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日跳唔出思維框框 原來係「黑天鵝」作怪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天鵝在很多人眼中是美麗與高貴的化身。潔白的羽毛、優雅的姿態都讓不少人為之動容。曾幾何時,西方人認為只有白色的天鵝,所以當人們在澳州發現黑色的天鵝時,大家都感到十分震撼,顛覆了全世界對天鵝的認知。直到現在,每當有人不相信會發生的事情確實地發生時,這種出乎意料之外的結果,我們稱之為「黑天鵝」。 (圖片由筆者提供) 「黑天鵝」的出現是由於我們慣常地使用歸納推理法(Inductive Reasoning)來建立我們的知識。而背後的邏輯是:我看過的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因此,天鵝是白色的。這種推理法既簡單又快捷,而且是從事實之中推理出來,所以很難被推翻。可是,這種推理法卻會被自身視野所侷限,使推理失去彈性,解釋了為何人們發現了黑天鵝而感到難以想像。 (網上圖片) 基於我們生理上的限制,以及生活中隨機事件的出現,我們現時還沒有辦法可以計算出所有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我們對知識的理解經常無法走出自身經驗所設的框架。因此,覺察這些框架的存在,並以此為推動力來學習如何擴闊自身的思維,是減低「黑天鵝」效應影響我們的重要一步。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生活] 深入喜馬拉雅山脈 揭開「雪山之王」的神秘面紗

喜馬拉雅山脈位於中國西部,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及巴基斯坦的天然國界,是藏語「雪的故鄉」的意思。在茫茫風雪中,聳立著一個威猛的身影,牠就是人稱「雪山之王」——雪豹。雪豹屬於貓科動物,居住在海拔2000至5000米高的山區,多數在喜馬拉雅山脈及中國天山一帶生活。據統計,現存在世界上的雪豹數量比小熊貓還要少,是瀕臨絕種的動物。 (圖片由筆者提供) 雪豹不害怕人類,但亦不願意親近人類,故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牠那高傲的形象加上神秘的蹤影,使雪豹成為了喜馬拉雅山脈附近居民的崇拜對象,因而產生了許多傳說故事。 在西藏,有傳聖僧在喜馬拉雅山修行臻化成雪豹一說。而尼泊爾也有傳說大喇嘛化身成雪豹找草藥,和山神派出雪豹護法的故事,可見雪豹在生活於喜馬拉雅山脈一帶的人心中,擁有崇高的地位。 (圖片由筆者提供) 雪豹行蹤詭秘,令過往的雪豹研究人員未能深入了解牠們的習性,縱使以研究雪豹為己任卻從未親眼目睹雪豹的研究員大有人在。但隨著科技的發展, 雪豹的真實面貌也逐漸地為人所認知,雪豹的神秘感也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對這種生物的觀察與分析。 學習這些客觀的知識對孩子來說是重要的,但從前遺留下來的種種傳說,對孩子來說卻比這些知識更為有趣。家長不妨以這些故事作種子,建立孩子對動物的興趣與尊敬大自然的心態之餘,保留他們現階段所需的想像空間及好奇心。留待他們準備好的時候,再鼓勵他們自行尋找相關的資料,養成自主的學習態度。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哪種動物擁有長生不老的特異功能?

裸鼴鼠屬哺乳類動物,主要生活在東非地區的地底世界。裸鼴鼠的皮膚近乎禿光而且皺皺的,沒有一般鼠類所有的毛髮,有如裸體一樣 ;而眼睛小得幾乎看不見,大鼻子下頂着兩顆長長尖尖的門牙,外貌極其不討好。雖然其貌不揚,裸鼴鼠卻擁有人類夢寐以求的特異功能…… (網上圖片) 這特異功能就是長生不老。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牠們的身體中具有天然的抗癌物質,因此幾乎不會罹患癌症;第二,裸鼴鼠的無氧存活能力極高,他能在缺氧的情況下存活18分鐘而不受任何損傷。第三,因為裸鼴鼠的皮膚缺少一種向大腦傳導疼痛信號的物質,所以他們完全沒有痛覺。第四,裸鼴鼠的生育能力會保持一生。 裸鼴鼠的基因與人類有93%相同,因此科學家近年來積極研究裸鼴鼠的特異功能,希望能夠延長人類壽命,令其貌不揚的裸鼴鼠有機會成為人類的超級英雄。 有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女多接觸科學,透過仔細觀察,了解身邊的動物。因為即使是名不經傳的動物,都能夠提供有趣的大自然知識,有助加深小朋友對該動物的印象和對科學範疇的興趣,同時有助他們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學會欣賞別人的優異之處。 (網上圖片)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果蠅午睡的啟示 (自然科學篇)

普羅大眾可能非常不喜歡果蠅! 這類昆蟲,因為牠們以腐爛的生物或植物為主要的食糧,也擔心牠們傳播病毒;事實上,果蠅遍佈全球,現時至少發現1,000個以上的物種。在科學家眼中,果蠅可是科學研究的偉大「功臣」。因為牠們的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而且只有 4 對染色體,非常適合作為遺傳學的觀察對象,因此被廣泛地用作實驗研究的材料,幫助人類解構生命的奧妙。 (圖片由筆者提供) (圖片為網上圖片) 最近,美國有學者從果蠅身上發現一個負責抑壓午睡的基因,證明生物是有一套內在機制,會因應外間天氣來判斷午睡的時間。機制會容許果蠅在大熱天時午睡,相反會防止牠們在寒風凜凜中午睡,目的是要騰出更多時間覓食或繁殖。今次以果蠅作為主角的研究,發現足以證明夜間的睡眠及日間的午睡是分別由兩個不同的生理機制負責調節。 雖然人類沒有果蠅的這種基因,究竟人類是如何取捨午睡的時機呢?嬰兒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需要較長時間的睡眠,但隨著孩子的成長,睡覺的時間延長,再逐漸發展至與成人相似的睡眠模式;但幼兒何時才不需午睡,可能需要考慮個人特質及客觀環境如溫度等的不同因素。 (圖片由筆者提供)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在家也能愉快學習 精選多元學習資源大合輯 [停課不停學] 資深籃球教練教你在家做Pick & Roll訓練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摺「雀仔紙飛機」 [停課不停學] 環保紙箱瀡瀡樂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倍數及因數(附工作紙)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路 – 天龍人口罩與光觸媒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變化萬千的STEM砌砌牆 [STEM Sir教路] 光觸媒能抗菌抗毒? 【GRWTH書訪】 鄧文瀚 STEM Sir 漫畫悟出學問之道 【Stem Sir】DIY夾公仔機,好玩又學到STEM! 內容提供:Wenno 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