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日子提提你

● 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 21/22小一入學申請日期:即日至9月18日申請方法:於學校網頁填寫申請表格網址:www.spccps.edu.hk● 啟思小學 21/22小一入學申請日期:即日至9月30日申請方法:於學校網站下載、親身或郵寄索取請表格,填妥後連用所需文件親身或郵寄回校網址:www.creativeprisch.edu.hk● 九龍塘宣道小學 21/22小一入學申請日期:即日至10月9日中午12:00申請方法:於學校網填寫申請表格網址:www.apskt.edu.hk[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1期]

詳細內容

知多啲:3次優質相處 擋7次親子衝突

鄭惠君(受訪者提供)香港小童群益會陽光校園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計劃服務總監鄭惠君(Joel)表示,親子衝突在所難免,但衝突過後能否修補關係,要視乎平日有否「儲蓄」感情,「有研究說,縱然親子間經歷7次衝突,但只要大家之前『儲』過3次非常優質的相處時間,仍足以抵擋這7場風暴」。適時讚賞 勿只關注壞行為她補充,家長和子女建立共同興趣、製造共同經歷,是「儲蓄」感情的好方法,「若然大家都在同一起步點,可以一起經歷成功,一同面對失敗,那就更佳」。另外,透過言語、文字或擁抱,具體地向孩子傳遞愛意,並且適時讚賞,以及多關注子女的舉動,都有助促進親子間的感情。「很多時,家長只會關注孩子不好的行為,例如見到他們跳梳化,便喝斥『唔准跳梳化』;反之,當小朋友安坐時,我們又不會作出任何回應,因為總認為『坐定定』是理所當然的事。」但Joel提醒,家長多向孩子發出正向關注,有助他們建立安全感,並增加對父母的信任,使彼此關係更緊密,其實效果不遜於陪伴他們玩樂。[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1期]

詳細內容

知多啲:成人小孩學溜冰 各有優勢

袁嘉曦(黃志東攝)卓嘉單線滾軸溜冰學校主席及首席教練袁嘉曦(Doon)表示,近年明顯多了家長來學滾軸溜冰,他相信是因為大家更重視親子關係;另外,滾軸溜冰鞋的入門門檻不斷降低,比起以前要千多二千元一對,現在數百元已有交易,更容易吸引家長投入這種運動。他說,成年人學滾軸溜冰,最大優勢是一聽即明,很清楚自己需要做什麼,「小朋友學員,尤其是2、3歲那些,你看他們好像也跟到,但其實他們只是在模仿,並非真正掌握到每個動作背後的意思」。惟另一方面,成年人的柔軟度及協調能力不及小孩子,也比較怕跌,進步可能不及小朋友快,「小朋友因為矮和輕,即使做錯少許動作、放錯重心,亦未必會導致他們跌倒;但成年人則不同,只要重心歪少少便隨時倒下,亦因為身形較高,跌下來真的會比較痛」。[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1期]

詳細內容

親子秘笈:共同興趣作橋樑 滾軸溜冰家族 親情滾滾來

共同興趣 儲蓄「情感帳戶」(蘇智鑫、黃志東攝) 小朋友才剛剛網上開學,有多少家長已經大動肝火呢?其實親子關係就好比銀行帳戶,感情只消耗沒增長的話,最終只會入不敷支,「破產」收場。趁新學年伊始,不妨參考一下以下家庭的親子秘笈,為一家人的「情感帳戶」儲蓄多一點吧!有家長跟孩子一同學滾軸溜冰儲「感情」,也有爸爸以汽車作為跟兒子溝通的橋樑,希望以共同興趣為彼此的「情感帳戶」儲備多一點。 文︰沈雅詩 Hero(後)把很多寶貴的實戰經驗傳授給Loki,令弟弟進步得很快。(黃志東攝) 不論在室內或戶外的滾軸溜冰場,都經常看見Ken和Emily兩夫婦,以及他們兩個兒子的蹤影。不是爸爸陪長子Hero集訓,就是初學滾軸溜冰的媽媽和次子Loki彼此打氣,甚或是一家四口齊齊落場,互相切磋。 比起其他家庭成員,Emily(右)只是滾軸溜冰的新手,尚要下很多苦功。(黃志東攝) 父母向兒子請教 Emily笑說︰「講到滾軸溜冰,我們這家人最權威的,當然是Hero啦!每次『踩街』,我都要問他攞貼士,例如碰到地面凹陷、有渠蓋,應該要怎樣做吖?」10歲小子被媽媽「笠高帽」,也難掩興奮之情,「我很開心,竟然連爸爸、媽媽也要問我、請教我,因為平日其他事情,多數都是他們教我」。 這個四口之家,個個都是好動之人,大家也喜歡做運動,但由「各有各玩」到有共同目標,當中經歷過不同的階段。最先與滾軸溜冰結緣的是Hero,當年他只有4歲,「那時跟朋友一起去試堂。我記得第一堂便跌倒了,覺得很痛,不想再學」。 自從兩兄弟學滾軸溜冰後,在嚴師訓練下,自理能力也提高了。(黃志東攝) Ken(後起)、Emily、Hero和Loki一家四口,最開心是齊齊落場,互相切磋技術。(黃志東攝) 為了鼓勵兒子堅持下去,Ken二話不說也買了一雙滾軸溜冰鞋,跟兒子一起拜師。「一來想陪Hero,二來也想滿足自己,因為小時候沒有機會學,現在有經濟能力,便想找回失去的童年回憶。」一把年紀才學滾軸溜冰,Ken形容是「易學難精」,「如果想去到好像Hero現在的水平、速度就沒可能;但如果純粹想享受『踩街』的快感,我已經做到」。 Emily則形容Hero由當初的膽怯小子,到今天勇於落場,成為比賽場上的常客,丈夫功不可沒,「爸爸的角色很重要,全靠當日他願意這樣陪着哥哥,哥哥才會繼續學,由沒信心到單人匹馬去南京、高雄作海外訓練,漸漸見到成績」。 行動化作支持 互相打氣 Ken守護着長子多年,Emily最近也仿效丈夫,用同一方式支持6歲次子Loki學滾軸溜冰,「我最近開始和其他家長一起跟教練學,挺開心的!」這位廿四孝媽媽表示,每當小兒子上滾軸溜冰課時,她便走到一旁練習,「希望用行動告訴弟弟,媽媽也在努力,大家要互相加油!」 談到一家人建立共同興趣,Emily認為有助維繫親子感情,「雖然爸爸只學了兩年,現在已經退役,我們3母子的上課時間、程度又夾不到,但因為大家都懂得玩,就可以互相交流技術,有共同話題」。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1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讓孩子自製玩樂天堂

再生玩具是一個共享平台,使孩子發揮他們的創意,親手製作獨一無二的玩具,創造屬於他們的「玩樂天堂」。所謂的「玩樂天堂」,即是一個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夢想世界。 (作者提供) 牀單變公主袍 廁紙筒成望遠鏡 回想起兒時,大家都可能曾經幻想自己是城堡的公主、拯救人類的超級英雄,或是來自宇宙的外星人。隨手拾起的舊牀單,就是你的公主袍;筆盒中的間尺,就是你的加龍炮;兩個廁紙筒,就是你的監察望遠鏡。人的幻想是沒有止境的,兒童的幻想更是無邊無際,不受世俗所限。 諷刺的是人們經歷現實生活的磨練,都被馴化得要腳踏實地做人,不再保留這份內心深處的童趣。早前有合作伙伴拍攝筆者DIY玩具的過程時,要求提供分毫不差的模型樣本和巨細無遺的說明講解,認為這就是最適合孩子的教學模式——標準化。 強加規範 阻孩子自我探索 現今的教育風氣,讓孩子都活在社會規範的框框之中,模造他們的發展面貌達到我們的理想標準。時下的成長方程式,3歲能歌善舞,6歲文武雙全,12歲才學兼優,18歲出類拔萃。家長的用心栽培,是一種悉心的規劃,造就孩子無時無刻在處處受管教的環境中成長。久而久之,溫室中的孩子是不大可能學會自我探索、自我指導和突破潛能,發揮無窮的創造力。 其實孩子的創作力量和幻想,真的會嚇你一跳。家長不妨勇敢地放下執著,讓孩子放膽嘗試,或許會找到另一片自由開闊的美麗天空。空閒時與寶貝的子女共創玩具,你會發現更多意外的驚喜。 文:黎俊業 (再生玩具創辦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0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BG5頻道 支援電子學習

9月是莘莘學子迎接新學年的月份,可是因應持續的新冠病毒疫情,全港學校繼續採用網上授課。早前教育局向全港學校發布「運用電子學習模式支援學生在家學習的參考原則」,提倡採取混合模式教學,以電子學習配以活動教學,希望讓學生享受更具彈性、趣味和多元的學習。 雖然網上教學由本年初開始已漸漸成為新常態,但仍有不少學生及家長需要時間學習和適應。無可否認,數碼能力在21世紀的學習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若未能盡早提升孩子的數碼技能,他們的學習將面對更大的挑戰。有見及此,香港小童群益會新開設「BG5頻道 – 自助學習資訊站」,透過這個電子學習平台,為家長和學生提供多元、實用的資訊,包括電腦應用或網上軟件使用、網絡安全等。清晰及簡潔的界面,使用家一目了然,方便學生和家長最快掌握網上學習的技巧,自我增值數碼能力。 照顧學業 關顧心靈 對於一些即將經歷學習轉接階段,例如升讀小一、中一及準備應考DSE的學生,由於校園環境、同學、課程內容和深度都有一定的差異,所以他們應付新學年將會更具挑戰。「BG5頻道」特別提供不同的網上小組及活動,支援小一學生以適應學習、情緒和社交上的轉變,內容包括網上功課輔導、時間管理、情緒及社交支援等,又會邀請過來人作網上小組分享。 針對高小生,電子平台設升中選校及面試專題講座,提供面試準備及技巧等資訊;在支援DSE考生方面,則提供自我認識、應試技巧及情緒支援等服務,冀與考生同行,一起跨越公開試的難關。 除了支援學童的成長學習需要,「BG5頻道」更關心大家的心靈健康。在暑假期間,頻道便開放了「放電台」、「發功台」、「腦作台」、「實活台」及「無分大細台」,提供一系列兒童活動,例如遊戲、手工、運動、音樂、實驗等,反應十分熱烈。 想掌握「BG5頻道」最新動向,可瀏覽:facebook.com/ibgca,或登入「BG5頻道 – 自助學習資訊站」平台:bg5.bgca.org.hk 文:許惠娟 (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0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疫情下的父子關係

突如其來的疫情,把大家的生活都打亂了,家庭生活更甚。子女尚年幼或仍在就學階段的,每日都只能待在家中,媽媽們叫苦連天,爸爸們呢?如果他們仍要如常上班,可能未覺有太大的改變,但改為在家工作的爸爸,每日跟子女親密接觸,是享受還是有點吃不消呢? 我和丈夫都感恩在疫情下,一家人仍能平安、健康地生活在一起。而我這個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兒子的學習態度氣得七竅生煙的媽媽,也很感恩這段時間有在家工作的丈夫適時的「拯救」。然後漸漸地,不用到我七竅生煙時,丈夫都會主動跟進兒子的功課及溫習。兒子雖然會跟我投訴爸爸很惡,但他仍會選擇繼續讓爸爸陪他溫習做功課。我想,這是爸爸的魅力,也是兒子心底渴望跟爸爸相處的原因。 爸爸說的也等於媽媽說的 因為第一照顧者通常都是媽媽,所以兒子習慣地有什麼問題都會先找我。但自從丈夫在家工作後,我也習慣地叫兒子找爸爸。而我也會再三提醒兒子,爸爸說的也等於媽媽說的,爸爸應允了我也會應允。相反,爸爸拒絕了,我也不會答應。而每當兒子向我訴說爸爸的不是時,我會安慰兒子的同時,也站在丈夫的那邊。孩子需要的,不是單單站在他的一方去數算另一方;他真正需要的,是要解讀父母所說、所作的背後目的。 少了擁抱 其他方面感受爸爸的愛 7歲的兒子仍需要父母很直接表達愛的方式。確實我從兒子小時候已經開始教導他「愛」要說出口,也不用羞於向家人親吻、擁抱。或許兒子大了,爸爸確實少了親吻擁抱兒子,所以他要學習從其他方面感受爸爸對他的愛。這時媽媽是最佳的「和事老」。我很感恩兒子仍然會主動跟我分享感受,而每次傾談後,他都會很快開心起來,也會多主動關心父母。雖然他過了沒多久又會回到起點,然後又會找我「訴苦」,但最重要的,是兒子願意讓我這個媽媽作為他的傾訴對象,以及成為他跟爸爸之間的「解讀者」。跟丈夫站在同一線教導兒子,這是我支持丈夫的其中一個方法。 文:李敏華 (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網誌作者)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0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公平對待 親生和繼子女

離婚後,有些人不習慣一個人,怕孤獨寂寞,不懂得自處,想搵個伴,填補空虛;又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在單親家庭長大,自己及孩子會受歧視,希望為孩子尋找繼父繼母,但可能只製造一個幸福家庭的假象。 阿傑的家庭便是這種情况,他11、12歲時便經歷父母短時間內離婚、再婚。父母剛離婚半年後,爸爸便再婚了。那時,他不太清楚父母之間的協議,只知道親近的媽媽離開了,不在身邊,阿傑要跟着不太喜歡、對他很嚴厲的爸爸,和一個新媽媽、新弟弟一起生活,他有些不習慣,覺得「被迫活在這種生活裏面」。 爸爸再婚 繼母偏心親生子 他和繼母的相處並不愉快,覺得爸爸及繼母較喜歡弟弟,而且繼母也不喜歡他,很小事就會惹她生氣。或許,這可能是大家生活習慣不同,始終繼母不是他從小就對着的「媽媽」,難免有些隔膜、生疏,阿傑明白需要遷就一下。雖然並不容易,但只要有充足的時間及心理準備,他認為應該做到。 只是,阿傑很強烈地感受到繼母對待他和弟弟有所不同,認為不被繼母看作是兒子:「可能因為我不是她兒子的緣故,相處上,她就不會這麼遷就。如果她願意多一些把我當作是她兒子,對我噓寒問暖,和弟弟一視同仁,那麼很多問題可能就會縮小了,我說話也不會那麼過分,不會凡事一旦覺得不開心就爆出來、就鬧,這樣大家相處就會好一點。」 再婚家庭常見問題:因公平與否生摩擦 研究發現,親生、非親生和公平、不公平,是再婚家庭裏最常遭遇的問題。家中有繼兄弟姊妹,最容易出現公平與否的摩擦,而繼兄弟姊妹的關係,亦會因應父母是否平等對待他們而有所不同。因此,再婚夫婦在再婚前,對於如何對待與前妻/夫所生的子女,或非親生子女,最好先有充足的預備及共識,於養育及照顧的過程中,特別要留意是否公平,切忌偏袒自己所生的,否則,孩子會有再次被遺棄的感覺,覺得自己不被愛及重視,自我形象低落,影響身心社靈的發展。 繼父母亦要理解,孩子對家庭轉變有很多焦慮及失落感,因此,父母要對子女肯定地表達:雖然父親/母親再婚,但對你的愛不會因為新家庭的其他子女而改變。當父親/母親承諾過後,還要透過行為讓子女覺得是言行一致,父母必須做到不偏袒對待親生及非親生的子女,繼兄弟姊妹才有望在平等的地位上建立關係。 文:傅丹梅(註冊社工、輔導員)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0期]

詳細內容

營養師講解 提升孩子免疫力的飲食小貼士

疫情下,家長最關心子女的健康,希望小人兒可吸收足夠營養,增強體質,對抗病毒。今次註冊營養師呂家蕙(Carrie),為大家講解提升孩子免疫力的飲食小貼士。 http://video3.mingpao.com/202007/FEA20200730_01.mp4   Carrie指出,想提升小朋友的免疫力,可多食維他命C,因其有抗氧化的功能,可幫助保護白血球,白血球是我們身體內其中一種免疫細胞。保護白血球有助抵抗病毒入侵。所以如果小朋友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可幫助維持免疫力。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的攝取量也不同。 以一個4至6歲小朋友為例,每日大約50毫克的維他命C,而7至10歲的小朋友則需要大約65毫克的維他命C。由一個橙、一個金奇異果或兩個綠色奇異果,已經滿足到每日的攝取量。 如果想增加吸收維他命C的攝取量,可採用小食多餐的原則,例如早上或晚上可各食含有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幫助身體更好地吸引維他命C。因為如一次過食進食過量的維他命C,過量的維他命C會從尿液排出,造成浪費。 再說,如果長期攝取過量維他命 C,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甚至會增加一些腎結石等風險,而市面上有些維他命C補充劑,一粒已有1000至2000毫克維他命C,遠超每日攝取標準,所以家長要留意一下。 除了維他命C外,食物內仍有很多營養素是和免疫力有關,第一個是蛋白質。蛋白質是身體免疫細胞構成的主要元素,所以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有助提升免疫力。建議小朋友早午或晚餐食一至兩両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蝦、蛋或肉等等。 另外,維他命D可減低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機會及嚴重程度,一般而言,太陽內的紫外光幫助身體去合成維他命D,所以出街時可以露出雙臂曬15分鐘太陽,幫助我們身體製造足夠的維他命D。但由於疫情關係,大家都比較少出街,在家中也可選一些含豐富維他命D的食物,如一些高脂肪的魚類如三文魚、吞拿魚、鯖魚、蛋黃或經紫外光照射的菇菌類,如大啡菇或啡蘑菇。 此外,鋅質也可以幫助鞏固免疫力, 鋅質其實可從豐富蛋白質食物內吸收到,例如魚類、海鮮、豆類甚至一些五穀類也會有,所以大家不用擔心會吸收不夠鋅質。我們也不建議從補充劑補充,因為過量攝取鋅質可能影響免疫力、鐵質和銅質的吸收。  

詳細內容

健康家庭:歎有營早餐醒腦 專注學習心情好

來到9月初,又是莘莘學子開課的時候,雖然今個新學年,孩子仍然要留家網上學習,但一眾家長還是嚴陣以待,費盡心思希望孩子可專心上課。有註冊營養師建議,爸媽每天安排一份有營早餐,有助提升小孩專注力,讓他們的學習之路有個好開始。 呂家蕙(受訪者提供) 全穀類升糖指數低 有助專注 註冊營養師呂家蕙(Carrie)指出,孩子經過一晚睡眠,與晚餐已相隔一段時間,需要一份早餐補充能量與營養,否則餓着肚皮,難以專心上堂。食材方面,她建議選擇全穀類如紅米、糙米、燕麥、蕎麥麵或全麥麵包等,纖維含量較高,升糖指數也較低,即葡萄糖較慢進入血管,有助維持血糖穩定,持續供應能量予大腦,幫助小孩專心上課。相反,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如白飯、白麵包或高糖食物,升糖指數較高,易令血糖波動,讓人情緒不穩,影響集中力。 攝足夠鐵質不易累 她又提到,一份理想的有營早餐,除了要有全穀類外,最好亦包含蛋白質如雞蛋等,因蛋白質是修復及建構身體組織的重要元素,同時有助延長飽腹感。此外,早餐時,不妨加入水果,令營養更多元。 她推介以下3個早餐配搭:牛奶麥皮加一個蘋果、雞蛋或吞拿魚麥包三文治、無添加花生醬麥包加煠蛋,飲品可以是一杯牛奶或高鈣豆奶。 Carrie建議爸媽可以把花生醬麥包三文治加煠蛋,作為孩子的早餐。(資料圖片) 另一方面,鐵質也有助孩子專注力,「因鐵質儲存在紅血球內,而紅血球主要負責運送氧氣到身體各組織,這個過程需要動用鐵質,一旦鐵質不夠,便影響運送氧氣的效率,令孩子易累,難以集中精神」。家長可讓孩子多食含豐富鐵質的食物如豬、牛、羊、海產、深綠色蔬菜等,亦可與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一同進食,有助吸收鐵質。 吞拿魚藍莓 紓緩情緒 開學初期,隨時已有大堆功課,一時間,孩子未必能適應,壓力大增。Carrie提議可從飲食方面紓緩情緒,建議吃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吞拿魚、鯖魚、三文魚及沙甸魚,幫助身體製造血清素,而血清素有助改善情緒,同時,這些魚類也有維他命B6及B12,幫助腦部發展,增加記憶力。她又說,面對壓力時,身體會分泌皮質醇的壓力荷爾蒙,而含有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如藍莓,則可降低皮質醇水平,有助減壓。 不過小朋友留家上課,在家中時間多了,連「口痕」的次數也增加,經常想食零食,但一般包裝零食離不開朱古力或薯片,高脂又無益。Carrie提議可以選擇天然少加工、低糖、低脂、低鹽的零食。「例如焗番薯、粟米、原味爆谷,也可以選一些水果蔬菜條、低脂奶、低脂乳酪。」家長亦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製作健怡小食,增加他們對健康食物的認識和興趣。 文︰許朝茵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