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孩子心:孩子太乖,真的好嗎?

駿駿(化名)是個開朗的孩子,待人有禮,身邊的人都很喜歡他,他亦常常受到師長的讚許。但駿駿會「報喜不報憂」,不容易被人看見他的負面情緒,也很少說出內心的感受。駿駿喜歡留在安舒區,選擇做一些能力以內,而且不容易出錯的事情。就是碰上不如意的事,他也總是回應:「我OK呀!」將真正的感受隱藏。

報喜不報憂 為滿足大人

孩子有「行為導向」(performance-oriented)的觀念嗎?像駿駿這種特質的孩子,都有一種預設模式(preset mode),在外時總是表現得很開心,很「聽話」,因為他們很清楚大人想要的反應,希望讓老師和父母因他而感到滿足。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中,學到了一種觀念:「當我聽話的時候,當我成績好的時候,我就會得到別人的關注、讚賞和疼惜。」這個「行為導向」的觀念深植於孩子內心,他們在世界所經歷的是:我的價值取決於我的表現,愛和接納是需要換取的。

如何讓孩子能有所突破?我們都希望孩子做回真實的自己。這類孩子需要一個歷程。

做回自己 盡力就「夠好」

與無數人互動中都感覺到「安全」,那對孩子來說,什麼是「不安全」?例如,在他犯錯、表現不佳時,感到被拒絕、被責罵、被批評時……在孩子的角度,當他做真實的自己,會讓父母傷心和失望,因而感到「不安全」,於是他選擇把自己的真正想法隱藏。

每個人總有做得出色的地方,也有可以進步的地方。我們並不是要對問題視而不見,但我們要有一種調節的心態──孩子盡力的每一刻,已經是「夠好」(good enough)了,只是「夠好」之中仍可以繼續進步。當孩子有這種正向的心態,他才會在面對困難時勇於踏出安舒區,配合父母由心的鼓勵,讓孩子對自己產生希望感,持續地帶動轉變和突破,變得更成熟。

不同的小朋友,有不同的特質,有些孩子情緒較敏感,容易發脾氣,這是什麼一回事?立即觀看EDIT Workshop爸媽教養頻道短片:《孩子小小事發脾氣不開心,父母可以怎樣做?》(youtu.be/M6Kk2NOap4g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