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講解 提升孩子免疫力的飲食小貼士

疫情下,家長最關心子女的健康,希望小人兒可吸收足夠營養,增強體質,對抗病毒。今次註冊營養師呂家蕙(Carrie),為大家講解提升孩子免疫力的飲食小貼士。 http://video3.mingpao.com/202007/FEA20200730_01.mp4   Carrie指出,想提升小朋友的免疫力,可多食維他命C,因其有抗氧化的功能,可幫助保護白血球,白血球是我們身體內其中一種免疫細胞。保護白血球有助抵抗病毒入侵。所以如果小朋友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可幫助維持免疫力。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的攝取量也不同。 以一個4至6歲小朋友為例,每日大約50毫克的維他命C,而7至10歲的小朋友則需要大約65毫克的維他命C。由一個橙、一個金奇異果或兩個綠色奇異果,已經滿足到每日的攝取量。 如果想增加吸收維他命C的攝取量,可採用小食多餐的原則,例如早上或晚上可各食含有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幫助身體更好地吸引維他命C。因為如一次過食進食過量的維他命C,過量的維他命C會從尿液排出,造成浪費。 再說,如果長期攝取過量維他命 C,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甚至會增加一些腎結石等風險,而市面上有些維他命C補充劑,一粒已有1000至2000毫克維他命C,遠超每日攝取標準,所以家長要留意一下。 除了維他命C外,食物內仍有很多營養素是和免疫力有關,第一個是蛋白質。蛋白質是身體免疫細胞構成的主要元素,所以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有助提升免疫力。建議小朋友早午或晚餐食一至兩両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蝦、蛋或肉等等。 另外,維他命D可減低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機會及嚴重程度,一般而言,太陽內的紫外光幫助身體去合成維他命D,所以出街時可以露出雙臂曬15分鐘太陽,幫助我們身體製造足夠的維他命D。但由於疫情關係,大家都比較少出街,在家中也可選一些含豐富維他命D的食物,如一些高脂肪的魚類如三文魚、吞拿魚、鯖魚、蛋黃或經紫外光照射的菇菌類,如大啡菇或啡蘑菇。 此外,鋅質也可以幫助鞏固免疫力, 鋅質其實可從豐富蛋白質食物內吸收到,例如魚類、海鮮、豆類甚至一些五穀類也會有,所以大家不用擔心會吸收不夠鋅質。我們也不建議從補充劑補充,因為過量攝取鋅質可能影響免疫力、鐵質和銅質的吸收。  

詳細內容

親子留家做運動:練腳力+手眼協調+平衡力

  http://video3.mingpao.com/202007/FEA20200729_03.MP4   親子留家做運動:練腳力+手眼協調+平衡力 開課在即,孩子將要面對沉重的功課壓力,隨時令小人兒吃不消,不如在周末期間,和子女玩親子體能遊戲,一起跑跑跳跳,既可以出身汗,減減壓,也可以鍛煉身體,一舉兩得。 三角跳跳跳 道具:6條條狀氣球、1個皮球或氣球 步驟:把條狀氣球放在地上,擺成2個、每邊不同顏色的三角形。家長及孩子各自站在一個三角形內,一邊輪流拋接皮球,一邊以顏色作指令,決定對方從哪一邊跳入及跳出。 目的:鍛煉家長及孩子的下肢肌力、平衡力及手眼協調。也讓孩子學習辨別顏色,以及學會在同一時間進行不同任務。 跨欄跳 道具:2條條狀氣球 玩法:家長蹲下,雙手各持一條條狀氣球,讓孩子如跨欄杆般跳過去。 目的:鍛煉孩子下肢肌力、肌肉爆發力 注意:氣球高度可由孩子足踝開始,慢慢提升至腰部 這些遊戲適合幾歲孩子玩? 註冊物理治療師蘇雅賢指出,這些運動也包含一些指令,適宜3至11歲。雖然這些是親子運動,但除了爸爸媽媽和小朋友玩之外,也可讓家中年紀較大的小朋友或幼童一起玩,因為家姐哥哥也可給指令予弟妹。

詳細內容

劇團推網上兒童劇

  暑假看一兩齣兒童劇,是不少家庭的「例牌」親子節目,雖然今年疫情來襲,但這個「傳統」還是要繼續下去的!大細路劇團將於8月尾直播演出7場《親親24孝》親子劇場,為小朋友的暑假畫上完美句號。 古往今來,民間流傳着很多關於「孝」的故事,然而這些故事有何現代意義呢? 《親親24孝》透過「孝順行動」篇、「孝義感化」篇、「孝感動天」篇,精選民間意義深遠之孝行故事,由大細路劇團演員重新演繹,讓觀眾反思為人子女或父母之間的相處之道,承傳親子之愛。 《親親24孝》網上直播演出詳情: 8月28日(周五)晚上8:00 8月29日(周六)下午2:30、下午5:00、晚上8:00  8月30日(周日)上午11:00、下午2:30、下午5:00 票價:$200(星級會員8折$160) 詳情:www.jumbokids.org.hk/vps-publicshow

詳細內容

親子留家做運動:伸展+練肌力

今個暑假,一家大小的暑期活動主要是留家抗疫,其實成長中的小朋友很需要定期「放電」,想和小朋友跑跑跳跳,不一定要到公園或運動場。在家隨手拿起毛巾或毛氈,已可和孩子大玩體能遊戲,既可鍛煉身心,也可增進親子感情。 彩虹毛巾 道具:毛巾2條 步驟:媽媽和孩子1人1條毛巾,手持毛巾兩端舉高伸直,由左至右擺動上身。可如畫彩虹般,邊做邊講出不同顏色。 左至右來回為1次,重複8次。 目的:家長與孩子均可伸展肩膀及腰側肌肉,同時有效活動腰椎關節。 爸媽搖搖牀 道具:大毛氈1張 步驟:把毛氈放在地上,爸媽各自手持毛氈兩端,孩子平躺毛氈中間,家長提起毛氈,左右擺動,讓孩子數出搖擺次數。 左至右來回為一次,重複10次為1組,做2組 目的:家長可鍛煉上肢及腰部肌力。透過擺動動作可協助孩子感覺統合發展,對情緒控制及專注力有幫助。 很多家長也疑惑,小朋究竟需否做伸展運動呢? 註冊物理治療師蘇雅賢指出,很多家長也有疑問,覺得小朋友的柔韌度已很高,毋須做伸展運動。其實任何年齡人士也需做伸展運動,因為肌肉伸展後,可避免他們做運動時受傷扭到,以及幫助他們運動後的肌肉快些修復,加上肌腱因有恒常的伸展運動,血液循環也好些。 http://video3.mingpao.com/202007/FEA20200729_02.Mp4

詳細內容

親子留家運動︰洗衫4部曲

http://video3.mingpao.com/202007/FEA20200729_01.mP4 疫情陰霾下,家長都盡量避免帶子女出街,連給孩子上公園「放電」的次數也大大減少,對需要適量活動的孩子也不是辦法。留家抗疫,其實一樣可以活動,鍛煉身體,註冊物理治療師蘇雅賢今次教大家在家中玩「洗衫4部曲」,爸爸媽媽和孩子只需1條毛巾,便可以邊玩邊做運動。 道具︰中毛巾1條 玩法:家長及小朋友各持毛巾一端,齊齊扭毛巾及揈毛巾,一方扮衣架,雙手左右伸直,單腳站立,維持10秒,左右腳各做2次,另一方把手巾放上對方手臂。輪流做衣架。如想提升難度,可要求扮衣架的一方,閉上眼睛,作單腳站立。但時間則可縮短至5至8秒。 蘇雅賢指透過扭毛巾及揈毛巾等動作,可鍛煉上肢肌力及手握力,而模擬衣架則可鍛煉平衡力及下肢肌力。 然而很多家長都關心,究竟小朋友每日要做幾多運動才算足夠?她解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3至4歲孩子,每日可分階段或累積做最少180分鐘的體能活動,如跑跳、步行或拋扔物件等。當中有60分鐘是中至劇烈程度的運動。而5至17歲的小童至中童,每日則同樣需要60分鐘中度至劇烈的運動。

詳細內容

暑假陪你玩

今個暑假,受疫情影響,學生被迫困在家,一定很苦悶。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學校社工部,將於下周推出「停課不停學——陪你在家系列」,由專業導師透過視像會議程式Zoom,免費陪中學生玩桌遊、靜觀、繪畫、砌模型,共度開心精彩的暑假! 1. 陪你桌‧遊 日期︰8月12日(周三) 時間︰晚上7:30至8:45 名額︰15人 2. 陪你靜‧觀日期︰8月14日(周五) 時間︰下午4:00至5:00 名額︰15人 3. 陪你畫‧人像畫 日期:8月17日(周一)及 8月21日(周五)(共 2節) 時間 ︰下午4:00至5:00 名額 ︰15人 4. 陪你砌‧模型 日期:8月24日(周一)及 8月28日(周五)(共 2節) 時間:下午4:00至5:00 名額:8人 詳情及報名:cymca.hk/31fcpFY

詳細內容

留家抗疫 線上習畫

在疫情之下,網上學習已經成為常態。像5歲、習畫一年多的Abbie,最近也轉了用視像會議軟件Zoom來上課。「老實說,之前也會覺得上實體課才『抵』,但基於疫情,真的不敢帶她外出參加興趣班,但我又不想阻礙她的成長發展,兩者取其平衡,Zoom也是一個出路。」Abbie媽媽彭太說。 自從農曆新年後,念K2的Abbie一直停課,沒有上學的日子,彭太擔心這個獨生女會欠缺社交生活,因此堅持每周六帶她到畫室,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學畫畫,但奈何近日疫情加劇,彭太也不得不把女兒關在家裏。 Abbie很享受用Zoom來學繪畫。(受訪者提供) 網上課堂 專注不減 思前想後,她決定嘗試讓女兒參加畫班的Zoom課堂,發現很多意外驚喜,「可能在舒適、感覺自然的環境下,加上電腦熒光幕有不少視覺的刺激,她比平日上實體課更專注」。能夠在家陪着女兒一起上課,她不單感到親子時間增加,也解開埋藏心底多時的疑團,「之前我懷疑過那些畫是否Abbie自己畫的,現在親眼看見,原來她真的有能力做到,而且做得不錯,感覺幾開心」。 Abbie的繪畫導師是田之創作室的Artin,她不諱言教畫10多年,也是首趟用Zoom來跟學生上課,慶幸成效比預期理想,「實體課每節90分鐘,學生平均用2節半課堂去完成一幅作品,現在Zoom每節只有45分鐘,但學生同樣可以2節半課堂完成一幅作品,證明只要在網上採用小班教學,孩子的專注力和吸收力,可以比實體課更好!」 Artin認為,只要網上採用小班教學,一樣可維持孩子的專注力。(賴俊傑攝) 足不出戶 學得輕鬆 科技打破了地域限制,「我有些跨區學生,以往因路途遙遠,他們只在假日來畫室上課,但現在用Zoom,則周一至五都可上課了」。Artin指出,經此一「疫」,不論導師、學生和家長,都要改變心態,線上學習已成大趨勢。總結這幾個月線上授課的經驗,Artin認為,要課堂運作更暢順,可借助一些小工具幫忙,「我會建議家長多用一個鏡頭去拍攝小朋友手部作畫的情况,方便老師即時指導;另外,師生共用同一款有編號的顏色筆,大家就更容易溝通。」 師生共用同一款有編號的顏色筆,會更容易溝通。(賴俊傑攝)

詳細內容

在家抗疫學理財

新冠病毒肆虐,在這個「不一樣」的暑假,小朋友要留家抗疫,未能出外參加活動,但其實只要花點心思,在家也能過得充實好玩。 今個夏天,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針對6至10歲的小朋友,推出共8頁的《我的理財活動手冊》,鼓勵家長和孩子在家尋樂趣,透過5個親子理財任務,包括「少食多滋味」、「寶貝大曬冷」、「眼睛去旅行」、「愛心大行動」及「做個小廚神」,玩出理財力之餘,更悟出大智慧!另外,家長亦可透過《我的理財活動手冊》記錄小朋友的任務進度,鼓勵他們成為「理財小達人」,協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想知怎玩?只要免費登記成為投委會Kids Club會員,即可獲得《我的理財活動手冊》,詳情可登入bit.ly/3dFY35z 了解。  

詳細內容

JOY種正能量

過去一年,社會動盪,周遭彌漫一片負面氣氛,孩子身處其中,也難免受影響。在剛過去的學年,有學校便藉着栽種及烹飪活動,向小學生推展生命教育,由於成效顯著,活動更奪得傑出教案設計獎,值得同業借鏡。 「最希望小朋友能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感恩,因為有時候,我們的確不能改變環境,但事情的好壞,往往也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在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策劃及推動「JOY種.新煮意」的周嘉麗老師說。 「知」、「情」、「意」、「行」 此計劃在三年級試行,沒有課本,沒有硬道理,卻透過體驗式學習活動,包括種植蔬菜、製作美食,培養學生責任感、承擔精神及感恩之心。而活動亦貫穿「知」、「情」、「意」、「行」四個層次。 周嘉麗解釋,「知」是知識,透過栽種,讓學生認識紅莧菜、白蘿蔔成長所需的要素、生命周期、特性等;「情」來自小息時,學生自覺走到園圃替自己所栽種的蔬菜澆灌,記錄生長情况,讓他們體會生命的奇妙和獨特,從而反思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同樣有家人和教師的悉心栽培和關愛;當學生產生了感恩之心,便會有「意」(意志)去感謝栽培自己的人;最後,化為「行」(行動),讓學生親手製作美食,送贈疼愛自己的人,去回應別人的關愛。 學生投入  師長感動 回顧整個計劃,周嘉麗笑言,最大挑戰是疫情突然來襲,「有部分班別的同學是種植白蘿蔔的,由於生長周期較長,原本打算待下學期可收割成果,可惜突然停課,令學生無法親手收割,唯有我們代勞後拍照片給他們看」。 但總括而言,她認為是達到預期成效,「很開心,見到學生既珍惜又興奮地拿着自己親手栽種的紅莧菜回家跟父母分享;亦很意外,有部分學生選擇把自製的美食送贈老師、工友,以表達對師長的感恩,我們收到也十分感動。」 由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合辦的「點滴成河—第一屆傑出生命教育教案設計獎」早前公布結果, 「JOY種.新煮意」在藝術教育、體育及非正規課程組別奪獎。

詳細內容

Apple 推免費Camp at Home課程

今個暑假,受疫情影響,雖然不能走到郊外去camp,但Camp at Home同樣可以很精彩。Apple今年首度推出土,專為8至12歲的兒童,在家中打造一個免費的創意夏令營。活動在8月展開,橫跨3星期,小朋友可按着下載的活動手冊,創作有趣的影片、參與藝術設計及學習編程技巧,每星期亦設有網上問答時段,參加者可跟着Apple Creative的指引完成專案。課程將採用Webex,參加者可以使用Mac、iPad或iPhone登入。Apple Camp at Home 由即日起接受報名,更多詳情,可瀏覽apple.com/hk/today/cam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