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戒電子奶嘴攻略(2) 5步建遊戲習慣

 

家庭有教:戒電子奶嘴攻略(2) 5步建遊戲習慣
(illustrated by Stephen YC. Lo)

上次提及在電子產品的應用上,家長宜採取「抓大放小」的管教原則,謹守世衛專家提出的時間指引,促進孩子建立手機以外的自主遊戲活動。美國密蘇里大學兒科醫學教授Edward Christophersen就提出,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協助孩子建立非電子產品的自主遊戲習慣,自然就不會有過多的餘暇和心思去取用電子產品:

1. 生活流程:其實根據現時的學制,幼兒每天在幼稚園均會有自由遊戲的時段,小學生在學校小息時自由遊戲更不在話下。因此,小朋友對自主遊戲的概念不會陌生,家長只需要將之作為生活流程的一部分,每天(或每周)安排特定的時間,當中作好榜樣,「專注活動沒手機」。

2. 步驟:如果孩子本身沒有什麼手機以外的興趣,家長便需要在開始建立自主遊戲習慣的初期,花較多的時間來引導孩子,好讓習慣慢慢建立:

‧ 與孩子一同選擇他感到有趣的遊戲活動,例如填色、砌積木等;謹記「抓大放小」,不要過分管制孩子所選的活動

‧ 先一同遊戲,引發孩子的興趣;當見到孩子逐漸投入遊戲時,家長也逐步安靜下來,減少干預

‧ 當孩子自己投入活動的三至數分鐘時,家長告訴孩子:「我需要離開一分鐘飲水 (家長可按孩子的年齡和能力等,調節時間長度);家長要言而有信,一分鐘後必須回來

‧ 當孩子逐漸明白家長會在自己遊戲期間離開一陣子時,家長可以將離開的時間慢慢延長

‧ 但要注意,當發現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和投入度開始消減時,就是家長介入中止該遊戲、換其他遊戲的時候,以免孩子對遊戲,甚至對整個自主遊戲時段有任何厭倦的感覺

3. 內容:由於要讓孩子花適當長的時間在某些活動上,因此遊戲本身除了需要有趣味,亦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複雜度和可延續性,更可以成為一種興趣,例如砌模型、玩積木城堡、摺紙等

用手機拍照 破壞孩子專注

4. 過程:當孩子專注投入自己的自主遊戲時,不少家長會被吸引拿起手機來拍照,孩子的專注力就會被破壞,因此要小心避免。另一方面,當孩子投入了自主活動後,家長宜間中給予「摸頭」、「拍肩膀」、「豎拇指 」等非語言的正面回饋方式,讓孩子知道家長有留意、欣賞自己在專心致志地自主遊戲,亦避免孩子誤以為家長趁遊戲不理會自己,而停止當下活動去找家長。

「抓大放小」的理念,在於抓緊大原則,並不代表要全面放棄電子產品。我們下回再分析家長應如何引導孩子自律地使用電子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