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歸加:孩子的突破,大人的責任
來到加拿大,做家長的態度無可避免要作出相當調整。這些調整,有時溫柔,有時也頗為震撼。到遊樂場玩,就肯定是對家長的其中一場震撼教育。
這幾年香港經常都有人批評,遊樂場遊玩設施愈來愈沒有挑戰性。似乎康文署怕孩子受傷會惹上麻煩,在有意無意之間讓遊樂場逐漸變得人畜無害。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公園的長滑梯幾乎都被拆掉,又或要市民爭取保留才倖免於難。我們這些接近四張的中坑回想起來,就更會發覺以往曾經到處都有的大型繩網塔,三幾米高的滑梯塔架,和那些轉到人都癲的氹氹轉,都在不知不覺之間淡出了我們的遊樂場。以往這些遊玩設施,真的好玩到可以和朋友一起樂上大半天。而現在的遊樂場設計千篇一律不在話下,孩子可以攀爬的地方更是又少又矮。香港孩子功課日益沉重,可以到遊樂場去玩的時間也是買少見少。這樣一加一減,我們的孩子長大後又怎會不笨手笨腳?
加國遊樂場 馬騮架「堅離地」
初來加拿大報到,大人要煩心的事情雖然一大堆,孩子不知愁滋味,第一件事還是想到遊樂場玩。
但當我第一眼看到遊樂場的時候就真的驚呆了:天啊,這些「馬騮架」很高啊!
我自問不算是一個很怪獸的家長,在香港的時候,孩子們跌碰瘀傷,破皮流血,基本上我都是一笑置之,不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什麼一回事。但看到這裏的遊樂場之後,突然就不覺得這麼簡單了。加拿大的遊玩設施一般離地都很高,即使是六七歲的孩子,在馬騮架上雙腳離地至少超過一米。孩子們一開始看到還真是膽顫心驚,步步為營。但是一個月之後,已經玩得不亦樂乎了。雖然開始的時候抓力和臂力都不夠,但是看着其他孩子在上面來去自如的時候,他們始終會不斷挑戰。大女兒後來終於爬完整個馬騮架,高興得不得了,有一段時間,她到每一個遊樂場都要馬上挑戰一番,後來更加開始玩花式,遠看過去,簡直就像香港動植物公園裏盪來盪去的猴子一模一樣。
加拿大很多新型的遊樂場都跟以往有很大不同,遊樂設施不再用標準的零件組裝,而是由一堆圓木不規則地堆疊起來,最高處竟然有離地四五米,上上落落,都很考驗孩子的膽識和技術。
孩子們對這種「馬騮架」都興奮莫名,不把它征服不休,倒是在旁邊看的我緊張的手心冒汗。
懂得衡量風險 責任自負
後來我跟公司的法律顧問聊起,為什麼遊樂設施造得這樣瘋狂(刺激),好像都沒有怕孩子受傷的顧慮?法律顧問笑說,即使具體的條文他並不清楚,但應該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家長和孩子都要懂得衡量風險,責任自負。如非特殊情况,例如器材失修而造成傷害,應該沒有人要在孩子跌倒之後告市政府吧?
不錯,山高海深,某一天孩子也得孤身前往。我們在旁邊讓他們學習如何強壯不屈地闖蕩,便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