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園面試:改善社交語言服從能力 幼稚園面試增勝算

每年10、11月是幼稚園面試的高峰期,今年也不例外,不過對不少今年有孩子要面試的父母來說,確實頭痛。原因是這群小人兒正是在疫情下成長的一代,由於防疫政策的關係,他們甚少社交活動,連帶說話、學習也差了一點點。想增加面試成功機率,及早給他們培養良好習慣,以最佳狀態迎接面試! (設計圖片,黃志東攝) 將於明年入讀幼稚園的小朋友,大部分都在疫情前後出生,由於疫情關係,他們平日多留在家裏,少見陌生人,嵐天教室課程總監楊蔚嵐(Miss Blue)認為這容易令他們出現以下問題: 楊蔚嵐(資料圖片) 1. 習慣依附家人 疫情期間,不少家長在家工作,變相多了時間陪伴子女,這或會令小朋友學習獨立的機會減少,無時無刻都要黏着家人。 改善方法:建議家長在家與小朋友玩分組遊戲,如媽媽在看書,小朋友就在另一邊玩玩具,可以玩一些面試常見的切水果、串珠仔等手眼協調活動,遊戲時雙方保持一定距離,讓孩子習慣獨立完成任務。 2. 懶於表達需要 家人多了時間照顧小朋友,特別是長輩照顧周到,小朋友未開口便把他們想要的東西遞到眼前。 改善方法:要多給子女作正確語言示範,教他們如何與人溝通,更要注重日常禮貌如懂得說「多謝」、「唔該」等,以身教作出正確示範。 3. 未能聽從指令 由於接觸他人的機會較少,令小朋友聽指令的能力較弱,就連教師請他們拿東西後返回座位坐下都不懂,或會直接坐在地上。 改善方法:如要接受實體面試,校方可能會請小朋友玩集體遊戲或桌面玩具,小朋友必須聽懂指令才能完成。家長與孩子玩遊戲時,可多給他們不同指令,讓他們習慣聽從指令完成任務。 此外,不少小朋友長時間留在家,習慣坐在梳化上,或不明白什麼是正確坐姿。在家時,家長可給他們練習正確坐姿,提醒不要躺臥在梳化上,養成不良姿勢。 學聽指令——家長與孩子玩遊戲時,可多給他們不同指令,讓他們習慣聽從指令完成任務。(設計圖片,kiankhoon@iStockphoto) 4. 怕接觸陌生人 由於缺乏群體活動,小朋友或會害怕跟陌生人接觸和談話。 改善方法:面試其中一個考測是教師在不同活動中與小朋友對話,看他們的反應和對答能力。小朋友如果怕生,表現自然大打折扣。在安全情况下,帶小朋友參與朋友聚會,讓他們與同齡的小朋友互動,即使以視像跟朋友見面,也宜與多人同時對話。 5. 說話能力欠佳 大家戴着口罩,令正在學說話的小朋友看不到對方的口形,導致他們發音和咬字不準。 改善方法:家人與小朋友談話時,可用較誇張的口形表達,亦要多留意他們的發音是否準確,如有需要可找合資格的言語治療師協助。 Miss Blue表示,如疫情緩和,大部分幼稚園當然希望以實體模式與家長和小朋友會面。但由於疫情反覆,她指家長無論在實體、視像或拍片面試都要做好準備;無論是哪種模式,學校一般都希望了解小朋友在語言、數概、獨立及手眼協調等幾方面的能力,家長也可先瀏覽學校網站,了解其教學理念,為孩子做好面試準備。 多手準備——疫情反覆,家長宜有多手準備,以應付實體或視像面試模式。(設計圖片,資料圖片) 校長意見:救恩輕鬆面試 尋理念相配「伙伴」 救恩學校(幼稚園部)是不少家長心中的熱門學校之一。今年學校將於9月1至16日接受入學申請,並安排在11月11、12及19日舉行面試,校方會邀請父母和子女親到學校面談。校長關珊透露,面試分為兩部分。首先,學校安排家長和小朋友在課室作集體活動及自選活動,從中了解親子間的溝通與互動。其間會邀請他們到另一課室,與校長、副校長或主任作個別面談。關珊表示面談主要想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我們期望家長與學校的理念能相配合,最後能作為伙伴,一起幫助小朋友成長」。 關珊(受訪者提供) 關珊強調學校是「尋找伙伴」,面談的重點不是考核孩子的語文或學習能力,而是了解家長是否相信小朋友的自理能力,並願意放手讓他們學習。她建議家長盡量放鬆心情,因為他們緊張的情緒會影響小朋友,「希望小朋友在最安心、最自然的狀態下參與活動」,故毋須過於擔心小朋友的表現。 玩多樣化圖工 增觸感體驗 在疫情下出生的小朋友較少接觸外界,她表示明白家長希望保護子女,但提醒生活經驗對小朋友很重要,「可以的話,就算只去超級市場,小朋友都有很多經驗可以學習得到」,讓小朋友多接觸不同的人,他們會更容易接受陌生環境,可以自然地表達自己。在家裏,除了畫畫,可讓他們多玩一些多樣化的圖工,增加觸感上的體驗,令他們不會擔心或害怕接觸不同的陌生事物。而學校將於9月3日舉辦簡介會,屆時家長可到學校了解概况。 探索學習——救恩學校主要採取專題研習的方式學習,讓學生能親自探索,動手實驗。(學校提供) 放鬆身心——親子户外旅行日讓家長和小朋友能在户外放鬆身心,愉快地玩遊戲和野餐。(學校提供) 啟思邊參觀邊面試 讓幼童展現真我 啟思幼稚園在全港各區有多間分校,除了九龍塘律倫街正校為私立獨立幼園外,其餘分校均有參加「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並於現時開始接受2023/24年度新生入學申請,家長可於即日至10月22日在網上遞交報名申請,等待電郵通知後再選日子參加首輪面見。 與一般幼稚園面試不同,啟思的面試方式並非要孩子或家長「坐定定」與教師面談,而是遞交申請後,家長需預約日期參觀學校,屆時由教師一對一,邊帶領家長和小朋友參觀,邊跟家長以談天的方式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及對學校的期望。啟思幼稚園幼兒園教務主管兼杏花、匯景及帝堡城分校校長馮慧敏表示,學校一向以人為本,若採用傳統面試方式,家長和小朋友也會感到緊張,所以才想到以這個方式來面試,不但可讓小朋友放鬆地在陌生地方探索和體驗,同時透過教師與家長對談,互相分享和學習,讓大家一同進步。 啟思分校校長馮慧敏(左)及歐鳳珊(右)(學校提供) 面試前保持愉快心情 疫情下,小朋友減少外出及與人接觸,怕生是在所難免。馮慧敏認為這並不是小朋友的錯,以這樣的標準去考核小朋友對他們來說更是不公平,所以學校着重與家長的對談,以了解申請人的家庭氛圍。啟思幼稚園幼兒園校務主管兼愛琴、屯門及馬灣分校校長歐鳳珊說,教師在接觸小朋友的過程中,也可了解他們的性格和能力。兩名校長亦給予家長一些面試貼士,除了在安全環境下多帶小朋友到戶外接觸不同環境、事物和陌生人,面試前,大人和小朋友最好保持愉快心情,「小朋友來到學校時,可以的話,給他們自由行走,看看他們想到哪裏,讓他們以雙腳去探索,以平常心去看他們展現最真實的自己」。 家校合作——啟思幼稚園希望家校能共同合作,讓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學校提供) 快樂學習——學校讓小朋友在充滿歡樂、愛心的氛圍下,學習到終生受用的知識和技能。(學校提供) 文:顏燕雯、陳真紀 小模特兒:濼濼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0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憤怒鳥駐場 攀石挑戰膽量

小朋友經常爬高爬低無時停,是天生的攀爬高手。若能給他們在輕鬆安全的環境下攀石,既讓他們盡情發揮攀爬天性,亦能從中學會自己面對和解決困難,確是一舉兩得。   近期天氣炎熱,每次與小朋友外出玩樂總是大汗淋漓,不如移師室內,一邊歎冷氣,一邊做運動,這樣大人細路都會舒服一點吧。環顧那麼多運動,室內攀石算是個不錯的選擇吧!今個夏日,鰂魚涌室內攀石場Verm City將場內的Clip N Climb區域換上Angry Birds(憤怒鳥)主題,讓小朋友可以全情投入,體驗這項較少接觸的運動。Clip N Climb區域設有19個不同難度的挑戰位,爸媽和小朋友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程度的挑戰,就算沒有任何攀石經驗,也能夠享受當中的樂趣。場內有足夠的安全措施,亦有教練從旁協助,大家可以安全地在場內參與活動。 扣上安全帶——進入Clip N Climb區域前要先扣上安全帶,然後教練會講解正確玩法和注意事項。(黃志東攝) Angry Birds天地——Clip N Climb區域佈置成Angry Birds天地,小朋友可以跟主角們拍照留念。(註:模特兒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黃志東攝) 考驗膽量——最考膽量的挑戰必是位於當眼處的梅花樁,雖然眼看梅花樁並不太高,但最高的樁柱有4米,小朋友在沒扶手的情况下挑戰13支樁柱,再從高處跳下來,十分考驗小朋友的膽量。(黃志東攝) 巨型垂直滑梯——除了攀石設施,場內另一特色便是6米巨型垂直滑梯,小朋友只要雙手握緊手把,職員便會控制手把將人升上高處,準備就緒後就可以放手滑下來,即使較膽小的朋友亦不用害怕,職員可因應需要調整手把位置。(黃志東攝) 不同主題——不同主題的攀石牆,讓攀石變得更有趣味,甚至可以讓2人同時比併,適合和家人一起比賽。(黃志東攝) 另外,他們亦推出首個運動類NFT項目「Vermily」,將NFT與實體運動連結,讓每個「Vermily」NFT的買家能直接持有Verm City的會籍,優先享受Verm City的會員權利和各種優惠,包括使用品牌旗下現有及未來的攀石場等。項目預計將會推出合共1萬枚NFT,發售詳情稍後公布。 NFT圖案——於入口處展示的九宮格攀石鞋圖案便是「Vermily」NFT的圖案參考。(黃志東攝) ■INFO Verm City Clip N Climb Park - Angry Birds 主題 日期:即日至8月31日 地址:鰂魚涌柯達大廈一期4樓 收費:$250(90分鐘/節)、年票$600 年齡:4歲或以上 查詢:2560 8128 文:陳真紀 小模特兒:Zachary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9期]

詳細內容

生死學堂:不是醫療廢物 團體爭設安放設施 流產胎獲安息地 身心歸自然

小生命的脆弱,叫不少父母欲愛不能!根據衛生署數字,本港每年有約15,000宗流產個案,這些小BB何去何從?5年前,未滿24周的流產胎兒仍被視作醫療廢物處理,但在一班有心人鍥而不捨地倡議下,現在發展出7個流產胎安放設施,而位於葵涌火葬場、首個專供流產胎使用的小型火化裝置及附屬設施,亦預計在今年投入服務。增設相關設施,不單是對小生命的尊重,也讓家屬釋懷。   「比我預期中快、比我預期中靚、比我預期中多、比我預期中大、比我預期中好。」「香港人道年獎2021」得獎者兼「小BB安息關注組」(下稱關注組)發起人謝美兒(May)這樣總結她5年來努力替流產胎兒爭取安放設施的成果。 不足24周 未能獲殯葬 時間回到2017年5月,一對夫婦因為流產胎兒只得15周,被醫院拒絕領回遺體,事件引發輿論關注,也觸動了May的神經線。事實上,個案只是冰山一角。參考衛生署統計數字,2018至2020年,本港每年流產個案近15,000宗;而根據香港《僱傭條例》第6章,「流產」指在懷孕24個星期內排出不能於產後存活的成孕物體。 究竟這些流產後的小BB會如何處置?根據《生死登記條例》(第174章)第18條,醫生只會為懷孕周數達24周或以上出生而未有生命迹象的嬰兒,簽發「嬰兒非活產證明書」(俗稱form 13)。亦由於不足24周的流產胎未能符合取得死亡證、醫生證明書、火葬許可證或火葬令的要求,因此不能獲得領有牌照的機構提供流產胎殯葬或火化服務,一般被醫院視作醫療廢物處理。 取證明文件 可申用安放設施 「無論這些BB是生是死,都是父母的子女,不論他們活了多少周,都是有感覺的靈魂。怎可能是醫療廢物呢?」那陣子May寢食不安,她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召集來自社會各界的朋友,一起成立關注組,為流逝的小生命尋找安息地。 反對視廢物——May(右)以「小BB安息關注組」召集人身分,過去多次公開反對政府把未滿24周的流產胎兒當作醫療廢物處理。(受訪者提供) 關注組一眾成員,經歷兩年馬不停蹄的倡議工作,政府終於回應訴求。雖然簽發form 13的準則維持不變,但食物環境衛生署在2019年4月於粉嶺和合石墳場增設首個安放流產胎設施「永愛園」,父母只要取得由本地醫生/醫院/註冊醫療機構簽發的「流產胎文件」或其他證明文件,即可提出使用申請,費用全免。而為達可生物分解目的,父母需要把胎兒放進由紙或卡紙製造的容器內,然後埋入泥土,讓小生命回歸大自然。 紀念牌匾——「永愛園」設有紀念牌匾,流產胎父母可免費申請使用。(馮凱鍵攝) 將專設小型火化場、撒骨灰地 回望過去5年,由「冇變有」,現在全港已有7個流產胎安放設施啟用,May心存感恩,亦覺欣慰。「我們明白,基於種種原因,並不是所有流產胎父母都希望埋置孩子,這是父母的個人選擇,但我們認為,所有流產胎都應該得到(被)埋置的權利!」另外,政府已計劃於葵涌火葬場,增加兩個專供流產胎使用的小型火化裝置及附屬設施,亦會增設可給流產胎撒骨灰的紀念花園,料今年可竣工啟用,屆時,即使是未被領回的胎兒,亦獲人道火化,讓他們有尊嚴地離開世界。 兩度承受流產之痛 盼改變政策 站在倡議工作最前線,May經常忙得不可開交,當年她便曾險些忘記為女兒報讀幼稚園,如此「瞓身」,是因為她也兩度承受流產的錐心之痛。和許多職業女性一樣,May為事業、忙進修,婚後一直把生兒育女的事情放在一旁,直至2011年,她當上高齡產婦,可惜腹中塊肉活不過1個月便悄然離世。兩年後,May再度懷孕,沒料到噩夢重演,二子因基因出問題,內臟器官外露,結果第14周便胎死腹中,她需要接受引產。 May清楚記得,那年的1月15日,她躺在冷冰冰的病牀上跟兒子告別,腦裏冒出無數個問號,「政策可以改嗎?」、「BB怎麼算?」……2022年,同樣是1月15日,May卻站在頒獎台上,接受香港紅十字會頒發「香港人道年獎」,她說,此情此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每次想起都會眼濕,感覺是上天給我刻意安排的」。 探望小寶貝——過去5年,全港有7個流產胎安放設施相繼建成啟用,May既感恩亦欣慰。採訪當日,她帶同6歲女兒Anna(左)一起來到歌連臣角「永愛園」探望這些小BB,實踐生命教育。(馮凱鍵攝) 過來人有話兒:失胎勿自責 親友忌問「點解」 身為過來人,亦是國際正向心理學會會長的May,有些話兒,想分別送給失胎父母和他們身邊的親友。 給失胎父母:請不要自責,也不用懷疑自己做錯什麼,因為所有懷孕婦女均存在約15%至20%的流產風險。雖然BB的生命很短暫,但爸爸媽媽曾經給予的愛,他/她是感受到的,這些愛,更是永恆且超越空間,永遠存在你們仨之間。 給身邊親友:請不要問失胎父母「點解」?他們也無法給你答案。亦請體諒和接納當事人的情緒,在這段時間,他們的思緒很混亂,或夾雜着哀傷、內疚、憤怒等情緒,作為親友,最重要是聆聽,毋須給予太多意見。 情緒支援服務 經歷失胎,準父母或有很多情緒反應,坊間不少社福機構,可提供各種支援及輔導服務。 賽馬會「小足.福」失胎支援計劃: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 詳情:bit.ly/3PBXgXQ ‧香港明愛「恩遇—明愛失胎支援中心」 詳情:bit.ly/3NIvY0b 聖公會聖匠堂安寧服務部「永續愛-Wings of love」 失胎家庭支援服務 詳情:http://www.facebook.com/parangels 贐明會 詳情:bit.ly/3aeg9Qj 善寧會 詳情:bit.ly/3wtEPgm 延伸閱讀:從故事尋找光 《天使爸媽的生命教育:夭折嬰兒父母分享及相關輔導理念》 (網上圖片) 內容:收錄了14個真實的生命故事,由25個天使父母分享心路歷程,並有資深婦產科醫生講解死胎的原因、專責哀傷輔導的社工分享有效安慰哀傷者的方法,並有宗教學者從神學角度看夭折的生命 主編:王董智敏、馮志弘、陳素雯、謝翠婷 出版:學術專業圖書中心 《我永遠是你們的孩子》 (網上圖片) 內容:作者從事善別輔導、推廣生死教育多年,透過故事中沒有出世的小北極熊,每年都會透過第一道極光探望媽媽Elsa和爸爸Milo,藉此安慰因失胎而身處幽谷的天使父母。繪本並附送《給天使爸媽的話》,期望他們從中尋見極光 作者:梁梓敬 繪者:Soya Siu 出版:dirty press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9期]

詳細內容

小小藝術家:作品吸引外國買家 8歲NFT藝術家 天馬行空闖元宇宙

近年興起的NFT,不僅席捲IT界、藝術界及名人潮流界,連Z世代的小朋友也開始加入創作NFT的行列,作品甚至有人欣賞,願意花錢購買收藏。作為家長是時候追上潮流,看看這種「非同質化代幣」如何影響我們下一代的生活。   NFT全寫是Non-fungible token,中文即「非同質化代幣」。NFT不是金錢或虛擬貨幣,也並不一定跟藝術品有關,它其實是放上區塊鏈的加密證書,藝術界便借NFT作為藝術作品擁有權的證明(即使不是NFT作品的擁有人,也有機會在互聯網上找到作品,但兩者的分別,就像擁有一張梵高真迹和上網看其畫作的分別)。NFT作品可在相關交易平台搜尋和購買到,目前最貴作品是藝術家Pak創作的The Merge,去年底在拍賣會上以9180萬美元(約7.2億港元)成交。 近年NFT的潮流在全球火熱,出名轉數快的香港人當然亦投入這股熱潮之中,除了名人潮流界爭相創作或購買,就連小朋友都加入NFT行列。 年僅8歲的吳禮言(Arthus)從小受藝術薰陶,母親為藝術家及策展人,因此他年紀輕輕便掌握了各種顏料運用和繪畫技巧,甚至利用不同材料如雞蛋殼、閃粉、玻璃等,創作出各式各樣作品。之後更突破傳統媒介,踏足數碼領域,成為NFT藝術家,甚至接受過多個外地傳媒訪問。 鼓勵創作——Ching Lee(右)一向鼓勵兒子創作,讓他自由發揮創意與想像。(林靄怡攝) 首個NFT作品 上架一周內賣出 去年5月,Arthus透過媽媽Ching Lee的幫助,在NFT交易平台 OpenSea上建立自己的第一個NFT作品系列——「Snake Overload!!!」。顧名思義,這個系列是以蛇為創作主題,皆因Arthus肖蛇。其中首幅作品SNAKE OVERLOAD #1是一條名為King Snake的蛇,上架不到一星期便以0.02ETH(以太幣,出售當日折算約560港元)售出。Arthus通常在繪圖的基礎上加入動畫及聲音等元素創作成NFT作品,他認為,「真實的畫如果放在展覽是不能『郁動』的,但NFT就可以」。Ching表示NFT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達模式,能夠滿足兒子天馬行空的創意,所以他覺得特別有趣。 創作靈感——蛇是Arthus的創作靈感,他很喜歡蛇,其中一個原因是蛇見過恐龍,在恐龍時代便已出現。(林靄怡攝) NFT交易平台——Arthus第一個NFT作品系列「Snake Overload!!!」目前已獲30多名藏家欣賞。圖為Arthus的NFT交易平台頁面。(網頁截圖) 相隔一年,「Snake Overload!!!」系列已經擁有23幅作品,大部分作品已經售出,並且幾乎都是外國藏家。別看Arthus接觸NFT只有1年多的時間,其實他已經接受過不少國家的訪問,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等,作品亦曾在外國展覽。直至香港近年掀起NFT熱潮,他的作品才開始被大家留意。近期他創作的The Father Of LKF便是專門為「蘭桂坊之父」盛智文設計的NFT,並以0.413ETH(以太幣,出售當日折算約4000港元)售出,這是他目前售出價最高的一幅作品。Ching表示Arthus會一直創作,不論是NFT或者實體藝術作品,而Arthus也有創作其他內容的NFT,希望將來可以與不同品牌crossover ,繼續推出自己的創作,將自己的藝術作品帶到世界各地。 即場示範——Arthus即場用iPad示範繪畫NFT,短時間內已畫出作品,甚至角色的背景也已想好,可見他的天分與創意。(林靄怡攝) 作品未必與錢掛鈎 可作電子紀念冊 不過,NFT予人的印象亦大部分與金錢投資掛鈎,小朋友參與其中,會否影響他們日後的價值觀呢?Ching作為本地藝術家和策展人,近年亦與不同大型機構合作舉辦藝術推廣活動。她表示NFT在香港的形象負面,但在她眼中,NFT不只是一種投資形式,而是應該着重其實際應用。「NFT是一種技術」,她解釋,數碼藝術包括NFT都是藝術科技(Art Tech)的一種,Ching 想讓小朋友從小認識藝術科技,那大眾便能愈早了解這種技術,「我只不過是將門檻再拉低一點,讓大家更容易接受這個東西」。所以她認為對小朋友來說,大人不需讓他們知道NFT與金錢有關,她只會告訴孩子這是一種藝術科技。 母親作品——Arthus的母親Ching Lee同樣是NFT藝術家,Arthus展示的作品是Ching Lee結合傳統畫與數碼藝術的NFT。(林靄怡攝) Ching會對小朋友形容NFT是放進「紀念冊」的東西,小朋友可以記錄自己的作品,就像一本電子紀念冊;面對家長,則可讓他們充分了解NFT,明白有其價值。她說家長時常對NFT存有誤解,認為與金錢掛鈎,但她解釋創作NFT不一定要用作投資買賣,而是可以選擇以純分享的方式發表。若有人想買,那就可當作一種bouns。就像Arthus售出的NFT,所得的資產也會由她先保管,雖然她不排除日後這些資產可用作購物,但至現時為止,大前提還是讓小朋友可以紀念自己的創作。 母子到不同學校教授NFT創作 現時,母子二人會到不同學校或機構教授NFT創作,這天我們便到了Arthus就讀的國際學校,看看他們如何教導同學創作數碼藝術作品。Arthus細心解釋每個步驟,利用他所創作的蛇為藍本,教同學用iPad和Apple Pencil,透過「大師級畫板(Procreate)」及「MetaMask-blockchain wallet」這些應用程式,來設計獨一無二的蛇,然後為作品改名,再上載至免收費的區塊鏈上。 小小導師——Arthus(右)在課堂中教小朋友創作NFT。(朱安妮攝) 9歲的Aydin在Arthus的指導下完成了自己首個的NFT。媽媽Fiona表示,兒子對繪畫、電腦科技等都有興趣,今次是首次接觸NFT。她說,小朋友可能較難理解NFT的概念,但現在都流行元宇宙之說,自己雖然不太熟悉,也應給小朋友接觸一下,對他們將來一定有用處。 接觸新事物——Fiona(右)表示讓小朋友接觸一下不同的App和NFT也是好事。左為其兒子Aydin。(朱安妮攝) 知多啲 設兒童NFT平台 創意教父:孩子畫作不止貼冰箱 被台灣媒體稱為「華人創意教父」的包益民,從事創意產業近30年,他說,NFT的出現對從事創意行業的人甚至任何人來說都是個好消息,「這代表大家都有機會把創作給其他人欣賞,而毋須透過中間人,隨時與欣賞自己作品的觀眾連繫」。他今年開設號稱全亞洲第一個專門為0至16歲的兒童開創的NFT藝術平台「元夢家kidznft」(www.kidznft.org)。只要成為會員,便可上傳小朋友的作品到該平台展示及銷售,亦可共享元夢家2023年第一年正式上線、全年營運收入的50%,以及享有購買任何平台上作品的優先權等。 包益民認為,歐美很多地區早已有很多13、14歲的孩子創作,甚至售出了過百萬價值的NFT,他很想亞洲區的小朋友一樣做得到,因此他特意提供這平台給台灣,甚至其他亞洲地區的小朋友參與NFT創作。對於有人認為將NFT出售很功利,但他說:「大家都是看到有人的NFT,賣出了很多錢才留意它吧!所以不能說它跟金錢完全無關連,只是這重點父母知道就好了,小孩創作的重點,是他們要知道創作的意義是什麼。撇開金錢,對父母來說,以前他們只是把孩子的畫作貼在冰箱、牆上,現在則有個地方給大家欣賞,不是很好的事嗎?」他更指這是個很好的親子活動,因為小孩不懂設定錢包,必須要父母跟孩子一同參與,而當作品賣出時,大人和小朋友也有很大的滿足感。 文︰顏燕雯、陳真紀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8期]

詳細內容

目睹MIRROR意外 5招解除不安情緒

災難應變 Mirror演唱會事故,令人震驚,看到過程後感到傷心、害怕、憤怒,都是正常反應。事發時與11歲兒子正身處演唱會現場的教育心理學家楊潔瑜說,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父母不應否定孩子情緒,要認同他們的感受,並提供正面、簡單的資訊,並且回應孩子需要。(想知更多如何與孩子面對突發事故的方法,請留意下周二(8月2日)出版的Happy PaMa教得樂)   楊潔瑜給父母以下5大建議: 教育心理學家楊潔瑜 1. 了解及認同孩子的感受 父母主動與孩子溝通,問他們對事故發生有何感受。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告訴他們這是正常反應,當意外出現大家都會有不安、傷心、害怕、憤怒等反應。切莫以「無事嘅」、「唔好諗咁多」打發他們,或阻止他們抒發感受。   2. 提供簡單、正面資訊 事故發生後,小朋友心中或存有很多疑惑,建議家長可簡單交代及提供正確及正面資訊。以這次事件為例,告訴孩子「發生了意外」、「救護員已到場」,「傷者已經送院有專業醫護治療」;不要說令他們驚怕的消息,如「流好多血」。   3. 澄清謠言 對未經證實或錯誤消息,要及時糾正。如果家長不懂回答提問,就直接說不知道。   4. 回應需要 當孩子表示傷心、害怕,需要陪伴時,家長要正面回應。楊潔瑜說,事發當晚兒子表示想和媽媽一起睡,即使兒子已11歲,但她不會拒絕。   5. 提供正能量 提供正能量,簡單如網上呼籲大家集氣、祈禱,也有助紓緩情緒。 無論是在現場或網上多角度影片,小孩子和青少年看到事故經過,感到傷心、害怕、憤怒,都是正常反應。專家提醒,父母不應否定孩子情緒,要認同孩子的感受,並提供正面、簡單的資訊,並且回應孩子需要。   BOX:求助服務 以下機構亦為11至24歲青年提供網上支援服務: ‧ 網上青年外展服務(提供網上輔導):utouch.hk ‧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Esmiley」:esmiley.hkcys.hk ‧ 聖雅各福群會6PM:cyberyouth.sjs.org.hk ‧ 香港明愛「連線Teen地」:it.caritas.org.hk ‧ 香港小童群益會「夜貓Online」:nitecat.bgca.org.hk ‧ Open噏・網上情緒支援,24小時陪住您 WhatsApp:wa.me/85291012012 Facebook Messenger:m.me/hkopenup SMS:91 012 012 網址:www.openup.hk

詳細內容

【升小面試】直資私立小一面試 男拔 英華 港同 高主教 校長有貼士

2023/24年度直資及私立小一入學申請陸續展開。過去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大部分學校更改了面試模式,今年情况可有不同?據知不少學校都重辦實體面試,家長或會擔心子女缺少實體上課經驗令面試失準。我們請來4間受歡迎的直資、私立小學,包括: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英華小學、港大同學會小學、高主教書院小學部,由4位校長分享面試模式和收生標準,當中不乏教養和應付面試的小貼士,讓爸媽們做好準備,一擊即中。 面試貼士——直資、私立小一學位競爭劇烈,想突圍而出,不妨參考校長提供的面試貼士。(資料圖片)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 毋須「特異功能」 坊間面試班反礙表現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下稱男拔小)是中小學一條龍的直資學校,出過不少名人校友、IB狀元,是不少育有男孩家長的夢想學校。每年150個學額約有4000人競爭,不少家長更會讓兒子報讀男拔小面試班,但校長羅錦麗並不建議家長這樣做。「坊間的面試班,一般會用我們學校以往的面試題目來不斷訓練小朋友,當小朋友記住了問題,來到我們這兒聽到不一樣的題目便很驚慌,甚至不敢再答,反而影響了整個面試的表現。」她說,學校最想見到孩子們的童真和自然反應,只要家長平日多帶小朋友到不同地方如公園、博物館等擴闊生活眼界,多跟他們談天互動,提供與同輩相處的機會,並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已是最好的面試準備。 羅錦麗(受訪者提供) 幼園成績、課外活動只佔5%總分 很多人都說要考到男拔小,小朋友一定要有「特異功能」,十八般武藝樣樣皆能,但其實課外活動一環,在收生準則中只佔很小部分。報名時,家長最多只可上載8頁學生資料,成績表佔2頁,其餘可以是學生興趣和參與過的活動,不過這些內容只佔面試總成績100分中的其中5分。「我們不想家長把太多時間、太多壓力放在讓小朋友上興趣班。5歲小朋友會有怎樣的特異功能?每個學生交來的8頁紙我都會看完,真的沒有特異功能存在,大部分我也給5分。」 男拔小的收生評分以100分為滿分計算,與學校的連繫佔10分,包括父親是舊生、哥哥在學校就讀、學生持聖公會領洗紙等;幼稚園成績和課外活動表現只佔5分;餘下85分來自兩輪面試的表現。羅錦麗指即使小朋友因疫情沒有參加興趣班也毋須擔心,「興趣班只是用來建立小朋友興趣,重點是用來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讓家長看到小朋友有哪些特質,再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去培養他」。 擴闊眼界——學生有不少出外交流的機會,有助豐富其生活經驗和眼界。(受訪者提供) 聽錄音考專注 交談看禮貌、表達力 男拔小自疫情以來不設實體簡介會,今年亦一樣,想替兒子報讀的話,可於8月27日早上9:00至晚上9:00,自行上網觀看校方的簡介片段,之後便可於網上申請報讀小一。今年面試將於10月展開,共分兩輪,第一輪將安排3個學生在面試室聆聽錄音,錄音故事內容不短,而且只播放一次,考核小朋友的專注力。經第一輪面試後,校方將挑選400個學生進入第二輪,屆時3名考官包括校長會跟家長和小朋友對談。羅錦麗說:「家長方面主要是互相認識一下,最重要還是小朋友,給他們的問題都是開放式答案,我們會看他的專注力、觀察力和表達能力,用詞是否豐富、有想像力等,最重要是他是否喜歡與人相處和表達自己,還有禮貌和尊重長輩等。」 資源充足——除了學業成績,男拔附小學生的音樂、體育也表現出色,校方資源和配套亦充足。(資料圖片) ■英華小學 着重家庭教養 堅韌面對挑戰 今年英華小學(下稱英華)兩場小一簡介會的1000個名額,網上報名在短短8分鐘內便告爆滿。校長陳美娟表示簡介會中除了有學生表演和分享,更有一些特別「禮物」送給出席的家長。但她強調即使未能報名出席,對學生面試也沒有影響,家長可於7月19日或之後於網上重溫簡介會內容,並於7月20至24日在網上報名。英華的小一學額合共為165個。 陳美娟(顏燕雯攝) 攜中英文書對談 拍片看家庭互動 英華的小一面試於8月底開始,共分3輪。第一輪約12至15人一起面見負責面試的教師,回答提問;第二輪約5至6人一起與校長見面,小朋友需要帶中、英文書各一本,校長會輕鬆地逐一與他們對談。至於第三輪則是由家長提交短片,陳美娟說,汲取去年經驗後,今年交片的形式略有改動。「去年所有進入第二輪面試的學生都要交片,但今年我們只會選取部分學生交片。」她稱短片中家長需回答兩條問題,也要包括與小朋友的互動活動。她亦提醒,最理想是父母兩人都在影片中出現,以了解每個家庭成員的不同想法。 料部分孩子疫下學習更強 陳美娟認為面試重點不是要知道小朋友認識多少個字,而是他有沒有良好的家庭教養和習慣,以及喜愛學習的心。她表示疫情下不少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也被打亂,甚至慢下來,但她相信這些狀况對某些小朋友絲毫沒影響,甚至可能變得更叻更強。「這要看家長有沒有把握機會,例如在家工作、少了出街,反而增加親子時間,有沒有在這時候好好與孩子一起閱讀、做手工、煮食?對一些家庭來說,他們完全能夠在難處中突圍而出。要知道未來面對的挑戰不少,重點是有沒有堅韌的心態去面對。培養這樣的心態,並不止為了面試,而是為小朋友日後的成長,讓他們懂得正面擁抱和處理不同挑戰。」 防疫嚴格——英華小學防疫把關非常嚴格,學生每天的快速測試結果都要經校方核實,以確保健康,這樣才能繼續放心安排不同活動予他們參與。(受訪者提供) 邊玩邊學——不少家長、學生覺得英華的校園活動非常有趣,難怪小男孩投入地邊玩邊學。(受訪者提供) ■港大同學會小學 英語作答不加分 內容圍繞生活 直資龍校港大同學會小學(下稱港小),有港大同學會書院作升中後盾,畢業生保證直升,這個賣點吸引不少家長替子女報讀。剛截止的2023/24年度小一入學申請,該校便收到逾4300人報名,競逐120個學額,戰况十分激烈。 首輪採網上面試 設觀察環節 港小將在10月14至16日展開首輪網上面試,家長可替小朋友選定以粵語、英語或普通話作答。校長黃桂玲強調,家長毋須刻意替孩子選擇用英語,亦不會因而加分,「用小朋友感覺最舒服、最熟悉的語言去面試就最好,不需要為他們添加壓力」。 黃桂玲(受訪者提供) 她透露,面試內容圍繞學童的生活經驗為主,亦有觀察環節,以及跟學科包括中、英、數有關的題目。「我們不會考得很深,當然會有少許難度,但絕對不會要一個幼稚園生挑戰小學三、四年級的題目吧。」 天台種菜——港小學生在校內天台花園學習用水耕系統培植有機蔬菜,樂在其中。(受訪者提供) 首輪面試後,學校會挑選10%至15%學生進入次輪面試,並分別面見學生和家長。黃桂玲期望此輪面試能以實體形式進行,「如果屆時能做實體面試,會安排小組活動,從中觀察小朋友的社交相處;我和副校長亦會跟家長、小朋友見面,之後就可以出取錄結果了」。 讀角秀——學校以不同形式推動閱讀,包括舉辦「讀角秀」,讓學生扮演書中人物。(受訪者提供)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勇於表達有優勢 分組讀書觀察相處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下稱高小)為港島區熱門私立小學之一,除了身處升中靚校網灣仔區,其直屬中學高主教書院也會在統一派位中保留最多85%學位予小學部畢業生,因此受不少家長歡迎。2023/24年小一學額共160個,到截稿為止,學校仍未公布報名詳情,校長林銀燕說,申請入讀小一的報名日期為7月中至8月底,第一輪面試定於9月某個周六,第二輪則為10月某個周六。 林銀燕(受訪者提供) 面見家長 了解對孩子支援 過去兩年,高小的小一面試都是以Zoom形式進行,較難觀察小朋友的即時反應和動作,所以今年回復實體面試,希望更清楚認識小朋友的優點。第一輪小組面試中,10至12個小朋友會一起閱讀圖書和分享不同話題,負責面試的教師會觀察他們的相處,也會提供指示請他們一起做動作。第二輪為家長與小朋友一同面見教師,主要了解家長對小朋友的支援、與學校教育理念是否一致等,之後家長會離場,小朋友再與教師談天,內容圍繞孩子的日常生活、閱讀習慣、喜歡活動和其他嗜好等。遞交學校的portfolio不可多於2張A4紙,內容宜簡單,能突出小朋友專長為主,毋須遞交小朋友平日作品。 林銀燕稱面試過程中,學校重視小朋友能否勇於表達自己,並會觀察他們思維、組織、語言能力和專注力,以及是否聽從指令。她明白疫情以來幼稚園生都只能斷斷續續地回校上課,所以面試內容都會按照小朋友能力所達而設計,最重要是有基本禮貌,如懂得打招呼、對答時有眼神接觸等,這些都可以在家中透過角色扮演來學習。 發掘潛能——高主教書院小學部提供不同活動予學生參與,以發掘和培育他們的潛能。(受訪者提供) 專家教路:網上面試選「書卷氣」背景 實體面試注意細微言行 今輪直資私立的小一面試,部分學校仍用網上形式,資優教育中心創辦人朱慧茵(Miss Chu)表示,網上和實體面試需要注意的細節位有不同,「若網上面試,我會提醒家長,幫孩子找一個不要有太多雜物的角落,最理想當然是帶點『書卷氣』的背景,例如書架。如果孩子有什麼獎狀、獎盃,亦可放在書架上,讓考官看得到」。至於視像鏡頭的位置,亦要留意應和小朋友的視線保持水平,避免「高炒」或「低炒」。 朱慧茵(受訪者提供) 等候勿顯不耐煩 看書要專注 至於實體面試,一言一行就要更小心。曾在傳統著名小學任教多年的Miss Chu透露,小朋友從踏入校門一刻,已受考官暗中觀察。「最簡單在等候期間,孩子有否表現得不耐煩?抑或能夠專注看書呢?又或者,教師可能會刻意掉東西落地,看小朋友有沒有意識想去幫忙等。這些細微位,都觀察到孩子的性格和修養。」 至於面試題目,雖然每間學校不同,但Miss Chu稱形式大同小異,可歸納成以下4類: 1.學術題:按教育局指引不能用筆試,但部分學校會邀請同學在「表格」上填寫中文名,又或者看圖配詞;亦有以平板電腦「玩」數學遊戲;運用英語回答問題也很常見。 練習寫名——直私學校小一收生雖不能設筆試,但考官很多時都會請小朋友在「表格」上填寫中英文名,家長宜多替孩子練習。(資料圖片) 2.邏輯題:把數張圖卡排列次序,再創作一個故事;又或者把不同的物件分類。 排列圖卡——很多學校的面試形式都包括排列圖卡、物件分類、看圖說故事或問及圖中情景等。(資料圖片) 3.應變題:給予一些情景,例如和父母失散、在校園拾到金錢等,該如何處理。 4.生活題:面試官和小朋友閒話家常,從中了解家庭背景,例如在假期一家人會做什麼?平日誰教你做功課、簽手冊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沈雅詩、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4期]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視藝家盡情發揮 搣甩「治療」標籤 玩創書法陶泥 開啟感官宇宙

藝術陶冶性情,毋庸贅述,而以藝術手法支援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童,亦非新鮮事。但長久以來,社福界都傾向把藝術當作介入工具,且以建構能力為目標,反之藝術本身的價值,卻未有在SEN服務上充分發揮。有社福機構決定破格創新,找來17名本地著名藝術家跨專業合作,以視覺藝術手法,把藝術家、社工和SEN學童三方結連,擦出不少火花,經驗值得和公眾分享。   香港小童群益會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下,於2019年展開為期3年的「藝術有SENse」計劃(下稱計劃),由社工與藝術家聯手合作,共同策劃以視覺藝術介入SEN服務的課程,對象包括ADHD(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SD(自閉症譜系障礙)和讀寫障礙特質的高小及中學生,並在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和學校裏推行。 過程中體驗情緒調節 與人溝通 身兼此計劃經理、註冊社工和註冊表達藝術治療師三重身分的梁惠茹(Paisley)稱,雖然社福界也慣常把藝術融入SEN支援服務,但今次卻用嶄新形式,「社福機構一直和『藝術導師』合作比較多,例如請他們來教班,做一些藝術技巧訓練如繪畫、黏土手工等。一般有既定的訓練模式,亦有一個既定的作品。但今次很不同,我們邀請了藝術家加入,一起參與構思、策劃和執行課堂,借助他們的專業領域,幫助我們整理出一個比較清晰的論述,究竟藝術的進路是怎樣,如何和SEN小朋友的感官經驗聯繫」。 梁惠茹(朱安妮攝) 計劃的藝術顧問白雙全補充,由始至終都想除去SEN學童「被治療」的標籤,「很多時,這類學生參加活動,都是帶着一個『被治療』的身分,哪怕是『藝術治療』,隱藏背後的都是『治療』為目的。但這個計劃內的課堂卻強調玩和創作,只是在過程之中,學員會經驗到情緒調節、與人溝通,某程度上,已經達至訓練的果效」。 白雙全(朱安妮攝) 藝術創作是讓人表達想法和感受的平台,藝術物料則是一把鑰匙,可以開啟SEN孩子的感官宇宙。這個計劃由視覺藝術家組成班底,包括書法家徐沛之、藝術教育家楊秀卓、陶藝家黃美嫻等,他們藉着自己最熟練的創作媒介和物料,設計不同的藝術課程,讓學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創作手法。 寫書法前「放電」 我手寫我路 誰又會想到一班平日跳跳紮、坐不定的ADHD孩子,可投入書法世界呢?徐沛之曾這樣說:「人不需要先安定才可寫書法,書法本身就能讓人安定下來。」當然,整個課堂還要因應SEN學生的特質去調節,方能成事。Paisley坦言,要這班孩子一開始便充滿「儀式感」去寫書法,是不可能的任務,社工的角色,就是要按着他們的狀態,事前加入一些既可讓他們釋放能量,又和課堂一脈相承的小活動。 以書法堂為例,Paisley讓學生在開始前,隨着她在房間內走動,速度時快時慢。熱身過後,再每人給一張玉扣紙和沾上墨汁的毛筆,請他們繪畫剛才行走過的路線。這個活動不僅讓學生消耗過多的精力,同時幫助他們把身體經驗,游走於紙上,進入創作思潮。 勾畫身體——「裝睡者的案發現場」需要學生把躺下組員的身體外形,以顏色膠紙勾畫出來,再以剪碎的膠紙突出圖像,好玩之餘,可訓練美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受訪者提供) 「心經簡林」——為了營造強大視覺效果,學生把行草書寫在長達1米的玉扣紙上,再懸掛起成為「心經簡林」,打破大家對書法刻板、沉悶的一貫印象。(受訪者提供) 「泥山」臣服 全身參與更投入 「營造強大的視覺效果」,亦是這個計劃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白雙全洋洋得意地分享陶泥工作坊的經歷,「同學一入課室,望到那堆泥、看到那座山,雙眼已經臣服了,很想參與,這就是視覺的威力」!Paisley則稱,這種震撼,是社工、學員都比較少經歷的,「以往我們和學生用陶泥,都是做一些細細件的作品,但藝術家說,把比例放大,小朋友在創作過程中,就不單止運用手指,而是整個身體都要移動配合,當全身都在參與時,投入程度會大很多,而且作品放大了,他們更容易聚焦,會較少中途走開」。 陶泥吸睛——陶泥形態與質感豐富多變,能帶來很強的感官刺激,若再把作品放大,營造出來的視覺效果就更震撼。相中孩子為展覽參觀者,非文中個案當事人。(朱安妮攝) 觸感經驗吸引孩子 隨着上月底舉行的成果展圓滿結束,這個為期3年的試驗計劃亦畫上句號。在這趟摸着石頭過河的旅程,白雙全承認,不是所有課堂都起到化學作用,「歸納結果,『撞中』的課堂,大部分都是一些感官經驗刺激比較大的,尤其是觸感經驗,它好像有種魔力,吸着SEN小朋友進去」;相反,一些需要比較多技巧處理的課堂,效果就不太理想,「其中一名聲音藝術家,擅長把舊電子零件改裝成樂器,但需要用上micro:bit、鱷魚夾等材料,單是駁線已經很頭痛,不易處理。因此,這個課堂只用了一次,就沒有再用了」。 嘗試失敗——不是每個由藝術家設計的課程都成功,像這個由舊物改裝而成的樂器,對SEN學童來說,製作太複雜。(受訪者提供) 想了解更多計劃成效及下載教案,可瀏覽jcartsmakesense.hk 社工×藝術家 互相衝擊 社工和藝術家,來自兩個星球,思維和處事方式截然不同。但正因如此,在「藝術有SENse」計劃裏,誰都不能沒有誰。Paisley感謝一班藝術家,擴闊了社工同事對藝術的想像,「以往我們即使把藝術手法介入社會工作上,都是用比較簡單的素材,例如是繪畫、和諧粉彩、黏土等,但今次和藝術家合作,一來用的物料已經很廣闊,二來他們亦幫我們突破對那種物料的固有想法,變化原來可以很多」。 白雙全則說,設計課程的藝術家,大多沒有SEN教學經驗,調節課程和介入課堂,都需要社工的專業意見,「藝術家平日做30分鐘、1小時創作是平常事,但SEN小朋友的能耐或許只得5分鐘,怎樣帶領課堂、如何維持秩序,都要靠社工同事去處理」。 自家藝術:DIY長刺水果 「秘密畫」表達情感 藝術空間「可大可小」,因應都市人狹隘的家居,白雙全設計了一系列「自家藝術」,只要運用家中一隅,也能享受創作的樂趣。 一盤生滿刺的水果 媒介:雕塑 材料:水果、牙籤 目標: ‧ 通過「異化」一件日常物件,刺激感官的敏感度,帶來新的美感體驗 ‧ 從不習慣的事物中,學習適應不安情緒,製造心理上的抗體 ‧ 體會感官過敏者的難處,培養同理心 做法: (1)隨意在家中挑選幾種水果(和蔬菜),選取顏色和形態豐富的,增加美感 (2)清洗牙籤備用 (3)順着水果的形態小心地插上一支又一支的牙籤,愈密愈好(圖A) (圖A) (4)雙手摸索生滿刺的水果,尋找適應的方法,由抗拒刺痛轉至接受的狀態(圖B) (圖B) (5)把牙籤逐一從水果中拔走,還原水果形態,並切成生果拼盤享用。牙籤洗淨烘乾亦可重用 一張收藏了秘密的畫 媒介:繪畫、設計 材料:A4畫紙、木顏色筆、間尺 目標: ‧ 用視覺設計補足語言障礙,用美感克服內心怯弱 ‧ 運用幾何圖形和顏色的分佈,創作一張抽象畫,表達內心複雜的情感 ‧ 把秘密埋藏在一張圖畫內,這意念推動填滿所有色塊 ‧ 填色訓練專注力 做法: (1)想一個秘密,想一個你想告訴的人;秘密不要超過8個字,關乎一件害怕又難為情的事 (2)按秘密的字數,在A4紙上間出相應的格數 (3)用木顏色筆把秘密放大寫在格上,一格一字;讓筆畫延長至碰到邊緣或其他筆畫,分割出不同形狀(圖C) (圖C) (4)將空格填上不同顏色,直至填滿整幅圖畫 (5)秘密消失在圖畫中,跟其他人交換,猜想對方的秘密(圖D) (圖D)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3期]

詳細內容

教學有辦法︰挑戰膠樽骨牌紀錄 團隊精神永不言敗

若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那成功之「父」又是誰呢?它的名字叫「反思」。為培養學生永不言敗的精神,並喚起他們對「失敗」及「挫折」的反思,有小學續辦「失敗周」,通過一連3天的多元體驗活動,包括以砌出全球最長的膠水樽骨牌為目標,激勵學生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建構成功的策略。究竟這班小學生,最終能否成功挑戰健力士世界紀錄呢? 這個早上,亞斯理衛理小學(下稱亞小)禮堂有一半的地方都擺放着長方形膠水樽,同學都紛紛蹲下來,把這些膠樽當作骨牌,分組砌着「AMPS」4個英文字母(該校英文縮寫)。突然間,禮堂傳出一下尖叫聲,「P」字一列的水樽徐徐倒下,旁邊一個男同學見狀,隨即轉身飛撲上前用雙手頂着,身手敏捷的他,成功阻截跌勢,大家立時鬆一口氣。「截得靚!」導師喝采激勵。然而,並非每次都這樣幸運,「哎呀!」 一聲之後,「A」字的所有水樽都「全軍覆沒」,有同學雙手掩面,有同學呆若木雞,隔着口罩都感到他們的失望和沮喪,導師又再出言安慰︰「不打緊,還有時間,再砌過。」 觸目驚心——在砌水樽骨牌時,這些觸目驚心的場面,不時發生。(黃志東攝) 經歷好幾次失敗後,同學們漸漸意識到要調整策略,他們想出先不要一氣呵成地砌出一個字母,而是要把它分段處理,而段與段之間,還要留少許空隙,並且用平放疊起的水樽作緩衝區,避免在正式挑戰健力士世界紀錄前,提早出現骨牌效應,功虧一簣。 經過2小時努力,亞小這班來自四至六年級的數十名學生代表,用上2010個膠水樽砌出「AMPS」字樣。最緊張的一刻終於來臨,在兩名獨立見證人的見證下,由校長鄭家明輕輕碰倒第一個水樽,大家都屏息靜氣,觀看着一個又一個的水樽依次倒下,直到第2010個膠水樽也倒下來時,全場拍掌歡呼,興奮莫名! 砌出「AMPS」——經過2小時的不斷嘗試,同學們用2010個長方形膠水樽,砌出「AMPS」字樣,並準備挑戰健力士世界紀錄。(黃志東攝) 「失敗是指你不去嘗試」 亞小自2018年起舉辦學生生命培育活動「失敗周」,今年「失敗周3.0」更進化成「熱血周」,鼓勵學生擊破失敗,熱血成長。鄭家明說︰「通過連串活動,我們向學生傳遞着一個信息︰『什麼叫失敗?它不是指暫時未能成功或輸掉給別人,失敗是指你不去嘗試。』」他續指,今年更着重深化團隊合作精神,實踐「以最好的我們成就最好的我」的校本教育理念,「我們相信每個同學都有上帝所賜的天賦、亮點,但不會有一個人是萬能的,只有透過團隊協作、互相學習,才會有共同的進步」。 熱血周——亞小校長鄭家明(右四)和學生生命培育組主任嚴天樂(左四)率領教師團隊策動「熱血周」,希望透過連串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重塑失敗經歷,向成功邁進。(黃志東攝) 學生生命培育組主任嚴天樂補充,今年選擇以骨牌挑戰與學生一同經歷失敗與成功的歷程,是希望同學明白到,要獲取成功,除了堅持去做,還需要使用對的方法,「砌骨牌是需要技巧的,例如要注意距離、方向、順序等。我們期望同學藉着今次砌骨牌,掌握到探究解決問題的軟實力,日後可遷移到學習層面、生活層面上」。 「熱血周」不單為學生帶來難忘的成長回憶,對教師同樣帶來啟發。學生生命培育組教師團隊之一盧展諾表示,經過今次活動,提醒自己往後要更信任學生,「坦白說,今早距離正式挑戰時間只剩半個鐘時,眼見同學仍未完成,我腦海確實有閃過『今次可能砌不成』的想法,更想過不如全部大人落手砌,或者進度會快些。但結果是他們做得到,關鍵是他們願意不斷去想,找更有效的改進方法。學生的堅持亦啟發我,其實每一次失敗,都是讓我們有機會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 協作精神——除高年級的骨牌挑戰,低年級也有不少團隊挑戰遊戲,例如密室逃脫等。既考驗孩子的解難能力,也訓練他們的協作精神,並從中學習情緒管理。(受訪者提供) ■學生心聲 失敗乃成功之母 楊淂澔 小五生 「我覺得今次最好玩的活動是砌骨牌,因為可以發揮創意,而且千變萬化……砌轉彎位很難的,我至少失敗過10多次……會有少少不開心,但我知下次會成功。」淂澔又提到,今次活動,同學之間的配合很重要,曾有同學發生摩擦,他便充當「和事老」,分隔彼此,讓大家冷靜下來。 楊淂澔(黃志東攝) 羅譽灃 小五生 「今個活動,我最喜歡看電影(《馬達加斯加爆走企鵝》)的環節,故事講4隻企鵝,打敗壞蛋章魚博士,拯救企鵝界,這套電影,帶出一個道理——失敗乃成功之母。」談到砌骨牌,譽灃透露經歷過很多次失敗,當中有「激氣」,也有情緒低落和失望的時候;然而,也因着砌骨牌,讓他有機會和一些平日較少接觸的同學交流,增進友誼。 羅譽灃(黃志東攝)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2期]

詳細內容

【《反起跑線聯盟》童星】專訪「瑤瑤」「Martin」真實家庭 創意媽DIY巴士點心車 吃「學」玩樂

早前播映的ViuTV劇集《反起跑線聯盟》以5個家庭的日常生活、教育、親子及婚姻關係為題材,當中梁詠琪飾演的媽媽Nora支持「反起跑線」,潘燦良所演的Charles則是典型「怪獸家長」,故事引起不少爸媽共鳴。分別飾演他們的女兒及兒子的兩個小主角「瑤瑤」張曦晨和「Martin」植海維,二人原來都在「反起跑線」的家庭長大。曦晨媽媽經常自製有趣的教材和玩具,讓子女寓學習於娛樂;海維媽媽則是癌症康復者,希望把自己正面樂觀的態度傳遞給孩子及身邊的同路人。   《反起跑線聯盟》以幾個5歲幼稚園生的日常生活作為劇情主軸,其中飾演梁詠琪囡囡陳雪瑤的張曦晨,今年5歲。拍攝電視劇時只得4歲的她,無論講對白、做表情和情緒發揮都十分傳神,原來她和7歲的哥哥張東宸都是小小KOL,並有個可愛的兄妹檔名字「茶兄妹」。媽媽Esther幾年前已為兄妹開設facebook專頁及YouTube平台,更常在不同的網上親子平台撰文,分享育兒心得及日常趣事。 寶貴回憶——一班念幼稚園的小演員,因疫情關係沒機會參與生日會、旅行和畢業禮,可幸在拍攝《反起跑線聯盟》時一次過補償這些生活點滴,家長都說這是孩子的寶貴回憶。(《反起跑線聯盟》劇照) 巧用紙皮箱製「腸粉檔」 囝囝扮車長 Esther本身從事傳媒工作,創意多多,疫情期間不想兩兄妹在家無所事事,於是開始動手做玩具和設計場景遊戲,「小朋友停課時都是玩玩具,但家中玩具數目始終有限,買新的又會玩厭。碰巧親戚買了電視,留下很大的紙皮箱,我覺得可以循環再用,於是便開始設計玩具場景」。她所創作的第一個場景是「腸粉檔」,正因為自己小時候看到小販用鉸剪把一條條白色腸粉剪開,覺得很有趣,「現在做了媽媽,就會再次代入孩子的心態,想想自己到底想做哪些事情,於是便用紙皮做了個小販檔口,並買了一些未剪成細條的現成腸粉和醬料回來,給兩兄妹做店主剪腸粉」。 茶樓點心車——Esther製作茶樓點心車,並購買蒸籠,把真實的點心放進,讓孩子有得食有得玩。(受訪者提供) 自腸粉檔「落成」後,Esther便不斷製作新場景和玩具,如燒味檔、戲院、港鐵車廂等,把小小的家變成遊樂場。這些場景非常逼真,全都憑她一雙手製成,如巴士車身是用紙皮箱改裝,錢箱則用鞋盒和透明文件夾剪貼而成;茶樓的點心車是把紙皮箱外層用銀色包裝紙包好,再在網上購入點心蒸籠,把真實的點心放進,讓小朋友有得食又有得玩。哥哥東宸是交通工具迷,所以媽媽曾經創作過的士車身、巴士車身和港鐵車廂,「因為他喜歡,所以我打算做大型一點,讓他更有代入感」。如港鐵車廂,Esther坦言最初沒信心做到,但東宸看後說非常神似,令她信心大增。「他玩了幾日也不厭,每天早上都叫我和爸爸、妹妹起來搭『港鐵』,更拿着對講機扮車長做乘客廣播。」 憑感覺創作——Esther(中)笑言自己不是專業設計師,所有場景和道具都是憑感覺去創作,曾有家長問她有沒有尺寸和紙樣參考,她稱只是看着實物照片仿製出來。(朱安妮攝) 堅持每晚傾偈 不過分緊張學業 媽媽喜歡做小玩意,子女又愛角色扮演,爸爸放工後亦會「陪玩」,整個疫情期間,一家人宅在家也樂此不疲。Esther形容一對仔女非常活潑,所以很少同一時間帶他們上街,「哥哥或妹妹一個人時會較靜,但兩個走在一起便有化學反應,會有點不受控,表現超激動和興奮」。她說兄妹二人相處時像朋友,當然也有鬥氣的時候,但無論發生什麼事,她堅持每晚和他們談天,了解他們的心情,「哥哥以前比較收藏自己,在學校發生什麼事也不跟我講,如果他這麼小也不願和我分享的話,長大後更難敞開心扉,所以我更要在他們小時候養成彼此分享的習慣,才會明白將來有什麼事,都有人分擔」。 「夾糖店」——茶兄妹的家常有不同場景出現,採訪當天他們家中一角便成了「糖果店」,只要乖乖,媽媽便會獎勵他們去「夾糖」,兄妹每人每次可夾一小紙杯的分量。(朱安妮攝) 丈夫工作較忙,Esther上班時間也不穩定,她說從前有請傭人幫助,但發現曦晨學術有點跟不上,所以已打算辭職做全職媽媽,專心照顧女兒學業。「妹妹平日做功課較慢,如果我能在旁陪伴她會好一點,尤其她即將升小學,如果我不在家,她未必能應付得到。」雖然努力替女兒趕上學習進度,但她強調自己不會過分緊張孩子的學業,教養原則更偏向「放養」,「如果要不停補習、做補充(練習),換轉是我也不開心!我相信小朋友在玩的時候最開心、最能吸收,所以我會把學習加入遊戲元素,讓她不知不覺地吸收知識」。例如曦晨剛要學10的配對,媽媽便製作了「數字牙齒」配對卡(圖),這是一個簡單的加法遊戲,讓曦晨找出兩顆加起來等於10的卡通牙齒,邊玩邊學。有這樣用心的媽媽,茶兄妹真幸福! 「數字牙齒」配對卡 「Martin」首拍劇 廣東話最大挑戰 曾抗癌母親 樂觀態度傳遞孩子 飾演潘燦良兒子Martin的小演員植海維(Kyle)是首次拍劇,媽媽Yan說,這次演出對兒子來說最大的難度是要講廣東話。Kyle自小念國際學校,平日跟同學、家傭都是用英語,所以接到劇本後,Yan要花時間跟他解釋劇集內容,再教他講對白。「這對他來說是個大挑戰,幸好他記性不錯,能記到對白。我和丈夫平日都堅持跟他用廣東話說話,又請了老師來家中替他補習普通話和寫中文字,就是不想他長大後不懂中文。」 精力無限 「玩」興趣班不強迫考試 Yan說,決定給孩子讀國際學校,是希望他們可以輕鬆一點,「我和丈夫都是讀本地學校,也不是成績最好的一群,但出來社會工作後,發現學業成績未必跟將來的工作和成就掛鈎,反而長大後想做什麼職業才去進修相關課程,還更實際」。像她自己中五後修讀酒店及旅遊,發現對這行業有興趣,便去考空姐。「另一個原因是Kyle比較天馬行空,會有很多自己想法,國際學校會比傳統學校更適合他。」 Kyle是個活躍孩子,每天放學都會上一至兩個興趣班,包括游泳、溜冰、滑板、打鼓、舞獅、K-pop等。媽媽說他精力無限,完全不覺累似的,「因為他覺得上堂是去玩,所以很雀躍,也可能因為我不會要他考試。他3歲開始學鋼琴,到現在也沒有考試,因為試過有琴行老師要他練習考試的樂譜,他覺得悶,不想學,所以我後來找了私人老師來家教琴,只教他喜歡彈的歌,到他真的想考試時,才告訴我吧」。 活潑好學——Kyle是個好動的孩子,最近新愛好是滑板。他常說在家好悶,每天都會問媽媽:「今天有什麼要學呀?」(曾憲宗攝) 一人一份——由於孩子年紀尚小,他們現在仍各有各玩,Yan很多時買玩具都會買一式三份。(曾憲宗攝) 家有「維馜熊」 擬再領養孩子 6歲的Kyle是家中大哥哥,他還有4歲妹妹海馜和2歲弟弟海熊,從孩子的名字,我們可看到媽媽Yan的童心,因為三兄妹名字最後一個字組合起來,便是「維馜熊」,也就是媽媽Yan最愛的Winnie the Pooh。Yan和丈夫同在大家庭下成長,故一直希望多要幾個孩子,但由於Yan的身體問題,暫未能再次生育。「懷小兒子時有胎盤前置問題,剖腹產時失血太多,但當時血庫緊張,只用止血針止血,直至生產後個多月身體仍未復元,現在仍然有貧血,醫生叫我不要再懷孕,怕身體負荷不來。」她唯有和丈夫暫時計劃待三兄妹長大後再領養小孩。 「維馜熊」——Yan(後左)喜歡小熊維尼,更以此作為3個孩子的名字。(受訪者提供) 還未當上媽媽前,Yan在2011年患上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s lymphoma),由於癌症已達2B期,故未能做手術切除根治。當年她只有23歲,事情來得太突然,只得聽從醫生建議,不停做檢查。當時曾有醫生建議她雪卵,「唔雪就無得生」,此話令她非常緊張和沮喪。幸好當時還未成為丈夫的男朋友一直陪伴着她,更成熟地處理和分析整件事,一直為她尋遍不同治療方法。最後他們找到一個好醫生,給了Yan很大信心,並說她還年輕,毋須擔心生育問題,着她放心做化療。一直想要小朋友的Yan,聽醫生建議完成療程半年後便計劃生育,所以馬上與男友結婚組織家庭,但可能過於緊張的關係,婚後兩年都未能成孕,二人已作了收養小朋友的打算。誰知放鬆心情後,Yan便懷上Kyle,「我還要在家跌倒,上洗手間時發現有血才知道懷孕了」。傻大姐有傻福,樂觀抗癌換來現在美滿的五口之家,她更想用自己的經歷來勉勵同路人,不要為未來擔心太多,樂觀面對人生。 3個寶貝——Yan的3個寶貝性格不同,哥哥(後)好動,妹妹(前左)愛扮靚,弟弟(前右)較文靜,但最「黏」媽咪的反而是大哥哥Kyle。(曾憲宗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2期]

詳細內容

【名人親子】岑珈其與兒子上山下海 探索世界

爺爺來了! 父親節即將來臨,我們請來又是爸爸、又是「爺爺」的岑珈其談談湊仔經。在ViuTV綜藝節目《膠戰》裏常被拍檔們稱為「爺爺」的他,被指長氣又嘮叨,他真實性格如何,記者不得而知,但在短短2小時訪問過程中,他跟很多新手爸爸一樣,一談到兒子和太太都會滔滔不絕,雙眼發光。珈其的兒子臻臻現時1歲5個月大,他坦言仍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做了爸爸後,才發覺每個爸爸都好叻……湊仔就要是和孩子一同成長和進步」。 父親節前,看看「老爺爺」的教仔方法。 做好爸爸角色——岑珈其太太全職照顧兒子;岑珈其則努力工作養家,不忘爭取時間陪兒子玩。(楊柏賢攝)   好事連連——2020年8月,岑珈其於社交網站宣布向圈外女友求婚成功,2021年1月1日公布妻子懷孕,同月31日宣布兒子出世。現時兒子臻臻已快1歲半。(受訪者提供) 岑珈其近年冒起得很快,或許有人會以為他是新演員,其實他在演藝圈已經努力了10多個年頭。他17歲演出第一部電影《烈日當空》,之後接拍了多齣香港電台電視劇和學生電影作品,也有主持網上電台節目;直到近年演出電視劇《IT狗》、《二月廿九》,以及加入YouTube頻道「試當真」,曝光率上升,也令觀眾逐漸認識他。 《膠戰》——不少人都是從綜藝節目中認識岑珈其(前右一),在 ViuTV 綜藝節目《膠戰》中,因他在6 個主持裏年紀最大,又常為小事而長篇大論,被主持阿正(後中)和 Edan(前中)稱呼為「爺爺」。(資料圖片) 岑珈其在《IT狗》中演Kenneth一角(右二)。(資料圖片) 為求入院陪產 隔日檢測 珈其熱愛演戲,演員的路亦日漸暢順,直至去年成為爸爸,才發現當爸爸的路竟如斯驚險。跟圈外女友Angel計劃30歲結婚的他,本來想先過幾年二人世界,怎料小寶寶意外出現,使二人婚後不足一年便要當父母,而且結婚、懷孕、生孩子,整個過程都在疫情下完成,回想起來,實在是一個又一個的挑戰。「太太懷孕時,醫院政策是陪產丈夫須於入院時提交48小時內有效的2019新冠病毒檢測陰性報告,但太太臨生產前一個月去做檢查時,醫生說她水腫嚴重、血壓高,懷疑是妊娠毒血症,要即時留院,並告訴我們要有剖腹產子的心理準備。」知道太太要留院,珈其隔天便自費做一次檢測,以預備太太任何時候開刀都能入院陪產。「留院3天後太太告訴我,醫生說一兩天內便要生,若催生不成功便要開刀,不然媽媽和孩子都有生命危險。」 上天安排——岑珈其太太意外懷孕,「可能是上天的安排,幸好在結婚前已儲了點錢做準備」。(受訪者提供) 緊急剖腹 「細碼B」住氧氣箱 醫學界普遍認為妊娠毒血症主要是胎盤功能較差所致,令胎盤無法提供足夠氧氣給胎兒,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都有很大影響。Angel最終因確診妊娠毒血症,須緊急剖腹產子,幸好珈其早已做足準備陪產,雖然過程驚險,最後亦大小平安。不過孩子比預期早了1個月出生,磅數較輕,所以出生後一直要住在氧氣箱內,「記得接太太出院後,兒子還留在醫院,又因為疫情不能探訪,太太每天泵好母乳拿去醫院便要走,她很不開心,每天都在哭;我自己也是自陪產後一星期都沒有看過BB,一邊要工作掙錢,一邊要安撫太太,都幾大壓力」。 每周兩天家庭樂 不談公事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句話對珈其來說是那麼真實而深刻。即使後來已經平安接兒子回家,他一方面擔心身體仍虛弱的太太,另一方面又怕體型屬「細碼B」的兒子不夠營養,還有,那不能控制的疫情,可說是內外夾攻。所以在疫情最嚴重的日子,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留在家中陪伴妻兒,甚少外出應酬。原來他在婚前已經和太太商量好,生孩子後就由太太留家全職照顧小朋友,自己則負責掙錢養家,所以他非常努力工作,甚至不想錯過每一個機會,為的就是要做好爸爸這個角色,讓家人有穩定的生活。「我們這一行,忙才是好事,太太也很體諒和明白。現在除了幕前工作,還有開會、試鏡、做訪問等,但每周我仍會留兩天給家人。若你問我親子時間夠不夠,我一定會說不夠,但陪他們時,我會全情投入,不會中途去傾電話或講公事。」   童年要開心 不怕考第尾 兒子臻臻快1歲半,正牙牙學語叫爸爸,珈其笑言每次看到臻臻學講話都覺得他非常可愛,同時也令他覺得當父母非常偉大。「媽媽辛苦是必然的,但原來爸爸都要好叻!到今天,我仍然是一個新手爸爸,因為孩子不斷學習成長的同時,我也在學習之中。簡單如洗澡,(兒子)初生時你要非常細心,如何抱他、保護他的頸椎,都是一種學問;但今天他已經坐着玩水,你又要用另一種方法去幫他洗白白。」 吃橙發現新大陸 臻臻這個年紀,對身邊事物都會感到好奇,珈其非常樂意陪他去重新探索這個世界,就連吃橙也如發現新大陸。「人大了,可能會忽略很多生活細節,忘記了最原始的感覺。但陪孩子吃橙時,你又會告訴他,這是橙,我們會剝開橙皮,裏面有橙肉,還有橙核……橙是帶酸的,孩子吃時,又會做出個可愛的表情,這就好像讓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一樣,發現很多事情原來都很美好。」 疫情下成長的小朋友,的確錯過不少學習和認識周遭事物的機會,所以他已預備為兒子報讀學前班,現正與太太蒐羅資料,希望在家附近找一間合適學校,讓兒子可以透過朋輩互動學習得更好。「我不想他以為整個世界只有家中四堵牆那麼小,有機會,我一定會多帶他到海邊、沙灘玩,或者一起行山,接觸多點不同事物。」至於選校準則,他稱全權交由太太負責,「我負責付錢,也負責陪玩!例如太太說蒙特梭利好,我也沒有深究是什麼,她會給資料我望望,叫我行街食飯有空便看看,我信得過她。在我來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用什麼都跟別人那一套,而且我認為童年開心最重要!只要他不是考第尾便可以……但即使考第尾又如何?反正我們不是為考100分而讀書,最重要是他能對世界有好奇心,想去了解、想去學習」。 暢玩樂園——疫情令一家三口很少外出,但當疫情稍為緩和時,岑珈其仍爭取機會帶兒子到主題樂園遊玩,不想他整天躲在家中。(受訪者提供) 成長之路:反叛少年 難忘媽媽的淚 岑珈其在七口之家長大,身為家中孻仔,自然萬千寵愛在一身。他說,小時候爸爸忙於工作,每星期會帶他們到沙灘、公園玩,又會一家人去飲茶;媽媽則全職照顧5個子女,兩人角色分明,也做得非常妥貼,為他種下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 「關心為先 與孩子做朋友」 不過,珈其年少時曾一度反叛,自稱是邊青,貪玩、逃學、罵老師、吸煙、街頭流連全都做齊,甚至因鬧事上警署後要保釋,這全由媽媽處理,但她的處理方法卻讓珈其銘記於心。「媽媽遇上小事時會很惡罵我,但有大事就會顧及我感受。如果我沒有做功課,或打破東西,她一定會破口大罵,但見家長時,她都會非常冷靜和表示關心,沒有即場責備,卻在回家時跟我慢慢討論,不會放棄我。有一次我又鬧事,只見她回家後哭泣,令我非常內疚,也跟她說了對不起,聲明不會有下次。這種教仔方法,對我有很大影響,希望他日兒子長大後,我都能以關心他為先,並學習與孩子做朋友,冷靜討論事情。」   文︰顏燕雯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