉緊張,出現水腫,基本上她難以自行站立走動。然而,長期活動量低,又令筋腱更易收縮。媽媽史太指出:「芊悠要長期坐輪椅,不能站立,若腿部筋腱收縮至屈曲,難以伸直時,日後站起來的機會更渺茫。」為了改善女兒的身體狀况,史太不斷尋找治療。而她見女兒每次在水中玩樂時,都流露出開心的表情,便知道她愛玩水,因而帶她來接受水療。 芊悠行動不便,每次落水時,也要儀器協助。 史太指出,水療池的水溫較暖,促進芊悠的血液循環,加快了她長期緩慢的心跳,也可以改善芊悠繃緊的肌肉,因為水中較易擺動身體,有助改善肌張力,「女兒身體偏肥胖,在水中較容易為她拉筋」。 另一方面,水中浮力讓芊悠的活動能力較在陸地上高,幫助她鍛煉個別肌肉,更易控制身體,方便家人照顧。「因她需要人餵食,若頭部不能維持正中位置,經常垂下頭,便會較難餵。」 現時芊悠每星期接受一次水療訓練,完成後當晚她都會露出笑容,表示開心滿足。 知多啲:水療≠習泳 藉水阻、浮力及壓力訓練 物理治療界向來都有運用水療作治療方案,協康會物理治療督導主任許鳳櫻指出,水療池的水溫是攝氏32至34度,在這溫度下,加上水阻、浮力及壓力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及情緒,再配合針對的活動,可以提升孩子的覺醒度、專注力、動作協調及心肺功能等,「水的壓力可增強孩子的身體意識及空間感;浮力及水流則刺激他們的平衡反應和姿勢控制;阻力可強化他們的肌肉力量及耐力」。對於自閉症、肢體弱能、早產兒、發展遲緩、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等特殊需要的孩子,成效更明顯。 許鳳櫻指出,訓練會因應小朋友不同的需要,設計出各式的活動及遊戲,亦會配合圖卡、浮板、浮條,甚至膠球與水槍等玩具來增強趣味,令小孩更受落。另外,訓練時孩子其中一名家長也需要陪同參與,令小人兒更有安全感,易於投入。 許鳳櫻強調,水療不是教小朋友游泳,但當孩子肌力、協調及平衡感也提升了,對於日後學習游泳或其他活動也有裨益,他們可參與不同的康樂活動,融入社會。 協康會綜合服務大樓特別添置專為SEN兒童而設的室內恆溫水療池,近日亦推出「樂水·適游——肢體弱能及自閉症兒童水療支援計劃」,針對自閉症或肢體弱能的兒童及青年(2歲半至18歲),由物理治療師帶領接受親子水療小組訓練,計劃現正接受報名。 ■樂水·適游——肢體弱能及自閉症兒童水療支援計劃 收費:$2550/$1275/免費(視乎申請家庭入息),共12堂 查詢:3158 8333 網址:www.heephong.org/hydrotherapy

詳細內容

親子運動:訓練體能磨練意志 賽艇父子兵划出樂趣

2019世界海岸賽艇錦標賽於剛過去的周五、六、日舉行,相信熱愛水上運動的爸媽,或者已欣賞了賽事,為支持的隊伍打氣。雖然比賽沒有小朋友組別,但其實只要年滿11歲或以上便可參加這項運動,今次特別找來一對賽艇父子兵,大談如何在艇上划出樂趣。 文︰許朝茵      攝︰蘇智鑫 小朋友要在教練帶領下才可參加海岸賽艇,幸好爸爸是教練,可帶銘謙出海 這天在香港遊艇會對開,有多艘賽艇在乘風破浪,其中一艘雙人艇,雖然速度不是特別快,但艇上「一老一嫩」的健兒,卻充滿默契,他們就是鄭氏父子檔——爸爸鄭志明及12歲的兒子鄭銘謙。爸爸的賽艇年資逾20年,他由大學時期已愛上這項運動,後來更取得教練資格。 今次的海岸賽事他也有參加,他解釋賽艇分有靜水及海岸,前者是在平靜的水面前行,如河或湖面,所用的艇身教窄,速度較快,分有單、雙、4及8人。海岸則在海上進行,艇身較寬,易於平衡,分有單、雙及4人組別,但沒有8人組別。 媽媽於大學時期也有參與賽艇活動,但婚後則專注在家庭上,較少落場參與。無論是在陸上或是在水上,賽艇已成為父子間的親子活動。 享受速度帶來刺激感 多年來他都熱愛這運動,皆因享受速度帶來的刺激,「速度比起獨木舟及龍舟快很多,較刺激,以8人河靜水艇為例,2公里的距離,只需6分鐘便可完成,而且過程中可不停挑戰自己體能及意志」。另外,隊友間的團結精神,亦推動他去堅持。「賽艇的其中一個特色,是運動員划艇時是背向終點出發,隊友間互相鼓勵是很重要。雖然過程中會感到吃力,但和隊友一起,大家有共同目標,互相支持,發揮團隊精神,便可捱過比賽。」 賽艇運動當中,無論是搬運賽艇、打理保養等都有機會與其他隊友合作,發揮團隊精神。 一試鍾情 堅持練體能 至於兒子銘謙自小已跟着爸爸,看他和隊友賽艇練習,在小時候已開始在小人兒內心埋下種子,而他之前曾試過不同運動,如籃球、網球及足球等,但總是未有一項令他全程投入。銘謙說︰「見到爸爸和隊友雖然口中常說很辛苦,但表情上卻笑得很開心,所以都想試下。」在體驗了賽艇後,便一試鍾情,更願意堅持定時去訓練。 為了提升划艇技術,銘謙(淺藍衫者)要做各式體能訓練,雖然吃力,但仍堅持不放棄。 現時銘謙主力參與單人及雙人賽艇,「這運動很好玩,而且完成訓練時,有很大的成就感」。他雖然只是參與了這項運動短短2年,但2公里的距離大約10分鐘便可完成,成績不錯,也獲爸爸稱讚。月中銘謙更加會參加學界比賽,因此近期積極練習。可是,賽艇的訓練不只是集中在划艇的技巧,連串的體能鍛煉亦十分重要,當中包括跑步及跳繩等,偏偏這些卻是銘謙的弱項,有段時間為了想逃避這些體能訓練,更想過放棄賽艇,但最終捨不得這項運動,只好乖乖接受。 雖然兒子練得辛苦,但體能總算進步不少,爸爸說兒子的肌肉量有所提升,體魄強健,病痛也少了,而且更「捱得」,「以前叫兒子在運動場跑一個圈,已經很難得,但現時他已可跑到4公里,更只需30分鐘,完成後亦毫無埋怨,有很大的進步。再說,他參與賽艇後,朋友多了,性格變得更加開朗。 」 銘謙從賽艇中認識不少朋友,更學懂與人溝通相處。 ■專家之言 賽艇講求身手靈活  訓練下肢及協調 賽艇運動講求速度及耐力,中國香港賽艇協會註冊教練余文相指出,基本上以下肢體力為主,亦需要良好的身體協調及平衡感,同時最好有良好的水感,包括懂得利用及協調水的阻力。因賽艇要求賽員身手較靈活,故通常偏高及鋼條身形,特別是腿部比例較長,更有優勢。 他續稱,賽艇是「A級」支援精英體育項目之一,現時學界也有不少賽艇比賽,11歲或以上小朋友已可參加青少年課程,課程設計及器材方面和成人分別不大,學習時都是由靜水賽艇開始,而靜水艇分有單漿及雙漿,「會建議小朋友先學習雙漿,令身體可平均發展。」 余文相  

詳細內容

問專家:孩子易倦難集中 提神茶飲健心脾

問:8歲兒子經常無精神,常說疲倦,他很難集中精神,所以成績比較差。不過,醫生檢查後,又發現他沒有專注力問題,聽說中醫可調理孩子身體,提升集中力,真的嗎?人參或雞精可給孩子補身嗎? 文:許朝茵      資料提供:註冊中醫陳敏 答:精神差,集中能力較低的孩子,可能是心脾均虛弱所致,成因或與先天稟賦不足有關,如早產兒或遺傳症病,亦有可能是飲食不節,即常吃生冷或肥甘厚味的食物,損害了脾胃,導致消化能力差,吸收不到足夠營養,拖累氣血變差,最終導致心脾兩虛。 由於心主神明,脾主思,當心脾兩虛,氣血不夠時,便會經常面青青,無精神,思想散渙,予人經常發呆的感覺。想改善孩子體質,便需調補心脾,建議飲用桑子大棗龍眼茶。 材料:桑子15克,大棗2粒,龍眼肉9克,5至6碗水 製法:煲30分鐘,隔日飲用 功效:有養心健脾及補腎作品,有助提神和增強記憶,腎氣充足,就不易覺累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常食熱氣食物或經常睡不好,也有可能令肝火上升,出現肝熱及肝腎陰虛,出現大便乾涸、口乾咽乾等問題,並導致脾氣暴躁,常坐不定,精神一樣難集中。這時候孩子可飲杞子菊花熟地茶,調理身體。 材料:杞子、菊花、熟地各9克,5至6碗水 製法:煲30分鐘,隔日飲用 功效:滋補腎陰,降肝火 人參雞精進補應留意分量 至於來信家長提及的人參,有補氣功效,雖然可改善疲倦,但要注意小朋友的服用分量,因孩子的脾胃較成人弱,若食得太多,易引起失眠、肚痛及腹瀉等。而雞精的成分主要是雞湯的濃縮精華,的確有溫補作用,有助改善健康,提神醒腦,但同樣過量服用也易招腹瀉等毛病,所以家長安排子女服用人參或雞精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意見。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學習理材觀念 孩子發展的價值觀

曾經有一位學生,父母從小便悉心栽培他成為一位出色的網球員,他在網球場上能夠擊敗很多年紀比他大的對手,但在網球練習場上,常常沒精打采,有來得較遠的球也追趕乏力,雙腿總是跑不起來,表現與他在比賽場上不成正比,於是我便邀他坐下,觸發以下的對話: 我:「你是否身體有不適?」 他垂頭喪氣地回答:「不是。」 我問:「那你為什麼不追球?」 他回答:「不知道。」 我出其不意地想,為何他打到這水平仍然不清楚在球場上應有什麼態度,於是我好奇地追問下去: 我:「每個人做每件事都有清晰的目標,那你為什麼每天一放學就跑來練網球?」 他卻啞口無言。 我又再追問:「那你每天做的事,例如上學去,你又知道是為什麼呢?」 他思量甚久後說:「是為了將來賺取更多的錢!」 原來孩子父母都是一直用物質獎勵來誘使他打網球,很多時說如果比賽入到四強便可以到玩具連所店挑選一款心儀的玩具,但這樣金錢物質掛帥的價值觀上卻為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後遺症。 聽到這裡我心一沉,但是內心所有責備他的意念亦都一掃而空,因為我知道這位孩子的普世價值觀出了些問題。原來孩子父母都是一直用物質獎勵來誘使他打網球,很多時說如果比賽入到四強便可以到玩具連所店挑選一款心儀的玩具,但這樣金錢物質掛帥的價值觀上卻為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後遺症。 香港經濟一日千里,父母給予子女最好的資源是理所當然,但是又有多少孩子知道他們手上的新球拍是什麼價錢?而它又是否物有所值?我不是說當今社會香港的父母連一千幾百也付不起,而是父母在給予孩子物質資源時,同時亦奪去孩子分析物質本身價值的過程和理財能力,很多時候成績好或做了某些令父母滿意的事情便得到最想得到的獎勵,又例如在選購球拍的過程中,慣性地父母和孩子一樣都只走入最大型連鎖的運動商鋪去挑選最新、最耀眼或最有名星效應的球拍型號,沒有讓孩子思考球拍的實用性、合適性和價值是否合理,更沒有花時間去讓孩子多走幾間商鋪去格價,無法讓他們學懂勝價比,以為最貴最新的便是佳品。 從小學習理財觀念,有助培養出孩子的獨立能力,從而承擔起對自己生命的責任,這才是真正對孩子的愛護…… 不同的成長環境對孩子每件事的價值觀也有影響,如金錢、家庭、朋友、學業……也會改變孩子的排序,父母疼錫孩子是人之常情,但孩子始終有獨立的一天,從小學習理財觀念,有助培養出孩子的獨立能力,從而承擔起對自己生命的責任,這才是真正對孩子的愛護,所以父母的獎勵是應該要有限制,如孩子的要求超出父母的限制,就要有他們自己想辦法或思考那件物件是否必須和值得,父母亦應給孩子作最後決定,從而在旁分析利弊,以發展小孩正確理材觀念,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念,孩子可以管理好自己將來的生活。

詳細內容

面試錦囊:孩子面試前扭計? 安全感化解情緒危機

  這一兩個月都是私立、直資學校小一面試及「派彩」的高峰期,不單家長心情緊張,小人兒的情緒亦可能會有起伏。專家提醒,勿讓面試成為親子間的摩擦點,萬一孩子名落孫山,家長亦要有技巧地把消息告知,以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文︰沈雅詩 如果孩子在面試前突然「扭計」不合作,家長宜先保持冷靜,並給予足夠的安全感,再了解背後的原因。 不少將於2020/21升讀小一的學童,正積極備戰直私學校面試,家長和孩子都如臨大敵,不敢鬆懈。孩子若肯乖乖配合,家長當然開心,但假如小朋友「扭扭擰擰」,甚至哭鬧對着幹、不肯去面試的話,家長便很容易無名火起。面對孩子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註冊社工凌婉君便提醒家長,應先保持冷靜,並嘗試了解原因,「建議當刻先給小朋友有足夠的安全感,看看他們的不安,是否在我們能力範圍內可以即時處理。也不妨問問自己,這個面試是否真的非去不可?若權衡過,仍然想孩子去的話,我也請家長以鼓勵代替責罵小朋友。」 專家指出,小朋友不宜到太多學校面試,5間以內比較合適。 家長過分緊張 影響孩子表現 她強調,責罵或訓斥無助解決問題,只會令小朋友對面試活動產生更負面的感覺,得不償失。然而,即使孩子最後因為得到獎勵而願意去面試,家長事後亦必須找出小人兒抗拒面試的真正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否則此情况只會反覆出現。「是否面試得太多呢?以小朋友這個年紀來說,我建議最多去5間學校,超出這個數目,便是太多了。另外,孩子的準備,又是否太過『充足』呢?如果經常要上禮儀班、面試班,對他們也會構成壓力。」家長還得檢討一下自己的態度,有沒有表現得過分緊張,「假如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很憂慮,擔心他們沒有學校取錄,這種不安,其實小朋友是感受得到的」。 為怕小人兒反感,有些家長會把面試說成「去玩」,凌婉君認為此法不可取,「小朋友4、5歲,已經有一定認知,他們有能力分辨到是『玩』還是『面試』的,當去到才發現原來不是『玩」,可能會更失望,甚至影響表現,發揮不到水準」。 私立、直資學校向來受家長歡迎,名校小一簡介會每每座無虛席。 釐清面試定義 忌騙說「去玩」 為減低小朋友對面試的抗拒感,她建議家長可跟他們重新定義何謂「面試」,「要跟孩子釐清『面試』不等於『考試』、『測驗』,而是孩子與學校一個互相認識的機會,學校想從中了解小朋友,小朋友亦可看看是否喜歡這間學校」。 孩子未獲學校取錄,不代表她表現遜色,只是學校想揀選一些跟校方更「投契」的學生。 捱過面試一關,「派彩」環節亦要處理得宜。如果獲學校取錄,當然皆大歡喜,但假如不獲取錄,家長和孩子都要保持心理質素,切勿用「衰咗」、「全軍覆沒」等字眼來形容,「要明白,不是成功取錄的孩子便叫『叻』,不被取錄的孩子就叫『差』,比不上人,那只是學校想揀選跟校方『投契』一點的學生。這正如在人際關係之中,你總會跟某些人特別談得來,可以結為好朋友,而某些人只是點頭之交,但這不代表點頭之交的人不好、有問題,他一樣有自己的好朋友」。凌婉君說。 凌婉君 她又說,只要家長態度正面,很多時小朋友也可以好好消化消息的,但有時,的確也會有撒野的情况,「可能小朋友硬說不讀其他學校,一定要讀這間」。這時候,家長便要抽絲剝繭,了解他背後「恨」讀的原因,「因為好朋友也讀這間學校?這間學校的課程很吸引?不過,有時孩子很單純,可能純粹是因為這間學校的校服好看、校園很大等等,那麼,我會建議家長多帶小朋友參觀不同的學校,讓他知道,其他學校一樣可以滿足他的期望」。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盪鞦韆都驚?受傷無反應? 提防感覺訊息處理困難

害怕盪鞦韆的孩子未必只是「細膽」;受傷也不流淚的小朋友亦不一定是「堅強」,可能是有「感覺訊息處理困難」。(插圖:Edwin)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同,害怕溜滑梯、盪鞦韆,我們會形容他「細膽」;摔了一跤,皮開肉綻,依然不流一滴眼淚,我們會稱讚他「堅強」;小豆丁「郁身郁勢」無時停,我們會視之為「好動」。但難道全部都是性格使然?有專家提醒,家長應當心小人兒可能有「感覺訊息處理困難」,以致未能對周遭的感覺刺激作出適當的反應,如不及早處理,將會影響到他們學習、自理、遊戲上的表現,甚至演變成抑鬱焦慮。 文、攝︰沈雅詩 或許對香港家長來說,感覺訊息處理(Sensory Processing)這個名稱會比較陌生,但其實在西方國家,早在二三十年前已對此有相當研究,是兒科職業治療師十分重視的範疇,原因是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上的困難,均與此有關。「近10年,香港的兒科職業治療師亦開始採納腦神經科學的角度,解構孩子的感覺訊息處理困難。」協康會職業治療師鄭蕭說。 鄭蕭 神經運作出亂子  現非一般反應 什麼是感覺訊息處理呢?其實我們的神經系統,無時無刻都透過觸覺、前庭平衡覺、本體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和嗅覺來接收身體和環境中所感受到的刺激,再由神經元把感覺訊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經過分析及整理,作出適當的行為、情緒和生理反應。然而,部分孩子的神經系統運作出了亂子,令他們常常對外來的感覺刺激作出「非一般」反應,「包括感覺反應過敏、過弱,或喜歡不停去尋求感覺刺激」。 鄭蕭補充,感覺反應過敏的孩子,儘管只是細微的感覺刺激,他們都會產生莫大的反應。例如坐在鞦韆上輕微搖晃,都足以令他們過度緊張,有些孩子又會對衣服的質料十分敏感,而且抗拒接觸新事物,表現膽小;至於感覺反應過弱的小朋友,則難以察覺一般的感覺刺激或反應很遲鈍,表現呆滯木訥,就算受了傷、撞到焦頭爛額也沒有太大的反應;而需要不停去尋求感覺刺激的兒童,就總是動個不停,像無法靜止下來。 —家長可協助感覺反應過弱的小朋友坐於治療球上,輕輕前後左右移動,又或者鼓勵他們在小彈牀上跳躍,幫助他們提升對感覺刺激的敏感度。 雖然暫時未有確實的統計數據,但鄭蕭說,一般小朋友也有機率出現感覺訊息處理困難,而有發展障礙的兒童,包括自閉症譜系、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早產兒、發展遲緩,更是高危一族。「早產嬰兒出生時,神經系統未發育成熟;他們甫出生便要經歷大量的痛楚,包括來自插喉、抽痰、吊鹽水等,以致孩子的神經系統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令他們對感覺刺激作出過敏反應。」 說回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感覺訊息處理困難呢?醫學上還未有明確的答案,但根據近年腦神經科學的研究,原來我們在處理感覺訊息時,會受3個因素影響,包括個人、活動和環境。 除感覺活動,口部活動也是常用的治療方式,這些吸吮或吹氣的玩具,可為孩子帶來平靜及自我調整的效果。 「個人因素方面,孩子本身對感覺刺激的接受程度如何?『覺醒狀態』理想嗎?覺醒狀態好比一副推動神經系統運作的『引擎』,直接影響神經系統接收和整理感覺訊息。覺醒狀態高,『引擎』便會推動得快;相反,覺醒狀態低,『引擎』便會推動得慢。另外,認知功能發展是否正常,都會影響孩子能否專注於重要的感覺刺激中。活動方面,究竟孩子所參與的活動有太多還是太少感覺刺激呢?有沒有挑戰性?是否新奇有趣?在過程中有沒有獎勵?至於環境,環境佈置、空間安排是否恰當?孩子周遭又有沒有良好的人際互動呢?」鄭蕭說。 協康會去年出版《拆解孩子的感覺密碼——認識感覺訊息處理困難及相關的支援策略》,討論感覺訊息處理困難的課題,當中結合大量的臨牀經驗,可讀性很高。 這個「引擎」運作速度指示牌,有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覺醒狀態,如「引擎」處於「快」或「非常快」,建議他先做一些「冷靜活動」(上方:深呼吸、握拳頭、用飲管飲水、吃耐嚼食物);相反,如「引擎」運作速度「慢」或「非常慢」,則建議做一些「醒神活動」(下方:洗臉、做伸展運動、原地跳、吃脆口食物)。兩者都務求調節至「速度剛好」的水平。 要訓練喜歡不停去尋求感覺刺激的孩子,重點在於減少他們尋求刺激的行為,並改善其自我控制的能力。這個跨越隧道是一個不錯的遊戲,小朋友需要拿着治療球,蜷曲身子穿越布隧道,從中亦可滿足他們的觸覺、本體感覺及前庭平衡覺的刺激。 3至6個月可識別  不會自動痊癒 誠然,感覺訊息處理困難為人帶來不少困擾,但只要及早診斷,尋求適當的支援和協助,情况可以改善,「其實嬰兒在3至6個月大,職業治療師已經可以初步識別他們是否有感覺訊息處理困難。這些BB一般會比較『難湊』,他們的生理規律會較混亂、情緒容易波動,對很多事物都會感到不安,例如怕洗澡、怕搖動等等」。 鄭蕭強調,感覺訊息處理困難不能自癒,若不正視,問題只會一直延續下去。「小朋友對外來的感覺刺激有反應上的偏差,會直接影響他在學習、自理、遊戲上的表現,久而久之,孩子會經歷很多挫敗、無信心,自我形象低落,也可能出現社交問題。若家長不正視、不處理,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期或成年階段,他們出現抑鬱、焦慮的情况會相對一般人為高。」 針對感覺反應過敏兒童的需要,家長平日可為他們提供多些不同的觸覺經驗,例如讓他們觸摸不同質料的刷子、沐浴球,又或是泥膠、顏料、剃鬚膏等,幫助他們慢慢提升對觸覺刺激的接受程度。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