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維特:毫不特殊的基本需要

講述特殊學校籌辦音樂劇經過的《非同凡響》一片,加深了公眾對特殊教育需要(SEN)孩子的認識,是一齣不可多得的有心電影。該片較多刻劃智障人士的點滴,但其實SEN涵蓋範圍非常廣泛,包括自閉症譜系、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讀寫障礙、發展遲緩、智障、視障、聽障等多個方面。近年被識別為SEN學童的比例急增,如果細心留意,也許不難發現,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梗有一個喺左近」。 有時孩子的障礙相對輕微,他們的父母往往只知孩子有某些難以言喻的障礙,卻無法確切地簡單概括。別人見孩子「不算特別」,甚至會以為父母口中孩子的情緒或行為問題,可能只是家長自己管教不善或過分緊張所致。 勿太着眼孩子之「特殊」 我也是這班有苦自己知的家長之一。我今年小四的大仔在四歲時被確診為亞氏保加症(自閉光譜中較輕微的一類),當時他的感覺統合失調,情緒容易激動,認知力高但社交上卻格格不入。我曾經形容,他是我身邊的小火山,每當爆發,我都像化作灰燼,無奈作為媽媽,我永遠要待在前線撲火。 好人好者的時候,他心思靈敏、記憶力強,旁人不會覺得他有何「特殊」之處。記得曾有一位傳統自閉孩子的爸爸,半帶質疑地問我仔究竟有何不妥,一時間我也實在語塞。那既由於我不習慣動輒「如數家珍」地攤出孩子的問題,同時亦因為在處境比我嚴峻得多的家長面前,我彷彿只有靠邊站的餘地。 事實上,我一直都不想太「標榜」自己孩子的特殊需要。一方面,我深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某些氣質也許未必讓媽媽舒服,但那都是他獨有的特質一部分。同時,每個孩子也有共通之處,不管是否SEN孩子,同樣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同樣有基本的心理情緒需要,有一個等待父母溫柔諒解的內心世界。太過着眼孩子的「特殊」,可能會讓我把自己的艱難歸疚於孩子,看不清問題的本質。 適當買玩具滿足需要 這幾年來,我勤於參加各式家長工作坊,近來漸漸發現,我一直把焦點放在學習管教孩子,卻忽略了自己的內在問題。例如最近參加一個兒童為本溝通課程,課上談到孩子要求買玩具的情景處理,我發現不少家長都和我一樣,為怕寵壞孩子而把買玩具的「防線」守得很緊,以致守得太緊。 導師問了讓我醍醐灌頂的問題——我們有否把類似「媽媽是不會買玩具給我」的信息輸入了孩子內心?還是會讓孩子知道「媽媽會記住我的需要、努力滿足我內心的需要」? 我想起自己幼時被媽媽拒絕的感受。媽媽說我們很窮,我們的確很窮,作為一個乖孩子,我完全接受沒有玩具的命運,克制自己的一切物慾。我又想起媽媽買玩具給弟弟時我內心的悲傷,同時也想起,那份悲傷讓我更堅定地否定自己需要,「媽媽是不會買玩具給我的」。 然後,我想起三年前阿仔生日會,他酸葡萄地告訴同學「我阿媽唔會買玩具畀我」。我家一直接收二手玩具,單靠此途都已玩具氾濫,包括阿仔最愛的火車路軌,所以從物質角度出發,我從來認為不必買玩具。但導師提醒了我,孩子想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一種本能的心理需要,而我卻完全低貶了這需要。我在阿仔身上,複製了對自己需要的否定。 痛定思痛,我決心學習在規限孩子的同時,也為他開啟心靈的出路,例如適當地滿足他想買玩具的需要,讓他知道「媽媽不會為了拒絕我而拒絕我」。從源頭上,我更要放輕對自我的克制、照顧自己的需要——毫不特殊的基本需要。唯有愛好自己,才能更有力地愛好孩子。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締。 文﹕葉杏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5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