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融:「童」玩「童」創作 由心領略共融

「文化共融」4個字,不難讀,也不難寫,但實踐起來,就不容易。為幫助小朋友有更深的體會,有慈善機構主動走入學校,透過一連串學生有份參與的藝術項目,讓孩子由心出發,領略共融精神。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創不同協作主辦的文化共融學習項目「細世界嘉年華」,上月一連3星期在通德學校舉行,藉着小食、玩具和故事這3個小朋友最感興趣的主題做切入點,讓他們了解多元文化。「自從教育局取消少數族裔『指定學校』的政策後,不同學校都有非華語學生。但社會對於少數族裔的支援,往往是實務性的,例如語言上、翻譯上。其實同學之間的相處、交流、人際關係等,也是值得探索的範疇。」創不同協作策劃人梁棨豪(Nicky)說。

文化共融:「童」玩「童」創作  由心領略共融
梁棨豪(黃志東攝)

探索食物味道 了解各地玩意

這個項目的對象,以小學三、四年級學生為主,分成3個階段。在「熱身」階段,學生先了解自己名字的由來,回憶成長經歷,又一起探索食物的味道,了解各地有趣的玩意;第2階段是深化學習,學生可自由選擇加入「小食組」、「玩具組」或「故事組」作進階創作;第3階段,學生的任務是把學習成果整合成一個嘉年華,並向校內師生、家長展示和分享他們的作品,提高所有參加者對不同文化的認識,促進文化共融。

位於元朗錦田的通德學校,近年愈來愈多非華語生入讀,該校課程發展主任葉麗嫦表示,計劃切合校情,「學校有來自尼泊爾的學生,亦有巴基斯坦籍、美籍、英籍、非洲等,在一個多元種族的校園,我們十分看重同學之間的共融觀念,所以今次雖然要花上大量人力物力調動課時,讓學生每天有75分鐘參加這個活動,我作為老師,還是覺得值得」。

文化共融:「童」玩「童」創作  由心領略共融
葉麗嫦(黃志東攝)

「真人圖書館」培養同理心

為配合「故事組」的「真人圖書館」環節,校方更邀請了3個具多元文化背景的家庭來接受學生的訪問,之後學生再抽取受訪者的人物特徵,分組創作故事,「故事的主軸,都是要他們想像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如何共同生活,目的是鼓勵學生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出發」,葉麗嫦說。

Nicky補充,活動設計有助不同族裔的小朋友都有機會投入參與,「例如當導師介紹清真食品(Halal)時,本地學生一頭霧水,我們就順勢邀請在平日課堂參與度稍遜的南亞裔同學親身分享自己族裔的文化」。他透露,「細世界嘉年華」合共在4間各具特色的小學推行,盼在各區散播共融的種子。

文化共融:「童」玩「童」創作  由心領略共融
在「玩具歷險樂園」,學生的任務是設計一些共融的玩具、玩意,並把創作意念,呈現在小火車上。(黃志東攝)
文化共融:「童」玩「童」創作  由心領略共融
這個「跳飛機」遊戲,由學生設計的共融圖案串連而成,亦有別於一般「跳飛機」的玩法,它的起點由四方八面開始,終點設在中央,讓多個學生可同時起步及一起邁向終點,帶出彼此連結的信息。(受訪者提供)
文化共融:「童」玩「童」創作  由心領略共融
在「聯合國小食街」,每個學生檔主都用心設計自己的小食攤檔,還糅合共融元素,同時照顧不同客人,例如回教徒、素食者、糖尿病患者等對食物的需要。(黃志東攝)
文化共融:「童」玩「童」創作  由心領略共融
共融圖案:有學生以「大家手拉手」的圖案(左圖)象徵共融,亦有用「地球村」(右圖)來表達概念。(受訪者提供)
文化共融:「童」玩「童」創作  由心領略共融
學生透過氣味去辨別不同的香料,認識各地的飲食文化。(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