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叩門準備】升小叩門非只看成績 家長做孩子後盾 增勝算

2022年度小一統一派位將於6月1至2日公布結果,派位未如理想的學童,可把握終極的「叩門」機會,向心儀學校申請候補生學位。叩門面試是官津學校唯一自決收生的途徑,他們對考生的學術水平固然有一定的要求,但其實不少學校更重視小朋友的成長環境,因此讓教師、校長感受到孩子背後有一個溫暖的家、有「用心教」的家長,或有助提高叩門成功率! 家長支援——在「叩門」階段,很多官津學校除重視考生的學業水平,也重視孩子背後是否有「用心教」的家長。(資料圖片) 說到「叩門」,很多家長第一時間會聯想到替子女操練中、英、數等學術試題,但原來這並非學校的唯一考量。記者訪問了兩間熱門「叩門」學校,分別是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下稱長沙灣協和)和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丹拿山循道學校(下稱丹循),綜合兩個校長所言,他們除想錄取精靈的學生,更希望物色到願意為子女提供支援的家長。雖然這兩間不一定是大家的目標學校,但校方的擇「生」條件,多少反映出學界的普遍想法,知己知彼,值得家長參考。 恢復實體面試 看學童真性情 在40校網的長沙灣協和,暫定6月6日展開首輪「叩門」面試,該校有5班小一,預計今年約有20多個「叩門」位。「近5年,我們每年都平均收到約450個申請,學校會有兩輪面試,首輪是單獨面見學生,然後從中揀選50至60人進入第二輪面試,這次就會同時接見家長。」校長蔡世鴻說。 蔡世鴻(受訪者提供) 他又透露,經歷兩屆網上面試後,今年將恢復實體面試,預料大部分學校亦會有同樣的安排,「現場面試,更能看出小朋友的真性情,在無家長的監督下,老師和孩子一問一答,可以得出很多真實答案,幫助學校了解小朋友的狀况」。 「叩門」激烈——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每年「叩門」情况都非常激烈,約450人爭奪20多個「叩門」位。(受訪者提供) 簡單對答 察覺家長教養方式 蔡世鴻表示,「叩門」面試必然會運用到兩文三語,但還是以粵語為主,英普為副,「我們不是要找IQ爆棚的學生,考幾句英文、普通話,只是想看看他們是否有基本的語文能力。更多時,我們會跟小朋友一起看圖書,觀察他是否一個主動學習、有好奇心的人」。 面試看圖書——在「叩門」面試時,不少學校都會安排孩子看圖書,從中了解小人兒的語文水平、表達能力、創意能力等。(資料圖片) 重視閱讀——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是一間閱讀風氣很強的學校,學校亦傾向錄取愛閱讀的「叩門」生。(受訪者提供) 在校長的角度,學生的知識可以慢慢累積,通過6年學習會不斷進步,但先決條件,是要有充足的家庭支援。「想孩子讀得好、學得好,也要看家長願意投放多少時間在小朋友身上。」蔡世鴻笑言,面試時,教師有小技巧可找出蛛絲馬迹,他大方分享過去一些真情的對答︰ 問︰平日多不多去公園玩?誰帶你去的? 答︰有去公園玩呀,多數都是工人姐姐帶。 問︰你和家人會一起做運動嗎? 答︰我們不喜歡做運動。 問︰那麼假期會做什麼? 答︰爸爸看賽馬,媽媽滑手機,我就打機。 問︰你最喜歡吃什麼? 答︰我喜歡吃糖水,爸爸經常買糖水給我做消夜。 問︰吃消夜?你很晚睡覺的嗎? 答︰是啊!我要等爸爸回家。 問︰假如做功課時遇到難題,你會請教誰? 答︰我會問補習老師,她負責教我做功課。 蔡世鴻指出,從以上對話,不難察覺到有些家長「很忙」,親子時間不多,有些則把教養工作「外判」,這種情况,相信大部分學校都不願意見到。那麼,是否全職爸媽會佔優?蔡世鴻斬釘截鐵說不。「有些家長無返工、無事忙,都不理小朋友的。我從事教育工作這麼多年,雖然工作忙碌,但子女小時候,我每天都會幫他們檢查功課、溫習默書,所以家長心態,重要過他們是全職或雙職。」 考量成長環境——在蔡世鴻校長眼中,學生的知識可通過6年學習慢慢積累,但成長環境卻老早奠定,難以改變。(受訪者提供) 看圖說故事 觀察邏輯思維創意 屬港島東區14校網的丹循,同樣是區內受歡迎的學校,去年逾120人競逐8個「叩門」位。校方暫定6月10日舉行實體面試,但礙於疫情,今年只有一輪面試,亦只面見小朋友,不會見家長。來到「叩門」階段,校長徐婉碧不諱言,想揀選一些「閃亮」的學生,「學校當然喜歡『讀得』、表達能力高又活潑的小朋友」。 徐婉碧(受訪者提供) 她透露,面試主要是用粵語,但亦會以英語和普通話作簡單交談,「我們小一至小三是普教中的,所以也想了解小朋友的普通話能力」。惟徐婉碧強調不會考天文地理,「我們不會為難幾歲的小孩子,一般是看圖說故事,從中觀察他們的邏輯思維、創意能力」。她補充,今屆的K3生,正是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時入學的,基本上,他們沒上過多少天幼稚園,也較少和朋輩相處,當中的落差,主要靠家庭教育補足,「雖然面試只得短短幾分鐘,但看小朋友的談吐、回應、禮貌、微動作等,我們都大概知道,家長帶孩子的方式,他們花過多少工夫去教育、支援子女」。 觀察表現——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丹拿山循道學校「叩門」面試除着重考生兩文三語的程度,也會從孩子的表現,觀察其家庭支援是否足夠。(受訪者提供) 照顧情緒:「大抽獎」不理想 忌子女面前宣泄情緒 小一「大抽獎」結果即將揭盅,家長的心情難免忐忑。臨牀心理學家張展圖(Felix)提醒,情緒是互相感染的,家長不宜在子女面前表現得太緊張,否則會影響他們的心理狀態。萬一「派彩」不如人意,就更要保持冷靜,勿讓小朋友看見父母哭泣或憤怒的樣子。「孩子對一間學校是好是差,沒有概念的,他們不會理解父母不開心的原因,但可能有一種『我令到爸爸媽媽不開心』的錯誤觀念,因而產生自責的負面情緒,而小朋友的情緒又會牽動父母,形成惡性循環。」 張展圖(受訪者提供) 惟Felix強調,不是叫家長「死忍」,「當小朋友派不到心儀學校,家長覺得失望、不開心,是人之常情,這些情緒是需要去處理」。他建議,家長可給自己me time宣泄,又或者找朋友傾訴,待自己處理好情緒後,再計劃下一步怎樣做。 至於該如何向小朋友交代派位結果,Felix認為,很視乎孩子在這件事上的參與度。「假如小朋友之前是有參與揀學校,家長可以簡單陳述事實,例如︰『我們派不到第一志願,派到第四志願的學校』。但若小朋友根本沒有參與過,那家長就不用詳述派了第幾志願,只需要直接告訴他,派到哪間學校就是了。」 從容面對「叩門」 勿威嚇孩子 談到「叩門」,Felix再三叮囑家長要保持從容態度,不要向孩子說威嚇話,如「考不到就無書讀」等,這只會增加小朋友的壓力,或會影響表現,但又不宜把面試淡化成「去玩」,「可以告訴孩子,他將要面對一個有挑戰的任務,需要在過程中盡力,但無論結果如何,爸爸、媽媽都愛你、欣賞你」。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8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三位天主教徒特首

5任特首之中,有3位是天主教徒,都在天主教學校受教育。曾蔭權和李家超分別是耶穌會香港華仁和九龍華仁子弟,林鄭月娥則是嘉諾撒會聖方濟各學生。本港宗教團體辦學的不少,分別有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及基督教,基督教又包括聖公會、循道會、浸信會、中華基督教會等。但3位特首均出自天主教學校,未免有點傾斜,而且都是天主教徒,那就斜上加斜。雖然特首是政治人物,但王師奶寫本文,絕對與政治無關,只是好奇,究竟天主教學校教育有什麼特色?尤其是呢3間產生特首的學校。王師奶蒐集資料的同時,發現天主教學校除出特首,栽培了其他行業的精英外,還特別多出高官,而奇中奇的是港華九華的高官最多。小婦人求其講幾個響噹噹的名字,如孫明揚、林瑞麟、黃星華、楊潤雄外,其他界別街知巷聞的有余叔韶、李柱銘、梁家傑、陳祖澤、梁定邦、陳兆愷……再寫下去會寫到手痹。 從校訓中獲得多少薰陶? 每一間學校都有自己辦學目標,校訓是表現學校精神所在,王師奶好想知道一間學校校訓,能影響一個學生立身處世有多少?港華和九華同一校訓:拉丁語為In hoc signo vinces,英譯分別為In this sign you shall conquer和By this sign, you shall conquer(以此徽號 汝可得勝)。寫名人輩出的名校,小婦人不敢苟且,特別向一位資深的港華校友請教。當然華仁校友數以十萬計,自有高人指點,用不着小婦人在此絮絮叨叨。小婦人本來不敢肯定sign字的含義,但經這位資深校友解釋,sign是十字架,並說出當年君士坦丁大帝的一段故事,因十字架的顯現而使戰爭獲勝。究竟曾蔭權和李家超從學校的校訓獲得了多少薰陶,這才是小婦人和社會大眾,甚或教育界希望得知。另一位特首林鄭月娥,她是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學生,學校校訓是Live by the Truth in Love(力行仁愛,實踐真理)。灣仔的聖方濟各書院是一間穩重而樸實的學校,是嘉諾撒會繼聖心書院開辦的第二所學校,比聖瑪利書院的歷史還要長。校訓始終是精神嚮往,能沾染得多少,能薰陶得多厚,各有因緣。 天主教辦學歷史悠久,1843年開辦第一所男童學校。1848年,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來港,後來開辦英法學校,即今日銅鑼灣之聖保祿學校,它可說是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學校。1860年第一批嘉諾撒修女到港,開辦只收女生的英文書院,亦即今日聖心書院的前身。其後不同修會來港傳道辦學,為本港培育人才,篳路襤褸的艱辛過程,有不足為外人道者。相信本港接受過天主教學校教育的人數以百萬計,小婦人也是其中之一,感恩之餘,也希望珍惜天主教教育理念如自由、公義、敬業、尊重國家、遵守公平法律、尋求社會利益。 附加一筆,陳方安生和梁愛詩分別是聖心和聖嘉勒畢業生。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8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玩創校長:未來庠序

你沒有看錯標題,標題亦沒有打錯字,幫大家長知識,了解什麼是「庠」?什麼是「序」?無論你相信進化論所指,人類是由猿猴、經歷250萬年進化而來,抑或創造論的上帝按照自己的樣式創造人類,人類一開始,都是沒有學校存在的。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庠序」就是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學校的雛形。 「庠」一字 是由「广」及「羊」組成,「庠」的出現是因為人類開始了社群生活,隨着生產力提升,社區需要有儲存糧食及飼養家禽的地方,這些糧倉一般會安排年長族人看守,所以「庠」除了是養老的地方,也讓老年人在這個場所中,把豐富的生活經驗傳承予孩童,成為教育場所;「序」是教人射箭的地方,是貴族子弟習武的場所。到了商朝,教育逐漸有系統起來,開始把教育和勞動生產,分作兩項專門的活動,教育需要在專門的場所進行,「庠序」遂慢慢演化成今天的學校。 想了解歷史,需要搜尋和研究資料,像「庠序」一詞,我也花了些時間才能理解背後的典故。但相比起,要了解「未來」就更加困難。事實上,欲了解歷史或掌握現存的知識,只需要上網搜尋一下,就一清二楚;但要在當下去窺探未來,突破今天的處境,那就是一件艱巨的事情,因為未來不是空想的明天,而是需要建立在今天的概念基礎上,再去探索和實踐。不用談得太遠,同時擔任Tesla與Space X 兩家公司CEO的馬斯克(Elon Musk)在2016年 的「Code Conference」科技論壇上,就提出了一些「當天的未來」,如完全自動無人車、人類登上火星、將晶片植入腦內等,當時有很多人認為他在癡心妄想,但2021年Tesla已成為第六家市值破1兆美元的巨頭企業,而我今天也在使用自動駕駛的電動車系統。馬斯克正提醒大家思考,人類未來與科技的相處之道。 反思「學校」角色 創建未來 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在1915年出版了一本對我教育觀影響極大的書籍《明日學校》(Schools of Tomorrow),杜威厲害在於100年前已批評今天的教育問題:「如果我們還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於抹殺孩子的未來。」要讓我們的孩子開創人類的未來,社會需要反思「學校」今天在社會、時代及科技的角色,學校是預備我們的學生進入未來?還是學校已經和未來脫節? 今天仍然有很多學校,以「教材」和「課程」作為學生學習的主導及成就的依歸。於是,教師們的責任是「教盡教材」,學生們則需要「讀盡教材」,教科書和工作紙變成了學習的主軸,家長最擔心讀了的教材考試沒有考,白白浪費了孩子溫習的時間。教材和教學進度雖然非常重要,而透過評估來促進學生學習,亦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但如果學校只側重過去教育系統的成功,卻忽略教育可改變未來的功能,就會出現教育與未來失衡的狀態。 今天如果要建構一間「未來學校」,需要透過教師、家長及社會組成一個學習社群,一方面讓學習者有系統學習課程內容,另一方面需要把學習回歸生活,讓學習建基於科技,並通過「做中學」的體驗形式,讓每名學生都找回學習目標,這就是改變未來之道。 文:朱子穎(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 作者簡介:一直致力實踐教育創新,當過浸信會天虹小學「白武士」5年,把它從殺校邊緣挽救回來,成為教育界佳話。 教學網誌:FB.com/mrchuclassro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8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培養靜觀的態度和習慣

相信不少家長都聽過「靜觀」(mindfulness)可以減壓。本地研究更發現,家長愈懂得靜觀,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就愈好,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自我調控亦愈出眾!聽起來如此神奇,究竟靜觀是什麼呢? 靜觀是指家長提高覺察,留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把注意力放於自己當下所做的事情上。無論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動是什麼,家長都接受自己,不加以批判、不加以評價,真正的「活在當下」。靜觀可以反映於家長的態度和行為上,例如: 家長因為孩子不聽話而生氣,甚至有「生塊叉燒都好過生你」的想法。這時候,家長可以提高覺察,留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我現在覺得很生氣,甚至有點後悔生了這個孩子」),並接受自己,告訴自己說:「這些想法和感受都是我當前這一刻的體會,並無對錯之分,我接受自己在這一刻有這樣的想法和感受。」有趣的是,家長愈能夠接受「人總會有負面情緒和負面想法」,行為上愈不會受這些情緒和想法影響,亦更容易從這些情緒和想法中走出來! 家長洗碗時專心一志,不看手機、不看電視、不聽收音機、不想別的事情,家長將自己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水流的聲音、洗潔精的氣味、洗潔精泡泡的顏色、手指滑過碗碟的感覺等。 連洗碗都可以專心一志,家長和孩子在一起時,自然亦可以將自己100%的注意力放在與孩子的互動上。能夠把生活中的煩惱暫時放在一邊,全心全意做一件事,就是所謂的靜觀活動。很多家長完成靜觀活動後,情緒都變得更平靜,想法亦變得更澄明,於是更有動力去面對剛剛放在一邊的煩惱。 想知道家長可如何通過散步、呼吸和進食與孩子一起加強靜觀?請收看Take a SIP(Science Informed Parenting)家庭教育短片《活在當下.靜觀練習》:bit.ly/3LoXGx9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8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馬灣「森動」之旅 訪農莊逛市集DIY

小朋友平日長時間對着課本和電腦,周末就最好到戶外舒展身心,例如到遠離繁囂的馬灣參加有機農莊導賞團,逛逛以綠色生活為主題的巿集,或參加有趣的小手工製作,過一個有得玩又有得學的綠油油假期!   踏入初夏,綠草遍野,最適合帶小豆丁來一趟綠色小旅程。在6月的指定周末,香港挪亞方舟舉辦「森動」綠悠遊主題活動,讓小朋友可以透過參觀、玩小遊戲和做手工,與大自然更貼近。當中全新的「挪亞有機農莊」除種植了多種植物和蔬果,更展示不同的有機耕作工具和方法,如水耕栽培、雨水收集器等,即日至6月期間只要購買入場券便可免費參加導賞團,在導賞員帶領下認識有機種植冷知識、低碳生活及環境保護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等。而期間限定及由香港基督少年軍協辦的「森活巿集」,有林林總總關於綠色生活的攤位,包括本地有機農作物、手工或天然食品等,全是免費參加。 螢火蟲起舞 雖然要在夏夜裏看到螢火蟲並非易事,但大家可以到室內互動展館「e-Planet夢想星球」參觀,與投影出來的螢火蟲齊齊起舞。 (朱安妮攝) 雨水收集器 有機農莊有巨型的雨水收集器(左),收集雨水來灌溉植物,右邊是有利疏水的畦田。 (機構提供) 有機耕作 小朋友和家長都可憑入場券免費參加「挪亞有機農莊奇趣導賞團」,在導賞員帶領下了解各式有機耕作的方法,以及認識多種植物的形態特性。有機農莊因應不同時令種植了不同種類的植物,如香茅、迷迭香、薄荷、鼠尾草等花類,以及甘筍、茄子、粟米等蔬菜類。部分農作物如薄荷和食用花更會應用於挪亞方舟各餐廳的有機食材及特色工作坊的原材料上。 (朱安妮攝) 除以上活動,每持2張門票均可獲10張遊戲券,於場內憑券自由選擇參與各種小手工,如做手工皂、Tiramisu小盆栽,或用再造紙製成植物心意卡;還有給人仔放電的空中奇遇索道、萌趣動物騎騎樂、自駕車童趣飛馳樂及巨型火箭滑梯及繩網,足夠讓大家樂上半天! 自家設計手工皂——花漾手工皂由皂基倒模開始,小朋友可用花材砌出美麗圖案,凝固後便成了自家設計手工皂。所需遊戲券:6張(朱安妮攝) 小盆栽吃下肚——意式小盆栽甜藝坊讓小朋友利用餅乾、忌廉及食用花等材料,由打忌廉開始到以食用花裝飾,製作成精緻美味的Tiramisu小盆栽,可拿回家慢慢享用。所需遊戲券:6張(朱安妮攝) 種子心意卡——種子心意站不單是教大家做心意卡這麼簡單,而是透過小卡片感受生命的奇妙!由小朋友用器材把再造紙加水攪成漿,再用模具砌出不同形狀製成心意卡,奇妙之處是在上面加入種子後,不久植物便會在心意卡上發芽成長,收卡者一定非常驚喜。所需遊戲券:6張(朱安妮攝) 下午茶品嘗櫻花滋味 玩完半天,是時候醫肚了!認識了這麼多植物,不如再來品嘗一下花的滋味!挪亞方舟度假酒店的豐盛閣餐廳推出「嚐櫻絮語海景下午茶」,當中不少粉紅色的美點加入櫻花口味,如鹽漬櫻花迷你刺身井、白桃櫻花杯、櫻花芝士餅等,加上青馬大橋及沙灘美景,是視覺加味覺的雙重享受。 (朱安妮攝) ■嚐櫻絮語海景下午茶 供應時間:即日至6月30日每天下午3:00至5:00 費用:468/2位用(挪亞方舟門票持有人或酒店住客85折,另設加一按原價計算) 預訂及查詢:3411 8836 ■INFO 香港挪亞方舟「森動」綠悠遊 日期:6月3至5日(周五至日)及6月18至19日(周六及日) 開放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6:00 地址:馬灣珀欣路33號 費用:成人$198,3至11歲小童及長者$158,活動期間設買2送1優惠(每購買或換領2張門票可獲10張遊戲券,現場亦可加購遊戲券) 查詢:3411 8888 文︰顏燕雯 模特兒:Yoyo(註:模特兒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8期]

詳細內容

言語自聊:選擇玩具less is more

跟很多小朋友一樣,玩具店是Konnie姑娘最喜歡逛的店舖之一,因為玩具是言語治療師重要的工作伙伴,它能幫助小朋友發展遊戲技巧,從而促進語言發展。加上玩具店內的玩具款式日新月異,每次去總有新奇有趣的發現。近年玩具商為了吸引家長選購,紛紛標榜玩具加入不少教育元素,一件玩具包含了很多顏色、形狀、質地、花紋圖案等,更有發聲發光的功能,好像要將小朋友在不同年紀該要學的概念都投放在一件玩具中,這樣對家長來說就「抵買」了。但這樣的玩具真的好嗎? 近來看了一些學術文章,研究玩具款式與語言發展的關係,尤其是家長在陪伴小朋友玩不同玩具款式時的語言範例(language input)。因為我們知道家長語言範例的質素是促進年幼小朋友語言發展的要素之一,所以如果那件玩具能容易令家長說出愈多及愈準確的詞彙和概念,就是一件相對理想的玩具了。 其中一個研究比較玩具所包含的概念,原來家長在陪伴小朋友玩較簡單的玩具時(實驗中用了只有不同顏色大小的積木),比較複雜的玩具(實驗中用了印有不同花紋,並用不同質地製成的積木),他們的語言範例會包含更多概念,就好像會說:「試吓擺大嘅紅色積木。」相反家長在玩複雜設計的玩具時,因為太複雜的關係,只能說:「擺呢個」或「擺嗰個」等籠統概括的字詞。對小朋友學習語言而言,當然需要特定的詞彙,而非籠統概括。此外,這個研究更出乎意料地發現家長陪小朋友玩簡約玩具的時間竟然比複雜的玩具長,遊戲中所說的話亦更多,可見簡單的玩具勝過複雜的。 隨着科技的發達,電子玩具包括按鈕發聲,甚至有真人發聲的也愈來愈多,即使作為成人,我亦會覺得這類玩具比較好玩,但原來對於語言範例的好壞多寡來說,傳統的玩具能引導出更理想的語言範例。有研究比較了家長跟幼兒玩傳統入形狀的學習箱和電子學習箱時的說話,原來家長的語言範例在玩傳統學習箱的過程中更多元化,而句子文法的多樣性亦更高。所以,傳統玩具有時真的不遜於昂貴的電子玩具。 玩具分批玩 保持新鮮感 除了以上購買玩具的選擇原則外,亦有一個整理家中玩具的小貼士分享給爸媽。如果家中有很多玩具,而小朋友對每件玩具亦是3分鐘熱度,可以嘗試將玩具分成6至8件為1組,然後,每次只放出1組玩具,其餘的收藏好,每隔2至3星期就換一批玩具,保持新鮮感。有不少家長試過這方法後,都覺得小朋友因為選擇少了反而能專注玩同一件玩具,同時小朋友亦更有機會發揮小宇宙,將那6至8份玩具mix and match,發揮創意。由此可見,家中的玩具不是愈多愈好,足夠和保持新鮮感更為重要。 綜合研究結果及臨牀經驗,選擇玩具時要記住less is more這原則啊! 文:Konnie姑娘(言語治療師、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8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愛情犧牲品

孩子,以前是愛情結晶品,今日變成了愛情犧牲品。本來兩個成年男女之間的感情瓜葛,拍拖甩拖結婚離婚幾兒戲都得,都與我們無關。可是牽涉無辜的第三者,我說的是無法拒絕「被出生」的孩子,就絕對不能「瀟灑」處理。分手離婚,孩子好像貨物要不爭來爭去,要不推來推去,對孩子造成的童年創傷陰影,影響一生。 小孩子生出來沒有父母照顧已經夠慘,被送入院舍以為會得到適當照顧,卻不幸遭受虐待欺凌更是苦不堪言。去年底香港保護兒童會院舍童樂居爆出職員涉嫌虐待合共40名兒童的案件,累計逾30職員被捕。 剛剛法庭又審理一宗兒童家舍男執行幹事涉嫌猥褻侵犯家舍內9歲女童的案件,案中女童在落口供和接受辯方盤問時,要一再覆述案情,她承受何等巨大的壓力?小女孩情緒激動,難以作答,法官中斷盤問。案中被告否認控罪,法官認為女童在盤問時情緒極為激動,難以在毫無合理疑點下接納其證供,裁定被告罪脫,當庭釋放。 缺乏關愛、過度溺愛都是害 還有無數left in the dark的孩子們,可以靠誰來拯救?一想到孩子們一次二次三次無數次地被傷害,我既心痛又憤怒,但又可以點?歸根究柢,造成悲劇令無辜孩子飽受摧殘的罪魁禍首,是誰?誰來保護手無寸鐵、弱小而又最需要被愛護的孩子們? 這個地球,真的不適合孩子們生存!延續下代變成禍延下代,快樂算什麼?父母說了算!童年是什麼?只有讀書算!活着為什麼?滿足父母算!我由聲嘶力竭到無聲吶喊,問父母們究竟點解要生仔,問了這麼多年,還是百思不得其解,如果不愛,為何造業?有些孩子缺乏愛,有些孩子被過度溺愛,結果都是害! 各大小動物團體呼籲大家領養代替購買,還有養寵物之前要考慮清楚,領養可能是一下子衝動的事,但照顧的責任是一輩子的事。養寵物需要一輩子的承擔,何况生仔呢?我懇請各位識生仔的男女,決定生育之前,考慮清楚,愛護子女,不是責任,是天職,是7/24/365日全年無休的事。如果嫌辛苦怕麻煩,以為教養教育一條龍用錢搞掂的話,對不起,莫講沒有資格做父母,連養寵物的資格都沒有! 感情失敗、婚姻失敗,為什麼被犧牲的,總是子女?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8期]

詳細內容

國際親子台:我快樂,所以你快樂

《明報》的親子版叫「HappyPaMa」,我猜想,作為父母的,會明白,想一個家庭幸福快樂,必須要有開心的爸爸媽媽!自孩子出世後,我們經常說︰「只要孩子快樂,我就快樂。」但實情這句話應該倒轉來說︰「只有我們快樂,孩子才會快樂。」一方面,是孩子對父母的情緒及壓力有非常敏感的反應,另一方面,是我們如何生活,是給孩子示範,他將來要怎樣過人生。為人父母,特別是媽媽,最需要的,是照顧好自己的心情,希望更忙也要記下這3點︰ 自己是值得被寵愛 1. 不忘感受自己 「上班、下班、接送孩子、照顧孩子、做飯、處理家務、看功課、處理孩子的情緒」,每樣都是花精神,需要投放時間去處理的。有時連上個廁所都感覺奢侈,又如何找一個專屬時間呢? 但,如果你感覺累了,甚至覺得精神不振,也許,我們真的需要刻意讓自己停下來,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聲。在孩子睡後,刻意不趕着收拾,把自己放空一下,放鬆自己。在小朋友網課的30分鐘,嘗試放下手頭上的東西。趁此時間做15分鐘瑜伽、深呼吸靜觀一回、冲杯咖啡,或做一件自己喜歡的小事。把注意力,重新回到自己身上。 時常緊記,自己是值得被寵愛的,被愛惜不止是家中孩子的專利,也是我們的權利。不要因為自己身分升級了,就以為自己已經失去了「可以有感受」的權利。 2. 找伙伴同行 通常最難受的,是沒有人能真正明白自己。當情緒被接納,感受被諒解,辛勞中有支持,那麼就算再苦,也覺甜。 當我們情緒穩定時,就更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孩子的奇難雜症。另一半的支持,往往是最重要的。但同時,若感情只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麼不論對誰而言,都會構成太大壓力。更好的方式,是有隊友之餘,也有其他可傾訴的伙伴。育兒的課題,與媽媽朋友探討,也許比另一半更能明白自己。職場的辛酸,可能是雙職媽媽更能感同身受。當有了適當的傾訴對象,在教養路途上就不會孤單。 3. 懂愛與被愛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事負責,即使是小朋友,也要他們明白這個道理。比方說,孩子學習的責任不止在父母,也在小孩。父母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充足的「保護網」——這就是安全感,或學術一點的說法是「安全依附關係」。 唯有在愛及安全感中成長的孩子,才會一往無前地找尋自己的目標。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背後有最強的後盾。因此,我們只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被愛、值得被愛,更是無條件地被愛;卻毋須執著於每天一定要替他們核對功課,替他們收拾書包,因為這些都是孩子自己要負的責任。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更要讓孩子看見媽媽也是懂愛、自愛,而且值得被愛。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8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從尊尼狄普官司 看原生家庭影響

美國荷李活巨星尊尼狄普(Johnny Depp)控告前妻安柏赫特(Amber Heard)的誹謗官司仍在審訊,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家暴受害者,引起大家熱烈討論。誰是誰非並非我的關注點,我關注的是:為什麼一個身高約1.8米、年齡超過50歲的男性,尊尼狄普卻供稱自己面對30多歲女性的暴力行為時,完全沒有還擊之力?當妻子安柏向他擲酒瓶,碎片割傷他的手時,尊尼狄普只是用腳踢向櫃門泄憤,怎會如此?但當他在法庭上講及自己童年時,我才對他的原生家庭有更多了解。 媽媽虐打家人 爸爸啞忍 根據尊尼狄普在法庭上的供辭,他生長於一個暴力家庭,童年並不愉快,媽媽是一個非常暴力及殘酷的人,經常暴力對待爸爸和幾兄弟姊妹。面對媽媽的暴力,他們及爸爸都只會啞忍,不會還擊。他憶述童年時,媽媽會向他們幾個孩子拋擲垃圾桶、高跟鞋、電話等物品,亦會打他們的頭。面對媽媽的虐打,他和姊姊會躲藏起來,盡量避開及逃離火線;相反,爸爸面對媽媽的暴力行為時,會選擇啞忍,站在原地不會離開。他記憶中,爸爸從未對媽媽動手,甚或連說一句媽媽的壞話也沒有。 若尊尼狄普的供辭屬實的話,在這樣家庭環境下成長的他,面對妻子的言語、心理及身體虐待時,他選擇的回應方式和爸爸一樣,絕不還手;唯一不同的是,他選擇離婚作為逃離火線的方法,就好像他童年時會選擇避開和媽媽衝突。他表示言語虐待、心理虐待,比起打他造成的傷害更大,因為身體的痛楚他會學懂接受及如何處理,他能忍受妻子的身體傷害,但無法接受她的言語暴力及羞辱,將他描繪成家暴狂,踐踏的他人格,因此要以訴訟討回公道。 成長過程 模仿父母言行 我們每個人的性格、做事方式及價值觀,都會受原生家庭影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透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像把一個一個程式寫入電腦。因此,人的行為既受「電腦」界面上看得見的程式所影響,也被內裏一些看不見的程式驅使,我們稱之為潛意識。 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都是仿照童年在原生家庭裏不知不覺吸收到的;但亦有反其道而行的例子,舉例,部分在暴力家庭成長的孩子,他們痛恨暴力,不論任何情况下都不會使用暴力。然而,這些個案只佔少數,更多情况是仿效暴力,結果是一代一代延續下去,令家暴悲劇不斷重演。 文:傅丹梅(註冊社工、輔導員)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8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

九龍禮賢以孩子為中心 幼園直升小學率約80% 問◢ 香港培道小學幼稚園、德信幼稚園和九龍禮賢學校暨幼稚園,是否都與其小學部有關?幼園畢業生有多少能夠直升?如家中女兒是細B,需要較有耐性的導師教導,哪一間幼稚園比較適合她? 答◢ 其實幼稚園、小學有關連的學校,直升百分率都甚少公布,就算有也只是大約數字。德信小學是津貼學校,沒有直升,收生與讀哪間幼稚園無關,况且它是男校;香港培道小學幼稚園大約有逾50%畢業生可直升上其小學,九龍禮賢學校暨幼稚園則大約80%。如果需要有耐性的導師教導,九龍禮賢比較適合,因為該幼稚園出名以小朋友為中心。 油塘觀塘區 A++幼稚園推介 問◢ 家住油塘,女兒活潑好動,想問天主教聖雅各伯幼稚園及明愛油塘幼兒學校哪一間較適合她?除了這兩間,同區還有什麼幼稚園推介嗎? 答◢ 參考教育局評核報告,本人給天主教聖雅各伯幼稚園和明愛油塘幼兒學校的評級同是A(由A++至A-)。同區的A++幼稚園,包括天主教彩霞邨潔心幼稚園、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觀塘幼兒學校、救世軍平田幼稚園及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幼兒學校。 陸慶濤課程適中 直升羅氏基金一條龍 問◢ 請問你對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和保良局陸慶濤小學二者有何評價?因為想為兒子找這一類直資小學,他是思考型,愛閱讀,但大部分直資私小的課程都較深,甚至比津小教高出一級,怕孩子讀得辛苦。此外,這兩間小學哪間對日後升中有較大優勢?如屬意九龍區英中,應如何選擇? 答◢ 兩者皆為保良局辦的小學。如果你不想課程深,又想兒子日後順利升上英中,保良局陸慶濤小學值得考慮,因為此校課程適中,又是一條龍,可以直升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是組別頗高的英文中學。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8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