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小孩的校長:美-是一種動力 (上)

溫馨的中秋節又過去了。過時過節兒童最為高興,尤其是基層的孩子,因為平時活動不多,如遇節日總有不同的節日活動,林林總總,且小孩子不用做家課,開開心心參加活動就最好不過了,還有每個節日都有特別的美食相配合,有得食、有得玩,孩子們又怎會不開心呢? 開課兩周便是中秋節,雖然幼兒班仍然在適應週當中,每天都只是上課兩個小時,但是我和我的教育團隊也不敢怠慢,好好預備了不少活動,配合這個中國人非常重視的中秋佳節。在學校裏,我們有一顆果實纍纍的楊桃樹,孩子們也有份兒照顧澆水的,在這個節日,「楊桃」 這種特色水果,也是中秋節的一種標記,所以孩子們便可以親手採摘楊桃,以進行中秋節活動。 課堂裏,老師還安排孩子們親自做花燈,這一個活動老師特別花了不少心思,買了一些可以上、下一拉便成為一個立體圓圓滿滿球型的花燈,然後孩子們可以看著附設的圖片,跟著把雙面貼的圖案一一貼上,就會成為不同的花燈,例如是眼大大、耳朵圓圓的小熊仔花燈,具有特色斑紋的小虎子花燈,還有一些兒童們非常熟悉的卡通人物,例如小黃人、海綿寶寶…… 等等。 其實,起初老師也未有預期小朋友們能夠按著圖畫可把燈籠貼出原來圖案,造成獨特的花燈。我和老師們只希望孩子能夠把眼睛貼上,已經讓花燈充滿生氣,但是孩子們看到花燈的圖片和老師示範的完成品,已經急不及待希望自己能夠做好花燈,看到小朋友孩子們從扁平的一個摺合的花燈,徐徐上、下拉開,成為一個圓圓滿滿的球型花燈,這個也不容易,因為小手指如何拿捏位置、力度也是一種學問,但是我們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孩子動手做,別小看拉動這個摺合的小花燈是一件易事,對孩子們就是要小心翼翼才可以完成,這任務當完成後,球體花燈出現了,他們的笑容是燦爛非常的,還興奮得把小花燈高高舉起說這是一個魔法呢!

詳細內容

任姓家長:教我如何與孩子討論警察?

15與孩子討論社會秩序等問題時,一定會提到警察。曾幾何時,這是一個很容易去處理的話題。警察為大家維持治安、保護市民,如果有什麼危險或問題必定要報警。 經過最近三個月,要與孩子討論警察就複雜得多了。當我們作為父母的不停見到警察以毆打、亂發催淚彈、射槍等方式令市民受傷,我們又怎教孩子相信警察?當我們見到警察把市民貶為蟑螂,我們又怎教孩子相信警察?當我們見到不少被警察拘捕的人保釋後片體鱗傷,我們又怎教孩子相信警察?當我們見到因被第三者傷害的市民報警時會遇上警察坐視不理、甚至把報案者拘捕的情況,我們又怎教孩子相信警察? 去到這裏,問題就更複雜了。譬如說,如果他們在街上迷路了時不信警察,又可以信誰?他們如果真的完全不信警察,會否在一些日常或許會遇到的情況上更危險?我們又是否應該令他們以為每一個警察都是壞人?如果大家有親友是警察、平時社交來往都言談甚歡,我們又可以怎樣向孩子解釋? 這就帶出了另一個難題,就是如何一方面平衡向孩子解釋警察再不能盡信及提醒孩子不要學懂仇恨、不要把所有警察看成為壞人(特別是多年來大家關係良好的警察uncle、auntie們)? 這的確是十分之難,因為警暴事件的確是人神共憤,連父母要控制情緒都不容易、何況孩子們? 這的確是十分之難,因為警暴事件的確是人神共憤,連父母要控制情緒都不容易、何況孩子們?不過,有些東西,總是要嘗試的。 在字眼上,可以考慮教導孩子就算要批評警員行為都不要用「黑警」、甚至更惡劣的「黑警死全家」等仇恨字眼,鼓勵他們以事論事、不急於概括標籤,亦趁機提醒他們就算有警察仇視市民為蟑螂、我們都不應把自己降低到他們的層次。在一起看警暴行為時,可以與他們討論有什麼時候這的是人神共憤、有什麼時候是就算我們不同意他們的行為都或許是情有可原、有什麼時候他們甚至可以說是未必做錯。在與認識多年的警隊親友層面上,除非父母有證據令他們懷疑警隊親友涉及嚴重傷害市民事件,否則可以提醒孩子不要因與他人就某些事意見不同而把多年親情、友情否定。 上述的一切,的確是很難處理。我自己都仍在不停與阿仔探索,希望有一天能找到平衡。

詳細內容

波波教授演講廳:尋找快樂的國度

猶記得幾年前,女兒從課外書中得知不丹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之一,更在地圖上標示着這個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海拔3000多米高的「天空之城」,嚷著要我們帶她到那裏尋找快樂。今年暑假,她的夢想成真了! 我們在曼谷登上了前往不丹的小型客機,兩個多小時後,終於看到高聳巍峨的喜馬拉雅山山脈, 看得女兒目瞪口呆。著陸後,遊客們都被那古色古香的機場吸引著,大家不停地拍照,捨不得離開停機坪呢! 地大物博,川流不息 不丹的面積是香港的38倍,但只有約80萬人口,即每平方公里只有21人。相對每平方公里擠滿7400人的香港,不丹的人均空間比香港的足足多350倍,非常富空間感。 不丹境內河川匯集,清涼的冰水從各個喜瑪拉雅山峯流下來,淙淙流水為這「天空之城」帶來了動力和生產力。不丹國皇善用天然資源,讓水力發電成為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所產生的電除可供全國使用外,亦供鄰近國家如印度購買。其次的經濟來源是農業和旅遊業。 因果循環,著重平衡 不丹是佛教國家,人民深明因果循環的道理,所以特別愛護大地,尊重生命。不丹國民重視環保,為了保育生生不息的大地資源,農民不會使用農藥耕種,所有農產品均是有機食品,吃進口中的蔬果份外甘甜。為了感受一下喜馬拉雅山脈的靈氣,我們的行程不乏上山、下田和下河的美好時光。 在行山的過程中,我觀察到不丹人民愛護大自然和「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良好公民素質。 不丹政府為了在城市發展、保育自然環境與文化承傳間取得平衡,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例。當中包括所有新樓宇建築必須依從傳統建築特色為設計藍本,樓宇高度不可超過六層,以確保不丹獨有的建築文化和手繪工藝得以承傳。政策禁止興建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以免玻璃幕牆和摩天大廈破壞大自然的和諧。除了建築特色外,不丹人的日常 衣著也別具特色,並沒有因為全球一體化的衝擊而摒棄國家獨有的民族特色。 細心觀看,國民的衣袖皆向外反摺了一下,原來這穿衣特色是有典故的。男女國民平日所穿著的織錦掛裙,就像我們中國的古裝。 活在這富有建築特色的「天空之城」,我們仨仿如回到數百年前的古代,與現實社會隔絕了。 雖然旅遊業能為國家和人民帶來豐裕的收入,但過多的旅客會影響本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引致交通擠塞、帶來污染、造成環境及生態系統的破壞等等。在權衡輕重後,不丹政府決定發展「高質素、低破壞」(High quality, Low impact)的旅遊業,每年只容許10萬外國人申請到訪不丹。亦拒絕「自由行」的旅遊模式,遊客必須由當地的專業導遊和司機接待, 方能獲批旅遊簽證。 究竟在這個簡樸的國家,為什麼人民能這麼快樂呢? 在不丹,我們找不到金碧輝煌的 宮殿,所到的著名廟宇和堡壘皆是雄偉莊嚴的歷史建築。 城市中沒有美倫美煥名牌鼎立的商場,街道上沒有宣傳快樂的廣告,電影院也沒放映喜劇。日常的飲食均以素菜和米飯為主,沒有大魚大肉。在破爛不平的路上沒有名車豪宅,卻有勸籲人民守規的語句。 有趣的是,不論在城市的當眼處,還是鄉村民居的小角落,也放著國皇一家的漂亮合照。從國民的生活小節可見他們愛戴國皇之心。 我們觀察到國民生活樸實,各人緊守崗位敬業樂業。負責種田的努力耕種;指揮交通的專注留神;招呼款待的笑面迎人…… 觀察多天,太太終於按耐不住,要訪問導遊和司機不丹人快樂之道。導遊哥哥微微笑地說:「簡單是福,常存感恩!」 「簡單」是指: 生活簡樸不圖貪婪, 情感真誠不記仇恨。 「感恩」是指: 感激天地萬物所賜, 學會施予感謝他人。 波波教授和女兒到不丹尋找快樂的原由(相圖來源:波波教授) 不丹風境秀麗,處處猶如山水畫。(相圖來源:波波教授) 不丹首都亭布市中心的街景,警察十分盡責地去指揮交通。(相圖來源:波波教授) 與世無爭、簡樸的不丹。(相圖來源:波波教授) 波波教授在普那卡政府大樓和一位議員合照,他會帶着貓咪上班工作。(相圖來源:波波教授)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千里共嬋娟

上個星期緣份到,可以開小差和姊妹去看舞台劇,由於大家都為生活忙碌,沒有時間仔細考慮,單憑劇名及領銜主演的演員名單就訂了門票。下午匆匆忙忙安排了雞蛋仔的瑣事,胡亂吃個車仔麵就入埸,找到位子的時候早已經開場,在漆黑的劇埸中,沒有心理前設之下,努力咀嚼演員的獨白,咦,他是在暗示自己身患絕症?耐人尋味的哲學對白帶出一份沉重的張力…….本來我興奮期待情緒高漲,這刻隱約覺得不對勁,鬼鬼祟祟地揭埸刊,原來中文劇名「但願人長久」的英文翻譯是「The Shadow Box」! 喜歡話劇的朋友可能聽過這套「影子盒」,一齣關於親人迎接死亡的劇本,描述幾段親人的關係,如何糾纏一起面對可預見的死亡,揭示生命的本質就是一迅即逝反思活著的意義。這陣子香港的政治狀況已經令我窒息,難得有機會暫別家庭照顧者的角色,由老公照顧雞蛋仔一晚,打算享受一套輕鬆小品作個精神充電,但事與願違,由數個巧合引領下我竟然選了這麼嚴肅的題材……. 理論上接受親友或自己患上不治之症,心理上要經歷幾個適應階段,包括拒絕、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及最後接受現實。編劇把對白翻譯成貼地的廣東話,甚至有粗言穢語,就是為了真切反映面對死亡時的焦慮和憤慨,恐懼和絕望。當開埸半小時後,死亡的命題讓觀眾感到透不過氣來,陸陸續續有人離開。 普世價值認定的好,到時間的盡頭時卻可能一文不值;沒有明天以後,這一刻共聚天倫就是永恆的最好。 我也想過逃之夭夭但腿就是發麻,與「面對死亡」的演員產生奇妙的共鳴,生命很會開玩笑,忽然有點領略死亡是多麼的不似預期。每人對生命都有個人的期盼,很難一概而論,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裏活出無限的價值?故事中有自認重視親情但患上重病才反省過去幾十年只有工作;另一病友想把握一息尚存的機會,突破規範,不再介意別人的目光,只想盡可能沒有遺憾地離開。在死亡面前想變得自私,但又離不開社教化條款,處處要刻制未必有勇氣表達個人的想法。普世價值認定的好,到時間的盡頭時卻可能一文不值;沒有明天以後,這一刻共聚天倫就是永恆的最好。 中秋佳節會想到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闕,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面對訣別分離,香港人都經歷了一整個夏天的混亂迷惘,08未知社會各個持份者對生命的價值有什麼深刻的反省?尚有一口氣,最想堅持什麼?閉目前,最珍惜回味的又是什麼呢?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令孩子更想學習(三)

上兩星期,我們討論提升孩子學習動機的兩個元素。第一,是家長本身必須要有教導孩子的動機;第二,孩子要有接收的動機。今日,要跟大家分享的便是第三個元素 — 讓學習的內容廣泛應用。 這是什麼意思?很多時候,我們在學校裹學到的東西,只應用在功課或測驗考試之中,沒有在生活上應用,更談不上廣泛應用至其他合適的情況。正因如此,只是為了完成學業,而沒有實質的融入自己的知識庫,不久這些知識便被遺忘。反之,如果得以廣泛應用,知識便會成為自己的一部份,能滲透在不同的環境中,並且擴闊其應用。 透過把學習內容聯繫到生活裏廣泛應用,那麼孩子便會更有動機去學習認識身邊的事物 舉個例子來說,透過玩超級市場遊戲,讓孩子認識相關的詞匯,如:貨物、購物籃、手推車等等,並透過玩耍的過程,學會整個程序,如:先取貨品、放在手推車裏、然後再結脹。接著,直接帶小朋友到超級市場裏去,讓他能夠親身體驗,重溫詞匯及步驟。這個直接的應用,能讓他體驗到你跟他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孩子變會逐步建立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並願意跟你一齊去學習,一齊去探索。 再伸延開去便可以去到不同的商店購買東西,因為整個程序也有很多共通點。如果孩子能夠掌握的話,那麼我們便可以應用到在圖書館借書。因為整個過程的流程也很接近。事實上,在網上購物的程序也類似。 所謂「一理通,百理明」,透過把學習內容聯繫到生活裏廣泛應用,那麼孩子便會更有動機去學習認識身邊的事物。配合家長教導的動機和孩子主動接收,孩子們必會逐步建立學習動機。

詳細內容

五個小孩的校長:回歸上學的軌道 (下)

蒙氏教具多方面的學習主旨,總不離親身經驗、感官的學習、井井有條的系統訓練……等等,從而孩子們得到學習獨立、自信、 勇於嘗試、研究與不同的領域發展,例如語言發展、專注力、邏輯思維……等等。 硏習後與老師一起分享感受,各位老師也對是次的學習有不同的體會,於此也跟各位讀者分享,例如有老師說,在這次研習,更加明白幼兒的五感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親身參與、觸摸、把弄……等等的活動,實在有利幼兒更加明白和更深刻認識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數學概念的形狀大、小, 顏色深、淺、物質粗糙、平滑……等等。語文能力的發展優勢,也能循序漸進渾然而生。此外,幼稚園更加應從幼兒的特點出發,例如好奇心、求知慾、理解能力和自理能力,從這幾方面去培育孩子。 老師應該提供一個探索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安心於豐富的學習環境裏,自由探索,知識便能自然獲取,老師也必須放下身段,擔當一位觀察者的角色 也有老師認為透過這一次研習,讓老師們反思教育孩子是需要按著孩子學習的進度,不宜急進,要把步驟清楚的呈現,多給予機會讓孩子嘗試探索,自我學習,自我發現錯誤,自我糾正,達至發展錯誤控制,這才是幼兒學習的良藥。 亦有老師反思: 一位老師應該提供一個探索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安心於豐富的學習環境裏,自由探索,知識便能自然獲取,老師也必須放下身段,擔當一位觀察者的角色,在每一個課堂後,檢視重要的觀察資料,再從長計議,好好的設計下一個課程,讓孩子在進階的環境裏,繼續自由探索學習,成為一個主動的學習者。 是次研習,果效是豐盛的,身為一位校長能看到教育路上一起奮鬥的老師能如此成熟、專業,那種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還望各位老師,能繼續秉承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努力地鑽研不同的學習材料,豐富孩子的學習世界,這確實是孩子的福氣。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細佬備戰小一

開學伊始,就讀幼稚園K3二兒子細佬便要面對所有小朋友成長必須準備的事,就是準備報小一了。大兒子哥哥現在已是小三學生,他當年同樣經歷小一面試,所以哥哥會和媽媽一起提細佬要有禮貌、在玩耍時不要推撞其他小朋友等社交禮儀。 坦白說,為孩子的小一面試作好準備是無可能臨急抱佛腳,我們必須在日常生活及透過遊戲,訓練及教導孩子應有的社交禮儀及與別人相處之道。例如我家三個孩子常玩版圖遊戲(board game)、亦愛玩砌骨排遊戲,在遊戲過程中,小朋友難免會想「爭著」玩先或行先,家長則可以說明遊戲規則,教小朋友必須跟次序去玩、不可以因為自己喜好而爭先。 在閒談中,我也要盡媽媽責任,告訴細佬他將要報考小一。「細佬,你遲些報考小一,要去一些學校面試啊。」細佬反應很快,追問:「為何是要去「一些」學校?而不是只去哥哥那間學校呢?」幾乎被細佬的提問殺過措手不及,我解釋:「因為你可以看多幾間學校,看看喜歡哪一間、哪間較好。」細佬即說:「我只喜歡哥哥哪間啊…………」這次在身旁的哥哥也聽到我們的對話,開始聚精會神等我答覆,我即反覆說:「我們可以參觀不同的學校,了解不同的特色,然後看看喜歡哪間較多。」細佬口中唸唸有詞說喜歡哥哥的學校,一邊被其他事物吸引了,我們報「一些」學校的話題才可終結。 升小一這個遊戲真是避無可避,香港的小孩由出生開始,注定要經歷這一關。家長唯有替孩子作好準備,於日常生活中教導小孩的社交禮儀及解難能力,讓孩子即使要單獨面試時,仍可以自信地表現自己,否則在面試前一天才準備真的會太遲了。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請和孩子一起成長 不要代替孩子成長

在很多的青少年網球賽事上,沒有主裁判,需要球員們對自己一方的來球作出判決,而近年來發覺有更多的青少年球員在一些具爭議性的判決上,往往都偏向自己,甚至發現有些球員利用「自我裁判」來作弊,指鹿為馬,將界內球判作界外讓自己得分。 為得獎或交差家長插手小孩的勞作 在社交平台上曾經接觸到一些家長,興高采烈地展示他們孩子的藝術創作作品,有的更圖文並茂地炫耀該作品所獲得的獎項,形容著他們孩子的作品是如何精緻絕倫和鬼斧神工,但明察秋毫的人一眼就能辨認得出這不是一位小孩子可以達到的水平。 「幫得一時幫不到一世」,讓他們靠自己雙手盡情發揮,無論作品得獎與否,請停止奪取他們成長的機會,和他們一起成長才能讓他們建立自信的將來。 相信很多家長亦都有協助過孩子做一些小手作或「填顏色」,好讓他們有一份更好的功課向學校「交差」,有沒有想過這樣不但會弄巧反拙,更會對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後遺症。 一. 令小孩將來更沒自信 很多家長的介入與幫助都是本著「一不做,二不休」的心態,既然已出手幫忙,何不「送佛送到西」,做到最為他們爭取獎項,反正學校或主辦單位亦無法印證家長是否有插手。還記得我以前曾經參加過一個填色比賽,我的爸爸是一位嗜好畫家,當時他出手助我一把,為我的作品畫龍點睛,令我奪得了該項比的優異獎,而獎座還在家中飾物櫃,但獲得了該獎之後,我幾乎再沒有填過顏色了,因為雖然當時我只是小學生,但已深知獎項並非實至名歸,怕在沒有爸爸協助下不能維持水準,久而久之對填色畫畫失去信心與興趣,當別人問及該獎項時亦只能笑笑說只是運氣來輕輕帶過。 二. 灌輸孩子為成功而不擇手段的錯誤觀念 今日你能助孩子成功,當他日他們不能成功時,但為求達到目的,就會變得「輸打贏要」,脾氣暴躁,甚至嘗試走進“灰色地帶”,作出一些踩界舞弊的行為。 現今社會確實是有越來越多不同種類的騙案,為求得到更多的財富,挺而走險,不惜做一些踩界或在灰色地帶找一些違規的方法,期望沒有被發現,為求達到目的,不顧後果地作出一些詐騙取巧的方法。 如果各位家長仍然有協助你們的孩子作一些「小手作」時,大家停一停,想一想,究竟你們時想要他們成長或是一剎那的光輝,正所謂「幫得一時幫不到一世」,讓他們靠自己雙手盡情發揮,無論作品得獎與否,請停止奪取他們成長的機會,和他們一起成長才能讓他們建立自信的將來。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令孩子更想學習(二)

上星期,我們探討如何令孩子更想學習的首個元素,就是家長本身的教學動機。今次讓我們看看第二個元素,就是孩子接收的動機。 要讓孩子主動地去學習,當然他們需要先願意接收,才能成事。單方面靠家長的主動性和努力是不足夠的。要讓孩子願意接收,家長必須要學會觀察孩子的反應。不能只陶醉於自我動機的一方,要小心觀察,接納事實。當然在觀察過程中,如果發現孩子是願意互動的話,那麼便已是成功的一大部分,否則我們便要調節策略,反覆觀察,方能讓他開始願意接收和進行交流。 要取得孩子的注意,環境因素是重要的一環。這可分為內在和外在的環境。內在的環境就是孩子自己本身的狀況。試想一下,如果孩子睡眠不足、感到疲倦、肚餓、生病,甚或是心情不佳時,必定會直接影響他們接收的動機; 外在的環境就是時間、地點的配合,是否有利於進行學習。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其實是聯繫所學習的題材和對於孩子的意義。的確,回想在學校裏所學到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也不能立即找出意義來。如何要把這些內容連繫到學習的意義是有一定的難度。 雖然如此,大家也不用灰心。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他們所需要學習的內容,與日常生活大致上是息息相關的,所以真的要讓他們明白意義的話,只要多花一點心思,其實也不太難做到。對於年紀較大的孩子,我們便需要更多的方法。 嘗試模擬遊戲,梳理自己的或洋娃娃的頭髮,也可以到浴室找找看有那些梳。這樣一來就會更好玩,更有意義。 舉個例子來說,想跟孩子玩一份關於浴室的拼圖,可以拿起其中一塊,假如這是一把梳,那麼我們可以問孩子怎麼去用呢? 嘗試模擬遊戲,梳理自己的或洋娃娃的頭髮,也可以到浴室找找看有那些梳。這樣一來就會更好玩,更有意義。 是次探索關於孩子的接收能力,下星期讓我們再討論最後的一個提升孩子動機的重要元素。  

詳細內容

五個小孩的校長:回歸上學的軌道 (上)

過去數月,香港社會的變遷是超乎想像的。在本應爛漫的暑期裏,香港人經歷了不少史無前例的情況。轉眼間,暑假要結束了,我校的老師們一早已經回到學校工作的軌道上。雖然大家心裏對香港這片土地,對現今發生的事情仍有很多迷思和不知所措的感覺,但是身為老師,還是要以冷靜的態度收拾心情,回到學校準備9月開課的工作,再一次肩負起老師教書育人的重任,尤其是我們是幼小莘莘學子的啟蒙老師,我們更加要謹記自己的身份和責任,小心行事,不容有失。 在開課前的一星期,已經收到教育局發出對辦學團體主管有關管理學校的信件,接著就是發給老師的和家長的信。因為在這個大時代,學校的角色已不單止是搞好教育項目就可以,還要小心處理在這數月裏的社會運動帶給學生與家長們的一些憂慮。由於各人在政見上已出現各走極端,在這個小小校園裏,就像是社會的縮影。有智者說:你不喜歡政治,但政治會找上你。 要搞好一所學校,各方面也得兼顧。在準備開學之前,我還是重視教育上的議題,所以我與老師們都一而再地進行不少課前的硏習工作坊。 是次硏習也提供了一次寳貴的機會,讓各位老師重新檢視對孩子的學習方式與需要,就是簡單、直接且重複的學習方式 我校的特色是混齡教學,而我們也十分欣賞蒙特梭利的教學理念,而這次的研習工作坊,我們就一致選擇了有關蒙氏教具的探討與運用。 在老師的資料搜習,不難看到老師們都非常用心地搜習蒙特梭利教具的資料,還能看到各位同事不單能細心介紹各種教具的使用方法,更樂見她們能夠明白蒙氏教育的理念,然後透過教具將之運用於幼兒教學上。 蒙氏教具舉世知名,確實讓不少老師又敬又畏,因為生怕不懂使用而引發笑話,貽笑大方。 在各位同事的努力下,大家都能打破疑難,跳出框框,得到蒙特梭利教育的點點神髓,是次硏習也提供了一次寳貴的機會,讓各位老師重新檢視對孩子的學習方式與需要,就是簡單、直接且重複的學習方式。現在是資訊發達的年代,孩子的生活經驗日漸豐富,看似特別醒目機靈,然而孩子的學習和腦部發展,仍是有一定的規律,配合孩子成長步伐的教育還是必要的。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