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for Good中學挑戰賽 讓子女快人一步趕上創科潮流

關心子女的創新科技教育、能夠學習到哪些新技術的家長,除了STEM與編程(Coding),或會想到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但是不少家長可能只會想到大大的頭戴式顯示器,以及一些遊戲。然而最近Facebook與Cobo Foundation及加油香港攜手合作,於香港推出VR for Good中學挑戰賽,旨在鼓勵中學生學習和利用VR來改善社會現況,激發創造力,更可讓子女快人一步趕上創科潮流。 VR 3大應用範疇日趨普遍 子女早學習 將來發展更理想 了解 VR for Good 這個比賽之前,先看看 VR 技術現時的發展。目前,香港已有不少中學開始運用VR器材,為學生們提供身臨其境的上課體驗,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例如學生不一定要到實地,也可進行實地考察,並進行一定程度的互動,較傳統教學方法更能有效地提升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亦引起學生更關心編程(Coding)技術、更願意學習這一門在21世紀必備的其中一項技能。事實上部分中學亦開始教授有關 VR 編程,更不用說坊間其他的教學機構。 究竟子女早一點學 VR 編程,對他們有什麼影響?放眼全球,現時VR技術主要應用在電子遊戲、商業及教育。電子遊戲除了手機平台,亦有家用遊戲機(PS4)及個人電腦平台。至於商業方面,部分室內設計公司與地產發展商,均採用VR技術開發虛擬單位,客戶即使在網上也可看到樓盤的裝修效果。 至於教育就更廣闊,早在2016年,以色列有多間大學已透過VR技術,開發出供醫科生實習用教材,讓學生可以隨時練習操作手術器材。而同樣位於以色列的 Sheba醫學中心,更透過VR技術,開發出一套用於復康(Rehabilitation)用器材「CAREN – Computer Assisted Rehabilitation Environment」,協助腦退化症(柏金遜病)、中風、脊柱受傷的人士,盡可能回復身體機能。 位於以色列Sheba醫學中心的CAREN,透過VR技術訓練受不同類型和程度損傷的人士,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回復身體機能。(圖片來源︰Sheba Medical Center) 由此可見,VR技術無論在娛樂、商業抑或教育,同樣起了重要作用,子女現在學習VR與相關編程技術,能夠為將來的發展打好根基,爭取更多發展機會。 VR與Coding 為香港社會問題獻策 有見及此,Facebook與Cobo Foundation及加油香港合辦VR for Good中學挑戰賽,期望能夠引發中學生對社會環境問題的興趣,並在現實世界裡面,透過VR技術為香港社會帶來福祉。VR for Good中學挑戰賽將以本港兩個最逼切的社會與環境問題作為比賽題材︰ 心理健康︰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影響,香港市民的心理健康狀況普遍轉差。我們如何透過VR改善心理健康? 環境與可持續性︰如何透過VR來提高公眾對香港環境和可持續性問題的認識,改善生活質素之餘,同時減少污染和浪費? 第一階段現正接受報名 VR for Good中學挑戰賽的開幕論壇活動已展開。主辦單位將與透過與另一協辦機構香港電腦教育學會的合作,鼓勵中學生參加挑戰賽,在VR工作坊中教導參賽學生如何運用VR到現實社會中,並改善現況。其他協辦機構包括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撒瑪利亞會、香港天文台、Insta360及香港互聯網協會(香港分會)。 就讀本港中一至中五、7至11年級(12年制)和7至12年級(13年制)的學生均合資格參加。參賽者須以一至四人為一隊,必須由一位教師擔任導師(每間中學只限兩隊參加)。VR for Good中學挑戰賽將分三個階段進行︰ 1. 首階段是提交設計概念,內容包括同理化 – 根據選擇的比賽題材以同理心了解受眾、定義 – 找出及陳述問題,以及概念組成 – 想出解決方案。 2. 評審團將挑選20支參賽隊伍入圍第二階段,每支參賽隊伍將獲贈Oculus VR頭戴式裝置和Insta360相機一套,以及相關培訓以實踐參賽計劃。 3. 決賽將於第三階段舉行。 有關VR for Good中學挑戰賽詳情,請瀏覽此處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哈﹗你終於有fb了﹗」

在美國,「臉書」捲入數據濫用醜聞。政治顧問公司「劍橋分析」被揭發以「個性分析測試」為餌,在臉書上吸引用戶下載程式,涉嫌以不正當手段獲取8700萬用戶數據,如此海量的個人資料,據報被挪用來操控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東窗事發後,臉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朱克伯格登報向用戶致歉,月初更一連兩天出席參眾兩院聽證會。 我家小子終於擁有自己的臉書戶口,非常興奮地在個人動態欄上,用一句「Hi」來公布這項消息。 就在這個尷尬時刻,我家小子終於擁有自己的臉書戶口,非常興奮地在個人動態欄上,用一句「Hi」來公布這項消息。而比他更早加入這個社交空間的朋友仔和同學們,紛紛留言恭賀——「你終於有fb了!」、「哈!」、「Finally」,甚有互相擊掌,為進一步脫離阿媽魔掌而稱幸之意。 當兒子的最好朋友也擁有自己的fb戶口,在長假裏名副其實地當上同學和兒子之間的「Messenger」的媽媽,終究認輸:智能電話可以再稍緩一陣子,但fb戶口還是要先開通。 那是小子經過多番爭取後的結果,坦白說,媽媽不無忐忑。兒子今年即將結束小學生涯了,據說是班上最後一個依然未有智能手機的同學,那龐大的友儕壓力,媽媽不是未曾想像過。之不過,使用智能手機對自制力的挑戰還真嚴峻,多少成年人兵敗如山倒,彷彿把手機長到掌上成為延伸,我和孩子的爸同意,不要太早考驗定力未夠班的孩子。 問題是,今時今日的社交方式,確實正朝我們曾經無從想像的方向前進。小學雞都在網上討論功課,而他們確實有互相連結的社交需要,雖然彼此交換的,大多是傻傻的小學雞信息。當兒子的最好朋友也擁有自己的fb戶口,在長假裏名副其實地當上同學和兒子之間的「Messenger」的媽媽,終究認輸:智能電話可以再稍緩一陣子,但fb戶口還是要先開通。 開戶前跟媽媽上社交媒體入門課:網上發表前要三思、分享涉及別人要考慮他人的感受、留意私隱程度設定、以善待人及轉載資訊前用腦袋判斷。 那是小子等不及的一天,不過開戶前還是要點耐性,跟媽媽上一上社交媒體入門課(說穿了,媽媽自己的程度也只及入門而已):網上發表前要三思,不要令自己後悔,因為這個世界既有「screen capture」功能,就代表沒什麼是能夠真正刪除的;分享倘涉及別人,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和對私隱的不同尺度,正如媽媽偶爾上載兩小照片前都有跟他們討論;留意私隱程度設定,小朋友間的分享最安全的選擇是「朋友之間」,毋須落入「公海」;無論網上或現實世界,一樣要以善待人,不能因為不是當面說,就肆無忌憚出言不遜;轉載資訊前用腦袋判斷,做好個人把關,懷疑是假新聞的話就不要傳,即使它看起來充滿善意。 當然還有,不要隨便下載「運程」、「個性分析」、「如果換轉性別你會長成什麼樣子」等,需要進一步授權的程式。有關如何保障自己,不要完全旨意朱克伯格。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