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民房四寶:留下來的人

這夜,兒子沒有彈琴,若有所失地呆坐在沙發上,望着地板在出神。老爹知道,男孩有點心事,即使他不願意傾訴,大概也需要陪伴。替他倒了杯水,靜靜地陪他坐一會兒。「×××和×××也要移居到外國了……很快,這裏就只剩下我一個……」他終於打破沉默,也說了一堆已經離開的好友名字。 復課後的孩子或許沒有想像過,久別重逢原來只是另一個告別的開始,每天等待着他們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失去。「你如何看我們?」我對着玻璃窗倒影中的我倆問他。他想了一想,道:「我們是留下來的人。」 從來沒有想過,今天,我們多了一個身分:留下來的人。對於留下來的人來說,無論是什麼原因也好,那怕留下來的原因是因為離不開,他們都清楚知道,離開,並不是一個選項,至少不是在這個時候的選項。 經歷失去的哀傷 誠然,我們都害怕失去,曾經擁有的,一旦沒有了,就會帶來不捨、帶來哀傷,甚至帶來恐懼。前陣子小女兒養了差不多一年的小烏龜突然死去,她傷心得連飯也吃不下,這是因為她經歷失去,而這個失去是無法彌補、無法逆轉的,不是給她另外買回一隻就可以,因為她失去的不單是一隻小烏龜,更是一份感情,一份不能替代的感情。今天,留下來的人,心裏面都有着一份難以形容的傷感,因為他們都在經歷着失去。一回又一回的目送、一次又一次的話別,失去同伴,更是失去關係,關係愈深,那份哀傷也愈深。 留下來的人,心裏面也清楚明白要離開的人的感受,因為大家也在經歷着失去、經歷着哀傷。從前的生活方式、過去所相信的價值,似乎已逐漸褪色,城市的面貌或許依舊,但這個家給自己的感覺已不再一樣。假如我們只是一個旅居於這個城市的遊客,或只是從外地來這兒做生意的商人,這裏的改變不會叫我們感到傷心、難過,因為我們跟這個地方沒有感情,更談不上愛,然而,今天我們感到痛,正因為我們對這個家仍然有着很深、很深的愛。 愛與痛中尋找使命 孩子,老爹不會輕看你每天所要面對的失去,只要你願意,我仍會聆聽你、陪伴你。不過,人總不能把自己長期囚在不捨、哀傷、恐懼中,當我們的眼目只放在各種各樣的失去,就會失去更多。身分帶來使命,留下來的人,不是要委曲求全,而是要在愛與痛之中尋找留下來的使命。老爹明白我們都沒有能力改變處身的環境,這也不是我們留下來的原因。記得你們小時候曾問過老爹,為何天父會創造黑暗和罪惡,而我當時告訴你們的,仍是今天我所相信的。 孩子,天父並沒有創造黑暗和罪惡,黑暗的出現是因為失去了光明,罪惡的出現是因為失去了美善。天父創造了我們,就是要在黑暗、罪惡當中成為光明、成為美善的部分。假如有天,老爹再不能留在你們身邊,願我所留給你們的,是一個光明、美善的榜樣。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歐偉民--救恩學校(小學部)校長。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2女1子。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0期]

詳細內容

【肚皮舞課程】學肚皮舞好處多 鍛煉自信與毅力

提到肚皮舞,大家多會聯想到肚皮舞衣服性感、動作嫵媚,跟小朋友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但如肚皮舞老師所指,小朋友學此舞,既可訓練自信和身體柔韌度,也是一種透過重複練習以達至鍛煉耐性和毅力的運動,家長不妨讓子女認識一下這種有「東方之舞」之稱的舞蹈特色,或者會對它改觀呢! 「長頸鹿、郁膝頭、打開手、似企鵝……」小朋友聽着指示、隨着節拍愉快地扭動身體,這是由李靜雯(Dorothy)主理的兒童肚皮舞班上課的情况。Dorothy自2007年起接觸肚皮舞,2009年開始教成人班,現在更開設兒童肚皮舞班,年齡最小的學生只得4歲。她專長土耳其風格肚皮舞,特色是即興,講求爆炸力,動作細緻,音樂節奏強勁分明,舞動起來有極佳的視覺效果。如果小朋友接收能力高及有節奏感,很快便能上手。不過,Dorothy指學肚皮舞不能夠懶惰,因為它易學難精,「基本動作你可以模仿得似模似樣,但若基礎打得不好,之後再學動作上的變化便會遇到困難或不夠順暢」。 邊聽邊跳--課堂上,小朋友會先配合音樂練習基本肚皮舞動作,之後把它們組織起來,變成一支優美的舞蹈。(賴俊傑攝) 「長頸鹿」「企鵝」 動作有趣稱呼易理解 土耳其肚皮舞基本動作有抬腰(用盆骨力量控制腰肢擺動)、落臀(用大腿和臀部力量使臀部上下擺動)、蛇手(肩膀、手臂擺動,連同提腕及壓腕的動作)等,除了腹部,亦涉及很多臀部、手部和膝腿動作。為了讓小朋友更有耐性地重複練習這些動作,Dorothy除了視乎學生程度編排合適的舞步,也將一些動作改成形象化的名字如「長頸鹿」、「企鵝」、「8字」等,讓他們感到有趣和更容易理解。平日練習時,學生不一定要露出肚皮,但最好穿上貼身舒適的衣服,讓導師可清楚看到他們腹部及腳部動作,也會用一些鑲有響鈴、流蘇或閃片的腰帶,令腹部郁動時整體感覺更優美。 細心指導--遇上年紀較小或處於初學階段的孩子,Dorothy會編排有趣和可愛的動作,並細心指導他們每個動作的細緻位。(賴俊傑攝) 在香港,很少以肚皮舞為主題的舞蹈比賽,但它可歸納為學界舞蹈比賽中的東方舞組別,Dorothy稱由於很少人會選擇以肚皮舞去比賽,所以容易令評判刮目相看,得獎的機會也因而提升。這種舞蹈沒有性別規限,如男生喜歡,一樣可以學,舞步跟女生所學的差不多。很多女孩子都是因為喜歡肚皮舞華麗的衣飾而去學,Dorothy建議家長先帶小朋友試堂,「要他們真正喜歡,才會自發地練習,跳出開心、自信的感覺」。 演出機會--卡帕中東肚皮舞學院兒童肚皮舞課程分為Level 1至3,學生上滿24堂後,或得到教師推薦,可接受考核,通過考核可獲得學院頒發的畢業證書,亦可升級至下一程度,更有機會參與各類型公開演出。(賴俊傑攝) 表演舞衣--Dorothy說,表演用的肚皮舞衣價值由數百至數千元不等,如這套購自土耳其、手工製的舞衣,價值超過8000元,還未計買回來後更改至合身的成本。(賴俊傑攝)   ■小°知°識° 源自中東 土耳其風節奏強勁 肚皮舞的發源地是埃及和土耳其,亦有多種不同風格與流派,中東地區3大主要派別為埃及、土耳其及黎巴嫩。Dorothy所教授的土耳其風格肚皮舞,其特色是節奏強勁,爆發力強,令觀眾有極佳的視覺享受。至於埃及風格肚皮舞一般較含蓄內斂,動作細緻;黎巴嫩風格則介乎埃及和土耳其風格之間,動作比埃及風格大,但又不乏像芭蕾舞的優雅動作。 旅行學起--Dorothy於20歲出頭時到土耳其旅行,接觸到肚皮舞,「當時在朋友家中作客,由一個11歲的土耳其小妹妹教我跳舞,雖然大家語言不通,但仍覺得跳得很開心,之後上網搜尋資料,才知那是肚皮舞」。回港後,她找老師學習肚皮舞,更曾到台灣及土耳其進修。之後她由代課老師做起,到自己招收學生,場地也由到康文署租舞蹈室,變成如今在商廈設立舞蹈學校。她剛為人母,笑稱會更加努力練習和收身,希望盡快回復昔日最佳狀態。(賴俊傑攝) ■I°N°F°O° 兒童肚皮舞課程 對象︰4至9歲兒童 費用︰$240起/堂(1小時),一次報6堂$970 主辦機構︰卡帕中東肚皮舞學院 地址︰荔枝角長沙灣道650號中國船舶大廈2108室 網站︰www.dorothydance.com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0期]

詳細內容

教育提案:幼兒使用電子屏幕的法則

持續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學童在家學習,以及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有增無減。如果學習者是6歲以下的幼童,家長要特別謹慎,因為幼兒若使用電子產品不當,將會對他們的身體、語言能力和個人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在身體方面,小朋友長時間近距離觀看屏幕,用眼過度,會使他們的眼睛和控制晶體的肌肉經常處於繃緊狀態,令對焦不準確,導致短暫或長期近視。兒童在屏幕前久坐不動,運動量不足,也會延緩體格的發展。根據衛生署在2021年9月的建議,家長應盡量避免讓2歲以下的幼童接觸電子屏幕產品,2至5歲的兒童,則應每日限制在1小時內。在使用時,家長亦要注意子女的眼睛和屏幕之間的距離,手機應多於30厘米,平板電腦則應多於40厘米。另外,每20至30分鐘要小休一次,讓小朋友望向遠方景物以放鬆眼睛肌肉。 長看屏幕 不利培育思考、社交技巧 0至6歲是兒童發展的黃金期,其語言能力發展也步入讀寫萌發的重要階段。以看卡通片為例,屏幕上色彩豐富及無休止的連續畫面,往往令幼兒的思緒只被畫面內容帶動,減少了他們主動運用大腦思考的機會,這將不利於培育思考、組織和表達能力。其實,無論小朋友使用智能電子產品學習或消閒,家長也應盡量陪同,並從旁解釋內容和教學點,以及多向孩子提問,從而刺激他們思考,以提高學習成效,也可防止他們接觸網上不良資訊。 在個人成長方面,幼兒觀看屏幕的時間愈多,與其他人練習社交和溝通技巧的場景便愈少,向朋友打招呼或與人交談時保持眼神接觸等社交技巧也派不上用場。為了增加小朋友與人面談的機會,家長宜多跟子女討論共同觀看卡通片或短片的內容,鼓勵他們表達想法,促進親子溝通。 在2020年,香港大學聯同數間大學曾就本地家庭及幼兒使用電子產品的情况發表研究報告。當中指出,父母過度使用電子科技產品,跟子女的心理及社交障礙有直接關係。這可能源於家長專注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分散了他們對孩子的關注度。同時,如小朋友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等同減少了一家人作其他親子活動的時間。由此可見,如果家長希望子女善用電子產品,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要時常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瀏覽資訊或社交媒體、追看電視劇或電影等。 規定時限 夠鐘前預告忌即落閘 此外,我會建議家長制訂以下管教子女的策略:一、家長與子女共同制訂日常作息時間表,預先規劃學習、遊戲和休息時間,讓子女按着時間表行事,有規律地作息。二、如果必須讓幼兒接觸電子屏幕產品,家長便要規定時限和次數。但家長注意不要在限時完結時,立即拿走子女手上的電子屏幕產品,因為這是引致雙方爭執的常見原因。較佳的做法,是在限時快要結束前,先給子女預告,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並請他們盡早完成遊戲任務或儲存進度,隨後自行放下裝置。三、訂定目標及規則,例如進餐時全家不准開着電子屏幕產品,並要求其他照顧者 (例如祖父母及家傭)貫徹執行,切忌標準不同,以免孩子無所適從。四、培養子女建立「非電子屏幕活動」的嗜好,包括桌上遊戲(如象棋、拼字遊戲)、球類活動(如羽毛球、足球、籃球),以及戶外活動(如踏單車、遠足、游泳)等,讓他們明白,除了電子產品外,還有很多既有趣又有益身心的活動可以參與,長遠亦有助避免子女沉迷於電子產品或網絡。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吳婉婷(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及學習領導學部講師)--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為本港主要師資培訓機構,致力對本港教育政策與發展作出貢獻。專欄內容由學院學者及導師(包括言語治療師)提供,分析教育問題,破解迷思。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0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幫助孩子處理極端壓力(一)

香港生活節奏急促,有壓力在所難免。當壓力超越我們所能承受時,有些人或因不懂處理而選擇傷害自己。看見這些新聞,任何人都會痛心。問題是,每個人對壓力都有不同的看法,其抗壓力亦有所不同。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做什麼來幫助孩子處理這些「極端壓力」呢? 家長要先留意孩子的生活變化,才可及早察覺這些變化對孩子的情緒影響。早於1960年代,美國精神科醫生就從兒童與青少年的角度出發,為不同種類的壓力事件評分,以下是部分例子:(見表) (插畫:黃清渝) 壓力事件和評分會因時代和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以上資料未必能夠完全反映現今香港年輕一代可能經歷到的壓力事件。不過,從這分類我們可以得知: 兒童及青少年對朋輩關係、學業成績和課外活動都十分在意。有些大人覺得「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跟不上潮流、被同學取笑、不能和朋友或重要的人在一起、不能參加某項活動),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天塌了下來」的「大事」! 超卓表現也成壓力 在比賽和考試中表現超卓等正面事件,都可以為兒童及青少年帶來壓力。孩子可能會不習慣突如其來的正面關注,亦可能會擔心下次不能再獲得相同的成就。 親子關係對兒童及青少年來說十分重要。如果親子之間突然出現很多摩擦,又或者親子互動充滿負面情緒,家長就需要特別留意,並考慮應否特意為孩子安排正面的交流機會(例如:特意安排不談負面事情,只談正面事情的親子時間)。另外,父母之間的關係對孩子來說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感情變差,就算親子關係沒有明顯變化,孩子都可能會受到困擾。  下期繼續再和大家討論如何留心孩子的變化和幫助孩子處理極端壓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0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孩子最想翻開的生死書

我在學校給學生上圖書課,帶着他們看書,必然要選上一堆書,作為關鍵的材料,總有幾本讓我特別有感,這本是其中之一。學生的氣質和興趣都不一樣,問他們最喜歡哪本選書,也總有不同的答案,這本卻每每榜上有名。無論是我在課堂的分享,還是當值時帶在身邊順便推介;無論是學生們課堂討論的反應,還是隨心的留言,這本都肯定迴響十足。孩子看着看着,帶着好奇的眼光;大人讀着讀着,也會讀出別樣的感動——這本書,就是《壽命圖鑑——從人類到宇宙萬物的生命圖鑑》(圖)。 小朋友對圖鑑不陌生,手邊隨時找到好些五花八門的圖鑑小書:動物小圖鑑、宇宙小圖鑑、萌寵小圖鑑、汽車小圖鑑、歷史小圖鑑、樂高玩具圖鑑、角落生物圖鑑……圖鑑在小朋友眼中不一定是工具書,那圖文並茂的樣式,甚至是可愛手繪風,玩味十足,讓孩子易於理解和接受,所以一直很受小朋友歡迎。圖鑑閱讀比較直接,放手讓孩子自己讀,只要當中的知識點程度合適,閱讀難度也不高,放着讓孩子自行發掘,也樂趣無窮。但是,我認為《壽命圖鑑》卻是屬於那種不能「輕易放過」的書,大人要引導多少也許「豐儉由人」,但要是能帶着孩子來閱讀和思考,收穫之多,往往令人驚訝。 我們可以把《壽命圖鑑》視為少兒科普書,其畫風活潑,表述風格輕鬆幽默。它直觀地向讀者提供大量數據和資料,介紹生物的壽命、人體的細胞和器官的普遍存活時間,還有世界不同國家的人,他們的平均壽命。同時,書中還列出了食物、機械、建築物和宇宙天體的存在期限。 檢閱萬物生命 以小見大 我們不難發現,《壽命圖鑑》的科學外殼底下,是一趟天堂壯遊,天神翻開生死書,一一檢閱天地萬物:生命有涯,哪管是只活一星期的魚兒,還是千年古木;哪管是稍縱即逝的彩虹,還是幾百億歲的宇宙,也有消失衰亡的時候。鳥獸蟲魚各類動植物,不論蚊子還是燕子,海星還是大猩猩,獨角仙還是仙人掌,大化之須臾或是久長,各有所異,但每個生命,都得拚命地尋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努力地活着。 生命舞台上,拚的是生命力的堅韌,有的是為生存的奮鬥,有的是對命運的挑戰,有的是為下一代的犧牲。從個體到整體,以小見大,這裏可以和孩子討論的內容太多,空間也太廣闊了。重要的是,所有關於生命的話題,孩子不但希望得到知識上的補充,更非常需要我們給予帶有情感的註腳。  萬物生滅之必然,是必然,卻是沉重的,尤其對孩子而言。前陣子,女兒飼養的寵物離開了,近距離目見生命一點一點流逝的過程,她無法排解心中的不安與不捨。為了讓她釋懷,我也就借《壽命圖鑑》和她打開生命的話題。當聊開了,天南地北,那一下,我明白了小朋友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它既輕易地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又不着痕迹地帶着他們展開一場嚴肅而深刻的思考,卻渾然不覺。 翻開這本「從人類到宇宙萬物的生命圖鑑」,不要「放過」,舉重若輕,帶着孩子一起討論生死——既有一死,才容易觀照生,正如此書文案寫道:「明白壽命有限,所以更加努力的活着。」感受生命的動人,珍惜每個瞬間,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萬物,熱情地擁抱生之美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0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爸爸2.0 upgrade計劃

父親節快到了,大家會如何跟爸爸慶祝,又或者期待着孩子如何跟自己慶祝呢?不如送一份禮物給自己。藉着父親節,反思一下幾個爸爸在新世代的角色與功能,來一個爸爸2.0變身計劃好嗎? 爸爸要做聖鬥士星矢 付出無條件的愛 要切合這個世代的父親,我精選了幾個爸爸角色(與功能)給大家參考一下。第一個就是爸爸要變身成為聖鬥士星矢。 《聖鬥士星矢》中的聖鬥士都打不死,經過連番苦戰,新傷舊患多不勝數,為的就是要守護他們親愛的女神雅典娜。那一點愛跟爸爸與孩子無條件的愛十分相似。爸爸接納孩子就好比聖鬥士保護女神一樣,是無私、無條件付出,並非因為女神為他們做了什麼而付出性命保護她。我們也不會因孩子將來會為我們付出什麼,而計算今天我們所付出的。 那種無條件的愛其實就是接納精神,無論孩子如何,我們也會傾盡所有愛護他們、保護他們。無論他們發生什麼事情,我們也會付出所有包容與扶持。有了這種無條件的愛,孩子在我們的愛下充滿了安全感,加上爸爸強者的形象,試問世上哪有孩子會不喜愛呢? 爸爸要做《龍珠》裏的孫悟空 為家庭犧牲 爸爸在家庭的角色就好比《龍珠》裏孫悟空一樣,一家之主,同時也為家庭犧牲所有。當爸爸要有犧牲的覺悟,為了成就孩子,有些事情要犧牲也在所難免。 例如爸爸為孩子學習,犧牲金錢。 例如爸爸為孩子健康,犧牲自己的飲食習慣,成為好榜樣。 例如爸爸為教導孩子,犧牲私人時間,加以陪伴。 例如爸爸為跟孩子同樂,犧牲自己娛樂時間。 這些犧牲,會為家庭帶來重大改變。到最後爸爸得到的會比犧牲的更多。當中包括孩子的尊重、孩子的仰望、孩子的信任。 爸爸要做路飛 不停升級學習 爸爸另一個角色就好像漫畫one piece裏的路飛一樣,不停升檔升級,成為更好的父親。只有不停學習,不停進化,才能夠迎接新世代孩子各種各樣的需求。 爸爸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他們喜歡的遊戲,一起觀看他們喜愛的電影,聽時下年輕人喜愛的歌曲,學習跟孩子拉近距離。這些都是為了跟孩子「同聲同氣」。有些時候,父親亦需要提升軟件,upgrade最新版本,學習更多成為父親的技巧,了解孩子的想法。這樣才可以開放胸襟,接納孩子的多樣特性。 其實,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父親的地位,我們又是否輕易放棄這個無可代替的角色呢?要接納孩子,要付出時間。同時也不能夠缺少太太的支持與配合,這樣才可以保持隊形,共同享受教養的樂趣。 祝各位爸爸父親節快樂。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Vinic爸爸--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0期]

詳細內容

感創航道:學校面對挑戰的決心和毅力

「特別暑假」完結後,已回歸校園的師生正面對什麼挑戰?學校恢復的「常態」,是學生熟悉的嗎?疫情期間,面對不同的變化,成人比兒童更有認知能力去吸收和消化資訊,更能調適自己去面對改變。面對這班缺乏能力的兒童,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視後疫情兒童的身、心、靈健康。 是危是機? 「感.創.做」(Learning By Doing,簡稱LBD)課程是素養導向的,致力培養孩子各項共通能力,促進自主學習及全人發展,以面對未來的挑戰。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其中一項核心服務是教師培訓,我們期望教師能掌握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以更有彈性的策略去調適教學內容,回應學生和社會的需要。我們喜見伙伴學校的成長,他們展示出更大的決心和毅力去展開更多的延伸學習,以回應後疫情所帶來的挑戰和影響。 循理會美林小學是計劃的伙伴學校之一,小一及小二常識科均採用由教育大同設計的LBD課程。這兩年與他們同行深深感受到學校致力培育孩子成為有情、有愛、有同理心的人。他們將LBD的理念和精神延伸至整個校園,全面推行正向教育,讓校園成為學生的安全網,關愛孩子的身、心、靈健康。以下是鍾日榮副校長和大家分享正在推行的活動內容和理念,我們可以藉此了解他們如何延伸LBD課堂的精神,推展正向的學習氛圍,強化學生的抗逆力。 創意正向小故事 與創意課堂結合的LBD,主題是「LBD創意正向小故事」,內容大致是讓學生初步認識24個性格強項,了解其特質,然後和組員分享自己擁有的性格強項,並為其中一個性格強項創作故事,或以自身的經驗寫成小故事,最後拍攝成小劇場與同學分享。 LBD自3年前在一年級的常識科開始推行,來年將發展至三年級的常識科,其理念已由單一學科發展至學校其他科目,以及不同類型的活動,我們明白LBD為學生帶來具體、真實的體驗,讓他們親身接觸、以參與取代傳統的聽講,令學習更立體和深刻,學習動機亦隨之提升。 我有選擇 是次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可從眾多的性格強項中自由選擇喜歡創作的一個,或是獨腳戲,或是二人對話的短劇,都由他們和組員自行計劃和創作。有英雄故事,有家庭故事,題材十分廣泛,在不設規限、尊重意向的氣氛下,不論故事屬長或短,學生都樂在其中。 我有伙伴 LBD重視學生協作能力,尋求共識、妥協和互讓是可貴的態度。共同創作背後,學生需要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需要學會聆聽對方,活動中教師適時提醒勿忘合作,為的要讓學生懂得放慢,學會協力攜手的重要。 學習之根本 是次的正向活動結合LBD精神,教師沒有預設的講解內容或答案,教師角色需要順隨學生的反應隨時回應和調整,學生協作的創作故事才是今次學習的主角,因此各班所探討的性格強項各有不同,這故事是屬於各班,是獨特的,這恍如他們自己發掘的寶藏,是全班共同擁有和分享的,彼此都成為學習的主角。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洪美芝(教育大同學校同行者)、鍾日榮(循理會美林小學副校長)--由教育大同和伙伴學校教育工作者輪流執筆,分享Learning by doing 理念及最新動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致力蒐羅教育新思維,開拓教育選擇,助大家一起反思,共譜教育的大同世界!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0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德國踩單車都要考牌

大家好!身在德國的華德一家已經適應全民除罩的生活,華德爺爺和奶奶也如一眾歐洲國民,正密鑼緊鼓地去旅行,所以久未擔大樑的華德媽每天都領着兩兄妹踩單車上學去!雖然我住了德國那麼多年,照道理需要考一個德國車牌來方便出行,但事實上我實在太宅了,留在小鎮裏就已經忙不過來。也許到了真正畢業後,在大城市找工作的話,我才有需要天天駕駛吧! 話說回來,單車其實是德國人非常重要的代步工具。德國兒童在兩歲左右已經會在行人路上駕駛無腳踏單車,通常在4至5歲就可以完全學會這門生活必要技能。但直至兒童獲取「駕駛執照」前,家長必須在路上陪伴左右。這些事例其實也挺切合德國給外界的印象——「理性」和「嚴謹」。 夜間騎車必須開前後燈 騎車不能戴耳機 而我的生活經驗裏,還體會到「規矩」,雖然不代表普遍德國人的性格,但「規矩」在德國無處不在!見微知著,單是騎單車已可見一斑,例如夜間騎車必須開前後燈,不能戴耳機騎車,成人必須使用兒童車座來載小朋友出行等。想當年,我在香港大西北的某鄉村成長時,母親往往就放我在後輪上的鐵架,囑咐我要抱緊她的腰部來一起騎車回家。到現在我騎車時偶爾也會哼起那首耳熟能詳的廣東話流行曲「不要不要假設我知道……」當然,多年前的香港法例也禁止單車後座搭載乘客,並有詳細法例規管自行車的道路使用。 在德國騎單車,成人必須使用兒童車座來載小朋友出行。(作者提供) 小學生獨自騎單車 必須考取「駕駛執照」 在德國,小學生若要獨自騎單車出行,必須考取「駕駛執照」。基於安全理由,小朋友作為道路使用者需要透過上課和考核,以輔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道路安全意識,此舉可能令初來生活的人們驚訝,但卻令家長們份外安心。德國的小朋友大約在小三、小四的年紀便會獲派發自行車駕照的基本學習手冊,內容關於自行車上必須有的部件:例如前後車燈、手煞、鈴鐺等,以及交通標誌及規例。某天我送華德上學時便遇到警員到學校開班講學,並在路口提示人們騎車的方向,孩子們在警察的指導下,正確的上車下車,騎車走直線和弧線,控制車距,拐彎,打手勢等! 想到有時候我因為等不及交通燈,會偷偷地逆線行車,當天在警員的注目禮下,我才好好遵守交通規則,實在有點慚愧。反思後我明白到,若我作為成年人不以身作則,也會為小朋友帶來不良影響。長話短說,德國的暑假在6月底便會正式開展,這年我們也會多出外走動,希望下次為大家帶來更多路上趣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華德媽--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0期]

詳細內容

熱門話題:子女闖禍冷靜聆聽 5步化解 培養責任心

近日一名小童,在玩具店不慎碰跌一個大型擺設,家長一度要賠償3萬多元解圍(後獲退款),事件引起全城熱議。小朋友在公眾場所闖禍的情况不時發生,專家指出,家長如何介入這個場面,將影響孩子往後怎理解這個經驗,也間接向他灌輸了一套解決問題的方式,所以整個過程必須謹言慎行,避免給小朋友留下心理陰影。 早前在玩具店不慎碰跌大型擺設的男童,其父母最終獲店主全數退回賠款,事件雖告一段落,但男童父親接受電台訪問時指出,兒子猶有餘悸,需要接受心理輔導。事實上,小朋友危機意識薄弱,類似情况,隨時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兒童身上,註冊社工兼資深心理輔導員陳源裕提醒,家長在收拾爛攤子時,宜採取以下5步,避免影響小朋友的心理發展。 陳源裕(受訪者提供) 第1步︰慰問孩子 不論情况多糟糕,家長首要做的,是馬上慰問孩子,了解他有否受傷。這個動作,正釋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你有無事對我們很重要。」讓小朋友知道,在父母眼中,他的價值遠勝貨品的價值。 第2步︰瞬間冷靜 小朋友衡量事情的嚴重程度,往往取決於家長反應。假如家長表現惶恐不安或流露激烈情緒,他會認定自己犯下彌天大禍,並把這個經驗鎖在記憶之中。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儘管人的本能反應往往是驚慌、憤怒、瘋狂,但為人父母者,需要學習冷靜和放鬆,並即時告訴自己︰「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要盡快去接受。」 第3步︰聆聽支持 當下應該給予小朋友親述事件經過的機會,但家長語氣要平和︰「不要緊,你告訴我們就可以,當時情况是怎樣?」切忌帶着質問的口脗︰「你有無搞過?」或許在困窘的景况下,孩子有可能撒謊,但這個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透過聆聽,表達出父母願意和他同行,亦可在口頭上作出實際的支持,「爸爸媽媽會幫你去處理」。 第4步︰承擔解難 家長要從聚焦問題轉為聚焦於解決方法,並坦然承擔當付的責任。當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到要忠於自己、坦白面對過失,將來的心理發展亦會較健康。相反,假如家長不論對錯,都堅持「死撐」,恐怕小朋友日後亦會有樣學樣,不願為自己的問題擔當,甚至習慣把矛頭指向別人,形成憤世嫉俗的性格。 任何事情,都可以化成小朋友的學習經驗,但視乎父母如何介入這個經驗。回家後,家長可嘗試鼓勵及引導孩子抒發情緒,「當時你有什麼感受?你是否很驚慌」?當情緒被認可、被表達,小朋友便較容易走出陰霾。 小朋友危機意識薄弱,亦較「論盡」,很容易在公眾場所闖禍,家長如何收拾爛攤子,或影響孩子往後行事為人的態度。(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事件無關,tampatra@iStockphoto) 第5步︰反思學習 下一步,便是總結經驗,和孩子一起反思,這個經驗提醒了我們什麼?從中學習到什麼?假如家裏有公仔,可把它們圍在小朋友身旁,像是給他「集體力量」,一起傾、一起想法子。父母亦可和子女分享自己小時候的闖禍經驗,讓他們明白,原來每個人都會犯錯,生活上亦有很多難以預料的事情發生,要學習用適當的心態去處理。 若家長能夠幫助孩子從一個負面經驗轉化成不同的想法,這個經驗將不再成為他的枷鎖,反而有助孩子成長。   •知多啲:接納孩子情緒 陪伴承擔責任 逛街前提點孩子小心 既是3孩之父,亦是6A品格教育認證講師的李灝濂(Vinic),固然享受一家大小一起shopping的樂趣,但每次出門前,他都會預先提點孩子需要注意事項,尤其將要去放置了很多易碎品的商店,就會再三提醒他們小心一點。不過,小朋友難免冒失,Vinic說,他的子女曾試過在店內碰跌人家的貨物,幸而沒有摔破,用不着賠款,但孩子多少也受驚,「因為店員表現得不高興,當孩子被陌生人喝止︰『小朋友,不要碰!』很自然會覺得驚慌」。 李灝濂(資料圖片) 遇到這種情况,Vinic會先請小朋友停止搗蛋行為,再跟店員說抱歉,然後慢慢帶孩子離開現場,避免尷尬。遠離現場後,他會向小朋友解釋,下次可怎樣防止同類事情發生,「可能是不要觸摸商品,或經過『危險』的地方時,雙手放在背後,避免左搖右擺等」。 與孩子跟店員道歉 但若涉及商品損毁,需要賠償,Vinic認為,家長首要是陪伴子女在側,處理他們的情緒,「不要讓小朋友感到是要他自己一個人受罰。有需要時,可與他一起跟店員道歉」。 他續稱,當孩子闖禍後,家長應抱持6A品格教育裏的第一個A——Acceptance(接納),並從兩個層面去接納。第一個層面,是接納小朋友當下的情緒,例如驚慌、擔心、羞愧等;第二個層面,是讓孩子明白到,無論他所犯的錯有多大、後果多嚴重,父母都接納,並在他身邊陪伴。 6A品格教育其中一個 A——Accountability,指做錯事需要負責。但Vinic強調,責任是要合理,假如牽涉賠償,已遠超孩子可承受的範圍,也不要以賠償金額來增加小朋友的罪咎感,更勿用這手段迫使孩子「學乖」。 孩子對自己的過失可能會感到驚慌、擔心、羞愧等,家長可先讓他們抒發情緒,再幫他們重整經驗。(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事件無關,SDI Productions@iStockphoto) 文︰沈雅詩、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9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攜手提升家庭幸福,定期「把脈」

自2019年,家福會展開「香港家庭幸福指數」調查研究,首創一套信效度俱佳,以及切合香港社會文化背景的家庭幸福量度工具,並透過全港調查,定期評估香港家庭的幸福水平。家福會最近公布「香港家庭幸福指數」2022調查結果,適逢5月是家福會舉行的「家福月」,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些重點和建議。 家庭幸福指數跌 「較差」組別增 「香港家庭幸福指數」2022,各個範疇平均為6.10分,屬「一般」水平的低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香港家庭與家庭內部相關的範疇,得分相對較高(屬「一般」水平),包括: ˙家庭團結(7.40分) ˙家庭資源(7.20分) ˙家庭健康(7.07分) 在其他3個家庭與外界互動的範疇,3項得分則低於5分(屬「較差」水平),包括: ˙社會資源(4.80分) ˙生活平衡(4.66分) ˙社會連繫(3.26分) 對比「香港家庭幸福指數」2019,平均分由6.31分下跌至6.10分。整體家庭幸福指數屬「一般」組別的家庭,亦由2019年佔50%下跌至2022年佔43%;而屬於「較差」組別的,則顯著增加至19%,增幅有7個百分點。另外,「社會連繫」、「社會資源」下跌幅度最大,其中「社會連繫」下跌0.86分,「社會資源」下跌0.47分。 「貧者愈貧」須正視 建多元支援網 香港家庭幸福指數整體下跌,家庭幸福更出現「貧者愈貧」的現象,情况令人憂慮。因此,政府必須及早正視問題,把「提升香港家庭幸福」納入施政目標,制訂家庭友善的社會福利、教育、醫療、勞工等措施。我們亦提倡「家庭照顧伙伴」的理念,家庭成員不論同住與否,都可用團隊彼此分工合作的模式去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情,特別是照顧家庭成員的責任,而非將照顧者的擔子集中於某些家庭成員的身上。 要全面提升香港整體家庭幸福,官、商、民三方面責無旁貸,必須加強合作,強化家庭與外界的互動。政府方面,在強化及制訂支援家庭的政策上,應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和給予更多資源,以結集出一個更多元的支援網絡;商界方面,其中物業管理公司可幫助識別有危機的家庭,以及轉介至適切的服務,建議物管公司與社福機構合作,為員工提供相關訓練。我們鼓勵民間重拾「鄰舍互助」概念,大家參與義工活動,加強社區網絡,增強「家庭團結」。 世界在變,家庭形態亦不斷轉變,今年家福月的主題為「轉變中的家庭幸福」,我們深信「無論世界點變,只要有你在,家就在,最緊要一家人!」,只要相信家庭和家庭發揮的力量,實踐「最緊要一家人」的精神,大家仍然可以締造美滿和幸福的家庭。 最後,我們鼓勵大家到家福會網頁(www.hkfws.org.hk/hkfwi)填寫「香港家庭幸福指數」網上問卷,為自己家庭幸福把脈,並獲取提升家庭幸福的建議及一起努力。 文:張詠珊(家福會高級經理)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