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拍拖宿營「出事」 開心見誠共訂底線 (9-15歲)

問﹕自問是一名思想開通的媽媽,跟15歲兒子的關係亦算好,所以當他去年主動告訴我正在拍拖,我也沒有反對(事實上也難以反對),只吩咐他不要影響學業。然而,最近兒子表示,暑假時想和女朋友,以及另一對情侶到大嶼山宿營,我卻有保留,擔心年輕人衝動搞出事來。我至今仍未表態,但見他興致勃勃在籌備,如果我阻止,怕影響大家的關係,怎樣可處理得好一些呢? 答﹕首先,我很欣賞這個年輕人的坦白,願意將拍拖一事告訴媽媽,亦把想跟女朋友到大嶼山宿營的事情跟媽媽分享,沒有先斬後奏。另一方面,既然媽媽也接受了兒子拍拖,未知是否有機會邀請他的女朋友,共同參與一些軟性活動,例如行山、吃飯等,以增進對這個女孩子的認識呢? 討論可能導致的後果 我相信做父母應該有底線,而這條底線是跟子女協商出來,每個家庭也不同,無統一標準。當孩子觸及底線時,父母是有權Say No! 既然家長對兒子和女朋友去宿營有保留,大可告知兒子自己的擔心,也可反問他,是否明白媽媽憂慮什麼? 雖然這個媽媽沒有明確說明怕他們「搞出事來」是什麼意思,但如無理解錯誤,相信她是害怕青少年情到濃時,情不自禁會發生婚前性行為。如果這對母子關係向來不錯,我建議媽媽最好趁機會跟兒子開心見誠談一談,告訴他,男女相處必須訂下親密界線,以及婚前性行為可能帶來的一連串後果,包括法律問題、未婚懷孕等。 避免使用強硬字詞 當然,為免破壞關係,媽媽在表達立場的同時,亦應避免用「不准」這些強硬字詞,反之,「我不認同」、「我擔心」、「我不贊成」這種字眼令人較容易接受。此外,媽媽也可以提供其他選擇給兒子,如建議他們參加由學校或社區中心所辦的宿營,那就可以玩得開心又放心。 資料提供: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助理主任幹事杜淑銘

詳細內容

問專家﹕小一仲吮手指? 搓泥膠撕紙踢走惡習 (2-8歲)

問﹕兒子5歲半,今年9月升小一。他自3個月大開始吮手指,起初在睡前才吮,但隨着成長,情况反而愈來愈密,看電視會吮、無聊時會吮,吮得拇指也甩皮、起繭。我原以為他入讀幼稚園後便會停止,然而,此習慣伴隨他5年多都沒有停止的迹象。最近我狠心要他戒,包括塗手指苦水、辣椒仔、白花油,但他狂喊完、喝水後又再吮,始終戒不到。我罵又罵過,亦試過嘲笑他,但兒子似乎置之不理,依然故我,請問我可以怎樣做? 答﹕嬰兒為滿足吸吮欲望,很多時都會吮手指,但來信中的男孩5歲半,已經過了吸吮期,顯然吮手指並非他這個年齡的最大需要。孩子戒不到吮手指,往往是基於習慣,遇到這種情况,家長可以想辦法令孩子的雙手變得「忙碌」起來,例如給他們玩泥膠、砌模型、繪畫等,減少他們吮手指的機會,久而久之,便可慢慢戒除這個壞習慣。 此外,家長亦要來一次認真的提點,告訴孩子「大個仔」了,不要再吮手指;但又毋須囉囉嗦嗦,經常把「不要吮手指」掛在口邊,否則適得其反,孩子只會聽到「吮手指」三個字,強化其衝動行為。 好些孩子確實對嘴部吸吮、手指刺激有需求,家長可考慮給小朋友吃手指餅,又或者透過撕紙、捽紙碎來刺激指頭,以代替吮手指的行為。 或因缺乏安全感 不過要留意,有些小朋友常吮手指,是跟缺乏安全感有關,尤其是那些並非由父母照顧、甚至是家庭經歷過重大事故的小朋友。遇上這種情况,我們未必要即時阻止,透過陪伴、擁抱、傾談等,都有助增加小朋友的安全感,從而減少他們對吸吮手指的依賴。惟情况嚴重的話,就必須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加強社交概念 另外,家長亦可看看,男孩5歲半了仍喜歡吮手指,是否因為他社交概念不強,不知道吮手指會影響自己的形象呢?如是的話,家長可以透過一些社交小故事,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有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况且他的手指常濕淋淋,或令到其他小朋友不願意接近他,影響社交。 有時,小朋友危害意識不足,不明白「病從口入」的道理,也不知道常吮手指會令牙齒變形、影響咬合,這些都需要家長向孩子解釋。 然而,我要提醒家長,即使做足上述提議,也不要期望小朋友可以即時戒掉惡習,過程可能要歷時10多天甚至數個月。家長必須保持耐性,其間只要孩子有稍微進步,亦要多加讚賞,推動他們努力改善。 資料提供: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服務總監陳香君 文:沈雅詩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

詳細內容

問專家:孩子固執遊戲 或患自閉症(2-8歲)

問:兒子現在3歲,從他在家玩玩具中,我察覺到他是個十分固執的孩子,例如兩歲時他已喜歡把家中的皮球從小到大排列成一行;玩積木時,又會把相同的顏色分類放好。日常生活方面,他亦十分注重整潔,這本來是好事,但只要有些物件放了在慣常以外的地方,他便要立即放好,更曾因此大發脾氣。他的固執亦影響一些生活細節,例如我戴上太陽眼鏡,他會表示不喜歡,也不准我戴。我該如何處理他這種固執行為呢?有朋友介紹我帶兒子去做遊戲治療,但是如果這是他的性格,又是否硬要他去改變? 答:就家長所形容來看,建議她要留意兒子的語言發展及人際溝通有沒有出現問題,例如是否經常不明白別人說話的意思、在跟別人打招呼時會否過分大聲或不願意打招呼、表現冷漠等。個案中的小朋友採用固執的遊戲方式,這是自閉症孩子常見的,所以家長也需要留意其他範疇,如果社交上同樣出現問題,就要及早尋求專家意見,讓孩子接受評估及適當治療。 留意語言、社交方面發展 相反,如果小朋友在社交上沒有問題,只是喜歡固執遊戲,就要進一步了解他是否缺乏安全感,或屬於一個容易擔心和緊張的孩子。這類性格的小朋友都有可能出現類似的固執行為,如果這些行為已影響他的生活,也會影響他的社交、學習,這時的確需要為他提供一些治療幫助。至於家長擔心孩子性格是否需要改變,有些性格固然是一出生便有,不過有些亦可能是因後天環境而形成,個案中孩子的固執情况乃屬少見,如果是後天影響,有機會透過適當的方法去改善。 查詢遊戲治療師是否受認可 家長的朋友所提到的遊戲治療,只是其中一種輔導方式,除了遊戲,透過藝術如繪畫也能幫助小朋友做心理治療。大家要留意遊戲治療所包含的範圍很廣泛,香港未有遊戲治療師註冊或發牌制度,註冊遊戲治療師多為海外註冊,家長尋求協助時,應先查詢遊戲治療師註冊的機構是否受到認可。 資料來源﹕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麥依華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 文:顏燕雯

詳細內容

一個擁抱 安撫負面情緒(9-15歲)

問:小兒現就讀小四,近來發現他很容易因小事不如意便推撞扭計,哭個不停。前陣子老師更向我投訴,小兒在學校玩遊戲輸了,便在班房大發脾氣,不服輸躺在地上扭計。我很擔心他學不好管理自己的情緒,請問我該怎樣教他? 答:避免用懲罰或貶低語言 對孩子來說,處理負面情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家長應循循善誘將孩子的負面情緒透過言語表述出來。 當我們經歷負面情緒時,例如:憤怒、害怕或失望,大腦的杏仁核(Amygdala)活躍程度特別高。如果我們能將當刻的負面感受用言語表達出來,則有助減低杏仁核的活躍程度,避免自己經常做出負面的行為。因此,當家長察覺孩子感到憤怒、害怕或失望,要避免用懲罰性語言,如「你再嘈,我不帶你到公園玩」,或貶低性語言,如「好心你啦,不要為這樣小的事就哭哭鬧鬧」,取而代之應鼓勵孩子學會將內心的感受表述出來。 鼓勵表述憤怒和失望 個案中的兒子還未能處理面對挫敗的壓力,會因為贏不到而感到生氣和失望,這些負面情緒很容易令他做出負面行為,例如推撞扭計、哭個不停。建議父母多讓兒子參與有明確規則的遊戲,例如球類比賽、桌上遊戲,同時要在兒子不服輸時,主動上前鼓勵他表述自己的憤怒和失望,如:「媽咪知道你好嬲!結果同預期不一樣,你一定感到很失望。沒關係的,你可以告訴媽咪知。」向孩子表現關懷和接納的態度,容許孩子有一定的空間去表達情緒。此外,你亦可多與兒子有正向的身體接觸,例如:擁抱、擊掌、輕拍膊頭等,有助安撫兒子負面情緒。 資料提供:輔導心理學家尹冠業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