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敬重本業
最近兩個電視節目引起了我對敬業的反思。其中一個節目訪問了一位本地養魚伯伯如何以獨有的方法,數十年來努力經營,造就肥美鮮味的鯽魚。主持人見伯伯年紀不輕,擔心香港或會失去本地魚鮮的味道,問及了有沒有將手藝傳承予下一代的問題。眼看自己辛苦摸索出來的智慧及經驗可能就要消失,伯伯笑言,養魚太辛苦,不想子女從事有關行業了。 我們憑什麼說自己的本行最辛苦?辛苦不辛苦往往不在客觀的事實,關鍵是自己是否喜歡投身的工作。 難道其他行業不辛苦嗎? 同一天,我看了一個飲食節目,內容指出日本原來仍有不少百年字號的老店,他們很重視歷史的傳承,但凡湯底、製麵的手法,以及部分的廚具,從明治維新起一直延續至今,不少店東已傳至第四或第五代,而味道至今仍然不變。傳統手藝有人願意接棒,往往令人感動,因為那是對傳統的執著,對行業的尊敬。 養魚伯伯不想下一代入行,認為養魚是粗活,工作辛苦,收入不多,不想他們受苦。伯伯愛子情切,可以理解,但養魚辛苦,難道其他行業就不辛苦嗎?我們憑什麼說自己的本行最辛苦?辛苦不辛苦往往不在客觀的事實,關鍵是自己是否喜歡投身的工作,如能喜愛本業自會樂此不疲,如能發現當中的使命就更會堅持理想,跨越世代,傳承百年。子女是否適合繼承是一回事,但必須給予嘗試的機會,否則一門技藝的失傳真的讓人惋惜。 行行出狀元未必人人相信,反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心態就一直隱隱作祟。 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行行出狀元未必人人相信,反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心態就一直隱隱作祟。或許我們仍相信受過教育就可留在辦公室享受冷氣,不必望天打卦,被人頤指氣使,生活自會過得很愜意。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大家心中有數。反之,設想繼承人堅守產業,努力耕耘,在今天,有機產品、優質食材怎會沒有市場? 我們常說做那行就不喜歡那行,這可能因為我們太了解當中的局限,於是經常主觀地放大了當中不如意的感受。又或者我們從頭至尾根本沒有敬重自己的工作,否則一個人在本業打滾多年,必已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及相關的人脈,甚至揣摩出獨門的專業技術,照理應懇切希望與人分享這份由工作而來的喜悅,並將之發揚光大才對,沒理由總在別人前批評自己的本業,甚至叫人不要入行。 當上語文老師從來不是「前世殺了人,今世教語文」的報應,而是緣定三生,讓我要以生命影響別人生命的一份使命。 我也在問自己,想不想自己的學生或孩子也成為人師呢?我現在天天上課,見過不同類型的學生,教過不同的課程,慢慢也累積了相應的教學心得,如果有人願意,能力及性格適合,我定必盡力引領入行,讓他們明白為人師表的意義,這是文化傳承啊!特別身處今天的社會,深知老師角色的重要,明白今孩子亟需良好的教育,更要鼓勵更多有心人入行。當上語文老師從來不是「前世殺了人,今世教語文」的報應,而是緣定三生,讓我要以生命影響別人生命的一份使命。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