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樂與路﹕榮仔的啟示
榮仔從不會安坐座位中,他總喜歡在課室內圍圈走動,一邊踱步一邊哼着歌。有時候,他會鑽進書桌底,然後從另外一頭鑽出來;如果發現有人或物件擋着他的「軌道」,他會另闢新路線,總之,他一定不會停下來。
不能再被抱的日子
榮仔的家庭比較複雜,他自小患有重病,長期留住醫院。榮仔是嚴重智障的孩子,但哥哥卻是個資優兒,父母倆面對兩個極端的愛兒,身心俱疲,最後連自己的身體都搞垮了。因而,榮仔自小都只得留在醫院。還記得榮仔初入學時,他總愛在小息時找老師抱,樹熊一樣爬在老師身上,老師就像媽媽哄孩子般抱着他。我相信這跟他的經歷有關,需要彌補親密及安全感的感覺。可是,我們總不能當他幼兒般看待,不可再抱他。
不能再被抱的日子,榮仔開始為自己找安全點。
起初,他會瑟縮在木椅上,但硬邦邦的木頭怎能找到溫暖,怎見得舒服?然後,他又繼續踱步去找,最後,他發現學校操場有幾間玩具小屋,一走進去,就成了他獨有的空間。每回小息完畢,老師定要在小屋裏哄他出來。別小覷這份自我修復的能力,縱使是智障的孩子,他也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自我調節,然後找個方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
幫孩子專注學習
榮仔升上高小了,在課堂仍會圍圈走,不但難以專心學習,也影響其他同學上課。一隊關注榮仔行為情况的隊伍,開始商量如何幫助榮仔專注學習。於是,隊中的言語治療師帶領了幾個隊員負責觀察榮仔的行為習慣,例如:記錄榮仔離開座位的頻次、離座前的表現、離座後的行為、圍圈走動的時間、情緒狀態等。同時,隊員嘗試運用不同方法來改變榮仔。經過三個星期的觀察及介入,我們發現榮仔對多感官的玩具特別有興趣;他若開始感到肚餓,便會鬧情緒;榮仔的專注時間不長,需準備數個學習活動,以便適時更替,延長他的專注力。
沒有教不懂的學生
團隊跟榮仔的老師一起設計了一套適合榮仔的學習策略、特定的教學流程及教學站,然後選用了一批多感官的教具,情緒處理方法等。
團隊更為榮仔添置了一個小帳幕,好讓他情緒不穩的時候,能在帳幕裏獲得安寧。
大家努力了三個月,榮仔在課室裏的走動行為得以改善,並開始能專注回課堂的學習活動。老師掌握了教導榮仔的方法,更懂得同時改善自己的教學技巧,讓更多的學生有效參與課堂。
「沒有教不懂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我特別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