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GPS:直資慘變練功房

 

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公營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贏得教育界無數掌聲,但筆者卻看到一個隱憂,就是一般直資學校會再難以吸引人才,最終變成新手的練功房。

現時,津貼學校的教師大都是常額制,直資學校根本提供不了這張「長期飯票」。對任何有年資的教師而言,要他們到直資學校服務的吸引力一定大減。所以過往直資學校一直以全校學位教師為招徠,配合與津校同等的強積金供款,以此吸引教師留守該校。現在推行全港教師學位化,把一般直資學校招攬人才的賣點都對冲掉。大量有經驗的直資學校教師,都積極考慮轉歸津貼學校的行列。直資學校的斷層,相信會在這兩三年浮現。

資深教師投奔津校

而在人口下降,常額教席難求的情况下,新任教師當然會申請直資教席。因此,直資學校有很大機會成為新任教師的練功房。當教師師承出山,為求安穩就會離開直資轉投津校,此乃人之常情。但對直資學校、家長及學生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

讀者可能會認為直資學校的管理有彈性,校方大可透過薪酬制度,如獎金、加薪及滿約酬金應對教師流失的問題。但是,現時很多直資學校都是「平民」學校。他們並不富裕,根本承擔不了高昂的教師薪酬。事實上,這些學校當初轉為直資的原因,大多都是想增加在資源調配、課程設計和收生方面的彈性,為教育學生提供另一出路。然而,在爭取教育「自主」的路途上,極有可能令他們陷入流失具經驗教師(質量)的困局,以致高不成、低不就。最終受害的,還是學生和家長。

平民直資校難保質素

筆者不禁要問,是制度成就了直資學校,還是直資學校陷入了不可逆轉的漩渦?到最後,直資學校會否因人才問題而影響收生?又應否讓部分直資回歸津貼?還是為有困難學校提供援助?若出手相助,又會否對資助學校不公?

當然,尚有很多因素影響教學的素質,但教育界對「直資練功房」這個議題不能置之不理。筆者認為,直資學校的管理層在未來的數年間,應積極思考如何建構團隊的向心力,盡力減少人才流失。

文:何振聲(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

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