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運動:爸媽落場 與仔女合作無間 花式跳繩 親子拍檔齊運動
今個夏天,孩子只有一個「濃縮版」的暑假,不少豆丁都在家中hea過,連做運動的動力也欠奉。香港學童的運動量一直未達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而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學者就曾做過長達7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家長與孩子一起做運動的時間愈多,愈能幫助子女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今期《HappyPaMa教得樂》分別走訪兩個家庭,他們都以花式跳繩作為親子運動,未知個案中爸媽們的熱忱,能否激發其他家長踏出做運動的第一步呢? 獨臂父換個方式 享受湊女時光 或許相比其他父親,岑幸富(Roy)更重視親子關係,獨臂的他,不想因為自身的殘障,跟兩個女兒形成隔膜。在半年前,他更主動邀請7歲長女芷渝一起玩花式跳繩,當作親子活動。 訪問當天,Roy熟練地在左前臂戴上特製的義肢後,隨即和女兒揚起繩子,各自一輪連續前跳和單腳跳後,兩父女便「合體」轉玩「朋友跳」、「並排跳」。動作暢順時,Roy就大聲喊着︰「芷渝,加油!不要停啊!」當繩子纏腳時,二人更笑作一團。不消一刻,兩父女已經大汗淋漓,寓運動於玩樂,果然跳得特別起勁!「花式跳繩不單動作優美,更是很好的運動,恆常去做,肯定對身體好。」Roy說。 運動父女檔——一條繩,不單令Roy和芷渝成為運動上的好拍檔,也令父女關係更密切。(黃志東攝) 19年前,一場車禍,令當時年僅22歲、任職速遞員的Roy失去了左前臂,也一度失去人生方向,「都頹廢了6、7年,因為不知往後的人生可以怎樣」。其後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下,Roy藉着運動走出陰霾。「我一直都喜歡做運動的,尤其打乒乓球、羽毛球,所以想向殘疾運動員方面發展。」雖然最終未能如願,但Roy在2013年,也曾勇奪三項鐵人賽傷殘組冠軍,為他增添不少信心。 工具型義肢 令夢想成真 不得不承認,Roy作為父親,有他的局限。「未試過幫女兒換尿片、玩騎膊馬,做勞作都有困難,亦很羨慕其他爸爸可以駕車載着子女四圍去。」但其實轉個方式,他一樣享受到很多甜蜜的親子時光,「我們會一起玩遊戲、說故事,亦經常拍些小話劇放上網」。當然,運動亦是一個重要的媒介。 化遺憾作力量——獨臂的Roy,遺憾未曾替女兒換過尿片。(受訪者提供) 講起做運動,Roy便眉飛色舞。他向來喜歡向難度挑戰,有日忽發奇想,想學花式跳繩。「對於我們上肢截肢者來說,跳繩是很困難的,而醫院訂製的傳統義肢,做到的功能亦很少,沒可能跳繩,但愈難,我愈想做得到。」幸得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相助,替他度身設計一隻可模仿手腕轉動的工具型義肢,Roy終於夢想成真。「戴上這隻義肢後,我竟然可以跳繩,真是超開心!」 義肢好幫手——全靠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設計的工具形義肢,Roy才可享受花式跳繩的樂趣。(黃志東攝) 這個廿四孝爸爸,第一時間想跟女兒分享這份喜悅。Roy形容,芷渝本身不算太熱中做運動,但有他從旁推一把,又會樂於參與。過去半年,爸爸耐心教導女兒跳繩,她亦由本來對跳繩一竅不通,到慢慢掌握到幾個簡單花式動作;其間,兩父女更膽粗粗參加親子花式跳繩比賽,雖然成績不算標青,但收穫卻很大。「以前跟她說體育精神,她未必明白,但經過這個比賽,她就意識到,即使比賽期間有任何差錯,都要盡力完成,不能中途放棄」。 突破身體局限——Roy努力突破身體上的局限,以不同方式,陪伴孩子成長。(受訪者提供) 另一收穫,是芷渝在父親感染下,也愛上花式跳繩。「最初是我督促她練習的,但有了比賽目標後,就反過來,她常要求我陪她跳。」Roy透露,芷渝最近正式報名參加花式跳繩班,接受恆常訓練,他反倒「輟學」了,「一來省錢,二來想鼓勵芷渝用心學,我告訴她,爸爸等着她回來教的」。 旁觀者變學徒 母親跟着女兒跳 這場世紀疫症,不單改變了香港人的生活模式,也改變了Amy的運動習慣,「我反而做多了運動,疫情最嚴峻時,每晚都和兩個孩子一起去玩花式跳繩」。這個兩孩之母,過去一直投放不少金錢和時間,讓小朋友體驗不同運動項目的樂趣。「哥哥(長子)學了很多年花式跳繩,現在就主力學賽艇;妹妹(次女)學花式跳繩之餘,還學游泳和跆拳道。」 鼓勵多運動——Amy形容全家都是「大隻」一族,因此希望子女有足夠的運動量,避免體型暴脹。(受訪者提供) 最初鼓勵收身 後來參與其中 Amy笑指,兩兄妹都是「大隻」身形,因此要保持一定的運動量。「他們都是肥仔肥妹,只要不動一星期,身形便會明顯圓潤起來,所以我很鼓勵他們做運動,亦盡可能抽時間陪他們去。」但以往,Amy只限於「陪」,參與度不高,「我本身很少做運動,頂多是一家人行山」,但疫情卻成了她的轉捩點。 「疫情期間,經歷過長時間停課,兩個小朋友那時天天困在家,沒地方可去,我覺得他們很可憐。加上當時連跳繩班都轉為網課,我在熒光幕前,看着教練教他們怎麼跳,愈看愈覺得有趣,於是便提議晚上人流較少的時候,三母子一起在屋苑平台練習跳繩。」而Amy的私人「教練」,正是其7歲女兒嘉晞。 記者問嘉晞,媽媽的表現如何?小妹妹一副嚴師的口脗︰「我給她50分,不及格,因為她有時會做錯動作。」嘉晞又一輪嘴說,已教了媽媽交叉開跳、田雞交叉跳、敬禮跳、跨下一式、跨下二式、跨下三式、跨下四式…… 母女顯身手——在女兒嘉晞(左)的鞭策下,Amy(右)花式跳繩的表現大躍進,要她在鏡頭面前示範幾招,絕無難度。(黃志東攝) 拋開媽媽的身分,作為「學員」,Amy別有一番體會。「以前蹺着雙手看小朋友練習,見他們跳十多二十下便纏腳,我都會沒耐性,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做不到。但現在自己親身跳,便知道原來是很難的,會多了同理心。」 參與體會艱辛——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Amy體會到孩子練習花式跳繩的艱辛,現在更富同理心。(受訪者提供) 過去一年多,Amy持續跟孩子一起跳繩,不僅大家都建立起恆常運動的習慣,親子關係也大躍進。「話題肯定多了,我會不時請教他們,怎樣才跳得好些、如何組合不同的動作,關係比以前親密很多。」 帶氧運動強健身心 4歲起可學 香港專業花式跳繩學校創辦人、香港跳繩代表隊前成員文家駒(Kelvin)指出,花式跳繩是帶氧運動,一方面可增強心肺功能,同時亦是一種全身運動,有助鍛煉肌肉骨骼、身體的協調度,入門年齡也很低,「一般建議4歲起,只要聽得懂指令,有基本的身體控制能力,便可以開始學」。 文家駒(黃志東攝) 雖然該校主力開辦兒童及青少年課程,但每年暑假均會舉辦親子花式跳繩比賽,藉此推廣親子運動,增進兩代之間的感情。「我看見很多父母,除了課業,都很少跟子女傾談,所以想製造機會,讓他們一起玩,多些溝通。」Kelvin表示,二人花式跳繩講求合作,很多地方都要有商有量,一定「有傾偈」,「要跳得好,大家便要建立默契、掌握拍子感」。 做足熱身 免膝蓋受損 雖然花式跳繩是老少咸宜的運動,但他提醒,跳繩時,膝關節承受的重量,約是身體重量的1倍,假如爸爸、媽媽平日鮮有運動,就必須先做足熱身,避免令膝蓋受損。「跳繩之前,要以伸展運動作熱身,另外,也要循序漸進地練習,例如每跳50次便停下來,休息30秒,再慢慢遞增次數,切忌操之過急。」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7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