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融:「童」玩「童」創作 由心領略共融

「文化共融」4個字,不難讀,也不難寫,但實踐起來,就不容易。為幫助小朋友有更深的體會,有慈善機構主動走入學校,透過一連串學生有份參與的藝術項目,讓孩子由心出發,領略共融精神。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創不同協作主辦的文化共融學習項目「細世界嘉年華」,上月一連3星期在通德學校舉行,藉着小食、玩具和故事這3個小朋友最感興趣的主題做切入點,讓他們了解多元文化。「自從教育局取消少數族裔『指定學校』的政策後,不同學校都有非華語學生。但社會對於少數族裔的支援,往往是實務性的,例如語言上、翻譯上。其實同學之間的相處、交流、人際關係等,也是值得探索的範疇。」創不同協作策劃人梁棨豪(Nicky)說。 梁棨豪(黃志東攝) 探索食物味道 了解各地玩意 這個項目的對象,以小學三、四年級學生為主,分成3個階段。在「熱身」階段,學生先了解自己名字的由來,回憶成長經歷,又一起探索食物的味道,了解各地有趣的玩意;第2階段是深化學習,學生可自由選擇加入「小食組」、「玩具組」或「故事組」作進階創作;第3階段,學生的任務是把學習成果整合成一個嘉年華,並向校內師生、家長展示和分享他們的作品,提高所有參加者對不同文化的認識,促進文化共融。 位於元朗錦田的通德學校,近年愈來愈多非華語生入讀,該校課程發展主任葉麗嫦表示,計劃切合校情,「學校有來自尼泊爾的學生,亦有巴基斯坦籍、美籍、英籍、非洲等,在一個多元種族的校園,我們十分看重同學之間的共融觀念,所以今次雖然要花上大量人力物力調動課時,讓學生每天有75分鐘參加這個活動,我作為老師,還是覺得值得」。 葉麗嫦(黃志東攝) 「真人圖書館」培養同理心 為配合「故事組」的「真人圖書館」環節,校方更邀請了3個具多元文化背景的家庭來接受學生的訪問,之後學生再抽取受訪者的人物特徵,分組創作故事,「故事的主軸,都是要他們想像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如何共同生活,目的是鼓勵學生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出發」,葉麗嫦說。 Nicky補充,活動設計有助不同族裔的小朋友都有機會投入參與,「例如當導師介紹清真食品(Halal)時,本地學生一頭霧水,我們就順勢邀請在平日課堂參與度稍遜的南亞裔同學親身分享自己族裔的文化」。他透露,「細世界嘉年華」合共在4間各具特色的小學推行,盼在各區散播共融的種子。 在「玩具歷險樂園」,學生的任務是設計一些共融的玩具、玩意,並把創作意念,呈現在小火車上。(黃志東攝) 這個「跳飛機」遊戲,由學生設計的共融圖案串連而成,亦有別於一般「跳飛機」的玩法,它的起點由四方八面開始,終點設在中央,讓多個學生可同時起步及一起邁向終點,帶出彼此連結的信息。(受訪者提供) 在「聯合國小食街」,每個學生檔主都用心設計自己的小食攤檔,還糅合共融元素,同時照顧不同客人,例如回教徒、素食者、糖尿病患者等對食物的需要。(黃志東攝) 共融圖案:有學生以「大家手拉手」的圖案(左圖)象徵共融,亦有用「地球村」(右圖)來表達概念。(受訪者提供) 學生透過氣味去辨別不同的香料,認識各地的飲食文化。(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6期]

詳細內容

區區有「寶」校:34校網 領島校長勇於創新 課程大改造 孩子如獲至寶

在家長圈子中,大家會把名氣不高、「叫座力」一般的學校戲謔「寶校」,家長們亦避之則吉。但其實在新一輪校長退休潮下,近年不少「寶校」已換上新校長,接棒的,更不乏年輕一輩,他們的創新思維,有望為學校帶來一番新氣象。《HappyPaMa教得樂》推出全新欄目——區區有「寶」校,將帶大家深入各校網,蒐羅有真正做到家長和孩子心目中的「寶校」,就像我們第一期的受訪者,天主教領島學校校長李安迪說的,是人人都當「寶」的寶校。 李安迪走出安舒 自我挑戰 來到何文田、有60多年歷史的天主教領島學校(領島),推門進入校長室,坐在辦公桌前的,是去年履新時,才38歲的李安迪校長。李安迪上一份教職,是在沙田區一間近年人氣急升、不愁收生的小學當副校長,但他卻毅然走出安舒區,來到這間在34校網被喻為「寶校」之一的學校「坐正」做校長,為的是想挑戰自己,「如果在一間本來已經很好的學校做管理層,你再努力,也只是錦上添花,喜悅感未必很大;但如果我能夠把一間『寶校』成功轉型,變成一間真真正正人人都當『寶』的學校,那種成就感、這些經驗,肯定是千金難求」。 學校「疫」流而上 人人都當寶(黃志東攝) 李安迪去年上任不久,即遇上本港新冠病毒疫情第三波、第四波,全港學校停課,於是他馬上利用自己IT背景的優勢,火速重整領島的網上平台,「根據我以往推e-Learning(電子學習)的經驗,學校是需要一個比較統整的平台去處理停課安排的。領島以往只用一個操作簡單的平台去做線上課堂,學生交功課,又用另一個平台,我覺得情况不理想。於是用2星期時間,替學校轉用了另一個平台,它可以做線上課堂之餘,又可在教學時加插互動白板、討論區、玩小遊戲,兼可派發、收集功課,方便很多」。 學校不斷改善課程,提升教師的教學質素,課堂設計着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引發學習動機。(黃志東攝) 建網課框架 為教師「補底」 硬件固然重要,但提升線上教學質素,才是李安迪重中之重的任務。「我每日都會觀課,然後歸納要點,再給意見。後來,我們建構起共同的網課框架,每一堂,老師都要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而課堂上的活動,亦必須要和這個目標掛鈎。落堂前,就預留少許時間做進展性評估,檢視學生所學。」由於遙距教學有一定難度,他遂請來在電子教學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同行來替其團隊「補底」,「我們的老師開眼界之後,就漸漸懂得如何設計一個好玩、能提高學生參與度的網課。例如有些會用故事形式、歷險遊戲去串連課堂,有些則用白板、開breakout rooms(分組討論室)增加互動」。 學校全面推行電子學習,上學年並以四年級做試點,開展BYOD(自攜裝置)計劃,今年會擴展至四、五年級。(黃志東攝) 見微知著,記者翻開領島在停課時所編排的網課時間表,非常人性化,就感受到這個年輕校長,是心思細密的人,「沒可能把實體課的時間表,直接搬去線上課的,要顧及小朋友的生理需要」。他說,考慮到網課期間,學生需要長期聚焦於電子產品,於是把每節課時濃縮到25分鐘,每節之間又設15至25分鐘的休息時間;為減輕家長的壓力,每天午膳前撥1節作導修課,由教師幫學生解決當天功課上的難題;下午則有線上多元學習活動,務求在停課下,學生都有健康的全人發展。 參考國際學校的做法,把學生的視藝作品、功課佳作貼在班房走廊,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欣賞,也是對「貼堂」學生的一種鼓勵。(黃志東攝) 獲教局認同 培養學生軟能力 結果這一疫,為李安迪成功打響頭炮,也令大家對領島另眼相看,「去年教育局派員到來視學,很開心得到局方認同,他們特別讚賞我們在停課期間的安排,讓學生無論在學習及情緒上都得到最好的支援;香港教育大學更邀請我們的團隊去為他們的準老師做培訓,分享如何規劃一堂出色的網上課堂」。該校更剛獲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授憑,於今個學年,在學界肩負起推動電子學習及科普教育的重任。 新官上場,很多人都選擇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觀望態度,但連串舉動,都反映出李安迪是勇於變革、敢於創新的先鋒,「我常對家長說,學校不改變,其實便對不起小朋友。因為若用很傳統、以往的做法,是應付不到小朋友未來的需要」。他心中的願景,是要打造領島成為21世紀的天主教學校,「我們有足夠的課時,讓小朋友從做中去學習;有足夠的課時,讓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價值觀,亦有足夠的課時,讓每個小朋友去發揮他的強項」。 為打造領島成為21世紀的天主教學校,學校今年加入Leader in Me(領導力培訓)課程,重點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領導能力。(黃志東攝) 辦活動接觸家長 建立口碑 為落實這幅藍圖,領島今個學年繼續改善課程,「我們加入了Leader in Me(領導力培訓)課程,每周1節,目的是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領導能力;亦有Learning by Doing(動手做)時段,每周4節,重點培養學生不同的軟能力,包括解難、溝通、合作、創新等未來社會需要的重要技能」。另外,亦會延續上學年開展的BYOD(自攜裝置)計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上學年,學校一連多個周末舉辦社區教育活動,透過不同的學習主題,接觸區內的家長和孩子。(受訪者提供) 34校網是本港4大名校網之一,校網覆蓋17間資助小學,包括很受家長歡迎的協恩中學附屬小學、聖羅撒學校、陳瑞祺(喇沙)小學等,領島要在當中分一杯羹,是歷任校長一直面對的難題,「其實今次疫情,不論本校家長、同區幼稚園校長,他們都看得出我們的努力、學校的改變,而上學年,我們亦透過多場不同主題的社區教育活動去接觸區內的家長,口碑漸漸傳開了。我都收到幾位家長打電話來,表示想幫小朋友插班讀小二、小三,對我們的團隊來說,是十分鼓舞的」,李安迪說。 問李安迪可有信心,在他掌舵下,能幫助領島成為家長學生們的「珍寶」?他這樣答:「我相信領島學校,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區內別具特色的學校,它不再是以前大家所指的那種『寶』,而是一個寶藏,在家長心目中是一間寶貝的學校,小朋友來這裏讀書,就好像如獲至寶!」 ■有片睇︰bit.ly/3AiWBCx (有片睇) 後記:受父薰陶立志執教鞭 30多歲就當上小學校長,年輕、有魄力、敢於創新,是李安迪最大的本錢。(黃志東攝) 一間學校怎發展,很看掌舵校長的性格,認識李安迪校長多年,聽過他執教鞭的故事,我相信他真是有能力「做起」領島的。話說李安迪受在中學任訓導主任的父親薰陶,自幼已立志當中學教師,可惜讀大學時碰上SARS爆發,主修生物科的他,已預視到畢業後未必容易在中學找到教席,也認同父親所言,「育人」的工作,應該從小做起,遂改變主意,希望在小學工作,「但我讀理科,當年很難在小學找工作,因為很多校長都覺得數學、常識科人人都可以教,他們只想請中、英科老師。於是,我膽粗粗去中大報讀中文科PGDE(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沒想到他們會收我,之後,再由一個原本不懂普通話的人,靠死記爛背,通過了普通話基準試,成功當上小學中文科老師」! 有趣的是,李安迪在學界最廣為人熟悉的,並非語文科上的發展,而是他「IT達人」的背景,他現分別是「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創新社群領袖和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AiTLE)執行委員會委員,原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他透露,初出茅廬時,獲慈幼學校時任校長聘請任教電腦科,「校長說我年輕,對電腦一定有認識。但其實我只得『半桶水』,不過,本着『做好呢份工』的心態,就不斷進修」。領島有這位不怕困難、敢於嘗試的校長主持大局,肯定會有一番新氣象。 天主教領島學校(受訪者提供) ■INFO 天主教領島學校 校網:34 類別:資助男女校 宗教:天主教 辦學團體:天主教香港教區 創校年份:1955 校訓:明辨篤行 地址:何文田俊民苑 電話:2713 9233 網址:www.lingto.edu.hk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4期]

詳細內容

童讀好書:看繪本助適應新環境 解開孩子心結 投入新學年

開學已經半個月了,你的小朋友上學前仍然哭哭啼啼?爸媽們先別擔心,初次上幼稚園或升上小一的學生,一下子未適應新環境亦屬正常,不妨透過故事書打開溝通之門,大人亦可從中得到解開小朋友心結的靈感,幫助他們投入新學年。   踏入新學年,代表孩子又要面對新挑戰,回想我們第一天上班的心情也是戰戰兢兢,更何况只有幾歲的小朋友?有些孩子也許連自己為何感到焦慮不安也不懂得描述出來,爸媽們正好利用兒童繪本,藉故事主人翁的遭遇幫助孩子表達內心的聲音,從而找出方法為他們梳理不安的情緒。 與好友分離 用書信圖畫聯繫 近日的移民潮令很多親人和好朋友要分隔兩地,ungoogoo故事館創辦人Candice Ng特別找到一本講述小刺蝟搬家的《在我離開之前》,把小朋友們掛念遠方同學,又或者跟好友分開就讀不同學校的心情一一道出。「小刺蝟要搬家,跟朋友道別時,大家都很捨不得對方,因為不知何時何日會再見。但在搬到新家園後,小刺蝟拆開了朋友們給牠的圖畫和書信,這正好是牠開學的第一天,望着這些圖畫和文字,牠忽然感到朋友彷彿出現在自己面前鼓勵着牠。」Candice說,這本書很切合現時大家面對的景况,面對與好友分離,小朋友也許會失落,也許不想說再見,也許會傷心,如何仍能保持友誼不變呢?小刺蝟就把朋友送贈的東西作為對自己的鼓勵,令我們明白即使無法見到對方,也可以利用另一些方式聯繫,這確是幫助小朋友適應新學習環境的其中一個方法。 Candice Ng(受訪者提供) 《在我離開之前》作者:潔西莎.貝格利。繪者:潔西莎.貝格利。譯者:宋珮。出版社:道聲。(網上圖片) 小刺蝟掛起朋友給他的圖畫和信件,令他感到朋友們猶如在自己身邊。(受訪者提供) 留意孩子小動作 理解心理狀况 另一本《我好擔心》或可幫家長領悟到如何替小朋友紓緩緊張的情緒。故事中的主角小莉是個凡事都會擔心的小孩,小至屋前大樹的狀况,大至搞生日會有沒有人來參加也成為她焦慮不安的原因。而即將要上學會遇到的種種情景,包括吃什麼點心、如何上廁所、老師喜不喜歡她,更令她擔心到極點。「小莉的父母會告訴女兒不要擔心,但好像只是為了息事寧人,並沒有問她擔心些什麼,沒有嘗試了解背後的原因。」Candice指出,小朋友有時候即使不作聲,父母都可透過他們的小動作猜到他們感到緊張,如咬手指、緊握毛巾等,書中的小莉便會捉着兔子毛公仔的耳朵。「這書正提醒家長們,要透過留意孩子的小動作,理解他們的心理狀况。」最後小莉不但可以帶同毛公仔上學,老師更介紹了一個與她情况差不多的同學給她認識,兩個小朋友因為有相似之處和共同話題而忘記了上學時的緊張。「這本書不會看到小朋友因上學而大哭大鬧,而是以內斂的手法,讓大人們學習從細微處發現小朋友難以開口解釋的各種情感,同時也用小莉的例子,提示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釋放壓力。」 《我好擔心》作者:凱文.漢克斯。繪者:凱文.漢克斯。譯者:方素珍。出版社:三之三。(網上圖片) 至於講述月亮上一年級的《月亮上學了》則沒有「家長」的角色出現,反而以月亮這個有趣的身分,寫出我們可以憑自己的長處而獲得別人認同。月亮原本很期待上學,但是同學們都不相信他是真「月亮」,因為「月亮」只會在晚上出現,但上學時間卻是白天呀!因為得不到認同,月亮開始不想上學了,但他想到明天自己當值日生,於是趁同學未回校,一早便到課室做他做擅長的事——把黑板擦得閃亮亮,自此,同學便相信他是晚上那個月亮,他又再次喜歡上學了。 Candice認為,對孩子來說,上學時很多時候都是自己一個去面對問題,家長可能幫不上忙,如果孩子說不想上學,到底會是什麼原因?家長除了要從溝通、觀察去了解原因,也可以作出鼓勵和肯定,如告訴他們可以像故事中的月亮一樣以自己擅長的東西去獲得大家的認同,讓孩子忘記焦慮,以正面的角度尋回上學的樂趣。 《月亮上學了》作者:北山葉子。繪者:安德烈‧德昂。譯者:蘇懿禎。出版社:上誼文化。(網上圖片) 月亮提早回校把黑板擦得光亮,得到同學們的讚賞。(受訪者提供)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3期]

詳細內容

幼園面試:良好親子溝通 角色扮演練習 幼園面試 小兒主動無扭計

2019年出生的小朋友即將要報考幼稚園,不過由於疫情反覆,一兩歲人仔這段時間未必有機會經常接觸陌生人或上playgroup,隨時會出現不合作情况;加上大部分幼稚園仍未落實最終面試模式,爸媽們不但要做好拍片、視像及實體面試的「三手」準備,同時也得學懂為子女在失分位「打圓場」,提高考入心儀學校的機會!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幼稚園面試也一樣,特別是小朋友容易受外來環境影響,爸媽更加要懂得臨場應變,以免在面試時失分。無論是到學校與教師實體見面,或者是在家ZOOM,小朋友都有可能表現失準,常見的失分位包括依賴父母、沒有耐性、不肯與陌生人對話或欠缺眼神接觸、坐姿不正如坐在梳化蹺腳等,疫情期間小朋友容易在家中養成以上壞習慣,若沒有及時糾正,難免給校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練習面試時,小朋友未必會一下子做到要求,家長不宜太急進,以免嚇怕他們,如訓練耐性,小朋友第1次能坐定1分鐘,第2次可坐5分鐘,已經很理想。(資料圖片) 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註冊社工王美玲表示,無論是好動或是文靜的小朋友,身處陌生環境或面對陌生人時,都容易出現分心或害怕的反應,若這時候希望他們能聽從家長指示做到面試的要求,最理想是一早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默契,而這套親子溝通形式在子女年幼、仍然受教時建立最為有效,不過若爸媽有恆心,也有機會在一星期內啟動這套溝通機制。 王美玲(資料圖片) 先喚名字 眼神接觸才說話 「當家長想與子女溝通時,先叫喚孩子的名字,或在他面前輕拍他的膊頭,讓他的焦點回到你身上。當看到孩子與你有眼神接觸,才開始對他說話或給予指令。很多時候,小朋友愈叫愈走,是因為他們未啟動與家長溝通的機制,只是家長單方面在叫,但小朋友還未準備去聽。這套習慣建立後,即使在緊急場面(如面試),只要家長按以上步驟做,小朋友也會聽從指令。」 要避免小朋友在面試時不聽話,家長宜一早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模式。(黃志東攝) 輕鬆模擬面試 提點錯處 其次,王美玲指可以透過角色扮演來教導小朋友面試。「讓小朋友擔任老師或爸媽的角色,在家中拿一些公仔示範,例如假裝公仔坐得不好,或答問題時不肯望着老師,從中教導小朋友正確的面試方式。之後可以與小朋友模擬面試,並拍下影片,一同重溫時談及哪些地方做得好,不要只提出錯處。如小朋友表現理想,可送貼紙或零食獎勵,切記整個過程不要如臨大敵般考核小朋友,而是從欣賞角度去讚賞他們做得好的地方,令他們覺得整件事是好玩的。」 教師會注意小朋友有沒有耐性和眼神接觸,家長在事前宜多加提點。(資料圖片) 拍片視像實體面試   家長也要好回答準備 大部分幼稚園會因應疫情狀况來決定今年的面試模式,嵐天教室課程總監楊蔚嵐(Miss Blue)表示,家長不宜在這個階段致電學校查問,「一來學校在疫情期間處於被動狀態,可能在最後一刻才會公布;二來冒昧致電可能會令學校對學生留下不好印象」。此外,她提醒家長,即使學校沒有安排實體面試,教師也會在視像面試或呈交的錄影片段中要求家長回應問題,所以爸媽們也要為自己的答案做好準備,如對小朋友期望、為何會選擇他們學校等。 楊蔚嵐(資料圖片) 以下是不同面試模式要注意的地方: (1) 拍片 誠意比拍攝技巧重要 形式: 小朋友自我介紹,包括講出名字、年齡、喜愛的食物、平日有什麼興趣等;親子活動如講故事、遊戲、唱歌和律動;小朋友自己活動如日常生活片段、玩小肌肉玩具等 注意地方: 拍片時要注意光線,不宜太光或暗,也要留意角度,應從小朋友視線水平拍攝,讓學校可以看清楚小朋友樣子。此外要留意學校的要求,例如親子活動,學校會期望家長入鏡,不要因為怕醜而只讓孩子出鏡,這樣可能會扣分 Miss Blue不建議家長請專業公司拍攝,「因為學校不會在意拍攝技巧,反而誠意才是最重要,專業公司大都是一式一樣的拍攝模式,學校一眼便看得出」 拍片時要注意學校要求,如親子活動便不能只讓小朋友上鏡。(資料圖片) (2) 視像(ZOOM) 勿「偷步」開啟教材 形式: 可以是個人或是小組形式,教師會透過視像跟小朋友講故事、談天,問題與實體面試大同小異,過程中會觀察小朋友反應,以及是否懂得回答問題等 注意地方: 有些學校或會邀請家長事先到校取教材,要求在視像面試時才打開。如果家長提早開啟了教材,整個面試便可能作廢。也有學校會請家長預備一些家庭照,會根據照片問小朋友問題,所以家長可預先為小朋友拍一些近照,並與他們談談當中內容,讓他們對照片中的人物和活動有較深記憶 學校或會要求家長在視像面試前準備某些教具,爸媽應按指示完成。(資料圖片) (3) 實體面試 養成良好坐姿 形式: 可以是個人或小組形式,不過由於疫情關係,玩玩具的活動已大大減少,較多改為一起聽故事,以考驗小朋友耐性,以及是否懂得舉手答問題等 注意地方: 由於少了玩具環節,教師會多留意活動中小朋友的眼神和坐姿,以及對答是否完整等。注意這段期間小朋友有否在家養成不良的坐姿,如有應加以糾正 很多小朋友在家養成慵懶或隨便的坐姿,家長切記教他們正確的姿勢。(黃志東攝)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2期] 文:顏燕雯 模特兒:湯爾澄

詳細內容

上一課:發掘演藝潛質 全方位培育孩子4Q

坊間有不少興趣班為小朋友提供演戲、唱歌或舞蹈等訓練,但同一個課程,同時涵蓋專業演、唱、舞及溝通藝術的,就較為少見。最近有藝術教育機構就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表演及創作課程,發掘孩子潛質之餘,也培育他們的4Q,包括IQ(智商)、DQ(數碼智商)、EQ(情緒商數)、AQ(逆境商數)的發展,以迎接21世紀新時代。     說到全方位的藝術學校,大家第一時間或會聯想到香港演藝學院,但這類機構一般只接受青少年或具相關學歷的學生申請,小朋友只能望門興嘆。為照顧不同年齡學生的需要,2020年成立的I.D.E.A.Q教育中心在成人班以外,更特別設有8至12歲及13至17歲的組別,讓年輕的一代亦有機會接觸表演藝術,當中不少課堂更是由演藝學院畢業的導師親自教授。 學齊演戲、唱歌、跳舞、溝通 I.D.E.A.Q教育中心校長王嘉翊(Garrick,圖)便是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導演的他,坦言希望把中心打造成一間小型演藝學院,「我們與外間興趣班較大分別是它的整體性,不是唱歌還唱歌,跳舞還跳舞,而是像到學校上課一樣,由各方面專長的導師去教同一班學生,會互相了解學生上課的情况。加上我們每一個導師對藝術和教育都很有心,不但致力令上課氣氛愉快,也會經常開會溝通,盡量把教學內容融入IQ、DQ、EQ、AQ的元素,例如在溝通藝術的環節,學員需要運用IQ去分析及聆聽其他同學的說話,戲劇課則不時要運用數碼科技(DQ),去重溫導師們為學員所拍的片段」。 中心課程除了分年齡組別,每組亦有初、中、高級班,每40堂為1期,當中包括演戲、唱歌、舞蹈及溝通藝術各10堂,完成初班後,學員需要通過畢業考試才能升班。雖然中心打正表演藝術旗號,但宗旨並不是要培育小明星,而是要讓學生在過程中找到自己所長和熱愛的東西。所以,每一個學生報讀時均需要通過面試才能入學。但Garrick強調,中心並非要透過面試來選秀,一來是因為學額有限,二來是希望在面試中了解小朋友多一點,看看他們是否真的有熱誠,不想有孩子是因為家長要他們參加而勉強來上課。 這天記者來到中心位於火炭的教室,8至12歲的初班學生先上溝通課程,小休後便是戲劇課。溝通課由Garrick親自教授,戲劇課則由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藝術(榮譽)學士的舞台劇演員黃釗鑫任教,她指每堂都會跟學生玩熱身遊戲及做演出練習,包括讀劇本、即興演出等,一些舞台小細節如演員企位、看劇本技巧等她都會提及,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舞台劇演員訓練。有時她更會給予「功課」,如要學生觀察不同職業的人物,因為戲劇很多時候都是在扮演和模仿別人,每次排練後更會給學生來一個小檢討。「我也會把4個Q放進課程中,所以檢討是很重要的,當孩子演得不理想,心態可能處於逆境,但檢討可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強弱,繼而懂得解決問題和改善,提升逆境商數。」釗鑫說。 王嘉翊(李紹昌攝) 小朋友上溝通課,透過不同的分享活動很快便打成一片,充滿歡樂氣氛。校長Garrick說,不要以為溝通與演藝無關,其實溝通與演戲、唱歌和舞蹈都是環環相扣,如舞蹈是透過身體語言與人溝通,唱歌則是用聲音表達情感。(李紹昌攝) 導師黃釗鑫(圖左)與學生玩閃避球遊戲來熱身,別小看這些遊戲,她指這都是經過設計的舞台活動,「因為演戲是一個全身的活動,身體、腦袋和心靈都要有所準備,過程中除了可熱身,也可加強他們互相認識、合作,是包含觀察、分析、思考和判斷的訓練。」(李紹昌攝) 在唱歌的課堂中,學生有機會到真正的錄音室上課,錄製歌曲。Garrick說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小朋友都表現得很興奮。(機構提供) ◆與學校合作培訓計劃 除了公開招生,在剛剛完結的暑假,中心更與小學合作,讓學生在假期可以參與這個演藝速成班。這個名為「香港中小學藝術培訓課程計劃」參與學校包括英華小學、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及黃埔宣道小學,由學校安排學生來中心接受為期5星期的「溝通」、「戲劇」、「舞蹈」、「歌唱」藝術培訓,完成課程後學生更可參與由「主創藝術坊Community Art」製作的音樂劇演出。 香港中小學藝術培訓課程計劃(機構提供)   ■INFO I.D.E.A.Q教育中心課程 對象:8至12歲、13至17歲、成人組別 上課日期及時間:逢周六、日上課,每課1小時20分鐘,共40堂,為期3個月 地點:火炭銀禧花園銀禧薈5樓504室 報名:bit.ly/3BleeSj 課程查詢:6709 7037(WhatsApp)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1期]

詳細內容

家家有禮:推介隱世小學 升學專家分享選校秘笈

一年一度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又即將開始了!9月上旬將開展2022/23年度小一入學申請,相信家長們都費煞思量如何向心儀小學展示子女的過人之處,以及擬定「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的攻略。不過各種選校資訊在坊間的網上論壇、家長群組之間不停轉發,真假難辨,難免花多眼亂,有時甚至獲得資訊後,不知如何使用。要為孩子選擇一所合適又心儀的小學,的確令不少父母傷透腦筋。 有見及此,升學專家趙榮德親自撰寫《2022-2023小學選校一本通》,網羅全港逾500間小學資料、師資、特點,綜合數據點出「隱世」的高質素小學,更分享由選校、面試、填表,到叩門等各階段的重點。內裏有多宗真實個案給家長作參考,提醒孩子的品性比知識重要;而除了恆常必讀的經典選校秘笈,今年新增的文章包括「拍一輯有聲有色的小學面試短片」、「名直資小一入學試多會出些什麼題目?」等,幫助家長更全面掌握面試攻略。 ■送《2022-2023小學選校一本通》 明報送出《2022-2023小學選校一本通》予《HappyPaMa教得樂》讀者。名額20個,每人可獲上述書籍一本。 截止日期:8月31日 有興趣的讀者請先讚好《Happy PaMa教得樂》及明報副刊Facebook專頁,並按此回答問題,即有機會得獎。 整理: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0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子女開學 爸爸要做3件事

再過兩周暑假便完結,子女開學,又是夫婦談分工合作的時候了。筆者是雙職家庭,太太既要工作,又負起照顧家人起居生活的角色,在孩子的學習上,亦有一定的參與度。那麼,我作為爸爸,難道只袖手旁觀?在子女的學校事務,我又有什麼角色呢?今天分享可作的3件事給爸爸們參考,一起彼此學習、提醒。 1. 送子女上課 見見校長教師 印象中,我第一次參與大女兒的學校事務,是出席幼稚園迎新日。校長知道我是女兒的爸爸後,便叫我溫先生,從那天開始,我也認識女兒有這一名校長。作為爸爸去跟校長、教師連結,傳遞出一個清楚信息︰我未來想關心更多女兒在學校的生活。這樣的連繫,的確幫助我更了解女兒在學校的情况。每當她在學校有特別事情發生,教師都樂意聯絡我去分享和跟進,更快去處理女兒所遇到的問題、困難和需要。說到底,爸爸和學校結連,最終受惠的都是子女。所以第一事件,我鼓勵爸爸們盡力在學期伊始,最少有一天親自帶子女回校上課,在校門讓校長、教師看見你,打個招呼,甚至彼此認識。有了一兩次的見面,能為往後的聯絡溝通奠下良好基礎。 2. 學校致電聯絡勿卸責 不少研究顯示,在幼稚園、小學生活裏,參與程度活躍的爸爸,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品格態度都有正面且獨特的影響。有參與學校事務的爸爸,子女學習會較好,享受到較多課外活動,亦滿足校園生活;而爸爸自己的社交圈子亦因而擴闊。很多學校社工及教師曾向筆者分享,當學生在學校出現狀况,首先聯絡的通常是媽媽,即使聯絡上爸爸,對方往往說︰「請你聯絡我太太跟進,我很忙碌。」社工們對於爸爸這類的回應都大多諒解,但同時很多個案告訴我們,當爸爸願意第一時間關心和參與,和太太一起面對子女在學校遇到的挑戰時,子女的情况大多會改善,太太處理問題時亦不會感到孤苦無援。所以第二件邀請爸爸在新學年一起做的事,便是「爸校合作」。遇到學校主動邀請你參與時,盡可能勿推卻,按能力作不同程度的參與和關心。 3. 投入子女校園生活 最後一件事與青春期有關,每個小學生爸爸都要留心。在小學階段,子女與爸爸約有4至6年去建立深厚的親子關係,應善用這段時間,以最佳的關係狀態迎接子女青春期的來臨。不少研究告訴我們,「缺席爸爸」會為踏入青春期後的子女帶來不少挑戰和影響。你知道孩子在學校最好朋友的名字嗎?你知道孩子最喜歡哪個教師的教學?你知道孩子最喜歡上什麼課嗎?學術研究顯示,爸爸投入子女校園生活對孩子百利無害。預防勝於治療,筆者鼓勵每個爸爸,在青春期危機未出現時,積極關心子女在校情况,一起實踐「爸校合作」。 延伸閱讀︰招雋寧(2019)〈研究證爸爸參與小學的家校事務子女語文和數學水平更高〉維護家庭基金 文:溫南聲(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註冊社工)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9期]

詳細內容

升學實戰.移英過來人:選校靠勤力 落腳地兩手準備 插班睇數據

移英升學 實戰秘笈(SolStock@iStockphoto) 近年不少香港家長都考慮送子女到海外讀書,不管是舉家移民,抑或是讓孩子獨個兒到彼邦留學,英國都是熱門的選擇。但萬事起頭難,如何由零開始,鋪陳這條英倫教育路呢?又該循什麼途徑為小朋友揀選合適的學校?今期《HappyPaMa教得樂》有過來人和升學顧問分享實戰經驗,希望他們的貼士,可幫助大家少走冤枉路。 英國學制跟香港不同,當地5歲開始讀小學,由Year 1念至Year 6;11歲則入讀中學,由Year 7至Year 13,共7年。當地中小學生均可享受政府提供的義務教育。(受訪者提供) 英國教育享負盛名,留學生除吸收課本知識外,更有不少機會接觸外國文化及學習生活禮儀。(受訪者提供) 今年4月,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前召集人周勁倫(Eiffel)偕妻子帶同3名分別12歲、8歲和5歲的子女移民英國,展開新生活。早在計劃之初,Eiffel已敲定要落戶倫敦周邊地區,除了是因為他比較熟悉這一帶,看好大城市的就業前景外,更重要的,是Eiffel認為倫敦的環境配套,有利孩子的成長發展,「它不單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文化之都,住在附近,我很容易便帶到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欣賞歌劇,令他們的成長發展更多樣化。當然,治安、天氣,也是我考慮的因素之一」。 移英港童想入讀英國公立中小學,需要經Council申請,家長可先透過政府網頁,了解各間學校的水平和收生準則。(設計圖片,IakovKalinin@iStockphoto、資料圖片) 申請派位需住址證明 不過,即使有心儀的城市,Eiffel也提醒家長,因為要兼顧選校問題,所以宜選擇多兩三個落腳點,作兩手準備,「想在英國入讀公立學校,是需要有住址證明才可以向Council申請派位,但假如你在某區租置了物業,最終區內心儀的學校無插班位,那就『頭痕』了;相反,心儀學校有插班位,但你卻在區內物色不到居所,亦是無用。所以,這個遊戲是『難玩』的」。 插班有難度:港人Eiffel數月前與家人移居英國Hillingdon,他笑指要同時替3名子女插班入讀學前班、小學和中學,難度極高。(受訪者提供) Eiffel正正遇過這種情况,「本來『Plan A』是住在倫敦以北的中產小鎮St. Albans,因為當地有一間心儀中學,我希望大仔可以插班讀Year 7。在香港,我一直留意着這間學校,也知道它有學位,但豈料在臨出發前一個月,就顯示沒有位了!」由於那區除了這間學校,其他都不太合Eiffel的心意,他又不想兒子無了期地waiting,於是立即啟動「Plan B」,「我們變陣改去Hillingdon,幸好之前也有認真蒐集過這個地方的租盤、校網等資料,所以很快在這裏找到居所,亦順利幫3個子女找到學位」。 英國重視學生的多元發展,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藝術與設計,發揮創造力。(受訪者提供) 地方政府網比較學校表現 由於愈來愈多香港人移民英國,一些熱門落腳點的租置盤和學額的競爭也漸趨激烈,因此家長往往要未到埗,就先「隔山買牛」去篩選學校。不想揀錯的話,Eiffel說,唯一秘訣是靠勤力!「關於學校的資訊,英國的透明度、流通度比香港好得多,而且公布的形式亦是統一的,只要登入地方政府的網頁,家長就可以透過量化的數字,直接比較到每間學校的表現、成績、進步幅度等。不像香港,無論是小學的升中派位結果,又或是中學的公開試成績,學校可選擇性地公布資料,甚至不公布。」 另外,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Ofsted)會派員到每間學校視學,並發出視學報告(Ofsted Report),這是家長選校時必讀的文件,「這個報告主要是通過監察員的評分,讓家長知道,這間學校有什麼做得好或不好的地方,從而考慮是否適合你的孩子」。 若有意選讀私立寄宿學校,不妨參考由英國私立學校評估監督機構ISI所撰寫的Inspection Report,報告對各間私校有詳盡的評價。(受訪者提供) 付費資訊網看入讀機會 不過,有心水學校又怎樣得知是否有插班位呢?根據Eiffel的經驗,部分Council會定期更新相關資料,但大部分都沒有這樣做,需要家長主動查詢,甚至直接向學校了解,「不過,就算問了,有時都未必會獲得明確答覆,家長或有需要再從其他佐證去了解,再估算孩子成功入讀的機會率」。 Eiffel所指的「佐證」,包括英國坊間的付費資訊網站,例如Locrating。這個網站不單歸納了Ofsted對學校的視學評級,還公布該校近5年錄取的學生中,有多少是以此作首三志願,以及學校超額申請的狀况(oversubscribed),有了這些數據,家長就更容易知道所選的是否熱門學校,是否需要及時「轉軚」。 ■升學顧問貼士: 梁曉芙(受訪者提供) 勿太依賴升學中心 自己做「功課」 英國教育享負盛名,在移民潮前,每年亦有不少香港中小學生赴英升學。但由於他們的身分是海外留學生,所以需要報考私立寄宿學校,既要通過面試、筆試,申請程序及手續亦較繁複,因此大多數家長都會找升學中心幫一把。不過,升學中心其實有「中介」和「顧問」形式之分,兩者的性質大不同,「最大分別是,『中介』向家長、學生所提供的諮詢是『免費』的,但『顧問』就要收取費用」,業內人士梁曉芙(Eve)說。 中介只收學校佣金 顧問家長須付費 Eve透露,中介的報酬主要來自學校所支付的佣金,「一般是學生首年學費的10%至15%,部分商業味較重的學校,佣金更可高達20%至25%,只要學生翌年繼續讀下去,他們可再分花紅」。至於顧問,則是向用家直接收取顧問費,不收取回佣,優勝之處是他們能夠提供獨立中肯的教育建議,缺點當然是家長需要自掏腰包,「有些顧問是按入學申請次數收費的,亦有些是套餐式,考多少間學校,也是定額收費」。 駐英逾20年,替無數海外學生擔任過監護人,以及曾於多間英國大學負責招生工作的Eve建議家長,替子女選校時,不應單單依賴升學中心,自己也要做些「功課」,「大家不妨看看The Independent Schools Inspectorate(ISI)所撰寫的Inspection Report,它是英國私立學校評估監督機構,每隔3至5年,便會到校考察,就教學水平、校園設施、對學生關顧度等多項給予評分,這個報告非常中肯,很有參考價值」。 瀏覽學校協會資訊 留意校友出路 另外,英國亦有很多學校協會,例如私立學校協會、英國寄宿學校協會、英國女子學校協會等,它們的資料亦值得瀏覽。直接登入學校網頁,有時亦會有所發現,Eve教路,可特別留意學校校友的出路,「例如英國北部有一間學校『出產』了多名BBC記者,我就會猜想,這間學校應該比較着重學生的思維訓練或重視擴闊學生的視野」。 排名榜準則不一勿迷信 立足行內多年的Eve,又特別提醒家長,不要過分迷信那些學校排名榜,「最怕家長指着英國學校排名榜對我說,要子女入這間讀那間。大家要知道,上榜的學校,不一定是好的」。她解釋,坊間有太多排名表,計分準則各有不同,甚至有些只要學校肯付款,即可上榜,當中亦混雜了不少「學店」,「有些排名高但只辦中六、七課程及只提供A Level的學校,我會形容它們為『補習社』、『學店』,一味催谷學生,要求他們『死讀爛讀』,爭取公開試好成績。如果來到英國,還要選擇這種填鴨式教育,那倒不如留在香港吧」!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9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

寶湖教師關顧幼兒 問◢ 女兒來年入讀PN(學前班),現獲明雅國際幼兒學校及基督教宣道會寶湖幼兒學校取錄。她活潑、愛發問,觀察她暫時亦喜歡學習,語言能力不錯。如將來目標為直資小學,K班亦會試報別的幼稚園,應如何取捨?明雅感覺重視學術,亦有英語環境,但擔心教師是否有愛心;寶湖教師們則十分關顧幼兒,但擔心其學術水平不足。以女兒性格應如何選擇? 答◢ 似乎你希望替女兒選一所既重視英語學術,又有愛心的幼稚園,但擔心心儀的學校未必可兩全其美。在成績與愛心之間我會揀愛心,然後補救學術及英語的不足。原因是重視愛心的幼稚園令小朋友喜歡學習,會自動、自發地閱讀中英文書籍,只要愛上閱讀,成績自然好。至於英語,家長可在家中和女兒每天朗讀英文故事書,或者找人和她練習英語會話。從重視愛心這個角度,寶湖幼兒學校值得考慮。 細B太早升小一 影響身心發展 問◢ 女兒是「細B」,現在就讀的幼稚園是happy school,K3才開始寫詞語。最近教師表示女兒寫字比較差,我也察覺到她做功課時有點吃力。正考慮應否重讀多一年K3,還是找一間學術要求不太高的小學升一年級呢? 答◢ 從你的描述,可能小朋友是「細B」,寫字和做功課會有點吃力。這與她的小肌肉發展有關。若然如此,便適宜重讀一年K3,不宜太早升上小一了。因為不利健康成長,不但會影響小朋友的學業成績,還影響他將來的身心發展。 派位不滿意 9月初可報插班 問◢ 今年小一放榜,兒子在長沙灣40校網派得第11志願,並不是我們的選擇。經過叩門後,有一間同區屬中等的學校取錄,但我們仍然希望兒子入到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或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到底應否開始部署小二插班?以今年移民學生數量大增來計算,小一下學期插班的勝算又會較高嗎? 答◢ 今年不少家庭移民海外,可試於9月初寫信到心儀小學申請插班,因每年9月開學都有小型的「學生大遷移」,由名校轉去超級名校,或由超級名校轉去外國。如果9月插班落空了才試小二插班,但很少學校設小一下學期插班。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7期]

詳細內容

書展開鑼:沉醉書海降壓 圖文洗滌心靈

因疫情停辦一年的香港書展,明天(14日)再度開鑼,一眾等到頸長的書迷,終於得到心靈的慰藉。今年書展的年度主題是「心靈勵志」,正好切合當下香港人的需要。但爸媽們,別忘記,你有壓力,小朋友同樣有壓力,一於趁書展,齊齊蒐羅一些洗滌心靈的書籍,儲蓄正能量,重新出發啦! 書展開鑼 來喝杯心靈清茶 父母在育兒路上總是五味雜陳,孩子從襁褓到成年,各個段階的滋味也不同。資深親子及家庭教育工作者、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羅乃萱就把這種親子關係形容作「茶」,一杯不易泡的茶。而她亦一直把當中的甜、澀、苦、鮮、酸用文字記錄下來,最近更結集成新書《阿媽這杯茶》。 羅乃萱(左)和張子蕎(右)一直亦師亦友,子蕎曾是羅的中文寫作班學生,這位老師指女生作文天馬行空,很有天分。(馮凱鍵攝) 分享做外婆心得 羅乃萱曾撰寫不少心靈勵志及親子教育的書籍,但她說《阿媽這杯茶》跟以往所寫的有點不同,「親子書大多都是教家長Do & Don't,這本書的文章卻沒有太刻意做這件事,反而更加隨心、憑感覺去寫,加上每篇文章的插畫,彷彿有一種很療癒的感覺,有幾篇我再讀一次都會被感動到」。 已「升呢」做外婆的她,更把跟孫兒相處的點滴寫入書中,例如她曾試過沒通知孫兒一聲便離開客廳上洗手間,結果弄得2歲人仔大哭,令她感悟到孩子面對失去時的恐懼。這個開明又愛玩的「婆婆」,同時把與新一代父母相處的貼士寄語給「四大長老」,「我常對着鏡子說,那是我的孫兒,不是我的兒子。雖然我很喜歡和他一起玩,但也要留空間給他與父母,因為他們才是一個核心家庭,作為婆婆也要『識做』。孫兒想問我拿多一塊餅乾,我也請他去問媽媽,媽媽批准,我才會給」。 羅乃萱又形容《阿媽這杯茶》是一本圖文集,書中每一幅插畫都是依據該篇文章取材的,而繪者不是別人,既是她的中文寫作班學生,也是臨牀心理學家何念慈的女兒——張子蕎。子蕎自小喜歡繪畫,現年16歲的她更為了修讀IB視覺藝術課程而轉往國際學校念書。當年還在舊校讀書時,她為學校的福音周設計了一系列書籤,媽媽把設計分享給相識多年的羅乃萱欣賞,羅一看便愛上,更促成了今次的合作。子蕎說:「當時我不知道作品會結集成書的,純粹為文章而畫,例如文中有講到茶,我便以茶具作題材。」恰巧這也是羅乃萱最喜歡的一幅畫,於是順理成章變成封面插圖。媽媽們,不妨靜靜坐下來呷一口茶,細閱這本書,探索一下舌尖上的味道。 ■INFO 這個封面是子蕎參考家中茶壺繪成的,充滿味道。(馮凱鍵攝) 《阿媽這杯茶》 作者:羅乃萱 繪者:張子蕎 出版:明窗出版社 定價:$88(書展價8折,$70.4) 書展攤位︰1B-B02-B14(明報出版社) 陳美齡包辦圖文 執筆繪畫教育心法 每個父母,總想教好孩子,但當力不從心,又或者小朋友「不受教」時,爸媽的情緒就容易大爆發!熱中鑽研教育法的陳美齡(Agnes)今年書展再度推出教養書籍,希望為一眾煩惱的家長帶來啟發。驚喜的是,Agnes今回首次採用繪本形式談教養,全書圖文更是她一手包辦,非常厲害。 陳美齡(出版社提供) 《陳美齡親子繪本系列》由醞釀到面世,經歷了約9個月,恰似孕育一個小生命,「比想像中困難啊」!首次兼任作者和繪者的Agnes笑說,4冊書只用了2星期便寫好,但繪圖卻花了逾半年時間,「不懂用電腦,每幅都是逐筆畫的」。 Agnes自幼愛繪畫,但從未受過正統訓練,一次偶然,出版社總編輯看到其作品,提議她出親子繪本,「這是我從沒想過的,但後來覺得,如果繪本能幫助幼兒早些接觸書本、文字,又幫到家長易些向子女灌輸人生道理、道德觀念的話,都值得嘗試」。 教導孩子勿以謊言掩蓋錯事 作為三子之母,Agnes選了4個她認為最值得「教」的題材,其中《不用撒謊,因為媽媽愛你》談的是孩子說謊,相信這個也是觸動家長神經線,迅速「扯火」的原因之一,「家長要明白,小孩子之所以講大話,甚至『大話冚大話』,很多時是因為做錯事,怕被爸爸、媽媽留下壞印象,不再喜歡他。所以,正要告訴小朋友,做錯事,是可以告訴大人的,這樣才可解決問題,而爸爸、媽媽亦不會因此減少對他的愛」。Agnes分享道,這個道理,單憑言語去解釋,不易明白,當年大兒子第一次說謊,她便足足花了8小時才解得通,但透過繪本,小孩子會更易理解。 Agnes筆下的四母子,正是她自己和3個兒子童年時的模樣。(出版社提供) 4冊書4個主題,都是Agnes精心創作繪畫的。(出版社提供) ■INFO 《陳美齡親子繪本系列》(一套4冊) 作者、繪者:陳美齡 出版:新雅文化 定價:$78/冊(書展價8折,$62.4/冊);$312/4冊(書展價8折,$249.6) 書展攤位:3E-C04 其他推介 《內在小孩》(宗教教育中心提供) 《內在小孩》 爸媽們,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體潛藏着一個「內在小孩」嗎?當你願意好好待這個「小孩」,甚至讓「他/她」走出來,以平等的高度跟子女一起相處、玩樂,相信親子關係必定可邁進一大步。 作者、繪者:亨利.布雷克蕭 譯者:海狗房東 出版:親子天下 定價:$100(書展價8折,$80) 書展攤位:3B-B02(宗教教育中心)■ 《育兒讓人超崩潰!》(顏燕雯攝) 《育兒讓人超崩潰!》 教育心理學家「戴公主」2年前開設了「公主變乳牛」的網誌及facebook專頁,除了分享教育理論和研究,也會分享其失敗和成功的育兒心得,與家長互勉。《育兒讓人超崩潰!》一書結集了過去網誌一些受歡迎的文章,以及其他一些真實、令人又笑又喊、不完美的經歷。作者希望這些育兒經驗能為其他父母帶來點點啟發,並在充滿挑戰的育兒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作者︰戴公主 繪者︰Jill Tse 出版︰明文出版社 定價:$88(書展價8折,$70.4) 書展攤位︰1B-B02-B14(明報出版社)■ 《我學得慢,不一定學不好》(宗教教育中心提供) 《我學得慢,不一定學不好》 小朋友,今年學業成績如何呢?有沒有為達不到標而傷心泄氣?或許你只是起步慢,正如書中主角小青蛙哈柏,雖然發育得比身邊的同伴慢,學習游泳的進度也不及別人,但只要多一點時間練習、摸索,哈柏最終也成功學會啊! 作者、繪者:艾絲特.凡登伯格 譯者:巫芷玲 出版:大穎文化 定價:$107(書展價8折,$85.6) 銷售攤位:3B-B02(宗教教育中心)■ 《沒有奶油的奶油泡芙》(新雅文化提供) 《沒有奶油的奶油泡芙》 誰說奶油泡芙一定要有奶油?5個看似無用、被遺棄的泡芙,決心找尋自己喜歡的味道。正如人生也可以有很多可能,毋須畫地自限,也不用模仿別人,壓力也會少一點啊! 作者、繪者:金志安 出版:新雅文化 定價:$88(書展價8折,$70.4) 書展攤位:3E-C04 童趣筆觸 宣泄離愁別緒 「移民」二字千斤重,不管對當事人、親友、成年人、小朋友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義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入圍作家林建才最新著作《移民去哪裏?》,用上童趣的筆觸,描繪一個移民去玫瑰色星球的故事,當中的一句話,一幅圖,或許能觸碰讀者的心靈,成為宣泄情緒的出口。 林建才(沈雅詩攝) 離開原因 各自解讀 每個人選擇移民的原因都不同,此書主角安和卡卡,是因為「地球正在變得愈來愈危險」和「為了下一代」的將來,所以決定離開,林建才補充,「究竟有什麼『危險』?留白的,每個讀者都可以代入自己的想法」。為了準備迎接不可預知的未來,安和卡卡把所有「家當」都帶上飛船,可惜在危難關頭,統統都要放棄,而棄不掉的,就只有他們之間的守望和關愛。 在整個旅途上,《移民去哪裏?》都用上比較暗黑的色調,但當安和卡卡抵達「新家」時,色彩卻艷麗起來。「因為想帶來多些戲劇效果,安和卡卡在飛船上有了下一代」,他透露,小朋友在玫瑰色星球生活得挺愉快,正如書中描述:「在那兒,孩子們可以蹦得更高,跳得更遠。」那爸爸、媽媽呢?林建才只畫了他們辛勤工作的場面,以及一雙遙望故鄉星空的背影。 在移民潮下,細讀《移民去哪裏?》,別有一番滋味。(沈雅詩攝) (沈雅詩攝) ◆INFO 《移民去哪裏?》 作者、繪者︰林建才 出版︰木棉樹 定價︰$42(書展價75折,$31.5) 銷售攤位︰3E-B31   第31屆香港書展 日期:7月14至20日(周三至周二) 時間:7月14至15日、18至19日上午10:00至晚上10:00; 7月16至17日上午10:00至午夜12:00(1樓展館),3樓至晚上11:00; 7月20日上午9:00至下午5:00 地點:灣仔博覽道1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票價 成人:$25 小童:$10(適用於小學生/身高1.22米或以下的兒童) 上午進場票:$10(大小同價),限中午12:00前 晚間進場票:$10(大小同價),限晚上7:00後(適用於7月14、15、18及19日 ) 詳情︰hkbookfair.hktdc.com   書展活動:繪本×刺繡 互動工作坊 對象:6歲或以上(如有需要,每名兒童只限一名成人陪同) 內容:ungoogoo故事館創辦人CanCanMa、Slow Stitching Garden創辦人Karen 媽媽攜手合作,CanCanMa將分享人氣繪本,而Karen媽媽則即場教授基本刺繡,讓小朋友運用創意和巧手,製作獨一無二的貓咪布袋。 日期:7月18日(周日) 時間:下午2:00至2:50;3:00至3:50 地點:兒童天地(攤位3F-G12) 人數:每節8人 費用:$200(於7月13日晚上23:59時或前,經網上報名可享早鳥優惠價$150) 查詢:facebook Inbox ungoogoo故事館或Slow Stitching Garden 報名:bit.ly/3AIglQn   ■醫生爸爸的育兒秘密(講座) 講者:王欣浩、吳嘉汶 日期:7月16日(周五) 時間:晚上6:00至7:30 地點:會議室S226-227 報名:bit.ly/3wjnFOU ■繪本就是一扇窗(講座) 講者:黃芓程、霍玉英 日期:7月18日(周日) 時間:下午4:30至5:30 地點:會議室S423-424 報名:bit.ly/3xo2AV2 文:顏燕雯、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4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