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講媽:父母立信

屋企因為有條「長命斜」,有時購物後也寧願坐的士打道回府都不願意挑戰體能,正所謂己所不欲,慢慢我習慣了網購送貨,避免家傭拿重物回家。遇上聖誕新年大減價,本來預算親朋戚友串門子飲飲食食,索性一口氣買了很多日用品、清潔用品、白米還有凍肉,無心插柳柳成蔭,疫情下我忽然成為了「囤貨富戶」…….

這個星期新聞都是搶購糧食、廁紙,無論政府商家如何呼籲,大家都像失心瘋似的四圍搜刮甚至乎打劫廁紙,有人恥笑香港人低質素不懂判斷真假新聞,也有人揶揄囤積糧食的人是末日教主唯恐天下不亂。我成了持貨大戶也不便站在道德高地批評,作為一個家庭主婦小市民,尤其是家中養了一條化骨龍,其實可理解市民恐慌心態,大人都可以捱但小朋友怎可以餓?

民無信不立並不是腐儒迂腐,事實上現代社會制度就是與政府講個信字,有能力納稅的人,願意負擔這個義務,就是相信政府能夠提供一定的保障,也同意政府能夠更公平更有效運用資源,為社會較不幸的人提供福利,使整體社會趨向文明和諧。有了這個信用制度,市民才可以安居樂業,各司其職,各行各業才有機會發展。

縮細概念應用於家庭,立信,就好比父母與子女的關係要有誠信、信任、信用。道理很淺白,你教孩子不要說謊,可是你答應孩子的事情就永遠推遲忘記;口裏說凡事以孩子為先,實際上卻處處方便自己,以個人工作、享樂為大前提,這種父母不講信用家庭系統便會漸漸失去穩定性,孩子慢慢變得迷失的父母出現對抗性心態。可怕的是孩子長大後,也可能成為沒有忠誠的伴侶、沒有誠信的同事,難以對社會作出貢獻。不是危言聳聽,認識一個小康之家長大的女孩,她的父母人前人後兩個樣子,關係好像和睦實質上放假時各自各精彩,互相推搪照顧女兒的責任,女孩算是由菲傭、親戚還有補習姐姐照顧長大。雖然她非常「世界女」但總是遇人不淑,多次失戀後患上厭食症。歸根究底,她在一個沒有誠信、沒有穩定性的家庭長大,望着父母的婚姻學不到真誠,更不會重視承諾,她越小心挑拍拖對象就偏偏遇上一個個陷阱。

相比「立威」父母更需要「立信」,要求孩子信服指令,父母就要以身作則、說一不二、以誠待人尊重承諾。