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禮:玩遊戲學英語 學習不再沉悶

(機構提供) 今時今日,學習語言不再是一件困難或沉悶的事,特別是讓小朋友學習英語,有很多有趣又互動的形式,幫助他們提升學習動機及增強記憶。「D Mind & the Prince幼兒英語」便是專為0至6歲嬰幼兒而設的全方位英語學習歷程,由英國教育集團Alpha Plus Group旗下位於倫敦的英國王室御用學校The Minors Nursery School,擔任幼兒教育顧問及參與編寫繪本學習教案,主題多元化,着重教授日常生活技巧。 這套英語課程除了核心教材「家用英語學習系統」,還選用教材重點設計「親子英語會所」及「遊學體驗」活動,為幼兒帶來多元學習體驗。 ◆INFO D Mind & the Prince幼兒英語 網址︰www.dmindandtheprince.com ■送英語圖典及教材體驗活動 D Mind Education送出迪士尼1000字生活圖典及「D Mind & the Prince幼兒英語」英語教材體驗活動予《Happy PaMa教得樂》讀者。名額10個,每人可獲圖典一本及30分鐘體驗活動一次。(圖) 截止日期:9月29日,送禮詳情見於另文。 整理: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2期]

詳細內容

索取Happy PaMa教得樂禮品:

家家有禮 網上表格1. 新城巿廣場:熊本熊10周年限定匙扣、圍裙及口罩夾2. 置富Malls:置富Malls X 森林家族期間限定「森」動玉兔月餅禮盒3. PopWalk 天晉滙:環保輕食便攜袋、太陽花雨傘收納袋及田園派對手提袋◆有興趣的讀者請先讚好《Happy PaMa教得樂》及明報副刊Facebook專頁,並於「家家有禮網上表格」回答問題,即有機會得獎。截止日期:9月22日■家家有禮 網上表格:link.mingpao.com/65057.htm[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1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幫助幼兒在家學習

今年的新學年跟以往不同,因為大部分學生都要在家通過電腦上課。8歲以下幼兒的網上學習經驗較少,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在家學習? 關上電視 避免幼兒分心 為幫助幼兒集中精神,家長可以盡量為幼兒安排一個固定的學習地點,並使用電腦(而非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網學習。為避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因為環境誘惑而分心,家長可以關上電視、收起玩具和不需要的文具。家長亦可以在幼兒的書桌上貼上視覺提示﹙如:「眼睛望老師」、「雙手放桌面」﹚,提醒幼兒,就算是網上學習,教師和家長都對幼兒有所期望。在學習地點加上綠色植物,則可以幫助幼兒快速「充電」。 幼兒在家學習,其中一個令家長煩惱的情况,就是用了一整天都完成不了一份簡單的工作。家長可以在幼兒開始工作前,與他們(特別是K3至初小的幼兒)討論究竟要多久才可以完成一項工作,之後放一個時鐘在桌面,讓他們「看見」還剩下多少時間。家長亦可以與幼兒討論在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阻礙,幫助他們「預早計劃」,重點是與他們一起計劃如何處理這些阻礙,例如: 媽媽:「你覺得什麼事情會令你的工作速度變慢?」 幼兒:「中途覺得很悶。」 媽媽:「如果你中途覺得很悶,就自己跟自己說:『只要我完成工作,就可以得到貼紙﹗』」(媽媽可以把這句子寫出來,貼在書桌上作為視覺提示)。 (illustrated by︰Stephen Y.C.Lo) 把短片與生活連結 在幼兒階段,五感探索和真人互動是不能取代的學習途徑。所以,就算學校已經為幼兒安排了預先錄製的主題短片,家長都可以盡量與幼兒一起收看,並幫助幼兒把當中內容與真實生活連結起來。例如,幼兒看了一段關於獅子的主題影片,家長可以和幼兒討論獅子和花貓的相似之處,亦可以與幼兒用顏色筆在紙上畫獅子,用玩偶與幼兒扮演「獅子王歷險記」。 如果家長要外出工作,未能在家與孩子一起網上學習的話,家長可回家後問幼兒今天學了什麼,邀請他們通過對話、畫畫、唱歌、角色扮演等真人互動,與父母分享教師在網上教學的內容,讓幼兒通過真人互動,重溫和鞏固網上所學。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0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疫情下的父子關係

突如其來的疫情,把大家的生活都打亂了,家庭生活更甚。子女尚年幼或仍在就學階段的,每日都只能待在家中,媽媽們叫苦連天,爸爸們呢?如果他們仍要如常上班,可能未覺有太大的改變,但改為在家工作的爸爸,每日跟子女親密接觸,是享受還是有點吃不消呢? 我和丈夫都感恩在疫情下,一家人仍能平安、健康地生活在一起。而我這個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兒子的學習態度氣得七竅生煙的媽媽,也很感恩這段時間有在家工作的丈夫適時的「拯救」。然後漸漸地,不用到我七竅生煙時,丈夫都會主動跟進兒子的功課及溫習。兒子雖然會跟我投訴爸爸很惡,但他仍會選擇繼續讓爸爸陪他溫習做功課。我想,這是爸爸的魅力,也是兒子心底渴望跟爸爸相處的原因。 爸爸說的也等於媽媽說的 因為第一照顧者通常都是媽媽,所以兒子習慣地有什麼問題都會先找我。但自從丈夫在家工作後,我也習慣地叫兒子找爸爸。而我也會再三提醒兒子,爸爸說的也等於媽媽說的,爸爸應允了我也會應允。相反,爸爸拒絕了,我也不會答應。而每當兒子向我訴說爸爸的不是時,我會安慰兒子的同時,也站在丈夫的那邊。孩子需要的,不是單單站在他的一方去數算另一方;他真正需要的,是要解讀父母所說、所作的背後目的。 少了擁抱 其他方面感受爸爸的愛 7歲的兒子仍需要父母很直接表達愛的方式。確實我從兒子小時候已經開始教導他「愛」要說出口,也不用羞於向家人親吻、擁抱。或許兒子大了,爸爸確實少了親吻擁抱兒子,所以他要學習從其他方面感受爸爸對他的愛。這時媽媽是最佳的「和事老」。我很感恩兒子仍然會主動跟我分享感受,而每次傾談後,他都會很快開心起來,也會多主動關心父母。雖然他過了沒多久又會回到起點,然後又會找我「訴苦」,但最重要的,是兒子願意讓我這個媽媽作為他的傾訴對象,以及成為他跟爸爸之間的「解讀者」。跟丈夫站在同一線教導兒子,這是我支持丈夫的其中一個方法。 文:李敏華 (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網誌作者)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0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

■記畫比字強 學之園較根德園適合 問◢ 女兒好動喜歡出外跑跳,有很多玩具時便容易分心,但亦能自己安靜看圖書(只看圖畫)。家中語言為粵語,女兒「轉數」慢,記性不強,但記圖畫很強,中文字記不到,屬怕醜型。想知道學之園幼稚園(英普班)還是根德園幼稚園比較適合?升小時希望參加自行派位和大抽獎,但只有首名子女及適齡分,首選九龍塘官立小學。 答◢ 一般幼兒記圖畫比文字強,如果要在兩所比較重視成績及升學的幼稚園揀一所,學之園可以「秤」先一些。九龍塘官小在41校網去年排名第2,很受歡迎,最好手持20分,而你女兒有15分,可博但不穩陣,如果你住在41校網,還有統一派位甲、乙部兩個大抽獎機會;若住在其他校網,便只可寄望叩門了。 ■逾九成機會入馬頭涌官小 何需再揀? 問◢ 家住89網,兒子重讀K3做超大B,將參加2021/22年度小一派位,本人是馬頭涌官立小學校友,自行階段有20分,另外本區心儀聖公會馬鞍山主風小學、馬鞍山靈糧小學和保良局雨川小學,就升英中比率最高來說,應怎填自行和甲一、乙一部分? 答◢ 你是馬頭涌官立小學校友,在自行分配階段有20分,已有九成多機會入到了,又何需打聽怎樣填自行和統一派位甲一、乙一呢!替兒子報母校有兩個好處:一是毋須困擾於如何填甲、乙部派位,二是該小學聯繫伊利沙伯中學,這是一間英中,你心儀的另外3間小學則無一所有聯繫中學。加上那3間小學排名很高,你選它們只有15分,取錄機會甚微,為何捨易取難?若一定要揀,在自行分配時較有機會的是沒有宗教背景的雨川小學,如果想博叩門便把該校填在甲一和乙一吧! ■北角官小較易入 遠景也較佳 問◢ 本人居住在16校網,附近較心儀的學校有培僑小學及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若自行分配學位計算只有15分,較遠的14校網如北角官立小學(英皇道)則有20分,應如何選擇? 答◢ 論易入程度,3所小學中,較遠的14校網北角官立小學(英皇道)排第一,培僑小學排第二,柴灣聖米迦勒小學排第三。北角官小在14校網中排行第三,有機會升上英中筲箕灣官立中學。培僑小學去年在16校網中排名第八,亦有機會升上培僑中學及培僑書院。柴灣聖米迦勒小學在16校網排名第五,沒任何聯繫中學,如果不計較遠近,選北角官立小學(英皇道)吧,比較易入,遠景也好一些!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0期]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弟弟開展上學旅程

漫長的暑假終於告一段落。日本的疫情雖然還未能完全受控,但全國學校已紛紛開學。東京各區不少中小學更早於8月中已開學,來填補之前因疫情而停課的進度,而我兒子就讀的幼稚園也於原定的8月31日開學。 日本媽媽代縫入園套裝 弟弟剛好兩歲半,我們也安排了弟弟於新學期與MJ一同上學。在日本準備入學,其實是一個頗大的工程,因應不同學校的需要,家長需自家製造一系列飯盒袋、繪本袋、鞋袋等等,雖然坊間有不同公仔的入園準備套裝發售,但因為每間學校所要求的尺寸不同,校方也會再三提點家長最好自己製造,是一個「愛的表現」。對於毫無縫紉技巧的我來說,其實真的相當徬徨,家中沒有衣車之餘,如何剪裁布料也無從入手。MJ當年的入園套裝是由我好友的奶奶縫製,但朋友奶奶今年身體抱恙,我也不好意思再叫她老人家縫製。在我徬徨之際,一名日本媽媽知道我對縫紉毫無認識,她非常友善,叫我買好弟弟喜歡的布料,她可以幫我縫製學校所需的袋子,我堅持說要付她人工費,她便推搪說知道我們是外國人,入讀日本人學校已經不容易,只希望能幫到手,真的非常感激這名日本媽媽。 提早認識學校哥哥姐姐 此外,由於MJ就讀的是混齡教育的蒙特梭利幼稚園,弟弟也會在課堂見到哥哥,理應比較容易適應。畢竟這是弟弟第一次跟家人分離上學,雖然整個暑假也不斷預告,但也有點擔心。一眾日本媽媽知道弟弟也會在這個新學期入讀,她們相繼於暑假時相約MJ跟弟弟到不同公園或水池嬉戲,好讓弟弟能認識哥哥姐姐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感覺孤獨的時候也不會太害怕。 人生新旅程——有賴一眾友善的日本媽媽,弟弟能順利展開新旅程。(作者提供) 終於到了上學日,MJ跟弟弟準備好了,在門口等着校車到來,弟弟緊緊抓着我的手,我問他是否有點緊張,他點頭。校車到了,MJ的同學欣喜地喊着弟弟的名字,弟弟笑着上校車,MJ跟我說會好好照顧弟弟,我也放下了心頭大石。我以往有學生在頭一個星期不哭,之後連續哭了半年,只能希望弟弟能適應新生活。 文:椰菜媽 作者簡介:新手媽媽,最愛DIY玩具,與肯尼亞爸爸生了個椰菜B,最近移居日本生活,盼與兒子一起經歷快樂童年。 http://www.facebook.com/cabbagepatchkidsinjapan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0期]

詳細內容

玩創校長:取消呈分試 比取消科舉更難

隨着教育局在8月31日開學前一天,宣布9月中旬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的復課安排,看來第三波疫情較為穩定了。教師、家長及學生們一邊忙着網課,一邊預備9月尾的復課,繁忙生活不可開交。回顧這一波的疫情停課安排,最令我難忘的,莫過於如何處理去年小五,即今年小六學生的呈分試安排了。 呈分試對小學生之重要,在於這合共3次考試的成績(小五一次、小六兩次),會經就讀學校呈報上教育局,作小六生中學分配學位之用。今年6月第一輪復課之時,小五生正接受第一次的呈分試,但疫情之後突然惡化,教育局亦宣布停課,導致不少學校的呈分試考了一半都需要取消。作為學校,當然會收到不同家長的聲音,有的說應該及早取消,以免學生在上課途中,或在學校人群聚集時交叉感染;有些家長則認為,無論如何也應該讓學生完成呈分試,好讓大家的精神壓力不要這麼緊張,更不用在整個暑假中,家長也要和學生繼續溫習呈分試的內容,令整個家庭都喘不過氣來。 改變既定系統規則 帶來什麼衝擊? 大家平心想想,討論疫情期間應否繼續呈分試,其實難有對錯定斷,意義不大;更值得反思的是,假如香港真的因疫情或其他情况,需改變一些既定的教育系統及規則,例如取消小一入學、呈分試、中學文憑考試(DSE)的話,會帶來怎樣的衝擊? 家長由孩子3歲開始,便為他們報讀面試班,經歷多次的模擬練習,為的就是要準備K3的小一面試,升讀心儀小學;小五生花了幾年時間,無限做補充練習,每天放學趕去補習,為的就是要面對呈分試,考進心儀中學;到了中學苦讀6年,來到中六最後一年面對一次定生死的DSE。如要取消的話,我們的年輕人又如何進入大學? 教育本質 需與時並進 人類歷史總是在重演,起源於隋代的科舉制度,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同時讓取得了功名的讀書人免除差徭、見知縣時不用下跪、知縣不可隨意對其用刑等,給予讀書人改變人生及家庭命運的一個重要機會。不過,科舉制度最終被廢除,並非因疫情緣故,而是歷年來一直沿用「四書」、「五經」、八股文出題,內容太「離地」,為人所詬病。最後經袁世凱奏請慈禧太后後,在1905年以光緒帝名義廢除了科舉。從這個歷史片段可見,教育的本質,必須與時代接軌而作出交替的變化。 「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由小念到大的說話,又是否反映着我們的華人文化,一直視教育為「脫貧手段」?科舉制度的興衰告訴了我們,假如時代不斷變更,新常態不斷交替,教育制度其實必須與時並進,並為世界而隨時改變。如果香港人所關心的「教育」,只剩下一關又一關的考試,卻失去了預備孩子進入未來的責任,我們的下一代又會變成怎樣呢? 文:朱子穎(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 作者簡介﹕一直致力實踐教育創新,當過浸信會天虹小學「白武士」5年,把它從殺校邊緣挽救回來,成為教育界佳話。 教學網誌:FB.com/mrchuclassroom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0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前庭系統失調 孩子常拗柴

前庭覺訓練(轉動頭部)——手持玩具固定不動,慢慢左右轉動頭部,每邊約15度,雙眼一直保持注視玩具,維持1分鐘,若感眩暈就減慢轉動速度。(圖:物理治療師陳慧雯提供)本體覺訓練——站在軟墊上拍球。活動時保持平衡,注意軟墊要有防滑底,避免摔倒。(圖:物理治療師陳慧雯提供)小美今年8歲,最近落樓梯失平衡扭傷足踝,需要做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檢查時,問及小美的日常活動狀况,媽媽無奈地道出小美十分膽小,從小不喜歡玩公園的遊樂設施;不願意上街,害怕人多的地方;也害怕使用扶手電梯,每次踏上都會戰戰兢兢。她會暈浪,討厭坐車坐船,也怕黑和畏高,外出時不像其他小孩般蹦蹦跳跳,而總是緊緊地握着媽媽的手。縱然如此,小美走路時還是經常摔倒,「拗柴」亦不是第一次,只是今次較嚴重。了解到這些背景後,除了檢查小美扭傷了的足踝外,治療師亦測試她的平衡反應系統,包括視覺、位於內耳的前庭覺、透過關節皮膚接收的本體覺。這3個系統是身體的定位儀,大腦接收到這3個系統的信息,經過分析,再發指示予運動系統,繼而作出適當的平衡反應。 而測試結果顯示小美有前庭系統失調,本體覺反應弱,因而偏重依賴視覺去維持平衡。避玩鞦韆滑梯 怕黑驚搭車當前庭覺接收到的信息與視覺和本體覺的感應不協調時,人便會感覺眩暈,容易失平衡和摔倒,所以小美會避開刺激前庭的遊樂設施如鞦韆、滑梯等。乘車時前庭感覺身體向前移動,與眼睛看到的景物及本體覺的信息有衝突,遂產生暈浪作嘔的情况。由於神經系統依賴視覺來維持平衡,處於黑暗環境時,視覺接收信息大受削弱,故小美會怕黑;而在人多擠迫的商場,或望着持續移動及滿佈坑紋的扶手電梯時,視覺感官受到擾亂,因而降低了平衡反應,這解釋了小美為何害怕到人多地方和使用扶手電梯。治療扭傷足踝只是治標,要避免小美重複扭傷,須改善她的前庭功能,如轉動或晃動頭部的訓練及加強鍛煉本體覺反應。日常生活亦應作適度調整,如行經凹凸不平的路面時,可提醒小美先觀察才步過;使用扶手電梯時可輕握扶手,踏上及離開扶手電梯時,父母可輕扶小美一下以作引導,加強本體覺感應;處於黑暗環境時可亮手機電筒作照明。治療重點是要讓小美加強感官經驗,促進感官發展,培養信心和獨立能力。(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文:陳梅筠(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9期]

詳細內容

半個瑞典人:敏感的細女

8月中旬氣溫仍有20度,開學日不用穿長袖衣或外套,算是近年罕見。細女升上小學三年班,開學前一晚微微興奮小小矛盾地說:「暑假仍未放夠啊,我們仍未去游泳池啊!」 前兩周有幾天接近30度,某日早上我們去公眾泳池外排了半小時隊,邊等邊將大水泡吹氣時,守衛宣布:「今天入場已滿額,現在只會有人離開才放人進去。」目前瑞典疫情下限聚令為50人,眼見前面還有10多人排隊,許多像我一樣媽媽加孩子,看來今年首度泳池暢泳要泡湯了。守衛說:「昨天開門前個半鐘已有人排隊。」細女好失望,我何嘗不是啊!暑假去了兩回海灘,氣溫27度,海水溫度就得17度,凍死人。我即用分散注意術:「我們回家吃西瓜同雪糕,然後叫愛麗絲來跟你在花園用長水喉玩水!」「Yay!」8歲女才回復生猛。 自「武肺」從天而降,瑞典是歐洲唯一沒lockdown關閘的國家,餐廳商店如常營業,中小學幼稚園照常上課,政府一直只呼籲國民洗手、保持距離、避免坐公共交通、暫時別探望老人家,口罩呢?衛生局專家說無用。知道瑞典政府不會改變策略,半年來我從「憤怒焦慮」的心情調節到「謹慎面對」的態度,接受這個奇難雜症仍會徘徊人間的事實,提醒自己要放鬆方能如常生活下去。 無人戴口罩 細女怕靠近陌生人 3月時我們全家留在家中,丈夫是最早「回歸正常生活」的一個,我自己4月復工,孩子也回校上課,周末大家留在家中。直到暑假我才帶3個女去市中心逛逛,去植物公園賞花,吃完湯麵吃雪糕。表面看來,城市面貌跟去年暑假一樣,瑞典人輕輕鬆鬆,唯獨是排隊時較為保持距離,但根本無人戴口罩,連我們也無。細女最敏感,時刻生怕靠近陌生人,牛仔褲店稍人多就拒絕入內,我和她在門外等待二家姐;美術用品店人少,她就興致勃勃跟大家姐挑顏色筆。 開學第一天,我在校園等接細女放學,期待她的太陽笑容。當時剛吃完下午小點,大伙兒排隊出來,她一見我便嚷着:「我要回家!」見她神色繃緊又急步離去,一反常態令我吃驚。上車後她才扁着嘴說:「好迫好迫,剛才在飯堂明明無其他班,但老師要我們逼在同一角落,我不喜歡。」我心裏咒罵着,但保持鎮定問:「有無什麼不舒服?例如呼吸不暢順?這裏這裏有無覺得痛?」我指着她的頭和心,她搖頭。「午餐時呢?」「午餐好些。」「我不喜歡嘉佑老師,她聲線好尖,像你說你那同事一樣。」「哎吔那真辛苦啊!」「她又不斷說話,好煩。」我笑了笑,知道她無大礙了:「我們去fika食蛋糕!」「好啊fika!」終於眉開眼笑了。 大概是過去半年見證媽媽對疫情的焦躁反應,細女不自覺地也受到影響。丈夫以一貫瑞典式回應:「沒事的。」第二天我下班較遲,回來見她在看漫畫,一見我就笑問:「媽媽我可否吃雪糕?」我點頭,就跟她一起坐在陽台上聊着三年級的開心第二天。 文:周游 作者簡介:移居瑞典十八年的原裝香港人,三女之母,每天做飯之餘亦寫字貼相。著有《幸福在最北》、《親愛的 給幸福加口甜》及最新作品《近乎生活在天堂》。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9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幼稚園網絡學習:混合式教學法

因應疫情,許多幼稚園將繼續用網絡教學模式開學。幼稚園在「停課不停學」期間的教學模式主要分為3種,第一種是以數碼科技呈現教學內容為主,例如用電子平台上載影音視頻或教學活動工作紙。第二種是運用即時通訊平台,如Zoom,讓教師與幼兒採直播式課堂。第三種為非數碼形式,通常透過派發教材及其配套的學習資源。學校、家長和幼兒都面臨新的學習挑戰,學校不僅需要顧及幼兒的專注力,還要考慮幼兒照顧者的支援,從而調節適切可行的教學方案。結合網絡學習和真實體驗活動筆者最近在香港教育大學幼兒發展中心作網絡教學培訓,了解到該學校透過結合網絡和線下的活動,探索各種針對幼兒年齡發展的有效方法。這種形式在教學理論中被稱為混合式教學法(blended learning),現在幼稚園實施,旨在結合網絡學習和真實的體驗活動。對於年幼的學習者而言,混合教學確實能夠幫助提高其參與程度,尤其是在情感體驗、認知程度及行為習慣方面。在情感方面,教師們積極探索如何激發幼兒的興趣,讓他們有正面動機開始上課。例如,教師會使用趣味律動、故事和戲劇等方法呈現影片,以此啟動學習者的內在動機。在認知方面,教師自製了形式多樣的教學影片,有別於一般的動畫片。影片中具有更多互動,讓幼兒能夠聆聽教師的語言,跟從教師的示範。除了觀看自製教學影片,教師還使用Zoom增加幼兒之間的即時互動和溝通。在行為方面,教師們配合線下活動資源,加入促進幼兒探索的環節,激發在家的幼兒好奇心,並具有很強的可操作度。例如,3歲班幼兒在家尋寶遊戲,讓幼兒尋找家中的環保材料,可以增強幼兒的感官探索和學習機會。多元學習材料包 鼓勵幼兒主動探索另外,學校還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學習興趣,製作多元學習材料包,鼓勵幼兒主動探索,例如圖工材料、家庭自理活動、科學實驗小方案。特別是高班幼兒的家長所關注的幼小銜接內容,例如針對中英文語言學習中的讀寫能力發展,教師們為幼兒設計了多樣化的趣味遊戲,並配合閱讀和書寫方案,可以幫助幼兒在線下持續延伸學習。在網絡學習過程中,幼兒參與學習的程度主要受認知參與、行為參與和情感參與這三方面影響。在設計課程時需要考慮這三方面的相互作用,才能有效提升學習成效。特別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下,家庭和學校的配合尤為重要,例如為幼兒安排穩定的作息時間表,情緒上的鼓勵以及適切的數碼資源的配合,讓幼兒在疫情期間透過混合式教學方法,保持正面而持續的學習動力。文:胡馨允(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講師、梁語桐(研究助理)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