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教授演講廳:STEM 教育的願景
最近,我幸運地以家長身份出席了本港學界STEM教育盛事「全國青少年科學及科技比賽香港區頒獎典禮」,喜見本港學生在全國各項重點賽事中勇奪多項殊榮,是本港參賽以來最豐收的一年!當中不少創科項目的意念如付諸實行,確能惠澤社群。 本港學生在全國各項重點賽事中勇奪多項殊榮。(梁美儀提供圖片)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十分重視STEM教育…… STEM教育不但可讓學生把跨學科知識應用於生活解難和創新科技之上,亦裝備學生為未來在知識型經濟社會發揮潛能作出貢獻。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十分重視STEM教育,他卸任前委託了美國硏究院及20多位專家,制定了STEM教育未來10年的發展方向。該計劃書於2016年9月發表,名為《STEM 2026: STEM 教育創新的願景》 (深度閲讀:按此進入)。當中提及的STEM教育發展方向非常值得參考: 1. 建立「STEM實踐社群」,發揮協同效應: 《STEM 2026》強調學校必須與其他機構建立「STEM實踐社群」,包括博物館、圖書館、大專院校、創科商業機構、工程及科技學會等。「STEM實踐社群」為STEM教育提供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亦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指導,發揮協同效應。在美國,很多不同機構為STEM教育出力,如《孩子的科學期刋》是由一個位於德薩斯州的志願機構所製作和出版。美國電子工程學會更特別為STEM教育建設了一個網站,為老師提供了超過兩百萬個STEM教學活動的教案,適合不同階段的學生使用。網站對象包括學生、老師和家長,提供了最新的STEM資訊和STEM教育電子遊戲。 由此可見,要落實推動香港的STEM教育,必須動員各持分者集思廣益及作出貢獻。爸媽們也可家校合作,協助老師發掘有趣的STEM資訊,建立相關的資訊平台。 2. 走出課室實地學習: STEM教育可在戶外或不同機構內進行,這不但提升學習動機,也可引發創新思維。例如:可到海洋公園進行,那裡是探索生物保育和機械物理相關議題的好地方。 3. 嘗試解決世界問題: 用STEM和MAKER的教育模式,培養孩子成為富責任感的「世界公民」。 STEM探究議題應多環繞世界各地所面對的重大挑戰,如:「水源及能源短缺」、「糧食短缺及飢荒」、「海洋污染」、「人口老化」、「氣候變化」等跟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議題(深度閱讀:按此進入)。老師和爸媽可以多和孩子一起探討這些重大挑戰的議題,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嘗試運用STEM和MAKER的教育模式,培養孩子成為富責任感的「世界公民」。 4. 共融團隊、各展潛能: 每人也是獨特的,老師應設計多元化的STEM 教學活動,照顧學習者的多樣性,讓同學各展所長。亦可運用合作學習,鼓勵學生擔任不同角色,了解自己的潛能。 5. 活動有趣、富挑戰性: 有趣味又富挑戰性的教學活動,一方面能讓學生安全地冒著失敗的風險,鍛鍊其堅毅精神。另一方面,又能讓學生愉快學習和創意解難。老師在設計活動時須在挑戰性和趣味性中掌握平衡。 6. 全方位評估學習成果: 透過STEM教育,除了建構學生跨學科的知識之外,亦發展學生明辯思維、解難能力和協作溝通能力等不同共通能力。在設計循環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反覆測試及獨立思考的能力,磨練出堅毅不屈的科研精神。要有效地評估如此多元的學習成果絕不簡單。老師們可參考《STEM 2026》,創新評估必須Smart 及Simple,減少考試。看來,老師們要再花點心思了!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