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 黑旋風忍者NICK為民開門(動畫)

在疫情期間,恐慌情緒令很多人轉為Survival Mode,只可照顧自己,照顧不到別人。有沒有想過,只要你願意用善意踏出第一步,我們是可以一同走過逆境。 如何做到?請你利用大約2分鐘時間,觀看「黑旋風忍者NICK為民開門」動畫,尋找答案。   在動畫故事中,大家發現「善良把門拉開了,也把人心拉近了」,原來善良(Kindness)的人對別人懷有慈愛和寬宏大量的心,樂於帶給別人恩惠、幫助及照顧他人,享受為別人做好事,即使那些人和你認識不深。 培養孩子善良的心也是十分重要的,正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我們可以透過眼、手、心三個層次,培育孩子善良之心,並將善良付諸行動。 眼(多觀察)︰我們可以多用眼睛觀察身邊的人與事,從而得知別人的需要,並思考可以如何去幫助、照顧或為別人伸出援手。 手(實際行動)︰我們亦可作出實際行動,主動幫助別人。如關心別人、參與義工活動、讓座給有需要人士、為家人分擔家務及為別人開門,這些都是具體的行動去實踐善良。 心(身同感受︰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Daniel Batson(2011)提出,如果我們能「身同感受」地體會別人的感受和想法,能推動我們更主動去幫助別人,而助人的行動也能更適切別人的需要。 參考資料:香港正向教育網站 特別鳴謝:陳志雲先生(動畫旁白)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救細君(創新老師葉碧君老師)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爸媽看招] 關於打機,7道家長必問的問題(上)

關於打機,家長通常會問的7道問題,這些問題正好反映教養背後的重要考慮和要點。 1)打少陣機會死? 要解答此問題就要了解年輕人的世界。 孩子愛滑手機,家長首先會想到的是孩子貪玩學懶,寧願打機,逃避責任。如果你是這樣想,代表你還未能進入他們的世界,無法完全了解孩子,反映你跟孩子已有代溝,有距離。   以打手遊為例,電玩公司開發遊戲是個商業行動,花上大量投資和研究。遊戲把複雜事物條理化,其設計源於生活、來自人性。他們的遊戲設計正是回應孩子一些需要。 設計者將規則設計得比現實更清晰、反饋更明確、更洞悉玩家的想法。所以玩家在遊戲中會有滿足和快感,這正正是我們在現實中難以獲得的。簡單來說,遊戲讓玩家按部就班達到目標和成功,並在過程中不斷給予玩家獎勵,以達到令玩家逐步「沉迷」的目的。 因此,孩子打機不是純粹貪玩,貪玩只佔一個部分,他們是完全投入了遊戲設定的世界了。當家長以為孩子只是貪玩,代表你不認同打機這回事,跟打機敵我分明,覺得打機就是洪水猛獸,荼毒孩子;所以當你禁止他們打機,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向他們無聲地宣戰,同時使投入遊戲世界的孩子感到「父母不認同我」,他們甚至會認定「既然你不認同我,跟你談都沒用」,親子關係只會變得更對立。   (明報圖片) 如果家長漠視孩子的需要,只集中處理是否打機的問題,試問怎能敵得過一間公司企業的設計呢?請家長必須有耐性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狀態,更要反思自己的教養是否能對應孩子需要,才有心力去對抗電玩公司的手段。 2)我是否只能無可奈何,不想容許孩子打機,但又不能禁絕? 回答這問題,就要了解青少年的成長及均衡發展。 很多家長常常擔心,不停問:孩子幾多歲才可以玩手機?孩子幾多歲才可以擁有自己的手機?深恐自己做錯決定,錯誤地給了孩子手機或打機機會,家長要知道這世界並非純粹的 Yes and No,世界比我們想像更複雜。家長做決定時,須要有一份認知,認知你的孩子及你對孩子的要求。認知你的孩子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青少年的成長階段,另一方面是孩子的特質。 談到青少年成長階段,當然可以從不同方面去探討。不過,這裏特別提到青少年的成長需要。青少年的成長需要很多,例如獨立自主、人際關係、如何處理壓力、內在動力及自我身分及價值等。你可曾想過,打機跟以上成長需要有關嗎?不同年齡的子女所需要的素質都不同,一個5歲的孩子所需要建立的自主能力不同於一個13歲的。而一個5歲的孩子所需建立的人際圈子,也理應不同於一個15歲的。界定什麼年齡適合做什麼事,視乎你有多認識孩子的需要。   (明報圖片) 成長階段的說法是有關青少年的普遍性,家長更要了解你孩子的獨特性,就是他們的成長階段及均衡發展。健康和均衡的發展應包括什麼範疇呢?若要發展這些範疇的話,子女應參與什麼活動?然後便可衡量子女應如何分配時間。 所以何時可以打機,或給予手機這道 Yes and No 問題,事實上父母先要問自己,你是如何評估你的孩子。 欲知如何跟進子女情況,詳細內容和具體技巧請參考突破輔導中心伍詠光、葉玉珮(合著)的《當子女機不離手──管教青少年的技法和手法》一書。 註:突破輔導中心獲陳立人基金會贊助,舉辦「當子女說你好煩──機不離手篇」家長教育計劃,協助家長處理子女機不離手的問題,並促進父母對青少年子女的管教。 內容提供:突破機構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生活] 認識五大種類減肥食物

要健康地減重,除了要做適量運動外,以下介紹五大種類食物,與運動相輔相成,更容易控制體重。 1) 富含水量高的食物 含水量高的食物,往往都是低熱量、低能量密度的食物,通常以新鮮蔬果為主,有較強的飽腹感。 2)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減肥時吃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非常有助於增強飽腹感。因為膳食纖維遇水會膨脹,進入胃裡後,體積會變大,同時它不會被消化和吸收,不會給身體增加額外的熱量。   3)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蛋白質進入體內後,消化和代謝的時間較長。因此可以維持較久的飽腹感,對於控制進食量有一定的效果。 4) 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的必需營養元素。其中的維生素 B2 有助於促進脂肪的代謝;維生素 C 能合成肉鹼,幫助加速脂肪的分解和燃燒。 5) 富含礦物質的食物 在膳食中增加鈣、鐵、鉀等礦物質營養元素的攝入,可有效幫助減肥、降低體脂和血糖,並提高人體的代謝水平。 以下提供一些控制體重的方法:   內容提供:Okay Healthcare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動手做投石器 齊學槓桿機械

大家見過投石器嗎? 投石器或稱拋石機、砲或炮,都是遠古時代與中古時代出現的攻城武器,可把石彈、巨石或爆裂物投到敵方的城牆、城內或者兵陣內而造成破壞。     此投石器所利用的科學原理 1. 槓桿原理 「施力點」壓下去的地方,「支點」就像中間支撐地板處,「力臂」即施力點和支點的距離,「抗力點」投石器放石頭的地方。第三類槓桿,即施力點在中間的第一種槓桿。投射桿(抗力臂)越長,彈丸越輕,射得越遠。 2.能量守恆 彈力位能轉化為動能,使石頭彈射出去。並分為垂直動能與水平動能。垂直動能使石頭彈到高位置,得到位能;水平動能使石頭獲得水平方向的初速度,決定彈射的距離。 現在,你也觀看製作示範,試試自製投石器,材料包括:木條、厚雙面膠紙、鏍絲批、鏍絲及小木球/紙球。   最後給你們送上一個有關「砲」的小故事。漢語的「砲」是古漢語動詞「拋」的名詞形式。這種通過聲調改變詞性的手段被稱為四聲別義。「砲」原指投石機與其彈,唐後也指由投石機發射的燃燒物,宋後也指由投石機發射的縱火物與爆裂物,明後也指大型管身火器。宋代之前「砲」與「炮」不同義,「炮」只有「燒烤」的意思,宋代之後「炮」逐漸有「砲」的意思。就連「火砲」一詞最初也是指發射燃燒物或爆裂物投石機與其砲彈,明後才也指大型管身火器。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iSTEM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返老還童的燈塔水母(自然科學篇)

在遙遠的加勒比地區海域中,居住著一種能夠返老還童的生物,牠們是燈塔水母,也被稱為「永生水母」。 燈塔水母直徑只有4至5毫米,非常細小,身體呈透明,因此能夠呈現體內紅色的消化系統,就像一個燈塔,也因此而命名。燈塔水母是地球上唯一一種長生不老的生物。牠們只要在合適的水溫內就能在一個月內成熟,並使用無性繁殖來繁殖下一代。   (圖片由筆者提供) 科學家發現燈塔水母與普通水母的生態完全不同,普通水母只會有性繁殖,培育下一代後就便會死亡;但燈塔水母則會在繁殖後,將自己轉化爲最原始的生命形態,就像一個水滴型胞囊的水螅群,牠們成熟後的肌肉細胞也會轉化成精子及卵子,繼續成長成幾百個的燈塔水母。燈塔水母因而能夠不斷重複整個生命歷程,不斷地「返老還童」,不斷地繁殖。 更神奇的是,即使燈塔水母被分為兩段,每一個部分也能夠生長爲獨立的個體。然而,在現實中,燈塔水母只會在面臨天敵、環境變化等巨大的威脅才會有逆生長的能力。   (圖片由筆者提供) 從古至今,長生不老是很多人嚮往的夢想。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下,透過研究不同的生物工程,長生不老的秘訣或許有一天能夠被破解。家長可以引導子女進行批判性思考,想一想究竟人類期望長生不老的原因是什麼?子女當然希望爸爸媽媽長命百歲,那麼可以怎樣做呢? 筆者認為懂得珍惜與親人建立良好關係 ,比長生不老更重要、更有意義!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正向機器人力克 – 病從廁出

正確如廁,是保持個人衞生的良好習慣,減少感染病毒的風險。外國研究顯示沖廁時的氣流可將馬桶內的細菌沖至6呎外,並依附在旁的物件,如卷紙、洗手盆等。我們在如廁時,應注意甚麼?我們一起看看第六集「正能量 齊抗疫」四格插畫「病從廁出」,向正向機器人Nick學習正確的如廁方法。     (按圖可放大)   (按圖可放大)   (按圖可放大)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救細君(創新老師葉碧君老師)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生活] 素食營養五問

為了環保和健康而Go Green,好多人都十分樂意嘗試,但食素怎樣攝取足夠營養,仍是不少人心中的疑問。以下是五個常見問題: 食素怎樣吸收足夠蛋白質? 所有食物都含有蛋白質,植物當中蛋白質最豐富的有乾豆(紅腰豆、眉豆、雞心豆)、黃豆製品(豆腐、枝竹、豆漿、腐皮)、堅果(合桃、腰果、杏仁)和種籽(南瓜籽、葵花籽),另外蛋奶素食者亦可從蛋、奶及相關製品吸收蛋白質。   哪些植物含豐富鈣質? 深綠葉蔬菜(菠菜、芥蘭、西蘭花)、硬豆腐、芝麻、杏仁、無花果乾等都含豐富鈣質。同時,少喝咖啡因飲品(濃茶、咖啡等)和少食鹽份亦可避免鈣質流失。 食素會否不夠鐡質? 只要多食豆類、黑木耳、全麥麵包、深綠葉蔬菜(菠菜、菜心)和乾果(提子乾、杏脯),可以攝取足夠鐵質。另外,同時進食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例如蕃茄、西蘭花和鮮橙,亦可增加鐡質吸收。   食素怎樣吸收維他命D? 只要每星期曬太陽四至六次,每次五至十五分鐘,身體已經可以自行製造足夠維他命D,並且有助吸收鈣質。除非長年累月留在戶內,或者所在地區缺乏日照,不然毋須擔心缺乏維他命D。戶外活動也是Go Green生活之一,假日不妨多到郊區呼吸新鮮空氣。 哪些是超級食物(Superfood)? 大部份超級食物都是植物,例如紅菜頭、藍莓、藜麥、羽衣甘藍、紅石榴、無花果、燈籠椒、黑朱古力、奇亞籽、紫蕃薯、杞子、巴西莓、綠茶等。 另外,生果也是均衡飲食不可或缺的元素,每位成人每日至少要食兩份,素食者不要忽略由生果攝取營養。   內容提供:Green Monday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生活] 家長注意!玩具安全標準知多少?

要數小朋友成長的親密夥伴,除了爸媽以外,就是玩具了。每個兒童,尤其是學前幼兒,都是透過「玩」來學習這一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玩具在兒童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玩具作為小朋友的貼身之物,原來潛藏了不少危險性。如何慎選玩具?以下由專家為你解答。   撰文:《GRWTH日報》特約記者李敏怡 編輯:《GRWTH日報》編輯組 圖片:部份由Intertek Hong Kong提供 封面圖片小模特兒:曾雪惜 鳴謝:Intertek Hong Kong   家長選購玩具時,必須留意玩具是否符合安全標準。(圖片由Intertek Hong Kong提供) 危險年輕群組 天祥公證行(Intertek HK)玩具及雜貨部助理總經理黃少佳說:「三歲是一條界線。一般來說,三歲以下的兒童是最危險的群組,因為他們習慣地把任何東西放入口中,所以玩具不能含有細小部件。」他續道:「例如,毛絨動物的眼睛、小車輪、小鈕扣電池等,其中鈕扣電池最危險,被小朋友吞下,不僅會導致窒息,電池於人體內更會侵蝕腸胃,非常危險。」   天祥公證行(Intertek HK)玩具及雜貨部助理總經理黃少佳(圖片由Intertek Hong Kong提供) 三歲至八歲則是另一危險群組。他說:「雖然此年齡層的兒童一般已不會亂把東西放入口中,但仍屬愛探索的階段,所以要預防被玩具割傷、夾手,或用乘騎玩具如騎滑板車時跌傷等。」 七大潛在風險 那麼,究竟玩具有何潛在風險?黃少佳指出,世界各地的專家藉觀察兒童玩耍行為,身體及智能發展及受傷的數據等等,總結出玩具七大種類的潛在風險。 1)物理性:如吞下細小物件致「哽親」、被尖點或聽覺受損等。 2) 機械性:機動組件導致夾傷、跌傷等。 3)燒傷:戲服、毛公仔較容易起火。 4)電能:如變壓器或電動玩具沖電時過熱、漏電及導致火災等。 5)毒性:玩具所用的材料如塑膠或油漆表層含重金屬,如鉛毒、水銀等。 6)衛生:如毛公仔內含的填充棉發霉、泥膠滋生細菌等。 7)放射性:通常見於做實驗玩具中使用的礦物,或有雷射光的玩具。 認識安全標誌 為確保玩具的安全性,不少生產商都會為產品作出檢測,並在包裝盒及玩具上印上安全標誌。   世界各地所採用的第三方檢測標準雖有不同,但檢測程序類近。(圖片由Intertek Hong Kong提供) 黃少佳解釋,這些標誌表示該項玩具已通過多種安全測試要求,以最常見的「CE」安全標誌為例,是屬歐盟國家的產品安全標誌,是一種強制性合規標識,覆蓋超過二十大類的產品,玩具屬其中一種。印上「CE」標誌的玩具,必須先符合歐盟的安全標準如EN71系列玩具安全標準,包括物理安全、防火、重金屬、電能安全等。生產商經過一系列的及格評訂程序,如檢測、危險評估、質量控制、保存技術文件資料等,便可將「CE」標誌加於玩具上,如遇上有關當局的抽查,生產商便需提交相關的檢測報告及資料以作核實。他補充道:「不過,由於玩具『CE』標誌一般都是生產商自行加上的,歐洲部份國家也引入了一些第三方認證及標誌,以增加消費者的信心。」   「CE」歐洲國家玩具安全標誌,多由生產商自行加上。   中國內地的「CCC」   日本的「ST」 現在市場上看到很多常見的安全標誌,其中例如中國內地的「CCC」及南韓的「KC」屬強制性;而日本的「ST」、德國的「GS」屬自願性。又如電動玩具的電器組件,則有「UL」或「ETL」的美加標誌,專檢驗電器的安全性。   德國的「GS」   美加地區的「UL」或「ETL」 黃少佳指出,總括而言,各地所採用的第三方檢測標準雖有不同,但檢測程序類近,可大致分為三大步驟: 1)由第三方檢測機構按國家或國際的標準進行測試。 2)進行驗廠,以確保生產質量系統的可靠性。 3)定期覆驗,例如每半年或一年一次等。 如何網購玩具 近年不少家長都愛網上訂購玩具,但網上選購時不如實體店,可以親身檢視產品的安全性和質量。黃少佳建議,如網購玩具,家長可注意以下事項:   一般來說,三歲以下的兒童是最危險的群組,因為他們習慣地把任何東西放入口中,所以玩具不能含有細小部件。(《GRWTH日報》資料圖片) 1)惠顧有信譽或大型的網站,因為商家為確保商譽,都會嚴選所銷售的產品,以免承擔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2)同樣地,選擇著名品牌生產的玩具也較有保障; 3)具規模的網上零售商,通常會列出產品的詳細資料,尤其是適合年齡、安全警告等等,家長可特別留意; 4)一些用家回饋的意見亦具參考價值。 內容提供:GRWTH 社區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彈珠機(日語「パチンコ Pa-chin-ko」)是一種具娛樂性的機器,在日本很常見。彈珠機店遍佈日本全國各地,受到不少人歡迎,有不少人因此上癮。 雖然身在香港的我們未必能夠感受到日本的彈珠機熱潮,但也可以親子合作自製一部彈珠機,寓玩於了解其機械原理。現在收看製作示範吧!   材料: 1)紙皮或瓦通紙 x 1大塊 2)有泵頭的洗頭水 x 1 3)彈珠 x 1 4)釘子 x 10 5)剪力或鎅刀 x 1 6)膠紙 x 1 7)間尺 x 1 8)萬能膠 x 1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別忘自己也曾是小孩!(家長教養篇) [停課不停學] 動手做風力車 齊學風的力量 [停課不停學] 做手工學自然科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蝙蝠紙飛機」 [停課不停學] 資深籃球教練教你在家做落地位置訓練 [表達藝術治療師日記] 聽話?不如對話! [停課不停學] 沒有龜殼的皮革龜?(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除法(附教學示範及工作紙) [停課不停學] 正向小鐵人力克提提你 抗疫資訊要Fact Check [停課不停學] 動手做Hologram 認識神奇的反射原理 [停課不停學] 在家也能愉快學習 精選多元學習資源大合輯 [停課不停學] 資深籃球教練教你在家做Pick & Roll訓練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摺「雀仔紙飛機」 內容提供:黃浩斌 Jan Wong(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Head Of Design Team Teacher)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爸媽看招] 童年不一定快樂 年輕寄養媽媽有限中展無限愛

鄧家怡(Carrie)有長長的社會服務CV:教育碩士畢業、參與過無數教師培訓、曾開設社企餐廳「籽樂廚房」聘用聽障人士、為國內兒童引入創意教育,工餘亦常為無家者做派飯服侍,並曾獲「香港青年服務大獎」,還加上一份天職,就是當兩子的母親。一人分飾多角已不容易,三年多前她更成為寄養家長,接待乏人照顧的孩子,一笑一顰都洋溢愛心。「不,我的愛心與資源沒有比人多,只是給孩子一個家比一切都重要。」 我和你,沒有愛心爆棚與空間,也可像Carrie一家,成為寄養家庭嗎?   這家人基本有一家四口,包括媽媽鄧家怡(Carrie) 、爸爸陳先生、大兒子「陳皮」、小兒子「陳年」。但有時這家人會一家五口或六口;因他們是寄養家庭,不時讓寄養孩子入住。 內容提供:GRWTH 撰文:《GRWTH日報》特約記者林之 攝影:張逸康 編輯:《GRWTH日報》編採組 只需一個有愛的家 德蘭修女曾言:「愛由照顧身邊的人開始,那就是家裏的人。」 做過許多很有規模的社會服務及教育工作的Carrie,十分認同此話,她相信人最根本的滿足感,並非來自物質或教育;家庭和愛,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價值。   沒聘請家傭,所有家務Carrie都一力承擔,疲倦的她笑言:「返哪份工都辛苦啦!」 回望四年前大兒子陳學謙(乳名「陳皮」)出生,Carrie很快當上全職媽媽,她希望開放家庭去服侍人,便游說丈夫申請做寄養家庭:「他起初很反對,說屋子已經不大,兒子又那麼小,自己的孩子也未必照顧好,又怎能照顧別人?」新手父親更大的擔心是:「妳剛做媽媽已很辛苦,教養外來的孩子更艱難啊!」   Carrie丈夫由擔心太太過勞而反對成為寄養家庭,但後來明白這是太太的心願,最終變為支持者。 Carrie當時解釋,這是她的心願:「以前我為孩子搞工作坊,他們參與幾次後也未必帶來改變;但有愛的家庭,就能影響孩子一生。」有感於此,她一直很想將服務的場景由以前的社區,改為走進自己的家庭,「丈夫聽過我多次分析,他很好,終於點頭了。」於是自2017年開始,兩夫婦便開放自己的家,先後照顧過四名寄養孩子,多數跟大兒子年紀相若。 的確,大兒子對「兄弟」的愛和接納,可能比Carrie來得更深。   每天Carrie都會讓大兒子「陳皮」自己做三餐,有時他會跟寄養孩子一起做。這天他正做飯糰。 兒子接待「兄弟」的學習 Carrie 受過教育的專業訓練,但坦言理論與實踐是兩碼子的事,特別是寄養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有引人注意或性情敏感等狀況。她只能放下理論,把所有食物、玩具及資源都給孩子平均分配,並嘗試好好溝通。   寄養孩子跟大兒子陳皮(左)不一定常爭玩具,更多時候是分享。 「寄養孩子頭幾天來到,可能很多哭鬧,有掛念父母的情緒。之後也可能有行為問題,如打人、搶玩具等,這些都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我會跟他們談天、講道理。」像曾有一名孩子因來探訪的長輩偏心大兒子而很不開心:「我就向他解釋長輩看見孫兒時會忍不住表達關心,但我和爸爸、大兒子『陳皮』都會盡量愛他。」 三年多仍為家中獨子的「陳皮」,起初也未能接受有人瓜分自己的父母及玩具,「後來他慢慢享受有同輩一起玩,即使玩具被搶,都會向對方表達感受。他又會學會理性上知道原來有些孩子會跟父母分開,所以會哭和發脾氣,但情感上他始終不明白,因我們總在他身邊。」   大兒子「陳皮」、同學與寄養孩子(中)去郊外玩,是小朋友最享受的時光。 童心最神奇的,是擁有融化別人的光速;寄養孩子幾個月後要回家,「陳皮」跟對方已玩到「攬頭攬頸」卻要分離,總會傷心,「其實我也捨不得,就當預演『陳皮』長大成人吧!」 「不過當遇上不合拍的孩子,『陳皮』卻會細細聲問我:『他幾時走呀?』,我只能解釋世界有不同人啊。」這也是最真實和珍貴的教育。   一家四口之外,家中還有六歲的英國短毛貓「八咕」,跟孩子一同成長。 愛心不比別人多 無論寄養孩子來住一星期還是半年,Carrie都會主力教導他們自理能力及同理心;但愛心呢?Carrie坦言只能盡力身教,「我的愛心沒有比別人多,只是上天剛好給我有家庭這寶貴的資源,我才能跟需要的人分享。」   Carrie說,沒有三頭六臂與大屋,也可以接待孩子。 今年初,次子學雋「陳年」在疫情下出生,成為家中新成員。三年抱兩,家中又沒有聘請外傭,孩子起居一手包辦,在旁人眼中,她是「女中豪傑」。不過,她倒以筆名「失敗媽媽」,在網絡分享當全職媽媽的學習。她深信不是完美的人才能做好媽媽或寄養家長:「我並非特別偉大。像大仔的同學都會給二手衣物及玩具給寄養孩子,又或帶他們一起玩,人人都可以用不同方法照顧寄養孩子,去展現愛。」   牆的左下角貼有 「用偉大的愛做每一件小事」,是Carrie給自己與孩子的訓勉。   兩個多月大的小兒子「陳年」是容易照顧的寶寶,Carrie待他喝奶換片後入睡,就可專注照顧大兒子。 一邊抱起剛睡醒的「陳年」,一邊安頓在做午餐的「陳皮」,已近下午二時,她連一粒飯也未進過肚,依然微笑道:「現在『陳年』兩個月大,待他長至半歲,我們就再接待寄養孩子,屆時屋子該沒那麼混亂,疫情也希望退減吧!」 眼前這位擁有可愛爆牙及一雙黑眼圈的媽媽,今年才三十一歲。 如何成為寄養家庭? 根據社會福利署資料,至2019年12月底,全港正有916名正接受寄養家庭服務的兒童,而寄養家庭則有935個。若有興趣可向社會福利署中央寄養服務課查詢(電話:2573 2282),須先接受評估及培訓。寄養家長另可獲發津貼。 內容提供:GRWTH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