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孩子心:如何建立時間觀念和自主?
記得曾經問班上的學生:「如果讓你們自己規劃一個星期的行程,你們會如何安排?」不要以為他們會很雀躍地討論,事實上他們沒什麼想法,只是說睡覺、打機吧……他們坦言每天的行程多數由父母安排好,說:「總之我起身之後,就等爸爸媽媽告訴我去哪裏學習和玩耍。」
教導孩子規劃自己的生活,為自己負責,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大考驗。許多家長會到孩子高小至初中階段嘗試「放手」,開始讓孩子去自我管理,但往往發現孩子顯得「無所謂」,功課會「唔記得做」,興趣班可以「唔記得去」……一連串的「甩漏」和「唔上心」,令家長感到掙扎,不太敢「放手」。
父母「放手」三大原則
如果孩子從小甚少參與規劃自己的生活,一下子放手會讓他們無所適從。在陪伴孩子規劃生活作息時,我們可着重:
分階段:
我們適宜從小目標開始,例如先規劃做功課的次序或休息時間的活動,父母也需要給予正面的肯定。
清楚界定責任:
過程中讓孩子知道哪些任務他們是有能力完成的,是他們的責任,並預早協定未能完成責任的後果。
給孩子選擇的空間:
根據孩子的年紀,讓他們在合理的範圍內作決定,例如讓小學生決定休息時間的活動,讓中學生選擇他們的興趣活動,藉此更可聆聽他們的內心想法。
自我管理技巧 三階段培養
其實,愈早建立孩子的自我管理技巧,他們的接受程度會愈高。不同階段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着重點:
幼兒期建立習慣:
多運用沙漏和計時器來訓練孩子專注做事,建立他們對時間的概念;製作視覺化提示,將日常活動製成圖卡,讓孩子了解每天要做的事和次序。
小學期共同參與:
邀請孩子一起規劃恆常時間表,讓孩子有參與感,可以由放學後的作息時間表開始。
中學期相互溝通:
讓孩子為自己安排時間,如孩子有不足,家長宜先聆聽當中的難處,協助他們調整;邀請孩子為家人安排假日節目,包括計劃行程、車程,預訂門票等,讓他們建立生活技能。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