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終結放榜新聞

某日孩子放學回家,丟下書包劈頭就是一句:「媽,你知道嗎?我最憎的皇帝是隋煬帝!」看他恨得牙癢癢,看來是上歷史課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設科開考的是隋朝,到唐代進一步完善成為科舉制,像唐太宗說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此後千餘年,科舉制基本不變,至光緒皇帝才終於頒詔廢除。有說科舉該列入「中國重大發明」之列,因其對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知識產生等各範疇造成的影響,深入骨髓。

又所以,華人社會推崇狀元的心態歷久常新,彷彿早已載入DNA,以生物演化概念傳承。隨手抓幾則本地DSE放榜的新聞標題,便能看見:「9狀元分佈6傳統名校 聖保羅取3席成贏家」、「喇沙誕18*音樂超級狀元 傳統名校贏晒盡攬9名狀元」、「皇仁7屆從未斷纜 總領袖生成狀元靠阿媽靚湯」……

放榜新聞追捧名校與狀元,其實都在傳誦獨沽一味的成功,也就是考試高手的成功。而除了報道「贏家」攻略外,近年還添了一種苛刻的訪問方法——你贊成還是反對國歌法?支持一地兩檢嗎?

「狀元」們一個個被丟到鎂光燈下接受突擊測驗,贊成反對都可以按傳媒立場渲染成為標題。真希望學校有為他們做好傳媒教育,不要擦槍走火,令傷害留存網絡,成為擦不掉的人生印記。

台生呼籲 停止採訪狀元名校

台灣中學生近日發起「終結放榜新聞、拒絕成功模板」的運動,希望終止考試放榜日後,學校與媒體聯合發布的各種放榜新聞。我欣賞他們破局的想法和勇氣。事實上,採訪狀元的模板新聞流行了這麼多年,已經養成傳媒和讀者雙方面的惰性,一邊因循舊習,一邊照單全收,年復年重複強化考試主導的單一成功定義。然而,對於底下莘莘學子的學習生涯和前途思考,猶如一將功成萬骨枯,視而不見。假如傳媒可以拉闊報道角度,就是幫助社會拓闊想像空間,也是為了這一代年輕人,多掙一點能呼吸的自由空氣。

教育者需有接受挑戰的胸襟

台灣的學生運動得到不少學校響應,簽署承諾書,力圖扭轉榜首新聞的氣氛。高雄女中校長林香吟過去也曾安排「狀元」接受傳媒訪問,但這次決定支持學生運動:「未來的社會畢竟是他們的,學生挑戰既有價值觀,是一件好事。」

看看別人,回顧自己。我們都需要有胸襟的教育者,能夠用平等心去聆聽,不怕被挑戰價值觀,不動輒把學生當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