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媽育兒記:孩子的防疫生活

突如其來的武漢肺炎,來勢洶洶,令到世界各地專家及市民束手無策。今年大年初一,我們帶著家中三個孩子做好防疫及消毒措施後,往公公婆婆及爺爺嫲嫲家拜年。接著,教育局也在當日宣佈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將停課至3月2日,小朋友的停學生活,正式開始。    疫情來襲,要讓孩子了解疫症是什麼、為何要防疫、為何不可以外出、外出要戴口罩、入屋前要消毒等知識,說教式講解實在難以令小朋友明白,幸而坊間有些講解防疫的繪本,讓我可以簡單向孩子說故事,令他們明白防疫的重要性。家中的三個孩子很懂事,聽完繪本,明白了疫情可怕,便乖乖留在家中。有些家長擔心,孩子留在家中會無所事事,其實也不一定會如此,只要家長協助孩子編配時間表,即使停課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以我家孩子為例,他們三人照如常作息及活動,生活一向很有規律,每朝睡到早上七時左右便會自然醒,不用鬧鐘叫醒。這段時間,我會花些心思,為孩子在家中安排不同的活動,例如和他們一起煮早餐、做家務等。這些看似是平常生活事,卻是孩子平日未必有機會參與,趁現在經常留在家中,我們索性可讓孩子參與,學習生活中的不同事情。   除了三餐如常之外,孩子們也如常學習及玩耍,通常他們會在飯後做媽媽出的功課,年幼的妹妹畫畫、哥哥可輕鬆做中文作文,細佬則多做算術,溫習數學。當他們完成功課後,我便會和他們三個一起玩桌上遊戲,大家一起輕鬆一番。   家中三孩子,停課不停學,會各按時間表時而做功課、時而玩耍。(作者提供) 妹妹也明白要做足防疫措施,我問她洗手要多久,她鬼馬地回答: 「要唱完一首Happy birthday!」(作者提供) 趁天氣好,我帶了他們到飛鵝山走走,曬太陽及行山,以保持身體健康。(作者提供) 孩子不用上學,家長要花點心思,為孩子安排多元化的家居活動,如一起整麵包等,讓他們參與平常未曾做過的平常事。(作者提供) 疫情而來的長假,為減低減染機會,孩子十天也沒有外出,只有閒來短暫曬曬太陽。未來要留在家中還有多少天,相信無人能預測,面對疫症,難免令大家的心情大受影響及感到傷感。不過,無論是多壞的情況,多艱難的處境,保持正面面對,都是面對逆境最佳良藥。未來在天氣好的時候,我也打算孩子一起到郊外走走,好讓他們曬太陽、舒展筋骨。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親子在家自娛

停學加上隱形帶菌者,小朋友都要留在家中,如何打發時間成為家長撲口罩之外又一棘手難題。很多有心人在網上分享學習資源,有工作紙、有互動軟件、有自製教材,也有媽媽分享廢物循環再用做手工、抗疫繪本、教授親子按摩技巧等等。 有鑒於外出風險高,唯有暫停各項訓練,雞蛋仔除了電視放題之外,大致上也是吃喝玩樂,幼稚園比我更着急,久不久就發放一些教學資源,提醒我要網上繳交親子功課。 兩歲小朋友需要挑戰,探索獨立能力 這與世隔絕的長假,對雞蛋仔最大的影響是體能及說話社交;疫情下我們只可以有限度到訪人煙罕見的球場舒展筋骨,也沒有機會與同齡小朋友玩耍,兩個月的時間頗影響他的發育。暫時對策就是在家「勞動」,雖然平日已經教育兒子收拾玩具,但這時勢更加是威逼利誘,訓練他螞蟻搬家來回跑也要自己收拾書本、桌椅,要求他幫忙推重澱澱的污衣籃,想盡辦法搬動他的屁股,不可以賴在梳化。 安全條件許可之下,讓他參與各類型的家務,例如吸塵,底線是不要弄壞吸塵機就行了!畢竟做家務已是室內最自然的運動,動起來總比發呆好;再者,勞動過程不強求培養自理能力或者責任感,卻意外收穫了自信心,兩歲小朋友需要挑戰,探索獨立能力,成功完成母親指派的任務,成就了他驕傲的滿足感。 雞蛋仔除了電視放題之外,大致上也是吃喝玩樂。(作者提供) 如果家中有一些感統器材或者競技運動的小圈、隧道等,家長不妨化身地獄教練一起「滾動」鍛鍊心肺功能。簡單小遊戲例如拋毛公仔、扭毛巾、床單拔河枕頭大戰都不需要額外買道具,但孩子已經可以瘋狂玩、瘋狂流汗。大人居家隔離也需要段練體魄,我就試過「用」雞蛋仔舉重…… 全天候陪玩的過程,會更刻意讓他主導遊戲 至於社交方面,沒有了專業言語治療,為了保持雞蛋仔說話及互動的動機,只能靠自己了。全天候陪玩的過程,會更刻意讓他主導遊戲,代入他的故事繼而豐富遊戲詞彙,擴充話題。即使未能有完整的對話,也欣賞兒子有溝通意欲、有嘗試用說話表達。時間充裕了,沒有繁重的日程,我更加投入角色扮演,配合兒子誇張的表情聲調,自己玩得開心之餘,也能夠鼓勵他用短句形容身邊事物。 在這個特殊年假,學術活動就只有背恐龍名……我不擔心學業落差,只在乎孩子身心健康,相信各位家長也是一樣,在大環境限制下扭盡六壬,希望疫情快些受控,讓孩子繼續安全跑跑跳跳。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愛在疫症蔓延時

今天是結婚周年記念日,應該是畢生難忘之一,本來只希望兩公婆能夠出外吃個晚飯,爭取兩小時二人世界,怎料碰上世紀疫情,當然是留在家中自我隔離,保障自己也阻隔社區感染鏈。 看電視新聞和社交媒體動態,除了國內不斷攀升的確診數字、外國出現本地感染個案,還留意到政府後知後覺的防疫態度,以及市民恐慌性搶購物資。這個結婚周年紀念沒有買禮物予丈夫,基本上都在忙碌地網購,想盡辦法購買可靠口罩和酒精搓手液。有朋友已經準備了一個月的糧食,也有朋友剛發現家中長輩警覺性不足,沒有足夠口罩存貨。執筆之時,超級市場沒有柴米油鹽,驚覺市民進入何其惶恐的狀態。 呆在家中看了Netflix 電視紀錄片「流行大百科」,儘管科技發達我們仍然未能夠杜絕流感,而現在的武漢肺炎就好比一九一八年流感,迅速攻陷世界各國。任你智商最高、年年讀書考第一,你也只不過是由脆弱細胞組織而成的臭皮囊,面對病毒可以不堪一擊,你憑什麼可以囂張、不可一世? 當年沙士我和老公還年輕,不太害怕,但今日成家立室上有高堂、下有幼兒,這回我們真的很害怕。社會環境不穩、政府公信力不足加上政策未能及時針對性處理疫情,令到小市民更加徬徨憤怒。想到弱勢社群基層兒童還有一堆隱形獨居長者,有很多家庭被忽略冒著感染威脅,而這裏是香港,繁榮只屬金玉其外。政府認為局部封關已經有效減低人流,而且也是為了讓國內港人能回家,可是各國撤橋把滯留武漢的公民帶走,香港政府就是沒有具體措施把香港人接回來。 想來想去,替前缐防疫工作的醫護、關員感到悲哀。有人批評他們提出工業行動是違反專業操守貪生怕死之徒,我倒覺得嚴詞指責的人應該走出來,以身作則,以行動證明自己如何勇敢視死如歸,例如他們可以帶頭落區派發防疫物資、協助警察巡查酒店找出拒絕離境的武漢居民!面對天災香港人總是謹守崗位,但假如防疫工作不足導致社區爆發,這是人禍,不能夠怪責前線工作人員感到委屈。 我是一個自私的小師奶,只希望老公可以平平安安下班回家,千叮萬囑他要戴口罩勤洗手,求神拜佛希望他不會碰到隱形帶菌者。在結婚紀念日反思生死病苦,想起沙士遺屬,有多少夫妻愛侶陰陽相隔,源於吃野味而被感染的超級帶菌者。我們究極有沒有吸取教訓?希望香港人都可以平安回家。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不應以性格為孩子設限

我家中的三個小孩,大兒子、二兒子及小女兒均是活潑好動的小朋友,經常爬高爬底,而妹妹從來都巾幗不讓鬚眉,膽量更勝兩位哥哥,她在歷奇活動中爬到兩米高高台也沒有懼怕,更興奮地完成游繩任務,露出滿意的笑容。我和女兒這方面的性格卻截然不同,天生怕高,從不玩這類刺激遊戲,看到她「高高在上」,也生膽怯,幸好女兒可以自己完成遊戲,沒有叫媽媽一起玩。 小女兒妹妹愛玩歷奇遊戲。(作者提供) 有朋友問我,為何常常讓女兒穿褲子、短髮,和哥哥一起跑來跑去,像男孩子一般。其實小朋友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他們不應被性格而局限可玩的遊戲,更不應因性別而被質疑缺乏哪方面的能力,家長不應以性別為他們設限。昔日社會有一種傳統的觀念,認為男孩子應玩機械人、爬高爬低的活動,女孩子就應玩煮飯仔、洋娃娃,要扮公仔,但這些男孩女孩的形象,往往只是成年人或昔日社會所建構出來的兒童世界,也是兩性偏頗的二元看法。 妹妹挑戰成功後,又會再爬更高,挑戰另一難度的歷奇活動。(作者提供) 相反,外國大學曾有研究指出,男女於冒險活動上並沒有差異,反而若不鼓勵女性發揮創意探險的社會環境,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女性於冒險方面的自信便會下降,到成年時,就會自我審查及對其就業及教育均有所影響,會失卻冒險精神。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讓孩子按自己的性格發揮所長,探索世界,家長可透過孩子嘗試參加多元的遊戲,培育出冒險精神及不怕艱難的勇氣。當他們挑戰一些難度高的遊戲時,他們或會驚慌膽怯,在考慮挑戰與不挑戰過程掙扎,當他們最後成功克服恐懼,完成遊戲,便會得到非金錢所能換取的滿足感,同時跨越這個心理關口,也上了成長重要的一課。 2020年,不妨多讓孩子有不同的嘗試,讓他們探索無窮無盡的世界。女孩子和男孩子也是一樣,千萬別小看女孩的能力和潛能。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正念功課

這個星期天應邀成為「停一停心呼吸」的講座嘉賓,感恩有這個機會分享「正念」Mindfulness 如何協助我調節情緒,冷靜處理各種帶孩子的挑戰。為了更好的準備,主辦單位的王蓓恩博士約了個簡短的會議,大家同意重點從媽媽的角度分享正念的重要及舉些「落地」的建議讓受眾參考。王博士問我能否抽空,試著安靜下來給長大後的雞蛋仔寫封信,透過文字整理思緒,也給觀眾多一個運用正念技巧的方法。 當下我輕輕點頭但心裏有些猶豫,作為一個媽媽抽空默坐、寫抒情文絕對是一個奢侈。我經常遲交稿件,桌面堆積了學生功課還有未完成的教案,在職媽媽如果能夠準時放工回家,會先處理孩子的需要,全職媽媽就更加是千手觀音,無限周旋於家務與孩子之間,喝水的時間也沒有,不會有閑情逸致寫親子信。雖然把王博士派的功課記在心裏,但一直都沒有機會執筆。 現在試著回憶寫個梗概:仔,你知道媽媽很愛你、很擔心你嗎? 昨晚又再艱難地哄雞蛋仔入睡,他自小就很難入眠,這回更硬生生賴在地板。無計可施之下我陪他躺在地上看嬰兒音樂投影機,重複又重複投射在天花扳的小動物。他身子長、頭貼住我的臉,剛剛好我抓住他的左腳板輕輕的搓。不經不覺間睡了,我也累得撐不起身,索性在黑暗中休息一會。王博士的正念功課又浮起來,有些感受想告訴孩子。 當時沒有紙筆,現在試著回憶寫個梗概:仔,你知道媽媽很愛你、很擔心你嗎? 搓揉你的腳板讓我想起和你第一次見面,那時媽媽被壓在手術枱不可以抱剛出生的你,醫生護士都擔心你缺氧,好在隔一會兒聽到你柔弱的哭聲。護士抱過來看到一雙小腳板,跟我一樣,緊張的時候腳趾都撐開了! 「生氣」背後源於恐懼 是一出世就註定嗓子小,現在也不太講話嗎?你總是默不作聲但眼珠子機靈轉動,把古怪的念頭藏在心裏。坦白說,其實媽媽曾經因為你的言語遲緩而感到生氣。不過這念頭也讓我內疚慚愧,畢竟這與生俱來的挑戰並不是你選擇的。 「生氣」背後源於恐懼,我害怕你有更複雜的發展阻滯,害怕你被孤立被排斥,甚至乎沒有機會建立幸福家庭。就算你聰明、努力地克服一切障礙,我也害怕你走冤枉路比其他人辛苦。我害怕,因為我知道這世界的歧視和不公義,就算再努力尋求訓練也必能夠協助你適應世界,害你失去生命的樂趣。這些恐懼讓我窒息,驀然,腳趾跳動拉我回到當下,我仍然躺在地板,聽到你沉穩的鼻息。你賦予我「母親」這身份,充滿壓力和責任,但也因你一聲「媽咪」,我可以鼓起勇氣冷靜應對每項新挑戰。 仔,我相信,真心相信,你這雙小腳板能找到正確的方向,按你舒服的節奏開步走,放慢走,我陪你走,感恩有你。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讓孩子「小勝」 來提升學習興趣

從事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已七年多了,很多教練都問我同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留住一個沒有學習動力學生的心,皆因香港小孩一星期十多樣「興趣班」屢見不鮮,但是又有多少以孩子本身的學習意願為依歸?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來上堂,有不少部份的可能會答:「是媽媽叫我來的!」; 更令人慨嘆不已的是曾經在一個教隊選拔中,我問一位9歲孩子想入校隊的原因是什麼時,他的答案卻是:「因為媽媽想我打校隊﹗」。 如何挽留孩子學習興趣的心? 先撇除家長作為主導為小孩選擇興趣班是否正確,身為教練在運動課堂上遇到「被安排」來參加的學員時,也不能將學員投閒置散置之不理,相反教練應盡力提升學員的興趣,由起初被家長叫來上堂的意向,轉為自己真心喜歡該項運動而留低,當中的秘訣就是要小孩初嘗「小勝」的味道。 一般來說運動興趣班可能只是每星期一至兩堂,學員到來上堂也可能是抱著來玩玩或是來放鬆的心態,沒有比賽的心理準備,也沒有為自己在球場上的表現而負責的覺悟,而「小勝」的意思並不是指在一場正式比賽中取勝,而是一些對該運動相關的小遊戲,甚至一些設有特定規則的小型比賽,以網球為例可以將一些網球技巧上的複雜動作分拆,以拋球和接球來作一些簡單來回比賽,動作簡單化後一些比較初階的學員亦能迅速掌握而獲得成功,從而讓他們對網球複雜的動作感興趣,使他們了解清楚自己的能力; 又或者作一些隊際練習賽,例如雙打,因為一般自我推動力不足的學員,一般都抗拒比賽,言而在分組練習賽時,可以分配他到一些比較強的組合,讓他們亦可以有機會取得勝利,而強者亦可以藉此接受更多的挑戰。 「小勝」是要孩子「聞到花香」 不過一般欠缺推動力的學員在得勝之後都會諸多推搪說獲勝不是自己的能力,只是運氣或者歸功於隊友,因為這樣說他們便不需要為自己下次的表現負責,擔心今次的良好表現不能維持到下次,害怕犧牲與付出來保持狀態,話雖如此也不需要對這樣的反應過份氣憤,反而給他們更多的時間與機會,使他們繼續「聞到花香」。 香港孩子要背負著上千斤的學業壓力,亦要應付日常泛濫的「興趣班」,真是絕非容易取得平衡,如他們真的欠缺自我推動力,請不要加以責備,要改變他們便是讓孩子繼續嘗試「小勝」,正所謂使他們持續「聞到花香」,縱使他們矢口否認,假以時日再偶爾問一問他們勝利的感覺,反覆思考後讓他們愛上學習,嘗試這個辦法應用到其他學習上面,真真正正做到學習以興趣先行的概念。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夢想成真

朱子穎校長在天虹學校種下種子的「Dream starter」計劃,有聲有色而且豐富了師生的學習也打破傳統教育框框,種種原因之下今年評判進入校園聽取小學生報告,有幸可以參予其中。 抱住一知半解的好奇心,興奮又緊張想知道小朋友們有什麼創意計劃。事前一直不知道他們的報告題目,見到小五學生生運用電子媒體、畫畫、話劇甚至乎製作模型,認真和努力地準備數分鐘的口頭報告,我內心很感動也讓我大開眼界。有組別研究智能垃圾分類系統,有小朋友提出社區滅蚊對策、海洋垃圾回收等建議項目,雖然他們第一次參加這類專題研習公開比賽,但看得出他們有盡力蒐集資料,提出堅實數據游說我們一眾評判,支持「撥款」繼續研發他們的目標。 無論是什麼題目,小朋友的出發點都很純萃,他們想發明營養食物自動售賣機,方便同學老師又可以讓父母放心,但成年人第一時間就想經濟效益、擔心衛生問題負上法律責任。可能孩子思想比較稚嫩計劃未夠周詳,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們又好像比我成熟,會思索健康飲食與便利快捷的生活結合,促進生產力但不犧牲健康,最終減低對慢性疾病為社會醫療系統帶來的負擔。 聽取孩子的報告讓我反思,我是否有足夠的關心建設社區、有多久沒有用愛建立人際關係,他們的初心非常珍貴,也值得成年人守護支持。 評判團來自五湖四海,有飲食業、電子產業、設計工程的大老闆、保險及社福界,我們全部都為學生的創意同努力感到自愧不如,他們真的關心社會能否繼續發展,無私設計只為了團隊開心、受眾開心、社區大開心;反而成年人好像變得自我中心而且沒有勇氣實踐執行這些計劃。聽取孩子的報告讓我反思,我是否有足夠的關心建設社區、有多久沒有用愛建立人際關係,他們的初心非常珍貴,也值得成年人守護支持。 去年除了世界各地都有大小革命,民眾參與的社會活動,其實還有很多觸目驚心的天災,亞馬遜森林大火、印尼水災,還有澳洲山林大火,氣候變化無常連雨水生蠔都已經有塑膠微粒,全部都是人類迫在眉睫要處理的議題,可笑是簡單的垃圾回收仍然未成生活習慣。真心覺得小朋友天馬行空但不離地,他們提出的建議影響他們的未來,如果夢想成真,就是成功研發救世產品,不單是香港人的福氣,也是全人類的福氣。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愛要及時

最近長假期多,家中三小孩放假的日子,即代表作為媽媽的我會忙上加忙,因為孩子放假的時候,我既要忙於處理非常繁多的工作報告,同時亦要好好分配時間帶他們外出玩耍。感激我的爸爸媽媽經常在我最需要幫忙時出現,替我分憂及分擔照顧孩子的工作。 當工作忙碌的時候,許多人都容易發脾氣或易??,而我們最經常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就是向父母或最親近的人發脾氣或以最差的態度對待他們。相反,我們對著一些陌生人或工作伙伴時,縱使是對方不對或有些事情令我們不滿,我們反而會因不相熟、不是親人而包容對方,甚至要對方說「對不起」、「謝謝你」等,更會將笑容留給其他人,而非最親的親人。 外婆外公聖誕假期帶他們到樂園遊玩。(作者提供) 爸爸抱著哥哥和細佬合照。(作者提供) 父母是最愛錫我們的人,也是由我們出生開始看著我們成長的至親。在父母面前,我們無需掩飾自己的缺點,在家中更加無需顧及個人形象,可以輕輕鬆鬆地閒賦在家,即使蓬頭垢面也沒有所謂。當我們感到不開心、不愉快時,可回到家中向著父母大吐苦水;當我們遇上危難時,父母是會盡力保護我們的人。可是隨著成長,我們由小孩變成大人,我們往往忘記兒時與父母那種親密關係,當父母噓寒問暖,我們會因忙碌或被壞脾氣充滿,反以冷屁股貼熱煎堆,嫌棄父母長氣囉唆。 爸爸和媽媽早前和我的三個孩子到士多啤梨園參觀,為他們帶來歡樂。(作者提供) 現在我已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特別明白到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的道理。其實不只是長憂九十九,是長憂一百歲才對。無論我們已長大成年,在父母眼中,還是他們心目中的寶貝,和剛出生時的嬰兒一樣,縱使他們已兩鬢斑白,仍一樣希望盡力保護愛錫我們,對我們無限包容和忍耐。 新年伊始,正是大家計劃新一年的開始,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我們過去如何對待身邊父母,有沒有曾因為嫌煩而鬧他們?有多久沒有與他們飲茶吃飯?又有多久沒有與他們慶祝生日?希望大家在新年開始,記著珍惜眼前人,戒掉凡事找父母出氣的壞習慣,愛錫對你無限包容的父母及至親,別將自己後悔。將愛留給家人,從小做起。 感謝我的媽媽愛錫我的孩子如同愛錫我一樣。(作者提供)  

詳細內容

波波教授演講廳: 青春期的火花:怎樣做個好爸爸?

當兒女踏進青春期,父母與子女間難免較多磨擦和爭執,青春期的火花讓家中的日常鎖碎事散發著淡淡的火藥味。例如:當爸媽善意督促子女別整天只顧低頭滑手機或別把雜物和書本隨處亂放時,反叛的年輕人會不自覺地埋怨爸媽:「你哋好煩啊!」,然後不耐煩地拂袖離開,或唇槍舌劍與父母爭論一番。作為新手爸爸的波波教授,面對11歲開始學習獨立思考的女兒,有時亦感到無奈和束手無策。 有見及此,太太找了些有關青少年成長的書藉給我閱讀,同時我亦到書店找一些好書指點迷津。以下是2019年看過的5本好書[圖1],向各位爸爸推介: 1. 《為孩子立界線》作者:亨利克勞德、約翰湯森德,2005年 2. 《爸爸寫給兒子43封愛的信件》作者:金正獻,2006年 3. 《爸爸,你可以走進孩子的成長路》作者:吳思源,2013年 4. 《當子女說你好煩:與青少年溝通的技巧和心法》作者:伍詠光、葉玉珮, 2016年 5. 《態度》作者:吳軍,2018年 《為孩子立界線》一書強調培養孩子良好品格的重要性,以身作則教導孩子立界線(即自己該負的責任),培養孩子成為有愛心丶富責任感、自主和主動的人。 同時亦學會認知現實和明辨是非、誠實守法。遇到挫折時能克服困難和願意改變去成長。建立追求卓越和正向樂觀的生命價值觀。作者透過不同故事和場景描寫爸媽如何引導不同階段的孩子建立界線和良好品格。例如:父母或家務助理不應幫孩子清理玩具和圖書,反之要從小讓孩子知道清理自己的物品乃自己的責任,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習慣和品格。 《爸爸寫給兒子43封愛的信件》以溫馨和有趣的故事形式教導孩子做人處世的道理,爸爸可和孩子透過親子閱讀分享書中故事。 《爸爸,你可以走進孩子的成長路》的作者育有兩名兒子,他們皆已在澳洲完成大學,並覓到理想工作。作者娓娓道出陪伴孩子走過成長路的點滴回憶,流露出爸爸對孩子濃濃的愛和關懷。透過日常生活的細節和與兒子的對話,帶出重要的價值觀。我認同作者說:「今天的孩子甚麼都有,但缺少好好地認識世界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當子女說你好煩》有如一本「家事急救指南」,作者用大量實例深入淺出地講解父母和青少年子女的溝通問題和解決方法。解決方法包括: 1) 細心了解: 父母應耐心聆聽子女心聲; 2) 有效溝通:運用溫和的語氣,平心靜氣地有商有量。別吝嗇讚賞子女,但讚美必須具體方能起正向的鼓勵作用; 和 3) 互相體諒:父母需善用同理心和「我的訊息」等溝通心法。 若要抗衡青少年終日沉醉於網絡世界,爸媽更加要把握機會多與子女溝通,互相了解,跨越「代溝」,助子女健康成長。 5本書中,我覺得最好看的是《態度》一書,它是現代版的《傅雷家書》。作者吳軍博士大有來頭,他是國際知名的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和網絡搜索專家,曾在谷歌和騰訊擔任要職 (https://bit.ly/36bY9in)。作者在書中記載了自己寫給兩位女兒的40封電郵,內容涉及人生哲理、洞悉世界、理財、人際關係、如何學習和做人處世等話題。從中培養女兒對事對人的正向態度。洋洋數萬字的電郵信件反映出爸爸十分著緊兩位女兒的成長過程 ,事事關心。作者透過個人經歷的分享來給予女兒心靈上的支持。並透過不同的生活事件與女兒們討論,並提供合時合理的意見來引導她們獨立思考。閱畢此書,我感到做他的女兒是多麼幸福的。 吳軍認為以電郵和踏入青春期的女兒溝通較面對面的交談更有效,因為可避免爭執,女兒會較容易接受經過深思熟慮而寫成的文字。這好辦法,各位爸爸不妨一試。 好爸爸教出好孩子。青出於籃,吳軍的大女考上了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在上大學之前,女兒問爸爸:「你對我有甚麼期望呢?」爸爸回答說:「作為父親,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你一輩子都快樂。」他還建議4個快樂的竅門給女兒,包括: 1) 不斷學習,與時並進; 2) 有理想並努力實現它; 3) 與人相處、共事和睦;及 4) 看透人生。 《態度》一書中有不少發人深省的哲理和精彩的金句。例如:「抵禦誘惑(如打機、玩手機)最根本的方法是有一個長遠的大目標。」、「人只有成功過一次,才更容易成功第二次、第三次,因此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相比能力,品行更重要。能力不行,還可以繼續努力。品行不端正,一輩子都沒有希望。」、「交友時一定要真誠,大方和寬容。不要怕自己吃小虧,對別人的一些小毛病要容忍。」等等。這書不單是爸爸的參考書,亦是高中和大專生的好讀物。值得推介! 圖1:波波教授向各位爸爸推介的5本好書(作者提供)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再見表哥

由於媽媽兄弟姊妹眾多,我們家的表姊表哥也很多,而我和妹妹跟姨媽生的兩個兒子、大表哥和細表哥特別親切,感情深厚。這是因為父母工作緣故,我和妹妹從小便由姨媽照顧,由嬰兒階段至上學階段,我們許多時間都在姨媽家渡過。尤記得在剛開始上學時,放學後校車會直接載我和妹妹到姨媽家。在姨媽家中渡過的童年,留下許多快樂回憶,其中一個原因是大表哥仿如親哥哥般照顧我們。 大表哥較我和妹妹年長十多歲,我和妹妹仍是小孩,他已是中學生了,亦因爲年紀相差甚遠,大表哥非常愛錫我們。當我們有功課不懂時,大表哥會成為我們的活字典,教我們做功課。當我們感到悶時,他更是我們兒時娛樂大臣,只要他有空,便會帶我們到公園玩耍。除此之外,大表哥間中更會請我和妹妹到快餐店食早餐,又會專登買我們最愛吃的雞蛋仔和花生夾餅給我們吃。 我和妹妹在家族中年紀最細,童年時大合照,站在表哥表姊身旁特別「細粒」。(作者提供) 翻看舊照片時,剛巧找到一張兒時與妹妹和表哥表姊們所影的合照,我和妹妹年紀最小的,站在位置的最前排。 雖然我和妹妹年紀最小,但往往是家中最早知道表哥秘密的人,甚至是大表哥和心儀對象見面,他也會帶我們這兩位小表妹一起赴約,所以我們成為了家中最早認識他女朋友的人。 在他身上,的確可以學會不少做人道理及人生應有的態度。他是一個好學向上、不怕艱苦的人,我還記得當年他為了取得學位,努力進修,早上上班教書,放工後又到夜校上學進修,幾經努力,辛苦完成學位回來。在他大學畢業時,我和妹妹都非常雀躍,希望送一束很大的花給表哥,見證他努力的成果。 這位一起相伴成長的大哥哥,我和妹妹當年很期待他可以早點結婚,因為他特別愛錫我們,我們都期待大表哥在新年時會封一封特別大的利是給我們。後來到我們結婚時,我也會特別回禮,封一封大利是給他的小朋友。 兒時快樂點滴,轉眼即逝,我們和大表哥一起成長、生活,直至各自成家、各有自己的工作,這些記憶仿如昨天。間中重提,也回味到童年的快樂。無奈生命無常,大表哥突然離去,我們痛失這位如親哥哥的親人,昔日一起生活的片段點滴頓時不斷湧現,心中的傷痛實難以形容。友人問我,我和表哥有沒有最深刻的一件事?坦白說,我是無法以一、兩件事去概括一位和我們一起生活數十年的親人,有想說、說不盡的千言萬語,謹以此文,將部份大表哥兒時帶給我們的快樂回憶寫出,紀念已往另一國度的他,願他安息。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