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師」語] 有一種快樂,叫原始。

中一預備班跨學科實地考察(科学與英文),參觀Entebbe Zoo,強化課堂學習。 您曾否接觸過「患難中的孤兒寡婦」?筆者認識這群體是從遠觀至近看,從越洋關心至遠赴前線。一開始是透過每月銀行自動轉賬助養兒童,定期收到孩子的照片及進度報告。在美國唸神學期間,分別在芝加哥的貧民窟和俄羅斯的孤兒院實習一個多月,近距離接觸弱勢孩童和孤兒。及後到東非烏干達Watoto兒童村裏的嬰兒中心當義工半年,照顧被遺棄的初生嬰孩。越是走近他們,越是被他們那份原始的快樂吸引,越是希望走進他們的生命裏,與他們同行,陪伴他們成長,讓他們感受被愛和被珍視。 The Amazima School,一所基督教寄宿中學,位於烏干達南邊一個小鎮金賈,佔地約三十公頃,相等於五個香港大球場的面積。 到了今天,有幸在烏干達一所由美國非牟利基督教機構Amazima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 (AMI) 開校剛四年的基督教寄宿中學The Amazima School (TAS) 開荒,當上首位外籍英語教師,使用自己的專業實踐同行。每天跟這群被社會遺忘和沒有機會為自己發聲的孩子一起學習和生活,一起歡笑和流淚。 戰亂饑餓、生離死別對一個來自豐衣足食的香港人來說,再不是「空中樓閣」,乃是生活日常。吊詭的是苦難沒有奪走孩子們原始的快樂、困乏中的滿足! 套用一個香港流行俗語,筆者認為烏干達是「潛力股」。這顆「非洲明珠」雖是一個極度脊貧的國家,卻也是全球人口最年輕的國家之一,十八歲以下人口佔了全國的百分之五十 。若能藉教育培育他們成為國家的未來領袖,以致他們轉化這片紅土壤,她的前途無可限量! 「在父上帝看來,純潔無瑕的虔誠是指照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不讓自己被世俗玷污。」(雅各書一27)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精通「輕功水上漂」的雙冠蜥(自然科學篇)

遇到危險時,牠會立刻跳進水中,以每秒1.5米的高速在水面上奔跑,是現今唯一能夠踏水飛馳的動物,亦因此得到「耶穌蜥蜴」的外號。牠是誰呢? 牠就是雙冠蜥,又名雙嵴冠蜥,主要棲息在中美洲的熱帶雨林。雄性的頭、背及尾部均有冠狀突起,用來吸引雌性,而雌性則沒有。 有別於一般蜥蜴奔跑時的四足投地,雙冠蜥在水上飛奔時身體會像人類般直立,單憑後足發力,以兩條腿快速切換方式保持身體平衡。另外,牠腳上有着疏水的小鱗片,當牠的腳快速踩入水中時,腳與水面之間會形成一個氣泡,像水泡一樣令牠能夠在水面保持浮起狀態。最特別的是,雙冠蜥的腿部肌肉粗壯發達,其肌肉組織密度是人類的20倍,令牠能夠輕易在大自然展顯「輕功水上飄」。 雖然曾有少林武僧嘗試表演輕功水上飄,但金庸當時創作小說的武林高手都沒有成功練成輕功水上飄。我們不知道金庸創作小說時,這招式是否來自雙冠蜥,或許家長可以引導子女以雙冠蜥的特性,進行一些科學實驗、小說文章或視藝物品的創作;家長也可以讓子女自我挑戰,能否在水上飄一至兩步,然後讓子女明白,如果把支撐雙冠蜥水上飄的特徵應用到人類身上,我們最少要達至每小時100公里才能做到踏水飛馳效果。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書訪] 以大戲繪寫社會共融 兩個劇場人「童」心遇上《兩個花旦》

兩個劇場工作者的好拍檔陳渝英(圖左,又名「冰冰」)和吳浚匡(阿力)因創作共融主題的繪本而再度合作。 粵曲、少數族裔人士——兩種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又鮮為人熟悉的人和事,竟成為本土創作繪本的主軸題材。兩個劇場工作者的好拍檔——擅長寫劇本的兒童藝術教育工作者陳渝英(冰冰),與及經常畫劇場海報和新聞繪圖畫家吳浚匡(阿力),共同接受樂施會挑戰,成為「世界小小公民」教育繪本第五本《兩個花旦》的創作者,把少數族裔人士學粵曲的故事創作成繪本,務求讓大人和小孩從中認識少數族裔學習中文的難處,達致關懷弱勢、共融社會的目的。   《兩個花旦》這繪本講述中文較弱的南亞裔學生夏娜,和自信心較弱的華裔學生華華,因被媽媽要求參加學校粵劇班,而一起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共同成長的友情故事。原來這繪本所描述孩子倆一起克服學習困難的故事,也能套用到冰冰和阿力的合作關係上。 因創作而接觸新文化 冰冰和阿力舞台背景豐富,但創作兒童繪本的經驗尚淺,當收到樂施會的邀請時,竟又膽粗粗答應了。「我只有少許接觸基層及少數族裔經驗,但我願意學同做,得到嘅一定會更多。」冰冰把最初的想法傳遞。「我都好少接觸粵劇同少數族裔,呢個project要做好多功課,但能夠完成,都好有滿足感。」阿力補充。 以粵劇引申少數族裔的社會共融議題,在本地童書出版上算是非常新鮮且有意思的題材。 為了創作此書,冰冰和阿力不斷地做資料搜集。除了要對粵劇有所認知,他們為了接觸南亞裔朋友,了解他們在香港的家庭狀況、生活經歷、學習困難等,也各自做了家訪、校訪和參與社區中心活動,從而知道了他們的衣着、飲食和娛樂等文化。 透過樂施會的安排,冰冰與女兒一起參與小童群益會主辦的少數族裔學生南丫島一日遊,和他們相處,了解他們的性格特質,觀察華裔小朋友和他們相處之道。(圖片由冰冰提供) 阿力說:「有些南亞裔當演員的朋友講,他們做得最多就是賊,所以他們揸槍也最專業,最架勢。」兩位創作者都表達,或許這些亦未算是歧視,但現實中有多少人還會無故地對少數族裔戴上有色眼鏡呢? 阿力在創作過程,多番反思社會對少數族裔一群的看法與態度。 對兒童心理輔導擁有豐富經驗的冰冰,對書中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有不同層次的描劃。 冰冰續說:「對他們來講,學另一種語言是很困難的,但中文學不好,工作出路都比較少,所以有些少數族裔就會努力讀書,結果真能擺脫不用做3D(Dirty骯髒、Difficult困難和Dangerous危險)工作。」   磨練成好書的過程 結果,花了九個月時間,冰冰與阿力和樂施會從構思主題,到角色設定、故事情節、行文方法、畫面演繹等,都不斷增刪、修訂。說到這繪本最令他們困惱的地方,阿力說:「最大的難度是一幕夢境,開會討論、修改、重畫了很多次,用了兩個星期,才把想要的效果做好。」 阿力改圖不是小修小改,而是以不同角度呈現內容,選最好的給讀者品嚐。 對擅於溝通的冰冰來說,原來文稿也修訂了不少次。冰冰就慣了寫劇本,用上很多對話來交代故事,幸好《木棉樹》編輯的幫忙,把內容改成簡潔的文字,也因為之前文字描寫得太仔細,對阿力的作畫都有很大幫助。「我寫嘅字,佢會化咗骨成畫。」冰冰對阿力的畫功,誇張幽默卻由衷地說出來,果然是認識了二十年練就出來拍檔之間的默契。 《兩個花旦》這繪本作品,由構思、資料搜集、修訂等等,足足花了九個月時間才完成。 說到底,記者問他們最希望《兩個花旦》能傳遞甚麼信息,冰冰說:「希望小朋友有共鳴感,藉着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可以克服成長、交友和學習中的困難。」阿力說:「希望大人和小孩也能學會接納身邊與自己不同的人。」 訪問到了尾聲,記者忍不住問,如果有後話,夏娜和華華兩位主角,努力付出後,完成演出的她們,還會一起學粵劇嗎?冰冰和阿力異口同聲說出同一個答案。你們猜呢?無論怎樣,能付出200分努力的冰冰和阿力完成《兩個花旦》的創作,真讓人期待他們還會一起創作繪本啊!   《兩個花旦》的賞析角度 光影變化:由於作者和繪者都是劇場工作者,他們的演繹方式有着劇場的張力,繪圖亦有不少光影的細節,看出阿力細緻的筆觸,難怪連當日的攝影記者都忍不住讚嘆,畫作竟會透出樹梢下的光線,是繪本中少見的用心之作。 「驚青」怪與文字怪:為了讓抽象的事物形像化,作者特意將欠缺信心和害怕中文的兩件事化成驚青怪和文字怪,畫家把這些「可怕」的形像隱藏在不同的版面中,讓孩子閱讀時增添趣味。 花旦與蛋:香港小朋友要成為花旦已經不易,更何況少數族裔小朋友呢?畫家用上蛋的元素,讓主角在蛋內長期學習、互相扶持,寓意做事需要下苦功才有成果,最後主角們「破蛋而出」,演出成功。 友情的變化:書中交代兩個主角的友情發展相當有深意,除了是封面內與封底內的跨頁兩個主角肢體接觸的對照外,也用上木棉樹由秋天(9月份開學時節)至夏天四季的變化,比喻作兩位主角的友情慢慢滋長。   粵劇大曬冷:《兩個花旦》最令讀者震撼的畫面,要算是四版跨頁的「粵劇角色大曬冷」了。讀者不妨猜猜繪者用上了哪些粵劇人物,這也可順道和孩子分享有關粵劇情節的故事啊!不說不知,原來最右邊那位苦情的造型,就是《竇娥怨》的主角呢! 文化交流:既然是少數族裔的繪本,當然少不了文化交流的部分。封底也藉此隱藏了彩蛋——夏娜把自家製的咖喱角和華華家裏帶來的菜肉包交換共嚐。原來,這書有想過以南亞裔家庭都會做的三角椎體咖喱角作貫穿內容的標誌,只是要分享的內容太多了,作者和繪者只好忍痛割捨。     本來要把咖喱角隱藏在公園不同角落中,結果這意念也得推倒。不是因為訪問,這草圖這意念也許不會曝光於人前。   賽馬會「世界小小公民」教育計劃 樂施會全力策動「賽馬會『世界小小公民』教育計劃」,並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聯合多位香港作家和畫家,創作共6本「世界小小公民」教育繪本,加上親子工作坊、桌上遊戲、教師工作坊等,讓大人與孩子一起打開世界的視窗,探究各地貧窮與不平等的情況,誘發同理心,培養關懷弱勢。 「世界小小公民」教育計劃暫時已出版了其中5本,包括:《最好的發明》、《神奇小盒子》、《妖怪吃掉我的家》、《風吹過,粟米田》及《兩個花旦》。   撰文:《GRWTH》特約記者 Irene Cheng 整理:《GRWTH》編輯組 攝影:《GRWTH》特約攝影記者安廸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小學視藝老師Mr. Jan Wong教你自製彈彈跳青蛙

一大群青蛙圍着鐵塔看比賽。 比賽開始了,老實說,群蛙中沒有誰相信這些小小的青蛙會到達塔頂,他們都在議論 : 「這太難了!!它們肯定到不了塔頂!」 「他們絕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 聽到這些,一隻接一隻的青蛙開始泄氣了,除了那些情緒高漲的幾隻還在往上爬。 群蛙繼續喊着: 「這太難了!!沒有誰能爬上頂的!」 越來越多的青蛙累壞了,退出了賽。但是,有一隻卻還在越爬越高,完全沒有放棄的念頭。 最後,其他青蛙都退出了比賽,除了一隻,牠費了很大的勁,終於成為唯一一隻到達塔頂的勝利者。 很自然,其他青蛙都想知道牠是怎麼成功的? 有一隻青蛙跑上前去問那隻勝利者哪來那麼大的力氣跑完全程? 牠發現:這隻青蛙是個聾子!  這個故事的寓意:永遠不要聽信那些習慣消極悲觀看問題的人,因為他們只會粉碎你內心最美好的夢想與希望!要記住一些充滿力量的話語,因為所有你聽到的或讀到的話語都會影響你的行為。 所以,總是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而且,最重要的是:當有人告訴你你的夢想不可能成真時,你要變成「聾子」,對此充耳不聞!家長們可利用簡單日用品,和小朋友一同跟著Mr. Jan Wong製作青蛙小手工,令孩子記著青蛙故事的寓意。   材料: 白色卡紙 x 1 飲管 x 3 紙杯 x 1 畫筆 x 1 顏料 x 1 調色盤 x 1 活動眼睛 x 1對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黃浩斌 Jan Wong(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Head Of Design Team Teacher)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動手做電風扇 齊學流動空氣

天氣開始熱起來,快是迷你電風扇出動的季節。你知道什麼是空氣流動嗎?  有沒有試過自製風扇呢? 電風扇簡稱電扇,是一種利用電動機驅動扇葉旋轉,來達到使空氣加速流通的家用電器,主要用於清涼解暑和流通空氣,用於家庭、辦公室、商店和醫院等場所。 電風扇主要由扇頭、風葉、網罩和控制裝置等部件組成。扇頭包括電動機、前後端蓋和搖頭送風機構等,而電風扇的主要部件是交流電動機。其工作原理是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而轉動,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同時由於線圈電阻,因此不可避免的有一部分電能要轉化為熱能。   製作材料:電池座、馬達、扇葉、萬用膠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iSTEM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爸媽看招] 關於打機,7道家長必問的問題(下)

關於打機,家長通常會問的7道問題,這些問題正好反映教養背後的重要考慮和要點。 6. 沉迷玩機,將來點算? 大部分家長眼見孩子沉迷玩機,不但擔心影響學業,更擔心孩子沉醉虛擬世界,逃避現實,將來變得無所事事,自毀前程,變得封閉也會影響人際關係等,總之愈想愈憂慮。相反地,今天的年輕人或許會向你說,打機都有前途,大可以以電競作為事業。 有時家長的確會過分自己嚇自己。家長在打機的事上,要看遠一點。其實家長最擔心的是孩子日後的生活能力與發展。那麼,家長心中的目標不單放在這一刻跟孩子「打機不打機」的爭持上,而是要想像你長遠的教養目標,就是你想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有怎樣素質的人」。你看重的,是他們的性格、人格、生活能力等要素。只要孩子擁有美好和健康的性格,才能伴隨他們一生的成長,以及面對人生所有高低起跌。 可見孩子玩機不玩機不是問題的核心,核心是孩子更深遠、更長遠的需要。所以面對打機問題,家長既要拿一個放大鏡,同時也要拿一個望遠鏡去看。好處是幫助家長不再單單糾纏於面前的爭執,終日為了「玩機不玩機」而吵吵鬧鬧;更重要是改變焦點,換換心情,冷靜思考問題,就可以想出更多可能性,更有效的方法。 7. 我可否不用嘮叨,孩子自動收機,能自律? 這個是緊接上一道問題,成為「一個有怎樣素質的人」。孩子的自律,正是執行管教及跟孩子協定的最終極目標。 自律或自制力是什麼?是言聽計從,事事聽你?是唯唯諾諾,沒個人思考?家長要明白所謂「停」不是按一個按鈕就會停,而是孩子自己內裏一連串的過程和內心運作,如自我對話及提醒。 很多時候,家長只集中看「結果」,即是「叫停」打機,而忽略了培育孩子的自制力,這才是終極目標。自制力包括一個人如何了解自己的行為動機,能夠有目標。 相關文章 關於打機,7道家長必問的問題(上) 關於打機,7道家長必問的問題(中) 欲知如何跟進子女情況,詳細內容和具體技巧請參考突破輔導中心伍詠光、葉玉珮(合著)的《當子女機不離手──管教青少年的技法和手法》一書。 註:突破輔導中心獲陳立人基金會贊助,舉辦「當子女說你好煩──機不離手篇」家長教育計劃,協助家長處理子女機不離手的問題,並促進父母對青少年子女的管教。 內容提供:突破機構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浪漫的沙畫藝術家 – 河魨魚(自然科學篇)

除了在自衛時身體膨脹這特性外,較鮮為人知的是河魨魚其實是浪漫的藝術家。 曾經有人在日本海底深處發現一些像麥田圈的圖案,經研究後發現是一條河魨魚為了求偶而製作的一幅作品。牠為了造出這個圓圈圖案,在海底不停重複繞圈,用魚鰭反覆堆沙,挖出凹槽,目的是吸引配偶來交配。凹槽越多,吸引力會越大,獲得交配的機會就會越高。雌性河魨魚看見圖案會被吸引過去,然後就會跟雄性的作者交配。牠們交配後會用圓圈的中心產卵,外面的凹槽會用作保護魚卵,避免海洋的衝擊。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因為沙雕圖案必須在潮汐到來前完成,身型細小的河魨魚必須不眠不休地工作,才能夠完成一幅美麗的作品。河魨魚日以繼夜地設計出每一個麥田圈,努力不懈地製造好每一個凹槽,最終達成自己的目標。 (作者提供)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向河魨魚學習,藉參加一些視藝創作時,體會繪畫沙畫的意義,只需讓自己及別人一起欣賞創作過程便可,不需保留作品!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孔子也有理財學?

每當談及西方的理財觀念,多提到三個錢箱個案、心理學實驗等,一般較少論及古人的理財觀念或方法。就此,以下將談談中國古代對金錢的觀念,以及對我們的啟發。 古人不重視金錢? 對於很多人而言,古人和錢,兩者之間就是水火不容的。誠然,按照我們對古代社會的大體印象───重農抑商,此論雖不中,亦不遠。從傳統的「四民」觀點而言,《管子》曰:「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按後人之解讀,即讀書人、農民、工人、商人,是國家的基石。而此中順序,亦是按其重要性而排列的。因而「古代商人地位低」,「古人不重視金錢」之論,亦應運而生。但很明顯的是,四民的順列是否按重要性而排。 (圖片由Mellow提供) 然而,我們或可以從孔子之語中,一窺古人之金錢觀。 《論語・里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富足而有地位,是人所想要的東西。但若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它們,則不可接受。此句明確帶出古人對錢財的需要,足見其取捨之較高標準(不敢說最高,亦不會是最低)是其於道之有無。 從實質一點的例子來說,《呂氏春秋•士節》中記載北郭騷,因貧不足以養母,故乞於晏子而辭金受粟一事。因為北郭騷此行為養母,有糧食便足矣,因此對於實屬多餘的金錢,他不會貪取。是為孔子之「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的實例。 付出與回報 另外,《呂氏春秋》中,另一個亦關於錢的故事更能突顯孔子理想中的金錢觀。 古時魯國有一法,凡贖魯人於奴僕者,皆可至魯國國庫中取回贖金。而孔子出名弟子子貢(當時赫赫有名的富翁)在贖回魯人後,拒絕於魯國拎回所付之贖金。於是孔子批評子貢曰:「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說以子貢此行之後,則魯人不再去贖人了。 (圖片由Mellow提供) 但另一弟子子路救起了一遇溺者,而那人贈牛報答之,子路接受,而孔子卻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即此後魯國人將多救人了。 閱後心中或許生疑:「子貢的行為不是更偉大嗎?」 然而此種個人的偉大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只是樹立了一個過高的行善標準,所謂陳義過高,令其他人望塵莫及,而不敢行善。此在孔子眼中是不可取的,故此,做正確的事而獲得一定的回報,即便是金錢,也是可取的。因為對於社會而言,一個人的價值肯定高於一頭牛,故此子路受牛,看其付出與回報,他也並非是大賺特賺,也是符合「以道得之」的。而且,有回報的話能使人更樂於行善,起了化民成俗的作用,更是功德無量。此情況也像做義工之車馬費,也不必視之為貪婪。 所以,結合早前關於有薪家務一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以少許金錢作為小朋友某行為,如打掃、清潔等小回報,也只不過是其善舉的小回報,不必對有薪的小家務聞風喪膽、避之若浼。 當然,Mellow 其中一大功能,就是讓家長可以藉App來安排、紀錄、調整小任務的各項細節。「不復贖人矣」還是「必多拯溺者矣」還看工具與心態。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Mellow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爸媽看招] 關於打機,7道家長必問的問題(中)

關於打機,家長通常會問的7道問題,這些問題正好反映教養背後的重要考慮和要點。 3. 我的孩子算沉溺嗎? 這問題決定了家長要訂立怎樣的協議標準。 究竟怎樣才算「沉迷」或者「沉溺」呢?當然家長問這個問題時,是不想孩子沉溺,並恐怕他們已經沉溺起來,內心非常複雜。 很多醫學及心理學專家都會為沉溺甚至網絡沉溺冠上不同定義。你在書本上、網上可以一目了然。這裏不用重複。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孩子沉溺與否,定義可能在於你的「看法」。 有些家長比較嚴厲,希望孩子不要打機,所以孩子打機超過半小時,已經足以構成家長心目中的「沉迷」。有些家長比較開明,容讓孩子自行決定打機時限。又有些家長因為無計可施,只要孩子肯停下,對家長來說已不算「沉溺」了。這不同情況都源於家長的期望。有時候,有些家長更會「搬龍門」,一時寬鬆,一時嚴苛,沒有一套一致的標準。如果你問什麼是沉溺,不如你先了解自己是抱持怎樣的期望和標準,以及為何有這期望和標準。 4. 應該容許孩子玩手機多久? 這問題是有關如何訂立和執行協議。 很多時候,家長會跟子女爭論究竟玩機可以玩多久,又或者應該先做功課還是先打機?如果他們應承打一段時間,但後來食言,應該如何處理?所謂知己知彼,這問題涉及家長的管教和執行管教能力,也關乎孩子的自制力及與父母的溝通能力。 有關家長的執行管教能力,這方面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如何訂立協議,另一個層次是家長的意志和決心。設法訂立協議,方法未必萬試萬靈,也需要家長執行的意志和決心。有決心和意志,但沒有靈活的方法,只會變成固執,雙方可能釀成更大的衝突和矛盾。心法和手法都是執行管教及跟孩子協定的重要部分,兩者須要並存。 (明報圖片) 5. 因為打機問題而發生衝突,如何處理? 這問題是當你執行與孩子的協議時,遇上阻力怎辦。 家長執行協定時,家長與孩子間難免遇上衝突。衝突,表面上因為彼此立場不同。深入一點看,每個人包括年輕人和成年人,都會立場不同,想法不同。無法處理衝突,就是不能接納彼此的不同,各不相讓。 各不相讓有兩大原因。首先,各人堅持己見,不願或無法有商有量。上文提過,衝突既是兩個人的世界,家長和孩子雙方都要學習商量,而家長更要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表現什麼是商量的態度。而商量有一個重要基礎,就是雙方的關係。有了關係,商量會較容易,沒有關係,難度升級。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情緒。原來執行協定時會涉及雙方的情緒管理問題。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難以自制,因為沒有人想被限制。孩子的反抗很正常,反抗中會產生情緒。當家長遇上孩子反抗(及情緒)時,也激起自己的情緒。在打機的事上,子女跟父母的爭執往往產生不滿和憤怒的情緒,這些情緒會令父母感到攻擊性,以致要還擊。當彼此情緒升溫,衝突就會加劇。在衝突過後,家長又會產生另一些情緒例如內疚、後悔,或者更憤怒、更傷心。一旦衝突再出現,過去累積了的情緒又可能會再被激起。 家長捲入跟孩子的情緒漩渦,雙方都是輸家。因此,未處理好情緒,根本就不能處理好衝突。處理情緒,就是孩子的情緒及家長自己的情緒。 相關文章 關於打機,7道家長必問的問題(上) 欲知如何跟進子女情況,詳細內容和具體技巧請參考突破輔導中心伍詠光、葉玉珮(合著)的《當子女機不離手──管教青少年的技法和手法》一書。 註:突破輔導中心獲陳立人基金會贊助,舉辦「當子女說你好煩──機不離手篇」家長教育計劃,協助家長處理子女機不離手的問題,並促進父母對青少年子女的管教。 內容提供:突破機構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表達藝術治療師日記] 創意遊玩 療癒創傷

當孩子經歷不同的挫折和傷害,家長如何幫助他們疏理情緒? 無可避免的大小創傷 從出生起,人類無可避免地經歷不同的挫折和傷害,小至跌倒擦傷腳,大至交通意外,甚至被虐待的經驗,身體和心靈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小孩對外界刺激尤其敏銳,加上面對傷害時往往無能力處理,因此在心理上特別容易受傷。如果未能妥善處理,可能會對孩子構成影響,例如突如其來、激烈的情緒或行為反應。 創傷的原理:Fight or Flight, Freeze 專門研究創傷的學者列汶博士 Dr. Peter Levine指出,在面對創傷時,人類是具備復原能力的。 人體的交感神經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在收到危險信號時,會指揮四肢和其他器官互相合作,作出反抗或逃跑 fight or flight 的反應;但當面對的傷害太大,當時人無力應對時(例如孩子被侵犯),就會進入僵硬 freeze 的狀態,未能反抗或逃跑的能量就會儲存在身體裏。在面對近似的情況發生時往往變成驚弓之鳥,引發激烈的反應性reactive情緒和行為,令家長不知所措。因此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抒發當中的鬱結是十分重要的。 以創意療癒創傷 筆者的女兒兩歲半時因流感入院,需要抽血作化驗,我和太太要求入房陪伴她,但被醫護人員拒絕。在淒厲的哭聲中,女兒被單獨帶進房間,並被一大塊附有魔術貼的布包著,以避免掙扎時抽血做成傷害。我們憂心如焚,過了一會女兒出來了,沒有哭泣,面色蒼白,眼睛呆滯,顯然是受驚後的反應。 回到兒童病房時,女兒一聲不響,直到護士再來替她做其他檢查時,她的情緒爆發,大力撥開我們,在地上掙扎,然後把雙手交叉在胸前,大聲喊叫 「唔可以!」。我和太太在確保周圍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在她身邊安靜陪伴,直至她心情平伏下來為止。(現在回想讚嘆創物主創造人體奇妙的恢復本能,女兒大力揮動四肢,是把困鎖在體內的能量釋放出來了。) 剛巧當時身邊帶了一個細小的動物玩偶,因此決定跟女兒營造一個小劇場: 我:剛才一個人被帶入房抽血,一定又驚又痛了(同理心),但現在可以放心,爸爸媽媽喺你身邊,沒事的(安撫)…… 呢度有位小朋友 (動物玩偶),佢都試過抽血的(邀請女兒進入想像場景)。 女兒:你都試過?(睜大雙眼) 動物玩偶(我):係呀,我都試過抽血,果陣時護士捉實我,我好驚,爸爸媽媽又唔喺身邊,好無助(幫助女兒說出感受)……之後護士姐姐好快咁幫我打針(筆者扮護士示範替玩偶打針,當中加插一些滑稽和幽默元素,女兒看著看著都破涕為笑了), 果吓都有小小痛㗎,不過姑娘好快完成抽血,抱著我帶我返番爸爸媽媽身邊(正常化 normalize)。 看著女兒眼睛重現光采,面色回復紅潤,可以在病床上四處走動和看卡通片,相信剛才抽血的驚慌經驗基本上已被疏解了。 與玩偶對話的遊玩形式可以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心理距離psychological distance,讓孩子放心分享和表達事情對他造成的衝擊和引發的情緒,玩偶的回饋亦讓孩子感到被聆聽和明白。家長也可透過其他創意方式,如繪畫、音樂、舞蹈等幫助孩子疏理情緒。盼望我們能好好運用天父賜予我們的想像力和創意,以輕鬆的手法面對人生的不同衝擊。 ***參考資料*** 彼得.列汶、瑪姬.克萊(2011)。莎薇塔 譯。不再受傷:孩童創傷預防指南。台灣︰奧修生命。 ============ 筆者:周偉豪先生 Chris Chow(表達藝術治療師(IDEC®) / 心理輔導員 / 作家) 2015年起於基督教教會擔任輔導中心負責人,統籌和營運中心的行政運作,推廣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提供臨床輔導服務。周氏曾任建築師,在成為表達藝術治癒師後致力結合藝術和心理治療,以個人、小組和工作坊服務不同人士,包括大專院校學生、教師、輔導員和家庭等。主要服務範疇包括個人成長、情緒管理、職涯規劃,心靈關顧,夫婦及親子溝通和衝突處理等。 Chris 是《改寫未來的9種生存力》和《無朋友》的作者(合著),曾在求職雜誌《Job Market》和 《AM730》撰寫有關個人成長和90後職場生涯的文章。 內容提供:周偉豪先生 Chris Chow(表達藝術治療師(IDEC®) / 心理輔導員 / 作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