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姓家長:誰說年青人不懂做大事

我的生命中最幸運的其中一件事,就是總是有很能幹、很剛強的媽媽與老婆在我的身邊。為何他們會那麼強?回想起來,原來她們在成長時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她們年青時要長大得很快。 媽媽與老婆長大時都是家中大家姐,更是家中唯一懂得英文的人。在港英年代做小生意的外公與外婆不時都要靠媽媽幫她們翻閱英文文件、草擬英文書信、用英文處理很多他們生意上或家中的東西。媽媽更需要為外公、外婆處理他們不少生意或生活上出了的問題,例如生意上被騙去報案等「麻煩」事。同樣地,十四歲移民過澳洲的老婆亦要幫外父外母處理所有需要懂得英文的事(即澳洲絕大部分日常生活或個人、家庭行政的事)。 基於這背景,媽媽與老婆都是在十多歲時已很懂性、已很有能力去有邏輯但又有創意地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已能擔任當家的角色。她們從不需要有成年人指示她們怎樣做,甚至不時要返轉頭教導她們的父母應該怎樣處事、怎樣化解各種危機、怎樣去處理及分配家中的資源。 他們很多時根本不能等到青年階段,要在童年時已很懂得自己處理一切及學懂與兄弟姊妹或鄰居的孩童們一起合作,從不需要有什麼成年人或智者教他們怎樣做事 想深一層,其實媽媽與老婆的故事並不是有什麼獨特之處。如果大家看看我們的這群中年人的上一、兩輩,他們很多都是在父母要為糊口奔馳而在家中的日常生活根本沒有成年人在家為他們打點一切。他們很多時根本不能等到青年階段、要在童年時已很懂得自己處理一切及學懂與兄弟姊妹或鄰居的孩童們一起合作,從不需要有什麼成年人或智者教他們怎樣做事。 難道一群老人政客的落後而不懂各種科技或處事方式就表示年青人不懂以他們的能力做大事?按照這邏輯,難道我媽媽與老婆又因為她們是青年而沒可能做得到當家角色、一定是背後有什麼姨媽姑姐「教路」? 說到這裏,我不能不提行政會議成員、港區人大代表葉國謙近日的言論。他聲整個反送中示威行動的各範疇甚有組織及複雜性,並非年青人所做得到,所以一定是有外國勢力作為幕後「大台」撐腰。這番說話低估年青人處事能力到一個侮辱的地步。難道一群老人政客的落後而不懂各種科技或處事方式就表示年青人不懂以他們的能力做大事?按照這邏輯,難道我媽媽與老婆又因為她們是青年而沒可能做得到當家角色、一定是背後有什麼姨媽姑姐「教路」?難道以前童年時要自生自滅的上一、兩代又是有孫悟空教她們怎樣合力撐起頭家?如果以前的人自小已有成年人沒有的知識或處事能力,為何現在的年青人就被抹黑為什麼都做不到? 與其事事把年青人矮化、與其凡事有不順就抵賴說有什麼什麼勢力搞鬼,像葉國謙那群井底之蛙不如先檢討一下為何自己那麼無能、自己那麼追不上現在社會通用的科技與技術、自己在思考能力為何比不上一群青年示威者。不過,或許對於像葉國謙這種整個政治生涯都習慣了在收了他人指示才說話、才做事的人來說,要他們動用自己的腦袋去作一些獨立思考是太難的事吧。 有些人自己無能就算了,但請他們不要以此作為標準來羞辱我們青年的能力。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放慢的智慧

突如其來的八號颱風,沒有為我添什麼麻煩,最大的不便可能是老公提早回家後,躺在客廳沙發昏昏睡覺……為免吵醒他,我和雞蛋仔只好把玩具搬入睡房玩耍。下雨天對兒子也沒有太大的困擾,雖然禁足在家,但望着窗外嘩啦嘩啦的大雨點,足夠讓他樂一會兒;翻箱倒籠把衣服拿出來檢視一輪,又馬馬虎虎嘗試重新摺疊,蠻有滿足感地消磨時間。 看著雞蛋仔把地氈變成撒哈拉沙漠,認真地安排動物位置,有倫敦巴士、小火車,還有吞噬斑馬的藍鯨、襲擊媽媽腳趾的海豹…….沒有也不需要合理的解釋,他的想像世界就是無遠弗屆。他投入沙漠賽車自得其樂,我也不無感慨,始終雞蛋仔不太說話加上獨立的性格,沒有玩伴也無損雅興。我只是一個旁觀者給他拍照片,間中說些生字詞?希望能輸入腦袋,觀察他玩耍彷佛也是言語治療居家訓練的延續,讓我有點緊張。 面對近月的社會衝突,意識到自己指尖發麻,大概因為情緒壓力到了樽頸,身體本能地煞停一切感知反應避免跨倒。 自去年搬家開始我總是風塵撲撲,年初這「撒哈拉沙漠」是沙塵滾滾的裝修工地,抱著雞蛋仔細小的身軀,母子蹲在紙皮上吃飯盒。之後不是擔心他的心智發展、就是為了媽媽和老公的急病煩惱,處理好健康問題就輪到學生有情緒困擾。工作案子一個接一個,沒有什麼時間消化沉澱,連出版書籍也是輕輕帶過。面對近月的社會衝突,意識到自己指尖發麻,大概因為情緒壓力到了樽頸,身體本能地煞停一切感知反應避免跨倒。 隔了兩天真的收到一枚幸福小籖,剛拆信封已忍俊不禁,兩隻大字「放慢」! 在這個壓力關口想起一位個子嬌小的朋友,她經常去日本朝拜搖滾樂團,形容人生寄託就只有追星,不熟識她會以為這是無聊迷失、頹廢人生,認識久了倒覺得她是大智若愚看破紅塵。每逢新年她都會親手製作幸福小籤文送給身邊的朋友,忽然想找她指點迷津,究竟該如何面對一浪接一浪的考驗。隔了兩天真的收到一枚幸福小籖,剛拆信封已忍俊不禁,兩隻大字「放慢」! 附帶的親筆字條提醒我,有時候不需要太過加油,慢慢來就好了!容許時間休息整裝待發,才可以完成更艱巨的任務。在這颱風之下,大家都回家暫避風雨,身心得以喘息。既然老公可以倒頭大睡,兒子又自我陶醉,那麼我也應該放慢手腳容讓自己放空一會吧!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眼睛看世界

我們可以跟3歲以下的孩子做甚麼,讓他們裝備好去認識世界?答案就是「探索」。這個年紀需要大量從探索中多多觀察,透過親身體驗認知身邊的事物。 從不同的感官出發,家長應該學習如何引導小孩子去探索身邊的事物。今次,我們就首先用視覺感官。眼睛是「靈魂之窗」,我們一打開眼睛,就看到很多不同的事物,但是看到不等如明白。 很多時候,家長會很順利成章的,認為小孩子看到了,就已經知道。事實上,如果旁邊沒有家長的解說,其實看到也等於沒有看到。為何這麼說呢?對於小孩子來說大多數的事物都是新鮮的,但對於大人來說就是舊物。 當我們去到一個地方,首先在要多描述你看到的事物 既因如此,當我們去到一個地方,首先在要多描述你看到的事物。即使到一個診所,你也可以跟孩子看︰這裏是登記處,這裏是診症室,這支是探熱針,這個是聽筒等等……再且可以介紹一下這些事物的作用、背景和相關知識。 除了設施和物件,我們也可以描述一下物件的體積、顏色、速度等等,重點是要他們以理解的目光去看。假如你跟孩子乘搭渡輪,可以跟他們說說不同船隻的大小,又可以說說它們的顏色,還可以說說它們的速度。透過視覺的接收,豐富孩子的名詞、動詞和形容詞詞庫。由於我們著重的是視覺觀察,所以在這階段不需要孩子以大量的語言回應。   「留心看」和「懂得看」是重要的,大家不要掉以輕心啊!  

詳細內容

五個小孩的校長:高溫暑假 (中)

快樂的時光逝似箭,我們成年人又返回著地面對實況的時候。那天,我們的家元朗正剛剛遭遇「恐怖襲擊」 ,沒有過千,也有數百的白衣人在元朗市及元朗西鐵站,無差別見人就打,市民頭破血流,傷者為數不少。在內地美麗酒店逗留的一夜,眼睛在出水,心裏在淌血,好不容易過的一夜。 以為事過境遷,但是翌日情況似乎更嚴重,謠傳滿天飛,更說這天白衣人人數更多,這回不是拿藤條、木棍、鐵通,而是架生齊備,更會出刀出槍,好不嚇人! 下午時份,開始人心惶惶,手機不時傳來一幅一幅商店紛紛拉閘的相片,一刻間這個本來人口稠密,擠得水涉不通的小市鎮,隨即變成死城,道路上行走的車輛也不多。怎麼辦呢?我和家長們都小心翼翼盤算如何在口岸回家是好。還記得,當時更有家庭的親人傳訊息給我,希望我告訴其親人回程時千萬不要到市中心買東西、吃晚飯,必須立刻回到家,方為尚策。 唉﹗我只是離開了兩天,究竟發生什麼了劇變? 人心惶惶,市民自動宵禁,究竟是什麼世界啊?      這一次,心裡真是有點慌,比起帶家庭孩子到水上樂園真是小巫見大巫﹗凡事都只是一個比較,現在真的有點害怕。與此同時,也請隨團的旅遊公司營運總監李先生安排安排,讓我們早一點到香港口岸。在李先生的安排下一切順利,在黃昏前我們已經在福田關口。雖然我們只是離開香港不足48小時,卻是恍如隔世。當我步出口岸看到天空仍是蔚藍,氣溫一樣的炎熱,但是心裏湧起一股寒意,以為一切都變得陌生且恐怖! 勇敢地在出口的橋上俯瞰地面情況……噢! 仍然有專線小巴、公共巴士和的士行走,市況一如平常車水馬龍,雖然人們的表情有些僵硬,但是總算交通正常,那麼要回到自己的安樂窩,也不至於無路可逃。  當每個家庭都找到自己回家的交通工具後,我也安心拖著小小的行李箱回家去也。在的士上與司機先生交談,實在心有點急,希望了解香港的情況、最新的消息……事情總是意料之外的,身在其中的人,反而沒有異樣,只是說白衣人確實離譜,而今天已沒什麼了,原來工作中的司機先生很少上網,他亦不知道大部分的商店已經暫停營業,拉閘下班了,人人都提早回家,就如桓景登高,以避避過災劫一樣﹗事情總是這樣的,你身邊的人總會替你找風向,司機先生的電話突然響起,原來是他的夫人命他立刻停止營業,回家吃飯,這是命令,司機先生哈哈笑著,老婆命令,不敢不從﹗於是我便成為他最後一位人客,我也祝福他路上小心,因為傳聞說除了打人,還會攻擊車輛云云…… 唉﹗我只是離開了兩天,究竟發生什麼了劇變? 人心惶惶,市民自動宵禁,究竟是什麼世界啊?        

詳細內容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長效藥物配合行為治療 AD/HD孩子照顧者同受惠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傅子健提供) 孩子容易衝動、疏忽大意,很多時候可能被認為是性格使然,但其實這些現象有機會是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簡稱AD/HD)的症狀,若能及早確診,目前就有長效藥物配合行為治療,協助孩子在成人前,穩定地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學習態度,不但長遠有利孩子整全的個人發展,更同時減輕家長和照顧者的精神壓力,有望改善彼此關係。 AD/HD症狀全方位影響孩子 更添照顧者壓力 AD/HD是兒童大腦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疾病,令他們難以專注、控制不必要行為、隔絕無用訊息、過於活躍、易衝動等,使其學習表現、社交生活、自我管理等各方面也受破壞。成績轉差是家長最容易留意到的改變,但事實上,除了聚焦於學業,孩子亦容易受過度活躍或衝動的症狀影響,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容易與人爭執、不守規矩等而影響與同儕、師長和父母的關係;同時亦可能因專注力不足,較常「甩漏」、難以守時、處事欠條理等,全方位影響孩子學習以外的生活。 長遠而言,孩子將在各方面承受各種挫敗,打擊其自信與自我形象,性格亦容易變得內斂、欠缺主動性,為他們未來的成長發展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不僅如此,家長和老師在管教及照顧上亦少不免較吃力,增加照顧壓力。 藥物配合行為治療 協助步入良性循環 因此,應及早讓孩子接受診治,而藥物和行為治療的相互配合,更是協助孩子重回生活正軌的要訣,前者有助補充腦部功能的缺損,改善症狀及回復應有能力,後者則有助孩子通過反覆的練習,學習好好利用這些能力,將良好的學習態度的生活方式慢慢變成習慣,從而逐步撇除病情的影響,當行為問題得到改善,照顧者的壓力也會隨之降低,形成雙贏局面。 要有效達成以上的良性循環,藥物的選擇亦不能輕視。目前本港治療AD/HD所用的大腦刺激劑,依其在身體停留的時間分為長效藥和短效藥,兩者成份相同,但長效藥的藥丸能讓藥效慢慢釋放,故其療效得以穩定延長。 研究指長效藥全方位改善症狀與照顧者壓力 若孩子沒有藥物敏感,或出現副作用,一般均建議採用長效藥,主要是藥物濃度在孩子體內較為穩定,避免孩子的行為變得飄忽不定,有礙他們建立良好習慣,亦相對較少出現不適或副作用。當然,服藥次數減至每天一次,亦可減少孩子或家長忘記依時服藥的機會,維持理想而有效的治療。 不僅如此,台灣近年發佈的一項研究更指出,服食短效藥的AD/HD兒童在改服長效藥後,由於服藥依從性有所進步,其AD/HD症狀及社交能力亦因而有顯著改善;與此同時,連帶照顧者的精神壓力亦因而降低,可見藥物對建立良性循環的重要性。 長效藥穩定釋放藥效 保障孩子行為穩定性 以小五的明仔(化名)為例,自小二確診後,便開始接受短效藥物治療,由於當時他年紀尚小,校內師長會多加提點他依時服藥—上學期間服食兩次、放學服食一次,服藥初期情況尚可,但明仔後來在某些特定時間,如小息時會特別容易發脾氣、易與同學爭執,亦時有「大頭蝦」的情況,令他難以結交朋友。 其後發現,原來明仔在沒有老師提點後,經常忘記準時服藥,即使準時用藥,在藥物濃度開始下降,而未至下次服藥的期間,明仔便特別容易受病情影響而難以控制自己的脾氣和行為,進而影響與同學和師長間的關係。幸好,情況在明仔轉用每天服用一次的長效藥後得以穩定下來,無論個人行為,還是與人相處均有改善,照顧他的老師和家長的壓力亦得以減輕。 當然,治療方法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應向醫生查詢。但家長應密切留意子女的性格行為、自信心、自我形象、社交能力等變化,亦不宜忽略自己的精神壓力,共同找出最適切的方法,攜手擺脫病情對彼此的影響。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一場共融共創音樂會

「天生我材必有用,音樂演奏無界限」。還記得上年同一時間,我有幸參與香港演藝學院的一個非常特別的節目,利用視覺感受音樂儀器,加上舞蹈和現場樂器演奏的音樂會。今年再接再厲,更加將共融共創原素得以擴大發揮並實現了很多被遺忘的夢想。 香港演藝學院演藝作曲系創意合作計劃之共創和諧共融音樂會,在2019年7月13日於香港賽馬會演藝劇會隆重演出。這是一個推廣共融表演的藝術平台,參演學校包括2間主流小學及3間特殊學校,當中不乏健全學童及殘疾學童的合作演出,確切地實現了共創和諧共融音的藝術演藝及創作目標。  有沒有想過聽障人士如何聽音樂?我演藝學院的同學,也是作曲系老師曾耀君為這場音樂會傾力製作,創作了《看得見的音樂》。他利用一部視覺感受音樂儀器,讓聽障人士感受到音樂的節拍和動力,而且聽障並非享受音樂和舞蹈的障礙,學生在話劇中伴隨音樂以活力及能量舞動出勁歌熱舞,向觀眾表現出他們對舞蹈和音樂的熱誠,展演出以視覺及舞蹈享受音樂的完美演出。 香港紅十字會甘逎迪中心學生在《輪跡》的演出中,以靈活及純熟的技巧令輪椅編排出不同的圖案,加上優美身體動作、專注的眼神及表情,展示出一場既有意思又充滿藝術魅力及音樂節拍的輪椅舞蹈。 肢體有障礙的學生又如何參與呢?香港紅十字會甘逎迪中心學生在《輪跡》的演出中,以靈活及純熟的技巧令輪椅編排出不同的圖案,加上優美身體動作、專注的眼神及表情,展示出一場既有意思又充滿藝術魅力及音樂節拍的輪椅舞蹈。編舞者王廷琳先生為香港著名舞蹈家和編舞家,他認為每個人皆有欣賞舞蹈藝術的權利,這場演出充分的展現出,「身體弱能的學生用輪椅、用音樂、用舞蹈去尋找他們的輪跡,活出生命的意義。」 主流學校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以Makey Makey、敲擊樂器及多元化的道具器材,與學生創作出兩個精彩的故事。眾多表演中,最奪目的是由賽馬會匡智學校學生及老師演出的《天之恩物》,故事啟示人類愛惜地球的重要性。匡智學校學生上年也有參與我們的節目,當時已經為觀眾帶來很難忘的回憶,今次關注到表現學生的不同長處與獨特需要,安排他們負責不同的崗位,音樂劇中的舞蹈、服裝及視藝都為賽馬會匡智學校老師為學生專門設計的原創作品,他們的齊心努力的成果,再加上小提琴及傳統蘇格蘭風笛的伴奏,為當晚音樂會劃上完美句號。  

詳細內容

波波教授演講廳:手和腦的奧秘

考考你,除了大腦之外,我們身體中那一個部份有最多的神經末梢呢? 答案是我們的一雙手。 在人體中,手掌佔有的感覺神經細胞和運動神經細胞的密度為各個器官之首(圖1),這些神經細胞和大腦聯繫緊密、合作無間。手可幫助我們測量物體的冷熱、乾濕、輕重、大小、軟硬、銳鈍及不同質感,這有助我們探索週邊環境及分別不同物品,從而減低健康風險。同時,手能做很多工作,如切割食物、煮食、整理東西、彈奏樂器、製造出各式各樣的衣服和日常用物品、以及創作手工藝術品等。 圖1: 以上是兩位皮質小人(cortical homunculus),他們外貌古怪是因為他們身體不同部分的比例是按照大腦中負責該部位運動功能(右邊小人)與感官 功能(左邊小人)的區域中神經末稍的密度來訂定。手掌第一,其次是口、鼻及眼睛。(圖片來源:https://bit.ly/332z48o) 多用手探索事物能助大腦發展 理論上,多運用腦細胞能夠助長腦部發展,我們必須多用手去感受物料的不同質感和特徵,並多用手去做不同的工作和發揮創作。因此,父母可讓小孩多用手觸摸不同的東西,運用觸覺探索身邊環境。例如:可讓孩子用手感受油和水的分別、金屬和木頭的分別、鯇魚和鰻魚魚身的分別、不同樹葉的質感等。在促進手腦神經系統發展的同時,亦建立孩子的好奇心及提升學習動機[註1]。 爸媽要讓孩子從「動手做」中學習 日常活動包括繪畫、做手工藝、彈奏樂器、寫書法、砌模型、做家務等均可增強手腦神經系統。孩子亦可透過進行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籃球、桌球、保齡球等運動去強化眼、手和腦的協調。視藝、音樂或運動方面的鍛鍊可促進孩子的腦部發展,長遠來說亦有助學術發展。因此,不少學校推行「一生一體藝」計劃,要求每位學生挑選一種樂器或視藝項目和一項運動去練習。這不單能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和堅毅精神,同時亦加強手腦協調和腦部發育。難怪,不少藝術或運動「叻」的同學也是成績優異生。 若孩子花大部份課餘時間來上網和玩電腦遊戲,手腦發展便會受到限制。反觀,若孩子像愛因斯坦般恆常練習小提琴或像達芬奇般熱愛畫畫,便能大大強化手腦神經系統,亦同時激發右腦發展,一舉兩得[註2]。 其實,手和腦是互動的。例如,硏究發現籃球運動員透過用腦去思考及幻想彩排射球動作,可增加他們的入球命中率和賽事中的表現 [註3]。所以,孩子在坐巴士或地鐡時,不防用腦幻想自己在彈奏樂器或練習射球。 在用手做事情時,孩子也可以發揮創意。例如,在彈奏樂曲時,可以嘗試變奏,加上裝飾音、改變節奏或和弦組合,把樂章以新的形式表達,甚至可以創作新的樂章。在周末,爸媽亦可讓孩子化身成小廚神,為家人創造新菜式。 光纖之父也愛畫畫 中文大學周保松教授曾憶起他在大學時與當時的中大校長高錕教授會面,他留意到高校長有個習慣:「就是喜歡一邊聊天,一邊在白紙上畫幾何圖案,並且愈畫愈多。」 無獨有偶,波波教授在聽人家演講或在開會時也會不由自主地一邊寫筆記、一邊畫畫(圖2)。我覺得能透過畫筆創作是人生一大樂事,所以有空便作畫,既自娛亦有助思考。我的女兒也跟我一樣,無時無刻也繪畫創作,時有佳作,一樂也! 圖2: 波波教授最近的畫作,作品是在會議或聆聽學術講座時繪畫在筆記簿上的。(圖片來源:波波教授) 延伸閲讀: 註1: 波波教授演講廳:閱讀可拓展孩子的好奇心 https://bit.ly/2YwQ3jR  註2: 波波教授演講廳:你是左腦人還是右腦人?https://bit.ly/2ryRKe2  註3: Kendall G, Hrycaiko D, Martin GL, Kendall T. 1990. The effects of an imagery rehearsal, relaxation, and self-talk package on basketball gam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Sports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12: 157-166. DOI: https://doi.org/10.1123/jsep.12.2.157 

詳細內容

任姓家長:就算不支持都可以嘗試諒解?

近兩個月,香港有很多教人心酸的事發生。但其中一樣令我最心痛的,就是從社交媒體或傳媒報導見到某些年青前線抗爭者得不到家人支持的情況。 這類型的故事有不同類型的後果。有些純粹是年青抗爭者與家人鬧翻了,小則回家時周身不自在,大則弄到有家歸不得、情緒困擾、甚至⋯⋯ 悲痛到我都不想亦不敢說下去了。有些就被父母經濟封鎖,弄到他們在把僅如的零用錢積儲用來買示威裝備後就已山窮水盡,連吃飯、最基本的衣服都已再負擔不起。 當然,與家人鬧翻了,或許社會上會有支持者願意收留年青抗爭者一段時間。他們悲傷時,支持者可以嘗試開解。他們有生活上需要時,支持者可以捐衣服、食物、或幫他們找有薪工作。但這些社會人士的好意永遠都難以代替家人的關懷,得不到家人的溫暖總會是年青抗爭者心裏面的傷口。 這就帶出另一個問題:年青抗爭者的父母好像上述那樣對待自己子女是對的嗎?在大家很快地就說「這是不對的」之前,我都希望大家先嘗試諒解這些父母的心事。 有時,就算父母不支持子女,一分諒解及令子女能感受到的溫暖都已經是很足夠了。 首先,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很難知道某些父母與年青抗爭者鬧翻是否夾雜了其他因素。第二,而是更重要的,就是我相信大部分在這情況下的父母都是出於一個愛惜子女出發點的。他們反對子女作法或許是擔心子女會受傷害、亦或許是認為他們做的事是錯的。他們或許較「傳統家長模式」地以為,只要令子女受到各種家庭壓力,他們就會(從父母角度來看)回頭是岸。 縱使如此,我懇求有前線抗爭者為子女的父母不要這樣對待他們的子女。 你們可以對子女的行為、取向有保留、甚至反對他們做的事。但我希望你們明白,他們在外已經不時受千夫所指、不時身心受傷、不時要因各種理由擔驚受怕。如果他們回到理應是他們避難所的家還要被父母責罵、被父母經濟封鎖,他們的被傷害就會是徹底的。請不要忘記,他們在外不是去販毒、不是去打家劫舍、不是去姦淫擄掠、不是去做黑社會。就算他們是做這些,作為父母的都未必應該那麼狠吧,何況他們出去做的是去爭取一個他們認為是更美好的明天?你們未必同意他們的理想和方法(我個人都對某些方法有保留),但你們真的懷疑他們那份赤子之心嗎? 與其責罵、封鎖你們的子女,反對子女去到前線抗爭的父母或許可以嘗試多些聆聽、了解子女的想法?又或者找個機會與他們出去看看他們實質上,好讓自己更了解、甚至保護子女?而如果最終都是不同意子女的行為,都至少可以對他們說「爸爸媽媽對你這樣做很有保留,但既然你已決定了、我們知道說什麼都沒有用了。無論怎樣也好,萬事小心、安全至上、不要做違背良心的事。最緊要的,就是要知道的就是爸爸媽媽會在家中等你回來、希望你不要讓我們擔心啊。」 有時,就算父母不支持子女,一分諒解及令子女能感受到的溫暖都已經是很足夠了。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寫作初心為親子

  剛過去的書展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新開始,因為我出版了一本關於過去工作經驗的書,叫做《懲教家鎖 父母遺忘的邊緣孩子》。 不過為了暑期實習學生疲於奔命,加上社會動盪心情大受影響,一直沒有心思宣傳自己的著作,反倒是朋友們記掛着主動問起來,請容許我在今期專欄花少少時間,分享寫這一本書的初心。 托朋友的大鴻福,讓我有機會實現了寫作的夢想,當初人家問我想寫什麼時,我卻一臉茫然未有具體構思。反覆琢磨之後發現,照顧雞蛋仔的日常裏,總會摻著以往在懲教署工作的零碎片段。尤其當雞蛋仔越來越大,脾氣越來越臭,甚至近半年開始懷疑他有特殊學習需要,一切一切都令到我心情大起大跌,親子關係時而緊張時而親密,拉址之間又想起從前的服務對象。 很多犯了法要守行為的年輕人,他們的父母都會哭訴在幼稚園小學階段子女是非常聽話乖巧,但是升中之後判若兩人,突然變得反叛,完全漠視父母的存在。我在旁邊觀察抽絲剝繭,倒覺得大部份青少年沒有基因突變,反而是家長未能同步成長,一次又一次錯過了與小朋友接軌的時機。 沒有一條公式可以成就完美親子關係,這就是一條定律,所以每個小朋友都需要父母謹慎的觀察、有質素的陪伴和真誠開放的溝通。 沒有一條公式可以成就完美親子關係,這就是一條定律,所以每個小朋友都需要父母謹慎的觀察、有質素的陪伴和真誠開放的溝通。面對兩歲第一個反叛期,雞蛋仔有很多古古怪怪的行為去挑戰我的底線,正如當日面對的年輕人,總會試探權威,作為媽媽該如何吸取教訓?這本書記錄了很多工作故事,不單單是給家長讀者,也是整理經驗給自己一個警惕,在探索親子路途上避免一些冤枉路。 照顧雞蛋仔的日常裏,總會摻著以往在懲教署工作的零碎片段,成為了新書的材料。(彭梓雅提供) 書展之前接受過一個訪問,記者想我介紹一兩個印象深刻的故事,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未能拿定主意,因為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年輕人的剖白、和父母之間的衝突場面,又或者默默流淚的父親、漠不關心的母親,彷彿活現眼前卻又難而理解體諒。. 我為這些家庭感到無奈,有一篇故事叫彭美麗,關於一個成長於老夫少妻的家庭裡美麗的女孩。她媽媽一早離家出走拋棄了老頭子和骨肉,迫使她失去童年、要早熟、要堅強,但再多的生活磨練也補償不了對婚姻單薄的理解。我最後一次見她的時候,才二十歲已經是一位單親年輕媽媽,生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沒有拋棄自己的骨肉,但我也很感慨小生命會否也失去童年被逼早熟?當時候我還未是一位母親,未能切實體會她的窘境,現在回想起來香港還有很多父母家庭需要支援,如果寫作可以引起更多人重視親子關係,那麼就沒有辜負寫作的初心。

詳細內容

五個小孩的校長:高溫暑假 (上)

「快、快、快、熱到爆炸……」這6、7月份, 真是高溫香港。暑期到了,工作仍然是停不了, 反而更加精彩, 因為可以嘗試非一般的校內活動。 一如過往,我跟六個基層家庭與友校的四個家庭一起到內地瀟灑走一會。今年已經是第二年舉辦家庭內地遊的活動,我和我的家庭已經互相有了默契,大家守望相助,互相照顧,大家把兩天活動搞得非常暢順,由於一些家庭有這個與校長外遊的經驗,於是我就把家長們都成為旅遊的智囊團,與他們一起計劃行程, 家長們愛錫孩子有加,看到行程中能選擇到水上樂園游泳嬉水,即時已經義無反顧地就選擇了這個活動。 其實要帶小朋友、家庭出境,已經有一定風險,但是正所謂齊心就事成,驚就輸一世,我仍是懷著輕鬆的心情,與家長互勵,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只要大家目標清晰,行事小心,必定能開開心心在樂園裏嬉水解溫 我也非常高興他們找到合適的行程,只是難為我身邊的義工、善長們,聽到我分享即將起行外遊,兼且安排了水上活動,紛紛替我擔心,更有救傷隊的教官義工,希望能我同行,以免發生意外而無人能幫手…… 他們的美意,我當然心領神會,其實要驚的一世也驚不完,事無大小總有風險,真是沒完沒了的。其實要帶小朋友、家庭出境,已經有一定風險,但是正所謂齊心就事成,驚就輸一世,我仍是懷著輕鬆的心情,與家長互勵,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只要大家目標清晰,行事小心,必定能開開心心在樂園?嬉水解溫,一齊高歌小鳳姐的名曲「齊鼓掌」是也! 如是者,行程如我們所料,真是非常愉快,小朋友的嘴巴笑得合不攏來,爸爸媽媽看顧著孩子確實有點辛苦,有點疲累,但是愛是無限的動力,尤其是父母的愛更是無微不至,愉快的嬉水活動,轉眼間又消磨了四個多小時,接著大家便浩浩蕩蕩地回到美輪美奐的酒店。在酒店?,孩子們不禁歡呼地擁抱著我, 「校長,這裏很漂……亮房間很漂亮……沖涼房很漂亮 ……我一生都不會忘記啊!」 真是的,一切乾乾淨淨,單評酒店的裝修與設備,應有盡有、美輪美奐,我也被感動了得可能就是這所旅行社給我們的意外驚喜吧! 接著第二天的活動也很豐富的。我們一行人到了農場去看雞仔、鴨仔、鵝仔細還有小狗、小貓,小動物真是討人喜歡,也是香港小朋友難得一見的, 還有田宏偉的田野?,足一望無際、平常不易看到的景象,各式各樣的水果包括,包括火龍果、熱情果、香蕉,還有豐碩飽滿的大提子,真是目不暇給,身邊時常出現哇、哇、哇之聲,此起彼落,景象蔚為奇觀。最後,當然是忍不住大家買了不少水果,心滿意足地上車準備回程香港了!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