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樂天地:運動教曉年輕人們寸土必爭永不放棄的精神

星期天代表放假和休息,可以選擇做你喜歡做的事情,但近日社會的矛盾與及紛爭,令近二百萬市民放棄周日的休息時間,上街表達意見,場面熱血,令我想起一套戲《挑戰星期天》(Any given Sunday)內其中一幕教練向球員的演詞。 這是一套描述教練與球員們在美式足球賽奮鬥求勝的電影,我每次翻看教練在更衣室對球員的激勵,仍會深深地被劇情裡的對話所打動。片中美式足球邁阿密鯊魚隊的教練東尼(Al Pacino飾)如何鼓勵隊中球員的士氣、及溝通技巧都是值得學習的,最後冠軍賽結束前三分鐘的暫停,教練對球員們說出個人對足球的看法與激勵士氣的演說,無論你是否該運動愛好者,都可以感受到球賽除了猛烈的視覺撞擊以外,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故事講述一隊美式足球隊,在賽事只剩下三分鐘、且在落後的劣勢下,球員在休息室死氣沉沉,每人都陷入絕望的谷底,時間緊迫,但他們要反敗為勝就只得一個機會,就是需要一次「kick return touch down」得分,而且這是十分罕見,而教練面對這班年輕人,說出發人深省的一席激勵說話,令年輕球員們創造奇蹟,以下是一些簡短節錄: 1. 首先帶出團隊合作精神的序言 「我們必須像個團隊,否則就會被擊倒,一吋又一吋,一場又一場直到結束」 賽事只餘下三分鐘,球隊落後正處於劣勢,有如身處地獄之中,教練激勵球員要團結將對手打敗,為自己殺出血路,從地獄之中一吋、一吋地爬出谷底,攀向勝利的高峰。 2. 教練以自身的歷練來警醒球員 「人生是一場吋步之爭的競賽」 教練指出自己老了,無發與球員並肩作戰,他環顧四周,這些年輕的臉龐就令他想起年經時犯的錯誤,揮霍了所有的錢財,離棄所有曾經愛他的人,無法面對自已,當慢慢變老,開始一件一件失去人生中的事物,待它們離你而去後,才能真正明瞭那種感受,就會覺得人生是一場吋步之爭的競賽。 其實每項運動的背後,當中有很多發人深省激勵人心的故事,在每一場比賽當中高潮迭起有起有落,能夠付出犧牲堅持到最後,是勝利者必須有的態度,而且還要團結一致,為自己深信的信念奮戰到底。 3. 過程細節改寫結局 「不論是人生還是足球,我們能犯錯的空間是很小的……」 他說不論是人生還是足球,能犯錯的空間是小之有小,像是早到半步或來遲半步,事情就功虧一簣了,快了一秒,或慢了一秒,你就錯過球了,進攻所需的空間,就在身旁,它們就在比賽中的每次休息、每一分、每一秒…… 4. 強調團結的力量與執著堅持的重要 球隊上上下下,必須為這分秒奮鬥,攜手協力,為這點滴分秒全力奮戰,我們用指甲掙扎迎難而上,一點一滴累積起來,這一分一秒的凝聚就是輸贏的分別,生死存亡之階梯,在比賽場上,唯有願意為了那些點滴分吋而誓死奮鬥的人才會贏,鼓勵球員只要還淨一口氣在,也要奮戰到底。 5. 信任隊友與犧牲小我 「我們即將以一個團隊的姿態,戰到最後,否則,我們就會一個人孤獨死去」 他說,在面前的一切,現在不能強迫球員去闖,只有看著自己身旁的夥伴,望著他們的眼睛,看著正在和你一起出生入死拼殺到底的戰友,他們就是會為了團隊而犧牲自我,這就是一個團隊! 我們即將以一個團隊的姿態,戰到最後;否則我們就會一個人孤獨死去。這就是足球,就是它的意義現在,你們要怎麼做? 在演詞結束後,球員群情洶湧,戰意澎湃,最後都能夠力挽狂瀾反敗為勝。 其實每項運動的背後,當中有很多發人深省激勵人心的故事,在每一場比賽當中高潮迭起有起有落,能夠付出犧牲堅持到最後,是勝利者必須有的態度,而且還要團結一致,為自己深信的信念奮戰到底。 NFL(國家美式足球聯盟)的比賽大多都是在星期天,但不是每位球員都有在星期天上陣的機會,也許身體狀態不佳或是有一些更好的球員取代你,所以這故事的寓意是你要把握每次能夠上陣的機會,因為說不定可能再沒有下一次的機會。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選擇善良

過去一個月我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N次!先有媽媽生病覆診、雞蛋仔持續夜驚,再有老公大病一星期,不能協助照顧兩隻老狗,又踫上社會運動引爆學生情緒,最無奈是家傭正在放三星期大假…….. 「為什麼有這麼長的假期?」因為她的鄉下很鄉下,由馬尼拉回去轉內陸機加船,差不多兩天半的時間,粗略計算,來回一趟已經花了五天時間,放大假有五天花在呆車也怪可憐的。「為什麼她好像經常放假?」每一年讓她回鄉下探親,是我們之間的協定,原因是大家都是一子之母,我的孩子是寶貝,她的孩子難道不是她的寶貝嗎?每一次想到她分享人生唯一動力就是兒子,好難忍心要她兩年才可以見兒子一次。「電子通訊設備先進,她們每一日可以視像通話!」我同意,但是隔着電話屏幕,和媽媽傾心事,始終不能代替媽媽的擁抱,牽手去上學。簡單到與兒子一起吃雪糕、抹乾淨嘴巴,這些生活點滴都無法透過視頻取替。 就連我的家人也笑我太厚待家傭,認為她們在海外打工就已經有骨肉分離的心理準備,要會接納這殘酷的現實。再者我的仁慈不一定得到回報或珍惜,最後可能反被濫用及欺騙。自問不算是宅心仁厚修行不高,我的點惻隱之心也有自私考量;畢竟回鄉放大假與親人團聚,也是一個手法讓家傭可以安心工作,最後受益還不是自己?只是這個月疲於奔命,忍不住也會問是不是太過愚蠢,三星期大假剩下半條人命…….. 如果必須在「正確」跟「仁慈」之間做一個選擇,就選擇「 仁慈」吧 想起最近街頭上或者社交媒體,最多人搜尋的是「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我知道他們在讚美的也是一位仁慈的上帝,抗爭過程唱聖詩提醒大家要和平理性,這份「仁慈」與眾人同在。我想不單是街頭運動,就是在家中、在辦公室,我們也需要更多的善念,因為現今的分岐容易走上極端。有很多課題不是非黑即白,總需要求同存異並且接受選擇仁慈或許會招致批評,但最低限度自己心安理得。 就好像家傭放假一事,即使她開口說明有多思念兒子,我可以堅持要求她根據合約,每兩年才放一次大假;但也要接納她會抱著雞蛋仔,骨子裏妒忌哀怨憶子成狂,未必能盡力打理家頭細務。套用「奇蹟男孩」有句精警對白:如果必須在「正確」跟「仁慈」之間做一個選擇,就選擇「 仁慈」吧!我也希望可以盡量繼續這個選擇,樹立愛的榜樣予雞蛋仔學習包容與寬恕。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由吸睛的圖書開始

閱讀能提升語言和擴闊知識,家長都願意小孩子多閱讀。大家都知道要培養閱讀習慣,最好是從小開始,那麼家長可以如何入手呢? 首先需要從書本入手,要提高小朋友對閱讀的興趣。書本的設計非常重要,一兩歲的小孩子未懂文字,理解能力比較簡單,所以應該選擇一些能「吸睛」的圖書,即插圖精美、色彩繽紛的圖書。至於內容方面需要跟他的認知雙配,所以故事性太強的書暫時未必適合。 當小孩子拿到一本吸睛的書時,一般都很希望盡快看一次,那麼家長就讓他們先看,不要阻止。因為當他們非常有興趣並專注於圖畫的時候,聽覺接收會暫時關閉。先讓他們滿足了求知的慾望,然後才開始跟訴說書裏的內容,會更有效。 當父母跟孩子進行閱讀活動的時候,應該和孩子並排而坐,這樣做是讓孩子和父母有相同的角度去閱讀書本,建立共鳴 接著,爸爸媽媽就要用非常吸引的聲線和豐富的語言,慢慢跟小孩子看每一頁的內容。我們可以從描述書頁中物件的形態、人物的動作、環境的特色等等,讓小孩子明白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意思,甚至可以在家中找到類似的物件或模仿動作去增強小孩子的理解。 值得留意的是,當父母跟孩子進行閱讀活動的時候,應該和孩子並排而坐,這樣做是讓孩子和父母有相同的角度去閱讀書本,建立共鳴,但不要忘記父母和孩子之間要有間歇性眼神接觸,這樣做一方面有利於建立親子關係,另一方面可建立社交溝通基礎。 今天就找一些吸睛的圖書,跟孩子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吧!  

詳細內容

五個小孩的校長:大時代的孩子

在這數星期,香港人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壞時刻,是大事大非的時代。不少成年人也出現情緒超負荷,我們閱歷不少有相當的功力,但是一般來說仍是難以應付。我身邊的老少親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行為,有些失眠、有些虛火上升、有些不其然默默落淚、有些破口大罵、有些心神恍惚……在這個大時代的小孩子又如何呢? 於此,我不打算評論孰是孰非,或是再花唇舌批評是誰讓成這個不必要的社會創傷,只是希望將身邊孩子的情況跟讀者分享。 孩子,警察也會做錯事,原諒不原諒就要看看他所做的是何事了,你說對嗎? 這個大型的社會事件產出了不少孩子的「問號」。有小孩問我,為何電視、報紙上都有很多「乘號」、即是一個交叉,這是什麼意思呢?是的,因為在衝突中,警察方面爆了不少髒話成為議事「金句」,就是十分出位、問候記者娘親的那一句。我這個資深教師,只好耐心地為孩子一一解釋,幸好身邊的孩子都未有以那強大的模仿力,把這些髒話學會,但是有些朋友已向我求救,因為孩子在這幾個星期,竟然也學會説這些髒話,我只好平心靜氣的勸喻友人,「以身作則」這一招必定要記著。雖然你也想媽媽叉叉鬧壞人,或是將那些警察的金句例如那些問候人娘親的說話複述,從而跟朋友分享與討論時才夠存真,才能洩心頭之憤,但是有孩子的場合,還是要忍耐、忍耐,最後都是忍耐。如果孩子已經學會了,就唯有向他耐心解釋,這是傷害別人的。當然接著他就會問你,為何爸爸媽媽你常說警察是幫助我們的,老師也是這樣說,現在又不要向警察學習呢?為何他又傷害他人呢?那就唯有告訴他 — 孩子,警察也會做錯事,原諒不原諒就要看看他所做的是何事了,你說對嗎? 小妮子的小手撫著友人的手臂說,不如大家一起移民,因為政府把香港搞得好危險! 又有閨蜜對我說,身邊只得幾歲的小學雞也害怕起來。兩位純良的小天使,看到電視警民衝突的大場面,四面烽煙,有的被追打、有的拿著長槍瞄向人群, 場面恐怖,小妮子的小手撫著友人的手臂說,不如大家一起移民,因為政府把香港搞得好危險!各位請注意,以上是小孩子的話語,我只是複述! 這種情況比較難搞,大人也慌得失魂落魄,原來孩子也心靈重創,覺得這個稱之為「家」的地方很危險,為了保命希望遠走他方…… 可能是時候讓孩子把精神鬆弛下來,不要迫令他讀書做功課,帶他買件玩具,食杯雪糕…… 可能成年人的世界也一樣,大家需要抖抖氣﹗

詳細內容

波波教授演講廳:發揮STEAM教育的跨學科元素

  STEAM教育包含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5種跨學科元素,鼓勵孩子自主學習,過程中激發創意思維及協作解難能力。海洋公園於本年6月21至22日舉辦了第一屆海洋公園STEAM教育國際會議2019,我有幸被邀請擔任午餐硏討會的演講嘉賓之一,午餐硏討會的主題是「STEAM的跨學科教育」。讓我和大家分享一下當天演講的內容,雖然對像是前線教育工作者,希望當中內容也能對爸媽有一些啟發。 波波教授現時在沙田馬料水進行的「人工生態海堤研究」。(波波教授提供) 1. 在日常工作上如何應用及發揮STEAM元素呢? 回想起女兒小學一年級時的趣事。有一天,學校的英文功課著她介紹一種工作,她二話不說便填上教授(科學家)。 然後,她竟在「這工作日常是做什麼的呢?」的答案欄上回答:「我爸爸最叻是做PowerPoint! (PPT,電腦匯報檔案)」。我看了啼笑皆非,難道我在女兒心目中就只是做PPT的天才嗎? 原來這是因為女兒常常看見我在家埋頭苦幹,為講堂或演講準備PPT。有時,我還會特別繪製插圖或製作動畫,讓同學更易掌握一些較難明白的概念或複雜的程序。這些繪形繪聲的PPT常令女兒看得著迷。所以從當時六歲的女兒眼中看來,教授的工作不就是做PPT麼? 很多時,藝術和科學是不可分割的。就像偉人李安納度·達文西(又稱達芬奇),他既是著名的畫家和建築師,亦是數理及生物學家。他能夠把一些重要的科學理論和概念用文字和圖像表達,教授他人。 作為科學家,我們必須能夠向其他同行、科硏支助機構的評審委員及大眾市民言簡意賅地介紹科研項目的背景、目的、意義、理論假設、硏究方法和主要結果,使他們明白及認同我們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遊說他們資助我們硏究經費或給予協作上的支持。因此, 文字、語言、數據及圖解上的表達及溝通能力是缺一不可的。 除此之外,跨學科硏究是全球創新科技發展的大趨勢。我有不少的硏究項目是和工程師、建築師、統計學專家及醫學專家等合作的,從專家團隊的協作交流中集思廣益,產生共力。我現時正進行的「人工生態海堤研究」便須要跟土木工程師及境觀設計師合作,把生態系統及境觀元素融合於防波堤中(註1)(圖1)。 ​ ​2. 跨學科教育如何有利學生的發展? 以往學校教育是專科培訓為主,較少讓同學了解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言而,我們日常生活面對的問題卻往往須要跨學科的解決方案。 舉例說,在「如何減少都市固體廢物?」 的方案中 ,我們並不能單靠科技去把廢物循環再用或轉廢為能的。要有效解決這個社會問題,必須多管齊下才可。 除了運用科技,亦要透過創新產品設計、教育宣傳、鼓勵性政策和具阻嚇作用的法例等途徑。至於如何改變人類的行為以促進減廢和回收呢?這便跟社會學、心理學和教育息息相關了。因此,跨學科教育能拓闊學生的視野、提升他們的解難能力及鼓勵他們發揮跨領域的創意思維 (think outside the box)。 ​3. 怎樣運用跨學科的模式去教育下一代? 我建議運用「問題導向學習」取向(problem based learning),讓學生透過跨學科的方案去解決一個特定的科硏或社會問題 。 在解難過程中,學生語文素養亦成為自主學習的重要基礎元素。由於大部分科技文獻和儀器說明書都是以英文寫的,所以英語基礎及閱讀能力是不可或缺 的。其實,我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透過汲取前人的經驗和發現,我們才能看到更遠,找出改善的空間和發揮創意。 故此,跨學科閱讀亦成為重要的一欄。 4.對實施跨學科研習有何建議給老師? 要讓學生靈活運用跨學科研習中所學到的知識及技能,參與不同STEAM比賽能造就很好的契機。藉著參賽切磋的過程,能讓學生觀摩及學習其他參賽組別設計的優點,從而自我完善。老師可以透過教導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 及播放相關YouTube影片來刺激學生思考。 這裏我想提出「三要;三不要」 的理念。「三要」是指: 1) 老師要多鼓勵同學自主尋找有趣的硏究題目,這有助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透過參加STEAM比賽,亦可促使學生更投入學習。老師也要鼓勵學生們多閱讀相關科技文獻,讓他們分析已有的解決方案及當中的利弊,引導他們去思考更好的方案或硏發更優質的產品。這些科普文可以納入語文科作教材,一石二鳥地讓學生學好語文和理解科技資訊(註2)。 2) 老師要讓學生擔任硏究項目的領導和倡議者,要求他們在不同階段向老師和同學講解他們的想法和硏究進度,以訓練其思考和溝通能力。老師可鼓勵同儕間互相提問,進行科學思辯,以完善產品或解難方案。 3) 老師要切記STEAM教育著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產品成果或獎項。 因此,老師要避免以下的「三不要」: 1) 不要為了交差,運用「食譜式」教學模式,只著學生依從工作紙所列的程序,把模型或機械組件在有限的課堂時拼砌出心目中的製成品,便認為已完成任務。當中欠缺思考解難,亦創意欠奉,稱不想什麼STEAM教學。 2) 不要為了贏STEAM比賽獎項, 老師處處「親力親為」,自己變成了參賽者,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經歷,欠缺啟發他們的創意。 3) 不要人云亦云,只懂抄襲其他老師的STEAM課程設計,不斷舊酒新瓶無限loop。 希望大家能成為有感染力的老師,全程投入,不斷學習。 能運用STEAM教育的跨學科元素,啟發學生創意解難的能力。   延伸閱讀: 註1: 波波教授演講廳:STEAM「一鷄三味」https://bit.ly/2PzSkTJ 註2: 波波教授演講廳:小學雞扮演科學家http://bit.ly/2PzSkTJ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情緒拆彈

近日的社會運動除了佔領中區主要幹道,雄霸傳媒版面也佔據了很多人的心扉,勾起澎湃的情緒。無論支持或反對修例,大家都可能感到憤怒委屈,而且想法分歧家庭未必有共識,這些缺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修補,我們真的需要疏導當下的情緒,才有條件繼續具建設性的討論。 不管你有沒有上街,從社交媒體都會看到很多警民衝突、粗言穢語甚至暴力的畫面,令大人小孩都感到不安,我的學生們也有情緒困擾:失眠、無食欲、情緒波動、暴躁、無緣無故流眼淚⋯⋯急性創傷後遺症!子女可能也感到難過卻未必理解當前的政局,更未必能具體表達焦慮恐懼的困擾。如此情緒傷害,做家長要該如何安撫家人呢? 囤積的情緒會成為子女的計時炸彈。家長們不要氣餒,先照顧好自己才伸手支援家人吧 第一,穩住自己的心 家長都是人有很多情緒,腦海或許會重複出現衝突畫面,甚至乎有身體不適例如頭痛胸悶、呼吸困難。這時候我們不能有效協助家人或子女,我們更需要騰出空間,讓自己休息沈澱思緒。例如眼淚留下來的時候,深呼吸,感受一下眼淚帶著什麼感覺,是失望沮喪、不滿憤恨?當我們能夠深刻反思正在經驗什麼情緒,掌握到眼淚的意義便是修補心靈創傷的開始。 第二,深度聆聽接納感受 撇除子女的政見,青少年本來就具有批判思考,兩代之間必有磨擦。家長宜秉持最開放的態度,去聆聽他們的分享而且不要停留在「內容」,更需要聆聽故事裏蘊藏的感受。當子女意見和家長立場不一,就更需要提醒自己不要打斷及批評,因為支援創傷情緒時,觀點討論並非首要,我們更重視與觀點綑綁在一起的感覺。往往事情不至於那麼壞,但內藏的情緒被勒索、被無視、被忽略,才會引爆更加大的衝突。請記住情緒是沒有對錯之分,受創的心靈更需要父母溫柔接納。 第三,了解限制尋求支援 多個志願團體、不同宗教組織都因應近期的社會問題,提供免費的輔導服務及熱線支援,不仿善用這些社會資源,若家長發現子女情緒有異,應該及早與學校社工商量,不必因為尋求專業協助而感到尷尬。面對事無前例的紛爭,我作為老師也會感到徬徨,這個星期也挑戰個人眼淚堤壩的承載力。父母在能力範圍內盡力提供情緒支援就足夠了,不要獨攬一切壓力,到達臨界點前我們也要懂得尋求協助。 這個爛攤子如何收拾,事態發展仍然未明朗,囤積的情緒會成為子女的計時炸彈。家長們不要氣餒,先照顧好自己才伸手支援家人吧!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事半功倍的溫書方法

特別在考試的季節裏,如果能夠掌握事半功倍的溫書方法,必定能夠更容易取得理想成績。正因為一個人的專注力有限,不能一整天都在溫習,而長期保持高度集中、吸收力強,所以我們必須要爭取時間,懂得如何「四兩撥千斤」。 從腦部運作的角度考慮,要能夠靈活自如運作,必須提供所需要的養份。所以要讓孩子能夠事半功倍的溫習,首先讓他們有充足的睡眠、休息、營養和運動,即使是考試期間也需要保持這方面的平衡。此外,也應特別注意補充水分,因為充足水份可以增強記憶和理解,並同時可解減低壓力。 誠實接受孩子的能力,並訂定恰當及可行的溫習目標。 從溫習策略方面來看,我們需要認清考試範圍︰哪些內容是屬於「基本認知」,即是要取得合格分數的內容;哪些內容是「進階認知」,掌握這些內容可取得中上分數;哪些內容屬於「高階認知」,即可以取得最高分數的內容。誠實接受孩子的能力,並訂定恰當及可行的溫習目標。 從孩子的角度再出發,留意他在溫習的內容裏「全熟」、「半生熟」和「生」的百分比是如何。已經「全熟」的內容,不要再多花時間重溫又重溫;看看「半生熟」和「生」的內容比例,決定將資源投放在哪個部分。如果半生熟的佔多,策略可能是投放在「半生熟」的部分,使他們變「熟」,然後放棄「生」的部分。 原來温習也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希望孩子們都能夠考取最理想的成績。  

詳細內容

五個小孩的校長:神奇砂的魔法(下)

對我來說,陳sir是一位傳奇人物。我認識他是一種機緣,因為在2009年我剛到這所村校重執教鞭之時,陳sir看到當時零星的報道,就駕著他亮麗的轎車來到這所破落的村校校門前停下,穿著得體的他步履姍姍地走進簡陋的課室裏,二話不說就坐在小小的學生椅子上,與我傾談對教育的夢想…… 席間大家言談甚歡,還記得當我送別他的時候,他那慈祥的眼神,帶著輕柔的語氣對我說:呂校長,我會再來的,我會幫你! 心裏不其然泛起絲絲暖意,當時我不曉得日後的路有多艱難,只認定今天遇著有心人。天,是有情的! 但是這天一別後,陳sir卻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當然時有記掛著這位慈祥的教育路上的前輩,但心裏卻有點不明白,何以陳sir消失在一刻間呢? 南柯一夢? 原來神奇砂除了讓我與陳sir 結緣、我校的孩子增添自信與創意,也能讓一些在繁忙工作裏營營役役的大朋友,在不知不覺中引發起絢麗多趣且無邊無際的童心 數年後,陳sir突然又與我聯絡,我既驚且喜,今天再有這位前輩的消息是安慰的,起碼知道他仍然健康愉快。再會面時,我未有問及他消失的日子,只是欣喜與陳sir再次相見,但他卻主動告訴我過去三年的遭遇,原來他身處無比的困境,還以為自己會送上寶貴的生命,幸而難關一一過去。在困境過後,他第一時間想起這所村校,在他身體能力所及的情況下,便立刻再次為這所村校安排活動。因為陳sir認為上天讓他渡過難關,是由於他仍未實踐他的諾言……對我而言,我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冥冥中的安排,我只知道眼前人一定是非常有心,困難後仍然未忙要幫助這所基層學校,可說是時刻惦記著我們吧﹗ 在陳sir的專業知識領導下,孩子們經歷了不一樣的學習,對神奇砂也是非常好奇和喜歡玩耍,平心而論,活動也確實是十分多樣化,五花八門,有做堡壘、模型、溪流、水塘……多不勝數。上月的一次活動,義工們又發揮創意,做了不少神奇砂堡壘和迂迴曲折的溪流,讓孩子體驗無限次復活的樂趣,還有蔚藍的流水,在沙上流動和最終儲成水塘,如此這般的奇景,令孩子無一不唧唧稱奇,實在是目不暇給。 這次活動,義工們落手落腳製造不少模型,他們彷彿變回小孩子一樣,充滿好奇和無限的創意,越做越起勁, 還非常驚訝自己的童心原來未泯。這一課也給我無限的啟示,原來神奇砂除了讓我與陳sir 結緣、我校的孩子增添自信與創意,也能讓一些在繁忙工作裏營營役役的大朋友,在不知不覺中引發起絢麗多趣且無邊無際的童心,神奇的魔法啊!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就地取材的教學體驗

  照顧一個孩子需要很多時間和耐性,亦沒有任何捷徑,我們也不可能以電子奶咀、電子屏幕,取代孩子與父母建立的親子關係,更加不可以單靠網上虛擬世界認識真實世界。 二兒子細佬最近有一份功課需要完成,題目為了解本港的交通工具。現時資訊科技發達,雖然我們可以在互聯網簡單搜尋,香港所有現在或以前出現過的交通工具圖片及文字,均會顯示於電腦屏幕上。不過,我選擇趁放假的時候,帶著細佬一邊拍拖,一邊親身去乘搭不同交通工具。 因為需完成一份認識交通工具的功課,細佬可以坐船吹吹海風。(秦蓁提供) 我們家住新界區,讓細佬認識交通工具最好的是前往港島區。放假那天,我們由新界到港島區,專程乘搭了電車、地鐵,然後坐纜車到山頂,再從中環碼頭坐渡海小輪過海到九龍區。細佬在坐車過程,親身認識了「叮叮」、渡海小輪,巴士、地鐵這些交通工具,他會了解到電車會發出「叮叮」聲,因而又名叫「叮叮」,是在地面行走、歷史悠久的交通工具,電車更是港島獨有的交通工具;乘坐渡海小輪的時候,他又可以體驗到船程原來很短,我們很快便到達尖沙咀,途中亦可環顧四周,認識香港特色的建築物及地標。我們亦可順帶讓他知道,香港因為填海緣故,今日的海岸線已較昔日縮窄了很多。 細佬搭電車時,親身乘搭電車,更可以聽到它所發出的叮叮聲響。(秦蓁提供) 其實,每一日真實的生活體驗也是我們教育孩子的重要教材,家長可以經常就地取材用,變成孩子的通識教育,小朋友對於這些有感受的體會,一定會較上網看資料更深刻。我們可以透過遊戲,讓孩子輕鬆學習,例如在搭地鐵過程中,我們可鼓勵他們數算搭了多少個地鐵站、又或搭十個地鐵站需花多少時間。大兒子哥哥現正學習乘數,他最近最愛玩這遊戲,經常趁搭地鐵時,計算搭了多少個站、需花多少的時間來練習乘數,既當是玩遊戲、又是練習算術。 父母教育孩子無需要花費大量金錢購買名貴的教材,只需花一點心思、抽一點時間,與孩子一起體驗生活,已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更可順便儲蓄親子關係。

詳細內容

任姓家長:給阿仔最難忘的香港回憶

近一個多星期,香港發生了很多事。 好像已經是恍如隔世的6月4日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出席了六四燭光晚會。阿仔很久已沒有跟我去六四燭光晚會(他上一次去是他未完全懂性時),但基於他下年年初會移居澳洲讀書、未來不知幾多年都不會在六月人在香港,老婆與我今年就帶他去了。我們希望阿仔不會忘記政權開槍殺人民的惡行及整場民主運動曾帶來的希望。另一方面,我們亦擔心,如果阿仔今次不去,到他長大後就算想去,都不知道將來的香港政府還會否容許這晚會的舉辦。 阿仔仍不斷「O嘴」,難以置信一個政府可以這樣對待人民。 基於他現在懂性了,今次阿仔出席六四燭光晚會是聽得明白講者內容的。雖然他未至於好像老婆與我一樣,一路聽前香港學運領袖李蘭菊憶述六四淩晨天安門血腥場面就一路流眼淚,但阿仔仍不斷「O嘴」,難以置信一個政府可以這樣對待人民。然後到他聽兩位記者憶述當年所見所聞時,提到近年有人嘗試否定當年發生的事,阿仔就更覺得說謊言者可恥。縱使他很累,但阿仔堅持留下至機會結束,我們回家都已過深夜十一時。陪伴他入睡時,他說見到那麼多人為三十年前的事堅持回憶很感動,而他將來人在澳洲都會每年六四與老婆在家點蠟燭悼念。 剛好讓阿仔吸收六四集會的意義,又到6月9日反送中大遊行。以九歲標準來說,阿仔已算很清楚有關議題,他說得出條例容許把在香港的人送上大陸受檢控,他亦知道問題之一就是只要你說或做一小點大陸不喜歡的東西、他們就會找各種理由去告你。老婆與我決定帶他去這個遊行。 為何帶阿仔?首先,我們感覺到,今次的遊行會是2003年以來最大型的遊行,這次是阿仔參與及見證歷史的一個難得機會。第二,雖然我們知道當天會很熱、阿仔會很辛苦,但我們一方面想他看到香港大眾示威者最和平優秀一面、為他在去澳洲前鞏固自己香港人身分,另一方面讓他學習到爭取正義時要堅毅。第三,縱使遊行前一兩日有些傳聞說遊行當日會爆發大型暴力事件,老婆與我認為,既然好幾個朋友都會帶小朋友來,我們可以大家互相照應,而且只要人數夠多,就算有暴徒都難以做到什麼。 在那一刻,自私的我慶幸阿仔會在澳洲度過少年期、但愛香港的我就更加為那層沒有阿仔那麼幸運的勇敢香港年青人感到淒涼。我們一群中產、中年人的確虧欠了一群守護香港的少年。 到了遊行那天,我們一家約下午二時到維園與一群朋友會合。當時天氣已很熱、維園亦很多人。我們終於要逼到約傍晚六時半才能離開維園出發,在出發前阿仔與朋友的孩子們都是每走三步就要停下呆等時坐下來。到離開維園後,因人數太多,我們都要到晚上約九時半才到金鐘。基於當時已經有零星消息指政府總部醞釀衝突,我們就在太古廣場離開了。 阿仔整天都沒有投訴、沒有發脾氣,問他是否需要離開時他更堅持要走下去。回家後,阿仔承認,其實我們終於能離開維園時他曾感到很累、有考慮過放棄。但當他見到有很多人都和平地堅持下去、而我們的一群朋友又不時鼓勵及照顧他,他就既感動亦精神起來了。阿仔說,這個大遊行經驗令他一世都不會忘記。 就是這樣,阿仔在移居澳洲讀書前有了最難忘亦美麗的香港回憶。 後記:到了今個星期見到警察以極少數滋事者為藉口,瘋狂地向幾萬個大部分是少年的和平示威者亂放催淚彈,甚至開槍,我們一家三口都傷心到極,老婆與我都分別哭成淚人。一路看着警察鎮壓場面、一路眼望阿仔,我不禁在想,如果阿仔留在香港,他到十多歲時,是否都會難逃今個星期那群無私愛香港的年青人的同樣命運?在那一刻,自私的我慶幸阿仔會在澳洲度過少年期,但愛香港的我就更加為那層沒有阿仔那麼幸運的勇敢香港年青人感到淒涼。我們一群中產、中年人的確虧欠了一群守護香港的少年。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