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職爸爸:補習老師的十大信條

考完DSE,女兒在社交媒體招收補習生,想不到大受歡迎。撇除「求學不是求分數」的考量,我覺得,補習老師其實可以是一份充滿使命感的工作。 如果我把私人補習老師(而不是企業背後撐腰的「補習天王」)視作一份職業,我會有以下信條: 成績與功課雖可貴 努力與快樂價更高 一、雖然無法保證學生最終成績,但我一定會盡我所能,讓他在合理狀况下得到某些進步,讓他或她明白,努力可以得到回報。 二、雖然進步需要學生付出一定努力,但我一定會盡我所能,讓他在努力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某種滿足感和快樂,而不是沮喪和苦悶。 三、雖然在許多人心目中,一個補習老師地位有限,但是我一定會盡我所能,讓學生和父母的關係更好。我會利用某些機會,讓雙方講出真心讚美對方的話,然後在適當情况下轉告對方。 無法指導人生 努力展示品格 四、作為補習老師,我不能亦不宜傳授我有限的甚至是錯的人生經驗和看法給學生,但是我希望學生能在那段有限的時間內,從我身上看到一些世所公認的好品格,例如守時、負責任、認真、有錯馬上承認,又例如,講解學問時樂在其中,講到得意處會情不自禁地眉飛色舞。 五、我可能會嚴肅,但我一定不會動怒。我可能會責備學生,但責備之前我一定得明確知道,我已完全得到學生的信任,學生完全知道我不僅關心他或她的成績,而且我關心他或她是否快樂。 六、我可能會講笑,但我一定不會輕浮。如果除了鼓勵的眼神和出自真心的讚美話以外,我還有一些小禮物想獎勵對方,哪怕是一張小貼紙,我事前一定會先同家長溝通。 七、如果學生和學生家長有些要求,我自問無法達到,我一定會如實告之,並講出為何我無法達到卻仍然覺得自己稱職的原因。例如家長希望孩子補習後測驗100分或功課全對,我會告訴對方,我只會盡力而為,而且測驗和功課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完美,因為真正重要的不是結果完美,而是過程中盡了力,然後看到了與努力相配合的進步。 八、承上題,如果對方不同意,我會禮貌地請辭。 思考是學生特權 保護是老師職責 九、如果學生有課外知識問題,明確知道的會用心解答,不明確的告訴對方自己需要先研究一下。至於其他學業以外的人生問題,我會鼓勵學生自行思考,讓學生明白,不是每個問題都有標準答案,而真正重要而有用的答案,不應來自一個補習老師的口中,而更應來自自己的思考和對所有人和事的觀察和體會。 十、這個信條不會對任何人說,但是,如果我是補習老師,在補習期間,發生一些緊急事故,我一定盡我所能保護學生,拯救學生的生命,即使這樣會犧牲自己的生命,我也不會有半點遲疑。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2期]

詳細內容

潮媽寶典:車婉婉勇媽無懼

說起全能藝人車婉婉,大家會想起1990年代初,在新秀歌唱大賽初露光芒的冠軍少女,去年因演活「郭得寶」獲電視台提名最佳女配角,角色的豐盛人生讓她抱着信念勇敢走下去。現實生活中,婉婉生活同樣美滿,5年前生下兒子BBQ(乳名),從此更勇往直前。 高齡產子 模範勇媽 婉婉遲婚,經歷過感情低谷,她仍能坦然面對︰「沒人天生懂得談戀愛,談戀愛──談過才懂得戀愛;付出過才明白何謂付出。感情不應用『順利』來形容,遇到真命天子前都不算是順利。」最終她幸運遇見陽光又簡單的圈外男友Jonathon,並於2013年甜蜜成婚。 婚後兩人開始造人,3年都不見起色。由於年紀大,加上身體情况,醫生告訴婉婉難以懷孕。她計劃在2017年便嘗試人工受孕,沒想到2016年自然懷孕,翌年以42歲高齡順產誕下8磅9安士的大隻仔BBQ,這是令她引以為傲的經歷,就連醫生也大讚她。她大方分享產子寶典:「首先要找到信任的醫生,按時產檢,調整飲食。我孕期每天都喝湯、吃酸奶,在酸奶中還會輪流加入草莓、藍莓、紅莓等,現在BBQ皮膚那麼好,少不了孕期飲食的影響。」 ﹙作者提供﹚ 問及為人母後最大的改變,婉婉豪放地反問筆者︰「有咩驚吖?無嘢驚!做媽媽後咩都唔驚。以前我怕蟑螂,𠵱家見到蟑螂,第一個衝去處理,因為我要保護個仔。」 成為母親意味着很多事情──孕育時你是容器,生產時你是通道,餵養時你是食物。車婉婉做「行走食物」足足兩年半,又是一個壯舉。「生完BBQ幾個月,導演邀請我復出拍戲,我帶着兒子見導演,唯一的要求是讓我有時間泵奶。後來拍劇拍外景都帶着奶泵和哺乳巾。」生產後,女性用盡了生產機能,再重生蛻變,永遠不要低估媽媽的勇氣和決心。 把勇氣傳給下一代 兩年多前,只有2歲多的BBQ突然說︰「媽媽,我要搵一個目標!」讓婉婉哭笑不得,他到底在哪裏學會「目標」這個詞語?原來出自睡前繪本,有一隻蚊子專門咬亂發脾氣的怪獸,當它咬完了氣鼓鼓的噴火龍,就又開始尋找新的目標。在媽媽講故事的過程中,BBQ吸收了「目標」這個詞語。幼童容易接收新事物,不懂得消化分析,家長的身教就更顯重要。勇字當頭的婉婉希望把身上這份勇氣傳給下一代:「從小告訴孩子,失敗沒什麼大不了,道歉沒什麼大不了。我們都要接受自己和孩子有缺點。給孩子勇氣,迎難而上!當外界擔心我高齡產子,我不也是生下肥肥白白、健健康康的BBQ嗎?」 《寰聽世界》——「潮媽寶典」每周二專訪新時代潮媽,分享超越自我,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故事。節目逢星期一至五下午2:00至4:00於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t.rthk.hk/j3c9o 文:黄梓瑜 作者簡介: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寰聽世界》主持,訪問老手、潮媽新手,陪伴寶寶成長的同時注重自身發展,希望透過聲音為媽媽們帶來力量,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媽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2期]

詳細內容

童繪遊樂場:常規以外的素材(上)

視覺藝術涉獵層面廣泛,伸延度高,不論表現形式與實現素材,都存在很大的空間。香港資源豐富,我們日常繪畫,都會用上不同的紙張、不同的素材和應用工具,但早年外遊時,就曾見過小孩子手執比「手指尾」還要短的鉛筆和一張充滿摺痕的紙張,在商場走廊上席地作畫,充滿童真的內容把紙張填得滿滿的……所以我經常提醒學生要「善用」資源和學懂珍惜。 今期我集中談論部分曾遇過且印象較深刻的呈分試應用素材和工具,但由於範圍大,項目也較多,故將分兩期刊登。 輕黏土:相信同學們也不會陌生,它是常見的美勞素材。見過有學校要求考生用白色的輕黏土,創作一個色彩繽紛的臉孔,因此學生便需要用廣告彩為黏土注入想呈現的色彩。 珍珠板:其質感有點像foamboard,主要用來「拓印」,學生要在珍珠板上以線條「刻」畫出想表現的主題,再沾上廣告彩來把主題印在紙張上。 棉花棒:放在浴室的棉花棒,也有機會被選為指定應用的「點」畫工具。在預備好的線條稿上,用棉花棒沾上顏色一點一點把畫作呈現出來,看到同學們買來不同形狀的棉花棒,其實應按照主題特性自製合適的棉花棒才是上策呢! 「刻」畫主題——「珍珠板」是用作拓印的主要材料,可透過不同工具在表面「刻」畫主題,但切記不可太複雜。(作者提供) 廣告彩拓印——這是經拓印出來的效果,學生需要先反覆試驗廣告彩的濃度和分量,慢慢掌握當中不同變化,才能找出最理想的表現方法。(作者提供) 呈分試Q&A 自從展開這個主題後,收到不少家長的提問。如果讀者也對呈分試有疑問,歡迎透過以下方法與我聯絡,經整理後的問題和答案會在此和大家分享。 WhatsApp:9043 7999 Email︰[email protected] 文︰Mr Liu (Art Playground視藝老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2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幫助孩子處理極端壓力﹙二﹚

除了留心孩子的生活是否出現壓力事件,家長還可以留心孩子有無以下的生理反應和行為改變: . 覺得喘不過氣來 . 心跳得好像要從胸腔跳出來 . 頭痛、胃痛、心口痛、肌肉痛 . 消化不良或食慾不振 . 失眠或突然要睡很多 . 身體整體機能變差 . 無故動怒、煩躁不安 . 社交退縮,不願和同儕共處 . 對抗權威,在學校或家中與成人爭拗   . 難以集中精神 . 行為倒退,出現較年幼時才有的行為 . 要求父母給予額外關注 (插圖︰黃清渝) 當孩子感到極端壓力時,還可能會出現以下這些「紅色警號」: .憎恨自己(例如說:「一日最衰都係我」、「我真的很沒用」、「我真是一無是處」) . 表示自己的將來沒有希望 . 突然不喜歡所有朋友和家人 . 時常想獨處 . 曾經傷害自己的身體 . 做出不顧後果的衝動行為 .把珍貴的東西送給別人(如:珍而重之的玩具、紀念品、獎牌等) .想起、提及或計劃自殺(例如:「我真希望我已經死了」、「我很想殺死自己」、「我想一了百了」、「你們很快就不用再擔心我了」、「這一切一切都令我厭倦」) . 曾經嘗試自殺 家長如果留意到這些「紅色警號」,可以運用「我」信息,向孩子表達自己的關注,鼓勵孩子與自己分享心中的鬱結,並一起找人幫忙:(圖二) (圖二)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插圖︰黃清渝)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2期]

詳細內容

【名人親子】岑珈其與兒子上山下海 探索世界

爺爺來了! 父親節即將來臨,我們請來又是爸爸、又是「爺爺」的岑珈其談談湊仔經。在ViuTV綜藝節目《膠戰》裏常被拍檔們稱為「爺爺」的他,被指長氣又嘮叨,他真實性格如何,記者不得而知,但在短短2小時訪問過程中,他跟很多新手爸爸一樣,一談到兒子和太太都會滔滔不絕,雙眼發光。珈其的兒子臻臻現時1歲5個月大,他坦言仍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做了爸爸後,才發覺每個爸爸都好叻……湊仔就要是和孩子一同成長和進步」。 父親節前,看看「老爺爺」的教仔方法。 做好爸爸角色——岑珈其太太全職照顧兒子;岑珈其則努力工作養家,不忘爭取時間陪兒子玩。(楊柏賢攝)   好事連連——2020年8月,岑珈其於社交網站宣布向圈外女友求婚成功,2021年1月1日公布妻子懷孕,同月31日宣布兒子出世。現時兒子臻臻已快1歲半。(受訪者提供) 岑珈其近年冒起得很快,或許有人會以為他是新演員,其實他在演藝圈已經努力了10多個年頭。他17歲演出第一部電影《烈日當空》,之後接拍了多齣香港電台電視劇和學生電影作品,也有主持網上電台節目;直到近年演出電視劇《IT狗》、《二月廿九》,以及加入YouTube頻道「試當真」,曝光率上升,也令觀眾逐漸認識他。 《膠戰》——不少人都是從綜藝節目中認識岑珈其(前右一),在 ViuTV 綜藝節目《膠戰》中,因他在6 個主持裏年紀最大,又常為小事而長篇大論,被主持阿正(後中)和 Edan(前中)稱呼為「爺爺」。(資料圖片) 岑珈其在《IT狗》中演Kenneth一角(右二)。(資料圖片) 為求入院陪產 隔日檢測 珈其熱愛演戲,演員的路亦日漸暢順,直至去年成為爸爸,才發現當爸爸的路竟如斯驚險。跟圈外女友Angel計劃30歲結婚的他,本來想先過幾年二人世界,怎料小寶寶意外出現,使二人婚後不足一年便要當父母,而且結婚、懷孕、生孩子,整個過程都在疫情下完成,回想起來,實在是一個又一個的挑戰。「太太懷孕時,醫院政策是陪產丈夫須於入院時提交48小時內有效的2019新冠病毒檢測陰性報告,但太太臨生產前一個月去做檢查時,醫生說她水腫嚴重、血壓高,懷疑是妊娠毒血症,要即時留院,並告訴我們要有剖腹產子的心理準備。」知道太太要留院,珈其隔天便自費做一次檢測,以預備太太任何時候開刀都能入院陪產。「留院3天後太太告訴我,醫生說一兩天內便要生,若催生不成功便要開刀,不然媽媽和孩子都有生命危險。」 上天安排——岑珈其太太意外懷孕,「可能是上天的安排,幸好在結婚前已儲了點錢做準備」。(受訪者提供) 緊急剖腹 「細碼B」住氧氣箱 醫學界普遍認為妊娠毒血症主要是胎盤功能較差所致,令胎盤無法提供足夠氧氣給胎兒,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都有很大影響。Angel最終因確診妊娠毒血症,須緊急剖腹產子,幸好珈其早已做足準備陪產,雖然過程驚險,最後亦大小平安。不過孩子比預期早了1個月出生,磅數較輕,所以出生後一直要住在氧氣箱內,「記得接太太出院後,兒子還留在醫院,又因為疫情不能探訪,太太每天泵好母乳拿去醫院便要走,她很不開心,每天都在哭;我自己也是自陪產後一星期都沒有看過BB,一邊要工作掙錢,一邊要安撫太太,都幾大壓力」。 每周兩天家庭樂 不談公事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句話對珈其來說是那麼真實而深刻。即使後來已經平安接兒子回家,他一方面擔心身體仍虛弱的太太,另一方面又怕體型屬「細碼B」的兒子不夠營養,還有,那不能控制的疫情,可說是內外夾攻。所以在疫情最嚴重的日子,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留在家中陪伴妻兒,甚少外出應酬。原來他在婚前已經和太太商量好,生孩子後就由太太留家全職照顧小朋友,自己則負責掙錢養家,所以他非常努力工作,甚至不想錯過每一個機會,為的就是要做好爸爸這個角色,讓家人有穩定的生活。「我們這一行,忙才是好事,太太也很體諒和明白。現在除了幕前工作,還有開會、試鏡、做訪問等,但每周我仍會留兩天給家人。若你問我親子時間夠不夠,我一定會說不夠,但陪他們時,我會全情投入,不會中途去傾電話或講公事。」   童年要開心 不怕考第尾 兒子臻臻快1歲半,正牙牙學語叫爸爸,珈其笑言每次看到臻臻學講話都覺得他非常可愛,同時也令他覺得當父母非常偉大。「媽媽辛苦是必然的,但原來爸爸都要好叻!到今天,我仍然是一個新手爸爸,因為孩子不斷學習成長的同時,我也在學習之中。簡單如洗澡,(兒子)初生時你要非常細心,如何抱他、保護他的頸椎,都是一種學問;但今天他已經坐着玩水,你又要用另一種方法去幫他洗白白。」 吃橙發現新大陸 臻臻這個年紀,對身邊事物都會感到好奇,珈其非常樂意陪他去重新探索這個世界,就連吃橙也如發現新大陸。「人大了,可能會忽略很多生活細節,忘記了最原始的感覺。但陪孩子吃橙時,你又會告訴他,這是橙,我們會剝開橙皮,裏面有橙肉,還有橙核……橙是帶酸的,孩子吃時,又會做出個可愛的表情,這就好像讓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一樣,發現很多事情原來都很美好。」 疫情下成長的小朋友,的確錯過不少學習和認識周遭事物的機會,所以他已預備為兒子報讀學前班,現正與太太蒐羅資料,希望在家附近找一間合適學校,讓兒子可以透過朋輩互動學習得更好。「我不想他以為整個世界只有家中四堵牆那麼小,有機會,我一定會多帶他到海邊、沙灘玩,或者一起行山,接觸多點不同事物。」至於選校準則,他稱全權交由太太負責,「我負責付錢,也負責陪玩!例如太太說蒙特梭利好,我也沒有深究是什麼,她會給資料我望望,叫我行街食飯有空便看看,我信得過她。在我來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用什麼都跟別人那一套,而且我認為童年開心最重要!只要他不是考第尾便可以……但即使考第尾又如何?反正我們不是為考100分而讀書,最重要是他能對世界有好奇心,想去了解、想去學習」。 暢玩樂園——疫情令一家三口很少外出,但當疫情稍為緩和時,岑珈其仍爭取機會帶兒子到主題樂園遊玩,不想他整天躲在家中。(受訪者提供) 成長之路:反叛少年 難忘媽媽的淚 岑珈其在七口之家長大,身為家中孻仔,自然萬千寵愛在一身。他說,小時候爸爸忙於工作,每星期會帶他們到沙灘、公園玩,又會一家人去飲茶;媽媽則全職照顧5個子女,兩人角色分明,也做得非常妥貼,為他種下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 「關心為先 與孩子做朋友」 不過,珈其年少時曾一度反叛,自稱是邊青,貪玩、逃學、罵老師、吸煙、街頭流連全都做齊,甚至因鬧事上警署後要保釋,這全由媽媽處理,但她的處理方法卻讓珈其銘記於心。「媽媽遇上小事時會很惡罵我,但有大事就會顧及我感受。如果我沒有做功課,或打破東西,她一定會破口大罵,但見家長時,她都會非常冷靜和表示關心,沒有即場責備,卻在回家時跟我慢慢討論,不會放棄我。有一次我又鬧事,只見她回家後哭泣,令我非常內疚,也跟她說了對不起,聲明不會有下次。這種教仔方法,對我有很大影響,希望他日兒子長大後,我都能以關心他為先,並學習與孩子做朋友,冷靜討論事情。」   文︰顏燕雯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1期]

詳細內容

增添父能量:隊友「是」什麼?

「隊友不是豬」是一條否定式。那麼隊友應「是」什麼呢?我不知道答案,但可以跟你分享,怎樣找到答案。那就是……先讓自己成為丈夫生命中最大的支柱。 早前是我和丈夫結婚7周年紀念,他帶我到當年舉行婚宴的地方慶祝。先生一坐下就拿起當年婚宴的照片,對照一下那盞水晶燈還在不在、周圍的格局有什麼不同、一刀一匙是否昔日的模樣。對我來說,確實有點無聊……就在回到家時,他竟然繼續播放晚宴的片段,並娓娓道來7年的經過。慢慢,我的眼淚開始掉下來。過程讓我體會由成為夫妻到做父母的過程,需要很多肯定。 尊重彼此差異 1.肯定我們是不同的人 我和先生是南轅北轍的人。他理性,晚飯時一直對着現場和結婚當晚的照片,對我來說,那些都是死物,我着重的卻是感情的流露。這麼不同,怎能表達肯定?就是尊重不同就是不同,肯定那份不同;不是心生不忿的妥協,而是接納。成為父母後,彼此的不同進一步浮現。我接納這7年來,我們都是在理性與感性的不同中,互相接納地度過。 2.肯定彼此的付出 自從誕下女兒,我就轉為兼職工作。在照顧家庭上,無可否認我付出的時間較多,但絕對不能變成「他不重視家庭」的控訴和比較。我肯定丈夫辛勞工作掙錢,使用另一個方法為家庭付出。在晚飯和閒談間,我們會互相肯定對方為自己和子女的付出,表達欣賞和鼓勵。 互相肯定 學習與啟發 3.肯定自己的價值 要成為丈夫的支撐,自己的內在都必須強健。不消我多說,你都體會到夫妻間有互相學習和塑造的過程。媽媽有作為媽媽的自信,丈夫感受到,亦會學習,獲得啟發。讓這份女人的自信用於建立爸爸,而不是打擊他們。互相肯定對方的親職,能夠讓他肯定自己作為爸爸的價值。 4.肯定自己的地位 或許你丈夫總會在其他人身上獲得力量和支持,但千萬不要借辭推搪,因為太太的肯定永遠是獨特的。丈夫需要你。當丈夫回到家時,試着用力擁抱他,讓他感到你實在的支持,讓他時刻記起你是他強大的後盾,遇到任何事情都有太太撐着。絕對不要放輕自己和丈夫的地位。 隊友「是」什麼?答案其實言人人殊,莫衷一是。但我確信,隊友是由太太的肯定所建立的。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馬舜潁(維護家庭基金網誌作者)--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1期]

詳細內容

教女無方:考試近了,你們應當放鬆!

6月中本應是考試尾聲,以往大家在這時候,都會籌算着試後的慶祝活動,但這年的特別假期,令各校的考試延至6月下旬甚至7月。相信莘莘學子都正積極備戰、嚴陣以待,務求以最佳狀態應考。 蘇菲升上小一後的第一次考試範圍不多,我跟她只花了一個多小時溫習,主攻最難的中文詞語部分。考試完結後,蘇菲感覺良好,因為所有題目都寫了答案,她相信自己已經努力,完成了該完成的,然後便快快樂樂地等待成果。人生本應如此美好,在小小心靈中也想望該如此美好。可是,收到的成績卻未如理想。原來她作答時寫錯了字,答案次序倒轉或寫錯位置,漏做了幾題,抄錯數字;是非題該以「+」「–」表示,而不是蘇菲慣用「✓」「×」作答。這一切與學習能力無關的問題卻與公認反映學習能力的成績掛鈎。收到考試卷後,本來期待成果的雀躍心情,一下子給比併成績的緊張氣氛完全改變了,小小心靈開始有了自己讀書不及人的想法。 最在乎學習態度 蘇菲小學至初中成績一般,我這母親似乎要負很大責任。 學習包涵「知識」、「技巧」和「態度」3個重要元素。作為母親,我對蘇菲的學習能力頗有信心。至於技巧方面則是她弱項,我知道操卷能提升考試的「作答技巧」,但我更在意的是她的「學習技巧」,不想令她誤解操卷等於學習。而我最在乎的,便是她的「學習態度」,若她自小就萌生自己不是讀書材料、如何努力讀書都不會有好成果的想法,那麼以後無論考試有多容易,她也不會去努力嘗試。 淡化成績的重要 所以,我這個母親的最大責任是淡化成績的重要。 考試是一個機制,將學生部分的學習成效及技能排序,這跟蘇菲將來是否成功並無必然關係。 考試只是每年的小插曲,這跟蘇菲生活得快樂與否也無關係。 考試是蘇菲的責任,我只負責學習如何去愛她,她的成績跟我對她的愛完全無關。 因此,書是要溫的,適當就好。成績不重要,所以我要練習情緒絕不被蘇菲成績牽引,學習不聞不問,反正到了家長日自有分曉。派卷當日,真正要關心的,是蘇菲的心情、想法和感受。我對成績冷漠,有助她抗衡比併成績的緊張氣氛。唯有她放鬆心情,不被分數牽制,才能客觀地檢討溫習及作答技巧,調校應試策略。 考試近了,家長應放鬆心情,令孩子狀態穩定、心態健康;收到成績表後,更加要處之泰然,才能讓孩子客觀檢討得失。培育孩子成長本應放眼千里,不爭朝夕。 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於1964年接受德國記者高斯(Günter Gaus)專訪。在提及家庭教育時,鄂蘭說:「我家從不談成績,談成績與野心都被視為是自卑作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蘇菲媽--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1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少數族裔」還是「非華語」?

自2004年起,政府容許印度、巴基斯坦裔適齡兒童入讀主流學校。有些人稱他們為「少數族裔」,有些人會用「非華語」,究竟哪一種說法更為恰當? 「少數族裔」未必弱勢 「少數族裔」是較常用的說法,這是以種族來把社會劃分成不同群組,而印度、巴基斯坦裔社群,相比起華裔,人數是較少的。我們常說這些群組是弱勢社群,需要額外支援,按照這個說法,來自英國或其他歐洲國家的白人也可稱作「少數族裔」。然而,社會很少標籤他們是弱勢社群。看來着眼點不是人數,而是社經地位。因此「少數族裔」中的「少數」說法,未能突顯這些社群的特徵。依據政府統計處《2006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少數族裔人士》中的詞彙釋義:「少數族裔人士:指非華裔人士」。 「非華裔」定義含糊 香港人數最多的社群是華人,印度、巴基斯坦裔不是華裔,故可稱作「非華裔」。不過,這說法也有問題。海外來港的華人,特別是回港的第二三代外國移民,學習中文也會遇到很大困難。有些海外華僑的子女更是混血兒,他們又是否「非華裔」?四分之一、八分之一華裔,哪一個才是「非華裔」? 「南亞裔」未計菲律賓印尼 印度、巴基斯坦裔學生,也可叫做「南亞裔」,由於原籍國位於亞洲南部。不過,這說法未能包含菲律賓、印尼裔學生。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在香港,除華人外,菲律賓人(201,291人)和印尼人(142,065)是人數最多的社群,遠超於印度人(42,569)與巴基斯坦人(24,385)。他們主要是家庭傭工,而不是學生。因此「南亞裔」的說法,不能全面涵蓋社會中各重要社群。而且,地區的說法也涉及身分認同的問題。我們常自稱華人,而不說亞洲人,就是不想別人誤以為自己是日本人、韓國人。 「非華語」或懂廣東話 上面的說法皆以種族來劃分,另一名稱則採用語言,就是「非華語」。教育局指「家庭常用語言不是中文的學生均歸納為非華語學生」(教育局通函第12/2018號)。語言是一種能力,可透過學習而改變,而種族則不能。因此「非華語」的說法,表示了現况可改變的希望。然而,有些幾代居港的巴基斯坦人,說得一口流利粤語,但在家說烏爾都語。他們或許需要社會支援,但又是否「非華語」? 看來每種說法也有其片面性,為何難以找到周全的答案?原因可能是,我們根本不需要一個名稱。理論上,在公平的社會,只要各個社群都得到平等待遇,我們毋須特意把某些社群區別出來,就像教師不用區分有沒有戴眼鏡的學生一樣。因此,也許我們只是需要一個過渡期的名稱,以識別出需要幫助的社群。期盼不久將來,大家可直接稱呼居港的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為「香港印度裔」或「香港巴基斯坦裔」。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林浩昌(香港教育大學「非華語幼兒的中國語文教學專業發展課程」課程主任、兒童教育及發展科學研究中心成員)--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1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窗邊的小荳荳:小荳荳的感情煩惱

升上小學三年級,小荳荳開始被一連串的感情煩惱所困擾。「男班長、女班長,你們是不是拍拖啊?」「別胡說!大家都是好朋友啊!大家都一樣!我喜歡跟他玩,也喜歡跟大家玩!」同學們鬧着鬧着,在玩在笑,大伙兒鬧完又跑到操場另一角遊戲去了。 男女孩子不能做朋友? 周末了,寫周記時,小荳荳想起這個星期同學們天天在開她玩笑的情景,在本子上寫到:「這個星期,心煩極了,同學們老是說我和男班長拍拖。我們才8歲、9歲,怎麼會拍拖呢?男孩子和女孩子一起玩有什麼問題?很煩人啊!男孩子和女孩子就不能做朋友嗎?」想着想着,其實她也開始懷疑自己。 星期一收到同學們的周記,讀到了小荳荳的這一篇,不禁會心微笑。對啊!每年升上三四年級,孩子們就會開始產生更多性別認同。男孩子跟女孩子玩時,開始會感到害羞,小朋友之間開始談論同學們的「感情事」也是從這個年紀開始。我在周記中回應,寫上:「男孩子和女孩子絕對可以做朋友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不同的朋友,很多很多不同的朋友。」 真的喜歡了男班長嗎? 小荳荳收到周記後的第二天,一臉腼腆地來到教員室的門前,找我傾談。「其實,我是否真的喜歡了男班長呢?同學不斷說着,我都弄糊塗了!現在我連跟他說話、看他一眼都感到不好意思呢!」我微笑着聽她說:「我真的很喜歡跟他一起玩,我們都喜歡聽歌和唱歌,也喜歡一起畫畫……好像跟其他人一起,都沒有那麼有趣。但同學們常常把我們當作笑話,一見到我們在一起就笑我們,是不是我們錯了。男孩子跟女孩子不可以在一起玩。」 「傻豬!沒有這樣的事啦!小朋友們好奇,才學着成年人的說法而已。每個人的好朋友,可以是男孩子,也可以是女孩子。」她眼睛瞪得大大看着我,「真的嗎?那麼,拍拖是什麼意思呢?」「問得很好啊!我可以把這個問題留給你自己先想一下,過幾天我們再一起討論,好嗎?」她說好。 過了周末,小荳荳又來到了教員室門外,她臉上帶着笑意,好像沒有了煩惱的樣子。「區老師,我都明白了啊!」「是嗎?說來聽聽?」「一起玩的是朋友,準備結婚的才是拍拖,他們會接吻和拖手,我們還未需要結婚,更不會接吻和拖手,所以就不是拍拖啦!」我聽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荳荳也跟着笑了。天真爛漫、惹人憐愛的小女孩,一下子就長大了!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徐區懿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童年就像暢銷書《窗邊的小荳荳》作者一樣頑皮,惜終生未遇上啟蒙的小林校長,唯冀盼成為學生的小林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1期]

詳細內容

環境教育:小觀眾走進故事 為環保據理力爭

自然保育、環境保護,是全球議題,雖然重要,卻不易推展。過去,環境教育(環教)工作者多透過講座、工作坊,甚或話劇等相對單向的形式去傳遞環保信息,受眾接收到多少,較難掌握。最近有環保團體,便嘗試把環教結合論壇劇場,讓台下的觀眾有機會介入劇情,攜手應對劇情中的危機。究竟,這種不設限的共同探索,是否環教的新出路呢?   這天,保良局世德小學的禮堂化身成人迹罕至的濕地樂園,隨處都見到小白鷺、魚兒、樹蛙、蝴蝶、甲蟲等生物的蹤影,牠們過着優哉游哉的生活。但濕地樂園突然來了3個不速之客,老大Fever帶着手下石仔和提子包,說要在這兒建立「秘密基地」,他們搭建帳篷、大聲播歌,更拿出氣槍周圍發射……其中一隻小白鷺被射傷倒下。雖然提子包心中愧疚,不斷勸阻兩個朋友,但她生性怯懦兼辯才不足…… 環保團體長春社首次以論壇劇場形式,推動環境教育的工作。(劉焌陶攝) 學生(右二)走進故事情節之中,以提子包的角色,嘗試游說好友Fever(中)和石仔(左一)轉移陣地,到公園玩耍。(劉焌陶攝) 這時候,在台上飾演精靈的長春社教育經理鄧俊賢(Terence)便走到台下,邀請小觀眾介入故事情節,並以提子包的角色,嘗試引導Fever和石仔一起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這是誰的樂園?台下的學生反應非常熱烈,紛紛獻計,「把雀巢搬去安全的地方」、「用帳篷圍起哪些動物」、「報警吧」,集思廣益後,最後由一男一女的同學先後上台參與演出。男同學質問Fever和石仔︰「小動物有生命的,就像你們一樣,想想你們被氣槍射中,會有什麼感覺呢?」女同學則以柔制剛︰「你們想玩,可以去其他地方,例如去公園……這個地方,屬於人和動物的……哪些小動物在這兒出世、長大,牠們有權住在這裏啊……」。 鄧俊賢(劉焌陶攝) 論壇劇場 提供討論空間 環保團體長春社聯乘劇團「小不點創作」製作的論壇劇場《這是誰的樂園?》,在一片討論聲之中結束,Fever和石仔如何抉擇,故事沒有交代。編劇鄧惠儀(Connie)說,這是論壇劇場的特色所在,「論壇劇場就是這樣開放的,它不是旨在追求『對』與『錯』,而是給大家一個討論和嘗試的空間,觀眾在劇中嘗試過,才更有力量在真實生活中實踐出來」。 鄧惠儀(劉焌陶攝) 從劇中發掘不公平元素 從事環教工作多年的Terence補充,環教向來重視傳遞知識和資訊,「不論是參與講座、工作坊,看紀錄片等,都是很直接的,大家照着我們所講的去做,就是環保了!但為何社會受眾仍然不關注環保呢?除了演繹手法問題,是否我們沒有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因此長春社首次試用論壇劇場的手法,讓學生親自從劇目中發掘不公平的元素,再鼓勵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嘗試替那些被欺壓的角色發聲。Terence期望孩子透過思考、沉澱這個經歷,有朝一日能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改變。 在投票是否建立「秘密基地」的一幕,台下學生踴躍表態,紛紛舉手反對。(劉焌陶攝) 在2021/22學年,《這是誰的樂園?》在多間學校巡迴演出,小不點創作藝術總監梁念行(Genna)笑言,有時學生的想法很異想天開,但喜見他們會不斷自我修正,「記得有一場,同學的介入方式,是要把濕地樂園分作兩半,一半給人類,一半給動物。於是演員繼續射槍,結果卻誤射到隔離的空間。同學馬上就說︰『噢,原來這個辦法不行。』」。 梁念行(劉焌陶攝) 保良局世德小學亦是一間重視環教的學校,課程訂定結合了「自然校園」的發展方向。這天,學校就安排四年級學生在「生活智慧課」參與這個別開生面的論壇劇場。副校長梁德儀形容學生參與度高,這種環教手法值得鼓勵,「我看見同學們很主動去回應,當劇中演員舉手投票是否要在濕地建立『秘密基地』時,即使沒有問學生意見,他們也自動舉手大叫『不好呀』,他們展現出同理心。我覺得用這種模式上課,比教師在課堂直接講解應該怎樣做,效果更佳」。 梁德儀(劉焌陶攝)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