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繪遊樂場:石頭變身繽紛復活蛋

踏入4月,又到復活節。因為受到疫情影響,節日氣氛也大大降低,希望隨着氣溫逐漸回升,疫情也會遠我們而去,好讓大家早點恢復正常生活。今次示範將石頭變身為「復活蛋」。 1. 揀選較為圓潤的石頭,形似復活蛋。來一個奪目底色,待底色乾後,用小號畫筆畫上不規律的顏色線。 2. 線條疏密沒有標準,感覺上足夠就可以。 3. 來一個冷門的黑色!請放心,加上鮮明的彩色圖案後,會顯現真正效果。 4. 除要照顧圖案編排,也要兼顧色彩運用,看來黑色復活蛋的效果也不錯。 5. 石面雖然帶點瑕疵,但這個是天然色彩的主題,沒有太大影響。 6. 完成品有其個性一面。 7. 把復活蛋來個大合照!不同造型走在一起,你又喜歡哪一個? 1. 揀選較為圓潤的石頭,形似復活蛋。來一個奪目底色,待底色乾後,用小號畫筆畫上不規律的顏色線。(Miss Rita Ho提供) 2. 線條疏密沒有標準,感覺上足夠就可以。(Miss Rita Ho提供) 3. 來一個冷門的黑色!請放心,加上鮮明的彩色圖案後,會顯現真正效果。(Miss Rita Ho提供) 4. 除要照顧圖案編排,也要兼顧色彩運用,看來黑色復活蛋的效果也不錯。(Miss Rita Ho提供) 5. 石面雖然帶點瑕疵,但這個是天然色彩的主題,沒有太大影響。(Miss Rita Ho提供) 6. 完成品有其個性一面。(Miss Rita Ho提供) 7. 把復活蛋來個大合照!不同造型走在一起,你又喜歡哪一個?(Miss Rita Ho提供)   ■繪畫Q&A Q:廣告彩「原色」與「非原色」有何分別?應用時有什麼要注意? A:「原色」意指該顏色是屬於原來色彩,例如一套18色,便具有18種原色。而「非原色」是指經由兩種或以上顏色混合而成,但由於我們在調色時以眼睛來判斷色彩的準確,缺乏正確數據,第二次調色時便會與第一次出現偏差。 原色:色彩穩定,多應用在需要平實色彩的部分,例如背景的平塗或以色面分割的圖案。 非原色:顏色經混合而成,色彩比原裝的來得豐富及靈活;建議盡量一次過完成所需繪畫部分, 避免再次調色出現誤差。 文、繪圖︰Miss Rita Ho Art Playground視藝老師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8期]

詳細內容

活動推介:樓宇扭計問題 化身創意公仔

停課下孩子在家中除了學習,亦可發揮創意!為提高公眾對樓宇安全及公眾衛生的關注及意識,屋宇署正舉辦「樓扭計公仔設計比賽2020」,鼓勵全港學生發揮創意,把「樓宇扭計」問題,例如日久失修、僭建物及亂駁渠管等,以概念形式融入公仔上,使之成為有「扭計」表情的「樓扭計」公仔,從而鼓勵大家一起努力,愛護樓宇,別讓它們扭計! (機構提供) 比賽分親子組(K1至K3)、小學組、中學組,以及大專和公開組。親子組須選用大會指定的填色紙,其餘各組亦須按指定要求創作。參加者可透過網上或郵寄遞交作品,得獎者除可獲得平板電腦、觸控筆、3D打印筆等豐富禮物外,得獎作品還有機會被製作成毛公仔! 樓扭計公仔設計比賽2020 截止日期:5月22日 網址:bit.ly/2xX9BSO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7期]

詳細內容

活動推介:創作最愛韆鞦 解無法外出玩樂之苦

近日為避「炎」,大家都響應呼籲盡量留守家中,心裏多少都惦記着昔日最愛的戶外活動。對小孩而言,或許他們最掛念的是公園、是韆鞦……海港城現正舉辦「各有韆鞦」創作比賽,讓小朋友透過繪畫或小手作,創作他們心目中的最好玩、最美麗的韆鞦,一解相思之苦。比賽分幼稚園組(K1至K3)、初小組(小一至小三)及高小組(小四至小六),作品不限於平面或立體形式,參加者可將姓名、年齡、組別、聯絡電話,連同作品相片及介紹(文字或影片連結),傳送至指定電郵,註明「hcKids各有韆鞦創作比賽@海港城」。每個組別均設冠、亞、季軍各一名,得獎者可獲購物禮券、證書等獎品。 (機構提供) hcKids各有韆鞦創作比賽@海港城 截止日期:4月19日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harbourcity.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7期]

詳細內容

童繪遊樂場:石頭種出獨一無二盆栽

受疫情影響,自上月開始工作變得清閒。與其乾着等,倒不如主動起來,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去處理積存已久的未做工作。有朋友愛在閒時種點小盆栽,除了美化家居,也為生活添上一點樂趣,而當中「多肉植物」很受歡迎,原因是易於打理及耐旱,不用每天澆水及生長緩慢,對於善忘又忙碌的香港人最適合不過! 以下示範「多肉植物」的表現方法,成品不用澆水,永遠保持相同形態;最重要還是出自你手,獨一無二! 1. 先在石頭塗上底色,今次採用兩種不同調子,一個鮮艷,一個寫實。 2. 一分為二,有助繪畫時將複雜的結構簡化起來。 3. 繪畫不是繪圖,用眼睛代替間尺,線條生動一點。 4. 星星形狀的尖刺可以用小號畫筆或圭筆,點顏色後要修尖筆鋒才落筆,並由內向外繪畫。 5. 將完成品放進小花盆,加點碎石襯托,不用打理的常綠多肉植物便出現眼前;找來真實的放在一起,以假亂真。 6. 這3塊石頭用了較為寫實的色調來繪畫,大家又覺得效果如何?   文、繪圖︰Miss Rita Ho Art Playground視藝老師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6期]

詳細內容

抗疫小貼士:新冠病毒解疑難(續)

問:兒童是不是較少被新冠病毒感染? 答:目前世界各地確診的個案主要為成年人及年長人士,多患有長期病患。但也有小量的兒童確診個案。由於目前香港有社區傳播的潛在風險,兒童有可能在社區傳播中受到感染,加上小朋友的防疫意識及個人保護意識未及成年人高,所以時刻保持警覺,做好防疫措施非常重要。 問:用滾水清蒸口罩是否可以消毒及重用口罩? 答:高溫和水氣會破壞口罩的物料,使它失去功效。切忌用熱水蒸口罩的方法。 問:進食兒童保健補充劑有助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嗎? 答:家長花錢購買大量補充劑胡亂進食,其實也沒有確實科學根據證明其預防功效。反之,保持兒童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健康飲食如多進食新鮮蔬菜生果、適量運動、充足睡眠,是提升身體免疫力的最好方法。 資料來源:香港兒科醫學院、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5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名校生的自我抗壓

入讀名校,猶如一頂堂皇的冠冕扣在頭上,有形無形的壓力如影隨形。譬如沉重的學業、沒完沒了的功課、父母想子女出類拔萃的期望;還有學生的自我要求,因為既然進了名校,自然就要以名校生的要求約束自己,不能比別人差! 競爭環境壓力增 易墮抑鬱深淵 充滿競爭的學習環境、父母殷切的期望和嚴格的自我要求,對每日已經要在功課海洋裏打滾的學生而言,無疑是百上加斤,隨之而來的各種情緒問題也陸續浮現:因為徹夜趕功課而來的精神緊張、因為成績未如理想而陷入自我否定、因為壓力的長期累積更可能掉入抑鬱的深淵。不管怎樣掙扎,好像都爬不上來…… 既然問題的產生源自於壓力的長期累積,那截斷這個累積的過程不就行了嗎?人的身體很奇妙,有一套自我平衡的機制,就如我們把新鮮美味的食物吃進去,身體便幫我們消化,之後,就把多餘的垃圾排出去,以維持我們的身體健康。 為情緒「沖廁」 學與壓力共處 其實,我們的情緒健康也需要一套自我平衡的機制。我們每日接觸不同的人和事,或會引起不同的情緒。我們需要特別留意負面情緒的「信號」:例如焦慮、失眠、對事情提不起興趣等,這些都是身體的「信號」,提醒我們要照顧自身的需要 (self-care)。留意到身體的「信號」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沖廁」(Flush the toilet),幫自己冲走這些情緒「垃圾」。怎麼冲呢?可以是任何方法——但以兩個原則為大前提:為自己喜歡的並且會真的去嘗試,另外就是無傷害性(不傷人也不傷己)。譬如,有人喜歡找人傾訴「圍爐取暖」;有人偏愛獨處,將心事訴諸紙筆;有人熱愛運動,寄情行山、跑步、打波等,讓負面情緒隨汗水一同釋放,酣暢淋漓…… 有朋友曾和我分享他在名校中學的求學經歷。他說自己是名校裏寂寂無聞的「小薯」,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但當然是倒數那種;在高手林立的田徑隊,也是毫不起眼的一員。他堅持跑了3年,第4年拿到了人生的「第一金」(金牌)。我問朋友,既然都跑不出成績,當初為什麼堅持呢?朋友笑言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他只是喜歡跑的感覺。很質樸的回答,因為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所以接納自己;因為享受跑的過程,所以成績、壓力便不算什麼。原來,我們可以這樣和壓力共處。 在此鼓勵大家多留意情緒「信號」,定時為自己「沖廁」,沖走情緒「垃圾」;亦可以調節看待壓力的角度,嘗試和「它」友好共處。人生是一段長跑旅程,跑得快抑或跑得慢,都不算什麼,沿途上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景。不要讓情緒或壓力遮蔽了發現「美景」的眼睛。 文:陸曉誼(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4期]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在家就地取材特訓與SEN童「疫」流而上

借科技隔空互動 同SEN同氣練溝通(uschools@iStockphoto,設計圖片) 自農曆年長假期開始,全港學生「休學」至今接近一個半月,令人擔心的,不單是莘莘學子的學習進度有否受阻,還有一班需要在學校或到中心接受訓練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會否錯失很多寶貴的訓練機會。雖然社署已指示特殊幼兒中心、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可逐步恢復服務,但建議亦只限於提供個人訓練,未能惠及所有SEN學童的需要。這班受影響的孩子,該如何自處呢? 文︰沈雅詩 今年5歲、念幼稚園K3的小明(化名),是「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患者,一直接受協康會提供的復康訓練。「他K2開始,便接受言語治療、職業治療、物理治療,以及幼兒導師給予的訓練。」媽媽陳太說。 停訓練 溝通、解難能力退步 小明最初是參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計劃,由協康會團隊到他所念的幼稚園為他作個人復康訓練,直至去年9月新學年,他轉到協康會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接受小組訓練,陳太感到十分開心,「一來到中心做訓練,不會影響他正常的課堂學習,更重要的是,中心安排了幾個程度相若的小朋友,跟小明一起參加小一適應課程,給他們模擬小一上課的流程,預備孩子今年9月升讀小一」。 可惜,突如其來的全港大停課,連帶所有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亦暫停服務,使陳太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很擔心,我覺得他近期明顯退步了!」 陳太形容,兒子屬於敏感型的小朋友,情緒亦容易焦慮緊張,他需要很多情境訓練,從中學習磨合和適應。奈何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小明無法上學也不能到訓練中心,若再繼續長時間逗留在家中的「安舒區」,她相信會不利兒子發展社交溝通、解難能力和適應能力。 「言語治療、大小肌肉訓練,我尚且可以參考治療師提供的方法,在家中替他練習,但小一適應、情緒適應、環境適應、小組適應等等,在家居環境真的提供不到。」陳太無奈地說。 對於陳太的憂慮,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Rex)表示理解,「家長的擔憂很真實,因為這段時期,大家都刻意減少了社交活動、聚會,因此孩子跟其他人的互動,的確有可能比以前少」。 黃俊傑(受訪者提供) 透過視像 保持社交活動 他建議,家長可考慮借助科技,例如使用WhatsApp或其他視訊通話軟件,幫助孩子與其他同齡小朋友或成年人保持聯繫,為他們製造社交互動的機會,「雖然大家暫時不能夠親身見面,但透過視像,SEN兒童還是可以保持一些社交活動。或許這樣未必可以完全解決家長的憂慮,不過,做得多少便多少」。 Rex強調,雖然停課,但過去一段日子,中心的治療師、幼兒導師也是本着「不停學」的信念,持續透過不同的通訊軟件,包括電郵、WhatsApp,甚至Zoom等,為該會會童提供示範訓練,或給予家長意見。另外,在2月尾時,該會網頁更增設面向公眾的「同SEN抗疫」資源網,「不論是否我們的會童,都希望這個資源網可以幫到更多SEN家庭。當中會分享很多貼身的話題,例如SEN孩子不肯戴口罩,家長可以怎麼辦呢?資料很實用的」。 視像示範:協康會的治療師不時透過Zoom,為SEN學童提供示範訓練,貫徹「停課不停學」的精神。(受訪者提供) 盡早預備復課 調校作息 被問及協康會何時會全面恢復復康訓練服務,直至截稿前,Rex稱仍未有定案。但他提醒,假如學校或訓練中心稍後公布具體復課日期,家長便要盡早替小朋友做預備工夫,「SEN孩子的適應能力一般較弱,畢竟亦停課了一段長時間,要他們重新投入上學或做訓練,家長必須要有充足的口頭預告。另外,亦要預留足夠時間,把小朋友的作息生活,調校回昔日正常上學時的模樣,否則可能會有較大的情緒波動」。   家居訓練 提升視覺空間、感知動作 在這個非常時期,SEN學童要做到「停課不停學」,唯有靠家長的努力。協康會職業治療師張瑋珊(Candice)便設計了3款適合在家居做的小訓練,只要持之以恆,亦有效提升幼兒的視覺空間、小肌肉及感知動作的能力。 張瑋珊(受訪者提供) (受訪者提供,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與疾病無關) ◆訓練1︰小小障礙賽 目標:加強姿勢控制及動作計劃,以及提供適當前庭平衡感和本體覺輸入 對象︰K1至K3幼童 工具︰椅子、電線膠布、紙、剪刀、筆或顏料、小皮球 做法: (1) 讓孩子先在椅子下爬過 (2) 把電線膠布貼成直線或「Z」字形,讓小朋友沿線行走並保持平衡(上圖) (3) 事先與孩子在紙上印畫出手/腳印,再剪出,並隨意貼在地上,讓他沿手/腳印爬 (4) 最後,設定一個目標,請小朋友背向着它,要向前彎腰且從雙腳中間推球,把球推到目標(下圖) ◆訓練2︰剪剪砌砌 目標:加強視覺空間能力 對象:K1至K2幼童 工具:雜誌、剪刀和相機 做法: (1) 家長從雜誌剪出圖片(亦可利用兒童的填色紙) (2) 拍下照片 (3) 將圖片隨意剪開3至4份 (4) 讓幼兒按照片完成拼圖 ◆訓練3︰點點手指打電話 目標:加強動態前三指的控制 工具:紙、筆 對象:K2至K3幼童 做法: (1) 家長先在紙上畫上電話數字鍵盤 (2) 再說出4至5個數字 (3) 小朋友以前三指握筆,手腕固定枱面,再控制筆桿,點出聽到的數字 拆細步驟學家務 加強自我管理 另外,趁現時家長和小朋友多了時間逗留在家,Candice建議家長把握機會,訓練幼兒的自理能力,「可以每天讓孩子練習扭毛巾、抹臉、穿脫衣褲等」。她又謂,家長亦可預先跟孩子訂立一個清晰的訓練目標,例如學習收拾、摺衫等,並把每個步驟拆細,幫助小朋友計劃及組織步驟,加強自我管理技巧。   知多啲:訓練化繁為簡 衣夾鍛煉小手肌 香港小童群益會亦設有「樂牽」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以及「樂牽」到校學前綜合服務,支援SEN幼兒。該會服務總監(到校學前綜合服務)鄭惠君(Joel)表示,以往舉凡學校長假期,SEN學童都會被安排到中心做訓練,奈何今次疫症爆發,連中心也要暫停所有個人或小組的訓練,只能提供有限度服務,「我們只可把撰寫好的訓練計劃,交由家長替小朋友去做,再每星期致電了解進度。治療師會盡量化繁為簡,方便家長在家裏就地取材,例如用衣夾,都已可幫孩子鍛煉小手肌。如果有需要,團隊更會拍片逐個步驟解釋,務求他們跟得到」。 但她不諱言,現階段機構的角色很被動,「雖然我們有主動出擊,例如設計不同的家居訓練,亦在facebook專頁分享抗疫錦囊、親子遊戲、心靈小品等等,但是否有果效,還得看家長的接收程度」。 鄭惠君估計,3月上旬有機會逐步恢復個別中心的訓練,但仍然不能惠及所有SEN學童,「始終到校學前綜合服務都是以在學校訓練為主,學校一日未復課,服務都會受阻。加上各復康機構都要做好預防感染的工作,因此相信同業都會傾向先恢復個人訓練,小組訓練則仍然要暫停,對於一些有社交及情緒需要,較適合做小組訓練的學童來說,有一定影響」。 鄭惠君(受訪者提供) 治療師會按幼兒的個別需要,撰寫訓練計劃,並交由家長協助訓練,如上圖,要求小朋友模仿左方小丑繪圖。(機構提供) 拍片教學:在疫情期間,小童群益會的治療師,為SEN幼兒設計了很多家居小訓練,並錄製成影片,上載至機構的facebook專頁。(機構提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4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駕馭情緒 讓父子更親近

最近家中偶爾出現兩頭獅子互相吼叫的情况,小獅子不知怎的,在爸爸想與他互動時會大吼「唔要爸爸」、「唔畀」,並且推開爸爸,有時大獅子忍不住會吼回去,然後兩頭獅子都帶着壞情緒繼續做自己的事。曾有兩次我認為丈夫的反應太激動而制止了他,丈夫對此感到不滿,認為我偏袒兒子。但在我眼中,成人的自控能力應該較高,當然是先制止丈夫繼續發怒會較有效平息局面。可是,在丈夫眼中,卻覺得我處理不公,只是「話」他卻不「話」兒子。 兒子盼爸爸陪伴 得不到滿足「吼叫」 就在處理父子二人的「爭執」後,那夜我跟兒子單獨談了一陣子。兒子表示不喜歡爸爸罵他,也不喜歡爸媽忽略他,要他獨自玩玩具。隔天,我在兒子面前告訴丈夫兒子的感受,然後再細心觀察兒子跟丈夫那天的相處。我發現,每每丈夫與兒子玩耍,大家相處甚歡,但當丈夫自顧自地做事,往後兒子便較易拒絕他。我把觀察的結論告訴丈夫︰「兒子太想跟你在一起卻得不到滿足,又不喜歡爸爸拒絕他。」那天以後,丈夫稍微調整了處理事情的優先次序,先陪伴兒子,玩夠了再做自己的事;兒子對丈夫亦未有之前的吼叫。看來兒子需要的,正是爸爸的陪伴,只是無法好好的表達出來。 了解孩子需要 刻意控制情緒 了解孩子因什麼事導致他有這樣的情緒反應,是家長一門重要的功課。有研究指出,父親一般對情緒有較少的意識,而且較不認為需要情緒指導(emotion coaching)。有趣的是,父親對於情緒指導的取態,就其自身行為、子女的行為,會較母親所作的回應,影響來得更直接。有些證據指出,父親面對子女的情緒時有較多的懲罰性回應( punitive responses) 及較少支持性的回應(supportive reactions)。 事實上,父親怎樣回應子女的情緒、他在家中如何表達,都受他對情緒指導抱持的態度所影響。而這個態度,又可反過來藉父親的個人情緒反應、子女待人接物的社交態度,而推估得到。 自從丈夫記得兒子是因為渴求他的陪伴,但得不到滿足所以惡言相向後,我感到丈夫會在情緒出現時,刻意提醒自己要好好控制。如此,既不會忽略兒子的真實感受和需要,同時也能成為兒子學習如何表達情緒和需要的榜樣。 參考資料: Baker, J. K., Fenning, R. M., & Crnic, K. A. (2010). Emotion Socialization by Mothers and Fathers: Coherence among Behaviors and Associations with Parent Attitudes and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Social Development, 20(2), 412–430. doi: 10.1111/j.1467-9507.2010.00585.x 文:文麗兒 作者簡介: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網誌作者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3期]

詳細內容

「疫」境情緒:坦誠溝通 了解各方負面情緒 化解困獸鬥危機

溝通諒解——武漢肺炎大大打亂日常生活,家庭成員亦易產生負面情緒,彼此宜坦誠溝通諒解。(zenstock@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又稱武漢肺炎)肆虐,打亂了市民日常生活,學生更是首當其衝,在全面停課下,他們的不安和煩躁可以理解。同樣,面對「失學」的孩子,不論是全職或雙職家長,亦充滿壓力,緊張的家庭氣氛,隨時觸發大戰。究竟該如何化解這局面呢? 文:沈雅詩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輔導組主管兼臨牀心理學家余欣泉(Rachel)指出,要緩和親子間緊張關係,先要了解各家庭成員間負面情緒的來源。她從幼兒、學童和家長三者的視角來分析。 余欣泉(受訪者提供)   幼兒心聲:好驚一家人都生病 這個城市近來好像很奇怪,所有人都戴上口罩,常說有「病毒」、會「死人」。我害怕一家人都會生病,也擔心爸媽外出、上班會有危險。 拆局:借繪本簡單解「毒」 先給孩子一個擁抱,再回應他的心聲——「看來你很擔心」。其實幼兒只需獲取小量資訊就足夠,不建議他們看太多新聞,反而家長可借助網上關於武漢肺炎的電子繪本,讓小人兒了解當前社會狀况、要做什麼來預防疫症等,這總比具體解釋「是否會死」、「有無藥醫」等來得適合。另外,也可向孩子派「定心丸」,說明爸媽會努力保持家居環境衛生,亦會盡力保護他的健康。   學童心聲:成日留在家很悶 我不想終日留在家,很苦悶 ,究竟什麼時候才可以外出呢? 拆局:一起商討活動時間表 不少家長一聽見子女說「悶」,便想盡辦法幫他們「解悶」,但我們可先跟孩子感受一下這種情感狀態。「悶」是怎樣的?「悶」有多辛苦?讓小朋友表達出來。我們可加多點同理心,說「我都知道你悶,不能和同學、朋友見面會覺得孤單」,之後再提供出路,「我們一定有方法解決」,與小朋友一起動腦筋,例如一起設計每天活動時間表等。另外,如情况許可,家長也應該具體回應子女「何時可以出街」的問題,例如某個周末可以郊遊等,當小朋友得到答案、有所期待時,自然會減少哭鬧、發脾氣的情况。 引導「解悶」——孩子被迫終日困在家,喊悶是人之常情,家長應肯定他們的感受,並引導他們尋找「解悶」方法。(real444@iStockphoto,設計圖片)   小六生心聲:怕考不到心儀中學 我很「黑仔」,準備考中學卻突然停課,不單取消第3次呈分試,又沒有了面試機會,我很煩惱、很怕考不到心儀中學! 拆局:鼓勵做有興趣事情 分散注意 今次升中改動,的確對小六學生帶來一些影響,孩子有不安感可以理解。家長應先肯定他們的情緒,然後鼓勵他們做一些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例如上網學樂器、繪畫、砌模型等,又或者透過WhatsApp群組與朋友傾訴、互相關心,這些都有助分散注意力,紓緩情緒。 此外,家長亦要檢視一下自己,就子女的升中問題,有沒有表現得過度緊張?有時候,孩子擔心是緣於「害怕爸媽失望」。若基於這個原因,家長便要調節心態,並體恤孩子已盡力,得失確難料。只要得到父母體諒,小朋友亦會鬆一口氣。 擔心升學——不少小六學生因為取消了第3次呈分試及升中面試,擔心會失落於自行分配學位階段。(twinsterphoto@iStockphoto,設計圖片)   家長心聲:撲物資教功課 壓力大 很大壓力,既要撲口罩、消毒用品,又要協助孩子做網上功課,亦擔心復課無期…… 拆局:暫放下包袱 沉澱思緒 鼓勵家長先在忙亂中停下來,專注一下自己的感受——當下有多焦慮呢?在目前社會狀况下,若完全不感焦慮,那並不合理;可是,如果壓力大得失眠、經常發脾氣,又或是每天都花很多時間觀看疫情資訊,甚至變得「神經質」,少許不適就懷疑患上武漢肺炎等,那就可能是一個警號,需要正視。 建議家長先幫自己重新訂立生活常規,並減少接收疫情資訊,避免情緒被牽動。另外,如果壓力是來自處理孩子的網上功課,不妨跟學校、教師坦誠溝通,說明自己的難處,請校方調適。 父母雖然是子女的保護傘,但亦非鐵人,因此,我們應容讓自己亦有混沌、「亂龍」的時候,若可以待自己寬容、友善一點,感覺會舒服些。每晚趁孩子入睡後,可給自己5至10分鐘去安靜、沉澱思緒,方法包括寫日記、聽柔和音樂、靜觀等,從中放下一些「包袱」,為自己添加力量。 適度自學——在停課期間,家長可協助子女建立生活常規,並維持適度的自學。(Yagi-Studio@iStockphoto,設計圖片)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3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寶寶睡到頭扁了?

新生兒頭顱由多塊顱骨組成(圖1),這些顱骨由柔軟的薄膜連接,中間虛位為「囟門」,這些縫隙與囟門具有伸縮彈性,容許顱骨與顱骨相互移動和重疊,有助嬰兒出生時通過狹窄的產道,並留下空間給腦部繼續發育,可塑性高。然而,剛出生的寶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若長時間保持在同一固定睡姿,如仰臥時頭部慣性轉向右邊,右枕骨會因長時間被壓而變得扁平。如情况嚴重,就可能變成「扁頭綜合症」(Plagiocephaly),徵狀包括枕骨一側扁平,雙耳一前一後、額頭前凸和大細面(圖2)。今期為父母介紹幾個預防和改善辦法,避免寶寶睡扁頭或頭顱變形。 (明報製圖) 1. 預防 ˙讓寶寶的頭兩邊轉:放寶寶在嬰兒牀上睡覺、餵奶或攜抱寶寶時,都要兩邊交替,讓寶寶的頭均衡地兩邊轉 ˙多轉換姿勢:盡量減少仰臥,讓寶寶體驗不同姿勢,如側臥、坐、趴等 ˙善用Tummy Time:寶寶醒着時,可放他趴着玩耍,利用玩具吸引寶寶,鼓勵全方位的頸部旋轉。若寶寶不夠力,可放一卷毛巾在寶寶脇下,幫助撐起上身。值得一提,俯臥除可防止寶寶睡扁頭外,更可鍛煉寶寶的背、頸、肩、臂和手力,促進大肌肉運動技能的發展 2. 改善 ˙適度輕輕按摩寶寶的頸、面和頭部,以放鬆繃緊的肌肉和筋膜 ˙若寶寶只喜歡朝一個方向看,在不同姿勢都要多吸引他把頭朝向另一側看,又要鼓勵他多用這一側的手,讓他兩側均衡發展 ˙側躺在扁平頭對側,可有效地加壓在突出的後枕,重塑頭形 (注意:以上訓練,應在成人看顧下進行) 圖3(作者提供) 把握1歲前治療黃金期 一般來說,當寶寶長到4至6個月大,開始翻身和坐起,因為平躺的時間減少了,壓扁了的頭形會慢慢矯正過來。但是,如果寶寶扁頭情况比較明顯,就需要接受醫生的診斷及物理治療,嚴重個案可考慮使用特別訂製的矯正頭盔(圖3)。治療「扁頭綜合症」的重點,除了改善外觀,也強調緩解眼球和耳朵兩側長期受到不平均的壓力;加上頭顱變形,雙耳和雙眼位置不是平排而是一前一後,都可能影響視覺、聽覺和前庭覺的正常發展,甚至出現斜頸,所以要好好把握1歲前的治療黃金期。 文:陳梅筠(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3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