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樂樂:366天,366個故事 展現人生各種可能

「今天看了《今天》嗎?」是最近我家每天都會聽到的對白。《今天:366天,每天打開一道門》一套兩本,每本500多頁。看上去,有點厚重,有點嚴肅,可能認為是大人看的書。我看過十來篇,內容有趣,有的和孩子生活相關,用來親子伴讀也不錯。 內容真實有趣 富啟發 由於工作、生活忙碌,親子閱讀變得奢侈。隨着孩子升讀三年級,我不想錯過時機,告訴自己要持之以恆,堅持親子閱讀。考量過我很想看這套書,而當中故事內容真實、有趣、富啟發性;加上篇幅適中,伴讀時間不會太長,較易執行。雖然書有點厚,大家都抱着輕鬆的心態,就展開了親子閱讀。我們由2020年1月1日開始看,一起看過去「今天」發生的事情。日期是整套書的框架,是事件的起點、轉折點、終點或是主角生日。 (作者提供) 366個故事,嘗試摘錄其中幾個和大家分享: 1月9日〈站起來說故事的狗〉,漫畫家舒茲根據自己童年寫照創作,表現平平,於1956年1月9日,他靈光一閃,讓4隻腳在地上跑的史諾比,變成像人一樣用兩腳走路,史諾比自此大受歡迎。大家會知道史諾比的故事,但未必了解作者成長、創作歷程、如何面對失敗及其轉折點。5月8日的〈調錯的頭痛藥水〉,是有關可樂的發明。這些故事都讓孩子感到親切、有趣。 3月28日〈九歲種一百萬棵樹〉,德國小男孩菲力斯讀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旺加里.瑪塔伊(Wangari Maathai)在1977年「種樹運動」的故事,深受啟發。2007年,他展開「為地球種樹」運動,隨着各方人力及財力的支援,3年後,已種了100萬棵樹,2017年種了150億棵樹。9歲孩子會帶來這樣的改變,小妮子覺得震撼,相信孩子也有其力量。 有的情節,超出孩子認知範圍,可以稍加解釋;有的篇章,若不適合孩子,可以跳過,待日後再讀;有的故事因篇幅所限,孩子想深入了解,可一起找資料研究。在閱讀《今天》的過程中,再次提醒自己要把握親子閱讀的美好時光;與孩子橫跨東西、貫穿古今,是一種寬廣的幸福;各種領域的動人故事,與孩子一起洞察世界,在故事中看到人生的各種可能。 遇自己「所愛」 必投入閱讀 兩個月後,小女孩寫下她對這本書的一些想法,名為《一本書和一個女孩》,獲得她同意,我摘錄一些字句和大家分享:「有一個女孩……爸媽和姐姐都喜歡閱讀,但這個女孩不喜歡看書,一本書改變了她對書的看法。那本書是不是有魔法?那本書《今天TODAY》是講世界各地不同的故事……一個常常說無聊,心裏想着看電視,媽媽跟她說看書,她都覺得是耳邊風,可現在她喜歡看書,我要跟媽媽說謝謝,因為是媽媽給我看這書。」 我們要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但孩子若未能投入閱讀,是因為還未遇到讓他們着迷的書,但我們要相信閱讀的力量,不放棄,願意等待;也要明白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閱讀口味不一樣,相信孩子有一天會遇到自己「所愛」。感謝作者郝廣才用心引領我們每天閱讀一個真實故事,正如序中所說:「真實的故事比虛構的更迷人。」我相信這是孩子所說的「魔法」吧!由閱讀,帶動孩子寫下感想,更是我意料之外。 《今天:366天,每天打開一道門》 作者:郝廣才 出版:格林文化 文︰可言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2期]

詳細內容

音小2021/22小一申請下周截止

音小2021/22小一申請下周截止 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2021/22年度的小一申請,將於5月9日(周六)截止,心儀該校的家長及小朋友,就要把握最後機會,盡快於學校網站填寫及遞交申請表格。 校方將於5月29日(周六)或之前透過電郵通知家長面試日期及時間。現暫定面試日期為6月20日(周六)、6月27日(周六)或7月18日(周六)舉行。 網址︰www.icqm.edu.hk 查詢︰2777 3828

詳細內容

世界閱讀日:家長放手 孩子自由讀 5招培養快樂小書蟲

或許不少家長都有相同的經歷:很想幫孩子建立閱讀習慣,於是張羅大堆圖書,但不知怎的,小人兒往往只得3分鐘熱度,虎頭蛇尾。究竟如何才能幫助子女建立持之以恆的閱讀習慣呢?不妨聽聽專家達人的經驗分享,好趁4月23日世界閱讀日,帶領孩子重新踏上閱讀之旅。 文:沈雅詩、顏燕雯 在家抗疫日子 踏上悅讀之旅(szeyuen@iStockphoto) 香港創意閱讀教育協會會長、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董雅詩(Alice)認為,現在孩子停課,也不用忙於上補習班、興趣班,生活步伐慢了,正是培養閱讀習慣的好時機。然而,要小朋友愛上書香,家長的角色十分重要,「閱讀是需要建立氛圍,要講氣氛」。Alice分享了5個小貼士,或更易培養出小書蟲。 董雅詩(資料圖片) 貼士1:讓孩子選書 把選書決定權交給孩子,是邁向成功第一步。Alice不諱言,小朋友天性易受圖像吸引,因此他們普遍愛看漫畫、繪本這類在家長眼中視為「無嘢學」的書籍,但爸媽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家長首先要放下功利的想法,閱讀不一定每次都要跟語文掛鈎,看書也不是為了要學好中文、識多一個英文生字,這只是bonus。」她強調,閱讀真正的好處,在於可擴闊孩子的視野,發揮他們的想像力,並且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給他們添一點樂趣。「所以,不要過度干預孩子選什麼書,否則,他們只會覺得閱讀是課本以外的另一種負擔,失卻興趣。」若家長真的做不到完全放手,就記着這個3:1原則,「讓孩子自由選3本書,家長才代選1本」。 勿過分干涉——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閱讀喜好,家長不宜過分干涉,以免他們對看書失卻興趣。(資料圖片) 貼士2:設固定閱讀時段 跟孩子選定一個固定閱讀時段,把它變作每日活動流程,有助化成為習慣。至於每天應該閱讀多久? Alice表示,要視乎年紀,初起步以20至30分鐘為宜,「時間太短未足以醞釀氣氛,但亦不能要他們坐45分鐘、1小時去看書,孩子會缺乏耐性,半小時左右會比較適合」。 貼士3:親子共讀 Alice開宗明義說,想小朋友成為「讀書人」,家長亦要一起讀,「斷不能這邊廂叫孩子看書,那邊廂自己在搓麻將吧!」但何謂親子共讀,眾說紛紜。是父母跟孩子朗讀圖書?抑或孩子念一段,家長念一段呢?Alice認為,廣義來說,只要是爸媽跟子女在同一時段一起看書,哪怕是你看你的,我看我的,已經是親子共讀了。「重點是在家庭裏製造閱讀氣氛。」 閱讀氛圍——想孩子成為「讀書人」,家長亦要投入當中,在家庭裏製造閱讀氣氛。(XiXinXing@iStockphoto) 貼士4:推閱讀獎勵計劃 閱讀獎勵計劃是學校常用的招數,但其實家裏亦用得着。Alice提議家長先和孩子設計一張「儲分卡」,就是簡單點,只畫30個小格亦無不可。每次當親子共讀完畢後,便在卡上蓋印(或貼上貼紙、塗顏色等),待蓋滿10個印後,大家便一起實行獎勵活動,「獎勵不一定是實體禮物,可以是做一些親子都感興趣但又少做的事情,例如一起焗一個美味的蛋糕等。待下次蓋到第20格、30格時,又做其他活動,目的幫助大家有個目標,增加推動力」。 貼士5:趣味延伸活動 建議偶爾跟小朋友做些跟閱讀有關的小手作,例如「隧道書」、「8格小書」等。「之前試過跟學生一起看《西遊記》,之後便一起做隧道書,做法很簡單,亦輕易在網上找到參考資料。」Alice又推介大家使用Canon Creative Park網站所提供的免費紙品素材,「那裏有很多動物和跟自然科學相關的圖案,甚至連孫悟空、白雪公主、小紅帽等經典故事人物角色亦有。只要有彩色打印機,列印出來,便可成為隧道書、8格小書的配圖,甚至可製成立體模型,非常有趣」。 另外,StoryJumper亦是Alice極力推薦的一個免費網站,可供小朋友編寫個人童書。「小朋友可利用這個網站,以中、英等文字,撰寫故事內容,之後透過StoryJumper所提供的角色、物品、場景圖庫,直接套用到故事畫面中,製成可供線上瀏覽的書本,跟親朋好友分享。」想獲取更大滿足感,不妨考慮少許花費,申請把檔案轉成電子書,甚或印刷成實體書,「就是印成硬皮書,運送到來香港,也不過是約$200,很划算」。 不過,Alice再三提醒,創作圖書無非是想令孩子更愛書,因此,在小人兒的創作過程中,家長不宜「指手畫腳」,「家長的角色只是協作者,而非主導者。當孩子有生字不懂,我們可以教,但千萬不要干預他們的創作,或在身旁逐字逐句修改,否則只會引來小朋友的反感,失卻了延伸活動的意義」。 免費素材——Canon Creative Park網站提供大量紙品素材,可免費下載使用。(網頁截圖) 編寫童書——利用StoryJumper免費網站,小朋友可編寫個人童書。(網頁截圖) 手工×寫作——隧道書結合了小手工及寫作,是一項有趣的閱讀延伸活動。(受訪者提供) 8格小書——利用一張長方形畫紙(或A4紙),配上8幅故事圖,即可建構成一本8格小書。(受訪者提供)   免費資源:網上「圖書館」 海量好書任睇 雖然公共圖書館仍然關閉,但網上也有不少免費閱讀資源,家長不妨充分利用,鼓勵孩子停課期間多讀好書。 有聲英文書 網站直接聽 網上書店亞馬遜(Amazon)旗下有聲書網站Audible Stories,最近免費開放有聲英文故事書供小書蟲聆聽,孩子只要透過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腦的瀏覽器在Audible Stories網站直接收聽即可,毋須登記,亦毋須下載App,操作簡單又方便。(圖a) 網址:stories.audible.com/start-listen 圖a(網頁截圖) 操作簡單 分類清晰 國際數位兒童圖書館(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igital Library)是專為3至13歲兒童而設,館藏世界各地的優秀讀物。界面簡單易操作,以讀者年齡、封面顏色、故事角色、書籍種類等作為分類項目,讓家長和小朋友可輕易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讀物。另部分圖書可選擇用繁體字或簡體字版本閱讀,體貼不同需要的小讀者。(圖b) 網址:en.childrenslibrary.org 圖b(網頁截圖) 適合3至11歲 童書逾300本 Oxford Owl屬牛津大學出版社旗下的兒童學習網站,內裏有一個Oxford Owl Free eBook library專區,把該社出版、適合3至11歲年齡層的童書,開放部分內容,免費供小朋友線上閱讀,免費童書數量超過300本,包括家長和孩子都十分熟悉的Oxford Reading Tree系列。只需要註冊一個免費帳號,便可盡情瀏覽。(圖c) 網址:home.oxfordowl.co.uk/books/free-ebooks 圖c(網頁截圖)   專家意見:多讀關愛主題書 疫境傳遞正能量 香港中文大學家長教育文學碩士、繪本閱讀推廣人黃芓程(Carmen)認為,孩子停課確是培養他們閱讀習慣的好時機,「提升語文能力和表達能力固然是閱讀的好處,但身處這個環境,閱讀其實多了一重意義,就是當小朋友透過閱讀對這個世界有更多認知時,他們會懂得表達自己的不安和恐懼;家長亦可趁機選擇一些人與人之間關愛、互助等主題書,讓孩子在疫情期間,藉着閱讀傳遞正能量、培養良好品德」。 父母再忙 抽幾分鐘伴讀也好 Carmen表示,小朋友精力無限,但看書時,卻是最平靜的,所以是很好的機會去給他們跟爸媽訴說感受。當然,每天保持固定閱讀時間是最好不過,她也明白有些父母的工作非常忙碌,未必每天能抽空跟孩子伴讀,但她認為,閱讀好比刷牙等生活習慣,再忙也一定要做,即使只是短短幾分鐘也好,目的就是令它變成生活常規。如果父母真的分身不暇,她建議由祖父母或傭人充當伴讀角色,家長也可透過錄音、拍片,或者尋找一些網上資源,如電子書和有聲書,參與孩子的閱讀旅程。 從舊相簿入手 述說童年逸事 很多父母覺得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另一難處,就是自己根本不喜歡閱讀。Carmen提議可從非實體書入手,「故事不一定是要從書中一字一句讀出來,可以打開舊相簿,跟孩子述說童年逸事,或者從自己看過的報紙、小說,找出一些有趣又有意思的事情講給孩子聽。因為書本本來就是跟生活接近、與生活有聯繫。」 讀樂無窮——Carmen說,要讓小朋友愛上閱讀,除了給他們參與設計閱讀時間表、選擇書本主題等,也可以讓他們定期執拾書架,以不同方式把書本分類,好讓他們對閱讀保持期待心情、對書本保持新鮮感。(受訪者提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0期]

詳細內容

上一課:遙距學習不沉悶 直播教師拉筋比賽

在停課不停學期間,不少學校都開始使用雲端視像會議軟件Zoom來授課,但在「遙控」教學之下,要做到課堂不沉悶,確保學生留心上課,教師們委實要花些心思。有學校就設計出實時的教師拉筋比賽、煮食示範等教學活動,希望善用這個電子平台,給學生不一樣的實時教學。 文︰顏燕雯 對稱動作——教師合作做出對稱動作,大展身手。(黃志東攝) 氣氛熱鬧——特色課程直播當天,除了校長、副校、數學科和體育科教師外,還有負責資訊科技(IT)、攝錄、音響、計分等教師和義工等參與,背後還有不少教師站着做觀摩,現場氣氛熱鬧,也盡顯他們上下一心的團結精神。(黃志東攝) 這天,聖公會主風小學校長、副校長,以及十多名教師齊集禮堂,舉行了一場有趣又刺激的拉筋比賽。參與比賽的隊員是校內體育及數學科教師,而觀眾就是全校一至六年級學生,他們一邊在家中透過Zoom觀看這個實時直播教室「特色課程︰抗疫健康運動——老師拉筋」,一邊投票。 結合體育數學全方位學習 別以為拉筋比賽屬於一個運動或消閒節目,實際上它是教師們集體構思、一個結合體育和數學科的特色課程,以「全方位學習」、「與職業相關」及「健康教育」建構而成,讓學生即使現階段因抗疫而困在家裏,仍能擴闊視野,積極樂觀地面對挑戰。所以,學校邀請了專業Pilates導師吳映言(Tina)擔任嘉賓,除了示範正確的伸展姿勢,亦擔任比賽評判。原來早在一星期前,學校也請了法國藍帶廚師擔任特色課程「老師廚房」的嘉賓,教師們現場以抗疫食材作無火煮食,集合中文及常識科元素,在嘉賓訪談中,更加讓學生認識到不同行業的特質。 一起參與——比賽完結後,Tina為學生示範一些在家輕鬆做到的拉筋動作,教師也一起參與。這時記者見到電腦的直播鏡頭前,不少學生都動起來,在家中試着做。(黃志東攝) 教師變身「筋」得夫人 說回這場拉筋比賽,場面是教育與娛樂兼備。比賽分為兩部分,都有着有趣的項目名稱。第一部分是「對你唔住」,兩隊教師需要做出與照片中人對稱的拉筋動作。在比賽開始前,鏡頭轉到同場的「老師教室」,由視藝科教師向學生展示一幅對稱的圖畫,接着是數學科教師講解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特點,然後才比賽。第二部分則是「『筋』得夫人」,Tina示範一個動作後,教師需要跟着完成,動作最標準者便勝出。而在比賽前,體育科教師亦會先於「老師教室」中講解拉筋對身體的好處。 直播中,負責主持的體育兼數學科教師趙永豪生動活潑的旁白,為場內帶來不少歡笑聲,他更邀請「家庭觀眾」——學生們回答問題,以及投票競猜哪位教師勝出,大大增加他們的投入感。而參與的教師都施展渾身解數,盡力做出各種動作,令比賽更加緊張刺激。最後結局更是意想不到地皆大歡喜,打和完場。 40分鐘的直播課堂,負責的教師們早在3至4星期前構思,分工後再花了一星期籌備。校長鄭思思表示,由2月份停課開始,一至六年級已透過電子平台作教學,3月時,則在四至六年級實施中、英、數及常識科以Zoom直播教學。她有感小朋友在停課的日子都會掛念教師,若能夠透過鏡頭與教師互動,大家肯定都會感到興奮,加上學生很想看到教師日常生活的一面,透過煮食、運動這些生活化題材,不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因為每個小朋友的潛能也不一樣,他們的能力可以展現在不同方面,好像功課的安排,我們也有2選1,如今天的功課包括自拍一張做對稱動作的照片,以及拍攝做護脊操或拉筋動作的短片,相信同學們都能投入其中。」 鄭思思(黃志東攝) 對稱圖畫——在一旁的「老師教室」,視藝、數學和體育科教師輪流在鏡頭前講解相關學習內容。(黃志東攝) 學生投票——在家的學生們有機會作即場投票。(黃志東攝)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7期]

詳細內容

疫中作樂:二創經典電影 扮周星馳劉德華 教師教抗疫發放笑彈

停課的日子愈來愈長,學生也愈來愈苦悶,為逗孩子一笑,不少學校都出盡法寶。有學校師長決定放下正經八百的形象,齊齊粉墨登場,拍攝微電影發放笑彈;有校長則化身成KOL,直播魔術表演、跳舞、烹飪,娛樂大家;也有校長天天創作IQ題,給學生動腦筋。他們用的方法雖然不同,但目標卻一致,為的也是在苦澀的日子,給學生送上一點甜。 文:許朝茵、沈雅詩 師長做笑星 讓學生疫中作樂(黃志東攝)   繼之前兩部微電影,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亞斯理衛理小學這天再度拍攝《亞小抗疫極微電影》系列,最新這部是以經典笑片、周星馳主演的《國產凌凌漆》作二次創作藍本,帶出網絡不時流傳未經證實的消息,鼓勵學生及家長要有求證及查清真假的精神。 神態動作誇張 對白「貼地」 採訪當日,兩名由教師擔任的演員在「街市」以暗號相認,他們也跟足原著角色的市井打扮,配以誇張的神態及動作,不斷發放笑彈。而二創的對白也十分「貼地」,例如片中提到可以「龍珠」作「消滅肺炎」工具,不單孩子看得開心,相信成年人亦發出會心微笑。 參與微電影製作的生命培育主任嚴天樂指出,亞小3部微電影都以港產片中的經典場面作二創,每套也有主題,包括第一部以警匪片《無間道》(劉德華、梁朝偉主演)作藍本,講解防疫意識;第二部則參考動作片《葉問》(甄子丹主演),講述囤積物資的問題,讓小孩知道分享物資的重要。 嚴天樂(黃志東攝) 器材有限制 手機錄音 除了搞笑情節,微電影內的拍攝及剪接技巧,也令人眼前一亮。學校的多媒體統籌員李熬霜是製作團隊成員之一,她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學院,今次正好把專長應用在拍攝上,讓影片更具電影感。惟李熬霜指出,亞小雖然有一定的攝影器材,但始終未達專業級數,拍攝時有一定限制,「例如收音方面,學校沒有相關器材,唯有安排另一名教師持手提電話在旁錄音,之後再加入影片內」。 校長林德育也曾於第一部微電影粉墨登場,他表示,師長扭盡六壬,無非想大家笑一笑,「希望在這個困難時刻,為香港出一分力」。他補充,學校之前也試過製作短片,因而想到利用微電影,輕鬆之餘,亦可把一些正面信息傳遞予家長及學生。 李熬霜(黃志東攝) 林德育(黃志東攝) 每部微電影由編劇、拍攝至後期製作約一星期內可完成,當中包含了多名教師的心血及努力。(黃志東攝) 兩名男演員均是學校教師,他們放下平日正經八板的形象,演出搞笑角色。(黃志東攝) 亞小的拍攝製作很認真,連微電影內的分鏡也預先計劃好。(黃志東攝) 最新一部微電影是以笑片《國產凌凌漆》作二創,每個場景也容易引起觀眾共鳴。(黃志東攝) (黃志東攝) (網上截圖) (網上截圖) (網上截圖)   校長做KOL 直播魔術表演教煮餸 說到發放正能量,不得不提通德學校校長黃偉立,他有「蒲公英校長」的外號,就是寓意要把愛如蒲公英般散播出去。在停課期間,黃偉立就不停「播愛」,並化身KOL,不時在社交媒體平台上作直播,一時表演魔術,一時又跳舞、講故事,「花臣」多多。 「我表演的魔術主要在網上學,其中一個只用3 隻膠杯做道具。玩法亦很簡單,把3 隻杯橫排成一行,再把小紙團放入其中一個杯內,之後互換它們的位置,最後讓孩子猜猜小紙團在哪一隻杯內。」雖然在演出期間,黃偉立也試過「穿崩」,但他相信學生不會介意吧!他說表演過後,便會解開魔術秘技,希望小朋友也掌握到這些小把戲。 做不同活動 啟發孩子潛能 這個周六,黃偉立又「廚神」上身,在家中直播教學生「煲飯」、炒蛋及弄可樂雞翼等簡單菜式,而他的兩個小女兒則化身成小助手,在旁協助。「蒲公英校長」如此賣力演出,無非想學生知道,停課的日子,除讀書做功課外,其實也有很多活動可做,「想刺激一下孩子,可多接觸不同類型的活動,多作不同的嘗試,啟發潛能」。 黃偉立演出時間以平日的下午或星期日早上居多,因考慮到上午學生要用來學習,而星期日則較多家長可陪同孩子上網收看。(網上截圖) 黃偉立有兩個年幼女兒,分別就讀小一及K3,不時在直播時穿插出場,成為他的小助手。(網上截圖)   校長創惹笑IQ題 邊動腦筋邊學習 考考大家—— 「哪一個富豪的名字中,有最多數學符號?」 「這位張某是眾人的同窗」(猜一娛樂圈人士) 「Which letter can see?」◆ 想知答案?就要問問創作這些IQ題的播道書院總校長盧偉成了! 「富豪的名字多數學符號,不就是李『加』『乘』(李嘉誠)嗎?眾人同窗,同窗即同學,又可稱作學友,那就是張學友了;Which letter can see?當然是I,因為I的發音像eye呀!」盧偉成得意洋洋地說。 或許你會笑他的IQ題很爛,但自從停課以來,這位校長一星期7天、風雨不改地給小學生寫家書,每天為他們送上5、6條IQ題,單是這份愛心,已經蓋過一切。「想孩子知道,停課的日子,盧校長並沒有消失,每天也陪着他們走。」 每日一家書 為中六生打氣 以IQ題作介入點,是因為學生一定受落,「小朋友最喜歡IQ題,他們會看得開心、愉悅」當孩子「入局」後,盧偉成便慢慢再把英文、數學、常識、成語,甚至是中華文化等知識,融入IQ題之中。 「我的IQ題不一定爛,也有合乎推理邏輯的。舉例,我想孩子多讀唐詩,於是就引用李商隱《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來考考他們,是否知道為什麼夕陽總是橙紅色的呢?」 對於中學部的學生,尤其是應屆DSE考生,盧校長一樣着緊,因此在停課期間,他同樣每日一封家書,並以《「盧校長與你同行」:制勝DSE》為題,逐一拆解DSE中文科閱讀卷的12篇範文,用最實際的行動替中六生打氣加油! 雖然現在每天至少要花上3小時為中小學部執筆,但盧偉成強調不辛苦,反而很享受:「能夠陪伴學生走這段艱難的路,是我的榮幸!」 盧偉成(沈雅詩攝) 盧偉成每天給小學生創作的IQ題,惹笑之餘,其實也包含學科知識。(網頁截圖) 學校家教會早前為每個中六學生送上抗疫包,當然少不了校長的打氣說話。(受訪者提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7期]

詳細內容

讀樂樂:揀對食物 吃出活力

《修復身體的超級食物》 作者:梅默特.奧茲 譯者:李宛蓉 出版:大是文化  有沒有聽說過這句話:「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未來,拼的不是學歷,不是財力,不是權力,拼的是免疫力。」還補充「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如果認真思考這句話,確實一針見血,沒有強健的體魄,什麼都沒有!難怪坊間各式各樣保健食品鋪天蓋地宣傳及推廣。其實,只靠保健食品增強免疫力,可靠嗎?難道一般食物不能給我們健康?這讓我想起《修復身體的超級食物》這本書,因為作者的第一句就說:「吃超級食物,生命才有活力」的確夠吸引,究竟有哪些食物算得上是「超級食物」? 作者梅默特‧奧茲,是心臟外科醫生,也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外科教授。他說「食物是良藥」,只要你懂得吃「好」東西,就隨時可以產生效果。同時,他把「食物」形容為「橡皮擦」,功能強大,能除去曾經犯下的不良生活方式與健康的大錯小誤;「食物是延長線」使你活力更盛,壽命更長,科學界每年也發表數量龐大的新論文,印證食物對壽命的影響力。「食物是神聖的」,當你與良好飲食和美好感受連結時,等於發現當中的巨大力量,為生活帶來身、心、靈各方面的改善。最後「食物能解決問題」,引導你重新訓練身體與味蕾的機會,當你能終身維持良好飲食習慣,必能提升個人的免疫力。 好食物如橡皮擦 除錯重拾美好 「求人不如求己」。首先,拒絕加工食品,學習全新的飲食觀念,選擇那些從摘下來到上桌樣子都一樣的食物,這些愈接近天然狀態的食物,益處愈大;再進一步改用橄欖油、學習閱讀食物標籤、認識5種有益的脂肪、拒絕進食反式脂肪、吸收理想的蛋白質、多吃水果蔬菜、接受單一碳水化合物和用黑巧克力取代糖,再配合以下各項策略﹕「身邊擺滿超級食物,抵擋邪惡時刻」、把「別吃什麼」改成「吃什麼」、「轉移注意力,避開魔鬼食物」、「吃飽才去採購食物」和「每天寫下自己吃過的,讓你產生責任感」,這樣持之以恆,相信一定會成功。 最後,要有強健體魄,不能單純依靠保健食品,還要多做運動及注意精神健康,這一切先要靠自己全力爭取,改變需要從自身開始,努力學習才有進步,推己及人,同心協力,必能夠成功抗疫。 文︰菜姨姨 作者簡介:致力推動親子共讀,足迹遍及港九多間幼稚園小學,到處「講古」。 電郵︰[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5期]

詳細內容

幼園拍片教學 快遞教材練習

Cherylanne正在拍攝K3英文科的教學短片,影片播出之時,堂上所用來製作面具的材料,已快遞到學生家中。(賴俊傑攝) 網上教學並非是「大哥哥大姐姐」的專利,幼稚園生也可受惠。像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SDMC),已把其中一個課室變身成迷你影棚,採訪當日,便看見有攝影師正在拍攝外籍校長Cherylanne Morton為K3英文科準備的教學影片。今天的課題是Astronaut(太空人),當Cherylanne講解完讀音及意思後,便教導小朋友製作一個太空人面具,材料主要是紙碟及顏色筆等,整段影片長約3分鐘。 SDMC創辦人兼校監秦蓁透露,片段經剪輯後,會上載到學校網站,「學校會定時更新影片。家長只要登入學校網站,便可讓孩子收看中、英文及phonics等不同科目的教學片段」。她續稱,影片是由孩子認識的教師做主角,可令小朋友有親切感,有助學習。而片中所用的教材及練習課業等,會預先用快遞公司送到學生家中,方便學生觀看影片後,隨即可取出材料完成小勞作。 秦蓁(賴俊傑攝) 分拆多段短片 較易專心看 不過幼兒專注力較低,要他們長時間坐定定看影片,並非易事,為此教師會把每堂內容分拆成多段影片,每段長約僅數分鐘,讓孩子可逐段看。「建議家長在孩子收看一段時間後,讓他們休息一會,之後再看,這樣較易集中精神。」 學校為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近日新增了視像實時教學,每星期兩次。另一方面,教師也會定時致電家長了解學生的進度,以及用電話跟孩子交談,維繫師生關係。 教師王芝婧正用普通話來教體育,她認為轉為網上教學,需要把課程內容稍為調節,例如要設計運動量大但又不佔太多空間的動作。像這個身體朝天四肢爬行的動作,可訓練孩子的臂力。(賴俊傑攝) ■家長心聲 陪看做練習 增親子時間 今年就讀K2的頌謙,周一至五的上午,都會坐定定觀看學校的教學影片,媽媽Mandy因疫情關係暫時停工,因此可陪伴小朋友在家上課,「和頌謙一起看時,他會專心些,我們會一起學唱歌,又會跟着教師的教導,跟他一起做小勞作,變相多了親子時間。做完的勞作及功課,可在學校網上分享」。 Mandy周一至五早上,都會陪伴兒子頌謙上網觀看教學短片。(受訪者提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5期]

詳細內容

網上教學:視像實時授課 師生互動 多聽多講

電子教學 遙距「復課」(馮凱鍵攝) 在推行視像實時教學前,校方用盡方法為學生提供資源上的協助,致使目前每天學生的平均出席率達九成五。(馮凱鍵攝) 受新冠病毒影響,全港學校被迫停課,卻催化了電子學習的發展。過去一個多月,上至大學,下至幼稚園,都紛紛採用不同形式的網上教學,落實教育局「停課不停學」的呼籲。師生要突然改變傳統的教學與學習模式,有什麼困難?如何克服?總結這些經驗,可作日後優化電子教學和自主學習的參考。 文︰沈雅詩、許朝茵 打從2月下旬開始,位於大埔的三水同鄉會禤景榮學校每天都非常熱鬧,師生你一言我一語,劃破了寂靜多時的校園。「齊齊洗手捽捽下,捽啲手指捽啲罅……」學生輔導教師張麗珊播放着YouTube短片,帶領四年級全體學生邊做動作邊合唱近期大熱的麥兜《20秒洗手歌》,笑聲此起彼落;另一個課室,又隱約傳來小孩子朗讀課文的聲音,「一隻鳥,兩片雲,三座碼頭,四隻船……」原來中文科教師王燕珊,正和1D班的學生,重溫量詞的用法。聽着聽着,另一個班房傳來牧童笛聲,推門而入,是音樂科教師陳詠棋向三年級學生示範如何吹奏牧童笛。 和學生「久別重逢」,校長李小寶(左)和學生輔導教師張麗珊(右)都格外興奮。(馮凱鍵攝)   恐跨境生難來港 迫切開展視像教學 雖然教育局宣布全港學校停課,但禤景榮學校早已「復課」,只是學生不用回校,由教師使用雲端視像會議軟件Zoom來授課。校長李小寶不諱言,這次創新的安排,是受環境所迫,「我的學校,過半數以上的學生都是跨境生,即使教育局說最早4月20日復課,但如果內地疫情持續,他們還是來不到香港的,實在有迫切性要盡早開展視像實時教學」。 作為語文科教師,王燕珊的擔憂來得更實在,「我們的內地生多說普通話,從開學初期,我需要跟他們用普通話溝通,到後來,他們已經可以用廣東話上課,進步是很大的。怎知現在突然停課,我很擔心他們又會在家說回普通話、家鄉話。事實上,早前我請同學錄音朗讀課文,我發覺他們的粵語發音確實差了」。 禤景榮學校以極速時間發展電子學習,為做好網上教學,不少教師都自掏腰包添置手提電腦、平板電腦,但他們均異口同聲表示不介意。(馮凱鍵攝) 上午3節課 下午輪流練英語會話 說起電子學習,禤景榮學校從來都不是先導,甚至可說是「輸在起跑線」,「以往我們也沒怎推電子學習,翻轉課堂亦少做」。由無到有,且在大半個月內極速「上馬」,李小寶說,全體教職員,以至家長、學生都需要齊齊「落水」,缺一不可! 她表示,資訊科技(IT)組的角色固然重要,由物色兩地都合用的網絡平台、軟件,到提供種種技術支援, IT組功不可沒,但李小寶強調,若沒有班主任的協力,亦難以成事,「在推行視像實時授課前,各班班主任都花了很多時間,逐一致電學生,了解他們家中有沒有電腦設施、能否上網。之後,又在WeChat群組指導家長、學生怎樣使用Zoom,還要再每天提醒學生準時上課」。 目前校方暫安排學生每天上午上3節課,每節30分鐘;下午則輪流跟外籍教師練習英語會話。每天學生平均出席率約有95%,李小寶對此感到滿意。「最初有部分學生沒有電腦、沒有手機,連Wi-Fi網絡也沒有,我們迅速找機構借來25部平板電腦、Wi-Fi蛋,想辦法支援他們。」惟由於有少數內地學生仍身處鄉下,對外通訊有困難,校方稍後將安排他們補課,追回進度。 教師與學生都可利用Zoom軟件中的互動白板功能,即時交流。(馮凱鍵攝)   難即時回饋 掌握進度不及面授 禤景榮學校「復課」近3星期,運作漸見暢順,但原來當初亦有不少「蝦碌」場面,「最初幾次,同學們興奮得忘記所有課堂常規,不時交談,見到軟件上有互動白板功能,又紛紛在屏幕上亂畫一通,都幾失控」。說起初期的混亂情况,數學科科主任吳家豪也忍俊不禁。 總結經驗,該校大部分教師也認為,在停課期間,視像授課可發揮一定作用,但卻非「無敵」。吳家豪以數學科為例,「平日若遇見個別學生在算式上有困難,我會走到他身邊,執起筆,逐個步驟列出來給他看,但網上教學在這方面就會有少許失色」。另一名數學科教師刁頌殷補充:「平日上數學堂,我可以立即請學生試做,那便知道他們究竟是否明白,但現在用Zoom上課,很難做到即時回饋。另一方面,學生人數眾多,我也無法透過屏幕看到所有人的反應,對於掌握學生是否完全學會,信心不及面授課堂大。」 中文科教師王燕珊不諱言跨境生的粵語發音有退步情况,希望透過Zoom「復課」,可為學生製造多聽多講的機會。(馮凱鍵攝)   ■家長心聲 「復課」免躲懶 調節作息 譚先生的兒子Oscar在禤景榮學校念小一,他很支持學校用Zoom授課,「比起停課初期,只是睇教學影片,現在Oscar可以跟教師、同學一起討論,互動大很多」。同時亦有助重新調節孩子的作息時間,「始終停課久了,小朋友會有點惰性。但現在網上實時9:40上課,Oscar便不能再賴牀,最遲8:30要梳洗吃早餐,讓他有重新上學的感覺」。 Oscar除了上午上正規課堂,每星期下午,他亦可自選兩天,跟外籍教師學英語會話。(受訪者提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5期]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在家就地取材特訓與SEN童「疫」流而上

借科技隔空互動 同SEN同氣練溝通(uschools@iStockphoto,設計圖片) 自農曆年長假期開始,全港學生「休學」至今接近一個半月,令人擔心的,不單是莘莘學子的學習進度有否受阻,還有一班需要在學校或到中心接受訓練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會否錯失很多寶貴的訓練機會。雖然社署已指示特殊幼兒中心、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可逐步恢復服務,但建議亦只限於提供個人訓練,未能惠及所有SEN學童的需要。這班受影響的孩子,該如何自處呢? 文︰沈雅詩 今年5歲、念幼稚園K3的小明(化名),是「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患者,一直接受協康會提供的復康訓練。「他K2開始,便接受言語治療、職業治療、物理治療,以及幼兒導師給予的訓練。」媽媽陳太說。 停訓練 溝通、解難能力退步 小明最初是參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計劃,由協康會團隊到他所念的幼稚園為他作個人復康訓練,直至去年9月新學年,他轉到協康會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接受小組訓練,陳太感到十分開心,「一來到中心做訓練,不會影響他正常的課堂學習,更重要的是,中心安排了幾個程度相若的小朋友,跟小明一起參加小一適應課程,給他們模擬小一上課的流程,預備孩子今年9月升讀小一」。 可惜,突如其來的全港大停課,連帶所有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亦暫停服務,使陳太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很擔心,我覺得他近期明顯退步了!」 陳太形容,兒子屬於敏感型的小朋友,情緒亦容易焦慮緊張,他需要很多情境訓練,從中學習磨合和適應。奈何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小明無法上學也不能到訓練中心,若再繼續長時間逗留在家中的「安舒區」,她相信會不利兒子發展社交溝通、解難能力和適應能力。 「言語治療、大小肌肉訓練,我尚且可以參考治療師提供的方法,在家中替他練習,但小一適應、情緒適應、環境適應、小組適應等等,在家居環境真的提供不到。」陳太無奈地說。 對於陳太的憂慮,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Rex)表示理解,「家長的擔憂很真實,因為這段時期,大家都刻意減少了社交活動、聚會,因此孩子跟其他人的互動,的確有可能比以前少」。 黃俊傑(受訪者提供) 透過視像 保持社交活動 他建議,家長可考慮借助科技,例如使用WhatsApp或其他視訊通話軟件,幫助孩子與其他同齡小朋友或成年人保持聯繫,為他們製造社交互動的機會,「雖然大家暫時不能夠親身見面,但透過視像,SEN兒童還是可以保持一些社交活動。或許這樣未必可以完全解決家長的憂慮,不過,做得多少便多少」。 Rex強調,雖然停課,但過去一段日子,中心的治療師、幼兒導師也是本着「不停學」的信念,持續透過不同的通訊軟件,包括電郵、WhatsApp,甚至Zoom等,為該會會童提供示範訓練,或給予家長意見。另外,在2月尾時,該會網頁更增設面向公眾的「同SEN抗疫」資源網,「不論是否我們的會童,都希望這個資源網可以幫到更多SEN家庭。當中會分享很多貼身的話題,例如SEN孩子不肯戴口罩,家長可以怎麼辦呢?資料很實用的」。 視像示範:協康會的治療師不時透過Zoom,為SEN學童提供示範訓練,貫徹「停課不停學」的精神。(受訪者提供) 盡早預備復課 調校作息 被問及協康會何時會全面恢復復康訓練服務,直至截稿前,Rex稱仍未有定案。但他提醒,假如學校或訓練中心稍後公布具體復課日期,家長便要盡早替小朋友做預備工夫,「SEN孩子的適應能力一般較弱,畢竟亦停課了一段長時間,要他們重新投入上學或做訓練,家長必須要有充足的口頭預告。另外,亦要預留足夠時間,把小朋友的作息生活,調校回昔日正常上學時的模樣,否則可能會有較大的情緒波動」。   家居訓練 提升視覺空間、感知動作 在這個非常時期,SEN學童要做到「停課不停學」,唯有靠家長的努力。協康會職業治療師張瑋珊(Candice)便設計了3款適合在家居做的小訓練,只要持之以恆,亦有效提升幼兒的視覺空間、小肌肉及感知動作的能力。 張瑋珊(受訪者提供) (受訪者提供,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與疾病無關) ◆訓練1︰小小障礙賽 目標:加強姿勢控制及動作計劃,以及提供適當前庭平衡感和本體覺輸入 對象︰K1至K3幼童 工具︰椅子、電線膠布、紙、剪刀、筆或顏料、小皮球 做法: (1) 讓孩子先在椅子下爬過 (2) 把電線膠布貼成直線或「Z」字形,讓小朋友沿線行走並保持平衡(上圖) (3) 事先與孩子在紙上印畫出手/腳印,再剪出,並隨意貼在地上,讓他沿手/腳印爬 (4) 最後,設定一個目標,請小朋友背向着它,要向前彎腰且從雙腳中間推球,把球推到目標(下圖) ◆訓練2︰剪剪砌砌 目標:加強視覺空間能力 對象:K1至K2幼童 工具:雜誌、剪刀和相機 做法: (1) 家長從雜誌剪出圖片(亦可利用兒童的填色紙) (2) 拍下照片 (3) 將圖片隨意剪開3至4份 (4) 讓幼兒按照片完成拼圖 ◆訓練3︰點點手指打電話 目標:加強動態前三指的控制 工具:紙、筆 對象:K2至K3幼童 做法: (1) 家長先在紙上畫上電話數字鍵盤 (2) 再說出4至5個數字 (3) 小朋友以前三指握筆,手腕固定枱面,再控制筆桿,點出聽到的數字 拆細步驟學家務 加強自我管理 另外,趁現時家長和小朋友多了時間逗留在家,Candice建議家長把握機會,訓練幼兒的自理能力,「可以每天讓孩子練習扭毛巾、抹臉、穿脫衣褲等」。她又謂,家長亦可預先跟孩子訂立一個清晰的訓練目標,例如學習收拾、摺衫等,並把每個步驟拆細,幫助小朋友計劃及組織步驟,加強自我管理技巧。   知多啲:訓練化繁為簡 衣夾鍛煉小手肌 香港小童群益會亦設有「樂牽」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以及「樂牽」到校學前綜合服務,支援SEN幼兒。該會服務總監(到校學前綜合服務)鄭惠君(Joel)表示,以往舉凡學校長假期,SEN學童都會被安排到中心做訓練,奈何今次疫症爆發,連中心也要暫停所有個人或小組的訓練,只能提供有限度服務,「我們只可把撰寫好的訓練計劃,交由家長替小朋友去做,再每星期致電了解進度。治療師會盡量化繁為簡,方便家長在家裏就地取材,例如用衣夾,都已可幫孩子鍛煉小手肌。如果有需要,團隊更會拍片逐個步驟解釋,務求他們跟得到」。 但她不諱言,現階段機構的角色很被動,「雖然我們有主動出擊,例如設計不同的家居訓練,亦在facebook專頁分享抗疫錦囊、親子遊戲、心靈小品等等,但是否有果效,還得看家長的接收程度」。 鄭惠君估計,3月上旬有機會逐步恢復個別中心的訓練,但仍然不能惠及所有SEN學童,「始終到校學前綜合服務都是以在學校訓練為主,學校一日未復課,服務都會受阻。加上各復康機構都要做好預防感染的工作,因此相信同業都會傾向先恢復個人訓練,小組訓練則仍然要暫停,對於一些有社交及情緒需要,較適合做小組訓練的學童來說,有一定影響」。 鄭惠君(受訪者提供) 治療師會按幼兒的個別需要,撰寫訓練計劃,並交由家長協助訓練,如上圖,要求小朋友模仿左方小丑繪圖。(機構提供) 拍片教學:在疫情期間,小童群益會的治療師,為SEN幼兒設計了很多家居小訓練,並錄製成影片,上載至機構的facebook專頁。(機構提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4期]

詳細內容

升中部署:升中面試取消 重整部署 重槌出擊畢業試 叩門有優勢

疫情打亂升中部署?校長教路考好畢業試(馮凱鍵攝)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全港學校目前仍然停課,牽連較大的,除了是本屆中學文憑試考生,還有小六學生。教育局取消了第3次呈分試,而大部分中學亦取消原本安排在這一兩個月的面試安排,究竟對小六生影響有多大?莘莘學子可以如何部署? 文:顏燕雯、許朝茵、沈雅詩 小模特兒:Begonia (馮凱鍵攝)   「邊緣人」統一派位保守選校 今年小六的Owen,成績一直徘徊在band 1尾,被媽媽Sandy稱做「邊緣人」,因為隨時有可能跌入band 2。Sandy直指取消第3次呈分試及升中面試對兒子影響甚大,「在自行階段,受歡迎的中學當然會優先取錄全港排名最前的學生,但學校很多時亦會留起一些學位給面試表現突出的學生,像我兒子Owen,他比較能言善辯,即使成績不是最頂尖,也有機會靠面試取得學位。」 可惜事與願違,Sandy只好急急改變選校策略。「在自行階段,我替他選了band 1尾的學校,一心想靠面試爭一席位,現在看來,錄取的機會很渺茫了,所以只能靠統一派位,那就不能太進取了,或者會選一些band 2又合心水的學校吧!」 同樣是小六生的Remy,是一名游泳健將,經歷連番大改動,媽媽 Josephine比較看得開,「因為他選的學校,最主要也是看運動成績和獎項,學術反而是次要」。Josephine又認為,第3次呈分試只對統一派位和叩門有影響,「自行階段,中學都是按第1、2次呈分試成績及面試表現來作決定吧,Remy應該是屬於band 2,除非他在第3次呈分試表現突飛猛進,才有望躍升至band 1,不然多一次或少一次呈分,不會對他有太大影響」。 本來希望靠面試獲得心儀中學取錄的Owen,現在要在統一派位時保守選校。(受訪者提供) Remy首選較着重體育的學校,收生主要看他的運動成績和獎項,學術反而是次要。(受訪者提供)   調整收生準則 成績比重增加 取消中一自行分配學位面試安排,不單令學生和家長感到失望,中學校長亦嘆無奈。香港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不諱言,學校肯定難以百分百錄取到最想要的學生,「面試的目的,就是讓校方有機會面對面觀察學生,從中揀選心目中跟學校理念有相近素質的學生」。 他以所屬的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為例,以往評分比重,面試環節佔30%,重要度僅次於學校成績,「我們重視學生之間互相扶助,而非互相競爭,因此,面試都是採小組形式,教師可從中觀察到考生是否有協助精神」。惟今年受疫情影響,該校亦按教育局指引,取消原定於3月15日舉行的面試,並調整收生準則及比重,「成績比重會調升至50%,其次就是品行,佔25%。但也只能純粹靠學生交來的成績、文件作決定」。 鄧振強(資料圖片)   透過學生寄來資料比較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校長潘淑嫻亦表示,由於教育局指暫定最早於4月20日復課,故相信大部分學校都會採取審慎的做法,舉行中一收生面試的可能性較低。「就是透過視像來面試亦難實行,因為不少教師在停課期也是在家工作的,難以替學生面試。」 她透露,以往該校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成績與面試表現同樣重要,各佔總分的40%,但今年唯有提高學業成績比重至60%,其餘品行、體藝及服務則佔40%。「收生質素一定無以往那麼精準,唯有『金睛火眼』,透過學生寄來的資料作比較。」 潘淑嫻(受訪者提供)   專家意見:取消第3次呈分試 復課後可專注教學追進度 今次是繼2003年SARS,政府再度取消小六第3次呈分試。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小學校長會主席吳永雄贊成這決定,指若在4月20日復課,學生回校不久便要考試,有可能準備不及,未必可發揮出預期表現,如成績失準,便可能會拉低3次呈分試的平均分,最終影響派位。 他續稱,取消第3次呈分試,正好讓教師在復課後專注於教學上,追回進度,「雖說『停課不停學』,但學生在家自學,成效一定不及由教師親自授課般理想,始終每個人的學習進度都不同,孩子也未必能全面掌握所有內容。復課後,教師肯定會忙於作密集式教學,讓所有學生也跟上進度」。 雖然很多中學都取消了升中面試,但仍有小部分學校是延期或改為網上形式進行。吳永雄不諱言,面試表現對小六學生非常重要,以他所屬的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為例,由今年學期初開始,已不斷替小六生作面試訓練,儘管在停課期間,若學生有需要,教師亦可繼續安排在網上指導,「當然效果一定不及面授,因為平常的面試班,會讓學生在一個陌生的課室進行,令他們習慣在陌生環境下作應對,但在家中,就難以達到這個效果」。 吳永雄(資料圖片) 聖博德學校校長張作芳就特別提醒小六生,雖然取消了第3次呈分試,但切勿鬆懈下來,仍要好好準備畢業試,「對於一班失落於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學生,就要靠統一派位,但萬一派位也不理想,那就需要去叩門。屆時你拿什麼給中學校長看呢?除了首兩次呈分試成績,還有畢業試成績」,她說,學生在畢業試表現,若成績突飛猛進,固然對叩門有優勢,但至少亦要保持平穩,否則成績大倒退,就很難叩門成功! 張作芳(資料圖片)   知多啲:「自行」獲取錄 4月7日知結果 因應疫情發展,教育局就「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的安排作出修訂。參加派位中學會在4月7日(周二)通知正取學生的家長,其子女已獲學校納入其自行分配學位正取學生名單內,但家長毋須就此通知作任何回應。 另外,如獲參加派位中學通知的家長,同時亦有替子女申請非參加派位的直資中學並且已獲錄取,便需於4月16日(周四)或之前決定是否保留此直資中學學位。如保留學位,則毋須理會參加派位中學的有關通知;如放棄學位,則需通知該直資中學及取回《家長承諾書》和《小六學生資料表》的正本。 在疫情下,小六生的升中安排有不少改動,學生或許要重新部署,而且一定要考好畢業試。(imtmphoto@iStockphoto,設計圖片)   部分中學升中面試改動 因疫情關係,不少中學就升中面試也作出特別安排,以下為部分學校的改動︰(見表)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3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