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教授演講廳:STEM教育 香港人自己搞得掂!
港府近年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初創企業如雨後春筍,但有指本港在科技人才培訓及供應不足,曾見過蘋果電腦創辦人Steve Jobs 的創科局局長,最近宣布政府每年從外地輸入1,000位科技專才,每間公司在申請3位外援的同時,必須聘請1位本地人才和兩位實習生,為本港培訓新力軍。這政策引起業界爭議,在此暫且不作討論,但與創科發展息息相關的STEM 教育,香港人自己又會否「搞唔掂」,要請外援「救兵」呢?
香港的STEM教育確實比歐美起步慢了十多年,雖然如此,我們絕對有潛力迎頭趕上。就近年觀察可見,香港有些學校在STEM教育方面表現非常出色。就以近年在本地、中國和國際創科比賽中獲獎無數的伯裘書院為例,這所直資中學,在資源運用有較大彈性,可以靈活調配資源去發展STEM教育。
伯裘書院學生於第20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佳績,學校並獲「優秀STEM學校」殊榮。(伯裘書院提供圖片)
伯裘書院4位中四生憑發明品,在今年香港學生科學比賽高中組奪得冠軍。(伯裘書院提供圖片)
老師團隊是STEM教育成功的鑰匙
雖然與傳統名校相比,伯裘的學生在學術成績上可能稍遜,但學校本着「人人可教」宗旨,透過有趣互動的學習環境和課程,燃點學生潛藏的「閃亮點」!兩年前,伯裘一名學生發明了「人造葉片」,利用由菠菜葉和烏龍茶葉提取的混合天然染料來進行光合作用發電。這發明在本地科研比賽屢獲殊榮,並有機會代表香港到不同國家參加國際大賽。 可是,要這位不諧英語的小伙子衝出華人社會,以英語表達複雜的科研結果,談何容易?老師們為了成就這名學生,日以繼夜不辭勞苦,強化小伙子英語的表達能力,使他能突破自我界限,以英語介紹他的作品和解答評判團的刁鑽題問。最後那位學生在多個國際比賽中獲獎,他亦變得獨立和自主。學生的轉變亦成為校長和老師的正向原動力,學校各持份者上下一心,把STEM教育越做越好。 這些學習成果並非一般傳統紙筆考評能測量到的。可見,同心合力的老師團隊是STEM教育的成功鑰匙。
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總監黄金耀博士去年到伯裘書院,與黃頴東校長及賴富偉老師支持學生何啟睿參與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伯裘書院提供圖片)
全校參與勝過興趣小組
香港教師平日課擔和行政工作已經很繁重,難以騰出時間去跨科籌劃校本STEM教育,所以,大多數學校只視為與科學相關的興趣小組。但伯裘書院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把每周二下午定為中一和中二同學的STEM教學時段,把跨學科知識融入學生硏究習作相關的課題裏。三年前,伯裘獲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選為全港八間伙伴學校之一,並獲撥款600萬開展資訊科技增潤班。故此,中二至中四同學會在每周五修讀1.5小時的「強化版」I.T.課程,學習電腦編程、製作應用程式(App)和設計電子遊戲、機械人製作及控制、3D打印技術等。
伯裘書院同學正學習如何透過「設計思維」作研習。(伯裘書院提供圖片)
伯裘書院同學正學習透過VEX機械人作電腦編程任務。(伯裘書院提供圖片)
伯裘書院同學正展示他們的發明品 — 智能保嬰車,希望透過自創網上監測平台確保嬰兒不受PM2.5影響健康。(伯裘書院提供圖片)
伯裘書院同學正進行科學研習,用電燈、鋁罐去了解熱力的傳輸。(伯裘書院提供圖片)
由上述例子可見,只要學校有決心去整合設計校本課程,賦權老師專業自主,老師們勇於嘗試和投入STEM教學,本地STEM教育必能開花結果。
香港人自己搞得掂,STEM教育自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