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媽育兒記:子女應限時吃飯 邊吃邊玩反害孩子

早前有2歲女童食提子鯁喉不治,記者拍攝到該女童父母傷心失落的神情,相信任何父母看到,也會心痛。

我是三孩之母,非常著緊小朋友的進食習慣,相信與自己言語治療師的職業有關,好自然便會觀察子女的口部肌肉發展。儘管如此,當日初為人母時,我仍會上網搜尋資訊,了解不同年齡的小朋友適合吃什麼類型的食物、食物質感應如何轉變,例如何時可由吃糊狀變成吃有口感的食物等,衛生署網頁在這方面有詳細資訊。(可參考網頁:http://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hild/14727.html#02)

筆者的小女兒已能自己吃東西。(秦蓁提供圖片)

家長在孩子進食時,可觀察他們咀嚼時,牙骹有沒有迴轉(rotation)動作,如果他們懂得慢慢「?下?下」,即表示他們初步懂得咬食

孩子餵食問題的確令許多家長相當頭痛。家長們第一步應留意孩子口肌機能的發展程度,以決他們適合吃什麼。除此之外,要知道小朋友是否準備好吃固體食物,確保他們能坐得定,否則他們很易被食物嗆到。待嬰兒掌握米糊的稀稠度後,家長可嘗試餵食固體食物,這時候應先讓小朋友試吃一口,觀察孩子的口部反應,才決定孩子是否適合吃其他固體食物;同時家長亦應觀察他們有沒有食物敏感,並了解他們對不同食物的反應。


父母要留意小朋友吃東西時有無咀嚼。(秦蓁提供圖片)

相信很多家長都希望小朋友盡早開始吃不同類型的食物,南瓜和蕃薯是不錯的選擇。可嘗試將南瓜、蕃薯煮熟並壓成糊狀後再餵食,當小朋友大一點時,可切成粒狀以訓練咬食。家長在孩子進食時,可觀察他們咀嚼時,牙骹有沒有迴轉(rotation)動作,如果他們懂得慢慢「?下?下」,即表示他們初步懂得咬食,不會將食物直接吞嚥。

如果家長想給孩子吃提子或藍莓等有皮的水果,便需多加留心。未出牙的小朋友未必能咀嚼,固然不宜食用,即使孩子懂得咀嚼,不應將提子切成片狀,建議家長們將提子切成一小粒一小粒,以免孩子進食時鯁塞氣道。

小朋友吃東西的習慣很重要。(秦蓁提供圖片)

當家長發現孩子將食物放入口後只是含著,並無咀嚼或無任何反應,除了代表孩子口肌感官未發展成熟,亦有可能屬行為問題。在我處理的個案中,就有孩子將食物含在嘴裡一個半至兩小時卻不咀嚼,無論家長試任何方法也無法改善。家長如遇上述情況,應觀察孩子是否有行為問題,又或是口肌的敏感度不足或其他的口部肌能問題,建議家長有懷疑建應找言語治療師進行評估。

如他們仍然只顧玩耍不吃飯,便會立即收起食物,讓他們知道吃飯時絕對不可以遊戲

大家都知道,小朋友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這方面我可跟讀者們分享一些個人心得。首先,可為子女設定吃飯時限,如子女吃飯時只顧玩耍,可先作提示,如他們仍然只顧玩耍不吃飯,便會立即收起食物,讓他們知道吃飯時絕對不可以遊戲。

我的三位小朋友也曾試過「扭計」、遲遲不吃飯,工人姐姐企圖以玩具氹他們,但都被我即時制止,因為不專心吃飯是十分危險的習慣,孩子有可能因進食時分心而骾喉,縱容隨時會害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