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暗黑塑料王國
看了王久良導演耗時5年拍攝的紀錄片《塑料王國》,久久不能平復,像看完一則暗黑童話、一部黑色荒誕劇,又或者余華《現實一種》的冷峻短篇。但更殘酷的是這並非哪門子的文學創作,它記錄的是真實的人、真實的事,每一格畫面都直線抽擊觀眾的良心底線。 文:蘇美智 |
中國另一角 廢針筒成孩子玩具
那是山東一個家庭式經營的塑膠回收加工廠,彝族僱工阿彭兩口子和5個孩兒(當中一個在拍攝中途誕生)從四川到來打工,一起住進工場,生活在廢塑膠的重重圍困中。在孩子眼裏,廢塑膠有時是工作——他們沒錢上學,天天赤腳徒手幫忙分類;有時是彈牀——可以鑽進去耍玩打滾,累了徜徉其中;有時是寶藏——埋下世界各地的塑膠玩具,以及不是玩具的塑膠如用過的針筒,全部新奇有趣;有時是生活必需品——有一幕,依姐(阿彭才11歲的大女兒)蹲着煮食,見爐火快燒光,隨手抓起一束廢膠扔進去燒。
對,廢塑膠也是「柴火」,我們耗費很多力氣反對興建的焚化爐,她在自家廚房親手栽種了一個。
片中有不少孩童嬉戲的畫面,充滿童趣,但更強烈的是違和感——孩子玩的、躺的、爬的,全是五顏六色的廢塑膠,但那兒本該是綠油油的草地,是孩子們日夜盼望的家鄉。「老家什麼都有,有馬,有羊,還有牛,還有豬,還有豬的小寶寶……」依姐專注地、慢吞吞地逐一數算家鄉的寶,說着說着嘴角上揚,彷彿已經在腦海中回家了。
廢膠圍城 是我們造的孽
《塑料王國》在國際上拿下大獎,在中國大陸卻成為網上敏感詞。它是一個有很多層外皮的洋葱,從一個側面揭示全球化下的垃圾浪潮、翻出人們掃到地氈下不願過問的污垢、直視身陷死胡同的底層生活、描繪人們對城市虛榮幻影的欲望、鞭策我們對兒童權利的認知……洋葱一層又一層,剝到最後是大人造的孽。
「當孩子睜開眼睛就看到垃圾,那對他來說是正常的東西,但他不知道這是成人帶給他們的。」王久良接受台灣網上媒體《報導者》訪問時說:「(這些場景)是我們大人所賜的、不美好的世界……我對這些大人們,一個都不饒恕,包括我自己。」
香港人每日棄置2000公噸廢膠,香港是全球廢膠貿易的中轉重鎮。圍困孩子的廢塑膠世界中,有我們造的孽。
後記:《塑料王國》在香港亞洲電影節播放完畢,暫時未聞新放映計劃。環保組織綠惜地球將在12月1日播放較短的媒體版,邀得本港回收業者同場交流,報名結連:goo.gl/forms/KzadbVBGrg18FOY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