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讀樂樂:散播謠言的第二個惡人

《第二個惡人》 (網上圖片) 文:林木林 圖:庄野菜穗子 出版社:拾光工作室 金獅子長有一頭金色鬃毛,威風凜凜,自命不凡。當善良的銀獅子可能會挑戰他成為國王時,金色獅子便到處散播謠言,惡意中傷銀獅子,誣衊銀獅子非常兇殘,會出手傷人、搶奪同伴的食物,大家要避之則吉。 金獅子說謊 動物以訛傳訛成幫兇 動物們聽到這些傳言,竟不加思考,以訛傳訛,最終一發不可收拾。傳言像漣漪般擴散開去,就連在遠方島嶼的企鵝都以為銀獅子是個壞蛋。雖然有些受過銀獅子幫助的動物會為他辯護,但孤掌難鳴,未能還銀獅子清白。正如書中所說:「謊言會靈巧的迎面而來,真相卻得努力找尋才能大白。」 最後,謠言把金獅子推上了國王寶座,金獅子得償所願,成為權力的核心。然而,金獅子好大喜功、揮霍無度,為了蓋黃金城堡、黃金城牆和黃金獅子雕像,弄得民眾失去工作、房子和土地,整個國家變得一片荒涼。 以上是《第二個惡人》的故事內容,表面上,金獅子是故事主角,但實質的故事主角卻是第二個惡人,即傳播謠言的所有幫兇。 第一惡人金獅子,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主動向動物們宣揚虛假新聞,最後奸計得逞,成功破壞銀獅子的形象和信譽,自己就攀上了王位。金獅子的做法固然是錯的,但一眾動物人云亦云,不問緣由地把金獅子的說話信以為真,傳遞錯誤的資訊,無疑成為了金獅子的最大幫兇,成為了無數個「第二個惡人」。 單憑金獅子一人可作惡嗎?我想未必,還要靠眾多謠言傳播者的默許和吶喊助威,而動物們對謠言照單全收,最終身受其害、自食苦果,也實在是責無旁貸。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都充斥着各種各樣的真假資訊。乘科技之便,大量資訊不費分毫便唾手可得。但有時候,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昂費的。當你觀看一段免費影片時,可能便夾雜着好幾個推銷廣告,不單佔用了你寶貴的時間,甚至在不知不覺間被廣告「洗腦」,結果大破慳囊,花費購物。 資訊氾濫 再三查證辨真偽 在資訊氾濫的年代,如何辨別真假,也是一門學問。最理想的方法是盡量尋求第一手材料,並採用不同的資料互相驗證,綜合和分析後再提出問題和質疑。不過,在講求效率的社會,要不斷過濾資訊,又要時刻保持清醒,實在是太累人了。 我知道不少學校,都會特別針對如何分辨真假資訊設立專門課題,讓學生們掌握判斷資訊真偽的方法。我覺得這是十分與時並進,值得提倡和鼓勵。刀槍殺人,血流成河,是肉眼所能見;人言卻可殺人於無形。正如書中所述:「合乎某人心意的謊言,可能會讓整個世界改變。所以,務必再三檢驗!」謠言止於智者,希望大家都選擇成為智者,而不是雖無惡意、拙於思考的第二個惡人。 文︰Carol Ma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4期]

詳細內容

世界閱讀日:不遮蓋現實陰暗面 讀戰爭繪本 學和平共處

俄烏戰事爆發,一幕幕令人心碎的場面,不斷透過新聞影像映入眼簾。「戰爭本質」、「人性扭曲」、「和平真諦」是個不容易但有需要跟小朋友解釋的課題。本周末(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不如一起以書本引領孩子窺探世界的黑暗角落,用故事燃起他們心裏的火光與希望! 地球的另一端烽火連天,家長可透過圖書,引導孩子反思戰爭的禍害。(monzenmachi@iStockphoto) 木棉樹出版社編輯黃雅文過去主理不少以戰爭為題材的圖書、繪本,但說到最喜歡的,她首推《BOOM色彩世界的戰爭》,「這本書由文字、圖像到設計,都超棒!我欣賞作者並沒有把孩子讀者幼齡化,雖然它把真實的戰爭場面簡化了,卻沒有『偷工減料』,以故事、情節、圖畫,說出很多真理」。 黃雅文(受訪者提供) 場面不「偷工減料」 道出真理 《BOOM色彩世界的戰爭》作者、繪者︰Ximo Abadia。譯者︰馬思一。出版社︰木棉樹。 故事講述兩個相鄰小鎮,一直和平共處,直至兩個鎮分別誕下一個迷戀紅色和一個為綠色瘋狂的男孩。兩個孩子有天碰頭,彼此也不能說服對方改變心意,二人都生氣極了,於是各自回到鎮上,向居民撒起謊來。一個說:「紅魔怪吞噬樹林,摧毁房屋!」另一個說:「綠巨人燒毁農田,擄掠小孩!」 「謊言重複的次數愈多,聽上去就愈像是真相」,黃雅文說,故事發展下去,是兩鎮居民都陷入集體恐慌,兩個以謊言立足的男孩,得到了最高權力。兩個男孩都誓要奪取對方的小鎮,居民紛紛逃離,鬥至只剩下二人時,他們都用上可毁滅一切的炸彈去瞄準對方,「他們齊齊發炮,從此紅色和綠色都消失了,剩下來的,是一個黑色、再沒有顏色的世界」! 黃雅文推介另一本與戰爭題材相關的繪本《誰贏了?》,跟《BOOM色彩世界的戰爭》有異曲同工之妙。「《誰贏了?》可橫跨的讀者年齡層更闊,它是無字書,3歲和90歲讀起來,會各有領悟。」 《誰贏了?》作者、繪者︰Kjell Ringi。出版社︰木棉樹。 誰贏了戰爭? 是死神 故事中的兩個人,長期處於面對面的敵對狀態,他們不斷比併,想知到底誰比誰強?他們由原始一直鬥至文明,為了贏過對方,彼此奮力升級武器,由軍刀到槍炮,最終更出動「生化武器」。當大龍遇上噴火巨龍,戰爭一觸即發,終於分出高下。但誰贏了?黃雅文如此解讀:「是死神!」她說這本書揭露了戰爭的真相,「每一場戰爭,不管是入侵國和被入侵國,根本沒有贏家,收穫最大的,只有死神,因為它收割了很多生命」。 俄烏戰事爆發後,不少烏克蘭平民逃難至鄰國,羅馬尼亞邊境防衛人員就特別在與烏克蘭交界的橋上擺滿玩具,送給經過的孩子們,藉此安撫他們的心靈。這一幕,令黃雅文想起Otto: The Autobiography of a Teddy Bear這本書。作者Tomi Ungerer藉一隻泰迪熊的視角,講述關於猶太大屠殺的歷史。泰迪熊在二戰時期,被迫與活在納粹德國的猶太裔小主人David分開,男孩本來把他交給好友Oskar保管,可惜在炮火下,泰迪熊也跟Oskar失散,從此展開顛沛流離的生活。「這是一個很真實的兒童心態,在戰場上,的確有很多小朋友帶着公仔遠征。」 Otto: The Autobiography of a Teddy Bear。作者、繪者︰Tomi Ungerer。出版社︰Phaidon Press。 她慨嘆,不管發動戰爭的藉口多漂亮,戰爭本身就是荒謬,「這些人生的黑暗面,我們不能夠忽略,這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刻意遮蓋黑暗,反而呈現不到光明的美好」。 和平不止不戰爭 談到和平,總叫人聯想到沒有戰爭,但黃雅文說,藉《和平是什麼?》可以思考更多。根據作者濱田桂子的敘述,「不打仗,不丟炸彈,不破壞房屋和城鎮」是和平,然而,我們需要有好的土壤,才可結出和平之果。什麼是好土壤?「可以在大家面前,唱自己喜歡的歌」、「不贊同的事,就算一個人也可以說不」、「做錯了事,就說對不起」、「信什麼神,信不信神,都不會受到責備」……說到底,就是「共處」。黃雅文這樣看:「和平不單止不打架、不打仗,還要保護每一個人的權利,讓彼此都可享受來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和平是什麼?》作者、繪者︰濱田桂子。譯者︰亞牛。出版社︰木棉樹。 不只「被照顧」 兒童權利需關注 烽火連天的武裝衝突,導致兒童飽受流離失所之苦或人身傷亡之痛,違背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基本精神。兒童擁有什麼權利?「Hello Bonnie國際親子台」版主、主修國際關係的吳凱霖(Bonnie)推薦大家讀一讀台灣出版的《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 吳凱霖(受訪者提供) 「這本書以繪本形式,把兒童權利公約重要的條文,用圖畫、淺白易明的文字演繹出來。它亦闡釋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兒童的角色,不局限於『被照顧者』,他們其實也是『權利主體』,因此我們不應只談兒童的『福利』,而是要關注他們的『權利』!」 《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作者︰林真美。繪者︰陳潔晧、徐思寧等。出版社︰星月書房。 關於戰爭,書中疾呼「請不要讓我捲進任何一場戰爭」、「……如果我失去了家人,我的母國或我所身處的國家,都必須負起保護、幫助我的責任」,人生而有權,小孩有話也可以這樣大聲說。 早前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一個防空洞內,一名7歲烏克蘭小女孩在人群裏高唱迪士尼動畫電影《魔雪奇緣》(Frozen)主題曲Let It Go,她用母語演繹了一段鼓舞人心的歌詞:「Let it go, let it go. I am one with the wind and sky. Let it go, let it go. You'll never see me cry. Here I stand and here I stay. Let the storm rage on.」她在黑暗中散發的光芒,感動不少人,包括Bonnie,也令她聯想起Believe: A Pop-Up Book of Possibilities一書。 Bonnie說這本立體書,每4頁一個主題,雖然每個主題都只得寥寥數字,卻帶給她莫名的感動,「它讓我看見希望,相信生命的可能性」。「When I grow up...I will stand TALL...」Bonnie也不忘為孩子打氣:「不管如今光景怎樣,總要相信,將來你也可以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Believe: A Pop-Up Book of Possibilities。作者、繪者︰Robert Sabuda。出版社︰Candlewick Press。 百科全書解戰爭疑團 故事書體會戰火禍害 戰爭對香港小朋友來說,畢竟是一件較遙遠的事,想跟他們展開這個議題,可借助一些工具書。既是兒童書店Seeds創辦人,亦是兩女之母的譚再思(Joyce),最近就拿着The New Children's Encyclopedia: Packed with Thousands of Facts, Stats, and Illustrations來解開10歲和11歲女兒有關俄烏戰爭的疑團。 譚再思(資料圖片) 這本百科全書,涵蓋了生物、科學、地理、文化、歷史等不同範疇的知識,「關於戰爭,除了可以看歷史和政治那部分,其實書裏面的地圖都很重要,像今次俄羅斯和烏克蘭打仗,究竟這兩個國家處於地球哪個位置?鄰近有哪些國家?再從各國的地理環境、人口密度、資源分佈等,看出很多引發戰爭的原因」。但Joyce補充,這本書只能當入門資料看,「因為涉獵的範圍實在太大,所以每個章節的內容都是點到即止,像它都有談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但也是簡單陳述,小朋友如果有興趣了解多些,就要自行蒐羅其他資料」。 The New Children's Encyclopedia: Packed with Thousands of Facts, Stats, and Illustrations。作者︰Dorling Kindersley。出版社︰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ing。 假如你有勇氣走到戰場的最前線,Joyce相信,The Breadwinner: A Graphic Novel可讓讀者感受到戰火下民眾的呼吸和脈搏。故事講述11歲阿富汗少女Parvana,家庭遭受塔利班政權的逼迫,父親入獄,家庭頓失所依。由於塔利班政權嚴禁女性單獨外出,媽媽和年長的姊姊也不宜拋頭露面,年少的弟妹又幫不上忙,Parvana唯有化身成男孩子,替代父親在市場上為人讀信寫信,扛起一頭家。 「其實這本書在我書店多年,我都不常打開,因為實在太沉重,令人看得心酸。」她更祈盼,每個人也關注戰爭的禍害,攜手締造和平。 The Breadwinner: A Graphic Novel。作者︰Deborah Ellis。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3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雙贏的網上學習平台

網上學習成為教育大趨勢,但基層學生往往面對缺乏學習資源的挑戰。有見及此,筆者與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合作,透過研究資助局和教育大學的支持,以及省善真堂慈善組和宏才拓展的贊助,建立了一個網上學習平台,供義務教師及學生免費使用,學生可以透過觀看自學短片重溫知識或預習,讓學生在疫情下能在家中輕鬆自學。 在籌建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整理數千條各類的教學短片,亦組織了一群教大學生參與評估及行政的工作。這班準教師既要為學習短片設定相關的小測題,又要協助上傳相關的學習內容。透過這個計劃,這班準教師能幫助基層學生的同時,亦從中汲取了寶貴的學與教知識及經驗。 提升教育專業 關注弱勢群體 疫情雖然限制了準教師實踐面授課的教學,但亦為他們提供了改善網上教學的另類契機,從而提升教育專業水平。大學的教師培訓主要是從教育理論、教學法、評估法等宏觀角度出發,加上中小學的師訓課程是獨立的,他們較少機會了解到中小學整個課程綱要。這項計劃讓參與的準教師在審閱總數超過5000多條學習短片的過程中,一方面重溫了由小一到中六的所有課程內容,加深了對整個基礎教育課程的認識,能夠有系統地整合評估內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透過這個計劃,他們有機會觀摩不同教師的教學影片,這些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各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準教師們亦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在沒有真實互動的單向授課下,透過自問自答,創造出模擬的互動效果。 疫情限制下 激發教育創新 除此之外,參與這項計劃亦為一班準教師帶來其他啟發。教育不只是面對面的授課,在疫情的限制下,我們仍可通過互聯網,體現出對社會上弱勢群體的關心。筆者訪問了不少參與的準教師,他們均表示計劃讓他們反思立志成為教師的初心,亦鼓勵他們在環境的限制下,激發教育創新。例如主修數學教育的潘同學,便從計劃中,意識到利用電子學習幫助社區中的弱勢群體及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潛力,這項計劃更啟發了他,有意設置一個專為數學教師而設的數學教育網上分享平台,希望為提升香港數學教育水平出一分力。 這項計劃不單旨在幫助基層學生和啟發準教師的教育專業,筆者亦藉此做了一項研究,以了解這個網上學習平台對學生和導師在學與教方面的影響,希望稍後有機會在這裏向大家分享研究結果。 文:容煒灝(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李家軒(一級研究助理)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3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一個吸引的Zoom Class

疫情期間,我為機構做了一場員工培訓,主要是分享如何透過網絡平台帶領一個吸引的課堂。他們最想知道,可如何把一個2小時,甚至3小時的課堂變得精彩有趣,維持學生的專注力。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小心得。 要做到一個吸引的Zoom Class,必要條件是要把自己化身成一個風趣幽默的電台DJ,因為不管討論得太熱烈或反應太冷淡,你都需要預計未來1至2小時,經常要唱獨腳戲,而且還要說得動聽。其次,你亦要有超強的表達能力,就像玩猜猜畫畫一樣,尤其是教授與做手工相關的課程,因為你實在難以相信,原來要在Zoom Class教一個小朋友畫一個三角形,也是何等困難。 傳統教學模式 不利學生發問 但你以為學好這兩招就能做好一個Zoom Class?那就錯了。首先,我們要知道,香港一直沿用的傳統教學模式,都不太鼓勵學生發問,平日在學校課堂,教師給學生發問的時間,可能只佔整堂課的5分鐘,甚至更少。此外,教師亦往往在課堂上,加入不少規則,並期望每個學生,都是乖乖坐在椅上專心聽課,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與此同時,教師花最多時間教授的,也通常是屬於考試範圍的內容,因為在香港的教育氛圍下,學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考試。 那可以想像得到,Zoom Class在教師或導師眼中,成效並不理想,出來的效果亦不及實體課堂的一半,只是礙於疫情,才得勉強使用。但我們與其無奈接受,何不嘗試改變教學模式,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呢? 再生玩具店的工作坊,一般歷時2小時,小朋友之所以能夠專注2小時,動力在於他們有機會親手做玩具。然而,他們不單純在玩樂,也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會經驗到如何製作一件玩具,需要了解背後的原理,再設計想要的款式或形狀圖案,其間或會經歷失敗,但也得靠自己排除萬難,尋求解決辦法。 孩子自行摸索試驗 提升學習動機 我們教授的方式,是不會提供孩子明確的步驟,只會讓他們一步步去思考每個步驟的意義,例如剪下這一刀,有什麼作用。我們亦不會硬性規定剪裁的尺寸,讓他們自行摸索,原來剪長或剪短,做出來的盒子大小會有不同的,由小朋友自己拿主意,因為設計本身就無分對錯,小朋友不用跟着我們的原形作品去做,而事實上,探索新的可能,是最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我相信沒有人會喜歡刻板的學習模式,只是教師或導師有太多進度要去追趕,才用最直接的教學方式。誠然,今場疫情,科技幫助我們解決了「停課不停學」的問題,惟科技卻無法改變教學手法,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正視的問題。 文:黎俊業(再生玩具店創辦人、註冊社工)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3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拆解小孩腳尖走路

寶寶在初學行至2歲期間,容易出現以腳尖走路的情况。1歲左右的孩子才剛開始學走路,大腿和臀部的肌力仍未充分發展,以致走路時搖搖晃晃。由於小腿的肌肉較發達,當孩子以下肢用力去穩定自己時,會不自覺地運用小腿肌肉而踮起腳尖。隨着不斷練習走路,孩子的大腿、臀部和核心力量日漸強化,一般在能獨自走路後數個月內,便會慢慢減少以腳尖走路。 3歲後未改習慣應求醫 腳尖行路有問題嗎?以腳尖走路有礙平衡,在上落樓梯時容易跌倒受傷。長時間以腳尖走路,亦會引致小腿肌肉緊繃和足部痛症。緊繃的小腿肌肉令孩子更容易以腳尖走路,產生惡性循環。此外,患有腦神經病變如腦癱、先天足部異常或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會比一般兒童更容易以腳尖走路。若小孩3歲以後仍長時間以腳尖走路,爸媽應諮詢醫生詳細檢查。 總的而言,孩子以腳尖走路的3大可能: 1. 小腿肌肉緊繃 2. 腳掌觸覺過敏 3. 軀幹核心肌肉發展不良 4招鍛煉 改掉習慣 如何拆解問題?家長可以透過以下一些簡單的運動去改善孩子以腳尖走路的習慣。 1歲左右的孩子,可多蹲下來玩耍(圖1)。把玩具放在地上玩,重複蹲下和站起的動作有助鍛煉大腿和臀部的肌肉,同時,全蹲能自然地把小腿肌肉拉鬆,即使是腳掌較敏感的孩子也較接受這個拉筋的姿勢。另外,讓孩子赤腳踏在草地或沙灘上行走,能減少腳掌的觸覺過敏。 (1) 多蹲下來玩耍。(作者提供) 2至3歲的孩子則可多作單腳站立的遊戲,例如單腳踏球保持平衡(圖2),或單腳用力踏扁紙盒/鋁罐,可以訓練平衡力和核心肌力。親子瑜伽的「下犬式」(圖3),可以幫助伸展大腿後肌和小腿肌肉。此外,向後步行能鼓勵孩子用腳踭先着地的正確方式步行,初學的孩子可由父母牽手引導。對於熟練的孩子,父母可增加難度,以一邊拉重物,一邊向後步行(圖4)加強訓練。 (2) 單腳踏球。(作者提供) (3) 親子瑜伽的「下犬式」。(作者提供) (4) 在父母引導下,拉重物向後步行。(作者提供)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及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胡凱菱(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3期]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電子繪本結合VR 360°場景 來一趟線上巴士之旅 學習專注

過去兩年,學生經常轉換上課模式,時而面授課,時而網上課,一般孩子都不易適應,更遑論一班處事欠缺彈性有自閉症譜系障礙(下稱自閉症)的小朋友。為幫助學童無論在任何模式下,都能專心學習,有社福機構推出電子繪本,並結合VR 360°場 景,透過一趟虛擬旅程,沿途分享有關「專注」的策略。 每次由網課轉換至面授課堂,自閉症學童都需要時間重新適應。(設計圖片,liza5450@iStockphoto) 雖然在校和在家,孩子都是跟同一班教師、同一班同學一起上着熟悉的課堂,但環境改變,已為他們帶來適應上的困難。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沙田)高級社工林凱雯(Tiffany)說︰「兩者其實有很大分別的。簡單如在家上網課,書本、文具用品都可順手拈來,但重返校園,就要每天執拾書包,按着需要帶回課室去,加上課堂規律、作息時間也有不同,因此,每一次轉換上課模式,同學都需要重新適應。」 林凱雯(受訪者提供) 重返校園 SEN童需重新適應 對有自閉症的學童來說,情况就更不容易,她補充︰「他們在家上網課,假如按捺不住很想說話、搶答,只要在『靜音』模式下,是可以大嗌出來的;又或者感覺疲倦時,即使隨意伸展,對課堂影響都不大。然而,回到學校,他們便不能這樣做,因為會破壞課堂秩序,他們就得花更大的氣力去抑制自己的衝動。」 除了在復課前,該中心加強為有自閉症的學童提供線上的個別或小組支援服務外,因應實况,他們亦先後出版過兩本電子繪本,分別是在2020年疫情初期面世的《停課的日子就像駕駛N42A》,以及新近推出的《上課的時候就像駕駛42M》。 《停課的日子就像駕駛N42A》(受訪者提供) 《上課的時候就像駕駛42M》(受訪者提供) 仿效巴士司機 一站站專心邁進 說起這兩本均以巴士線命名的繪本,身兼作者、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沙田)支援自閉症服務計劃顧問,以及教育心理學家三重身分的Diane Lo笑着解釋︰「因為知道很多自閉症的小朋友都是巴士迷,所以想到用巴士做創作背景。上一本書主要分享停課期間的適應策略,而今次的主題,則圍繞如何幫助孩子專心上課。」 Diane Lo(受訪者提供) N42A往來聯和墟和東涌,是全港行車里數最長的巴士,以此比喻停課的日子一樣漫長;由荃灣愉景新城駛往青衣長宏巴士總站的42M,則途經9個站,車站數目和學校課堂節數相若。Diane希望藉此表達,同學只要學效巴士司機,專心地一站一站地向前邁進,一樣可以順利完成9節課堂,「專心的策略有很多,包括移除分心物、視覺支援、運用『犀利卡』(Power Card)等。」Diane相信,每一個小朋友,只要教導他們合適的方法,他們都有機會專心起來,甚至成為專心達人! 聲音導航+虛擬場景 增閱覽趣味 Tiffany和Diane又異口同聲表示,《上》書雖以自閉症學童為對象,但其實也適合所有學童閱讀,中心歡迎大家透過線上閱覽,此書不單有聲音導航,還結合VR 360°場景,讓孩子猶如親臨42M巴士上,增加閱讀趣味。稍後亦有3場專為有自閉症的學童及其家長而設的導讀工作坊,屆時Diane將聯同職業治療師,為參加者分享更多有關提升孩子專注力的小貼士和應用技巧。 ■INFO 《上課的時候就像駕駛42M》 VR 360°虛擬實景導讀 對象︰全港小學生及其家長 日期︰4月23日發布 費用︰全免 ■INFO 《上課的時候就像駕駛42M》 線上導讀工作坊 對象︰懷疑或確診自閉症的小學生及其家長 日期︰4月30日、5月7日和5月14日(周六) 費用︰全免 註︰兩項活動詳情,請留意 www.tungwahepsc.org/tc及fb專頁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3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民房四寶:聰明的猴子

小女兒最怕寫作,書寫一篇400字不到的短文可以磨上大半天,從午飯後開始提筆,往往到晚飯時候才能勉強完成。文章故事不是寫得不好,內容亦常見創意,滿有童趣,問題就在於寫得太慢。寫得慢,跟她的思維沒有關係,一切只因沒有專心。澆花、餵龜、換魚缸水,統統都可以是她在寫作時,忽然記起要履行的責任。假如我們不在身旁,她就更不能抗拒手機有聲無聲的呼喚。 從小到大,小女兒都喜歡聽神怪的故事,這夜,父女倆不知怎樣地說起象棋來,就給她講了一個有關猴子下棋的故事。 話說在古老的泰山,有兩位仙翁每天都在一棵大榕樹下下棋,樹上就坐着一隻聰明的猴子天天在觀戰。過了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猴子已盡得兩位仙翁的棋藝,牠就從大樹跳下來,在山上設下棋盤,跟過路的村民對弈,而猴子可謂未逢敵手,未嘗一敗。 猴子棋藝 勝過朝中眾臣 後來,當地的官員把猴子捉來獻給皇帝。皇帝既高興又驚奇,因他從未聽聞有猴子懂得下棋,就命令朝中的大臣跟牠對弈。誰知滿朝文武百官,也沒有一個能勝過牠。皇帝十分震驚,心裏亦感到不忿,接受不了他的臣子不及一隻猴子的事實。於是,皇帝想起在牢中囚着的一名犯人,他曾是朝中最擅長下棋的大臣。皇帝就下旨赦免了他的罪,請他出來跟猴子來一場生死對奕。勝方得自由,負方失生命。 這名大臣欣然接受邀請,他聽見對手是一隻未逢敵手的猴子,就要求皇帝在下棋的時候給他們預備一籃上好的水果。皇帝當然應承,就在這個大臣跟猴子下棋的時候,他就把水果放在棋盤旁邊。猴子自離開深山後,很久已沒有吃過新鮮的水果,看見面前的一籃鮮果,牠早已按捺不住,一顆接一顆,吃着吃着,根本不能專心下棋,結果猴子三局三敗,最後就被皇帝處置了。 猴子敗於一盤鮮果 猴子雖然聰明,牠的棋藝相信亦不亞於大臣,下棋的時候卻因一盤鮮果而分心,不但失去勝券,更失去性命。孩子,在老爹心裏,你實在比我聰明,對未來也有想要追尋的目標與夢想。然而,相對於聰明,專心更是難得。在成長路上,我們總會遇上很多令人分心的事情,一部手機、一則新聞,都可以叫我們失去原有的專心。未來如何,老爹實在不知道,你或會記不起自己曾寫過的文字,但願猴子的故事可以留在你的心裏,一直伴隨着你追尋目標與夢想。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救恩學校(小學部)校長。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2女1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3期]

詳細內容

半職爸爸:「病毒資訊 」肆虐 小學生要打「疫苗」

上次談到,面對今天的資訊傳播方式,我們最需要的是「不被餵飼」。 今天的人跟昨天的人,最大分別是什麼?昨天的人自己出外找東西吃,今天的人打開門口吃別人送上來的東西。這個東西,根據什麼「指示」送上門來,門內的主人一無所知。 「餵飼年代」來臨,我們經歷4個階段,第一個是讚歎和感激,第二個是疑惑,第三個是不能自拔,第四個是不知不覺。到了第四個階段,「被餵飼」的人無法感知自己正在被人「餵飼」,連自己失去了選擇權都不知道。 大量閱讀 注入「防毒疫苗」 一直推崇孩子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因為大量的課外閱讀讓人學會了「反餵飼」。原來,課本說的,不一定對,或者,不一定是真相的全部。原來,世界很大,知識總能以多元而不是唯一的方式呈現。原來,所謂正確,重點更應該是求學問的態度,而不是某個「真理」本身。 因為傳播方式的改變,社會呈兩極化,如果一個人身處虛弱的狀態下,那就更容易沉迷被人餵飼。以前我們被隱形的約定俗成束縛,被未經檢驗的主流意見束縛,今天我們被更多有形和無形的東西束縛。小學生本來就處於弱勢,以前只有透過閱讀多元資訊才能獲得衝破束縛的能量,但是,今天他們最容易接觸的資訊就是來自「權威」機構和社交媒體的單一取向資訊。這種狀况,固然令人憂慮,但是,反過來說,作為家長,不是更應該積極探索接收資訊之道嗎? 接收資訊 「抗疫」六問 一個資訊走到門前,首先要問:這個資訊來源為何?這個資訊可靠嗎?發放這個資訊的人目的為何?然後要問這個資訊只是陳述一些事實,還是一種帶有價值判斷的評論?這個資訊裏面的用詞的定義和其他人是否一樣?這個資訊有沒有附帶隱含的價值觀? 早前在親友群組中看到一段「移花接木」的影片,旁白報道烏克蘭因為俄羅斯襲擊死了很多人,偏偏畫面裏,地上的一大堆屍袋之中,竟然有一個「死屍」在掙扎。發放影片的人想指控烏克蘭販賣假悲情時「穿崩」,可是,經查證,影片畫面其實來自之前一次反氣候暖化示威活動,示威者扮成死屍,以示氣候問題嚴峻。「假作真時真亦假」,指控別人製造假新聞的,自己才是假新聞的始作俑者。 諸如此類的假新聞,過去幾年,出現了不少。今天的小學生,一旦有了智能電話,不難接觸成千上萬這樣的「靈異」新聞。要杜絕孩子接觸所有資訊,無異削足適履,決非辦法,我們只能盡量幫助孩子,及早做好「抗疫」準備。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 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3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報讀新聞系的「記憶球」

很多很多年前,大學聯合招生選科後某日,我的爸媽十萬火急地向工友借車子,從沙田的家飛馳到天后我校,要求班主任教我棄選新聞系。怕什麼?我爸說:「那時覺得回歸後做新聞無運行,想你讀商科。」基層出身的爸媽對「說雞腸」的我校一向誠惶誠恐,每次着我寫公函回校,都督促加上「敬希垂注,並給予批准」。彼時竟動用「上訪學校」這非常手段,想已來到「危急關頭」,但只及換來老師一句「表已交」。 「諗計仔」博入新聞系 多年後,我在臉書寫下這個記憶球,幾個記者/前記者朋友也來分享少年時怎樣過父母關報讀新聞。有人先斬後奏,換來「老竇半年無同我傾偈」;有老爸晴天霹靂,要求兒子重讀中七再考,但不得要領;有人根本沒告訴爸媽,她在選科表格上填了什麼,待結果出爐才「遺憾」地報告只得新聞系收容自己……據非正式不科學的統計,朋友都有某程度的反叛,而且報讀新聞得到父母真心祝福的不多。有趣是,待友儕當上父母,「孩子想當記者」竟然成為夢魘之一,嘿! 我也曾經以為,剛好在1997年前入行當記者的我們,真幸運。《蘋果日報》創刊激活了整個新聞界,戰意正酣,舊秩序在重組,非常精彩。主權回歸把香港推上國際舞台,全世界都好奇這顆「東方之珠」會光耀多久,想來見證「高度自治」的世紀大實驗最終走向何方。那年頭,連初生之犢如我,也常被問及「可曾感到報館自我審查」,彷彿在這個文明城市裏當記者,最糟糕也不過遇上自我審查而已。現在回想,天真地美好。 潮池中擦身而過 有關當下,區家麟這樣寫:「『平安』是奢望,只望能安於不安,亂流中找到非凡的意義。」區家麟是記者出身,學成博士,近年多寫政治評論,也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專業顧問。他是令人敬重的傳媒人,心懷世界,目光透徹,下筆情理兼備,更是謙謙君子。自從發聲地盤一一消失後,他天天上臉書跟大家玩Wordle、講早晨、聊時政,直至國安處某個清晨來敲門,好不容易回來了,他又返回臉書玩Wordle、講早晨,這趟改聊回憶,「我們也許不太熟悉,只在潮池中擦身而過,在那一秒中,我們雖然有口難言,但心有靈犀,有共同信念,知道彼此。這就是力量的泉源。早晨!」 不知道今時今日的同學仔,還會不會「諗計仔」呃呃騙騙博入讀新聞系?我只知道,所有社會都需要記者和時事評論人(說的是真記者和真時評,不是舞筆如擺尾,卑劣又快活地為各種不堪歌功頌德的那些),假如一代人都覺得讀新聞無運行,要阻止的不是滿腔熱血的少年,而是社會的崩壞。平安。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3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

金巴倫雙班主任制 中英文語境佳 問◢ 小兒2019年11月出生,現有3個K1上午班學位,分別是金巴倫英文幼稚園、九龍禮賢學校幼稚園部和崇真小學暨幼稚園(中英文部,爭取英普部後補)。因為家中以講廣東話為主,所以希望幼稚園有英文語境,亦想小朋友能升直資或私小,希望給予專業意見。 答◢ 3所幼稚園都辦得好,九龍禮賢學校幼稚園部以孩子為中心,重視平衡發展;崇真小學暨幼稚園則重視學術。至於金巴倫英文幼稚園,有中英文教師雙班主任制,重視發掘幼兒的語言技能,僱用經驗豐富的英語及普通話教師,比較符合你的要求,值得考慮。 愉快學習+升上直資 國際英文幼稚園符合要求 問◢ 女兒獲啟思小學附屬幼稚園、國際英文幼稚園暨幼兒園(St. Catherine's)及九龍靈糧堂幼稚園取錄,本人希望女兒愉快學習之餘,亦以考直資小學為目標,哪一間幼稚園較適合? 答◢ 在香港,「愉快學習」與「考直資小學」似乎互相排擠,二者難以兼得。因為愉快學習差不多是免費優質幼教的形容詞,但這種幼稚園重視母語,而直資小學卻重視英語,兩者難以配合!用英語作賣點的多是私立幼稚園和國際幼稚園,所以你提出的3所幼稚園,最重視英文的為國際英文幼稚園暨幼兒園(St. Catherine's),而該校也以愉快學習作賣點,值得考慮。 重兩文三語、品德教育 文娜雅拔可優先考慮 問◢ 家住長沙灣,女兒來年就讀學前班,性格主動活潑,喜歡與老師、同學互動。希望學校注重兩文三語及品德教育,未來可升上直資學校。現獲文娜雅拔幼稚園、浸信會奧基英文幼稚園、迦南幼稚園(九龍塘)、明慧國際幼稚園(太子)及聖若望英文書院(幼稚園部)取錄,哪一間學校較適合? 答◢ 文娜雅拔幼稚園課程着重培養孩子優良的品格,又設中英雙班主任;浸信會奧基英文幼稚園鼓勵小朋友探索他們周圍的世界,從實踐中學習;迦南幼稚園(九龍塘)參加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本人參考教育局評核報告,給予該校評級為A-(從A++到A-);明慧重視兩文三語,聖若望亦非常重視語言發展。總結來說,似乎文娜雅拔符合你重視兩文三語及品德教育的要求,可「秤先」!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3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