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看招] 童年不一定快樂 年輕寄養媽媽有限中展無限愛

鄧家怡(Carrie)有長長的社會服務CV:教育碩士畢業、參與過無數教師培訓、曾開設社企餐廳「籽樂廚房」聘用聽障人士、為國內兒童引入創意教育,工餘亦常為無家者做派飯服侍,並曾獲「香港青年服務大獎」,還加上一份天職,就是當兩子的母親。一人分飾多角已不容易,三年多前她更成為寄養家長,接待乏人照顧的孩子,一笑一顰都洋溢愛心。「不,我的愛心與資源沒有比人多,只是給孩子一個家比一切都重要。」

我和你,沒有愛心爆棚與空間,也可像Carrie一家,成為寄養家庭嗎?

 

[爸媽看招] 童年不一定快樂 年輕寄養媽媽有限中展無限愛
這家人基本有一家四口,包括媽媽鄧家怡(Carrie) 、爸爸陳先生、大兒子「陳皮」、小兒子「陳年」。但有時這家人會一家五口或六口;因他們是寄養家庭,不時讓寄養孩子入住。

內容提供:GRWTH
撰文:《GRWTH日報》特約記者林之
攝影:張逸康
編輯:《GRWTH日報》編採組

只需一個有愛的家

德蘭修女曾言:「愛由照顧身邊的人開始,那就是家裏的人。」

做過許多很有規模的社會服務及教育工作的Carrie,十分認同此話,她相信人最根本的滿足感,並非來自物質或教育;家庭和愛,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價值。

 

[爸媽看招] 童年不一定快樂 年輕寄養媽媽有限中展無限愛
沒聘請家傭,所有家務Carrie都一力承擔,疲倦的她笑言:「返哪份工都辛苦啦!」

回望四年前大兒子陳學謙(乳名「陳皮」)出生,Carrie很快當上全職媽媽,她希望開放家庭去服侍人,便游說丈夫申請做寄養家庭:「他起初很反對,說屋子已經不大,兒子又那麼小,自己的孩子也未必照顧好,又怎能照顧別人?」新手父親更大的擔心是:「妳剛做媽媽已很辛苦,教養外來的孩子更艱難啊!」

 

[爸媽看招] 童年不一定快樂 年輕寄養媽媽有限中展無限愛
Carrie丈夫由擔心太太過勞而反對成為寄養家庭,但後來明白這是太太的心願,最終變為支持者。

Carrie當時解釋,這是她的心願:「以前我為孩子搞工作坊,他們參與幾次後也未必帶來改變;但有愛的家庭,就能影響孩子一生。」有感於此,她一直很想將服務的場景由以前的社區,改為走進自己的家庭,「丈夫聽過我多次分析,他很好,終於點頭了。」於是自2017年開始,兩夫婦便開放自己的家,先後照顧過四名寄養孩子,多數跟大兒子年紀相若。

的確,大兒子對「兄弟」的愛和接納,可能比Carrie來得更深。

 

[爸媽看招] 童年不一定快樂 年輕寄養媽媽有限中展無限愛
每天Carrie都會讓大兒子「陳皮」自己做三餐,有時他會跟寄養孩子一起做。這天他正做飯糰。

兒子接待「兄弟」的學習

Carrie 受過教育的專業訓練,但坦言理論與實踐是兩碼子的事,特別是寄養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有引人注意或性情敏感等狀況。她只能放下理論,把所有食物、玩具及資源都給孩子平均分配,並嘗試好好溝通。

 

[爸媽看招] 童年不一定快樂 年輕寄養媽媽有限中展無限愛
寄養孩子跟大兒子陳皮(左)不一定常爭玩具,更多時候是分享。

「寄養孩子頭幾天來到,可能很多哭鬧,有掛念父母的情緒。之後也可能有行為問題,如打人、搶玩具等,這些都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我會跟他們談天、講道理。」像曾有一名孩子因來探訪的長輩偏心大兒子而很不開心:「我就向他解釋長輩看見孫兒時會忍不住表達關心,但我和爸爸、大兒子『陳皮』都會盡量愛他。」

三年多仍為家中獨子的「陳皮」,起初也未能接受有人瓜分自己的父母及玩具,「後來他慢慢享受有同輩一起玩,即使玩具被搶,都會向對方表達感受。他又會學會理性上知道原來有些孩子會跟父母分開,所以會哭和發脾氣,但情感上他始終不明白,因我們總在他身邊。」

 

[爸媽看招] 童年不一定快樂 年輕寄養媽媽有限中展無限愛
大兒子「陳皮」、同學與寄養孩子(中)去郊外玩,是小朋友最享受的時光。

童心最神奇的,是擁有融化別人的光速;寄養孩子幾個月後要回家,「陳皮」跟對方已玩到「攬頭攬頸」卻要分離,總會傷心,「其實我也捨不得,就當預演『陳皮』長大成人吧!」

「不過當遇上不合拍的孩子,『陳皮』卻會細細聲問我:『他幾時走呀?』,我只能解釋世界有不同人啊。」這也是最真實和珍貴的教育。

 

[爸媽看招] 童年不一定快樂 年輕寄養媽媽有限中展無限愛
一家四口之外,家中還有六歲的英國短毛貓「八咕」,跟孩子一同成長。

愛心不比別人多

無論寄養孩子來住一星期還是半年,Carrie都會主力教導他們自理能力及同理心;但愛心呢?Carrie坦言只能盡力身教,「我的愛心沒有比別人多,只是上天剛好給我有家庭這寶貴的資源,我才能跟需要的人分享。」

 

[爸媽看招] 童年不一定快樂 年輕寄養媽媽有限中展無限愛
Carrie說,沒有三頭六臂與大屋,也可以接待孩子。

今年初,次子學雋「陳年」在疫情下出生,成為家中新成員。三年抱兩,家中又沒有聘請外傭,孩子起居一手包辦,在旁人眼中,她是「女中豪傑」。不過,她倒以筆名「失敗媽媽」,在網絡分享當全職媽媽的學習。她深信不是完美的人才能做好媽媽或寄養家長:「我並非特別偉大。像大仔的同學都會給二手衣物及玩具給寄養孩子,又或帶他們一起玩,人人都可以用不同方法照顧寄養孩子,去展現愛。」

 

[爸媽看招] 童年不一定快樂 年輕寄養媽媽有限中展無限愛
牆的左下角貼有 「用偉大的愛做每一件小事」,是Carrie給自己與孩子的訓勉。

 

[爸媽看招] 童年不一定快樂 年輕寄養媽媽有限中展無限愛
兩個多月大的小兒子「陳年」是容易照顧的寶寶,Carrie待他喝奶換片後入睡,就可專注照顧大兒子。

一邊抱起剛睡醒的「陳年」,一邊安頓在做午餐的「陳皮」,已近下午二時,她連一粒飯也未進過肚,依然微笑道:「現在『陳年』兩個月大,待他長至半歲,我們就再接待寄養孩子,屆時屋子該沒那麼混亂,疫情也希望退減吧!」

眼前這位擁有可愛爆牙及一雙黑眼圈的媽媽,今年才三十一歲。

如何成為寄養家庭?

根據社會福利署資料,至2019年12月底,全港正有916名正接受寄養家庭服務的兒童,而寄養家庭則有935個。若有興趣可向社會福利署中央寄養服務課查詢(電話:2573 2282),須先接受評估及培訓。寄養家長另可獲發津貼。

內容提供:GRWTH

刊載於︰GRWTH app
GRWTH社區, GRWTH App, GRWTH教育綜合平台 GRWTH社區, GRWTH App, GRWTH教育綜合平台GRWTH社區, GRWTH App, GRWTH教育綜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